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业园区工会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21

从“夕阳产业”到生态工业园。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夕阳产业”到生态工业园”,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在我国渤海湾的一片盐碱滩上,有这样一家神奇的高科技绿色化工企业:它的周围没有异常气味,也没有废渣排出。它的主要产品是高效复合肥磷铵,化工制品硫酸、溴素以及水泥等,但使用的原料却是一般化肥厂排出的废料和普通的海水。这就是山东鲁北企业集团,一家拥有50亿元固定资产、年创利税3.5亿元的特大型绿色化工企业集团,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石膏制酸基地。该集团通过实施绿色文明战略,创建、发展了生态工业,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的有机统一,为一些“夕阳产业”的优化升级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依靠高新技术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鲁北企业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小硫酸厂,1977年8月创建。当时,鲁北的创业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扎根盐碱荒滩,以创建之时的40万元试验经费,承担了国家“六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并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家空白。他们又依托此项技术成果,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装置,这套装置对我国化学工业是一个重大贡献。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联产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产磷铵,使上一道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道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了高效循环利用,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条。这既破解了磷复肥工业排放的废渣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世界难题,又开辟了硫酸和水泥生产的新的原料路线,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一线性模式,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1997年5月,在第72次国家香山科学会议上,鲁北的绿色产业链被科学家确认为我国独有的零排放技术、绿色环境技术。

鲁北企业集团生产的主要产品,无论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溴素、磷铵,还是一般的硫酸、水泥,都是用途广泛的成熟产品,其创新之处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鲁北集团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发展是相统一的,制定了“开发环保科技产业,综合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称之为绿色文明战略),把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战略决策的首要因素,并使之成为企业乃至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创建石膏制酸技术生态产业链之后,以发展海洋化工为目标,该集团又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生态产业链的创建,使海水在蒸发、净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分布调节,实现了“海水取宝,滴水不漏”。

鲁北企业集团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这两大生态产业技术的成功实施,也昭示了一种新的资源观念和环保观念,即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进行重复多次的利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一个多次生成过程。这种既能多次重复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的高科技绿色产业,将使我国传统化工产业完成由“夕阳工业”到“生态工业”的革命性转变。对于生态工业园,中国工程院陆钟武、金涌院士在2000年11月“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中是这样评述的:工业生产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达标排放;第二个层次是零排放或微排放,在正常运行中企业所有废物都能循环利用,对外没有污染,假如出现事故,还是有污染;第三个层次是源头治理,开发新的清洁工艺,把污染消灭在源头;第四个层次是生态化工,不仅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也没有污染,要求产品本身生命周期是安全的;第五个层次是生态工业园,对地区所有企业统一规划,使一个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厂的原料,整个地区的、能流甚至知识流全部闭合运行。生态工业园是一个或多个绿色产业链构成的理想工业系统,是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向。鲁北化工走的正是绿色生态之路,符合生态工业概念,因而被誉为生态工业园。

二、加强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鲁北企业集团起步于科研,腾飞于科技产业化,对于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不仅仅存在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同样能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为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鲁北集团先后创建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化工建材设计院、绿色化学研究院和高新技术攻关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6个中试基地。集团以自己的科研机构和实力为依托,注重技术创新和经济实效,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产业化体系,使自主开发的5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全部实现了产业化。鲁北企业集团还对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把单纯的科技开发转化为全方位的科技经营管理,把市场风险机制引入技术开发中,把技术开发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

在企业技术创新进程中,鲁北企业集团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从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层面,实行全过程创新,并在创新中突出了七个结合:一是技术创新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走势,着眼企业实际,自主确定选题,研究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二是技术创新与环保紧密结合,凡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害技术,一律不列入研发课题。三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设备、产品的创新。四是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立足社会需要,使成果在市场中更新发展、升级换代。五是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紧密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中国工程院等30多家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技联盟

,提高了自身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六是科技投入与优化管理紧密结合,确定技术创新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1988年至今,共投入科技开发经费8.74亿元。七是技术创新与人才队伍培养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培养形成了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评价推广、工程设计开发、工程承包施工等5支技术人才队伍。

鲁北企业集团边科研边形成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使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从而使集团在磷复肥、石膏制酸、海洋化工、建筑建材等领域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支柱产业,创建了具备自己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产业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高素质的企业干部队伍是鲁北生态工业园创建并发展的关键

鲁北企业集团位于我国渤海南岸的盐碱滩上,外部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为什么代表工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生态工业园能够在这里创建并获得发展?关键在于集团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够带领广大职工,实施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壮大发展。与一般产业不同,高科技生态工业的工艺创新是和企业的发展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往往工艺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发展的过程。因此,这类企业的创立和管理需要企业家具备两方面的才能,一是科研和技术创新才能,二是才能。所谓科研和技术创新才能,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家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水平,同时还要能形成工艺创新的独特思路。以鲁北集团产业创新为例,从磷石膏中提炼硫酸,这一研究国外搞了70多年没有成功。二十几年前,鲁北的创业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几百次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为独特的工艺流程,即用提炼出的硫酸再次返回生产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很大但仍然主要依赖进口的高效复合肥磷铵,并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硫酸尾气和废煤渣分别制成化学制剂和水泥。这种设计本身就体现着一种更高层次、更宏观、更科学的管理思想,即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更高的效益,同时,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信念是人生支柱,责任是人生动力,奋斗是人生幸福,奉献是人生价值。”这已成为鲁北创业者们生活和事业的座右铭。在鲁北企业集团创业与发展的历程中,鲁北人培育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奉献人类”的,培养了一批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十杰青年冯久田为代表的思想解放、德才兼备、既具有现代管理能力又有高科技知识的复合型跨世纪人才队伍。企业领导人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成为鲁北生态工业园创建并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几点启示

1.生态产业技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代表了工业的发展方向。鲁北集团发展生态产业的实践表明,依靠生态产业技术开发新能源,将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有机统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主要标志为:一是传统产业的整合和生产技术的转向。扬弃传统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从一切现有的有害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向源头治理、清洁生产、无公害技术转变。二是经济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更新。经济观念和行为方式由单纯的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转变。三是自然观、环境观的转变。新的自然观、环境观以人类生存与发展、自然资源的反复综合利用为价值取向,把人类的精神文明提高到新的水平。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态科技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产业技术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将生态产业纳入的整体发展战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鲁北企业集团生态工业园的建立,体现了生态产业技术极大的创新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实践表明,要促进我国生态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要建立健全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的保障体系。由于生态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国家应把生态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培育,使之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国家应根据产业前景,制订全局性发展规划,确立生态产业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地引导实施,逐步建立我国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创新、服务体系。

3.建立促进生态产业技术健康发展的新机制,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及其技术目前还处在幼年期,发展时间较短,国家应大力进行扶持、引导。一方面要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支持企业进行生态科技开发和建立创新机制;另一方面要制订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生态产业技术的应用。在实施生态产业技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生态科技,完成传统产业的重组、整合,必然会产生生态科技的科研需求和应用需求,而这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实现,包括市场机制、社会机制、政府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是保证生态产业技术健康发展、生态工业园广泛推广的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
从“夕阳产业”到生态工业园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到先进制造业基地


文/倪树高
去年以来,笔者在为一些县市编制工业布局规划过程中,特别是2002年11月赴温、台调研工业园区,感到在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程中,需要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
一、什么是工业园区
由于类型多样,目前对工业园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开发面积较大,拥有多个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对入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对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特征。可以说,工业园区是包含有若干工业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区域,而这些相对集中的工业企业共同拥有工业园区所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等。
严格地讲,工业园区起源于二战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复兴和城市重建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依靠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理论来指导城市建设,过去那种城市内部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的现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了。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先进运输设备的发展,使适度离开居住区的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可能。20世纪50年代末,出口加工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兴起,工业园区作为一种发展手段被广泛采用。亚洲四小龙,特别是韩国,广泛通过工业园区(又称工业团地)的形式发展各类制造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经过精心规划、环境优美、区位良好、以充分的绿色空间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在城市郊区发展起来。我国的工业园区出现在“一五”时期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随后是改革以后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的县域工业园区是依靠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类新型工业园区,旨在集聚农村制造业和对外招商引资。
由于集聚及招商引资过程的不确定性,工业园区本身是风险项目,它不能靠不动产经营来驱动,只有当园区企业之间形成联系密切、分工合作明显的地方网络,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群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发达国家的工业园区已经走出了简单的作为城市功能区的角色,进入促进产业群发展的良性发展阶段。
二、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
“集群(cluster)”概念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引入,用于对围绕某个(些)产业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集聚这种经济现象的描述。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包括企业、支撑机构及政府等参与者在地理上围绕某个(些)产业而集中形成一个网络,网络内部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商业关系支持着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就是把集群联系在一起的是“包括供求关系、共性技术、共同的市场导向、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和地方性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因素”。需要指出的是,专业化产业区和产业集群是对同一经济地理现象不同侧面的描述和定义,前者注重于地理层面,而后者注重于产业层面。两者殊途同归。
根据意大利产业区的经验和波特的观点,结合当前全球化背景和浙江的状况,识别和理解产业集群必须抓住以下特点:
一是弹性精专。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工艺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专业化的分工是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相互的竞争中相互联系,互相协作和补充,区域作为一个集体,其生产是相当灵活和多样化的。
二是地理集中性。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基础,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也正是地理上的集中性使得人们观察到了集群现象。地理集中性是一个相对的尺度。一个产业集群可以局限在一个镇里,如诸暨的大唐袜业集群覆盖的地理范围就不足一百平方公里;也可

以涉及到一个省,如浙江的服装产业。
三是根植性。它强调经济主体的地方联系,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到区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关系中。在集群产业发展过程中,它和区域内各种传统、宗教、历史习惯,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得生产要素组织成本降低。根植性从根本上强化了集群的竞争优势,显现了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及随之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性。根植性是产业地方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更为重要的是,根植性与地方社会资本的积累有一种互动关系,强化了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使得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化的“疾风”中,地方产业像植物一样根植在本地土壤中而不游移。
四是拥有相关的支撑机构。区域内有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贸易协会、创新中心、政府部门、商业服务组织,等等。这些机构之间建立了有机的网络,并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它们都有强烈的提高本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集体意识,共同投入到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行动中去。
五是创新性。在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分析中,强调“相互了解与信任”和“产业氛围”是集聚经济的两个重要特点,这两者对产业区内的小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产业氛围推进了小企业的创新,而相互信任促进了创新在相互之间的模仿、消化与扩散,形成了一个学习型区域。波特的分析中更注重创新性,创新的对象不仅是产品自身,还衍生到销售服务、贸易方式等多方面。一般而言,创新性经常会被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群所强化。但传统产业,特别是家具等一些传统的设计型产业,也经常为了寻求柔性和创新能力而集聚在一起。
正是集群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全球化和地方化过程中,世界各地形成了众多产业群,而浙江的区域性特色经济也顺应了这样的发展要求。目前世界各地纷纷以产业集群为理论指导来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从单个专业化产业区角度分析了发展历程。她认为,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将经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地理接近——专业化区域——新产业区——学习型区域——创新环境。通过关联或者同类企业在地理上的接近或者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扩散,形成了专业化产业区雏形。而后在形成专业化的、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化区域。目前浙江大部分“块状经济”基本处于这个阶段。通过企业之间的接网和根植性的加强,将逐步形成意大利式的新产业区类型。应当说,浙江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后目标是形成创新环境,从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成为领头羊。学习型区域是创新环境的前奏,创新环境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型区域。只有进入创新环境这个发展阶段,产业集群才能构筑全球区域性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的发展表现为集群产业不断扩展和整合的过程。在规模递增规律的作用下,在某个地区的某个集群产业通过产业分工和吸引外来生产要素,企业数量逐渐增加,覆盖的地理范围也随之扩展。这就是产业集群的地理扩展。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就是温州皮鞋从温州鹿城区,逐渐向周边的永嘉、瑞安、乐清、青田等地扩展,从而形成了今天人所共知的温州皮鞋集群。在集群产业扩展过程中,如果其外围接受地没有市场障碍,并具有同类低价格的生产要素供给,那么这些外围地区很快成为集群产业的扩展地。接受地通过学习扩散、社会网络、空间邻近效应、基础设施的沟通等扩散途径,获得集群产业的发展。但如果外围地区存在行政区制度壁垒、文化社会阻碍、要素市场的断裂和行业特种要素的缺失,则将影响产业集群的扩张。
在集群产业的扩展过程中,一些分散在相邻地域且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产业集群,可以走向整合,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集群产业。20世纪90年代末宁波白色家电产业再次登场,就是集群产业整合的例子。这种登场不是简单的几个大厂的形成,而是在几个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宁波市区的电机业和机械配件业,奉化、鄞州的金属加工业,余姚、慈溪的塑料业等几个产业集群,在逐步整合基础上造就了宁波今天的白色家电业。从理论上讲,产业集群之间能否整合,取决于集群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行政制度壁垒、要素市场的统一、社会文化的衔接等方面。
无论是集群产业的扩展还是整

合,其推进的过程是渐进的。一般是通过要素系统、生产系统、创新系统和支撑系统等四个系统的依次扩展和整合来实现的。也就是首先要求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才能促进生产系统的扩张和整合,而后支撑系统、创新系统才逐步跟进。对于生产系统的整合,按照集群产业之间的关联情况,可以划分为同类产业的同质性整合和关联产业的异质性整合。无论是单个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还是多个专业化产业区的整合,都是今后迈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经阶段。
四、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到先进制造业基地
国内或者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在国内或者世界范围内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具有广泛基础和竞争优势的地区。在以产业集群战略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到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经历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过程。
从单个专业化产业区看,将经历王缉慈教授提出的5个发展阶段。专业化产业区是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没有专业化产业区,就没有产业竞争的优势,也就没有产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如以创新为最高境界,专业化产业区必须在模仿创新基础上,逐步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使自己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显现出竞争优势,才能显现出区域性事业基础的地位。因此,迈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专业化产业区,首先必须是创新型的。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产业基础,企业和产品在国内乃至世界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在国内乃至世界领先,对国内乃至世界的同行具有风向标和领头雁的作用,通过竞争优势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利润率,从而达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从多个集群产业角度看,将经历在单个集群产业扩展基础上的复杂整合进程。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经济的阻隔和市场扩展的客观原因,浙江各地形成的产业集群之间缺乏充足的联系,产业关联性差,局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构化现象比较严重。要推进产业集群之间的扩张整合,必须在形成几个具有内部较强关联性的大产业群的导向下,通过促进核心产业集群的扩张,将相关产业集群整合起来。从生产系统、创新系统和支撑系统三个路径看,生产系统的整合,要按照经济区原则,促进产业关联,按照产业内部的自然关系,促进产业协作和分工;创新系统的整合,要通过营造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系统,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研究,提高科研机构、高等教育的共享度等来展开;支撑系统的整合,要通过加强政府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加强行业协会的合作,加强金融系统的合作,加强生产、贸易之间的区域性合作等来展开。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中,我们还要从长三角的视角来认识浙江集群产业的整合问题。充分利用上海大都市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能量,发挥整个三角洲地区产业联合的潜力,推进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打造“中国制造”做出贡献。
从价值链角度看,将经历从加工制造中心、信息中心、创新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一直到利润产出中心的艰难历程。这五个中心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演进过程中,也是依次渐进的。首先形成一定层次的加工制造中心和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化产业区的不断创新,逐步拥有创新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的地位,而利润产出中心是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最终目标。
在集群产业的扩展、整合过程中,工业园区永远只是产业集群的一种特殊地理载体,而不是产业集群的全部。一个产业集群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园区,但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专业化生产企业及关联企业,金融、物流、培训、设计、行业协会等等各类支撑机构,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和创新活力赢得竞争优势。在迈向国内乃至世界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过程中,工业园区是这一长路上的车站,它所起的作用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使专业化产业区更好地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地生成创新活力,进而推进专业化产业区的升级。

生态农业平安生产月运动总结


20XX年依据县安委会《关于开展20XX年全县平安生产月运动的看护》精神和总体安排, 结合具体生产工作实际,公司下发了《平安生产月运动》,对公司20XX年度平安生产月运动进行了具体的支配和安排,使广大员工明确了本次运动的重点便是为了鼓吹以人为本的平安生产理念,鼓吹以平安月带动平安年的意义,鼓吹平安生产律例、平安意识和平安生产先进范例等。

一、齐抓共管,兼顾支配

为了更好地开展平安生产月运动,公司成立了运动领导小组。由陶治中任组长,张轩浤、赵刚、王彦东、分手为副组长,各部家世一把手为领导小构成员,实现了平安生产工作领导亲自抓,上下连动,齐抓共管,使平安生产达到层层把关,各人负责的目的。

为了确保运动的顺利开展,公司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6月4日总司理办公会、6月5日班组长生产例会、6月6日全体员工动员大会。公司领导就平安生产月运动总体要求、运动内容、运动光阴、运动组织机构、运动支配做了明确阐明,要求各部门负责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认真依照运动五个阶段抓落实。必然要把平安生产放在公司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要求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到这场平安生产月运动中去,在公司掀起一个各人讲平安、事事重平安、全公司保平安的平安生产热潮,把平安生产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使公司平安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运动开展,舆论先行

6月初为了营造平安生产的浓厚文化气氛,鼎力开展了鼓吹和教导运动。在公司大门口悬挂了有关平安生产的条幅;在鼓吹栏办了一期以科学成长、平安成长为主题的鼓吹专栏。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开展平安生产月运动的重大意义。

三、形式多样,强化平安

公司充分应用平安生产月运动的契机,以机动多样的形式开展运动。进一步进步员工的平安意识和平安技能。

1、 开展以科学成长、平安成长平安知识答题运动。

6月5日向员工下发了100多份材料(约150道题),材料内容主要是以国家的司法、律例、平安生产、消防常识等平安方面的知识。公司分手于6月19日和22日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平安培训,再次给人人进行了平安知识的解说,使广大员工进一步加深和控制相关的平安知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应变才能。6月26日、27日两天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平安知识考试,公司对不及格员工进行了待岗处置惩罚,待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并对前60名给予了物质奖励。

2、以有利于公司生产,进步平安治理为内容,开展了四个一运动。

⑴以班组为单位进一次平安隐患自查,通过对生产现场事故隐患和平安问题大排查,共查处平安隐患12项。并对这12项隐患,进行逐一分化、落实,并派专人进行整改和验收,从而打消了平安盲区和死角。

⑵接收一次平安培训,公司分手邀请安监局和消防大队专业人员对公司员工进行了培训。

⑶重温一下各项平安生产规章制度,6月15日进行了全公司员工集中平安培训。公司领导以主讲先生的身份率领全体员工重温了公司平安生产规章制度,参加人数达360人。

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员工通过考试以试题的形式,共提有代价的合理化建议30条。

3、胜利举行消防演练一次。

6月12日,公司组织白班员工220人于下午5:00胜利举行消防演练一次,使员工加强了消防平安意识,控制了灭火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平安反省,后果显著

在6月29日,平安生产月领导小组对车间各班组进行平安大反省,从反省结果来看,总体环境优越,平安生产制度和平安步伐有保障,各类平安用具(如消防器材等)状态优越,平时有反省、有维护、有记录、有平安档案,各厂区和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也较满意。通过开展一系列运动,后果十分显著。一是能使全员力量普遍介入。充分认识开展平安生产月运动的重大意义,进一 步加强了各部门搞好平安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二是看重下层和员工工作。引导和调动他们的平安生产的自觉性,强化三级平安教导,加强平安意识和法制不雅念,进步平安技能。三是把平安生产月运动的重点放在排查和管理平安隐患上。使人人明确了我们平安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加强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四是达到了互相反省、互相监督、相互进步。在组织平安互相反省历程中,人人齐介入,扩开视野,颁发看法和建议,相互学习,配合进步。

这次平安生产月运动固然已经降下了帷幕,然则平安生产工作只有动身点,没有终点,只有将平安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能力确保我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生态农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20XX年根据县安委会《关于开展20XX年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和总体部署, 结合具体生产工作实际,公司下发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对公司20XX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使广大员工明确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为了宣传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宣传以安全月带动安全年的意义,宣传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等。

一、齐抓共管,统筹安排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公司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陶治中任组长,张轩浤、赵刚、王彦东、分别为副组长,各部门第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亲自抓,上下连动,齐抓共管,使安全生产达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的目的。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公司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6月4日总经理办公会、6月5日班组长生产例会、6月6日全体员工动员大会。公司领导就安全生产月活动总体要求、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组织机构、活动安排做了明确说明,要求各部门负责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认真按照活动五个阶段抓落实。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放在公司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要求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到这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去,在公司掀起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全公司保安全的安全生产高潮,把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使公司安全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活动开展,舆论先行

6月初为了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文化氛围,大力开展了宣传和教育活动。在公司大门口悬挂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条幅;在宣传栏办了一期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宣传专栏。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大意义。

三、形式多样,强化安全

公司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契机,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 开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安全知识答题活动。

6月5日向员工下发了100多份资料(约150道题),资料内容主要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消防常识等安全方面的知识。公司分别于6月19日和22日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安全培训,再次给大家进行了安全知识的讲解,使广大员工进一步加深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6月26日、27日两天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安全知识考试,公司对不及格员工进行了待岗处理,待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并对前60名给予了物质奖励。

2、以有利于公司生产,提高安全管理为内容,开展了四个一活动。

⑴以班组为单位进一次安全隐患自查,通过对生产现场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大排查,共查处安全隐患12项。并对这12项隐患,进行逐一分解、落实,并派专人进行整改和验收,从而消除了安全盲区和死角。

⑵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公司分别邀请安监局和消防大队专业人员对公司员工进行了培训。

⑶重温一下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6月15日进行了全公司员工集中安全培训。公司领导以主讲老师的身份带领全体员工重温了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参加人数达360人。

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员工通过考试以试题的形式,共提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30条。

3、成功举行消防演练一次。

6月12日,公司组织白班员工220人于下午5:00成功举行消防演练一次,使员工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掌握了灭火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安全检查,效果显著

在6月29日,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对车间各班组进行安全大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总体情况良好,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措施有保障,各种安全用具(如消防器材等)状态良好,平时有检查、有维护、有记录、有安全档案,各厂区和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也较满意。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效果十分显著。一是能使全员力量广泛参与。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 步增强了各部门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二是重视基层和员工工作。引导和调动他们的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三级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技能。三是把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点放在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上。使大家明确了我们安全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增强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四是达到了互相检查、互相监督、相互提高。在组织安全互相检查过程中,大家齐参与,扩开视野,发表意见和建议,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这次安全生产月活动虽然已经降下了帷幕,但是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将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才能确保我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酒店pa员工到领班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