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师本年度实践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7

实践成果—教师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实践成果—教师总结"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我九七年参加工作,九八年开始配合社科部组织本院学生开展德育课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带领学生参加过赴法库、棋盘山团校、抚顺雷锋纪念馆等地的考察活动。近来在校领导大力支持,社科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社会实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组织更加完善,在学生中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十年来感触颇多,对德育课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社会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面对新的局面,也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挑战。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一专多能型人才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和方式很多,有以个人为单位的打工、实习。有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也有高年级的专业实习实践。但是社科部组织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教学对在校学生的成长成材有着其它实践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实践考察的目的是使广大学生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与学生个人打工实践相比较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针对性;与团委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相比较其达到全员参加的高普及率是不可比拟的。与高年纪的专业实习实践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又截然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互补的。
十多年来,学校组织了数万学生参与其中,这项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沈大学子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低年纪学生入学后就一直期待的“快乐之旅”。
对于参加社会实践考察的广大学生来说,活动是愉快的充实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而对于我们组织者来说确是责任重大。在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使活动组织得更严密更安全,内容更充实,学生的收益更大。现就法库基地实践考察为例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 充分的动员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
每一个团队考察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这两天中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行程也很紧张。我们要在出发前几天进行统一动员,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社会时间的目的、意义,并把整个行程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布置好任务,包括考察报告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细节要求,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出发前要做好分工,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长,同时对班长和小组长进行深入培训。结合以往团队的考察经验布置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
动员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了解行程和各个关键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二、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活动圆满成功的保障。
每一个考察团队,少则二百多人,多则四、五百人。这样的大团队在考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当地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都是我们组织者要细心考虑的。首先在出发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强调危险的活动不要搞、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单独行动,考察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同老师联系。同时宣布各项纪律特别要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
活动过程中的细节非常关键,由于考察内容很丰富,两天来考察团要多次乘车往返于各个考察点,所以每次上车前必须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以免出现学生走散现象。 考察期间学生要在当地就餐,我们规定任何情况下禁止饮酒,特别是晚间自由活动期间,有专人对学生进行监督,发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及时制止。
住宿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几百名学生分散在当地多家宾馆招待所,若管理不善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规定晚间10点以后严格禁止外出,同时强调消防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住宿地点要安排一名老师负责管理。每次考察在夜间10点以后我都亲自带队对学生住宿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没有归宿的要及时联系,当学生全部归宿后要叮嘱招待所的值班人员夜间禁止学生外出。
我们在法库一直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考察活动,名叫“举目无亲闯顿饭”,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上自己买的菜去当地农户家做一顿午饭。这项活动是和当地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接触,最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因而我们对这项活动很重视,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语言亲切态度友善、尊重老乡生活习惯、保持清洁文明就餐,用油用柴适当付钱、不拿老乡一针一线”。在活动期间带队教师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并征求老乡对学生的意见,确保纪律和形象。
三、培养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法库考察期间条件相对艰苦。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伙食只是简单的农家饭菜,住的是简陋的招待所,有时候还不得不两个人合住一张床。起初我们总是担心那些从小在市里长大的孩子难以适应,但是通过实际锻炼,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学生确实很可爱,在特殊的条件下能体现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没有抱怨、没有挑剔,学生很快就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并且相互谦让。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这是很难得的教育过程。


考察期间,有时候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我们刻意跟踪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结果令人满意。组员之间亲切友善、相互帮助、密切配合。有时我们特意将两个以往有过矛盾的同学分到同一个小组,并安排组长协调他们的关系,结果两天的实践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抛弃前嫌成为好朋友了。共同的经历,面对共同的困难使友谊更加牢固,法库的考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外面考察,有一点我们非常注意,我们学生给当地政府和群众留下的印象。所以每次出发前的出征仪式上我都要和学生讲形象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一旦离开沈阳大学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不在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沈阳大学的形象。整个考察过程,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提醒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非常的配合,在外人面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实践成果—教师总结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高中军训实践成果总结推荐(4篇)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经历着高中军训,走过部队的过去。这军训中,相信大家都对自我有比较客观的总结,这个时候大部分老师会让我们去写上一份高中军训总结。你知道有哪些高中军训总结呢?急您所急,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中军训实践成果总结”,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中军训实践成果总结【篇一】

转眼间,6天的军训就结束了。在这6天的军训中,我体会到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人的生活,什么是军人的作风。教官就像钢铁一样,我们就像豆腐一样软弱。在训练中,酸、甜、苦、辣的味道都齐全。军训休息的时间,我们的心情就像蛋糕的夹心那么甜。“立正——”教官“可恶”的口令又响了,又要进行“地狱”式的训练了。烈日下,我们纹丝不动,如同一座座雕像。我就像吃了辣椒一样,浑身发热。我们要站半小时的军姿,可是站军姿的时间走得特别慢,才一分钟、两分钟,我的双腿就开始颤抖,汗不停地流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擦掉。我多么渴望有一阵风向我们吹来。半小时里苦苦的煎熬后,终于盼到教官叫“踏步”的口令了。哎,这半小时真难过!过了一会儿,教官还要我们练齐步走,再练踢正步。

终于,一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我洗完澡后,躺在床上,全身的肌肉酸软了,特别难受,睡觉时,我闭着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流进嘴里,泪是甜的!我曾经想过放弃,但是同学们都做得到,难道我就做不到吗?我想到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我不能这么容易就放弃,因为我连基础都没做到,还没有资格谈放弃。

真是度日如年啊,好不容易挨到了第6天,我们就把这七天的军训的成果表演给校干部们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走出了“世界纪录”,真兴奋。军训虽然苦,但苦中也带乐。

通过这次军训活动,不仅深化了我们的国防意识,也加强了我们的纪律约束,增强了团队精神。我们学到的是坚强、自尊、团结,丢掉的是懦弱、懒散、自私,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真正的本领。

高中军训实践成果总结【篇二】

这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早晨,这是一个宁静的早晨,这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早晨,但是与平常不同的是同学们都随着教官一声短促有力的哨声,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开始迅速的穿衣,洗漱,准备完毕,精神抖擞的慢跑去训练场,教官们也向我们投来赞叹的目光

站好队,我们开始打拳,在打拳的八种格斗式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倒功”,一开始,犹豫地上有积水,我们都不愿趴下,但是有几个男生做了榜样,先趴下了,不一会儿,大家都趴下了。不论是趴在泥土上,还是泥水里,大家都不出声。开始练整套动作时,我们右脚向左上方一移,另一方的身子向右趴下,不一会儿,大家脸颊都是水,有辛勤劳动的汗水,也有含咸雨水的泥水,大家趴着一动不动,别的营的同学看着我们嘴巴都变成了“o”型,我们相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随着一遍又一遍的训练,以及陈教官与马教官的悉心指导,也没有人抱怨。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这句可以激励我们斗志的话多有教育意义!让我们为明天努力!

高中军训实践成果总结【篇三】

伴随着洪亮、严厉的哨音,迈着年轻而有力的步伐,我们八一实验学校代表全省中小学学生赴京接受检阅前的军训开始了。

军训的日子,有苦有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然后出操跑步,整理内务,队列训练从八点一直训到十一点,烈日当空,热气逼人,操场上太阳照得茂密的大树垂头丧气,太阳光无情的将矛头直指我们。记得第一次训练站军姿,教官让我们纹丝不动地站半个小时,刚开始还行,可大概过了20分钟,我就快坚持不住了,尽管汗流夹背,但不能擦;喉干舌燥,但不能喝水;头晕脚麻,但不能休息。我暗暗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6767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半小时到了,我如释重负,战胜了自我。

曾经看到整齐、威武的军队走过,振奋人心的踏步声让我激动不已,强劲有力的动作更让我心潮起伏,而这一切正是正步的魅力。可谁知练起正步来,竟让人如此辛苦,操场上走着一排排队列,正步操练,真累呀!我的腿都快软了,脚被磨破了,还长了水泡,但我都挺过去了,我战胜了疲劳,感到自豪极了!在汗水中,我们脱去稚嫩,渐显成熟;在军训中我们扔掉了脆弱,变得坚强,我们成长着!

军训虽然很苦,但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休息时,雄壮的军歌为疲倦的身体增添了力量,幽默小品为枯燥军训增添了活力,有人说,辛苦后的收获是加倍的快乐,现在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赴京检阅的日子终于到了,7月25日,我们来到了北京全国少年军校总校,经过两天的适应训练,我们和全国各地的代表队一起接受了中央领导的检阅,我们八一实验学校代表队在校领导和教官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紧张的军训生活虽然结束了,但“立正、稍息、向右看、敬礼、礼毕6767”这些声音依然还在我耳边游荡!短暂的军训是我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短暂的军训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军训使我懂得了今后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切以集体为重,以集体为中心;军训使我学会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军训使我拥有了铁一般的纪律,钢一般的毅力,使我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强,少了份怨天尤人,多了份勇往直前。

在军训中,我长大了!

高中军训实践成果总结【篇四】

伴随炎炎烈日,五天的军训终于结束了。在这五天里,我与同学们一起欢笑,一起流汗,一起喊着嘹亮的口号……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军训让我交了很多朋友,它是乐的。

军训又是苦的。虽说夏季即将结束,但依然有炎日高挂空中。我们在天气逐渐变热又变冷的环境里磨练我们的意志。原本是温暖的花朵,而如今已成坚韧的松柏。“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中三年是极其辛苦的,而军训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脚印。经过烈日的灼晒,雨水的洗刷,黑幽幽的肤色证明了我们曾经的努力,它是与过去的告别,亦是成为一名真正的高中生,乃至将来的社会人的身份标志。只要在残酷严峻的环境下仍能直视前方,这才能面对将来的无数个困难而不倒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你求索。”在这五天的军训,我学到了军人日常“行”的动作要领,平日“住”的物品摆放,普通“衣”的摆放统一整洁,与“食”的快速。起初对军训抱以热情好玩的心态,直到后来,我就接受了这些训练,才真正成为了一个自立的人。在教官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学会了“稍息、立正”“三大步伐”等动作,我的脚也由酸到疼,有软绵无力到僵硬笔直。我感觉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享受,每一个动作要领都是智慧的结晶。它们从人体结构出发,顺应人的习惯,展现现代中国人英姿飒爽的一面。所有的动作都围绕一个字“直”,它象征华夏民族不屈的灵魂与迎难而上的觉悟。军训很苦很苦,但学到的东西是将来我们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生活细节。只要把腰板挺直,手臂打开,直视前方,又有什么拦住你通往前方的道路呢?

不仅是我们辛苦,教官更苦。他们让出了床铺给我们,自己却睡地铺。不仅吃饭晚嗓子疼,而且淋了一天的雨,无丝毫怨言。与此相比,我们又有何脸面喊苦叫累呢?

苦与乐是相伴相生的。训练的同时我们也看了电影,欣赏了文艺表演,他们带给了我欢笑,让我感受到了初中与高中生的决然不同。望着军训结束后,天空中那灿烂的烟花,我感觉自己已经告别初中,告别过去。我们又迎来人生中又一个绚丽的篇章。让我们面对现任,自豪地说一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篇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成 果 名 称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申 请 等 级

申 报 时 间

成 果 科 类

代 码

学 校 网 址化_______张旭辉 朱丽娟 赵莉 张红军 雷军 张艳霞

“数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冷冰冰的,数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不但缺少了趣味性,而且使数学与生活脱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新《标准》也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因此我们确立了以“数学生活化”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组织朱丽娟、张红军等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学校的数学成绩也逐年跃居全县前列。

二、成果研究内容

若教育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轻负高效,让学生爱学,乐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课堂教学入手以“生活化”呈现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验思路。因此我们确立了 “数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主要措施有:

1、课堂教学生活化。(1).导入生活化;(2).新授生活化;(3).作业布置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体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这样一 个数学学习过程。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2、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实践活动”重视数学的现实背景,拉近数学与人、数学与自然的距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所有班级每周都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课内知识进行适当的的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的现实意义。(1)、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 找 ” 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3、学生评价生活化。在学校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进而喜欢喜欢老师,达到喜欢这门学科的目的。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本成果本成果于2009年开始应用。经过4年的实践,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校教学成绩。

在张旭辉的组织和领导下,毕业班学业检测中数学单科成绩直线上升,2009年排列全县第三名,2010年排列全县第三名,2011年排列全县第二名,2012年排列全县第一名。数学学科带动学校毕业班整体教学成绩由全县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的好成绩。

2、担任实践的教师朱丽娟、赵莉、张红军、雷军、张艳霞取得的教学成绩。

(1)朱丽娟,2008年担任“数学生活化“实验教师,担任五年级数学实验班级,不断的尝试教学改革,逐渐渗透“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使得本班的数学成绩由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全县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县级课改先进个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论文《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获得市级二等奖,并在《华亭教育》发表。

(2)赵莉,2008年起连续担任“数学生活化”实验教师,现担任六年级数学

实验班教学,坚持教学改革,在我校率先渗透“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使得本班的数学成绩在学业检测中排列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先后获得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3)张宏军,2008年担任“数学生活化”实验教师,现担任四年级数学实验的班级,不断尝试教学改革,逐渐渗透“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使得本班的数学成绩由第四名上升到第一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县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全市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优秀奖。先后获得县级“课改标兵”,“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论文《五个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在《未来导报》发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转化差生的效果》在《学习方法》报发表。制作的教学课件多次获得市级奖励。

(4)雷军,2011年担任“数学生活化”实验教师,担任四年级数学实验的班级,不断的尝试教学改革,逐渐渗透“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使得本班的数学成绩由第三名上升到第一名。论文《整理和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获得县级三等奖。

(5)张艳霞,2011年担任“数学生活化”实验教师,现担任五年级数学实验班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数学生活化”教育理念,使得本班的数学成绩由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获得县级“学科带头人”,论文《小学数学大班化分组分层教学初探》获甘肃省小学数学优质教学论文一等奖,论文《优化问题设计策略,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在华亭县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让他也当一次“先进兵”》发表于《未来导报》第994期。

三、成果应用前景

本成果经过“试验田”的实验证明教学效果是成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在其中”。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二: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成 果 名 称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成 果 完 成 人 王庆石葛竞天 史达 孙磊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东北财经大学

推荐时间 2008 年 11 月 25 日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国家要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分工合作,融入全球化的经济运行发展,就必须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最主要的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学校加强国际交流,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必须要了解世界经济,了解国际社会。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这种对教育国际化的界定体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开放的意识。

在这种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加深,并逐步呈现出双向交流的特点。探索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成为高等院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需要解决得课题。教育国际化所依托的手段和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很多地方高等院校出现,丰富了教育国际化的方式和内容。

此外,教育本身就应该与国家或特定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育国际化也应该是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只有对国家或特定区域人才的需求认识清楚,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战略。辽宁省建设老东北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以开放的思维和胸襟吸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支撑自己发展。

我校在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立足于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并借鉴其他国家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逐步建立起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我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理解。首先,教育的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其次,伴随着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逐步加深,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我校在探索建立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重视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引进和吸收。最后,我校在构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意识到处于引进地位的一方的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深,就越应该坚持本国文化的传统。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教育。

二、理论研究基础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遵循如图1所示的培养模式,即在引进、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跨文化培养为特色,以国际化教师资源和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创新为保证,以“英语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国际化商务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1.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普遍使用的一个新概念。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文献是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文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也就是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

所以,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培养具有国际

化的意识和胸怀,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能够独立地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现在使用的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须的。“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置被认为是日本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我国台湾推出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作为台湾整个新课程体系之灵魂的“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所确立的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中国大陆当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3.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遭遇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研究报告或一段视频资料。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

2)问题分析阶段

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需要明确所研究的问题中,已知的信息有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如何去获取这些未知的信息,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通过这一步骤,小组成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得

到细化。

3)问题解决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解决计划和各自的任务分工进行自主学习,对信息进行搜集并整理、加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小组成员汇集在一起,互相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并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已经解决问题。若问题未解决,重复第二阶段的过程;若问题已经解决,则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

4)问题解决的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中,小组展示问题解决成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师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内容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和作品展示五个方面。

5)总结反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此次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以改进下一次的学习活动。

4.探究式学习是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多年合作办学的实践和探索使国际商学院深刻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首先必须以国际人才市场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品质为出发点,即按市场导向设计和组织我们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过程。而这种培养必须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

大量走访和资料调研表明,各类国际性的企业或用户对国际化商务人才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信、务实、敬业、主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而对专业知识构成方面却不强求。其次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生涯易变的特征,企业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这些都是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基于以上教育改革的理念,国际商学院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精通英语,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和国际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商务人才。以此为基础,国际商学院多次修订培养方案,以“实用性英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

篇三: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报告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报告

沈阳市部分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提高的需要和大众迫切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同时,也必然给高等学校本身造成了教育资源日益紧张的矛盾。如何使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如何利用地区教育资源共享优势、打破校际界线,是发展地区高等教育、谋求共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探索的课题。为解决上述矛盾,进一步挖掘我省高校的办学潜力,发挥各高校的办学优势,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广泛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沈阳体育学院联合辽宁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电力专科学校等其他六所沈阳北片地区高等院校于2000年成立了教学协作区,进行跨校选课的探索。

高校资源共享是一个双向和互动的过程,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办好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举措。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包括跨校选课,跨校辅修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教室资源共享等项目。跨校选课是高校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协作区跨校选课迄今已运行两年,有效地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使各校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优化,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各校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辽宁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教学协作区各成员学校及其教务处的精诚合作下,

通过大胆探索和努力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高校办学体制,形成了广泛适应学生跨校求学需要的培养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辟了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干线,充实了高等教育的创新体系,使知识创新基于有效的体制创新之上,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跨校选课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地位、作用和形态将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们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1)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办学体制上条块分割,在教学管理上界限森严,不少院校一方面对自己拥有的教学资源存在利用率不高,同时又缺少其他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一些相对比较单科性的院校,由于受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2)必须打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人才培养一直被禁锢在一校校园之内,囿于一个专业的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存在很严重的文理分离现象,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难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3)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凸现出来,如学科专业结构相对滞后,经费缺口继续增大,尤其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长时间的积累。这些制约因素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教育质量。面对挑战,我们与辽宁大学积极探索、联合周边院校组成教学协作区,实施跨校选课的探索。

1、跨校选课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为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许多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与此同时,各高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内部办学结构,专业数量和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限,高校尚不能在师资条件、硬件设施、软件条件等方面及时配套,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跨校选课,实现高校之间资源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高校因扩大办学规模而出现的教学资源暂时短缺的压力。此外,对于高校而言,不同的大学,在学科重点、教学风格及专业优势上不尽相同。如理工科院校偏重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对不足,而综合类、师范类院校则偏重于人文性质。跨校选课,实行优势互补,可以取长补短,能更大范围地利用师资力量,挖掘教育资源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跨校选课是高等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突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要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实施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分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而教育资源的多寡,是高校实施学分制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学分制要求高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学科的课程,部分高校尤其是单科性院校教学资源的紧张状况、开课能力的弱势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跨校选课恰能弥补这一不足,更好地满足学分

制的要求。

3、跨校选课有利于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都逐渐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跨校选课能充分发挥各校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在调动各校办学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校教师始终给同一院校具有相同特点的学生授课而形成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从而造成了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的局面。跨校选课促使各高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各高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进而增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跨校选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跨校选课旨在发挥各高校优势,使各高校的学生能选修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感受到不同学校的校风校貌、学术氛围、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治学态度,了解更多更广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习空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结构更为合理、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更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基于以上理念的激励,沈阳市北片高校协作区以相对独立的合作,在有效运行机制、严格管理制度的保障下,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克服了跨校合作办学面临的各种困难,广泛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合作办学的有效运作和高质量的效果,使学生受益、学校受益、国家受益。

二、跨校选课的实践

(一)确定跨校选课的指导思想

沈阳市北片高校教学协作区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为目标。

(二)建立完整的教学协作质量保障体系

1、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为了及时沟通教学状况,我们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教学协作组成立以来的工作例会累计已达10多次。正是我们坚持了这一例会制度,才使协作组的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教学管理条例。为了有效规范教学管理,使教学协作有章可循,我们制订了具体管理条例。

—质量监控体系。为了保证质量,在各校教务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研讨,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如定期实施上课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和教务处的教学质量评估意见书等评估措施,及时掌握教学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实施质量监控。

2、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

沈阳市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挖掘了各高校师资的潜力,使各高校将自己的名牌课程拿出来,让学生们进行品评,接受各校乃至全社会的检验,为教学协作区成员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反馈,并起了很大的促动作用。另一方面各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得到了互补。沈阳市北片高校跨校选课得到了各校有关开课院系的积极支持,各院系大都派出了本院系最优秀的教师参加教学工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数学、学生、生活、学习、高校、国际化、教学、问题等方面,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成 果 名 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申 请 等 级 申 报 时 间 成 果 科 类 代 码

校 网 址

渤海大学 2008年12月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起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当年扩招三十万名大。以后几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招生名额,从此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中,高职在校学生的数量已占大学生半壁江山。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满足了广大考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程设臵、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实训投入不足等,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渤海大学高职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研究内容

(一)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

专业设臵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坚持动态化,文工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发挥原有财经管理类老牌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工科专业,把专业“做实、做强”。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

以就业为导向,减少专业设臵数量,集中优势办好重点专业。经过论证我院将原来的29个专业调整为16个,2005年专业调整结束。同时,对重点专业加强软、硬件环境投入与建设。财经管理类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充分发挥老牌专业优势,将其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2.以点带面,建设品牌专业

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对原有财经管理类专业有计划、有目的建设成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品牌专业和试点专业,实现一个专业一个特色,以特色求发

展。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建成旅游管理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省级试点专业3个,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校级试点专业2个,商务英语、商务文秘、旅游英语院级试点专业3个。

(二)从工作岗位出发,构建“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

从2003年开始,我院着手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设臵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大课程体系,通过渗透与融合实现对人才的全面打造,构建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果。

图“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

1.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或岗位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度,压缩课程门数,每个专业集中力量打造5-8门专业核心课程,采取模块化方式进行运作。

⑴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⑵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程结构。课程分为三大类(七小类):基本素质课(含政治课、文化基础课、现代技能课);专业核心课,每个专业确定为5-8门;选修课(含职业方向选择课和任意选修课)。

⑶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行分类教学。根据课程类型,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双元强化式、自学辅导式、强化训练式、精讲实践式。

⑷加强“三级”精品课建设。积极建设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以重点专业为主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将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到目前,我院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

2.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⑴独立实践教学,构建“双元”体系

将实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构成与理论教学并列的“双元”体系。按职业技能主导的原则设计实训内容与形式,每个专业都设计了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

⑵增加实训比重,突出技能培养

学院从2003年起,不断增加实践学时比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运行”模式,采用“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高职教育本质是“做人+技能+知识”的理念。

⑶增大经费投入,建设实训平台

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五年来,学院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投入资金逾千万元,建设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3个省级实训教学基地;完成了每个专业建设2—3个特色实验(实训)室,省级试点、示范专业建设多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同时,着力构建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大力拓展综合性、创新性和仿真性实验。建立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实训室(ERp),购买多个教学软件。目前,我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达38个。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在北京、沈阳、大连、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了5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3.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的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设计了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并纳入教学系统。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形成多渠道、渗透式、全方位、全口径、立体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⑴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侧重培养学生的人品素质、文化底蕴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从业综合素质。

⑵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方案

①养成目标:一个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基点——“文化修养”与“职业技能”。

②基本结构(八大板块):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历史、社会与科技知识;职业意识、职业常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沟通(表达)、合作与管理的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

③实施方式(七大途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阅读与测试;社团活动;专项训练;顶岗实践;心理调适。

④实施步骤(六个阶段):第一学期——学会做人;第二学期——文化修养;第三学期——技能强化;第四学期——角色转换;第五学期——融入社会;第六学期——迎接挑战。

⑤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建立学生个人素质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从学生的日常文明素养、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并装入学生档案;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学生综合素质成绩与奖学金、评优挂钩;从考核人员构成看,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点评等三个层考核机制。

图1全方位、渗透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示意图

篇二: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成 果 名 称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成 果 完 成 人 王庆石葛竞天 史达 孙磊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东北财经大学

推荐时间 2008 年 11 月 25 日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国家要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分工合作,融入全球化的经济运行发展,就必须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最主要的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学校加强国际交流,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必须要了解世界经济,了解国际社会。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这种对教育国际化的界定体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开放的意识。

在这种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加深,并逐步呈现出双向交流的特点。探索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成为高等院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需要解决得课题。教育国际化所依托的手段和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很多地方高等院校出现,丰富了教育国际化的方式和内容。

此外,教育本身就应该与国家或特定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育国际化也应该是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只有对国家或特定区域人才的需求认识清楚,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战略。辽宁省建设老东北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以开放的思维和胸襟吸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支撑自己发展。

我校在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立足于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并借鉴其他国家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逐步建立起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我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理解。首先,教育的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其次,伴随着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逐步加深,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我校在探索建立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重视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引进和吸收。最后,我校在构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意识到处于引进地(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位的一方的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深,就越应该坚持本国文化的传统。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教育。

二、理论研究基础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遵循如图1所示的培养模式,即在引进、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跨文化培养为特色,以国际化教师资源和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创新为保证,以“英语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国际化商务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1.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普遍使用的一个新概念。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文献是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文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也就是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

所以,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培养具有国际

化的意识和胸怀,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能够独立地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现在使用的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须的。“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置被认为是日本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我国台湾推出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作为台湾整个新课程体系之灵魂的“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所确立的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中国大陆当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3.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遭遇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研究报告或一段视频资料。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

2)问题分析阶段

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需要明确所研究的问题中,已知的信息有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如何去获取这些未知的信息,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通过这一步骤,小组成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得

到细化。

3)问题解决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解决计划和各自的任务分工进行自主学习,对信息进行搜集并整理、加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小组成员汇集在一起,互相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并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已经解决问题。若问题未解决,重复第二阶段的过程;若问题已经解决,则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

4)问题解决的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中,小组展示问题解决成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师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内容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和作品展示五个方面。

5)总结反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此次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以改进下一次的学习活动。

4.探究式学习是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多年合作办学的实践和探索使国际商学院深刻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首先必须以国际人才市场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品质为出发点,即按市场导向设计和组织我们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过程。而这种培养必须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

大量走访和资料调研表明,各类国际性的企业或用户对国际化商务人才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信、务实、敬业、主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而对专业知识构成方面却不强求。其次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生涯易变的特征,企业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这些都是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基于以上教育改革的理念,国际商学院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精通英语,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和国际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商务人才。以此为基础,国际商学院多次修订培养方案,以“实用性英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

篇三: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之举 ----实施《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整体数理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入学的学生,其高考数学成绩优秀率为零,及格率不足30%,即70%以上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的学习能力较差。另外,大批的学生是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数学基础就更差了。同时,因为所有的专业招生都是“文理兼收”,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据调查,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正常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大片“红灯”而无可奈何,而学生在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这是摆在每一个高职院校面前的难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为此,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不断地进行一些改革,比如:精简教学内容;加强课堂练习;采用案例教学法等等。但是,试验下来效果总是不令人满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逐渐悟到了一点,那就是:只是停留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革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从教学理念这个根本问题入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对教育理念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应试”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

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传统的考核理念是:“分数”;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课堂上“被动的听”。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框架下进行的,这就难怪取不到突破性的进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了解行业发展、熟悉生产过程和有知识、发展型的能说会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必须要实现如下转变: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从强调“学科中心”转向首先关注学生的职业一般能力的培养;从被动学习数学转向在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建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理念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对他们各自有用的数学知识。归纳起来就是:教育理念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模式要从“知识教育”向“能说会做”转变;

教学方法要从“灌输式”向“讨论研究式”转变;

考核理念要从“分数”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

学生学习的方法要从“被动的听”向“主动的做”转变。

教学理念的转变使紧锁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只要围绕着一个字:“做”,做足、做好文章,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常规的数学教学过程由: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完成作业、平时测验、复习、期末考试组成。长期以来,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教学的规律,从来没有对它产生过丝毫的怀疑,更谈不上有什么突破、改变和创新。我们认为这个传统的教学过程模式,在“应试”教育理念下,

是完全有效的,它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但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它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了,依靠它是不可能完成“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它缺少了一个根本的环节:“做”。

三.一个创新之举

经过大量的学习、分析、研讨,我们决定突破传统的框框,在常规的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新的教学环节:《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并且自2009年9月起,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管理系、应用技术系09、10、11级部分专业的十二个班级,正式试点实施《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之举,正合了 “秤砣虽小压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基本扭转了高等数学教学的被动局面。

四.《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

1.作为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管理系、应用技术系一年级新生的高等数学课程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新的教学环节《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一般从第九周~第十五周,规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同学必须参加,三个人一组合作完成《数学实践与应用》课题任务.

2.建立《数学实践与应用》题库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专业的情况,我们收集并编写了一些起点比较低、与各个专业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形成了近百道题的《数学实践与应用》题库.题目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微积分、微分方程、统计学、概率论、线性规划、决策论、库存

论等不同的学科。各个课题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中自主进行选择(各组完成不同的课题)。

3.各课题组完成《数学实践与应用》课题任务

完成《数学实践与应用》课题任务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学校能够提供的各种方便条件(图书馆、资料室、网络、计算机等)、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或是找参考书、翻阅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在一定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独立地建立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成员集体的努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认真努力地完成课题任务。最后,按照课题的具体要求,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模型、分析解题的详细过程、结论、联想、拓展、体会等汇总成一篇数学应用文章。

4.总结、考评。

各课题组的组长负责填写《数学实践与应用》总结报告和《数学实践与应用》考核表,与数学应用文章一起装订好提交给老师作为考核的依据。教师按照完成情况、科学性与系统性、广度与深度、创新与思考、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并给出评语。最后以30%的比例计入高等数学课程总评分。

5.《数学实践与应用》报告会

各班级挑选3~5个组进行课题专题报告,要求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完成课题的成果以及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并作出专题报告,供大家学习和分享。

五.《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内涵分析

1.《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使教学环节的安排更为科学合理

《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更加符合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中“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思想;更加有利于贯彻“以做定教、做学结合和以做为主”的职业教育原则;更加有利于培养了解行业发展、熟悉生产过程和有知识、发展型的能说会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了数学考核理念的转变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连带引起了考核理念的改变。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主要形式是期末的笔试(占70%),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变形,是单纯的数学题。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是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在知识基础、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差异;二是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背习题、记公式的习惯,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由于高职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这种考试形式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大片“红灯”而无可奈何,使学生在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考虑到学生个体在知识基础、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数学考核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将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分为常规、测试和应用三大模块。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学生、学习、国际化、数学、实践、教育、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实践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