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5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准备的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20XX年,省委办公厅、省民宗委等17个省直机关单位在我县和平镇加峒村、什运乡便文村等17个行政村通过“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等方式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定点村委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当地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使当地村庄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在省定点扶贫各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县20XX年全县农业产值达到30、3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增加值为15、7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30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年度贫困人口脱贫5410人,完成计划任务5040人的107、3%。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是省定点扶贫单位调整的第一年,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我县的单位17个,驻点帮扶了17个贫困村;共派出蹲点扶贫干部65名,其中:处级21名,处级以下44名;共派出考察人员25人,其中:厅级3名,处级15名,处级以下7名;全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40万元,物质折款约3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500万元(含无偿和贷款);帮助上项目32个;举办培训班36期,培训426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520人。定点扶贫单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帮扶、技术培训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贫困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成效


(一)驻点村庄便民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省直17家定点扶贫单位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到贫困村送思想,送服务,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作为扶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兴建、维修各类便民设施,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如省委办公厅韩瑞良同志带队深入和平镇加峒村开展定点扶贫调研指导工作,为和平镇加峒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省民宗委帮助什运乡便文村、番道村建设特色村寨,全面改造便文村和番道村的农村面貌,做好两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联手扶贫各单位在兼顾扶贫点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地政府的各项基层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道路桥梁、饮水、乡村环村道、农田水利等便民利民项目。


(二)驻点村庄农村产业逐步实现多样化,农民增收渠道路子越来越宽。


省联手扶贫单位始终致力于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想方设法让农民脱贫致富。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联手扶贫单位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贫困村实际,大力扶持能够创收的各类特色产业。如省民宗委、省农垦总局等单位结合什运乡便文村、三联村耕地少,土壤贫瘠的特点,大力引导农民利用坡地,房前屋后、林间道旁空地进行种植*花紫珠产业,既绿化美化了乡村,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种桑养蚕产业是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特色产业之一,省考试局、农发行省分局把桑蚕产业作为定点扶贫重点工作来抓,引导、扶持上安乡中兴村、南万村农民群众发展桑蚕特色产业,通过扩大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省委办公厅、省农垦总局、省民宗委、省考试局等联手扶贫单位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采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畜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累计扶持联系村庄小黄牛56头,*花紫珠苗1560亩,鹅苗3680只,中华蜜蜂300箱,较好的促进了当地产业规模化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三)当地农户思想观念有很大转变,向科技要效益能力得到提升。


联手扶贫单位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当地农民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增收,进一步提高农民使用技术致富的能力。全年联手单位共参与举办技能培训班36期,参加培训人员4260人次。省侨联、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吊罗山乡什插村、长田村举办橡胶管理及割胶技术培训班15期,槟榔管理技术培训班10期,地瓜种植技术培训班10期;省民宗委、省农垦总局在什运乡便文村、三联村举办*花紫珠种植技术培训5期,种桑养蚕技术培训与指导5期,本地山鸡、鹅养殖培训15期,黎锦培训8期。


(四)积极带动社会多方力量协助帮扶,联手帮扶成绩明显。


省定点扶贫各单位积极派员帮扶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及时组织村级党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宣传党的各项强民富民政策。每逢重大节日,定点扶贫各单位都会组织人员下村慰问农村老党员、五保户及特困户,并给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对成绩优异的农村贫困学生,定点扶贫单位给予资助学费及生活费,让其顺利完成学业考上理想的大学。


(五)进一步促进驻点村经济发展,较好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庄。


定点扶贫单位重视扶贫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强与县、乡镇政府,帮扶村的联系,通过派驻点干部到定点帮扶村、资金投入、项目引进等方式,因地制宜,促进驻点帮扶村经济发展。大部分定点扶贫单位在重视扶贫点的同时,充分利用驻点帮扶村的优势,辐射周边村庄,带动其他村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此外,定点扶贫单位部门工作人员多的,派驻扶贫点的干部多,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多,极大的改善了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环境;定点扶贫单位部门工作人员少的单位,由于工作繁忙,也经常电话沟通协调各类资金,引进重点项目帮扶驻点村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将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扶贫办的领导下,加强与省定点扶贫单位的沟通联系,继续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等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责任、整合资金、拓宽思路、创新措施,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创建秀美、和谐、富裕的新琼中而努力奋斗。


篇二:


根据万委办发[XX]号文件精神,为继续加强定点帮扶工作,加快定点帮扶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我局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当作班子成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现将定点扶贫工作年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滤布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惠民政策”的重大举措。为把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经局党组办公会研究成立了定点帮扶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明均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吉陶,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勇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各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为成员。年来,局班子成员先后3次召开定点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定点帮扶工作具体事项,落实了具体的职能股室和联系人,使此项工作有检查、有落实、有专人抓,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二、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惠民实际行动


年来,我局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惠民力度:


㈠帮助了3名贫困学生,交学杂费338元;


㈡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1+1”、“1+2”帮扶活动,给32户特困家庭分别补助100元,压滤机滤布合计3200元,完成任务50%;


㈢派技术人员深入扶贫乡对地震的受损房屋进*屋安全鉴定,并就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规划部署;


㈣就乡村公路改造一事与市交通局进行多次衔接,目前此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三、下年工作打算


年来,我局定点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年我局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继续将定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㈠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对贫困户在发展生产,改善居住环境、生产自救等环节上加大技术帮扶和资金帮扶;下年对32户贫困户再分别继续补助100元;提供20吨水泥用于修建公路;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农村规划、农民住宅、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以及拖欠农民工程款的问题;


㈢在内部加大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派专人深入定点帮扶村了解帮扶工作落实情况,使此项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2015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2015年,省委办公厅、省民宗委等17个省直机关单位在我县和平镇加峒村、什运乡便文村等17个行政村通过“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等方式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定点村委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当地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使当地村庄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在省定点扶贫各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县2015年全县农业产值达到30.3亿元,同比增长8%。农业增加值为15.7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30元,同比增长14.7%。实现年度贫困人口脱贫5410人,完成计划任务5040人的107.3%。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是省定点扶贫单位调整的第一年,省直单位定点扶贫我县的单位17个,驻点帮扶了17个贫困村;共派出蹲点扶贫干部65名,其中:处级21名,处级以下44名;共派出考察人员25人,其中:厅级3名,处级15名,处级以下7名;全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40万元,物质折款约3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3500万元(含无偿和贷款);帮助上项目32个;举办培训班36期,培训4260人次,组织劳务输出520人。定点扶贫单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帮扶、技术培训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贫困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成效

(一)驻点村庄便民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省直17家定点扶贫单位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到贫困村送思想,送服务,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作为扶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兴建、维修各类便民设施,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如省委办公厅韩瑞良同志带队深入和平镇加峒村开展定点扶贫调研指导工作,为和平镇加峒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省民宗委帮助什运乡便文村、番道村建设特色村寨,全面改造便文村和番道村的农村面貌,做好两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联手扶贫各单位在兼顾扶贫点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地政府的各项基层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道路桥梁、饮水、乡村环村道、农田水利等便民利民项目。

(二)驻点村庄农村产业逐步实现多样化,农民增收渠道路子越来越宽。

省联手扶贫单位始终致力于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想方设法让农民脱贫致富。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联手扶贫单位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贫困村实际,大力扶持能够创收的各类特色产业。如省民宗委、省农垦总局等单位结合什运乡便文村、三联村耕地少,土壤贫瘠的特点,大力引导农民利用坡地,房前屋后、林间道旁空地进行种植裸花紫珠产业,既绿化美化了乡村,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种桑养蚕产业是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特色产业之一,省考试局、农发行省分局把桑蚕产业作为定点扶贫重点工作来抓,引导、扶持上安乡中兴村、南万村农民群众发展桑蚕特色产业,通过扩大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省委办公厅、省农垦总局、省民宗委、省考试局等联手扶贫单位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采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畜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累计扶持联系村庄小黄牛56头,裸花紫珠苗1560亩,鹅苗3680只,中华蜜蜂300箱,较好的促进了当地产业规模化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三)当地农户思想观念有很大转变,向科技要效益能力得到提升。

联手扶贫单位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当地农民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增收,进一步提高农民使用技术致富的能力。全年联手单位共参与举办技能培训班36期,参加培训人员4260人次。省侨联、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吊罗山乡什插村、长田村举办橡胶管理及割胶技术培训班15期,槟榔管理技术培训班10期,地瓜种植技术培训班10期;省民宗委、省农垦总局在什运乡便文村、三联村举办裸花紫珠种植技术培训5期,种桑养蚕技术培训与指导5期,本地山鸡、鹅养殖培训15期,黎锦培训8期。

(四)积极带动社会多方力量协助帮扶,联手帮扶成绩明显。

省定点扶贫各单位积极派员帮扶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及时组织村级党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宣传党的各项强民富民政策。每逢重大节日,定点扶贫各单位都会组织人员下村慰问农村老党员、五保户及特困户,并给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对成绩优异的农村贫困学生,定点扶贫单位给予资助学费及生活费,让其顺利完成学业考上理想的大学。

(五)进一步促进驻点村经济发展,较好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庄。

定点扶贫单位重视扶贫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强与县、乡镇政府,帮扶村的联系,通过派驻点干部到定点帮扶村、资金投入、项目引进等方式,因地制宜,促进驻点帮扶村经济发展。大部分定点扶贫单位在重视扶贫点的同时,充分利用驻点帮扶村的优势,辐射周边村庄,带动其他村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此外,定点扶贫单位部门工作人员多的,派驻扶贫点的干部多,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多,极大的改善了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环境;定点扶贫单位部门工作人员少的单位,由于工作繁忙,也经常电话沟通协调各类资金,引进重点项目帮扶驻点村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将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扶贫办的领导下,加强与省定点扶贫单位的沟通联系,继续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等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责任、整合资金、拓宽思路、创新措施,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创建秀美、和谐、富裕的新琼中而努力奋斗。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XX年,我中心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具体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协助定点帮扶的xx县xx镇梓南村完成扶贫解困规划,以科技示范、信息服务等手段,实施惠民行动,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户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中心主任李兴建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
二、措施有力,资金落实。
年初,中心扶贫领导小组到达定点帮扶的xx镇梓南村,确定了20户帮扶对象,并与之签订《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制定经济发展的计划、措施。我中心决定在“科技项目、科技示范、科技培训”三个方面为帮扶提供帮扶措施。直接到村上门服务5次,期间帮助该村搞好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协助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结合芦溪镇伍柏村的实际困难,向每户贫困户捐赠钱物达400元,共计8000元,切实地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对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现金资助,资助金额达XX元,帮助其解决学费及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三、开展科技服务,提供致富信息 。
我中心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惠民职业培训学校,针对贫困户缺知识、少技能、外出务工难的的实际情况为其免费进行了电工、焊工、缝纫、计算机、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帮扶的贫困户逐渐摆脱贫困。
四、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中心还对定点帮扶梓南村农户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帮助村民提高了法律意识,帮扶对象全年无一例违法现象发生。期间,我中心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关于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统计局关于2005年定点扶贫2005年,*市统计局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自今年4月份至今,市公安局、统计局、司法局、科技局组成工作组,由市公安局庞自林同志任组长,深入同心县马高庄乡郭岔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现将我局2005年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选派得力干部,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05年市委、市政府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后,市统计局“一斑人”积极学习会议精神,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荣同志为组长,马克林、王智成、马若飞、薛成彪等同志为成员的*市统计局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办公室主任马若飞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二、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郭岔村地处同心县马高庄乡东北部,地理条件极差。这里地形特殊,沟壑纵横、丘岭连绵,土质为黄土和流沙,十年九旱,风多雨少,树、草木稀少且生长缓慢,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发展畜牧业十分困难,是典型的干旱贫瘠丘陵贫困山区。郭岔村耕地总面积869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6000亩)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和畜牧业为主。全村由唐兴庄、郭岔村、刘家弯、海池山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416户,人口1864人。其中一社136户580人,二社83户368人,三社81户336人,四社116户580人。组织机构有村党支部、村委会、妇代会、团支部、民兵连,各组织都有负责人,工作开展基本正常。全村党员26人,团员78人。全村有小学二所,在校学生208人,教师11名,其中公办教师6人。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质本文来自量不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不能完全保证。近三年来,特别是去年秋至今,郭岔村无有效降水。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严重威胁着农、牧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多数农田广种薄收,特别是适逢今年几十年未遇的大旱,农业粮食生产几乎绝收,使部分农户吃粮、饮水短缺状况非常严重,个别农民等靠国家救济度日。
截止目前,有70%的农户、600余头大牲畜、2000余只羊缺粮、缺水、缺料;10%的农户断粮、断水。吃粮靠救济,吃水要到离郭岔村最近的往返40公里外的下马关镇拉水吃,每方水费高达70元,贫困群众吃不起,干靠着。干旱已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广泛征求意见,选准2005年扶贫工作目标。“四家”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组,4月中旬以来,在市公安局庞自林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深入乡村和农户家中,与村“两委”班子干部、广大党员、教师、农民促膝谈心,开展调研活动,一起座谈讨论,理清脱贫的思路,确定了当前和今后脱贫的突破口:一是开展贫困户的救助活动。针对天旱无雨,夏季作物基本无法下种,70%的人畜缺水、10%的农户无口粮的情况,号召4个局的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积极开展捐款、捐物“爱心扶困”活动,解决贫困农户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争取筹建党员活动室和村委会办公室;三是积极抓好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自救 的工作。;四是积极筹措经费,将沟底200余户人畜用水井,认真砌护、淘一边,解决人畜吃水紧张问题;五是进一步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四、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向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活动,增强灾区人民抗灾自救的信心。今年“五一”期间,扶贫工作组放弃休假,遵照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进村抗旱救灾的紧急通知精神,深入郭岔村解决目前的灾情和农民群众生活、生产问题。一是扶贫工作组积极汇报工作,争取“四家”单位主要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的重视和支持。在全面掌握灾情和贫困群众生活、生产问题的基础上,工作组将郭岔村的实际灾情刻制成光盘,向“四家”单位主要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进行了全面汇报并积极开展了扶贫工作:
1、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四家”单位主要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非常着急。5月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陈建军同志及时召集并号召市公安局、统计局、司法局和科技局的全体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积极行动起来,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使命,把人民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2、“四家”单位主要领导对郭岔村的旱情高度重视,多次深入郭岔村了解灾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3、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四家”单位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带头投入抗旱救灾工作第一线,协同扶贫工作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支农扶农力度,切实解决郭岔村农民生产、生活存在的实际问题。4、扶贫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动员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党员以及本村家庭生活有粮、有水户40余人捐款、捐粮、捐水,对因断水、断粮构成威胁生命和财产的30余农户,进行重点帮扶,绝不能发生饿死人的事情。5、“四家”单位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积极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四家”单位主要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得知郭岔村的灾情后,高度重视,心里焦急万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陈建军同志听了扶贫工作组灾情汇报、观看了

郭岔村的灾情实况电视光盘后,心情非常沉重,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了会议,语重心长的指示:“当前灾情严重,群众有难,扶贫单位的党员干部、公安干警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关心疾苦、献爱心捐款活动,真正体现党员先进性。”按照陈常委的指示,“四家”单位先后2次组织党员干部、公安干警,观看由扶贫工作组录制的灾区旱情实况录象片,开展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扶贫款3.5万元,并于5月16日由市公安局、统计局、司法局、科技局“四家”主要领导,冒着灾区人民久盼的大雨,带着600余名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走进了郭岔村,给100户缺粮、缺水;24户断粮、断水;8户2004年上大学的困难家庭,送去了1万斤面粉和2万元扶贫款。贫困的乡亲们怀里抱着面粉,口袋里装着救济款,心里暖活极了。乡亲们纷纷下定决心,在扶贫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增强战胜旱魔、生产自救的信心,并趁着雨季抢种抓生产,积极外出打工,做好生产、生活自救工作。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阵地建设。郭岔村共有党员26人,一直没有党员活动室。今年,扶贫工作组在同心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25000余元,新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村委会办公室,并为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教设备、桌子、椅子和学习资料,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学习、工作制度。使党员和干部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资料,工作有制度。增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信心。三是今年扶贫工作组在去年300余人次外出打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作,对全村生活困难的350余户贫困农户挨门逐户动员外出打工,做到每户家中必须解决一个剩余劳力外出打工,截止7月底,共落实400余人次外出打工人员。同时工作组积极联系灵新煤矿、磁窑堡煤矿、石沟驿煤矿和太阳山工业园区,为400余名农民工找到长期或季节性工作,解决了生活出路,实现了平均每人每年挣回3000元,全年实现120万元的目标。四是淘井并砌护一新,解决贫困农户长远人畜用水问题。“四家”单位在扶贫工作中,考虑到郭岔村沟底200余户1000余农民人畜用水以及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于9月份又开展了一次捐款献爱心活动,用所筹资金6000余元,将一口40余米深的苦水井淘了一边,并砌护一新,为周遍近1000余名农民和5000余头(只)大牲畜、牛羊、家禽用水解决了大问题。五是为中心小学赞助一台“奔四”电脑、10000余元纸张、笔记本,解决学校上电脑课和打印学习资料的需要。

"扶贫干部三年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