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20

[编办]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全面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局面。

当学习或者工作结束时,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总结报告。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也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因素之一。每次写总结,我们的大脑都会形成回路,有些东西豁然明朗了:我们的价值就是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们产生价值。那么如何着手动笔撰写总结报告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编办]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全面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局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编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结合”,发扬“三种精神”,实现了“三个转变”,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着,为九江成功迎接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检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有利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三个有利于”开展工作,以“三个有利于”指导全局工作。

----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相结合。对编委会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要求在批准成立的15天内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设立登记(备案);凡未按要求登记或年检的单位在审批工资、人员变动、核定编制时编办不予受理。二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各主管部门年终目标考评成绩相结合。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登记、年检、日常管理情况作为各部门参予全县年终考评的一项内容,由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打分。三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登记干部考核相结合。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人,我们把工作与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工作搞好了,优先提拔重用,工作搞不好,年终考核评定不合格。

----发扬“三种精神”。一是发扬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是发扬富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三是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三种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障。

----做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大局意识,改变就事业登记论事业登记的传统做法,摆脱“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离经济工作远”的旧观念的束缚,使部门职能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围绕改变、发展、稳定的全局性中心工作而运转。二是增强主动意识,彻底摆脱“应付式”的工作局面,由“

封闭型、被动型”转向“开放型、主动型”,凡是事业单位登记部门服务的领域,凡是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涉及的内容都应积极主动,热情服务。三是增强超前意识,不满足于“守摊子”等待问题出现和事后服务,努力增强服务经济工作的敏感性和前

瞻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主动迎上去,全力参与并提供优质的部门职能服务。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登记对象由“要我登记”转变为“我要登记”。根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牌照、申请社保、银行贷款、接受捐赠、建设立项、事业单位组织出境考察等都必须出具《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事业单位不办理《证书》,从事各类社会活动都要受到制约,从而使《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二是操作方式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微机化管理。添置了微机和打印机,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三是工作方式由重登记轻管理转变为登记管理并重。(1)完善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系统;(2)建立了高标准的事业单位登记档案;(3)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

----“三件事”和“四点体会”

在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实实在在做了三件事:

一是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一是通过发文件、在法定代表人培训班上组织学习讨论《条例》和相关政策文件,提高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和法人证书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宣传的重点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适应范围、申办程序等。三是制作印有《条例》、《民法通则》、《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年检工作流程图》等内容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手册,发给各事

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方便他们学习和使用。

二是开展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质培训。于2003年4月23日至24日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两期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对全县203个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资质培训,系统学习了《条例》、《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参训率达到100%,并进行了结业考试,全部合格并准予结业。

三是登记和年检。全县现有党政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203个,己登记215个(其中二类事业单位12个)。通

过加强宣传和采取先难后易、先简后烦、逐步推进的方式,对符合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做到了应登尽登。于2003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了全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应检单位全部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到100%。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们体会到: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编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程利民书记、县政府余明义县长、张永生常务副县长多次在全县性的大会上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好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开展好这项工作。县长、县编委主任余明义在县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特批2万元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专用经费。在常务副县长、县编委副主任张永生的关心下,县政府办公室及时调整了县编办的办公用房,添置了新的办公桌椅和事业单位登记专用档案柜,我们的

办公条件大为改观。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编委副主任王丰鹏亲自听取事业单位法人培训工作汇报,多次过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刚刚到任的县委副书记、县编委副主任周毛春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也极为重视,亲自过问这项工作。正是有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二、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保证。通过大力开展《条例》的宣传, 使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对开展事业单位登记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不是哪个部门,更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工作这所以能够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这些主管部门是分不开的。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是做好工作的法宝。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加强学习,制定了每周一例会学习制度,学习《条例》、省市文件精神和《中国机构》上刊登的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了做好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2002年4月我们组织了2名同志到浙江、江苏、湖北、山东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事业单位登记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事业单位登记干部

队伍。今年初我们调来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专生从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与微机操作工作,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学历都达到大专以上,巳逐步形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加强干部业务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实事求是,造就一支有本事、能干事、作风实、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做到“廉洁公正、严谨细致、恪尽职守、热情服务”,在机关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

我县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还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二00三年八月四日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编办]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全面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局面工作总结



**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编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结合”,发扬“三种精神”,实现了“三个转变”,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九江成功迎接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检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有利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三个有利于”开展工作,以“三个有利于”指导全局工作。

----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相结合。对编委会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要求在批准成立的15天内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设立登记(备案);凡未按要求登记或年检的单位在审批工资、人员变动、核定编制时编办不予受理。二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各主管部门年终目标考评成绩相结合。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登记、年检、日常管理情况作为各部门参予全县年终考评的一项内容,由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打分。三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登记干部考核相结合。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人,我们把工作与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工作搞好了,优先提拔重用,工作搞不好,年终考核评定不合格。

----发扬“三种精神”。一是发扬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是发扬富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三是发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这三种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障。

----做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大局意识,改变就事业登记论事业登记的传统做法,摆脱“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离经济工作远”的旧观念的束缚,使部门职能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围绕改变、发展、稳定的全局性中心工作而运转。二是增强主动意识,彻底摆脱“应付式”的工作局面,由“封闭型、被动型”转向“开放型、主动型”,凡是事业单位登记部门服务的领域,凡是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涉及的内容都应积极主动,热情服务。三是增强超前意识,不满足于“守摊子”等待问题出现和事后服务,努力增强服务经济工作的敏感性和前

瞻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主动迎上去,全力参与并提供优质的部门职能服务。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登记对象由“要我登记”转变为“我要登记”。根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牌照、申请社保、银行贷款、接受捐赠、建设立项、事业单位组织出境考察等都必须出具《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事业单位不办理《证书》,从事各类社会活动都要受到制约,从而使《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二是操作方式由手工操作转变为微机化管理。添置了微机和打印机,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三是工作方式由重登记轻管理转变为登记管理并重。(1)完善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系统;(2)建立了高标准的事业单位登记档案;(3)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

----“三件事”和“四点体会”

在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实实在在做了三件事:

一是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一是通过发文件、在法定代表人培训班上组织学习讨论《条例》和相关政策文件,提高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和法人证书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宣传的重点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力、适应范围、申办程序等。三是制作印有《条例》、《民法通则》、《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年检工作流程图》等内容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手册,发给各事

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方便他们学习和使用。

二是开展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质培训。于2003年4月23日至24日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两期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对全县203个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资质培训,系统学习了《条例》、《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参训率达到100%,并进行了结业考试,全部合格并准予结业。

三是登记和年检。全县现有党政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203个,己登记215个(其中二类事业单位12个)。通过加强宣传和采取先难后易、先简后烦、逐步推进的方式,对符合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做到了应登尽登。于2003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了全县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应检单位全部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到100%。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们体会到: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编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程利民书记、县政府余明义县长、张永生常务副县长多次在全县性的大会上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好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开展好这项工作。县长、县编委主任余明义在县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特批2万元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专用经费。在常务副县长、县编委副主任张永生的关心下,县政府办公室及时调整了县编办的办公用房,添置了新的办公桌椅和事业单位登记专用档案柜,我们的

办公条件大为改观。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编委副主任王丰鹏亲自听取事业单位法人培训工作汇报,多次过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刚刚到任的县委副书记、县编委副主任周毛春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也极为重视,亲自过问这项工作。正是有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二、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保证。通过大力开展《条例》的宣传, 使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对开展事业单位登记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不是哪个部门,更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工作这所以能够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与这些主管部门是分不开的。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是做好工作的法宝。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加强学习,制定了每周一例会学习制度,学习《条例》、省市文件精神和《中国机构》上刊登的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了做好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2002年4月我们组织了2名同志到浙江、江苏、湖北、山东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水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事业单位登记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事业单位登记干部队伍。今年初我们调来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专生从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与微机操作工作,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学历都达到大专以上,巳逐步形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加强干部业务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实事求是,造就一支有本事、能干事、作风实、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在工作中做到“廉洁公正、严谨细致、恪尽职守、热情服务”,在机关形成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

我县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足。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还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二00三年八月四日


[编办]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开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局面

地方税务局不断开创地税宣传工作新局面总结


地方税务局不断开创地税宣传工作新局面总结

依托“三大领域” 做好“三篇文章”不断开创地税宣传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聚财兴赣、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从组织上、内容上、形式上、措施上、方法上入手,依托信息、新闻、税收宣传月“三大领域”,做好宣传税收法规、宣传地税工作、宣传地税干部“三篇文章”,不断提升了宜春地税的社会形象,促进了宜春地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措施上确保了“三个到位”

(一)健全新闻宣传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位。为使新闻宣传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我局一是建立新闻宣传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市局到基层分局,层层有目标、人人有任务、级级有考核的宣传工作责任体系;二是建立新闻宣传定期通报制度;三是建立新闻宣传奖惩制度;四是建立新闻宣传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新闻报道的重点,总结工作,部署任务。

(二)建立兼职新闻宣传队伍,人才培养到位。我局在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的同时,按照“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要求,在全系统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热心新闻宣传工作的干部为兼职信息员,并且根据人员变动情况以及上一年度的用稿情况再进行调整,为新闻宣传队伍不断补充“新生血液”。现在每个县(市、区)局至少有15名信息员,全系统兼职新闻宣传队伍有100多人,他们既当专管员,又当信息员,成了我局新闻宣传工作的骨干力量。

(三)加强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经费保障到位。为提高写作水平,我局挤出经费,加大投入,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加强新闻宣传业务培训工作。一是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聘请老师讲授新闻和信息写作知识、上稿技巧。二是充分利用每季召开例会的机会,组织信息员交流写作体会,提高信息员的写作技能和捕捉新闻的敏感性。三是督促各单位订购党报党刊和有关写作书籍,加强报刊、杂志的管理,鼓励干部养成收集、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四是积极选送干部参加江西日报、宜春日报及市宣传部组织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开阔写作视野,启发写作思维。

二、紧扣宗旨,内容上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突出了税收法规的宣传。我局针对社会关注的税收热点、难点问题,把税收基本法律法规作为宣传的重点之一,采取现场咨询、发送宣传资料、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公民普遍关心、迫切需要了解的税收法规知识及有关业务知识,特别是加强了房屋出租、涉及房地产领域的税收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税收政策和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政策等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宣传;加强了对个人所得税法等新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加强了各种征管制度、办法的宣传。通过大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纳税人能够及时、便捷地获知税法,为纳税人学法、用法和守法创造了条件。

(二)突出了地税工作的宣传。我局编印《宜春地税服务指南》10000余册,在全系统举办的各种类型座谈会上和相关宣传活动中散发,大力宣传宜春地税“十五”成果和“十一五”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任务以及支持全民创业措施等。与此同时,由市局和各县(市、区)局领导率领的20多个走访小组走访了全市重点纳税人和部分乡镇党政领导,向走访对象赠送了《宜春地税服务指南》和省局编印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汇篇》等宣传手册,并与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乡镇领导进行座谈,宣讲地税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和最新进展,宣传江西地税文化核心理念,宣传税收的作用,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收,增强社会各界对地税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三)突出了征纳典型的宣传。在地税宣传活动中,我局一方面广泛宣传地税干部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在系统内部树立榜样,提升地税部门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积极组织我市a级纳税信用企业代表参加省政府组织的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授牌仪式,在公共场所公布a、b、c、d级信誉等级纳税人名单,发挥诚信纳税典型的正确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大力查处涉税举报案件和假发票案件,打击各种税收违章违法行为,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增强纳税人的诚信纳税、依法纳税的遵从度。

三、贴近实际,形式上用活了“三类途径”

(一)用活了传统视听传播途径。我市地税系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咨询、散发资料等传统常规宣传手段,扩大宣传面,营造宣传气氛。,市局在宜春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定期播放税收宣传公益广告。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还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税收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扩大税收宣传的社会效应。

(二)用活了现代科学技术途径。我市地税系统充分利用手机短信、通讯技术、电子触摸屏等现代化技术作为宣传手段,进行有效宣传,扩大税收宣传的影响力。从4月份开始,全市地税系统全面开通了税收宣传办公电话彩铃温馨提示服务;市局办税服务厅和宜丰县局积极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纳税人提供纳税提醒和申报催缴服务;市局和县(市、区)局办税服务厅充分利用电子触摸屏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查询、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

(三)用活了征纳交流“舞台”途径。我市地税系统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税收文艺节目、送税下乡等新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努力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影响面和宣传效果。奉新县地税局、铜鼓县地税局、丰城市地税局等地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税收宣传。

四、因地制宜,载体上依托了“三个阵地”

(一)依托互联网阵地。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税收宣传,我局在加快宜春地税网站建设、在《中国宜春》政府网站上设立纳税服务板块的同时,督促各县(市、区)局抓紧地税网站建设,在网站中设置地税公告、税收法规等栏目,及时转载总局和省局的有关活动,反映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宣传活动情况,将税收政策、税收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纳税人,并在条件成熟时开通网上报税、发票抽奖等办税服务。目前,市局和10个县(市、区)局都建立并开通了地税网站。

(二)依托纳税辅导阵地。我市各级地税机关积极开展税收知识讲解、咨询、上门辅导工作,将税收政策汇编成册,通过送税下乡等形式发放到广大纳税人手中。建立税收政策宣讲制度,结合税收管理员工作特点,进行分片、分行业、分税种等形式多样的税收政策宣讲。据统计,在的税收宣传活动中,我市地税系统共举办各类税收知识宣讲30余次,举办各种税收咨询活动50余次,接受咨询6000余人次,散发各种宣传资料30000余份(册)。

(三)依托办税窗口阵地。我局将办税服务厅打造成税收宣传的阵地,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互动设备,及时公告各种涉税信息;进一步丰富了办税服务厅涉税资料架上的内容,免费向纳税人提供办税所需用到的各种纳税申报表、各类申请审批文书、税收政策宣传手册等资料,使得纳税人可以便捷地办理各种涉税事务。

五、统筹兼顾,方法上做到了“五个结合”

(一)做到了税收宣传与纳税服务相结合。我局遵循“三个服务”的目标要求,通过提倡文明办税,做到在工作中宣传、在宣传中服务,将宣传渗透到地税工作实践全过程中。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用好用足用活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搞好政策实施的跟踪问效工作,把市场机制调节与税收政策调控作用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做到了税收宣传与提高干部素质相结合。我局以全省地税系统“两基”考试为契机,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加强税收法律知识和税收基础知识的学习,编印了习题集人手一册。除了积极组织收听收看省局统一组织的辅导课以外,还请有关教授通过视频系统对全市干部职工再次进行了两次学习辅导,圆满地组织了两次“两基”考试。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两基”考试,进一步增强了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了税收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税收宣传质量。

(三)做到了税收宣传与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文化手册、地税网站等载体,传播地税文化;提炼了宜春地税文化理念,制定了宜春地税行为规范;编印了《宣传画册》和文化《格言镜》,拍摄了《超越无极限》的专题宣传片,制作了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开辟了文化楼、文化墙、文化廊,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娱乐室、荣誉室,成立了书法协会等群众组织;设立“宜春地税文化讲坛”,开展“文化理念巡回讲”和“书海泛舟”活动;举办了系统内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制作了廉政网页、廉政标牌、廉政画廊、廉政书架;观看了廉政警示电影、录像、光碟。

(四)做到了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为了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我局税收宣传贯穿于税收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广大地税干部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收专项检查和日常税收管理中,积极开展纳税辅导,宣传税收政策,帮助纳税人规范财务核算,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减少征纳双方的涉税成本;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力支持全民创业。

(五)做到了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结合。对内,办好宣传栏和地税信息等内部刊物,发挥办税服务厅作为地税窗口的宣传作用。,编辑《宜春地税》12期,《主题教育活动简报》8期,《规范化建设推广专刊》14期。对外,办好板报、墙报,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以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介为平台,以创新的宣传形式,完善征纳双方的沟通机制,形成了浓厚的税收法制与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和促进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纳税的自觉性,提高了全社会的纳税意识。,我市地税系统在本级媒体共刊发各类稿件1195篇,在外部媒体刊发各类稿件768篇,其中《人民日报》6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关于修改%26lt;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6gt;的决定》(以下简称《条例》和《决定》),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庆会议精神和省编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皖编办[]117号),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由登记到管理的转变,促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于10月12日——11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在省编办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各市及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市编办及登记局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三个检查组全体同志的努力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对全省17个市、30个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检查。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工作,现将此次检查总结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

此次执法检查是《条例》和《决定》颁布以来的第一次。省编办领导十分重视,编办主任张耀文、常务副主任罗昌平不仅听取汇报,还要求一定要认真搞好检查。副主任陈运才分别对全省三片检查作了动员,并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陈主任还实地检查了蚌埠、阜阳、宿州三市及6个县(区),积极向三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工作人员宣讲《条例》,对所查市、县(区)编办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及编办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布置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如宣城市编办领导十分重视,在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三次全面检查。正在省里参加学习的该市人事局长、编办主任郑在霞同志,也提前一天赶回宣城向检查组汇报并自始至终陪同检查组接受检查,虚心听取检查组的意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覆盖范围广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提高

此次执法检查除省局组织的检查外,大部分市均开展了自查和互查,检查的范围涉及了全省17个市和大部分的县(市、区)。检查内容包括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执行《条例》和《决定》的情况,实施登记管理,开展社会服务,宣传《条例》规定,加强内部建设,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18项内容,是登记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通过检查,我们量化并实践了工作标准。

各地接到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后,能在认真开展自查、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有的明确了机构编制,有的选配了工作人员,有的突击整理了档案,有的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黄山市认真组织县(区)自查互查,就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并进行了复查;对以往登记管理过程中缺失的档案材料,按内容登记在册,并督促各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补齐,真正促进了工作。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对被检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及时指出,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都能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决心按照《条例》和有关要求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促上去。

(三)组织工作严谨,保证了执法检查的客观公正

为确保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我们在全省三片之间进行“推磨式”检查,省局同志只负责组织实施,不参加具体评分,由参加检查组的市局同志评分。检查组的同志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不辞劳累,不怕烦琐,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认真开展检查。检查前召开准备会,明确任务,提出要求,随机抽取要检查的县(市、区);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项目,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勘查办公地点,查阅登记资料,抽查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检查信息系统,对照18项工作标准逐项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后各检查组进行民主评议,并广泛交流意见,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独立打分。这些措施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有力保证了执法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四)增进交流了解,锻炼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检查的目的在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检查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每到一地,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积极复印搜集材料,虚心学习兄弟市、县(市、区)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评议时,也能就共性的问题开展讨论,深入探讨业务工作。同志们在检查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沟通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一)地方领导重视登记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市、县领导都能够正确认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机构编制、人员选配、软硬件建设、财政、宣传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霍山县委、县政府让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购置了专用档案柜和档案盒,更新了电脑和打印机。县委、县政府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力求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怀远县委、县政府与县法院一起专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发挥登记工作作用,解决乡财上划有关债务问题。宿州市埇桥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以证书使用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政府名义发文加强登记管理工作。

各地领导还十分重视《条例》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工作,支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成效显著。如宿州市埇桥区于《条例》颁布5周年之际,在区委、区政府大门口拉起宣传横幅,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凤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编办主任纪延波还在电视上宣传《条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池州等市专门举办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宣传了《条例》精神,提高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促进了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基础性工作质量普遍提高

自实施全国统一登记以来,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扎实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检查结果来看,除极个别市以外,初始登记已经顺利完成,监督管理初步展开,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省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年检率都比较高,且大部分都能做到依法登记,严格把关,及时公告,热情服务。如宿松、潜山两县各登记了200个左右事业单位,登记率很高;铜陵、淮南两市档案材料齐全,登记工作较为规范,登记质量过硬。滁州市在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统一要求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商定验资费用最高不得超过500元,既做到了依法登记,也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淮南市对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公告,并限定开办资金上下浮动超过20%即要办理变更登记。此外,在规范档案管理、遵守财务纪律、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都逐渐趋于规范,走向科学。

(三)办公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投入,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合肥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一次性为所属县(区)配齐了电脑,蚌埠市统一为所属县(区)配齐了档案盒。在检查过程中,各级登记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工作情况,如六安市播放了录像,合肥、蚌埠、黄山、淮南等市和凤台县都演示了多媒体,芜湖市将多媒体与录像结合录制播放。蚌埠、淮南市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登记网站。这些措施,充分展示了我省登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为下一步实行网上登记打下了基础。

(四)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取得突破

除阜阳外,全省市、县(市、区)大都成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并明确了机构编制,选配了工作人员,基本保证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目前,全省市级以下登记管理机构共103个,其中单设的49个(行政21个,事业28个),合署(挂牌)的54个(行政39个,事业15个)。设区的市登记局16个,其中副县级6个(单设5个,合署1个),正科级10个(单设4个,合署6个)。县(市、区)级登记局87个,其中单设的39个(行政17个,事业22个),合署(挂牌)的48个(行政35个,事业13个)。

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共有工作人员196名,201人参加了省编办和省法制办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82人参加了国家登记局举办的《行政许可法》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使登记管理工作有了可靠的人员保证。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今年还被国家局评为登记管理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部分地区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市和部分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机构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没有设立;有的尚未独立设置,只是编办的一个科室;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但人员编制未能明确;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了,人员编制也已明确,但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甚至只有兼职人员,且不是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情归根结底还要人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既造成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不明确、法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登记管理质量,致使部分登记管理机关出现了事情成堆,却无人做的落后局面。

(二)一些登记管理机关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的齐备、规范与否,直接体现了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登记管理机关的档案材料不够全面,审核手续不健全。有的材料虽然基本全面,但还有档案没有整理入盒,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档案的缺失、损毁,给实施登记管理、提供社会服务造成许多不便,还可能导致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登记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我们发现,在登记管理过程中,一些极其重要的制度未能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执行。一是部分地区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验资,或验资不规范,材料不全面。二是法定代表人变更时,没有按规定对前任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三是公告制度未能严格执行,有的只在网上或内部报刊予以公告,个别甚至在办公楼门口宣传栏张贴。四是“零报告”制度执行普遍不力,影响了诚信安徽建设的进程。五是监管措施不力,没能对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仅仅只是停留在登记的层面上。

(四)全省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从横向上看,我省中、南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展相对较好,而北片则相对落后,极个别市、县(市、区)甚至没有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有的地区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但由于领导思想不够重视、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各项工作仍然进步缓慢,登记率、年检率都很低,大大影响了全省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普遍不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工作的规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务实的制度建设,是登记管理工作走向规范、走向发展的可靠保证和不竭动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很有必要,延展拓深的空间也很大。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县(市、区)仅仅停留在埋头做事上,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没有什么进展。县(市、区)一级是贯彻执行政策的基础力量,可以说是微观之首、宏观之末。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甚堪忧虑。

(六)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普遍薄弱

二类事业单位既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又属《条例》规定的登记范围。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省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普遍薄弱,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区现有的符合条件的二类事业单位也没有进行登记,这势必会影响社会力量办事业的积极性,影响登记工作的拓展。

四、整改措施

(一)督促贯彻落实好省编办《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6lt;关于施行国务院第411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26gt;》精神,确保市、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能独立设置、有相应规格、有专职局长和工作人员,争取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选配到位、规章制度完备、监督管理规范的工作格局。

(二)充分发挥登记管理的作用,加强与人事编制部门的协调配合,从人事编制、工资审核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行政许可工作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越来越明确,所以做到依法登记、规范管理也就愈显得重要而紧迫。为及时解决登记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拟从法制办或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切实提高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县(区)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规范。重点是验资报告、离任审计、依法公告、“零报告”制度执行等关键且薄弱的环节,提高登记管理质量。

(五)以年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法制办清理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审理,对未列入行政许可事项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变更,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

(六)利用各种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地区之间交流,特别要加强对后进市、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进行重点帮扶,以提高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拟让工作相对先进市派出素质过硬、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采取开经验交流会、定向驻点帮助等形式进行帮扶,全面提高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水平。

(七)在依法行政、确保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二类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努力改变我省此项工作的落后局面。

(八)重心下移基层,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大力开展学习培训、理论研究和交流,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县(市、区)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九)按照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皖编办[]126号)规定,对这次检查中评分较高、整体工作较好的单位予以表彰,适时召开由各市分管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编办主任和各市、县(市、区)负责登记工作的同志参加的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予以颁奖。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