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个人反思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7

“提高课堂有效性”研讨活动评课反思。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研讨活动评课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研讨活动结束,我们的年级组注重务实高效、团结协作,凝集集体智慧;注重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形成的教学合力,再次召开各备课组长会,交流总结反馈组内听评课情况。下面为各组评课反思情况:

语文组,孟校丹老师《老山界》一课,授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解读内容到把握人物性格、精神品质,问题设计得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鲜明。本节课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比如,学生自由读书时间稍长,可以设计更多学生参与的形式。

数学组高东老师9月9日上了一节《等腰三角形》的研究课。本节课教师用心准备,透彻把握学生,清晰地体现了几何学习的过程特别;学生亲自动手裁剪出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亲身经历几何学习的过程,体现出教学中的“动”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胸有成竹,设计鲜明,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又让听课的老师觉得“静”的舒服。有条不紊,恰到好处,整节课动静相宜,恰到好处,受到听课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英语组,9月8日,王红梅老师以“健康生活方式引领优质学习”为话题展示了《unit 1 section b 3a》一课。王老师的课很有特色: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让学生领会了健康生活方式引领优质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王老师的课还展示了我校初中部英语教学的特色和优秀传统――小论文写作的成果。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师备课非常精心,对教材钻研得很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非常好,显示出平时教师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很到位。

生物组,9月10日,林玉芝老师在生物实验室上了一节题为《探究小鱼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生物公开课。这节课多角度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所选事例、材料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注重了对教材的挖掘、延伸、拓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以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

地理组,田红老师上了一节《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复习课》。本节课中,老师利用分片记忆法,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按教材中所划分的七大分区进行学习全称,熟悉省区名称,并落实到认图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行政区空间概念。田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竞赛活动非常有益;但由于竞赛活动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竞赛活动受教学内容、场地因素、课堂秩序等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时间的分配等问题。

政治组,9月7日,余娟老师上了一节题为《我爱我家》的政治公开课。在这一堂课中余娟老师安排学生一起看照片、说照片,为家人做事情等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深化感受。这比课堂上空洞地介绍家人、谈感受更受到孩子的欢迎。无形中,孩子们了解了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自然产生出爱家人、为家人服务、给家里争光的思想。《我爱我家》这节课无形当中与我们的主题活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了一次很好的衔接。听了这节课的班主任老师一致反映:这不就是一堂生动的主题班会嘛!
历史组,曹韵老师的《甲午中日战争》这节课容量很大,无论是视频资料、文字资料还是图片资料都很丰富。将本课内容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大标题展开,脉络清晰。本课由台湾爱国诗人的《春愁》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曹韵老师将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及导火索分析的十分清楚,便于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在讲述黄海海战中,运用多媒体播放《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率领广大爱国官兵撞击日军吉野舰的场面,引导学生思考邓世昌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人印象深刻。但也正是由于老师准备的资料太多,课堂上在给学生的讨论时间比较少,所以建议在资料的选取上要做好取舍,给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时间再多一些。

物理组,9月6日,张长磊老师在初二(12)班做了>的公开课。课堂引入,先以学生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冷水和热水时的感觉(或经验)引出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以及温度的单位和简写。然后,再通过这种感觉来比较三杯冷热不同的水,引出如何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学生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在认读温度计模型时,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及零度来指导认读。并提醒,零以下的温度越往下数字越大,但温度越低。学生结合模型来观察和理解,比较形象和直观,也较容易理解。很巧妙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很紧凑,各个知识点之间过渡衔接的好,讲解也很透彻,演示实验清楚效果好,教学环节完整,充分体现了张长磊老师很强的的教学基本功。

9月10日,陆帮老师在初二(14)班做了>的公开课。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陆老师在学生实验完成后,根据学生实验图像,适时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交流互动中,学生所表达的语言不断地被纠正,完善,最终得出结论。整节课语言很流畅,实验效果也很好,教学环节完整,充分体现了陆帮老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9月13日,吕卿卿老师在初二(3)班做了>的公开课。在《蒸发》这节课的教学中,吕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活动,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感受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什么是蒸发现象、蒸发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要吸收热量。通过生活中普遍的蒸发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蒸发的快慢。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进一步强化了“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离不开生活”的理念。然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猜想的结论,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实验是检验知识的途径,同时使学生巩固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这两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节能

环保教育,体现我校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

9月15日,陈希连老师在初二(10)班做了>的公开课。这节课,陈老师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作为一堂非常充实的物理课,整个课堂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学思路要严谨、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注意了科学的引入,自然的衔接,使整堂课顺畅的进行,课堂的练习很精炼,能体现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课上能充分掌握整堂课的精髓。做到既把物理的课的内容上的精彩,又能把教学成果进一步落实9月17日,赵赛男老师在初二(8)班做了>的公开课。在引课上,赵老师是通过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神舟七号的录像,让学生们注意看火箭发射时尾部产生的白气,让学生思考,白气是火箭喷出来的吗?然后再看一段烧开水的视频,沸腾恰好是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难点是液化需要放热,针对这个讲授的时间比较长。讲授法过程中用了很多启发式提问,提问过程中注意到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让赵老师很满意。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很多,给同学的展示全面、丰富。练习题的数量也适中。

通过此次“提高课堂有效性”研讨活动,初二年级各备课组老师不但锻炼提升了教学能力, 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减负增效,控制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意义。全体备课组通过关于高效课堂地研讨,今后会更加关注课堂生成与预设,更加关注情境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以及有效作业地研究。老师们也通过研讨更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改的要求,立足于初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方法, 真正做到教学以人为本, 减负增效。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生本课堂”研讨课磨课听课总结及反思


生本课堂研讨课磨课听课总结及反思

5月中下旬,我参加学本课堂磨课阶段中,对《雷雨》这篇课文进行了两次磨课,第一次磨课时,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品析《雷雨》中周朴园的语言,重点品味戏剧语言的潜台词,选取了一场戏中周朴园话语中的哦字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学生对哦品析较能达到预期目标,对哦的品读均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由对哦潜台词的品读中归纳周朴园人物内心,由平静到惊慌的心理变化过程,但是课堂中最大的硬伤是学生对文本不了解,很多学生对,不能将整个周朴园的人物至于一个整个戏剧矛盾冲突之中,对语言的解读架空于整个故事情节中。

第二次执教《雷雨》,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剧情的理解和把握,把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品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全课的重点是如何理解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题目虽好,但围绕核心问题辐射出来的问题过多,另外课堂时间掌控不当,譬如,导入部分对作者的信息介绍过多,讨论时间过短,导致讨论环节脱离文本,所涉及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实下去。总结这两次磨课经验,教学语言不够干净精准,对文本整体把控的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未能做到恰到好处,学生活动过少,教师活动过多,细节问题做得不够精致,对学生这应该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观摩组内优秀公开课的展播,让我受益匪浅,卓越老师《我的母亲》重在创设一种朗读的情景,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参与度高,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体味老舍先生对母亲浓郁的深情和母亲对自己朴素的爱意,在李媛媛老师《一小时的故事》一课中,老师对学生预设充分,提问具有启发性,能够较好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胡智源《声声慢》教师朗诵水平极佳,教师自然流露出来的感情感染力强,教学气氛好。我深感自身差距,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紧迫感,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浅谈常态课有效性观摩与研讨活动总结


听了以上四位学科主任的的总结,我非常感动,汤主任以亲切而专业的语言,概述了我校数学教学深入、扎实的教研状态,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宁主任紧扣课程标准,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地欣赏和评价了每一节语文课,温婉的叙述中展示了语文教研的可喜进步。张主任能以学习的态度走进学科教学的研究,审慎地评价每一节课,田主任的点评充满了对艺术学科的热爱和教师的欣赏。

我校的教研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从上学期的语文、数学学科,延伸到本学期的全科教研,每一个教研组都在教研组长得带领下,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发扬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出了累累硕果,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是你们艰辛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大胆的探索,给实验小学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提升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水平。

刚才每一位学科主任的观点,是经过我们沟通和推敲的。常言说好,话不说二遍,我就不在这里就具体赞美每一节课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认真备课上课,敢于承担任务的教师们,归功于专业、敬业、勤业,把学校的教研活动当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组长们,归功于在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活动并献计献策得教师朋友们,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看着这些凝结老师们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动,老师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感动、感谢之余,作为教学校长的我深感身上责任之大。我们的研究是从下至上的,虽然我和学科主任也参与个别教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经历研究过程的,还是老师,老师们如此的尽心尽力地研究,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说句心里话,我们有的时候很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忙就放弃了我们责任与思考,不给苦心研究的教师们一个引领。所以每一次我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间都很长,我常问老师: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围绕重难点展开的,你感觉每一步目标是不是落实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焦仪老师的课的,她的课也许不那么光鲜迷人,不那么振奋人心,但是,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教学设计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师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课堂评价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学效果上他不是精确的,所以,她的整堂课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她能够把这样如此常态的学生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芦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在她的课堂中,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在老师的耐心引领甚至是手把手牵引着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学到会学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真真实实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爱心和课堂智慧!

焦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研究主题的思考,既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这里面有两个中心定位:一个是常态,这是最基础的定位,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家常课,如果说家常便饭最养人,那么家常课最育人。“常态课”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许不美,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这样的课堂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我们的思考,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完善日常教学的阶梯。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展示课也是好课,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预设的智慧。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效”,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突发的随即变化的情景下立即采取的有教育意义行为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怎样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机智。这是成功而精彩的预设之外,最为宝贵的看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的常态课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实效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打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教学风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一个老师能上一节个展示课不能代表他的教学水平,一节真正的常态课才能见到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功力。

教研活动总结 常态课有效性观摩与研讨活动总结


听了以上四位学科主任的的总结,我非常感动,汤主任以亲切而专业的语言,概述了我校数学教学深入、扎实的教研状态,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宁主任紧扣课程标准,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地欣赏和评价了每一节语文课,温婉的叙述中展示了语文教研的可喜进步。张主任能以学习的态度走进学科教学的研究,审慎地评价每一节课,田主任的点评充满了对艺术学科的热爱和教师的欣赏。

我校的教研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从上学期的语文、数学学科,延伸到本学期的全科教研,每一个教研组都在教研组长得带领下,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发扬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出了累累硕果,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是你们艰辛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大胆的探索,给实验小学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提升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水平。

刚才每一位学科主任的观点,是经过我们沟通和推敲的。常言说好,话不说二遍,我就不在这里就具体赞美每一节课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认真备课上课,敢于承担任务的教师们,归功于专业、敬业、勤业,把学校的教研活动当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组长们,归功于在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活动并献计献策得教师朋友们,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看着这些凝结老师们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动,老师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感动、感谢之余,作为教学校长的我深感身上责任之大。我们的研究是从下至上的,虽然我和学科主任也参与个别教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经历研究过程的,还是老师,老师们如此的尽心尽力地研究,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说句心里话,我们有的时候很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忙就放弃了我们责任与思考,不给苦心研究的教师们一个引领。所以每一次我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间都很长,我常问老师: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围绕重难点展开的,你感觉每一步目标是不是落实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焦仪老师的课的,她的课也许不那么光鲜迷人,不那么振奋人心,但是,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教学设计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师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课堂评价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学效果上他不是精确的,所以,她的整堂课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她能够把这样如此常态的学生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芦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在她的课堂中,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在老师的耐心引领甚至是手把手牵引着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学到会学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真真实实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爱心和课堂智慧!

焦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研究主题的思考,既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这里面有两个中心定位:一个是常态,这是最基础的定位,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家常课,如果说家常便饭最养人,那么家常课最育人。“常态课”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许不美,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这样的课堂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我们的思考,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完善日常教学的阶梯。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展示课也是好课,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预设的智慧。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效”,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突发的随即变化的情景下立即采取的有教育意义行为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怎样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机智。这是成功而精彩的预设之外,最为宝贵的看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的常态课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实效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打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教学风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一个老师能上一节个展示课不能代表他的教学水平,一节真正的常态课才能见到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功力。

那么,除了真实以外,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有的很繁琐不便于操作,我简单地概括为:“三看、五性、八达成”,在这里与大家商榷:

(1)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知识目标——学生是否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运用。

能力目标——教师的教法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是否乐学、善学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五性”。

学生主体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的目标性。

师生和谐的互动性。 内容方法的综合性。

教与学的开放性。

(3)看学生群体学习状态是否轻松和谐。

是否积极参与。 是否独立思考。

是否主动探究。 是否乐于表达。

是否善于合作。 是否敢于否定。

是否展开想象。 是否兴趣盎然。

从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看主体作用的发挥。

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一下五个基本点与大家分享:1.清晰地授课;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3.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导向;4.能确保学生对学习的投入;5.及时地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这次教研的基础上提醒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教参,把握有效教学的关键

功在备课,利在课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喜欢借用特级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那些设计充满了教学智慧,但是因为学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在网络上查到的课例在借鉴时更要谨慎。

二、要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资源、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我认为,在小学,知识目标是根本,在保住底线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紧扣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我总结了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读和使用教材,自主备课“读、想、找”三境界,供大家在研读和使用教材备课是参考。

四、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要强化课堂教学写的训练,增加课堂教学练习和反馈的时间,做到堂堂清。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数学课比语文课做得好。今后的常态课要求每节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书面练习,语文的每篇课文结束,数学课每一主题教学结束,都要设计简单易行的当堂验收的内容,努力做到堂堂清,并加强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教师朋友们,既然我选择了教书,我们就要为学生负责,以研究的心态迎接每一节课,有好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积极的行动,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实现优秀课常态化,我想只有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力,才能克服无效的忙乱。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天天炒“冷饭”、课后补,你累学生烦。只有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优质教育”,这才是我们开展常态课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it销售结课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