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观察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6.30

观察实验报告十三篇。

一般来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当我们结束一阶段的工作,为了总结问题提升效率都需要报告。写报告的格式要注意什么呢?关于“观察实验报告”的话题是本文的中心,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或不完整之处!

观察实验报告 篇1

广州居民旅游市场

调查策划书目录

一.前言

二.明确市场调查报告目的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四.调查时间

五.调查范围

六.明确市场调查项目

七.确定市场调查方法

八.估算调查费用

九.市场调查进度的确定

一.前言:

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味,剧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从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转变为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体验。

一方面,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旅游作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另一方面,中国人传统上即把“游历名山大川”作为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方式,因此旅游被很多并不富裕的家长作为子女养成过程中的一种必要投资。从过去的“单位组织旅游”到越来越个性化的消费选择,尽管在放长假期间的特定时段旅游服务呈现了供不应求,但旅游服务的供应商(包括旅行社、风景区乃至配套服务机构)正面临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以扩大市场的紧迫问题。认真研究不同消费群的旅游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市场和服务定位,集中有限的资源在细分市场上,根据顾客需要进行旅游服务的组合设计,借助口碑效竖立自己的品牌,当是国内旅游服务供应商面对WTO、未雨绸缪之良策。此份调查报告的委托方是广州天马国际旅行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场,为了分到一杯羹,占据具有利的市场地位,不被市场淘汰掉。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做的准确就是解市场的形势,市场=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所以我们的市场调查的出发点是消费者,了解他们的消费欲望以及消费习惯,同时我们还调查了我们天马国际旅行社的其他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从而全面的了解广州天马国际旅行社在市场中的地位,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需要保持的地方。达到此次调查的目的。

二.市场调查的目的

1.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然后分析广州天马国际旅行社自身的优劣势,从而在市场环境中加强自己的优势·改善劣势,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2.旅游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消费者是其主体,此次调查报告,主要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并与广州天马国际旅行社的自身资源结合,作出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营销策略和企业的发展战略。

3.调查广州天马国际旅行社的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出带给天马的机会与威胁,使其了解到怎样才能适应竞争模式,塑造企业优秀形象,提高顾客忠诚度,让消费者形成惯性消费。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1.调查对象:广州居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是生活在广州的居民。2.调查单位:广州天河区居民300人

四.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从xx年6月5日开始,到xx年5月7号结束。

五.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城附近居民

六.市场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

七、决定市场调查方法

为了达到既定的调查目的,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调查项目而运用相应的调查方法,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

由于广州市居民旅游调查报告选取的对象是分层的,所以采取的调查方法也不同。对于普遍居民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于不同的年龄层我们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不同的年龄层和消费习惯来划定抽样区域。

具体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1、直接访问法:选择该方法是因为其直接性强、准确性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使调查人员随时解释被调查者提出的疑问,调查人员充分解释问题,吧问题的不回答程度及答复的误差减少到最低,同时可根据被调查着回答问题的态度,判别资料的真实可信程度。

2、街头访问法:选择该方法的原因是,其除了具备直接访问法的有点之外,街头访问的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再有调查的答案正确率高,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问题,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

3.文案调查法。我们通过查阅,阅读,收集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资料,并进过甄

别,统计分析得到了广州天马国际旅行社需要的信息。

八、市场调查费用

九、市场调查进度的确定

第一天:策划、确立调查目标、查寻文字资料,以及问卷的设计、调整、确认、印刷,并安排活动场地。

第二天—第三天进行:进行实地调查

第四—第五天:调查小组人员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统计、核对及分析第六天:市场调查报告初稿完成、征求意见·修改与定稿第七天:对细节进行修改,并完成调查报告

观察实验报告 篇2

目的:

(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像片立体观察的方法;

(2)练习航空摄影像片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练习航片上像片重叠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4)练习计算航片上投影误差的基本方法;

(5)练习计算航片上倾斜误差的基本方法;

(6)掌握在航片上测量高差的方法。

要求:

(1)熟悉立体镜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熟悉立体镜操作和使用;

(3)熟练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像片立体观察;

(4)熟悉航空摄影像片比例尺的作用;

(5)熟悉像片重叠度的计算方法;

(6)掌握计算航片上投影误差的基本方法;

(7)掌握计算航片上倾斜误差的基本方法;

(8)熟练掌握测量像点坐标的方法;

(9)熟练掌握左右视差计算;

(10)熟练掌握两像点高差计算。

二、实验准备

立体镜——1、 航空像片对——2(23cm×23cm)、计算机——1,Photshop,AutCAD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实验航空像片图像A,B,C。

三、方法与程序

(一)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

1.立体观察原理

利用航片进行人造立体观察的条件是:必须是两张相邻且有部分重叠的像对;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一张像片,通常称之为“分像”;像片安放时,对应点的连线必须与现眼基线平行,且两像片的距离需要调整,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两张像片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最大差值不超过16%。

2.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步骤

(1)准备像片:分别找出两张连续航片66-9-F-12134、66-9-F-12135像对像主点os、ob。

(2)将航空像片按左右次序分开置于平整的桌面上,使影像的重叠部分向内,使像对像主点连线与基眼平行;左右像片间距与眼基线近似相等。

(3)安置立体镜仪器:先在平整的桌面上,架腿伸开,调平镜架。将立体镜中央对准左右像片的小缝。

(4)先用两个食指在立体镜下分别指着两张像片的对应点,然后,左右移动食指(连同像片),直至看到两个食指重合在一起,此时就可以看到较好的立体效果;且观察时没有不适的感觉;

(5)当立体像对范围内高差太大时,在某一部分不易同时看出山顶及山谷的立体模型,需调整基线长度,才能实现立体观察。

(6)若将左像片与右像片对调,则获得与实际相反的立体,称为反立体效应。

(二)航空像片的高程测量和计算

已知:航片上Oa和Ob分别为航片A和航片B的像主点,在航片A上,Ob点为航片B像主点在航片A的位置;

E点和待计算点F的位置,分别标注在航片A的航片B上,E点的高度为650m;

1. 分别在航片A和航片B上量取E、F的像点坐标;

像点坐标:通常采用以方位线为轴的直角坐标系。像主点为坐标原点,像片像点E1和E2的坐标分别为(2.82,2.85)和(-2.5,-2.8)

(2)计算像点E和F的左右视差

像点的左右视差又称横视差,是指像对同名像点坐标之差,即左像片像点的横坐标减去右像片像点的横坐标,以P表示

PE=XE1-XE2=2.82-(-2.5)=5.32cm

PF=XF1-XF2=2.8-(-2.62)=5.42cm

(3)计算出F点对E点的左右视差较

P=PF-PE=5.42-5.32=0.1cm

(4)计算F点和E点的高差 h=H10640mP=0.1cm=196.31m PP5.32cm0.1cm

2. 计算航片的比例尺

已知摄影焦距f值为152mm,航高H为10640m,则比例尺为

1f1152mm7= =m=mHm10640m100

3. 计算航片上像片重叠度

(1)将航片A和航片B上的A、B点重合,航片A上AB连线的右边部分为航片A与航片B的航向重叠,以Px表示,Px=8.8cm

(2)将航片B和航片C上的C、D点重合,航片B上CD连线到航片底边的距离为航片B与航片C的旁向重叠,以Py表示,Py=3.9cm

(3)量取航片的宽幅,以lx和ly表示,lx=13.6cm,ly=14.3cm

(4)计算航向重叠宽度与航片幅宽之比即为航向重叠度

Px%=Px8.8cm=%=64.71% 13.6cmlx

(5)计算旁向重叠宽度与航片幅宽之比即为旁向重叠度

Py%=Py

ly=3.9cm%=27.27% 14.3cm

4. 计算航片上的投影误差

(1)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了引起像片比例尺的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

上点位在像片上相对位置的平移,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其位移量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误差

h=hr H

H为地面高差;r为像点到像主点的距离;H摄影高度

(2)在航片A上,Oa是像主点,e点的高差为200m,Oa到e的距离为3cm则e的投影误差为

h=hr200m3cm4==5.6410 H10640m

五、实验心得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立体镜,做实验时开始都不知道怎么看,也看不出什么效果。后来慢慢观察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当看出立体效果时特别的激动。感觉仪器特别简单,没想到有那样的效果,高低起伏特别的明显。这次试验其实主要做的就是观察,之后的计算也有一点麻烦,那直线画的不怎么准确,所以计算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观察实验报告 篇3

GCr15是滚动轴承钢,是一种常用的高铬轴承钢,具有高的淬透性,热处理后可获得高而均匀的硬度。GCr15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特性:综合性能良好.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和回火后硬度高而且均匀,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白点敏感性强,焊接性能较差。

用途:用于制作各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例如:制作内燃机、电动机车、通用机械,以及高速旋转的个高载荷机械传动轴承的钢球、滚子和套圈。除做滚珠、轴承套圈等外,有时也用来制造工具,如冲模、量具。

图6、Cr15-上贝+M-x400

性能:冷变形塑形高,焊接性良好,在退火状态下可切削性甚好

应用:这种钢主要用来制造工作速度较高而断面不大(≤30mm),但心部要求较高强度及韧性而表面耐磨的渗碳零件,如齿轮、凸轮、滑阀、活塞、衬套、曲柄销、活塞销、活塞环、联轴节、轴、轴承圈等。此外,这种钢也可以用作低碳马氏体淬火钢,用来制造对变形要求不严、但要求强度、韧性的零件。

图7、铸态-2GMn13-x400

高锰钢(highmanganesesteel)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

性能:高锰钢的铸态组织通常是由奥氏体、碳化物和珠光体所组成,有时还含有少量的磷共晶。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

用途: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图8、水韧处理-2GMn13-x400

水韧处理: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通常使用的热处理方法是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到1050~1100℃,保温消除铸态组织,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然后水淬,使此种组织保持到常温。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大幅度提高,所以此种热处理方法也常称为水韧处理。

用途:水韧处理后,碳化物减少,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观察实验报告 篇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 胚根 再长 子叶 。

2、子叶的形状是 圆扁 形,真叶是 披针 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 网状 状。

4、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 需要 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六、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观察实验报告 篇5

学生姓名:谭晓东

学号:20102501024

专 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10科四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项目:心脏生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13年5月7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1 实验目的

1.1分析蛙心起搏点,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2 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传感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3 实验工具

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

4 实验步骤

4.1 暴露动物心脏

取蟾蜍(或蛙)一只,双毁髓(毁髓要彻底)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或蜡盘内)。一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另一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人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顿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体壁向前伸人(勿伤及心脏和血管),并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体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4.2 观察心脏的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左右主动脉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轻轻提起蛙心夹,将心脏倒吊,可以看到心脏背面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前、后腔静脉与左右肝静脉的血液流人静脉窦。

4.3 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耻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

4.4 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4.5 记录心搏曲线

按步骤1暴露另一只蟾蜍的心脏,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粱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记录心搏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5 实验结果

5.1 蛙心起搏点分析

表1.斯氏结扎记录表

对照组(正常时)静脉窦、心房、心室的频率均为70次·min-1,实行斯丹尼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收缩的频率为64次·min-1,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频率相同均为44次·min-1;实行斯丹尼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收缩的频率为56次·min-1,心房的收缩频率为42次·min-1,心室的收缩频率为22次·min-1。静脉窦、心房收缩的频率有所下降。

实验项目 对照 第一结扎 第二结扎 频率/次·min 静脉窦 70 64 56 -1心房 70 44 42 心室 70 44 22

量程:10Mv,低通:1.0Hz,高通:10Hz

蛙心搏曲线显示,蛙心搏曲线分为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高低峰相间,高而宽的波为心室波,矮而小的.波为心房波。

通道1 (V)

通道2 (mV)

刺激1 刺激2 刺激3

刺激:1V  脉冲持续时间:1.0ms  频率:1.0Hz

刺激1不引起刺激;刺激2和刺激3第一个波峰还没有结束就出现了第二个波峰,呈现了期外收缩;刺激后,后一个波得出现时间延长,呈现出代偿间隙的现象。

6 分析与讨论

6.1 蛙心起搏点分析

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两栖动物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正常情况下,自动节律性高低依次为静脉窦、心房、心室,心房和心室不表现出各自的节律,所以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其它部分为潜在起搏点。

因为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高于其它潜在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静脉窦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抑制控制潜在起搏

点,心房、心室等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节律性不能表现出来,所以蛙的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速率是一样的。

斯氏第一结扎结扎了窦房沟,切断了静脉窦和房室结之间的兴奋传导,解除了超速抑制,心房和心室恢复过来,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节律性,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未被切断,且心房节律高于心室,所以心房与心室的频率一样。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频率比静脉窦慢,因为静脉窦是正常起搏点,仍能进行正常搏动,在自律性很高的静脉窦的兴奋驱动下,潜在起搏点“被动”兴奋的频率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所以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降低。

斯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的搏动频率最快,心房次之,心室最慢。因为当结扎房室交界后,切断了心房与心室之间的通路,心室潜在起搏点解除抑制恢复过来,显示出自身的自动节律性,从而使心房与心室表现出各自固有的自动节律性,所以结扎窦房沟后,心房和心室还能够跳动。 但由于心室的自律性比心房差,所以心室的跳动频率会稍微比心房慢。

综合以上得出正常起搏点的自律性最高,能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6.2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而在心室舒张的早、中、晚期,此时进入相对不应期,给予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 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记录到的正常心搏曲线通常是心室波和心房波,一般记录不到静脉窦的搏动曲线。如图1所示,在没有电刺激下,蛙心搏曲线分为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高低峰相间,心房收缩为低峰,心室收缩为高峰,没有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

心肌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由图2可知,当刺激1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引起反应;当刺激2和3落在相对不应期内引起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因为整个收缩期都处于有效不应期内,在心室收缩期给以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中后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后面出现代偿间歇,原因是期外收缩也有兴奋性变化,也有不应期,紧接着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发生。所以在期外收缩之后有较大的心室舒张期,即代偿间歇。有期外收缩不一定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如果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就不会出现。

观察实验报告 篇6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

范文大全|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优秀作文|试题库|考试辅导|诗词鉴赏|国学|散文|实用工具|高校|手机/风景图片|手抄/黑板报|美食菜谱自查报告|情况报告|事迹材料|申报材料|实习报告|述职报告|述廉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整改措施|整改报告|整改方案|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辞职报告|申请报告|考察报告|工作报告|离职报告|结题报告|竞聘报告|学习报告|请示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可行性报告|社会实践报告首页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实验报告正文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

〖文字大小:大中小〗〖打印〗〖收藏到:QQ百度雅虎〗〖在线字典〗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观察实验报告 篇7

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

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

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

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 加碘后:蓝色 紫红色 暗褐色红棕色  黄色

三、试剂与器材

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

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

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

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变化过程如下: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淀粉与糊精无还原性,或还原性很弱,对班氏试剂呈阴性反应。麦芽糖与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共热后生成红棕色氧化亚铜的沉淀。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C,最适pH为6.8.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Cl-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Cu2+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恒温水浴锅、量筒、冰浴、玻璃棒、试管夹、白磁板、试管架、铁三脚架、唾液淀粉酶

2、试剂:1%淀粉溶液、碘液、班氏试剂、0.4%HCl溶液、0.1%的乳酸溶液、1%NaCl溶液、1%CuSO4溶液、0.1%淀粉溶液

(四)操作步骤

1、淀粉酶活性的检测:取一只试管,注入1%淀粉溶液5mL与稀释的唾液0.5-2mL。混匀后插入1支玻璃棒,将试管连同玻璃棒置于37°C水浴中。不是的用玻璃棒从试管中取出1滴溶液,滴加在白磁板上,随即滴加1滴碘液,观察溶液呈现的颜色。此实验延续至溶液仅表现碘被稀释后的微黄色为止。记录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向上面的剩余溶液中加2mL班氏试剂,放入沸水中加热10分钟左右,观察现象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0.4%盐酸、0.1%乳酸、蒸馏水与1%碳酸钠各2mL,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2mL1%淀粉溶液及2mL淀粉酶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根据生成红棕色沉淀的多少,说明淀粉水解的强弱。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各加3mL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各加1mL淀粉酶液。将此6支试管分为3组,每组中盛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1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C、37°C与70°C的水浴中。5分钟后,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倒入淀粉酶液中,继续维持原温度条件5min后,立即加2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

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按下表加入各种试剂。混匀后,置于37°C水浴中的保温。从1号试管中用玻璃棒取出1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1号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立即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解释之。

1.

加入班氏试剂后

2.PH值对酶活性影响:1号深红色,2号为红棕色,3号为砖红色,4号为偏蓝。因为PH=1时,超出了淀粉酶有效PH范围,使得酶完全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2号是因为PH=5时,不是淀粉酶的最适范围。3号是因为PH

7时,为淀粉酶分解的最适PH,淀粉被酶迅速分解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而4号则是因为PH=9超出了淀粉酶的适宜PH,活性受到或者是部分失活,使淀粉分解较慢。

3.温度对酶的影响:1号显紫红色,2号为淡黄色,3号为深蓝色。当温度为0度时,蛋白质分子的热运动减慢,即酶分子的活性受到了抑制,使酶的活性降低了,淀粉分解减慢,生成紫红色的糊精;2号处于37度,接近人体温度,酶的活化性能较高,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就越快,所以是淡黄色,而当温

度为70度时,由于酶是蛋白质,遇到高温时会失活,所以淀粉没有被分解。

4.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影响:3号作为对照实验组,显红棕色,1号显浅黄色,2号显深蓝色。因为在1号溶液中,NaCl对酶的活性在增加作用,激活了淀粉酶,淀粉酶迅速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滴加碘液时,溶液显浅黄色,而对照组显示红棕色,表明淀粉被分解成了糊精,在1号中,溶液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蓝,通过对比1和3号,2和3号,由颜色的变化,判断淀粉水解程度为1

结论: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

篇三: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而α-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α-淀粉酶活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反之则易穗发芽。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国内外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 。这3 种方法所用的材料分别是新鲜种子、萌动种子和面粉,获得的α-淀粉酶活性应该分别是延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下则发生钝化。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四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1厘米左右) 仪器: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编号990695)

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编号L-304056)离心机(TDL-40B)

容量瓶:50ml×1,100ml×1 小台秤 研钵

具塞刻度试管:15ml×6 试管:8支 移液器 烧杯 试剂:

① 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加入80ml蒸馏水,加热熔解,冷却后定容至100ml); ② pH5.6的柠檬缓冲液:

A液(称取柠檬酸20.01克,溶解后定容至1L) 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克,溶解后定容至1L)

取A液5.5ml、B液14.5ml混匀即为pH5.5柠檬酸缓冲液;

③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00克,溶于20ml 1M氢氧化钠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克酒石酸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盖紧瓶盖保存);

④ 麦芽糖标准液(称取0.100克麦芽糖,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小心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⑤ 0.4M NaOH

四、实验步骤

1. 酶液的制备

称取2克萌发的小麦种子与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每隔数分钟振荡一次,提取15-20分钟,于3500转/分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① 取4支管,注明2支为对照管,另2支为测定管

② 于每管中各加酶提取液液1ml,在70℃恒温水浴中(水浴温度的变化不应超过±0.5℃)准确加热15min,在此期间β-淀粉酶钝化,取出后迅速在冰浴中彻底冷却。

③ 在试管中各加入1ml柠檬酸缓冲液

④ 向两支对照管中各加入4ml 0.4M NaOH,以钝化酶的活性

⑤ 将测定管和对照管置于40℃(±0.5℃)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15min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两支测定管分别迅速加入4ml 0.4M NaOH,以终止酶的活性,然后准备下步糖的测定。 3. 两种淀粉酶总活性的测定

取上述酶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稀释倍数视样品酶活性大小而定,一般为20倍)。混合均匀后,取4支管,注明2支为对照管,另2支为测定管,各管加入1ml稀释后的酶液及pH5.6柠檬酸缓冲液1ml,以下步骤重复α-淀粉酶测定的第④及第⑤的操作。

4. 麦芽糖的测定 ⑴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15ml具塞试管7支,编号,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液(1mg/ml)0、0.1、0.3、0.5、0.7、0.9、1.0毫升,用蒸馏水补充至1.0ml,摇匀后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1ml,摇匀,沸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⑵样品的测定

取15ml具塞试管8支,编号,分别加入步骤2和3中各管的溶液各1ml,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1ml,摇匀,沸水浴中准确煮沸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消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进行结果计算。

五、数据整理及计算

上表中前4行数据为实验的原始数据。以表中前两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见下页),计算上表中第4行数据(各样品的OD值)均值,填入上第5行中,根据标准曲线的方程,计算第5行OD值所对应的麦芽糖浓度,填入最后一行,如上表。

根据以上的数据整理的结果,结合以下公式计算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A-A')样品稀释总体积

样品重(g)5

(B-B')样品稀释总体积

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 1鲜重分钟1)

样品重(g)5

A——α-淀粉酶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A’——α-淀粉酶对照管中的淀粉酶的浓度

B——(α-+β-)淀粉酶总活性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B’——(α-+β-)淀粉酶总活性对照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计算结果如下:

α-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α-+β-)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β-淀粉酶活性-1鲜重分钟-1)

六、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1、酶活力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关键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 答:利用酶的专一性或酶活力的影响因素抑制除待测酶以外的其它酶活性,通过测酶促反应的产率推算酶活力大小。

关键在于抑制其它酶的活力而不影响测定酶,这样可以减小或避免其它酶产物给测定结果带来的误差。

2、本实验最易产生对结果有较大误差影响的操作是哪些步骤?为什么?怎样的操作策略可以尽量减少误差?

答:①浸提步骤。70℃温度或15min时间控制不严格不准确则可能导致β淀粉酶未完全钝化使测得活性偏大。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②70℃水浴后需要立即冰浴,否则β淀粉酶复性使测得α淀粉酶活性结果偏大。③向测定管中加入NaOH时应迅速,否则酶与底物继续反应使结果偏大。

3、-淀粉酶活性测定时70℃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15分钟?保温后为何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

答:由于-淀粉酶不耐热,在70℃下处理一定时间可以钝化,严格保温15分钟可以达到理想的钝化效果,时间过长,-淀粉酶活性也会受到影响;时间不足,-淀粉酶钝化不完全。保温后立即骤冷是为了通过剧烈的温变改变-淀粉酶的结构以防止在随后的反应中复性,这样就保证了在随后的40℃温浴的酶促反应中-淀粉酶不会再参与催化反应。此外我认为冰浴使酶迅速降温,便于严格控制高温处理时间的长短。

4、pH5.6柠檬酸缓冲液的作用?各管于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的作用?

答: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化或变化过大,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加入pH5.6的缓冲液调至酶促反应的最适pH,同时稳定溶液的pH不至于在反应过程中大幅波动。 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为调整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5、众多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实验设计中一般均采取钝化-淀粉酶的活力而测-淀粉酶和测总酶活力的策略,为何不采取钝化-淀粉酶活力去测-淀粉酶活力呢?这种设计思路说明什么?

答: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催化特性是有差异的。β淀粉酶主要作用于直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而且仅从淀粉分子外围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切断至α-1,6-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而α淀粉酶则无差别地作用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所以β淀粉酶需要α淀粉酶淀粉支链的α-1,4-糖苷键后才能完全体现其催化能力。 此外我认为在实验中温度比酸度更易控制,钝化α淀粉酶难度远远高于β淀粉酶,而且若提高酸度钝化α淀粉酶,则回调最适pH时α淀粉酶也有可能由于复性恢复活力。

这种设计思路说明在测定酶的比活力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酶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6、本实验中所设置的对照管的作用?它与比色法测定物质含量实验中设置的空白管有何异同?本实验可否用对照管调分光光度计的100%T?为什么?

答:消除非酶促反应(如淀粉酸性环境下加热水解)和非测定时间内的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

两种都是为了消除非测定部分对光的吸收,空白组是为了消除溶液中溶剂等其它组分对光的吸收,而对照管是为了消除非测量所需反应所得的多余溶质对光的吸收。

不可,因为标准曲线的确定是在空白的基础上的,得到的是OD值与麦芽糖含量的关系

7、我们所测定得到的总酶活力减去所测定得到的-淀粉酶活力是否就等于-淀粉酶活力?为什么?你的结论说明什么? 答:不等于。因为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但二者都不能水解支链的α-1,6-糖苷键,而我们所测定得到的总酶活力是二者在与R酶的共同作用下测得的酶活力,R酶能够降解支链淀粉,断裂α-1,6-糖苷键,从而增大了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可水解的底物浓度,使测得的总活力大于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单独作用的酶活力之和。 我的结论说明实验时要考虑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综合因素

八、参考文献

[1]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2]基础生物化学 赵武玲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观察实验报告 篇8

一.目的

1、熟练掌握每种立体镜的使用方法,利用立体镜看出航片的立体效果。

2、了解桥式立体镜和红绿立体镜的原理。

二、要求

1、禁止大声喧哗,随意进出教室。保持课堂秩序。

2、不得随意损坏涂抹照片,不得损坏眼镜,各小组组长负责仪器和像片完好无损,损坏像片和仪器的要进行赔偿。

三、仪器

每组一套立体像对,一个桥式立体镜。

电脑一台,红绿立体镜,数字影像。

四、方法和步骤

1、拿到两张像片之后,首先观察像片上一样图案的部分,把它们按照规定的顺序摆放好。

2、 寻找同名像点,把立体镜摆放在同名像点的上方,左眼看左片的像点,右眼看右片的像点,仔细观察,直到看出高低起伏的感觉。

用立体镜进行像对立体观察时,首先要将像片定向。像片定向是用针刺出每张像主点O1、O2,并将其转刺于相邻像片上O′1和O′2,在像片上画出像片基线O1O′2和O′1O2,再在图纸上画一条直线,使两张像片上基线O1O′2和O′1O2与直线重合,并使基线上一对相应像点间的距离略小于立体镜的观察基线。然后将立体镜放在像对上,使立体镜观察基线与像片基线平行。同时用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

开始观察时,可能会有三个相同的影像(左、中、右)出现,这时要凝视中间清晰的目标(如道路、田地),如该目标在中间的影像出现双影,可适当转动像片,使影像重合,即可看出立体。

3、像对立体观察的立体效果

在满足立体观察的条件下,随着两张像片放置方式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立体效应。

1)正立体效应

如果把左方摄影站获得的像片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右方摄影站摄取的像片放在右方用右眼观察,这时获得与观察实物相似的立体效果,称为正立体效应。

2)反立体效应

如果把左方摄站摄取的像片放在右方,用右眼观察,右方摄站摄取的像片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这时观察到的立体影像的立体远近恰好与实物相反,这种立体效应称为反立体,或者在组成正立体效应后,将左右像片各旋转180度,同样可获得一个反立体效应。即观察得到的立体感与实际情况相反,高山看起来变成深谷。

在量测中,用正反两种立体效应交替进行立体观察,可以检查和提高立体量测。

3)零立体效应

将正立体情况下的两张像片,在各自的平面内按同—方向旋转90度,使像片上纵横坐标互换方向,此时像对上原有的左右视差变为上下视差,即产生立体感的左右视差较不存在了,这时的立体视觉称为零立体。

注意:电脑上的数字影像无需特殊技巧,戴上红绿立体镜看出立体效果即可。如果反着戴上眼镜会看到反立体。

五、实验报告

看出立体的同学可开始写实验报告(不少于500字),谈谈你对立体观察的体会。

观察实验报告 篇9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观察实验报告 篇10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

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 水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

实验前水温:

24℃

针上

试验后水温:

68℃

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

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号试管,注入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观察实验报告 篇11

篇一:合金钢铸铁与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分析实验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 院实 验 室课程名称实验类型实验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实验日期指导教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  验  中  心金属学与热处理  验证性 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的

显微组织观察

魏玉鹏

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使用的设备仪器

三、实验方法、步骤

四、画出下列材料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用箭头标明示意图中所示组织的名称

1

材料名称:W18C

r4V处理状态:铸造  组 织:  腐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灰口铸铁 处理状态:铸造  组 织:腐 蚀 剂: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W18Cr4V 处理状态:淬火+高温回火

组 织: 腐 蚀 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球墨铸铁 处理状态:铸造

组 织:腐 蚀 剂:  放大倍数:

2

材料名称:ZL102(未变质) 材料名称:ZL102(变质) 处理状态:  处理状态:

组 织:  组 织: 腐 蚀 剂:  腐 蚀 剂: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五、实验结果讨论

1. 根据显微组织观察,试分析高速钢性能和热处理特点,说明为什么?

2.将以上灰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同球墨铸铁进行比较,说明为什么?

3.试分析变质处理对硅铝明合金的作用。

4. 简述巴氏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特点。

篇二: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各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和铸铁的显微组织。

2.分析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

二、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

合金钢依合金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称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为5~10%的称为中合金钢;合金元素大于10%的称为高合金钢。

1)一般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都是低合金钢。由于加入合金元素,铁碳相图发生一些变动,但其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低合金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碳钢的显微组织也没有根本的不同,差别只是在于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除Co外),即以较低的冷却速度可获得马氏体组织。40Cr钢经调质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是回火索氏体。GCrl5钢(轴承钢)840℃油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与T12钢780℃水淬低温回火试样的显微组织也是一样的,都得到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十残余奥氏体组织。

图1、16Mn-淬火-x400

16Mn钢属于碳锰钢,碳的含量在0.16%左右。16Mn钢的合金含量较少,焊接性良好,焊前一般不必预热。加入合金元素锰,使C曲线右移,在淬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组织。但由于16Mn钢的淬硬倾向比低碳钢稍大,所以在低温下(如冬季露天作业)或在大刚性、大厚度结构上焊接时,为防止出现冷裂纹,需采取预热措施。

图2、16Mn-正火-x400

16Mn属于低碳钢,碳含量

16

Mn钢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低合金钢。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钢管。

图3、65Mn-等温淬火-400

65Mn,锰提高淬透性,但Mn含量过大会导致过热现象。

特性: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碳钢,65Mn 钢板强度、硬度、弹性和淬透性均比65号钢高。但有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

1

应用:用作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作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及冷拔钢丝冷卷螺旋弹簧。

图4、等温淬火-30CrMnSi-x400

30CrMnSi是高强度调质结构钢。组织形貌,保持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并出现极少量的铁素体。

特性: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淬透性较高,冷变形塑性中等,切削加工性能良好。有回火脆性倾向,横向的冲击韧性差。焊接性能较好,但厚度大于3mm时,应先预热到150℃,焊后需热处理。一般调质后使用。

用途:多用于制造高负荷、高速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离合器、链轮、砂轮轴、轴套、螺栓、螺母等,也用于制造耐磨、工作温度不高的零件,变载荷的焊接构件,如高压鼓风机的叶片、阀板以及非腐蚀性管道管子

图5、GCr15-x400

2

GCr15是滚动轴承钢,是一种常用的高铬轴承钢,具有高的淬透性,热处理后可获得高而均匀的硬度。GCr15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特性:综合性能良好.球化退火后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火和回火后硬度高而且均匀,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强度高,热加工性能好。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白点敏感性强,焊接性能较差。

用途:用于制作各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例如:制作内燃机、电动机车、通用机械,以及高速旋转的个高载荷机械传动轴承的钢球、滚子和套圈。除做滚珠、轴承套圈等外,有时也用来制造工具,如冲模、量具。

图6、Cr15-上贝+M-x400

性能:冷变形塑形高,焊接性良好,在退火状态下可切削性甚好

应用:这种钢主要用来制造工作速度较高而断面不大(≤30mm),但心部要求较高强度及韧性而表面耐磨的渗碳零件,如齿轮、凸轮、滑阀、活塞、衬套、曲柄销、活塞销、活塞环、联轴节、轴、轴承圈等。此外,这种钢也可以用作低碳马氏体淬火钢,用来制造对变形要求不严、但要求强度、韧性的零件。

图7、铸态-2GMn13-x400

高锰钢(high manganese steel)是指含锰量在10%以上的合金钢。

性能:高锰钢的铸态组织通常是由奥氏体、碳化物和珠光体所组成,有时还含有少量的磷共晶。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

用途: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图8、水韧处理-2GMn13-x400

水韧处理:碳化物数量多时,常在晶界上呈网状出现。因此铸态组织的高锰钢很脆,无法使用,需要进行固溶处理。通常使用的热处理方法是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到1050~1100℃,保温消除铸态组织,得到单相奥氏体组织,然后水淬,使此种组织保持到常温。热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大幅度提高,所以此种热处理方法也常称为水韧处理。

用途:水韧处理后,碳化物减少,高锰钢是专为重工业提供使用的一种防磨钢材,  应用领域包括采石、采矿、挖掘、煤炭工业、铸造和钢铁行业等。

实验二:碳钢和白口铁的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分析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形成过程;

3.分析碳钢、白口铸铁的组织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 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试件:

1. 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试样)、球状珠光体的试样; 2.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试样); 3. XJX—1小型金相显微镜。

三、用铅笔描绘出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组织结构示意图,并用箭头指出其组成物的名称。

材料名称:  工业纯铁材料名称: 20#钢

组织结构:  铁素体  组织结构:  铁素体+珠光体放大倍数: 400  放大倍数: 400

材料名称:45#钢材料名称: T8钢 组织结构:  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结构:珠光体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材料名称: T12钢材料名称:共晶白口铸铁  组织结构:网状渗碳体+珠光体  组织结构: 莱氏体  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  400

材料名称:  亚共晶白口铸铁  材料名称:  过共晶白口铸铁 组织结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

组织结构:一次渗碳体+莱氏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 400

四、问题与思考:

1. 非合金钢与白口铸铁在组织构成与力学性能方面有何异同?

答:非合金钢含碳量较低(0.02%—2.11%),织组构成只是铁素体,珠光体或珠光体与二次渗碳体的混合或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含碳量增加和硬度增加,非合金钢有较好的可塑性。

白口铸铁的含碳量高(2.11%—6.69%),织组构成是由莱氏体,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与莱氏体混合成的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等构成。在力学性能上,白口铸铁脆而硬,无延伸性。 2. 渗碳体有哪几种形态?如何分辨? 答: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

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 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 3. 你对本次实验有何认识、意见和建议?

答: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如何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组织。显微镜是精密仪器,考验了我们的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关于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我们都观察玩各种结构图后为我们讲解一下我们看到的结构图,好让我们深入了解。

观察实验报告 篇12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2.分析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形成过程;

3.分析碳钢、白口铸铁的组织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试件:

1.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试样)、球状珠光体的试样;2.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试样);3.XJX—1小型金相显微镜。

三、用铅笔描绘出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的金相组织组织结构示意图,并用箭头指出其组成物的名称。

材料名称:工业纯铁材料名称:20#钢

组织结构:铁素体组织结构:铁素体+珠光体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材料名称:45#钢材料名称:T8钢组织结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结构:珠光体

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材料名称:T12钢材料名称:共晶白口铸铁组织结构: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组织结构:莱氏体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材料名称:亚共晶白口铸铁材料名称: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结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莱氏体

组织结构:一次渗碳体+莱氏

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四、问题与思考:

1.非合金钢与白口铸铁在组织构成与力学性能方面有何异同?

答:非合金钢含碳量较低(0.02%—2.11%),织组构成只是铁素体,珠光体或珠光体与二次渗碳体的混合或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含碳量增加和硬度增加,非合金钢有较好的可塑性。

白口铸铁的含碳量高(2.11%—6.69%),织组构成是由莱氏体,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与莱氏体混合成的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等构成。在力学性能上,白口铸铁脆而硬,无延伸性。2.渗碳体有哪几种形态?如何分辨?答: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

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3.你对本次实验有何认识、意见和建议?

答: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如何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组织。显微镜是精密仪器,考验了我们的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关于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在我们都观察玩各种结构图后为我们讲解一下我们看到的结构图,好让我们深入了解。

观察实验报告 篇13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酶是高效催化有机体新陈代谢各步反应的活性蛋白,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酶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对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酶的活力是酶的重要参数,反映的是酶的催化能力,因此测定酶活力是研究酶的基础。酶活力由酶活力单位表征,通过计算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酶催化生成产物的量得到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存在于禾谷类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而α-淀粉酶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成的。

α-淀粉酶活性是衡量小麦穗发芽的一个生理指标,α-淀粉酶活性低的品种抗穗发芽,反之则易穗发芽。目前,关于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种,活力单位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国内外测定α-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常用的有凝胶扩散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降落值法。

二、实验原理

萌发的种子中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耐热,在高温下易钝化,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下则发生钝化。本实验的设计利用β-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高温下(70℃)下处理使得β-淀粉酶钝化而测定α-淀粉酶的酶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酶在一定时间内催化得到的麦芽糖的量来实现的,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由于麦芽糖能将后者还原生成硝基氨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将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大小。然后利用同样的原理测得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实验中为了消除非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每组实验都做了相应的对照实验,在最终计算酶的活性时以测量组的值减去对照组的值加以校正。

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及时间,以减小误差。并且在酶的作用过程中,四支测定管及空白管不要混淆。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1厘米左右)仪器: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编号990695)

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编号L-304056)离心机(TDL-40B)

容量瓶:50ml×1,100ml×1小台秤研钵

具塞刻度试管:15ml×6试管:8支移液器烧杯试剂:

①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加入80ml蒸馏水,加热熔解,冷却后定容至100ml);

②pH5.6的柠檬缓冲液:

A液(称取柠檬酸20.01克,溶解后定容至1L)B液(称取柠檬酸钠29.41克,溶解后定容至1L)

取A液5.5ml、B液14.5ml混匀即为pH5.5柠檬酸缓冲液;

③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00克,溶于20ml1M氢氧化钠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克酒石酸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盖紧瓶盖保存);

④麦芽糖标准液(称取0.100克麦芽糖,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小心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⑤0.4MNaOH

四、实验步骤

1、酶液的制备

称取2克萌发的小麦种子与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每隔数分钟振荡一次,提取15-20分钟,于3500转/分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①取4支管,注明2支为对照管,另2支为测定管

②于每管中各加酶提取液液1ml,在70℃恒温水浴中(水浴温度的变化不应超过±0.5℃)准确加热15min,在此期间β-淀粉酶钝化,取出后迅速在冰浴中彻底冷却。

③在试管中各加入1ml柠檬酸缓冲液

④向两支对照管中各加入4ml0.4MNaOH,以钝化酶的活性

⑤将测定管和对照管置于40℃(±0.5℃)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15min再向各管分别加入40℃下预热的淀粉溶液2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后取出,向两支测定管分别迅速加入4ml0.4MNaOH,以终止酶的活性,然后准备下步糖的测定。

3、两种淀粉酶总活性的测定

取上述酶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稀释倍数视样品酶活性大小而定,一般为20倍)。混合均匀后,取4支管,注明2支为对照管,另2支为测定管,各管加入1ml稀释后的酶液及pH5.6柠檬酸缓冲液1ml,以下步骤重复α-淀粉酶测定的第④及第⑤的`操作。

4、麦芽糖的测定

⑴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15ml具塞试管7支,编号,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液(1mg/ml)0、0.1、0.3、0.5、0.7、0.9、1.0毫升,用蒸馏水补充至1.0ml,摇匀后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1ml,摇匀,沸水浴中准确保温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⑵样品的测定

取15ml具塞试管8支,编号,分别加入步骤2和3中各管的溶液各1ml,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1ml,摇匀,沸水浴中准确煮沸5min,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15ml,摇匀后用分光光度计于520nm波长下比色,记录消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进行结果计算。

五、数据整理及计算

上表中前4行数据为实验的原始数据。以表中前两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见下页),计算上表中第4行数据(各样品的OD值)均值,填入上第5行中,根据标准曲线的方程,计算第5行OD值所对应的麦芽糖浓度,填入最后一行,如上表。

根据以上的数据整理的结果,结合以下公式计算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A-A')样品稀释总体积

样品重(g)5

(B-B')样品稀释总体积

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样品重(g)5

A——α-淀粉酶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

A’——α-淀粉酶对照管中的淀粉酶的浓度

B——(α-+β-)淀粉酶总活性测定管中的麦芽糖浓度B’——(α-+β-)淀粉酶总活性对照管中的麦芽糖浓度计算结果如下:

α-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

(α-+β-)淀粉酶活性(毫克麦芽糖克-1鲜重分钟-1)β-淀粉酶活性-1鲜重分钟-1)

六、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1、酶活力测定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设计的关键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答:利用酶的专一性或酶活力的影响因素抑制除待测酶以外的其它酶活性,通过测酶促反应的产率推算酶活力大小。

关键在于抑制其它酶的活力而不影响测定酶,这样可以减小或避免其它酶产物给测定结果带来的误差。

2、本实验最易产生对结果有较大误差影响的操作是哪些步骤?为什么?怎样的操作策略可以尽量减少误差?

答:

①浸提步骤。70℃温度或15min时间控制不严格不准确则可能导致β淀粉酶未完全钝化使测得活性偏大。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②70℃水浴后需要立即冰浴,否则β淀粉酶复性使测得α淀粉酶活性结果偏大。

③向测定管中加入NaOH时应迅速,否则酶与底物继续反应使结果偏大。

3、-淀粉酶活性测定时70℃水浴为何要严格保温15分钟?保温后为何要立即于冰浴中骤冷?

答:由于-淀粉酶不耐热,在70℃下处理一定时间可以钝化,严格保温15分钟可以达到理想的钝化效果,时间过长,-淀粉酶活性也会受到影响;时间不足,-淀粉酶钝化不完全。保温后立即骤冷是为了通过剧烈的温变改变-淀粉酶的结构以防止在随后的反应中复性,这样就保证了在随后的40℃温浴的酶促反应中-淀粉酶不会再参与催化反应。此外我认为冰浴使酶迅速降温,便于严格控制高温处理时间的长短。

4、pH5.6柠檬酸缓冲液的作用?各管于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的作用?

答: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化或变化过大,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加入pH5.6的缓冲液调至酶促反应的最适pH,同时稳定溶液的pH不至于在反应过程中大幅波动。40℃水浴准确保温15分钟为调整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5、众多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实验设计中一般均采取钝化-淀粉酶的活力而测-淀粉酶和测总酶活力的策略,为何不采取钝化-淀粉酶活力去测-淀粉酶活力呢?这种设计思路说明什么?

答: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催化特性是有差异的。β淀粉酶主要作用于直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而且仅从淀粉分子外围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切断至α-1,6-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而α淀粉酶则无差别地作用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α-1,4-糖苷键,所以β淀粉酶需要α淀粉酶淀粉支链的α-1,4-糖苷键后才能完全体现其催化能力。此外我认为在实验中温度比酸度更易控制,钝化α淀粉酶难度远远高于β淀粉酶,而且若提高酸度钝化α淀粉酶,则回调最适pH时α淀粉酶也有可能由于复性恢复活力。

这种设计思路说明在测定酶的比活力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酶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6、本实验中所设置的对照管的作用?它与比色法测定物质含量实验中设置的空白管有何异同?本实验可否用对照管调分光光度计的100%T?为什么?

答:消除非酶促反应(如淀粉酸性环境下加热水解)和非测定时间内的酶促反应引起的麦芽糖的生成带来的误差。

两种都是为了消除非测定部分对光的吸收,空白组是为了消除溶液中溶剂等其它组分对光的吸收,而对照管是为了消除非测量所需反应所得的多余溶质对光的吸收。

不可,因为标准曲线的确定是在空白的基础上的,得到的是OD值与麦芽糖含量的关系

7、我们所测定得到的总酶活力减去所测定得到的-淀粉酶活力是否就等于-淀粉酶活力?为什么?你的结论说明什么?答:不等于。因为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但二者都不能水解支链的α-1,6-糖苷键,而我们所测定得到的总酶活力是二者在与R酶的共同作用下测得的酶活力,R酶能够降解支链淀粉,断裂α-1,6-糖苷键,从而增大了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可水解的底物浓度,使测得的总活力大于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单独作用的酶活力之和。我的结论说明实验时要考虑各种酶协同作用的综合因素

"观察实验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