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十字会月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 2019.08.19

红十字会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时常会需要写总结报告。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每次写下的总结,会在我们心中形成声音:一个人的价值就是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可以从哪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红十字会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工作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红十字会为地震灾区募捐工作总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怒江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举全力抗震救灾。5月13日,州人民政府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募捐救援工作。怒江州、县红十字会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迅速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发放紧急募捐呼吁书、街头悬挂大幅标语等形式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了“携手人道、抗震救灾”援助行动。
募捐活动形式多样,主要以单位组织募捐后统一交到红十字会、街头设点募捐、到红十字会捐赠接收点捐赠、通过银行捐赠等方式进行。为了方便群众捐款和咨询捐款事宜,州、县红十字会都分别开通捐款热线电话。5月15日,州、县红十字会都在当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为“5.12”地震灾区紧急募捐活动仪式,州、县各级主要(整理)领导都亲自参加了募捐活动仪式,并带头为地震灾区群众献爱心。5月16日起,州、县红十字会在人群密集的街头开设募捐点,方便群众献爱心。
怒江是一个集山区、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都还很低,可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着怒江五十万各族人民的心,为救援灾区捐款的热情很高,无论是干部、工人、农民还是学生,无论是青年、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老板还是下岗职工都纷纷解囊。杨永兴,原怒江州石油公司下岗职工,他从自己拮据的生活中挤出一万元钱,特地到怒江州红十字会捐赠接收点给灾区群众送来,当时怒江报社的记者刚好也在红十字会捐赠接收点,记者要对他进行现场采访,可他一再推辞,不肯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对记者说:“国家有难,同胞受灾,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尽一份力,没什么好采访的。”木劲松,一位双目失明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干部,由于自己行动不便,便叫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得见的老伴,在地震发生后第三天,一大早就冒着大雨到红十字会捐赠接收点向灾区捐赠了二百元人民币。杨丽,赖茂中学学生,学校为地震灾区搞募捐活动的时候她生病没在学校,后来她从电视里看到州红十字会为灾区开展的募捐活动还在继续,还躺在病床上的杨丽同学,请姑姑代表她把八十元钱送到了州红十字会捐赠接收点。一个拉板车的不知名的师傅,拉着板车路过红十字会在街头设的募捐点时,伫足停下,把衣兜里的钱全拿出来,在他拿出来的那些钱里,有十元的、五元的、更多的是一元面值的零钱,只有一张是一百元面值的大票,板车师傅拿起那张唯一的一百元钱,毫不犹豫的投进了募捐箱里。红会干部对师傅说:“您拉车不容易,您就少捐点吧”。可师傅却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在难,也没有灾区的群众难,本该多捐点的,可自己能力有限,只能表表心意了”。尽管大家捐出的数字不同,可爱心和目的却都是一样的。
截止6月18日,通过怒江州红十字会系统向“5.12”地震灾区捐赠的募捐款已达4261649.81元。其中已汇入省红十字会2993775.90元,根据州人民政府指示由州红十字会直接汇往昭通地震灾区800000.00元,其余部分,怒江州红十字会将陆续汇入省红十字会,由省红十字会统一安排用于抗震救灾工作。
募捐工作开展以来,怒江州各级红十字会严格履行募捐工作程序,非常注重对善款的管理工作,无论再忙,都要做到当天收到的善款当天存入银行,不让现金在自己身上停留过夜,每天的票据和现金都要核对相符并做好日记(整理)报表。为让捐赠者放心,让群众满意,提高募捐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对募捐工作的监督,州、县红十字会对当地的募捐情况及时、定期的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媒体和出简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善款接收情况,并对在募捐活动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宣


传,提高公众的慈善意识、激发人们的爱心,使捐善款、献爱心、关注灾区人民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灾害无情人有情,在怒江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州各族各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全州红十字会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怒江州红十字会为“5.12”地震灾区紧急募捐第一阶段的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2008年为四川抗震救灾救灾救济处工作总结



2008年救灾救济处工作总结

一、救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处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局长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做好救灾救济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任务。
1、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市遭受了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降雪量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经济损失最重的雪灾。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达12905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56739亩,损坏及倒塌房屋14274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1684户3597间。境内合宁、合界、合徐、合六叶、合巢芜等高速公路一度全部关闭,陷入瘫痪状态持续4天时间,国省干线公路在局部路段严重受阻,大部分农村公路交通中断;大量蔬菜大棚、养殖场棚、市场顶棚、加油站顶棚、工业厂房被压塌或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6230.208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6396.7万元。
在市抗雪防冻救灾工作指挥部和局党委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救灾工作方针,全力以赴,众志成城,雪前高度关注天气变化,通过电话通知、短信等在全市救灾部署前既已全面展开工作。雪中密切关注雪情发展,雪灾形成后各项救灾措施迅速落实。市救灾组、市民政局领导分7个组,市和县区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同志亲临雪灾第一线,靠前指挥,指导开展生产救灾;各级救灾部门沉着应对,快速反应。全市2500多名民政干部日夜奋战在雪灾一线,深入乡镇,普遍开展防灾、查灾、核灾工作,尤其是偏远乡镇和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户住房安全重点排查,分散五保包保到户到人,全市30833名五保未因雪灾发生一起伤亡事件。通过进敬老院、腾住公房、投亲靠友等,对已倒户和危房户进行妥善安置,全市转移安置人口9033人。同时启动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建立灾情日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重大灾情2小时必报制度等,开通救灾热线,平均约每10分钟一次,高峰时彻夜电话不断。及时发放救灾款物,积极争取省厅支持,争取了省冬令款、雪灾款、滞留旅客救助资金、春荒款等总计780万元,救灾棉被4000床;市本级下拨冬令款和雪灾专用款共计476万元。开展全市农村雪灾困难群众全面排查,不漏一村、一户、一人,建立以乡镇为单位、名册到户的《春荒需救济人口台帐》和《倒塌民房台帐》。全力开展道路除冰、保畅和滞留旅客救(提供)助工作,及时下拨100万元滞留旅客临时生活救助资金,全市计救助滞留旅客51462人,救助食品折款387425元,救助饮用水4225箱,救助棉被、毛毯124床,棉衣119件,××县、肥西县、包河区在重要阻断节点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以各种形式为滞留旅客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和服务。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快速疏通,春节期间没有人员滞留。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没有人缺衣少粮;新春佳节欢乐祥和,气氛浓郁;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市民政局荣获“抗雪防冻救灾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救灾预案,完成市救灾减灾中心项目申请立项的各项工作,蜀山区竹荫里社区荣获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受到民政部表彰。
2、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把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作为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作抓紧抓好,全市冬春困难群众生活


得到切实保障。一是摸清底数,制定方案。组织各县区、乡镇反复摸排核实,全市缺粮人口23978户、51913人,缺粮6246755斤;缺衣被人口21125人,缺衣14697件、缺被11652床。建立《冬春困难群众花名册》,在媒体公开市和各县区救灾热线,以合政秘文件下发《全市冬春困难群众生活救济实施方案。二是落实资金,开展捐助。按救济粮每市斤1.4元、棉衣每件50元、棉被每床100元计算,及时下拨冬令款和春荒款,由各县区通过政府采购集中购置衣被口粮,秉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将衣被口粮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三是及时救助,加强督查。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区别情况,对因遭受轻灾造成临时缺粮的一般农户通过大力开展生产自救解决,政府加以引导,提供服务;对受灾较重造成缺粮、自救能力薄弱的农户,通过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和政府救助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对既缺粮又完全没有自救能力的五保户、优抚对象和低保户全部由政府救济和发动社会力量捐助加以解决。市民政、财政、粮食、审计、监察等部门将适时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各乡镇的救灾款、冬令春荒口粮到位情况和各项救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同时要求各县、乡镇严格救灾款物发放程序,对灾民救助全面实行《灾民救助卡》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四是慈善超市救助,“两节”开展慰问。1月21日,抢在暴雪封路前,组织货源,在全市设立51个发放点,对近万户城区一类低保家庭发放了价值300万元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庐阳区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把救助工作做到家,把米面油送上门。“两节”期间,组织开展慰问和送温暖活动,确保困难群众过个和谐年、安详年。
3、全市雪灾倒房重建工作扎实高效
今年全市计划恢复重建雪灾倒塌民房2256户、5300间。4月18日全市开工率达到100%。截至5月22日统计,全市雪灾倒房重建已经竣工2075户4896间,竣工率达92%。省民政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对雪灾倒房重建工作批示的通知》(皖民电〔2008〕71号)文件对我市雪灾倒房重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通报表扬。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3月18日召开了全市救灾救济暨雪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以合政秘[2008]17号文件印发了《××市2008年雪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雪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各县区都召开会议,出台相应文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受灾乡镇政府是灾民建房工作的责任主体,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每个建房户由乡镇安排专人负责灾后重建具体工作,层层分解细化,实行倒房重建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到村,乡镇领导包到户,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工作到位,确保全市灾民建房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快速实施推进。
二是因地制宜,周密规划。做到“三个结合”和“四能四不一尊重”即:近期救灾与远期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515敬老工程”建设相结合;集合地形、地貌和人文习俗,做到能集中建就不分散建,能选择高地就不在低洼地建、能迁建就不在原地建、能建好的就不建简易的,同时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特别是各地将灾民建房与“515敬老工程”相结合,如××县将79户五保户纳入“515敬老工程”集中建房,肥西县将108户五保老人全部就近迁入敬老院,补助资金直接拨付敬老院,用于敬老院建设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资源整合,相互推动,对于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各县区在已核查灾后倒房户数的基础上,按照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核查责任制,进行逐户核定,并由倒房户提出倒房重建书面申请,经村民评议并有6个以上村民代表签字,乡镇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全市雪灾倒房重建程序规范,各县区都按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倒房重建台帐,做到一户一档,档案贴有倒房户倒房和建房照片。对已建户数、间数、建房结构、家庭类型以及补助资金等,在乡村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县民政局还印制了统一的建房公示、一户一档表格、乡镇领导干部包保承诺书等;肥西县在4月16日肥西日报上刊登了全县倒房重建补助标准及公示名单。在督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在补助灾民建房的程序上较为严格,一般都实行两榜或三榜公示,做到政策透明、数额透明。
四是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倒房重建专用账户,封闭运行,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及时下拨省市建房补助资金953.7万元,其中省级建房补助资金815.7万元,市配套资金138万元;下拨省灾民损房补助经费267万元。各县区按照省市县8:1:1的倒房重建资金分级负担比例要求,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打卡发放到户。对于省


控建房指标以外的雪灾倒塌民房,要求各县区(开发区)在核实后先筹集垫资,全部建成后,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采取“一线实”办法,委托中介机构核实,市、县(区)按照1:1比例分担。在省控建房指标以外,××县、高新区积极筹措资金,分别建房83户263间、15户41间。
五是强化措施,加强督查。3月底,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对全市28个乡镇倒房重建情况进行了一次巡查。4月9日市民政局召开三县四区三个开发区分管局长和救灾办主任会议,对此工作再次进行督查部署。4月11日,王三运省长批示:雪灾倒塌民房重建“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尚未开工的要抓紧开工,否则6月20日全部入住新居有困难。要特别强调一下重建房的选址问题和建房质量问题,严防选址不当和质量问题再次受灾倒房”。市民政局迅速落实王省长批示精神,4月14日、15日、24日,市生产救灾办公室在前期巡查的基础上,再次对瑶海区、庐阳区、高新区、××县雪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进行抽查。各县区也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4月3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批示:“雪灾倒房重建要继续抓紧,当前的重点是抓建房质量,抓补助资金入户,抓建房进度,抓新房入住率,确保6月20日前全面完成任务。”市生产救灾办公室也于5月8日发文迅速贯彻落实。市政府组成7个督查组于5月5日-12日分赴各县、区开展督查。同时,市生产救灾办公室对于倒房重建进度一周一通报,通报发给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于进度较慢的县区,还直接给分管县区长打电话反映督促。截至目前,市生产救灾办公室编发通报4期,编发《救灾工作简报》8期,在各类媒体刊发信息40余条。
在建房初期,各县区采取措施,破除“四难”:一是通过财政配套、部门包保及乡镇先赊砖瓦建材,重点帮扶农村特困倒房户解决“筹资难”问题;二是通过动员亲友帮工和组织干部帮劳,解决恢复重建“用工难”问题,××县长临河镇、蜀山区井冈镇政府组建施工队,统一预决算、统一标准,对于五保户、残疾等自己无能力建房的户,由户主出具《建房委托书》,由镇施工队统一施工,保证了建房进度和质量;三是通过乡村干部协调,解决“寻找工匠难”的问题;四是通过主动联系,解决“寻找倒房户户主难”问题,确保重建工作不漏户。
实行“三结合、三统一、三落实、三帮扶”:一是通过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重建工作与落实国家政策、与新农村建设、与“515敬老工程”相结合,做到了重建规划科学;二是通过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重建原则、重建条件、重建标准,做到了重建对象准确;三是通过坚持“三个落实”,即落实宅基地、落实施工队伍、落实包保责任,确保了建房进度与质量;四是通过坚持“三个帮扶”,即乡镇、部门结对帮扶,亲友乡邻资助帮扶,村组党员干部投劳帮扶,有效整合了资源。
××县制定灾民建房公示制、周报制、通报制、领导干部签订包保承诺书制等四项制度,采取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干部包户,村(居)包落实的工作思路,各乡、镇倒房重建户由各乡镇领导干部全部包保,乡镇领导干部和倒房户签订包保承诺书,包保责任人主要对倒房重建户实行“四包”即包进度、包质量、包完工、包入住,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公示、统一模式(外粉、做滴水坡)、统一悬挂“重建家园”标牌(按乡镇编号)、统一打卡发放建房资金,加快雪灾倒塌民房重建进度。
六是分类指导,确保质量。根据市政府文件精神,对不同类型的倒房户执行不同的补助标准,我市各地在认真查灾核灾的基础上,摸清底数,根据倒房户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别对待:对有自救能力的一般倒房户、相对贫困户等主要是做好规划引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在资金使用上坚持“先建先补、不建不补”,长丰县对不愿建房的一般倒房户由乡镇与其签定保证书,体现了对倒房户个人意愿的尊重;对倒房户中的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各地都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实行优先确保、重点解决,由村里统一组织建筑队,或由村里担保赊购建筑材料,完工入住后一起结帐,全程负责五保户建房,解决了五保户建房的后顾之忧。为确保灾后重建房屋质量,提高建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安徽省农村灾区倒房重建质量要点》规定的标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对集中建房点实行工程监理制,确定专门的技术监督人员,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对受灾群众分散自建的,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巡回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倒房恢复重建工程质量。为确保集中建房的质量,长丰县聘请了退休的建设局干部等专业人员到各集中建房点实地察看建筑过程,监督建筑质量。
4、全面完成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排查工作
按照《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08】69号)及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皖民电【2008】59号)要求,召开三县四区三个开发区分管局长、


救灾办主任会议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排查工作。迅速组织力量,深入一线,进村入户,实事求是地调查统计和填写报表;救灾处加强督促指导,进行随机抽样核定,严格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全市严格按照民政部制定的统计说明、《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情况登记表》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情况统计表》规定,实事求是地调查统计和填写报表。经排查,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房25143户67487间,其中分散五保5015户9806间,低保户6282户17118间,一般困难户13846户40563间。
5、“515敬老工程”跨越式推进
“515敬老工程”被市政府列入二十八项民生工程,为加快推进“515敬老工程”,根据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合政〔2008〕33号),与财政局联合印发《××市2008年“515敬老工程”实施方案》(合民〔2008〕113号)、《××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意见》(合民〔2008〕114号)文件,以大建设的力度加快推(提供)进“515敬老工程”,加大投入,抓大控小,建大院,快建院,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22所,新增敬老院床位4989张,集中供养率提高15%,全市集中供养和集中居住率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
坚持“全国领先,全省一流,地方特色”的规划建设原则。敬老院建设规模占地不少于20亩,入住五保老人床位数不少于200张。积极倡导县区人民政府兴办服务全县区或部分乡镇的五保服务机构。项目要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功能齐全,达到院容环境园林化、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项目建设实行“七制”: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负总责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集中采购制、资金使用审核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
项目管理实行“六个统一”: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审计决算、统一名称标识。
项目建设做到“五个结合”:与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雪灾倒房重建、敬老院总体规划相结合。
加大督查力度,三县分管县长都与相关乡镇负责人签定责任状。市局出台“两个不支持”规定,即“对于2007年度尚未完工的项目,相关县区要抓紧工程进度,确保6月20日竣工入住,否则对该项目不再给予支持,并对该县区2008年项目不予支持”。目前全市2007年度17个项目全部建成,2008年22个项目全部完成项目规划、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其中包河区义城镇敬老院已经建成。全市1500万元第一批项目资助款已下拨到各县区。分管副市长卢仕仁、省厅刘健厅长、周苏副厅长等省市领导在考察我市“515敬老工程”时都给予充分肯定。
6、加强提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认真贯彻国务院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成五保换发新证工作。落实供养经费渠道,三县散居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每年不低于1460元,市区散居五保户供养标准每年不低于1500元,高于全省年人均1200元标准。同时切实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将集中供养和集中居住的五保对象先转为城镇户口,再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按照“一类人员”全额低保标准享受低保。市、县(区)财政部门均设立五保供养资金专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专人专账管理,“一卡式”发放。建立五保供养对象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此外完成民生工程每周报表统计等工作。
7、开展汶川大地震捐物接收工作
“5.12”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局救灾救济处、市捐助站立即投入到社会捐赠物资接收各项工作中去。自5月13日针对四川灾区物资捐赠工作启动以来,截止到5月27日全市共接收各类捐赠物资105990件(套、床、箱、瓶),所收物资折款270万元。根据市应急办统一部署安排,在驻肥部队支持下,5月19日晚,连夜将社会各界捐赠的第一批价值28.1万元的物资集中装车,送至省救灾中心,由省集中统一运送四川灾区。在接收物资中,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当前任务。一是认识到位,不讲条件,毫无怨言,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工作;二是开通捐助热线电话,保证24小时畅通,随时接收市民和单位咨询,耐心解答有关问题;三是把好社会捐赠物资质量初审关,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登记入库;四是安(


提供)排专人值守,确保捐赠物资安全。五是每日向局领导、省厅、市政府、局相关处室及时报送统计报表。此外,周密做好市领导慰问灾区伤病人员、慰问援川救灾人员亲属及奥运火炬传递仪式等相关服务工作。
二、2008年工作重点
1、抓建房质量,抓补助资金入户,抓建房进度,抓新房入住率,确保6月20日前全面完成雪灾倒房重建任务。
2、做好梅雨伏旱期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生产救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加大民生工程督查,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新条例》,全面落实五保供养经费,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4、强力推进“515”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敬老院软硬件水平。
5、进一步规范社会捐助工作管理水平。认真总结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和慈善超市救助工作中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捐助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从提高社会捐助和慈善救助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捐助活动的信任度入手,着力完善社会捐助工作的公示制

四川汶川大地震总结:抓大事,顾大局,担大任



四川汶川地震总结:抓大事,顾大局,担大任

2008年以来,我们国家大事频频。既有让人期待的北京奥运会,也有令人心痛的汶川大地震,还有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不利因素。这些大事,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和民生问题的改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全力应对、妥善处置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重点已由前一阶段的抢救生命逐步过渡到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在地震发生后的快速反应、紧急动员、高效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评价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而接下来更加繁重更加复杂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则是对我们的又一次长期全面的考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及时颁布实施,把恢复重建从一开始就纳入法制轨道,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保持稳定等重要工作科学调度、统筹安排,从而为灾后重建工作平稳有序有效开展创造了条件。
上半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也一路攀升,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以及越南爆发的经济危机,都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不利因素在增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但同时,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加大稳健的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保障民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各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百年奥运,北京圆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虽然地震灾害使我们损失惨重,但灾难也使我们更坚强、更团结。抗震救灾中激发和凝聚的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和精神力量,让我们有更强的决心和信心克服种种困难,把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做好,确保本届奥运会给世界留下精彩而美好的记忆。
谋事在人,成事更在人。如何抓住大事办好大事,关键还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能够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顾大局,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不松懈,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既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能否顾全大局、办好大事,是对干部能否履行职责、担当大任的现实考


验。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观念多样化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增多,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加大。如何驾驭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局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是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而且有的解决起来还很棘手。面对新挑战、新考验,是因循守旧、遇事退缩、畏难不前,还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是各级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
大任之大,更在一个“难”字上。这决不是简单地运用以前的老经验、老办法就可以解决的。办难事、破难题、渡难关,更需要我们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需要我们加强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灵活的思维、乐观的态度和昂扬的斗志,用开拓创新的思维、求真务实的举措、扎实稳健的作风沉着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挑战。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情系百姓,为民谋利,为民执政,才能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担当起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任。

区红十字会工作总结


2010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红十字会的关心支持和倾力指导下,区红十字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要求,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建会,广泛开展募捐筹资活动,着力实施人道救灾、救护、救助工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和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履职尽责 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一)夯实基础,为红十字会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相关要求,高度重视依法建会工作,于9月明确区红十字会体制、经费单列。4月专职人员到位,并在今年5月将红十字会机关机构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直属于区政府,核定编制2人,已全部到岗。成立区红十字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担任组长,区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红十字会、各街道办事处等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在各社区明确协管员和志愿者,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红十字会组织网络,为扎实推进我区红十字事业提供了组织保障。结合今年预算编制体制改革,将红十字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对专项事务经费实行实报实销,保障了红十字会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扩大红十字会事业影响力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红十字事业的浓烈氛围。一是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宣传。在年度的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法制宣传日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围绕红十字会的宗旨和任务,传播国际人道主义,宣讲红十字精神。二是组织专项宣传活动。组织区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社区等红十字志愿者,走上街头进行艾滋病预防自救互救知识的宣讲,红十字医疗志愿者还进入社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传染病防治、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等知识宣传,进行初级救护技能现场模拟演练,社区还利用展牌、宣传栏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世界红十字日的由来、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等相关知识,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级各类宣传活动4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使广大居民认识红十字、理解红十字、支持红十字、热爱红十字、扩大了红十字会的影响。

(三)积极履职,当好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

认真履行《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责,以改善易受损群体境况、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目的,扎实开展三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救护工作有了新突破。积极开展救护演练工作,淮西社区红十字服务站与消防支队对居民进行火灾知识宣教、现场灭火技术演练,与繁荣小学一道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了居民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能力。二是救灾工作取得新成就。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区红十字会积极行动,向社会发出紧急呼吁,并组织机关、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共募得善款68.15万元,接收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15.8万元,及时上交市红十字会专用帐户转交灾区,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三是救助工作彰显新成效。我区红十字会利用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开展博爱进万家活动,为社区的低保户、残疾人、特困家庭送去食用油、床单、被套、棉衣、棉被、大米等慰问物品,对患有重大疾病等来红十字会请求救助的家庭,及时上门走访,了解困难原因、家庭境况,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层层把关,把党的温暖送到确实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众中,为促进和谐的建设作出贡献。近年来,共为特殊群体拨付救助款项23.98万元,为1540人次提供了各项救助活动,获得群众的好评。

(四)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好各类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红十字工作。在区红十字会的统一协调下,逐步建立完善教育系统红十字会网络,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等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红十字活动,把培养诚信友善、扶危济困的美德渗透到学校工作中,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红十字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橱窗、靠牌、标语等形式,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加入扶危济困、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行列中来。二是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全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近年来,共发动余人次参与义务献血活动,献血总量近50万毫升,为弘扬人道主义和缓解用血难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三是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按市红十字会统一部署,今年5月,我区红十字会利用区政府网站、电子屏、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志愿者报名踊跃,超过500人。我区对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按规定流程进行血样采集,共采集血样80人份,并及时转运血样标本。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积极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区委的要求,通读了《科学发展学习读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论科学发展》以及党的十七大报告,积极参加区委组织的科学发展观讲座,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中,完成了1.5万字的读书笔记。

(二)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今年以来,本人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全省红十字会干部救护培训班学习及全省红十字会宣传工作会议,中国红十字总会组织的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及红十字社区志愿服务学习,在《江苏红十字报》、市红十字网站、区政府网站发表新闻宣传、信息报道10篇。

三、廉洁自律,模范遵守各级关于廉政的各项规定。

一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规定并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

二是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坚持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对每一笔捐款做到开据发票,票款相符,对每一笔红会救助困难群众的款额都由分管红会的副区长审批,受到救助的困难群众领到的每笔救助款都有本人或监护人的亲笔签名,并留有身份证号及联系电话,以备随时查验。

三是勤政廉政,严守各项规定。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始终注意检点行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年来,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没有跑官要官的情况;没有违规投资证券和期货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规定的行为;没有以明显低于或者高于市场价格买卖商品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没有利用职务和影响收受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没有为本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支付的费用;严格执行配偶、子女从业规定。没有借机大操大办、收钱敛财的现象;平时从不赌博,工作日中午不饮酒,没有利用公款相互宴请、大吃大喝和进行高消费娱乐行为;没有用公款出国(境)或国内旅游等情况。

四、工作中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红十字会作为政府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在工作中,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自己能始终坚持依法、民主、公开,没有因违背法律、法规,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对患有重大疾病、来红十字会求助的家庭,及时上门走访,了解困难原因,社区、街道办事处层层把关。

在新的一年中,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时刻牢记宗旨,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好好工作,为我区红十字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红十字会个人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