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毕业生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 2019.08.19

2014年毕业生就职个人总结范文。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大部分人都会被上司或者老师要求写一篇总结,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你不妨看看2014年毕业生就职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三月份我从学校出来,来到广州这个繁华的城市。在人才市场上,我投了华美一份简历,两天后我过来面试。感谢华美给了我一次机会,因为造价专业没经验不好找工作。下面我就总结下我来华美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的心得。

刚来华美的时候,领导给我的任务是测量底板的标高。一开始我不知道测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后来就明白这是结算时重要的资料。这段时间我基本适应了在工地的生活,当时我只是实习生能不能留下来还要看表现,当时我心里想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行。4月6号开始领导就安排了我们做预算。我负责广州汽车配件全球采购港工程j1区的结构和装饰预算。当时对我来说肯能难度真是有点大,学校只是学的是理论知识,还没有真正自己做过一个预算。而且我们开的工程造价的课是以湖北省的定额为基础的,对广东省的定额我是不了解的。还好同事给了我一套比较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计算式,我一边熟悉里面的公式,一边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现有的公式和电子图纸,我就开始算工程量了。开始的时候我算的很慢,还容易出错,公式和定额熟悉后计算起来也快了些。就这样一边对计算式的公式,一边熟悉广东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大概到了4月底,我完成了j1区全部的混凝土结构和装饰的工程量。这是我第一次工程算量,漏项、漏算肯定存在,但也基本完成任务了。当时易达软件的套价我还不会,套价是由她来完成的。这一个月主要是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我总结下:第一、熟悉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最重要的,公式都是工程量计算规则来的,规则熟悉自己也可以编合适的公式。第二、熟悉定额,定额里面的子目都要牢记在心,这样才能做到不漏项,不重复计算。第三、exlel、cad的操作在工程量的计算中很重要。用好这两个工具能做到算量又快又准。只有在不断的计算中才能学到更方便和快捷的操作,这方面的操作技巧我还需要在以后的实际练习中进一步的加强。

6月份做完毕业设计后,从学校返回华美。我开始全面接手j2区的工作,包括进度款的审核、现场的签证、现场材料验收等工作。进度款的审核是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不要进度款付超了。当时我们的混凝土工程量出来了,但是钢筋还没有开始算。如果工程量已经出来,审起来就很快,其实就套个价。在审进度款的时候,我学会了易达软件的套价,其实和我学的广联达差不多,熟悉定额,和熟练计算工程量还是基础。从6月10号开始,领导安排我们计算钢筋的工程量,虽然以前的03g-101平法我还算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这个工程的配筋比较复杂,很多和规范就不一样。当时我们手头也没有计算式,如果用手算的话速度肯定会很慢,很难完成任务。后来我去鲁班培训了2天,学会了里面最简单的一种钢筋计算方法-构件法。以构件为对象,输入配筋信息。比较直观,我感觉比较容易上手,但钢筋是要一根一根输入的,速度慢。但对初学者来说这种方法还不错。这样我一边熟悉图纸,一边熟悉规范,还有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就这样开始了钢筋的计算。从6月到10月我完成了j1、j2区钢筋的计算。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第一、钢筋计算比较复杂、量大、规范也比较多,熟悉图纸和熟悉规范和现场实际做法是很重要的。第二、钢筋的计算规则也比较多,不同部位的钢筋计算的方法也不同,这个需要牢记规范、牢记公式。第三、一定要熟透03g-101图集的构造,特别是节点的构造。其实计算钢筋的量就是计算钢筋的长度,只有明白配筋和构造才能算的准。第四、计算钢筋需要耐心、也要细心、马虎不得。

10月中旬到现在,主要有3个事情。一是和两总包单位对结构预算。二是计算土建甲方定价材料的工程量。三是华美学校改造工程的小预算和结算。我觉得对数对做预算的人来说很重要,不要怕对数,我们做预结算就是为了要和别人对数。只有从对数的过程中你才能学到的东西,你错在那里、你那里漏算了、别人哪里错了、你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什么好的方法。这些只有通过双方的预算员交流才能学到。你的技术,你的经验也是通过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发现问题所学到的。土建里面的装饰材料是由我们甲方定价的,通过参加这些材料的定价,我了解了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这点很重要,这是全过程造价控制里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了解材料的实际价格,你才能对造价进行控制。但这方面的经验我也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通过复审华美学校的小工程的预算和结算,我又学会了易达的清单套价和各种项目的综合单价的含义。复审小工程的预结算会询价,这样我又有机会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了。目前我已经完成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量的计算,还要制作标书,这样我也初步熟悉了华美的招标程序和和步骤。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我现在不急着去学习,还要花2年时间去学习算量和套价以及了解市场价,那才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从事造价方面其他工作就会很快入手了。
[page]

最后我就用总结下我从来华美到现在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学到了东西第一、学会了计算混凝土结构工程量计算,熟悉广东省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用易达软件套价包括定额和清单。第二、学会用鲁班软件构件法计算钢筋工程量,excle计算式计算钢筋工程量也学会了,对钢筋的计算规则和熟悉g03-101图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三、了解了部分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第一、还需要计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建筑的工程量,从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cad、excle操作能力,从中总结和发现方便快捷的操作技巧。第二、要学会用软件图型建模的方法计算工程量,这需要培训和实际操作,明年打算学会使用。用excle完整的计算一个中等项目钢筋的工程量,进一步深刻理解计算规则和平法。第三、要了解不同类型材料的市场价格,这样才能正真做到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第四、要学会计算安装工程中强电和给排水工程量的计算和和市政绿环工程量的计算。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2016毕业生就业个人总结范文


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基本就业情况。我校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xx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xx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xx年9月至xx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 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 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XX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XX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XX年9月至XX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毕业生个人就业工作总结


XX届毕业生安置工作在张院长的领导和高度重视、顿书记的关心和支持下,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XX届毕业生共800余人,现已就业790余名学生就业,就业率达到98%。这些辉煌成绩来自于张院长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就业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更来自于学生良好的素质,扎实的技能。

XX年的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南方大中小企业,有的倒闭、有的进行裁员、有的勉强可以维持现状,基本上不进行招聘。据有关专家分析,XX年3月以后,金融危机就会蔓延到西安等内地城市。陕西电子科技学院就业办全体员工在张院长的指导下经过认真的分析并制定了适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就业计划。我院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及陕西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有关会议精神,认真抓好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会议的形式,让毕业生了解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张院长的精心布署下,顿书记和薛副院长给毕业生召开就业会议,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也要克服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消极的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面对现实,主动出击。

第二,全院参与就业工作,努力扩大就业渠道。以内地西安和南方苏杭为主。给西安成功输送了288名优秀毕业生,给苏杭、上海地区成功输送了180名优秀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经过全体就业人员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下,就业指导中心已经联系了300多家电子公司和计算机公司,为来年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①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从网上、报纸、西安市各招聘会、兄弟院校就业办、朋友、电话等方式收集企业招聘信息,采集并整理、归类,积极拓宽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②我们与单位取得联系洽谈合作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单位方便来校的,我们把单位“请进来”,组织毕业生在学院与用人单位见面;单位不方便来校的,我们组织毕业生“走出去”,到单位与用人单位见面。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就业计划。我们的想法是:首先,我认为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大一开始做好就业工作宣传,而不是大三毕业生的专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全程化,贯穿到整个大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岗位、认识职业,进而树立良好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终完成学生的自我实现。具体阶段:(1)大一——识自我,(2)大二——定行业,定岗位(3)大三——走出去,(4)追踪毕业生。

第四,我们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同志将继续扩大就业渠道,形成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更大的就业网络。为07级毕业生的就业和XX年招生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五,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大学生要从现有岗位的占有者,拓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整体基数较小、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往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另外,通过教育培养使学生明白高职教育的最终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明确自己定位。

第六,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也关系到我院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再创佳绩而努力工作。

综上所述,我院的就业安置工作以毕业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为核心,以全方位服务毕业生为保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这一切来自于张院长的精心指导,高度重视。让我们以此为鉴,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发挥其所长,共同努力争取明年就业工作更上一层楼。

"毕业生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