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2口语交际课题实验课例展评活动小结

【www.gz85.com - 月度小结开头语】

6月17日,《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组成员在惠阳区实验小学举行了课例展评活动。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体现了我区参与《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研究的学校通过两年的实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这一新要求又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次课例展评活动给参与实验的学校及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展示、交流、研讨的机会,让各课题组成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本次课例展评活动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以下的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从课例展评活动中可以看出,各课题组成员都能较好地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它要求教师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例展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展评课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三、展现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本次课例展评正突现了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自己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视了学生的应对实践

口语交际应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而应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应对实践。再者,口语交际活动如果没有了“应对”,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说话训练”。在几个课例中,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是比较重视的,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至少可以说,在操作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多情况下,老师没能适时引导学生建立交际关系,这样,自然就造成了“应对”的缺席。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能进行深刻反思,课题组拟另行安排时间作专门探讨。

二、忽略了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体现一个提升的过程,即由简单地说,到说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反思本次的课例展评活动,教师在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交际语言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没能及时地、恰倒好处地给予点拨,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只管说得热闹,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倾向。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2012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我们宏基小学关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二阶段已经顺利结束。我们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校的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下,在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语文教学质量达到稳步地提高。下面,我们就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向上级领导及同行们做出汇报:

一、统一“在语文教学中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这一思想、采取发挥个性,合作交流,总结成效的措施,共同完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使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

自从接受《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坚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确保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曾红斌副校长和罗汉雄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经常从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坚持每一位课题研究成员上好公开课,利用每单周星期四下午4:30到5:30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专题研究。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我们每位课题小组成员在学期结束时完成好一至二篇论文,一个课堂实录,一个案例分析,制作相关的课件形成资料库,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

二、在识字、阅读、习作的语文活动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实在在的评价相结合进行语文教学,取得喜人的成绩。

(一)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让学生在认生字中交流,让学生在评价中交际,培养了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

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让学生在认生字中交流,让学生在评价中交际,创设交际的情景指导识字教学。我们总是让学生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然后着重同学生一起交流积累识字方法,同时进行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交际,达到正确识字,总结了许多方法:如,陈运兴老师教学“哲”等字时,学生根据它的结构特点,上面是“折”,下面是“口”记字;又如,黄菊梅教学“槐”字时,学生想到了 “愧、魂、魄”等字进行辨析识字;再如,罗汉雄老师教学“骂”字时,学生说出了“一匹马上两口袋”这顺口溜进行识字。特别是我们在曾红斌副校长的指导下,采用多样化、具体化的评价语言,收获更大。如古秀花老师在教学《两只狮子》一文进行师生评价时,当她听到学生说认识“困”字时是“他看到‘木’字宝宝被四条墙围住了,没路可以走出去”时,她的评价是: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还会编出那么好听的故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又如,进行生生互动评价时,她教一位学生读“浓”字时,这位同学声音较小,她提出请大家评评时,一位学生是这样评的“你读对了,不过声音小了点,能读大声点吗?”多好的评价呀!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识字教学。现在,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不用怎样教,学生已能自学生字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开发语文资源,采用朗读交流、问题质疑解疑交流、话题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课前预习,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在完成每篇课文教学时,总是先让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在课外读物学到的知识,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找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黄菊梅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由于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故事不了解,我们便让他们问家人或上网找资料,实践证明,学生由于了解相关背景后,学习效果好。

2、朗读交流,学生读书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注重朗读指导与交流,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总是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好。如,罗汉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试读,提出不懂的字交流,解决读音障碍,把课文读正确;然后通过自由读,把课文读流利;再进行小组、个人表演读,再次进行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标点的停顿等方面交流,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经过实践,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了,读书水平提高了。

3、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旧式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施舍”一个字。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交流取得一致的意见,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懂,读后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杨桂梅老师在教学语文第十一册《景阳冈》一文时,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虎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为何武松能打虎呢?他不怕犯法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但了解到当时社会背景与现今社会的不同,而且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如,黄菊梅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九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是初晴后雨?这指的是天气变化,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还是写西湖不同时间的晴天和雨天景色?”同学们同样对此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联系生活,找出话题进行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出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从目前出现的话题作文中受到启发并经过实践得出:在阅读教学中,实行话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呢?找学生熟悉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正因为这样才能说得好,久而久之,阅读水平便得以提高了。如,罗汉雄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秋天的怀念》时,就找出了“母爱”的话题,先由学生说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然后引导学生再体会文中妈妈对儿子的爱,学生不但很容易产生了共鸣,而且培养了交际能力,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快乐。

(三)把握习作中指导、练习、评价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习作的有效途径。

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通常,老师修改后的作文发回学生后,学生一般只注重分数,很少有学生去看老师修改后的文章。有些老师在评语时写些学生看不懂的语言,如中心突出、结构严谨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课题组研究决定:评改作文后,选取优秀的作文以及一些写得一般的作文,通过投影组织学生一起读读别人的文章,并在读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提高写作的水平。杨桂梅、黄菊梅老师在实施中体会到,刚开始,学生还不习惯,再后来,学生们提高了认识,说起来总是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作文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三、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专题和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如何过一个愉快的假日》、《小论坛》、《怎样保护周围环境》、《一元钱究竟有多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热情高涨,更有效、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杨桂梅老师发现该班的杨瑞珍、杨丽珍同学家里困难,学校组织的一次体检时,交不起体检费。在一次班会课上,组织了一次“我们该怎么做”的爱心大行动,首先由班长介绍他们的情况,听了班长的介绍后,同学们便积极地讨论开了,一个说:我出5元;一个说:我的条件好,全部由我出……堂上出现了热烈的掌声。两位同学的问题解决了,两姐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想,这不正是大家希望的吗?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证明,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学生条件较差,实施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今后,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发挥我们的优点,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及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做好,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请领导们及同行们多多指教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2012口语交际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文


我们宏基小学关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二阶段已经顺利结束。我们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校的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下,在相关班级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语文教学质量达到稳步地提高。下面,我们就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向上级领导及同行们做出汇报:

一、统一“在语文教学中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这一思想、采取发挥个性,合作交流,总结成效的措施,共同完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使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

自从接受《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坚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确保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曾红斌副校长和罗汉雄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经常从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坚持每一位课题研究成员上好公开课,利用每单周星期四下午4:30到5:30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专题研究。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我们每位课题小组成员在学期结束时完成好一至二篇论文,一个课堂实录,一个案例分析,制作相关的课件形成资料库,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

二、在识字、阅读、习作的语文活动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实在在的评价相结合进行语文教学,取得喜人的成绩。

(一)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让学生在认生字中交流,让学生在评价中交际,培养了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

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让学生在认生字中交流,让学生在评价中交际,创设交际的情景指导识字教学。我们总是让学生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然后着重同学生一起交流积累识字方法,同时进行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交际,达到正确识字,总结了许多方法:如,陈运兴老师教学“哲”等字时,学生根据它的结构特点,上面是“折”,下面是“口”记字;又如,黄菊梅教学“槐”字时,学生想到了 “愧、魂、魄”等字进行辨析识字;再如,罗汉雄老师教学“骂”字时,学生说出了“一匹马上两口袋”这顺口溜进行识字。特别是我们在曾红斌副校长的指导下,采用多样化、具体化的评价语言,收获更大。如古秀花老师在教学《两只狮子》一文进行师生评价时,当她听到学生说认识“困”字时是“他看到‘木’字宝宝被四条墙围住了,没路可以走出去”时,她的评价是: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还会编出那么好听的故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又如,进行生生互动评价时,她教一位学生读“浓”字时,这位同学声音较小,她提出请大家评评时,一位学生是这样评的“你读对了,不过声音小了点,能读大声点吗?”多好的评价呀!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识字教学。现在,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不用怎样教,学生已能自学生字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开发语文资源,采用朗读交流、问题质疑解疑交流、话题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课前预习,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在完成每篇课文教学时,总是先让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在课外读物学到的知识,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找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黄菊梅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由于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故事不了解,我们便让他们问家人或上网找资料,实践证明,学生由于了解相关背景后,学习效果好。

2、朗读交流,学生读书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注重朗读指导与交流,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们总是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好。如,罗汉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试读,提出不懂的字交流,解决读音障碍,把课文读正确;然后通过自由读,把课文读流利;再进行小组、个人表演读,再次进行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标点的停顿等方面交流,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经过实践,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了,读书水平提高了。

3、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旧式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再也不肯“施舍”一个字。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经过交流取得一致的意见,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懂,读后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杨桂梅老师在教学语文第十一册《景阳冈》一文时,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虎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为何武松能打虎呢?他不怕犯法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但了解到当时社会背景与现今社会的不同,而且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又如,黄菊梅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九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是初晴后雨?这指的是天气变化,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还是写西湖不同时间的晴天和雨天景色?”同学们同样对此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联系生活,找出话题进行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出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从目前出现的话题作文中受到启发并经过实践得出:在阅读教学中,实行话题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呢?找学生熟悉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正因为这样才能说得好,久而久之,阅读水平便得以提高了。如,罗汉雄老师在教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秋天的怀念》时,就找出了“母爱”的话题,先由学生说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然后引导学生再体会文中妈妈对儿子的爱,学生不但很容易产生了共鸣,而且培养了交际能力,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快乐。

(三)把握习作中指导、练习、评价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习作的有效途径。

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通常,老师修改后的作文发回学生后,学生一般只注重分数,很少有学生去看老师修改后的文章。有些老师在评语时写些学生看不懂的语言,如中心突出、结构严谨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课题组研究决定:评改作文后,选取优秀的作文以及一些写得一般的作文,通过投影组织学生一起读读别人的文章,并在读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提高写作的水平。杨桂梅、黄菊梅老师在实施中体会到,刚开始,学生还不习惯,再后来,学生们提高了认识,说起来总是情绪高涨,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作文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三、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专题和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如何过一个愉快的假日》、《小论坛》、《怎样保护周围环境》、《一元钱究竟有多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一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热情高涨,更有效、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杨桂梅老师发现该班的杨瑞珍、杨丽珍同学家里困难,学校组织的一次体检时,交不起体检费。在一次班会课上,组织了一次“我们该怎么做”的爱心大行动,首先由班长介绍他们的情况,听了班长的介绍后,同学们便积极地讨论开了,一个说:我出5元;一个说:我的条件好,全部由我出……堂上出现了热烈的掌声。两位同学的问题解决了,两姐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想,这不正是大家希望的吗?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证明,在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专题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更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学生条件较差,实施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今后,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发挥我们的优点,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及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工作做好,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请领导们及同行们多多指教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2012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统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统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1)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采用多样手段

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缺少意义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引导学生参与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在通过听、看的同时挑出其缺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励评价,扬起自信风帆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尊重信任,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我们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实验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境界。


"社区保洁活动小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