搜索

研训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4.24

研训活动总结十一篇。

每天都需要撰写不同类型的文档完成工作任务,范文模板是写作学习中的重要参考资料。阅读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为您打造了这份“研训活动总结”,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为您的项目和计划提供更多的灵感和见解!

研训活动总结 篇1

萧山区小学心理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于23日在闻堰镇小举行。本次研训活动,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我们小学段实施了一个新的尝试,即分板块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剖析。

本次活动中,我们从“教师行走路线、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的生成与处理艺术”等方面分别安排老师进行了细致观察记录和反思研究。

从几位老师的点评发言中,我很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研讨,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加以坚持和优化的:

1、适当的分工,便于课堂观察的全面

本次研讨课,依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运作要求,我们设计了几个方面的研究观察点,然后分别安排了6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师的课堂运行进行了单向性的研究分析。几位听课的老师在课堂关注度上,投入了比平时普通的听课多得多的精力,比如,我们来看一个画面。这是一位老师对于教师的行走路线的记录示意图。

老师用不同的符号、线条,表明了不同的活动环节中,执教老师的行进路线,而且标注了大致的时间节点,并且对活动进行了很详细的记录很分析,无疑,这是执教老师自己都不太会关注得事情,但是,我相信上课老师拿到这样的线路标注合文字说明,不能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再一次地反思,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听课的老师更加明确关注得目标,同时,对于上课老师,无疑是更为深入的触动。

2、明确的指向,便于听课教师的深入

课堂教学的研讨,我们是期望在课的研讨中发现更多的亮点和问题,便于受训老师改进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低耗高效。传统的观课,是随着听课老师的性子的,更是依着听课老师自己的喜好的,那么,对于整堂课的把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我个人觉得,那是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教学者而言,要想全面分析解剖自己听到的一堂课,没有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那是很难提出独到的见解的。而现在我们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上,那么,观课教师将精力全部集中于某一方面,就有深入挖掘的可能性了,一旦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方面,就会想着这一运作背后的真实意图,就会去思考这安排的实际效果,更会置己于课堂,思考站在自身的角度将会采取怎样的举措。比如说关于学生参与度的分析,听课老师就提出,如果采用按“表现欲望或者高矮”的形式进行座位编排,就可以更多的照顾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3、系统的反馈,便于执教老师的内化

教学的研讨,不仅是锻炼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事实上全体参与的老师,都能够从中获益,但是,传统的研讨反馈中,一般都会出现反馈信息的“撞车”现象,也就是很多时候大家的关注点会不谋而合,这当然不是坏事,因为可以促使亮点更亮、缺点更明。但是很明显,采用了分工观察的形式,在反馈环节上,我们能够听到每一位发言的老师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整一堂课,在分解的基础上再整合,如果教师有心,就更能够在当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由于这样的尝试在小学段是首次进行,完全是摸黑在弄堂中行走,所以,许多问题在考虑之中出现了偏颇,值得反思:

首先,问题设计中的独立性与整合性没有有效结合。这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比方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一定是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密不可分的,但是在考虑问题是却将两者分离了,自然就导致观察分析的老师比较费劲。所以,像“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课堂的即兴生成与教师的教学机智“等问题,应该是给予整合性与独立性结合的考虑。可以安排一个研究的小组,共同来关注这一问题,然后大家形成共同的认识,再给予更科学合理的解析。

其次,参与人员中的全员化与个别化没有适当兼顾。此次活动,每一个项目只是安排了一位观察的老师,那么,这样的研究过程的体验,对于大多数的老师来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同时,就一个人的观点,我们同样要担心反馈信息的科学性,因此,实施研究小组的策略,应该是可以相对缓解这一问题的。

第三,着重研究点的深入性与突破性没有提前预设。究竟一堂课中,对于执教老师来说,我们重点应该关注什么,帮助其解决什么问题,没有一个提前的规划;同样,对于观课的教师,我重点要落实明确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也没有明确;再或者,一个教研活动,活动研究重点是什么,要带给老师怎样的启发,似乎也不明确……所以,尽管我们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了分工,但是,与真正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的。

这一次的研讨,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尝试,跨出了很好的第一步,那么,我们有这一份心,就会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真正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低耗高效“的课堂。

研训活动总结 篇2

xx年萧山区小学心理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于23日在闻堰镇小举行。本次研训活动,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我们小学段实施了一个新的尝试,即分板块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剖析。

本次活动中,我们从“教师行走路线、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的生成与处理艺术”等方面分别安排老师进行了细致观察记录和反思研究。

从几位老师的点评发言中,我很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研讨,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加以坚持和优化的:

1.适当的分工,便于课堂观察的全面

本次研讨课,依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运作要求,我们设计了几个方面的研究观察点,然后分别安排了6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师的课堂运行进行了单向性的研究分析。几位听课的老师在课堂关注度上,投入了比平时普通的听课多得多的精力,比如,我们来看一个画面。这是

一位老师对于教师的行走路线的记录示意图。

老师用不同的符号、线条,表明了不同的活

动环节中,执教老师的行进路线,而且标注

了大致的时间节点,并且对活动进行了很详

细的记录很分析,无疑,这是执教老师自己

都不太会关注得事情,但是,我相信上课老

师拿到这样的线路标注合文字说明,不能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再一次地反思,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听课的老师更加明确关注得目标,同时,对于上课老师,无疑是更为深入的触动。

2.明确的指向,便于听课教师的深入

课堂教学的研讨,我们是期望在课的研讨中发现更多的亮点和问题,便于受训老师改进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低耗高效。传统的观课,是随着听课老师的性子的,更是依着听课老师自己的喜好的,那么,对于整堂课的把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我个人觉得,那是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教学者而言,要想全面分析解剖自己听到的一堂课,没有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那是很难提出独到的见解的。而现在我们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上,那么,观课教师将精力全部集中于某一方面,就有深入挖掘的可能性了,一旦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方面,就会想着这一运作背后的真实意图,就会去思考这安排的实际效果,更会置己于课堂,思考站在自身的角度将会采取怎样的举措。比如说关于学生参与度的分析,听课老师就提出,如果采用按“表现欲望或者高矮”的形式进行座位编排,就可以更多的照顾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3.系统的反馈,便于执教老师的内化

教学的研讨,不仅是锻炼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事实上全体参与的老师,都能够从中获益,但是,传统的研讨反馈中,一般都会出现反馈信息的“撞车”现象,也就是很多时候大家的关注点会不谋而合,这当然不是坏事,因为可以促使亮点更亮、缺点更明。但是很明显,采用了分工观察的形式,在反馈环节上,我们能够听到每一位发言的老师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整一堂课,在分解的基础上再整合,如果教师有心,就更能够在当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由于这样的尝试在小学段是首次进行,完全是摸黑在弄堂中行走,所以,许多问题在考虑之中出现了偏颇,值得反思:

首先,问题设计中的独立性与整合性没有有效结合。这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比方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一定是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密不可分的,但是在考虑问题是却将两者分离了,自然就导致观察分析的老师比较费劲。所以,像“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课堂的即兴生成与教师的教学机智“等问题,应该是给予整合性与独立性结合的考虑。可以安排一个研究的小组,共同来关注这一问题,然后大家形成共同的认识,再给予更科学合理的解析。

其次,参与人员中的全员化与个别化没有适当兼顾。此次活动,每一个项目只是安排了一位观察的老师,那么,这样的研究过程的体验,对于大多数的老师来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同时,就一个人的观点,我们同样要担心反馈信息的科学性,因此,实施研究小组的策略,应该是可以相对缓解这一问题的。

第三,着重研究点的深入性与突破性没有提前预设。究竟一堂课中,对于执教老师来说,我们重点应该关注什么,帮助其解决什么问题,没有一个提前的规划;同样,对于观课的教师,我重点要落实明确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也没有明确;再或者,一个教研活动,活动研究重点是什么,要带给老师怎样的启发,似乎也不明确……所以,尽管我们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了分工,但是,与真正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的。

这一次的研讨,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尝试,跨出了很好的第一步,那么,我们有这一份心,就会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真正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低耗高效“的课堂。

附件:(各位老师的思考材料)

行走的温暖

宁围一小 黄小燕

2月23日,伴着回升的春温,我们在闻堰镇小举行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训活动。此次活动中,闻堰镇小的汪涛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你帮我我帮你”为主题的有关关心话题的课。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环节中来,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人的困难,真心真意地帮助别人并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课堂上,我们对汪老师的“行走路线”进行了统计,觉得汪老师在行走时能把学生置于老师的关注范围之内。如在课前互动和游戏感悟环节中,汪老师主要在围坐座位的中央行走,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另一方面也充分引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移情体验和述说曾帮助与被帮助的环节中,汪老师既能注重全体,又能特别关注与学生个体的交流,行走做到点面结合。在写下曾帮助与被帮助事迹的环节中,汪老师的行走十分关注每位学生,路线基本遍及每一位学生的座位。

从整堂课中汪老师的行走路线,我们不难发现她的驻足点很是明确、适当。在课堂开始和游戏环节,老师站在十分醒目的中央位置,时间是3-4分钟,每位学生的目光都能聚集到,学生也能很快明白活动的规则、老师提的各个问题。在贴卡片环节中,老师站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黑板前,做到第一时间帮助和协调。在儿歌结束环节,老师分别行走在中央、后站于中央的一角,方便教学儿歌且不妨碍学生的视野。

从这张行走路线中,我们也觉得汪老师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非常合理。课前导入和游戏感悟分别为5分钟、11分钟,移情体验和些好榜样各为5分钟、12分钟,谢好伙伴和儿歌总结为4分钟、3分钟。

另外,从整体路线上看,汪老师在前三环节中关注最边上的学生较少,因此这些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后两个环节中汪老师较多地关注了两大块的学生,而另外一块尤其是最边上的学生基本没有关注到,这主要跟学生座位的排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这一点是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避免的。

简单的路线图,却包含了许多学问,它能让我们在课堂上从更多的方面去关注学生,在这多雨的春日里,给我们送来了“行走的温暖”。

恐惧愧疚 深思

衙前二小:徐雅芬

作为一个教龄差不多xx的老教师,很多年了,我从来都没有这么认真和恐惧的听过课。面对着手中的表格,我只有不停地记录,生怕漏掉一个学生的回答,说真的,我没有精力去更深层的思考别的更严谨的问题。尽管我很认真,很恐惧地记录着课堂,但是我只有完成了一个任务。全课教师共计安排42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第一组16人,第2组14人,第3组6人,第四组6人。从数据上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男生和女生的比率均匀,兼顾各组的能力似乎薄弱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单从数据上并不能发现什么,因为班级里的男女生分配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像我带的班级,40个学生,15个男生,25个女生,你让这个课堂怎么均匀。还有的老师,喜欢把差不多同一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在参与问题时,本来就有差异,所以我觉得数据,至少今天我统计的这组数据参考的价值很低。短短的40分钟,给我的感觉是,小手如林,繁华一片,这背后投射出来的,自然是学生的全情投入,这就够了。真羡慕这样的气氛,能出现在我高段的语文课上。

第2个任务,我只能交白卷了,本课中对后进生的提问记录。因为我对于这个班级的了解只有零。短短的40分钟内,我发现不了后进生。听着老师一个一个的问题,对于我长期教高段的老师来说,太简单了。这些感同身受的问题,孩子肯定会说,事实上,孩子也真的能说,只不过在语言上稍微嫩了一点,浅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够了,心理健康课,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不需要太华丽的语言,只要能真切地表达、只要是孩子的感受就行了,嫩一点也无妨。

尽管我为第2个任务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还是心存愧疚,因为我发现不了,这是事实。

于是,我想接下去,我该做的是深思……

一、课堂观察说明:

把课堂空间位置通过图表形式展现,方便调查结果文字表达,其中1区、2区、3区、4区、5区是指学生所坐的位置。全班38位学生,男生14位女生24位,所以总体上男女生比例为7:12.但是鉴于本班学生为二年级学生,男女之别的影响还比较小,因此这个本身班级的比例并不影响教学。

接下来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观察和记录来说明本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是教室的空间位置安排,第二是男女生比例是否正态。

首先是“蒙眼取球”环节。本环节我关注的是教师发出的三轮提问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找一个男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后进行第一轮提问,此次提问中男生举手5个,女生举手5个;第二轮提问,男6个女4个;第三轮提问男1个女6个。出现这个现象一个是和班级的女生多有关系,另一方面和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男生注重的是实践的运动的,女生重在感悟,因此在谈感受时女生的参与度高,男生的参与度相对低点,但是在实践中和提问初期男生参与度却高于女生参与度,可以说明男生的延展性没有女生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这些情况那么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设计活动和提问就可以及时的做相应的调整。本堂课中教师注意到了男女比例的和谐,这一环节叫学生回答或者活动男女比例在1:1。从概率上来讲,叫学生回答离正态还有距离,教师应该加大女生的活动和回答机会。

游戏环节我主要在男女生比例上进行关注,接下来的“移情体验”和“写好榜样”“谢好伙伴”三个环节我主要从整体上来分析。

第一是“青青的困难”,主要有两轮提问,第一轮提问从学生举手的数量看2区、3区、和5区的学生多,到了第二轮恰恰相反1区和4区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试想学生的举手热情是否和教师的关注度有关,因为刚开始提问教师往往关注最多的是正对面5区的学生,那么为何第一轮1、4两区的学生举手很少,设想和学生的视线有关,当2、3两区的学生高举小手时1、4两区的学生视线无法和老师交流,而当2、3、5区学生基本站起来回答问题完后,1、4区学生的视线开始明朗因此在第二轮问题中1、4区学生参与度增高。在此时还只是自己的一个设想,当进入“小红困难”“图片展示”时同样出现了这个现象,因此这个设想占据了我的观察主线。

二、个人观后思考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落在了本堂课的教学空间位置是否合理,从教学设计来看这样的安排,除了在小组讨论一环节不合适这个布置以外,初步看来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我刚才的设想是成立的,那么本堂课的教学空间位置的布置就有待改进了。初步试想为:第一从学生的身高先考虑。1、4两区可以安排最高的学生就坐,2、3两区可以安排身高最矮的就坐,5区选择中间学生就坐。这样或许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更会使老师对学生优更合理的关注度。第二可以考虑学生的表现欲来就坐,可以将表现欲望强的坐在1、4两区,表现欲最弱的坐在5区,以便从地理位置上促使教师及时的观察和调整课堂。

通过对学生参与度的关注,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视线是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的。

另外,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多,这样的教研方式对我们老师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有老师教也有老师研究这才是真正的教研,相信今后的教研活动会越办越好,对心理健康充满了信心和期望。很庆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来参与评课,受益匪浅!最后发自内心的感谢,谢谢!

如何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堂提问

进化二小:孔江英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呢?听了闻堰小学汪老师的课,感觉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关注:

一、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注重问题设计

课前精心准备,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

整堂课14个大问题,我整理了一下,围绕这四个主题进行提问:

1、你遇到困难时是怎么想的?

2、你得到帮助时是怎样的心情?

3、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4、你体验到别人得到帮助的心情了吗?

二、能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进行提问

要进行课堂提问教学设计, 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及特征,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二年级小朋友以形象思维为主。课前她先和二年级小朋友进行心理沟通,问了以下几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哪组小朋友坐得端正?你们玩过哪些游戏?通过谈话式提问,调节他们的情绪,很自然地为上课做好铺垫。

三、恰当的课堂时间给学生思考,留出等待时间

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学生从理解问题,提取加工信息,形成答案到准备回答,至少需要三到五秒钟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留出恰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汪老师通过写一写、想一想、帖一帖、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有待探讨的问题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除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共同特征外,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师也应了解。我们要怎样关注学生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教学是“慢”的艺术

——课堂生成与处理艺术

任伯年小学:高凌君

教学是“慢”的艺术,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授,都是慢的渐进、慢的吸收、慢的前进。

闻堰小学汪涛老师的这堂《你帮我,我帮你》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课堂上,老师十分关注二年级孩子们的内心体验,并在课前做足了准备,结合她对低段学生语言发展阶段的了解,整堂课教学目标达成顺畅,因此课堂上孩子们未发生明显的突发意外或学生回答问题错误等现象。而且,孩子们在汪老师设计的“写好榜样”、“谢好伙伴”环节中,通过让孩子们写写、小组说说、全班表彰性说说、当面道谢的一系列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我荣誉感,也让在座的孩子们深刻地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相信有了这一课,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动力会更强。

如果一定要寻找节点的话,可能也就是在第一个游戏环节“蒙眼取球”时,那个体验蒙眼前进的孩子在碰到障碍物时,引来了全班的一阵哄笑。这里汪老师其实可以把握住这个“哄笑”来切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你帮我,我帮你”的主题。从提问孩子们“你们在笑什么呀?”、“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儿,听到别人这样笑你,你会是什么感受?”、“那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是该笑,还是该做点儿什么?”。用这些问题引入可能会更自然些。

因此,有时候我不禁觉得,“课堂生成”不一定是要寻找学生出现的错误,或与老师设计的反应不同的情景。有时候老师临场应变时出现的问题或未接上原本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也是一种课堂生成。能否处理好课堂中教学的暂时脱节,其课堂教学艺术的造诣要很深,这也正需要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不停地吸收、积累、实践方可。希望能给予我们这些新手们更多的练习、指点机会。

更多信息请查看活动总结网

研训活动总结 篇3

教师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自开展以来,我校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在21世纪,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或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

为了实现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遵照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校本研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校本研训活动,活动情况如下:

一、 认识统一,方案定位

根据大连市“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要求和大连市“十一五”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指导意见,我校组织了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开展讨论,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小本研训已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要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为此,我们及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落实了研究培训计划。1根据目前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规划了五年制研修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2根据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确定了五年校本研修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3、校本研训和日常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做好基本规划,统一管理,充实日常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日常教研活动的形式。4校本研修要育科题研究有机结合,引领校本研修,提高校本研修的水平和质量。5、坚持三个结合:

全员研修与科室提高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同行协助、自主研发培训相结合。

二、 制度健全,管理到位

根据大连市教师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我校制订了教师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集体研训制度、学习例会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校际联动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同时,加强管理成立了学校教师教育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专干具体抓,教务处、政教处协同抓的校本研训管理网络。

三、 措施保障,落实有位

1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层层管理、各负其责的措施。学校校本研训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考核,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蹲点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

2根据校本研修总体规划,每位教师制定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学校根据个人发展规划,组织各类培训,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教学竞赛等。

3、 把教师完成校本培训计划纳入学年教师考核中,作为职称评审,先进评比岗位聘任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4确定研修形式,举办专题讲座,聘请校内外名师和负责人举办各类专题讲座;自学——反思形势、每月教师按照新课程自主学习摘录,写一篇学习心得,搞两次教学案例设计,并上交教师教育专干存档备案;实践与交流形式:开展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分析与研讨活动,师徒结对子,课件制作活动,做好研讨活动记录,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网络交流形式:每位教师每周至少点击一次及时响应平台进行网络调研,每学期至少登陆20次。

5、 经费保障: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保证实验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外出学习经费,校内奖励经费。

6做好教师教育学习档案管理工作。及时上传信息,获取反馈,指导校本研修工作。

四、 内容完备,阶段特色创新

1、师德教育的研训。主要研究师德规范、师德模范战士先进事迹、青少年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师德教育文献等。2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

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新教材培训,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主要包括教师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疾病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咨询等。中小学生管理与教育的研究与训练。

重点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等,围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学校德育教育的对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德育方法与策略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日常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的日常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问题。5、学科专题的研训。结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课题的产生、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各环节入手,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与研究。(1) 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智慧和能力。(2) 学科**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培训与研究。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研究。通过本年度的教师校本研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研训成果,学校的语文省级课题“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研究”的实施有了跳跃发展,阶段成果《复杂记叙文的说明与指导》的草稿编写已完成。学校根据普市教育实际自行研发的校本《普兰店人文》一书上编以草拟完成。

根据大连市教市教育的要求,我校编制了《校本研修*》,现已印发,7月见。

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将按照《大连市“十一五”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实十一见》开展;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引领;核心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师实新课程的水平;通过加强校本研训,创设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谐发展,协同提高”的校园氛围,使我校不仅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摇篮,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成就事业、终身学习、超越自我的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普兰店市第十七中学

2007年6月

研训活动总结 篇4

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依据校长室的统一布置,学校组织全体教学一线的教师于8月22日—23日两天时间进行了校本教学研训活动。包括学校所有行政领导在内的一线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研修活动中来。(应参加研究198人,因故未参加培训19人,实际参加人数179人,参加率90人

4%。)

一、研训目标——体验与引领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补充更新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要求。

二、研训内容——实效与全面

研训内容为各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编制、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写作的经验交流四项内容。活动涵盖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突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和综合性。8月22日,南外数学特级教师陈光立老师所做的“关注案例分析,重视教学反思——关于教师发展的思考”这一报告,深受全体教师的欢迎,会场上掌声频起,情绪激昂。

三、研训评价——公正与客观

为确保研训质量和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本次研训的效果得以放大,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学研训评价小组(主体是由各教研组长牵头的学科评价小组),集中在8月24日,依据活动方案和研训内容对参训老师进行了公正客观的评价。考试成绩计入教师专业档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年度专业考核和各项评价的重要依据。

现公布在“试题编制”“教学设计”活动中获得优秀等第的教师名单:

1.试题编制(获得优秀等第名单):

(1)语文:zz;

(2)数学:zz;

(3)英语:zz;

(4)物理:zz;

(5)化学:zz

(6)生物:zz;

(7)政治:zz;

(8)历史:zz;

(9)地理:zz;

(10)体育:zz;

(11)**:zz;

(12)信息技术:zz;

(13)美术:/

(14)通用技术:/

2教学设计(优秀学生名单)

(1)语文:zz;

(2)数学:zz;

(3)英语:zz;

(4)物理:zz;

(5)化学:zz;

(6)生物:zz;

(7)政治:zz;

(8)历史:zz;

(9)地理:z;

(10)体育:zz;

(11)**:z;

(12)信息技术:z;

(13)美术:/

(14)通用技术:/

研训活动总结 篇5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计算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性的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体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思辨阶段

在学期初,我们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在一起,围绕市“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性的研究”这一指导性的大主题,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真正考虑到计算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确定了本学期要研究的课题。同时组建了新一届数学中心组成员:孙科锋董雪容蒋海雷江盈娜卓昂杰汪杰。组织全体教师分头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并于校园网上发布。老师们都认真地阅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了心得,我们于第五周进行了心得与收获的交流,每位老师纷纷上台,把自己对主题的看法进行了发言,思维进行了碰撞。

二、实践探索阶段

之后,我们紧扣研究主题,集体设计教案。高段教师选择备《小数乘除法总复习》,中段选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低段教师选择备《十几减九》。然后再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尝试,同组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完善教案。

三、研讨交流阶段

根据上一次集中活动时大家的意见,上课的老师进行教案的修正,形成教研组的最佳方案,在12月16日举行了全街道研训活动,进行了课堂展示和互动式的评课。同时请柳永平教研员作了生动的点评与引领。

四、总结反思阶段

全体教师根据主题以及三个阶段的一些感触,通过些反思的方法进行交流,同时中心组成员一起回顾整个阶段得失。

研训活动总结 篇6

二工作总结

1、确立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常规,本学期以"上好一堂有效课“我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英语教学方法与学法研究,本学期将重点围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研讨,让学生通过“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来体会并掌握所学语言。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新课程类型。

2积极参与和推动校本研修,认真开展学课和课堂教学问题,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3、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及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为师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4、巩固和深化教改成果。在教研活动中,尽力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词汇和语汇,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教材,既要从宏观上理解,也要从微观上拓宽教材。

5、进行“课后小结”,进行教学反思,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研训活动总结 篇7

本学期英语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校教科室和教务处的监督和指导下,在各位英语教师的辛勤努力和密切配合下,本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教书育人,张扬个性,培养能力,服务教学,回报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学法指导,兴趣激发,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起到了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促能力作用。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 搞好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英语组全体老师用心阅读有关英语教育教学书籍,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组织教师进行了一次英语教学经验交流会,各位老师毫不保留的交流了自我成功的教学经验,博采众长,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备课规范化,群众备课与个别备课相结合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备课时要明确各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练习和参考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制作课件,使用multi**辅助教学。

充分发挥各类优质资源的力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积极响应教科室组织的“校优质课”活动,鼓励组内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上课,组织全组成员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4.加强集体备课,落实“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设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是为使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能养成自觉积极备课的习惯,我们从学科的观实际出发,着手加强了同组备课,要求同年级教师齐心协力,共商教材教法。

备课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切实将“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堂上。

二.用心进取,无私奉献英语组教师有的人担任很多学科教学工作,有的教师工作负担很重,任劳任怨。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用心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英语小组的老师们相互鼓励,认真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

三.开展课外活动。

1. 为了规范学生的英语书写,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的英语字写得工整、美观,特举行高一段学生英语书写竞赛。高一每班约有5名学生参加比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2. 英语技能竞赛,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着,一环环,一节节,层层相扣,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风格,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为2019年县市英语技能大赛做好准备。在学校技能节之际,我们将举办一场英语比赛——用**交谈。共有63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比赛经过评委的精心挑选和严格选拔。

获一等奖18名,三等奖6名。

3.指导学生全民参加省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4,团结合作,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实现全体员共的共同成长

教研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要有凝聚力,就离不开良好的团队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不断强化整个团队分工不分家的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又不断鼓励大家争优创先,以实现整个团队中每一位老师的成长。

5、 本学期工作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1、加强课题的研究,我科组目前的课题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在市、县立项的课题欠缺,在下学期仍需要加强研究,并取得实际效果。

2进一步提高写作教学水平。目前,我组在市级以上获奖的**较少,大部分教师的选题及写作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大量阅读专业类英语教学杂志。

总之,一学期以来,英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而奋斗。

研训活动总结 篇8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计算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性的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主题化系列教研活动。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以学校中心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体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思辨阶段

在学期初,我们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在一起,围绕市“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性的研究”这一指导性的大主题,切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真正考虑到计算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确定了本学期要研究的课题。同时,成立了一个新的数学中心小组

董雪容、蒋海雷、江盈娜、卓昂杰、汪杰组织全体教师分别收集相关理论资料,在校园网上发表。老师们都认真地阅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了心得,我们于第五周进行了心得与收获的交流,每位老师纷纷上台,把自己对主题的看法进行了发言,思维进行了碰撞。

二、实践探索阶段

之后,我们紧跟研究主题并共同设计教学计划。高段教师选择备《小数乘除法总复习》,中段选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低段教师选择备《十几减九》。然后,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尝试。同一组的教师互相倾听,评价课堂,改进教学计划。

三、研讨交流阶段

根据上一次集中活动时大家的意见,上课的老师进行教案的修正,形成教研组的最佳方案,在12月16日举行了全街道研训活动,进行了课堂展示和互动式的评课。同时,邀请柳永平作了生动的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反思阶段

全体教师根据主题以及三个阶段的一些感触,通过些反思的方法进行交流,同时中心组成员一起回顾整个阶段得失。

研训活动总结 篇9

在**县教育局党组的关怀重视下,在濮阳县中小学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师训股的统一筹划组织下,5月16日上午,濮阳县“研训赛”启动仪式在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隆重举行,经过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中学经过层层选拔,92名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参加了中学语文学科“研训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学语文学科“研训赛”阶段性活动圆满结束,中学语文“研训赛”活动总结与反思。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次“研训赛”活动进行总结:

一、组织管理方面

纵观本次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活动过程稳而有序。报名参加初中语文学科“研训赛”活动的教师共83人,其中80名参赛教师按照要求准时签到,充满热情地参与学习研讨,显示了参赛教师良好的素质。

二、活动开展情况

1、培训情况

5月16日下午,我们组织语文学科的参赛教师到濮阳县城关镇三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我们语文学科首先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模式所遵循的原则以及模式的价值体现,接着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以及各个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教案的编写,最后播放了一节课堂教学实录。5月17日,我们邀请濮阳市中小学教研室的曹洪彪老师、濮阳市四中的周慧春老师为参赛教师作现场指导,又请我县优秀教师王莹、董晓凤作两节展示课之后,所有参赛教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语文课堂教学,他们都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不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改进意见,而且都及时认真进行总结,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工作总结《中学语文“研训赛”活动总结与反思》。参与本次活动的中学语文教师经过教研员为期两周的统一培训,对新课程理念、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模式教学流程和遵循的原则并充分运用到课堂当中。在此基础上参赛教师将进行说课,赛课,下乡巡回作课活动。

2、说课情况

5月15日-5月17日,中学语文学科80名初中语文教师和12 名高中语文教师参加了说课,参赛教师赛前抽签确定比赛顺序,由专家、名师、教研员组成的评委团采取现场打分的方法,确保比赛结果公开透明,客观公正。通过本次说课比赛,一批语文教学“新秀”脱颖而出。各参赛教师在赛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老师们在学习“三疑三探”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大胆创新,融会贯通,从教学理念的运用到说课教案的编写,从时间的把握到教法的运用,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的语言流畅优美,处理教材得当,教学设计新颖,说课有根有据,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有内涵,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课说得生动活泼,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说课是教师教学案预设和个人素质的综合展示,但在说课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六个误区:

1、教材地位不清楚,当成课时与册数

教材地位是指教材所承担的任务,它的知识点、能力点何在,与学生已经学习和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不少教师在说课时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没理解透,说我说的这一课是第几册的第几课,这是极肤浅的理解,我们要弄清楚该课的知识点、能力培养点及其前后联系,要说清楚学生在该阶段学习本课的作用和这一课在学生知识链中的作用,绝不是只简单提一提我说的是第几册第几课就草草了事。

2、目标制定走套路,生搬硬套三维住

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教材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学生学情的正确把握基础之上,只有弄清楚学习本课学生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那些技能时,只有明白在该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策略、方法、技巧时,也只有在探究教材中人文因素对学生熏陶影响的基础之上,目标的制定才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说课中有不少教师不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就在自己确定的目标上冠以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为这样就体现三个维度了,这是不对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绝不是简单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套了之。

3、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突破无计谋

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确定必须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教材特点,同一篇课文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而言,教学重点可能略有差异,教学难点就可能差别较大,如何突破重难点更需要精心设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怎样才能循序渐进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设计精心预设的内容,可以说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全部都是围绕它而进行的。

研训活动总结 篇10

2012年,萧山区解决小学心理健康难题专项调研培训23日在闻堰镇小学举行。本次研修活动,课堂教学讨论,对我国小学部实施了一种新的尝试,即观察和分析不同地段教师的课堂。

本次活动中,我们从“教师行走路线、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的生成与处理艺术”等方面分别安排老师进行了细致观察记录和反思研究。

从几位老师的点评发言中,我很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研讨,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加以坚持和优化的:

1.适当的分工便于全面的课堂观察

本次研讨课,依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运作要求,我们设计了几个方面的研究观察点,然后分别安排了6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师的课堂运行进行了单向性的研究分析。几位听课的老师在课堂关注度上,投入了比平时普通的听课多得多的精力,比如,我们来看一个画面。这是

一位老师对于教师的行走路线的记录示意图。

教师用不同的符号和线条来表现不同的活动

在动态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路线,并加以标注

一般的时间节点,活动都很详细

详细的记录很有分析性,毫无疑问,这是老师本人

我不太关心事情,但我相信这个班很老

师拿到这样的线路标注合文字说明,不能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再一次地反思,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听课的老师更加明确关注得目标,同时,对于上课老师,无疑是更为深入的触动。

2.明确的指向,便于听课教师的深入

课堂教学的研讨,我们是期望在课的研讨中发现更多的亮点和问题,便于受训老师改进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低耗高效。传统的观课,是随着听课老师的性子的,更是依着听课老师自己的喜好的,那么,对于整堂课的把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我个人觉得,那是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教学者而言,要想全面分析解剖自己听到的一堂课,没有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那是很难提出独到的见解的。而现在我们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上,那么,观课教师将精力全部集中于某一方面,就有深入挖掘的可能性了,一旦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方面,就会想着这一运作背后的真实意图,就会去思考这安排的实际效果,更会置己于课堂,思考站在自身的角度将会采取怎样的举措。

比如说关于学生参与度的分析,听课老师就提出,如果采用按“表现欲望或者高矮”的形式进行座位编排,就可以更多的照顾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三。系统反馈有利于教师内化

教学的研讨,不仅是锻炼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事实上全体参与的老师,都能够从中获益,但是,传统的研讨反馈中,一般都会出现反馈信息的“撞车”现象,也就是很多时候大家的关注点会不谋而合,这当然不是坏事,因为可以促使亮点更亮、缺点更明。但是很明显,采用了分工观察的形式,在反馈环节上,我们能够听到每一位发言的老师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整一堂课,在分解的基础上再整合,如果教师有心,就更能够在当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是,由于这样的尝试在小学段是首次进行,完全是摸黑在弄堂中行走,所以,许多问题在考虑之中出现了偏颇,值得反思:

首先,在问题设计中没有将独立性和集成性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比方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一定是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密不可分的,但是在考虑问题是却将两者分离了,自然就导致观察分析的老师比较费劲。所以,像“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课堂的即兴生成与教师的教学机智“等问题,应该是给予整合性与独立性结合的考虑。

可以安排一个研究的小组,共同来关注这一问题,然后大家形成共同的认识,再给予更科学合理的解析。

其次,参与人员中的全员化与个别化没有适当兼顾。此次活动,每一个项目只是安排了一位观察的老师,那么,这样的研究过程的体验,对于大多数的老师来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同时,就一个人的观点,我们同样要担心反馈信息的科学性,因此,实施研究小组的策略,应该是可以相对缓解这一问题的。

三是研究重点的深度和突破没有预先设定。究竟一堂课中,对于执教老师来说,我们重点应该关注什么,帮助其解决什么问题,没有一个提前的规划;同样,对于观课的教师,我重点要落实明确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也没有明确;再或者,一个教研活动,活动研究重点是什么,要带给老师怎样的启发,似乎也不明确……所以,尽管我们在此次活动中进行了分工,但是,与真正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的。

这一次的研讨,我们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尝试,跨出了很好的第一步,那么,我们有这一份心,就会在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真正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低耗高效“的课堂。

附件:(各位老师的思考材料)

行走的温暖

宁围一小黄小燕

2月23日,伴着回升的春温,我们在闻堰镇小举行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训活动。此次活动中,闻堰镇小的汪涛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你帮我我帮你”为主题的有关关心话题的课。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环节中来,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人的困难,真心真意地帮助别人并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课堂上,我们对汪老师的“行走路线”进行了统计,觉得汪老师在行走时能把学生置于老师的关注范围之内。如在课前互动和游戏感悟环节中,汪老师主要在围坐座位的**行走,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另一方面也充分引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移情体验和述说曾帮助与被帮助的环节中,汪老师既能注重全体,又能特别关注与学生个体的交流,行走做到点面结合。

在写下帮助和被帮助的事迹时,汪老师非常关注每个学生的行走,路线基本覆盖了每个学生的座位。

从她在全班的步行路线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她的停车点是非常明确和恰当的。在课堂开始和游戏环节,老师站在十分醒目的**位置,时间是3-4分钟,每位学生的目光都能聚集到,学生也能很快明白活动的规则、老师提的各个问题。在贴卡片的过程中,老师站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黑板前,以便在第一时间帮助和协调。

在儿歌结束环节,老师分别行走在**、后站于**的一角,方便教学儿歌且不妨碍学生的视野。

从这条步行路线来看,我们也认为王先生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非常合理。课前导入和游戏感悟分别为5分钟、11分钟,移情体验和些好榜样各为5分钟、12分钟,谢好伙伴和儿歌总结为4分钟、3分钟。

另外,从整体路线上看,汪老师在前三环节中关注最边上的学生较少,因此这些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后两个环节中汪老师较多地关注了两大块的学生,而另外一块尤其是最边上的学生基本没有关注到,这主要跟学生座位的排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这一点是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避免的。

简单的路线图,却包含了许多学问,它能让我们在课堂上从更多的方面去关注学生,在这多雨的春日里,给我们送来了“行走的温暖”。

恐惧愧疚深思

衙前二小:徐雅芬

作为一为一经任教近20年的老老师,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和害怕听过很多年的课。面对着手中的**,我只有不停地记录,生怕漏掉一个学生的回答,说真的,我没有精力去更深层的思考别的更严谨的问题。虽然我很认真,很害怕录教室,但我只完成了一项任务。

全课教师共计安排42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第一组16人,第2组14人,第3组6人,第四组6人。从数据上看,教师对男生和女生的关注比例是均衡的,对各个群体的考虑能力似乎较弱。但是我觉得,单从数据上并不能发现什么,因为班级里的男女生分配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像我带的班级,40个学生,15个男生,25个女生,你让这个课堂怎么均匀。

还有的老师,喜欢把差不多同一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在参与问题时,本来就有差异,所以我觉得数据,至少今天我统计的这组数据参考的价值很低。短短40分钟,给我的感觉是,小手如林,繁荣昌盛,这背后的投影,当然是同学们的全心投入,这就够了。我真羡慕这种氛围,能出现在我的高中语文课上。

第二个任务,我只能交白纸,这一课是向落后学生提问的记录。因为我对这个班一无所知。在短短的40分钟内,我找不到成绩差的学生。

一个接一个地听老师的问题。长期教高水平的老师对我来说太简单了。这些感同身受的问题,孩子肯定会说,事实上,孩子也真的能说,只不过在语言上稍微嫩了一点,浅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够了,心理健康课,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不需要太华丽的语言,只要能真切地表达、只要是孩子的感受就行了,嫩一点也无妨。

尽管我为第2个任务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我还是心存愧疚,因为我发现不了,这是事实。

所以,我认为下一步我应该做的是深入思考

一、课堂观察说明:

把课堂空间位置通过图表形式展现,方便调查结果文字表达,其中1区、2区、3区、4区、5区是指学生所坐的位置。全班38位学生,男生14位女生24位,所以总体上男女生比例为7:12.

但是鉴于本班学生为二年级学生,男女之别的影响还比较小,因此这个本身班级的比例并不影响教学。

其次,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观察和记录,说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室空间的安排;二是男女生比例是否正常。

首先是“蒙眼取球”环节。本环节我关注的是教师发出的三轮提问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找一个男学生进行游戏体验后进行第一轮提问,此次提问中男生举手5个,女生举手5个;第二轮提问,男6个女4个;第三轮提问男1个女6个。

出现这个现象一个是和班级的女生多有关系,另一方面和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男生注重的是实践的运动的,女生重在感悟,因此在谈感受时女生的参与度高,男生的参与度相对低点,但是在实践中和提问初期男生参与度却高于女生参与度,可以说明男生的延展性没有女生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到这些情况,那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设计活动和问题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节课上,老师注意到男女比例的和谐,这就是答案或活动。男女比例为1:1

1。从概率上讲,学生的答案与正常答案还有一定距离。教师应增加女孩回答的活动和机会。

游戏环节我主要在男女生比例上进行关注,接下来的“移情体验”和“写好榜样”“谢好伙伴”三个环节我主要从整体上来分析。

第一是“青青的困难”,主要有两轮提问,第一轮提问从学生举手的数量看2区、3区、和5区的学生多,到了第二轮恰恰相反1区和4区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试想学生的举手热情是否和教师的关注度有关,因为刚开始提问教师往往关注最多的是正对面5区的学生,那么为何第一轮1、4两区的学生举手很少,设想和学生的视线有关,当2、3两区的学生高举小手时1、4两区的学生视线无法和老师交流,而当2、3、5区学生基本站起来回答问题完后,1、4区学生的视线开始明朗因此在第二轮问题中1、4区学生参与度增高。在此时还只是自己的一个设想,当进入“小红困难”“**展示”时同样出现了这个现象,因此这个设想占据了我的观察主线。

研训活动总结 篇11

20xx年11月15日下午,大连开发区第八中学历史学科三年级集中研修活动在教室举行。参加本次研训活动的是全体高三历史教师。

本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精神,本次研训活动安排了大连市开发区第八中学历史组的何蕊老师为全体与会教师上了一堂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研讨课,课题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授课结束后,何老师就所上的这节研讨课进行了自我点评,之后,大连市开发区第八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陈志弘老师为全体与会教师做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高三一轮复习》的专题讲座,最后,本次研训活动的主持人、大连教育学院的研训教师孙绍辉结合本次公开课的授课情况,对20xx~20xx年度高三年部的第一轮复习课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明确了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方向。

纵观何先生的研讨会,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关注高考,注重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入到高三备考复习阶段,每一节课都要指向高考,或者说每一节课都要遵循高考对人文学科的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何蕊老师的这节公开课处处体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何老师借助学案、大屏幕出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获取的信息和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等等。

2教学设计体现了系统性和逻辑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标和考纲中要求的知识,教师应当将单个知识放到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加以认识,因此,注意知识在整理和理解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所属的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而本课知识是这个大主题下的一个分主题,这个分主题就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这个分主题下的知识体系,何老师一开始就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再向学生交代一下(在复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上授课教师曾经向学生做了简单的交代),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本单元中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系统认识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更好、更深刻地认识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大有裨益。

2宏观认识与微观分析的有机结合。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要求做到夯实基础。“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 就要求授课教师注意对单元的宏观认识;“夯实基础” 就要求授课教师注意对具体知识点的微观分析。

本课程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这一单元的第二个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老师将在开始时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在复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时,授课教师条分缕析,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借助有价值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现象和事件,同时教师的指导、指导和总结及时到位。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对课标和考纲要求的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围绕着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重要历史现象,何老师设置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促使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影响是什么?发展中的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如何看待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中的权利转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历史现象。课堂上学生对这两组问题很感兴趣,积极回应教师的提问,教师不失时机地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指导和总结。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很好。

4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师生关系和谐自然。在整个课堂上,老师总是以学生学习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师里。

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分享他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达,要注意倾听,然后进行适当的总结;否认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的看法并不容易,而是加入学生的**等等。应该说,何老师的这种课堂教学行为完全符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此外,全班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学生受到感染,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也很重要。

5实现了分类、理解和应用的有机结合。

实际上,高中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双方按照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理解和运用的过程,高三复习课教学更是如此。其中,对这两个环节的梳理和理解是同时进行的,而这两个环节是环节运用的基础。一般来说,理解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纵观本课教学,何老师用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理解,运用占用的时间为六分钟。这样的课表符合一轮复习课时的要求。

本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授课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使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回答问题。

虽然该课程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但总体而言,该课程在许多方面都满足了新课程下复习课教学的要求。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本次研讨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将在本课中的所见所闻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利用,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我市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次研修活动的突出可喜变化是:所有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都认真听课,认真记录。在全体参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研修活动圆满完成,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这项研究和培训活动为下一阶段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训活动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