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20

2015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心得。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我们该如何去写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呢?也许下面的“2015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心得”正合你意!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最近几年,在许多大中城市,逐渐开展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小学教育也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密切相关。
通过我市开展的班主任研修活动,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更好的给学生们提供适合身心发展的成长环境,我们的心理辅导活动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的,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自从参加我区开展的班主任研修活动以来,全校教师围绕关于在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通过互相学习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动员大家积极参到活动中来。经过大家多次讨论一致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它不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而且还是社会、家长、教师的共同需要。
二、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领导小组。我们认为要把工作更好的开展起来,必须要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领导小组。因此,我们在全体班主任中经推选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知识面全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担任组长,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中年老师任副组长及咨询老师,各班其他任课老师任小组成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小组成立之后,我们及时向全校学生进行了公布。
三、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辅导室。为了使受辅导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准备了一间室内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标准较高的教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室。“心语室”建好之后,我们在此进行数次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十几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答复,几十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每次辅导都能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在这里学生学到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怎样求知,还学到了怎样健体和审美。
四、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箱。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箱安装在“心语室”旁边,让学生把心里话可以及时地向老师倾吐,把自己的成长烦恼和疑惑,把自己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方面的建议向老师提出,把心里迷惑不解的问题向老师咨询,几年来,共收到学生的咨询信件多封,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利用课间操及辅导课及时把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答复,帮助学生们走出困惑,走向健康的生活,使他们的成长足迹更阳光更美好。
五、校内室内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充分发挥了校内墙报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宣教作用。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及时教育,各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把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能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和各班的班情的变化进行更新和改版,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点出现象,使学生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方向。
六、注重学生的心理转化。抓受挫折学生的心理转化。学生受挫,人之常情,学生受挫以后一般情绪低落,心态不好。我们注重如何对待受挫的学生呢。为此,我们做了专题研究探讨,我们的想法是:“首先要仔细观察受挫学生的反常现象,并认真分析受挫原因。然后因人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其倾吐内心的痛苦,解开心理上的疙瘩。”逐渐帮助受挫折学生走出困境。

七、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力军的作用。我们清楚的知道,班级是学校的基础组织,班主任就是这个组织的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上学生心理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劣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主任和班上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最长,最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班主任这批主力军的作用,有许多问题还需要班主任去实施去解决,因此,班主任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将。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我校校风正了,班风好了,学风浓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只能作为前进路上的动力,我想也是我们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班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心理也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努力,也有家长的协助,更有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面我就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小结:

一、走进学生帮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201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自xx年9月申请开展全程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来,xx级学生已运行了2个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从教学运行、教学成果、创新与特色、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及保障等方面做一下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以全程式教育贯穿学生一、二年级四个学期,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大一上下学期分别为12学时,大二上下学期分别为4学时。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xx年,心理教研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从发表论文,编写教材,结题课题,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紧密相关,其中结题辽宁省“xx”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题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结题课题《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调研分析与预防机制研究》,发表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编写教材《对话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吉林大学出版社。

xx年姜萍老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王春霞获得xx优秀教学质量大赛二等奖。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课程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的创新性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即大学生发展、进步与成才;发挥“两个作用”:即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与学生的自主自助作用;坚持“三个特性”:即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四个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心理测验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向学生心理自我建设延伸,个体心理咨询向团体心理咨询延伸,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向健康教育理念建构延伸;做到“五个结合”:理智启迪与情感培养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心理游戏与情景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咨询活动相结合;突出“六个重点”:即心理健康标准与培养、学习与创造心理、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及危机应对、心理成长与情绪健康。

(一)内容上创新

本年度在本科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有所创新,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选择与大学生成长、成材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健康从心开始

二、心理困惑有几多

三、走向和谐与成长

一、我是这样的人

二、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三、做最好的自己

一、掲开情绪的面纱

二、情绪是本难念的经

三、我的情绪我做主

一、独具魅力的你

二、气质伴我成长

三、性格决定命运

四、塑造你的人格魅力

一、学习是一生的事

二、走好大学学习路

三、张弛有道话学习

一、与友谊同行

二、我们都是一家人

三、编织友谊的金丝带

一、我们的爱情

二、学会爱自己

三、在爱中成长

四、性——青春成长的神秘话题

一、生命诚可贵

二、平心静气谈死亡

三、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一、成长的伴侣

二、挫折应对面面观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心理黑白灰

二、健康心理的绊脚石

三、为自己的生活导航

一、规划人生之路

二、努力,从现在开始

三、我是职场新鲜人

(二)推广了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心理的实践与体验融入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坚持每一个专题都安排有一次心理活动、心理测验、问题讨论等互动环节,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课堂讨论;“自画像”、“20个我是谁”、“组员心声”放松训练;心理游戏、观看大学生辩论赛录像;“信任之旅”、“戴高帽子”;“姑娘与水手”价值观讨论、案例分析;适应能力心理测验等。实践教学调查显示:这些心理测验、心理活动、心理游戏、案例分析、播放相关录像资料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具体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获得实际经验,能起到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5.本门课程考核的方式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开卷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分,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撰写论文;期末试卷占50分,总计100分。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了解与掌握的关于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学会掌握应用心理调节的方法;

2.大学生通过全程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大学生有效地获得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

3.根据新课改方案中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分学期、分阶段的进行全程式辅导和考核;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讨论、辩论、上课表现、团体训练、社会调研等,综合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参与和实践考核环节

通过考试评价方式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地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将评价引入课程全过程,特别是将考试评价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对应的讲授内容及考核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团体合作、交流沟通等等的技巧,体验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的实践效果。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基本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正式课程纳入到正规课堂教学中。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80后、90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年增长,由原来的20-30%左右增长到30-40%左右,心理障碍的比例由原来的15%左右增长到25%左右,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可以预防精神疾病、自杀的发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使高校教育的针对性、目标性明显增强。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就是说,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手段。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

xx年12月2日

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自XX年9月申请开展全程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以来,XX级学生已运行了2个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从教学运行、教学成果、创新与特色、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及保障等方面做一下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以全程式教育贯穿学生一、二年级四个学期,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大一上下学期分别为12学时,大二上下学期分别为4学时。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XX年,心理教研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从发表论文,编写教材,结题课题,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紧密相关,其中结题辽宁省“xx”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结题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结题课题《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调研分析与预防机制研究》,发表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编写教材《对话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吉林大学出版社。

XX年姜萍老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王春霞获得XX优秀教学质量大赛二等奖。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本课程形成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的创新性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即大学生发展、进步与成才;发挥“两个作用”:即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与学生的自主自助作用;坚持“三个特性”:即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四个延伸”: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心理测验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向学生心理自我建设延伸,个体心理咨询向团体心理咨询延伸,课程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向健康教育理念建构延伸;做到“五个结合”:理智启迪与情感培养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心理游戏与情景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咨询活动相结合;突出“六个重点”:即心理健康标准与培养、学习与创造心理、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及危机应对、心理成长与情绪健康。

(一)内容上创新

本年度在本科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有所创新,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选择与大学生成长、成材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健康从心开始

二、心理困惑有几多

三、走向和谐与成长

一、我是这样的人

二、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三、做最好的自己

一、掲开情绪的面纱

二、情绪是本难念的经

三、我的情绪我做主

一、独具魅力的你

二、气质伴我成长

三、性格决定命运

四、塑造你的人格魅力

一、学习是一生的事

二、走好大学学习路

三、张弛有道话学习

一、与友谊同行

二、我们都是一家人

三、编织友谊的金丝带

一、我们的爱情

二、学会爱自己

三、在爱中成长

四、性——青春成长的神秘话题

一、生命诚可贵

二、平心静气谈死亡

三、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一、成长的伴侣

二、挫折应对面面观

三、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心理黑白灰

二、健康心理的绊脚石

三、为自己的生活导航

一、规划人生之路

二、努力,从现在开始

三、我是职场新鲜人

(二)推广了实践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心理的实践与体验融入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先进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坚持每一个专题都安排有一次心理活动、心理测验、问题讨论等互动环节,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课堂讨论;“自画像”、“20个我是谁”、“组员心声”放松训练;心理游戏、观看大学生辩论赛录像;“信任之旅”、“戴高帽子”;“姑娘与水手”价值观讨论、案例分析;适应能力心理测验等。实践教学调查显示:这些心理测验、心理活动、心理游戏、案例分析、播放相关录像资料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在具体的活动中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获得实际经验,能起到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page]

1.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5.本门课程考核的方式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开卷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分,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撰写论文;期末试卷占50分,总计100分。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了解与掌握的关于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学会掌握应用心理调节的方法;

2.大学生通过全程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心理健康教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大学生有效地获得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

3.根据新课改方案中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分学期、分阶段的进行全程式辅导和考核;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讨论、辩论、上课表现、团体训练、社会调研等,综合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学生参与和实践考核环节

通过考试评价方式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地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将评价引入课程全过程,特别是将考试评价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对应的讲授内容及考核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压力管理、情绪管理、团体合作、交流沟通等等的技巧,体验运用这些技巧解决问题的实践效果。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在高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基本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正式课程纳入到正规课堂教学中。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80后、90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年增长,由原来的20-30%左右增长到30-40%左右,心理障碍的比例由原来的15%左右增长到25%左右,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可以预防精神疾病、自杀的发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使高校教育的针对性、目标性明显增强。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是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

性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首要必备条件。一个人的性格具体地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即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的思想品质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健康的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就是说,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优良的思想品德是同一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手段。

思政部心理教研室

XX年12月2日

"社区健康教育小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