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企务公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9

集团公司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工作总结。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写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就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人的力量是无求无尽的,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做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总结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集团公司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进一步推进集团公司企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贯彻落实《企务公开管理手册》,根据集团公司党委4.26”专项工作会议和某矿司工会〔2005〕28号文件精神,八月份在集团公司上下掀起了以“推进公开,广泛参与”为主题的“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集团公司企务公开工作的深入,而且提高了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现将“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总结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强大推动力。首先,集团公司党委对“推进月”活动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某某同志多次召集政工办公会和企务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5月8日政工办公会听取了企务公开实施情况汇报,就加强今后的企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形成专题纪要在网上发布。5月12日,印发了某矿司党〔2005〕36号 “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意见”,从强化执行力度、落实管理职责、突出重点内容和规范各项制度等四个方面作了新的部署。5月8日至11日,集团公司工会分为4个小组,由集团公司企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对基层28个单位进行检查;5月18日至20日,集团公司组织部、纪委、工会又联合组织党代表、职工代表,分为两个小组到8个单位对企务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题巡视,每一次检查或巡视都全面客观的进行了通报,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集团公司政工部门多次深入到联系点检查指导企务公开工作。6月7日至8日集团公司工会又组成两个小组,对部分单位进行“回头看”检查,接着企务公开领导小组召开了会议,客观的分析了活动情况,并对总结评比研究了意见。其次,各单位党政工认真抓落实,抓兑现。集团公司工会 “推进月”活动文件下达后,各单位分别利用党委中心组、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例会进行学习,统一思想,并联系本单位实际及时制定了活动方案。某某矿不断巩固和深化企务公开工作,举办了支部书记、车间工会主席和内审员100人参加的培训班,对企务公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学习培训,同时组织对企务公开“重点问题”的调研和“重点单位”的抽查,以此检验该矿企务公开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真实性,评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某某矿领导与基层区队职工以“企务公开”为主题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企务公开工作。某某物业公司将企务公开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规范了公开形式,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其纳入季度文明考核奖罚范畴。某某矿、某某矿开展了企务公开专项效能监察,矿工会、矿纪委组织专业人员对基层区务公开进行监察,对区务公开不落实、不作为的单位分别进行了责任追究。某某矿党委与基层单位签订了《企务公开责任状》;某某矿、某某矿等单位改进了公开网络。某某矿、某某矿等单位新建了企务公开网,进一步拓宽了公开形式。2、大力营造气氛,形成强大声势。在“推进月”活动中,为吸引广大职工的广泛参与,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民主意识,各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集团公司上下形成了“声势大、氛围浓、范围广”有声有色的活动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各单位共悬挂横幅121条,制作宣传牌板281块,开辟宣传专栏72期,黑板报445块;组织企务公开宣传咨询一条街3次;更换和新制作企务公开栏675个,其中矿厂级79个。某某矿开设了“企务公开推进月”电视专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以“打造阳光民心工程,构建和谐文明矿区”为内容,精心制作展出了16块《企务之花分外香》专题展板,多层面的展示了该矿近年来企务公开工作的成果,引起较大反响。某某矿设立了“企务公开咨询站”,并由专人负责,向职工解答“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离退休社保政策”等热点问题。某某矿出动了宣传车;机械厂先后分两批举办了由分厂厂长、支部书记参加的“企务公开座谈会”,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研讨,进一步提高了对企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省总工会统一安排,全省广泛开展学习“一办法五条例”活动,集团公司工会将其纳入“推进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认真组织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集团公司下发“一办法五条例”单行本3000多册,各基层单位采取喷绘放大张贴等形式广泛宣传。某某矿编写了500多份“一办法五条例”问答题;某某公司举办了知识竞赛;某某院举办了有院企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支部书记以及车间工会主席参加的学习班;某某矿党政工带队组织宣传一条街咨询活动,宣传企务公开和“一办法五条例”知识,让职工群众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的维权意识。5月25日市总工会在某矿集团召开了学习“一办法五条例”的座谈会。3、突出活动主题,创新公开形式。“推进公开,广泛参与”是这次“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的主题。整个活动月中,从集团公司本部到基层矿、厂、处、院和区队、车间、班组等,既能紧扣主题,又能联系实际抓特点、创亮点,使各项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举办企务公开论谈,组织各级领导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工会共收到基层单位党政工领导撰写的论谈文章32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谈认识、谈体会、谈做法、谈经验,现正在汇编成册。基层各单位先后共组织座谈和专题研讨53次,参加人数1507人次,收到相关文章890多篇。某某厂通过厂领导与车间干部、工人们的座谈,进一步亮清了厂情,使职工知道“家底”,明确了责任,从而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猜疑”,增强了职工克服困难的信心。二是坚持民主接待,畅通民主渠道。各单位党政在“推进月”活动中注重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了解民情,想方设法为职工排忧解难。据统计,各单位共安排接待63次,接待人数为628人次,征求相关问题298件,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之中。其中某某矿对职工反映的供水问题、劳务派遣工安全管理问题、职工短途差路费标准偏低问题、职工住房补贴到位问题等逐一进行了答复。有的正在提交矿办公会研究解决。某某厂、某某矿等单位也都将征求到的问题排出顺序,逐项研究落实和办理。三是组织职工代表视察调研,增强了职工代表履职尽责的能力。集团公司和基层单位两级职工代表先后开展视察调研43次,参加人员达410人,共查出并梳理问题237条,及时给相关部门作了报告和反馈。某某矿组织20名职工代表佩戴“职工代表视察证”进行巡视,并将形成制度坚持下去。某某矿组织16名有一定调研经验的职工代表,利用一周时间,有针对性地对8个基层区队进行“三查”“一听”“一看”。即查记录、查资料、问卷调查、听职工反映、看“公开栏”情况,调研结束后,矿专门召开企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四是组织职工代表述职,提高了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水平。全集团共有1874名职工代表向所在选区的职工群众进行了述职,参评职工达20189人。某某矿为了保证测评效果和真实性,矿工会指派10名联络员分工负责,参与述职测评工作并负责统计上报测评结果,全矿207名代表除9名矿领导在职代会上述职,18名代表外地创业、出差外,其余180名代表全部进行了述职测评,从测评结果来看,“不称职”占2.1%,“基本称职”占20.9%,“称职”占77%,总体反映了职工代表的素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是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和履职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职工评价所选代表是否称职的重要举措。五是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激发了职工群众的责任感。据统计,五月份共征集合理化建议3221条,有7409名职工参与。某某矿发动职工围绕安全生产、走出去创业、经营管理、深化企务公开等方面提合理化建议,共收到347条;二机厂开展了“提合理化建议,创效益新高”合理化建议活动,共收到142条;某某矿印发1000份企务公开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文明创建、职工生活保障等方面,经过汇总,整理出37条职工最关心、最想知道的问题,正在研究落实之中。某某矿、某某电力公司分别围绕创业发展、技术改造开展了合理化建议,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六是不断扩展,拓宽了公开的领域。某某矿对在外地办项目的企务公开作了明确规范;某某矿乡三项目部采取职工“点题”公开;某某矿准北刘东项目部实行公开责任制。集团公司机关党委高度重视,先后三次开会研究落实活动计划,组织两次检查;建立了机关企务公开栏;明确了机关各部室公开的内容和职责;运销公司和多种经营部等部室分别召开了职代会和职工大会,使机关企务公开工作得到了加强。“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起点较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集中推进,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通过广泛宣传,使职工明确了企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到企务公开的方针和目标,其根本的目的是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二是消除了疑惑,化解了矛盾,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通过推进企务公开,个别基层区队的暗箱操作没有了,透明度增强了,职工对领导的满意度、信任度提升了。不少单位认为通过推进公开,领导和职工的沟通渠道畅通了,干部和群众的沟通多了,公开的内容多了,民心顺了,相应的凝聚力也增强了。三是进一步扩大了企务公开的覆盖面。企务公开的制度和内容正在不断地被各系统、各单位运用和推广,从点到面,从本部到外部,从基层到机关,企务公开正在不断拓宽和延伸。四是企务公开的理念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各级管理者所接受。通过企务公开的实现形式,使各级管理者正逐步由“要我公开”变为“我要公开”,从被动变为自觉主动的观点正在日益形成。五是企务公开的制度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党委3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意见”,使基层企务公开工作有了操作指南,规范了《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贯彻实施。六是加强组织协调,形成了企务公开工作的运行机制。集团公司党政工各级组织、机关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强协调,较好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总之,八月份各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主题突出,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行动不快、声势不大、推进力度和职工参与不够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存在着重视不够、职责没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不同的方式,督促整改。
集团公司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总结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集团公司工作总结


这篇关于《集团公司工作总结》的文章,是工作总结之家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1年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努力工作。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公司全年共完成供水量119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吨,增长1.01%;销售水量647万吨;水费销售收入672.28万元,同比增加29.97万元,增长4.66%;完成各项税金47.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5万元,增长8.01%。第三产业完成产值166.8万元,盈利3.9万元。三水厂完成供水量222万吨,水费收入160.3万元。
二、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全年各项任务早分解,早明确、早落实。年初总公司对所属各单位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任务职责,严格按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一月一检查,将水费收入作为加强供水工作基础地位的一项硬指标加以落实,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生产管理。二厂实行生产成本定量包干责任制,定单位耗、定设备维修费用,搞好节能降耗,改造机械设备,对取水泵房3#机组由原来110千瓦改造为132千瓦,投入资金近13万余元,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电耗;调度室科学合理组织生产调度,确保正常供水,节约制水成本。三水厂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好蒲纺地区的安全供水,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用水计量,总公司只从政策(范文来源:范文大全)上给予指导协调,因工作措施得力,目前其经营态势良好。
三是加强营业收费管理,提高水费回收率。继续与营业所签订“售水费用含量包干责任制”合同,全年收费任务逐月进行分解,当月结算兑现,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进行处罚,营抄收费人员切实加强责任心,稽查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违章用水行为,努力提高供水回收率,今年的回收率比去年同期上升2.98个百分点。
四是着力对第三产业的管理。具体措施是对劳动服务公司实行“定管理人员,定专班队伍,定责任目标”,用“经济风险抵押”的形式进行承包。三产业搞好管道安装、维修,努力开拓市场,发展安装业务,上半年完成产值166.8万元,盈利3.9万元。校表中心积极开展校表工作,多方面寻找校表业务,上半年完成上交技术监督局1万元管理费后还有一定的节余,为公司减轻压力,同时校验不合格水表提高公司用水计量的准确率。
五是着力对人的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事业科学用工制度,落实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发展的企业改革新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在全公司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干部职工进行末位淘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
六是充分发挥公司党群部门职能作用。党、工、青、妇职能得到充分体现,严肃计划生育纪律,对政策外生育的两名职工分别进行行政记过、降两级工资和停工一年的处理。工会等部门定期公布厂情厂况,让广大员工了解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为加快公司发展步伐提供有力保证。
七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就是效益,各生产单位对在岗职工进行了岗位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卫部门为了抓好供水安全保障和应急系统建设,进行“两个演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保卫,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司还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三化科上半年移植各类花木1100多株,草坪1000多平方米,继续搞好景点建设,现在公司花园式工厂已初现雏形。

集团公司出纳工作总结


集团公司出纳业务量大,种类繁多,我任职出纳的职责是打印支票、开具各种银行票据接待客户,解答他们的有关业务问题,编制和录入与银行有关的会计凭证,登记银行账簿,整理和保管银行业务资料。回顾这一年来的出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一些不足之处,现将我任职集团公司出纳工作总结如下,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我一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为人正直。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一定要好好工作,不工作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理论水平,平时自学电脑知识,利用网络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内外大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电脑使我的生活过得充实起来。
其次作为公司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过去的一年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二、其他工作
1、 迎接公司评估,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及时送交办公室。
2、 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在工作中,我忠于职守,尽力而为,领导和同事们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1、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面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工作方法等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2、在工作较累的时候,有过松弛思想,这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不好的表现。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对业务的熟悉,不能取代对提高个人素养更高层次的追求,必须通过对*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金融业务知识、相关政策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大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配合领导同事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集团公司工作总结


200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是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促会把握新形势,抓住新趋势,调研新情况,反映新问题,紧紧抓住提高大型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这个主题,在服务功能、服务手段上有了新的进展。全年工作概括为“三、三、二、一”,即组织了三个课题研究、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举办了二期班、编辑出版了一本书。三个课题是:《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大型企业集团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和《母子公司关系研究》。三次重要会议是:博鳌高层研讨会、中促会成立15周年庆祝大会、两网工作会。两期培训班是:中外企业对标讲习班。一本书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演变》。现分述如下:

一、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取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是一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为此,国家经贸委等8个部门于2001年底发出了《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即国办发90号文),国务院各部门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在创造公平竞争外部环境方面也提出了8个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中促会根据调研情况,选择了企业普遍关心的两个问题,运用不同的形式组成了课题小组;并将研究成果上报国务院有关领导,引起领导的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
1.关于《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课题。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选择。中促会的专职研究人员对这个课题比较生疏,于是采取将企业组织起来,请权威的研究部门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该课题由中促会牵头,宝钢、中化进出口、华能、华源、兖矿、首钢、上广电、万向、中兴通讯和中集等10家大型集团公司自愿参加,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进行研究。2001年7月启动研究工作,2002年上半年完成了对10家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调研,并在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完成了课题主报告和5个分报告,由中促会完成了10个企业的和5个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典型案例。
课题主报告是《调整大企业“走出去”政策,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通过对大企业“走出去”现状的分析,肯定了已经“走出去”的大企业境外投资取得的较好业绩;论述了鼓励优势大型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现行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的各种政策性障碍,提出了改进境外投资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2002年5月22日,中促会常务副会长顾家麒以《关于调整境外投资政策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报告》为题,将大企业“走出去”课题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报呈温家宝副总理。家宝副总理于5月24日批示:“请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财政部、人民银行、法制办、外汇管理局负责同志参阅。”
这时,正值国务院法制办协调拟定《境外投资管理暂行条例》,因部门之间意见不一致,已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法制办领导认为中促会的报告有新意,拟将课题报告的有关意见,在制定“条例”时有所体现。
国务院法制办领导与中促会领导经研究商定,遵循“既体现鼓励企业‘走出去’,又能对境外投资活动的管理进行规范”的原则,自2002年7月组成由中促会专职人员与法制办相关人员参加的课题组,进行《条例》修改前的调研工作。
课题组先后对4家国内大企业及美国、日本、法国3家跨国公司对境外企业的管理进行了重点调研,形成了对修改“条例”的意见,提出了既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还要规范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为,改革境外投资审批制度及调整外汇管理等修改建议,并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于10月中旬召开了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外汇管理局、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6个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修改意见反映了新的情况,思路是可行的,《条例》修改工作,有待2003年继续落实。


2.关于《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课题。2001年11月,中促会受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的委托,进行“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规划研究”,因考虑这个课题企业比较熟悉,就采取了中促会牵头,发动企业研究人员共同研究,指定少数人执笔的办法完成。这个课题有44家会员企业自愿参加,课题组召开了4次研讨会,3次起草小组会,有14家企业提供了国内外企业对投资管理的资料,特别是宝钢、鞍钢提供了在三期工程建设和“九五”技改工程中,实行批规划不批项目,取得明显效果的案例。为此,研究报告提出,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率先实行“政府审批企业集团的发展规划,具体项目由企业自主决策”的办法是可行的。
5月22日,中促会常务副会长顾家麒根据课题研究成果,以《关于改革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审批制度的报告》为题,写专题报告报呈吴邦国副总理,反映了企业的呼声。邦国副总理于5月24日作了重要批示,肯定了宝钢、鞍钢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效果是好的,值得在大集团中推广。
为贯彻落实邦国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中促会常务副会长顾家麒、专职副会长尹光华于2002年7月中旬,分别约请国家计委姜伟新副主任和国家经贸委谢旭人副主任进行交谈,向两委领导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并根据邦国副总理批示精神,提出先恢复对宝钢、鞍钢规划方案审批的办法,然后选择若干企业集团,逐步推进“批规划,不批具体项目”的试点工作。两委领导表示赞成中促会课题研究所提出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并同意进一步研究扩大“批规划,不批项目”的试点工作。


3.博鳌高层研讨会。为了使上述两个课题更加完善,2002年5月初,在海南博鳌召开了高层研讨会,会长魏家福、常务副会长顾家麒分别主持了会议。名誉会长贺光辉、黎明,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中促会副会长单位的领导和专职领导共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提高大型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争取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政策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对《大型企业“走出去”政策研究》和《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两大课题成果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
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创造大型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环境,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前题是必须解决“出资人到位”问题,要从法制理念上突破制度性障碍,从体制上明确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希望中促会对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企业家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内部机制转换服务

1.适应企业制定提高国际竞争力方案的需要,举办两期对标讲习班。根据国办发90号文的要求,选择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制订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方案,并提出“制订方案应立足于对照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认真找差距,提出通过努力应达到的目标”。这种“对标”的管理方法,在跨国公司中广泛应用,但国内企业还缺乏系统了解。
中促会与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合作,邀请德国西门子、美国GE、爱默生、日本索尼等著名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跨国研究中心的专家

详细介绍了“对标”的概念和“对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著名跨国公司自90年代以来开展“对标”活动的经验与实践,讲解了对标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包括多指标“对标”、价值链多环节“对标”,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对标”,与同行业领先者的“对标”及从不同行业中选优进行“对标”等。同时,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介绍了各自对标的做法和体会。两期培训班一个是为成员企业举办的,一个是为北京、内蒙古两个省市大中型企业举办的,由于培训内容符合企业的迫切需求,参加人数较

多,两期共300多人,反映很好。


2.组织了《母子公司关系研究》课题。处理好母子公司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一课题企业关心,国务院领导重视。为此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委托中促会研究这一课题,得到了22家企业的积极响应,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集团内部重组的方式和途径,国际上企业集团运作的通行做法和典型经验,集团公司的功能定位,以及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集分权管理的原则和程序等。在对不同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母子公司关系,完善集团组织体制的建议。
该课题主要依靠企业研究人员,采取分成若干专题,边研讨边出成果的办法进行。第一次研讨会于12月初召开,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母公司定位问题。课题研究人员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学习讨论中,企业的同志既为“确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有利于出资人到位”而受鼓舞,又为“五龙治水”变成“政出独门”,会对国企管得更死而担心,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真正转变观念,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为充分反映大型企业集团对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常务副会长顾家麒以《关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为题,写专题报告报呈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领导。专题报告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能及运作方式;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形成及其营运特点,阐述了大型企业集团代表的看法,提出了要严格区别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国有资产营运主体,正确处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授权资产经营的集团公司的关系,强调这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
“母子公司关系研究”课题将继续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组织系列专题研讨和赴国外考察等活动,争取于2003年上半年完成研究任务。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培育提高服务功能

1.总结15年,展望21世纪。2002年8月,中促会在长春召开了15周年庆祝大会,这次会未请媒体,不事张扬,而是关起门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会议主题是:“回顾中促会的发展历程,展望21世纪的中促会”,会前召开了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
庆祝大会上,尹光华副会长在回顾中促会15年发展历程时指出,中促会是伴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是以企业为主导,民间特色突出的社团法人。成立以来,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双向服务,研究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提出政策性建议,已成为政府部门的得力助手,企业的知心朋友。2001年因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经贸委授予“先进行业协会”称号。
庆祝大会召开之前,收到了名誉会长贺光辉、陈清泰、黎明;前任会长马跃;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部分会员单位发来的贺信、,肯定了中促会定位恰当、突出民间性、有务实精神和良好的会风,在祝贺的同时对中促会今后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常务副会长顾家麒做了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体会的报告,题目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与会者感到耳目一新。同时根据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研究的意见,提出了21世纪中促会发展的新思路,要高举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坚持改革,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服务,努力开创中促会工作的新局面。


2.不断增强“研究与咨询协作网”、“信息与宣传网”的活力。2002年6月中旬,中促会在杭州召开“研究与咨询协作网”和“信息与宣传网”工作会,两网成员单位的代表回顾了建网以来的工作成果,对今后活动内容、方式交换了意见。
“研究与咨询协作网”建网6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会员企业研究部门高级管理人员为主体的研究与咨询队伍,通过中促会与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培训、考核,已有20位研究人员取得“高级管理咨询顾问”资格,成为“研究与咨询协作网”的骨干,积极参与了中促会组织的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信息与宣传网”先后组织3次全网活动,推动会员企业间进行了信息交流,工作会议上,万向报、中国远洋报等多家报刊编辑部介绍了各自办报办刊经验,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报刊由于定位准确,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注重质量,因而受到行业、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两网工作会的召开,旨在继续发扬中促会依靠会员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开展相关活动的好传统,发挥群体优势,做好交流服务工作,这是中促会加强功能建设的重要任务。


3.编辑出版《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演变》。为了深化理论研究,强化服务功能,中促会在多年组织一系列调研,总结国企改革经验的过程中,收集、积累了大量重要信息和资料,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编辑出版了《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演变》资料书。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演变》是一部记事体为主,反映国有企业改革轨迹的工具书,收集了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代表大会的决定,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国务院发出的指令,以及政府各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指示和讲话要点;全国性新闻媒体对国有企业改革重要事件、改革成果的报道,有重点地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发展脉络。供国有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研究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探索国有企业改革规律,研究改革理论,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促会名誉会长陈清泰同志为该书的编写作了具体指导,并写了序言;经济界老前辈,资深学者袁宝华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提供了专论。

四、工作中的体会和不足

1.只有遵循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强化沟通、交流的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大型企业服务。中促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竭诚地为大型企业服务,这个宗旨是坚定不移的,但服务只靠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多方面培育服务的功能。2002年进行的课题研究取得较好成效,我们在三个环节上有新的突破:一是选题准确。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住新的发展趋势,又要深入了解企业的难点,三个课题有两个接受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务院法制办的委托,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二是提高了研究咨询能力。中促会专职人员的研究力量有所加强,企业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批骨干,与社会上研究单位的合作更广泛深入,三股力量的结合,提高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水平,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三是充分运用并发展研

究成果。“走出去”战略及“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经国务院领导批示后,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组织力量推动领导批示的落实,不断扩大成果。


2.面对经济全球化,中促会着力拓展国内大企业与跨国公司交流的功能。中外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需要,也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中促会拓展中外企业交流的功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2002年通过请跨国公司境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讲课,组织对少数跨国公司的专题调研,请专家介绍跨国公司情况等形式,做了一些探索,引起中外企业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服务领域需拓展,服务功能待增强。2002年工作虽取得一些成绩,但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企盼,特别是在发展会员,扩大影响力方面,还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在为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多方面服务方面,拓展的范围有限,在信息交流及重点培训方面的功能,还有待完善、增强。

"集团公司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