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8年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www.gz85.com - 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

总结在我们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及时总结过去,保证工作顺利的进展,提高自身的能力。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8年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2018年度工作总结 2018年,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是:全区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4.9万人;培训转移1.5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25万人,技能性培训0.25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0.88亿元;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和留守群体的调查研究;聘请律师事务所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和完善劳务联络点;完成一篇以上调研报告;建立完善劳务信息平台;开通县级农村人力资源网;开办农民工夜校培训;成立农村人资源开发促进会。 一、全年工作情况(一)落实目标责任的安排。年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与20个保障所签订了责任制;制定了2017年度转移培训3400人的任务分解、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报分管副区长批准,落实给7个单位(区高级职业中学、区妇联、区残联、大山包乡、盘河乡、青岗岭乡、北闸镇)实施,并与这7个单位签订了责任制;各项目实施单位呈报了项目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转送相关部门。(二)加强日常监管与服务工作,确保目标责任顺利完成。我办牵头,在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下、组织财政、审计、扶贫对7个项目实施单位的培训情况实行跟班听课制、强化项目实施单位的痕迹管理监督及跟踪管理服务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协调各部门,及时的解决各实施单位培训经费的拨付,保证各实施单位稳定、有序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至九月底,示范基地项目400人培训转移任务与大面扶贫3000人培训转移任务已顺利完成。(三)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项目验收考核工作。9月21日至29日,由我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扶贫等相关部门对7个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验收考核。考核程序按照:⑴听取汇报、⑵查阅材料、⑶反馈意见三个步骤分别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验收考核。在验收考核过程中,对各实施单位从培训(实施方案、计划、过程)到转移(输送培训人员)每一个环节都认真仔细地作了检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通过验收考核各实施单位都较好地完成了2017年度项目的培训转移任务:区高级职业中学加强与昆明市农校、江苏省电子工业学校、苏州、上海、东莞、深圳等地的企业采取校校联办、校企联办的方式培训转移,对输送到深圳伊仕达、米奇等电子厂的务工人员,每批派2人驻企业追踪管理,两个月换一批管理人员;青岗岭乡以煤矿、砂石料厂等培训转移;大山包乡以建筑企业、服务业、花椒、魔芋深加工培训转移;盘河乡以建筑业、煤矿业培训转移;北闸镇以华益贸易公司、砂石料厂、三艾磨芋厂等企业培训转移;区残联与浙江诸暨市袜子缝头厂区残联组织对浙江诸暨市袜子缝头厂、昆明森虎工贸有限公司的残疾务工人员中秋节慰问,受到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昆明森虎工贸有限公司、昭通市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区妇联以夜校形式就地培训转移。10月下旬,我办与7个项目实施单位接受了区审计局派出的审计小组,对2017年度**区贫困地区(示范基地)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专项资金的拨付与使用情况进行就地审计,审计结果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通过审计。(四)积极开展维权服务工作。上半年,结合《劳动合同法》的普法宣传,区内维权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与区妇联一道在永丰镇三甲村、旧圃镇旧圃村组织了培训宣传活动,培训务工人员500余人,散发各种资料一万余份;二是与区人劳局一道,在体育馆前举行《劳动合同法》解说宣传活动,对《劳动合同法》的摘要进行现场广播,散发《务工守则》5000余册,《劳动合同法》的摘要资料20000余份,发放宣传日历10000份。区外维权围绕“建站设点”开展工作。“建站”就是,4月20日,区政府在驻昆办加挂“**区驻昆对外劳务联络工作站”牌子,原驻昆办主任兼工作站主任,新调一名专职人员到工作站工作,工作站制定了工作职责;“设点”就是,二月初,随着外出务工高峰的到来,我区在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高度重视在输入地建立劳务维权联络点的建设。首先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秀屿区两区政府建立了长期的劳务伙伴合作关系,荔城区派一名副科级干部在我区挂职,负责联络劳务输出,特别是在输入地的维权工作;秀屿区就业局合作承诺中,维权工作也摆在重要位置。其次,区高级职业中学作为重要的输出单位,在校企联办的协议中,把维权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现在广东省伊士达电子厂每批派两名教师驻厂管理,两个月换一批,保证了巩固率在98%以上。第三,在输出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如广东省清远市毅力集团,现有我区务工人员1500余人,我们与务工人员代表陈平、陈太武、李大花等保持经常联系。一年来,人力办区内、区外维权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五)日常工作。⑴收集、整理、发布用工信息。

2018年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自1月以来,我办共收到用工信息300余条,与用工企业直接洽谈80多次,电话联系300余次,发布70多家企业的用工信息。⑵积极争取新项目,做好促进会的筹备工作。完成“阳光工程”项目的申报;根据市上安排,拟定了成立农村人资源开发促进会的有关章程,及其它相关材料的筹备工作。⑶按时按质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相关工作。一是按照市上的安排,对我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务工人员做了统计调查,通过协调农业、教育、煤炭、经贸、安监、市企协等近十个部门,统计出持证务工人员23110人。二是根据国家和省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要求,上报宇龙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家级创业之星先进个人,并获表彰;上报**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宇龙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明飞旅游食品公司等三家省先进集体材料;上报蔡凤存、杨德权二人省先进个人材料,并受表彰。三是完成到四川省汶川等受灾县务工人员情况调查。四是按时上报月、季报表工作。五是按照市、区政府、市人力办文件通知,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做了调查,我区返乡农民工1459人,占省内、外外出务工78636人的1.8%,通过对调查了解,多数返乡农民工或因看望老人、结婚、农收及其它事由而返乡,少数因企业停产、倒闭返乡的农民工明年都有继续外出务工的打算,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区外出务工人员影响不算突出。(六)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建设有序进行。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我办派专人参加了信息公开培训学习,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开、更新我办工作信息。为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精神。今年我办派两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电子政务的培训学习,确保在明年实现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七)人力资源办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4月我办单列办公以来,拟定了办公室工作制度及我驻昆办工作制度;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本部门干部、员工的政治、业务、思想素质,建立完善的部门工作职能职责;积极开拓部门业务,初步形成了日常工作,项目实施,追踪维权服务、培训转移的组织、信息传播、网络平台建设等工作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1、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地方财政困难,经费投入不够,制约着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服务管理工作;缺少完善的政策配套措施,对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尚未建立有效协调的管理机制;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跨地区协调合作有待进一步扩大和加强。2、成立**区农村人力资源促进会。根据市上的考核要求,县(区)今年要成立农村人力资源促进会。现材料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需区委研究决定。3、人力资源开发办自4月根据领导安排单列以来,由于没有交通工具,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垦请区政府帮助解决车辆编制一辆。 三、下步工作打算1、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承担培训任务的项目实施单位的检查、指导、验收,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完成。2、积极筹备、完善**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相关工作。3、收集、整理、发布用工信息,做好有序输出的准备工作。4、加强对外联络机制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5、开展农村留守群体、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研。6、针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明年初加强调研工作,为我区劳动力输出做出更大贡献。7、鉴于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局主要是能人带动为主,创立农村劳动力“务工能人”、“创业之星”表彰制度。8、按照市区有关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办公;加强档案管理等常规工作。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2018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


2018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2018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的精心指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及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把劳务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着力提高转移输出规模和效益,圆满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全县劳务输出呈现出转移输出规模稳步增长,劳务收入显著提高,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更加完善的良好局面。现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2018年,我办坚持把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素质和效益作为核心内容来抓,把打造劳务产业与培植地方产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长廊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豆沙旅游开发相结合。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台帐管理及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狠抓劳务市场开发及能人调研和到异地表彰创业明星活动;全面开展劳务维权服务,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努力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了昭通市人民政府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1、大面培训情况2018年,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6%,完成市下达任务8.16万人的100.12%,比上年新增6200人,增长8.21%;实现务工工资收入6.59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6.58亿元的100.15%,比上年增加1.54亿元,增长30.5%;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及示范基地培训项目和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大面培训84期8741人,完成计划8500人的102.8%,其中:引导性培训45期5012人,技能培训39期3729人,阳光工程完成1500人,完成计划2000人的75%。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打牢了基础。2、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情况**县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是昭通市人民政府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人民代表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工程之一,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为培育新型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探索。豆沙夜校试点培训共设有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古镇旅游开发培训等内容。今年累计完成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108期7350人次,占下达任务7300人次的100.68%,其中引导性培训完成44期3776人,占下达指标任务3708人次的101.83%,其中转移3402人,占培训人数的90.1%;技能培训完成20期1295人次,占下达指标任务1290人次的100.39%,转移1192人,占培训人数的9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25期1122人次,占下达指标任务的100%;古镇旅游开发培训完成19期1157人,占下达指标任务的98%。3、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我办自7月份收到昭农人[2018]11号文件后,及时开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于7月30日召开培训单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培训工作。但由于时间不足,通过三个月的工作,已开展培训20期1095人,占任务的55%。预计全年完成培训30期1500人左右。二、具体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组织保证县委、政府始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始终树立抓劳务经济就是抓国民经济的思想,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扶贫、劳动、财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人力资源开发办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在项目实施单位已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实绩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工作任务考核奖惩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充分调动转移就业积极性,我办加大了宣传报道的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标语等形式围绕我县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增加农民工资收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精心打造农村劳务产业的成效及外出能人典型开展广泛宣传。先后在昭通日报刊载了《弘扬**精神,他乡建功立业》的创业明星风采录专版、头版头条刊载

2018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了《弘扬创业精神,创建劳务品牌》、《**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等文章,制作宣传标语120余幅、发放外出务工手册7000余份、挂历4000多份等到农民工手中,方便了农民外出务工。又于9月8日成功在大理州召开了“**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表彰了7名创业名星。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社会氛围。激发外出务工热情,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三)搞好调研,能人带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到人力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输出去向明。同时,着力开展了调查研究,先后到江苏、重庆、昆明、大理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开展用工市场考察及务工人员的走访调查,与他们共商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及劳务输出大计,并通过能人带动我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涌现出了滩头乡葛荣江等能人先后带动5200余人在大理办创涂料、建筑装潢公司以及其他行业务工,牛寨乡罗文龙在昆明带动250多人从事航空、旅游服务行业等典型。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加速了我县劳务输出的进程。(四)广纳信息,强化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增收我办以珠三角、长三角、浙江、昆明等地为重点,实行走出去战略,主动与对方联系,组织到厂参观考察,了解情况,保证务工信息的可靠性,千方百计为我县务工人员争取最优惠的待遇,开辟增收渠道,成功输送了务工人员到苏州闳晖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大理荣江专业涂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跨国劳务实现新突破,输送了一批44人的务工人员去缅甸道耶坎二级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就业,月薪保底工资人民币5000。与此同时,注重掌握我县及周边的重点工程建设、工矿企业用工需求,加强沟通协调,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加强与深圳宏远人才公司、云南省扶贫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劳务协作,集中输送安置,健全县劳务输出台帐,为提高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向组织化、规模化迈进。(五)强化培训,树立品牌,推动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培训强素质,打牢劳务经济发展基础,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和外部劳务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农民工,用人单位及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坚持“订单培训”模式,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深入劳务市场调研并签订用工协议的基础上,指导培训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应用、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农业机械等专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各乡(镇)开展了岗前安全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城市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十字绣、艾滋病防治知识、《劳动法》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工素质显著增强,工资待遇明显提高,实现了全县劳务经济效益的整体转变,为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六)跟踪问效,切实维权,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坚持重心不偏移,转移维权两不误,牢固树立“维权保增收”思想,整合资源,理顺关系,落实措施,多管齐下,扎实开展劳务维权救助工作。一是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在工会、劳人局、司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吸纳农民工入会,颁发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书2000余本,让农民工享有工会会员待遇;县就业局发放了云南省农民工服务手册3000余份;司法部门在农民工培训中开设普法课程,切实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开通维权热线电话,发放“心连心”维权救助卡,竭诚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救助服务。二是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在建立健全“三全台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全县外出农民工分布状况,行业特点及流动规律,先后在深圳、浙江、大理等地农民工集中地设立了劳务联络点,任命了专门联络员,定期反馈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对集中输送人员,与深圳宏远公司、云南扶贫人力中心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负责农民工就业安置并提供一年期就业维权服务,推进维权工作的纵深发展。三是聘请律师,法律维权。针对外出农民工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的实际,我办聘请了**亨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负责**籍农民工维权事宜,并通过**人力资源网发布,使维权服务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为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全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战略部署,扬创业精神,创劳务品牌,县委政府于2018年9月8日在大理州召开了“**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此次表彰大会既促进了昭通市与大理州的联系与合作,又体现了家乡党委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关心,更弘扬了务工人员的创业精神,会议期间,不但促进与大理州人力资源市场的合作关系,还建立了“**县大理州务工人员工作站”,同时与**籍大理务工人员达成协议:每个务工人员带家乡1人到大理务工,力争实现**籍在大理务工人数达10000人以上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在异地召开的务工人员表彰大会,在全省尚属首列,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在**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一次盛会,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参加会议的农民工代表达1000余人,表彰大会圆满成功,会议弘扬了创业精神,树立了劳务品牌,受到了省劳转办、昭通市政府、大理州政府以及参会的昭通十一县(区)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和省、市、州、县新闻媒体的好评,激发了广大务工人员勇于攀登、锐意进取、再创新高的热情,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预期目的。四、党风廉政和四项制度建设一是我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纪委三次全会及省、市、县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纠正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从源头治腐的力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四项制度建设按照《**县人民政府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的决定文件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盐政发〔2018〕19号)文件要求和县政府5月26日召开的推行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贯彻执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人力资源办主任代表办公室人员到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办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四项制度建设对于加强我办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工作的必然要求。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也必将进一步强化我办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减少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的发生,确保行政亲民、高效、廉洁。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支部的发展服务,这一直是我们支部关注的问题,根据县委年初的工作安排,按照党支部的部署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办积极进行准备,就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和组织落实层层动员发动,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了宣传、学习、讨论、评价,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逐步整改提高。六、存在问题(一)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在现有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劳动技能单一,能人欠缺,削弱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而不能晋升较高层次岗位,收入低,导致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二)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基础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县级劳务输出机构已经建立完善,乡级劳动保障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已经明确,但仍然存在一些乡镇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村级联络员不确定,台帐不清楚等问题,加之缺乏资金,大部分乡镇硬件设施不配套,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直接影响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管理网络建设不到位,信息服务不畅。虽然**人力资源网已开通,但由于各乡(镇)硬件设施不到位,不能形成县乡劳务信息网络,信息传输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有盲目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较差。(四)维权服务难度大。由于农民工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而我办人员编制少,预算经费不足,加之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农民工维权认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七、今后打算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进一步作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倾力扶持,规范发展、全力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的活力。(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以“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外出一批,致富一地”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狠抓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外出务工能力,有序输出,统筹“输出”、“回引”工作,开办农民培训夜校,关注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产生活,不断拓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路子,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产业,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二)目标任务1、培训农村劳动力0.54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5000人,基本技能培训400人。2、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68万人,新增5100人,增长5.9%,务工稳定率达85%以上,有序转移6.93万人。3、实现劳务工资总收入6.95亿元,增长7.2%。4、做好务工人员的维权救助工作,在外工作站聘请律师,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5、组织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协会,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格局。6、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7、建立健全国内、国外劳务输出市场,为农民外出务工建立稳定的劳务关系。8、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打造**劳务品牌。(三)主要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产业氛围。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兴盐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光荣”、“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促增收,转移谋发展”等促进大输出、大发展,真正将劳务经济炒热、炒响。特别要宣传开发劳务经济产业、培育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重视宣传回乡创业和务工收入投入建设家乡的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实现劳动力战略性转移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变无序输出为有序组织输出,变盲目输出为有目的计划输出。形成政府引导,相关部门配合,农民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把劳务输出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把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2、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以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面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为方向,着重强化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以职业高级中学、县委党校、农机协会等培训机构为主要阵地,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公共知识培训,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经过培训达到:以正确的观点和行为积极外出务工,投入务工大潮;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和办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较高的素质对待就业,适应市场、岗位、竞争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3、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扩大转移规模。信息网络是保障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延伸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网络,一是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库和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的劳务输出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级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有专人负责劳务政策、信息传递,劳务人员管理,维权事务等具体工作。二是抓好**人力资源开发网站,建立履盖面广,信息灵,管理科学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次,可选择的信息服务,不断扩展劳动力流通和转移渠道。三是以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和基地,同时抢抓本县及周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协调联系,主动介入,争取份额,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4、强化服务功能,搞好维权服务各项工作。从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实行领导挂钩承包、目标、利益捆绑考核运作。逐步建立劳务输出“回访”信息网络,不仅要搞好输出,还要保证回访服务工作的到位,认真收集分析输出人员的务工行踪,掌握务工的信息,确保农民工输得出,稳得住,找得到钱,做到输出有组织,流动有保障,务工有服务。形成劳务输出全社会全方位关心的良好工作氛围和环境,保证劳务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20xx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的精心指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及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把劳务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着力提高转移输出规模和效益,圆满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全县劳务输出呈现出转移输出规模稳步增长,劳务收入显著提高,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更加完善的良好局面。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20xx年,我办坚持把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素质和效益作为核心内容来抓,把打造劳务产业与培植地方产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长廊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豆沙旅游开发相结合。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台帐管理及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狠抓劳务市场开发及能人调研和到异地表彰创业明星活动;全面开展劳务维权服务,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努力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了昭通市人民政府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1、大面培训情况

20xx年,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6%,完成市下达任务8.16万人的100.12%,比上年新增6200人,增长8.21%;实现务工工资收入6.59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6.58亿元的100.15%,比上年增加1.54亿元,增长30.5%;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及示范基地培训项目和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大面培训84期8741人,完成计划8500人的102.8 %,其中:引导性培训45期5012 人,技能培训39期3729人,阳光工程完成1500人,完成计划20xx人的75%。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打牢了基础。

2、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情况

**县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是昭通市人民政府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人民代表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工程之一,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为培育新型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探索。

豆沙夜校试点培训共设有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古镇旅游开发培训等内容。今年累计完成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108期7350人次,占下达任务7300人次的100.68%,其中引导性培训完成44期3776人,占下达指标任务3708人次的101.83%,其中转移3402人,占培训人数的90.1%;技能培训完成20期1295人次,占下达指标任务1290人次的100.39%,转移1192人,占培训人数的9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25期1122人次,占下达指标任务的100%;古镇旅游开发培训完成19期1157人,占下达指标任务的98%。

3、阳光工程培训项目

我办自7月份收到昭农人[20xx]11号文件后,及时开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于7月30日召开培训单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培训工作。但由于时间不足,通过三个月的工作,已开展培训20期1095人,占任务的55%。预计全年完成培训30期1500人左右。

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组织保证

县委、政府始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始终树立抓劳务经济就是抓国民经济的思想,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扶贫、劳动、财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人力资源开发办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在项目实施单位已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实绩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工作任务考核奖惩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充分调动转移就业积极性,我办加大了宣传报道的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标语等形式围绕我县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增加农民工资收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精心打造农村劳务产业的成效及外出能人典型开展广泛宣传。先后在昭通日报刊载了《弘扬**精神,他乡建功立业》的创业明星风采录专版、头版头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第2页

条刊载了《弘扬创业精神,创建劳务品牌》、《**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等文章,制作宣传标语120余幅、发放外出务工手册7000余份、挂历4000多份等到农民工手中,方便了农民外出务工。又于9月8日成功在大理州召开了“**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表彰了7名创业名星。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社会氛围。激发外出务工热情,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三)搞好调研,能人带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到人力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输出去向明。同时,着力开展了调查研究,先后到江苏、重庆、昆明、大理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开展用工市场考察及务工人员的走访调查,与他们共商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及劳务输出大计,并通过能人带动我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涌现出了滩头乡葛荣江等能人先后带动5200余人在大理办创涂料、建筑装潢公司以及其他行业务工,牛寨乡罗文龙在昆明带动250多人从事航空、旅游服务行业等典型。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加速了我县劳务输出的进程。

(四)广纳信息,强化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增收

我办以珠三角、长三角、浙江、昆明等地为重点,实行走出去战略,主动与对方联系,组织到厂参观考察,了解情况,保证务工信息的可靠性,千方百计为我县务工人员争取最优惠的待遇,开辟增收渠道,成功输送了务工人员到苏州闳晖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大理荣江专业涂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跨国劳务实现新突破,输送了一批44人的务工人员去缅甸道耶坎二级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就业,月薪保底工资人民币5000。与此同时,注重掌握我县及周边的重点工程建设、工矿企业用工需求,加强沟通协调,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加强与深圳宏远人才公司、云南省扶贫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劳务协作,集中输送安置,健全县劳务输出台帐,为提高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向组织化、规模化迈进。

(五)强化培训,树立品牌,推动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培训强素质,打牢劳务经济发展基础,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和外部劳务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农民工,用人单位及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坚持“订单培训”模式,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深入劳务市场调研并签订用工协议的基础上,指导培训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应用、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农业机械等专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各乡(镇)开展了岗前安全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城市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十字绣、艾滋病防治知识、《劳动法》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工素质显著增强,工资待遇明显提高,实现了全县劳务经济效益的整体转变,为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跟踪问效,切实维权,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重心不偏移,转移维权两不误,牢固树立“维权保增收”思想,整合资源,理顺关系,落实措施,多管齐下,扎实开展劳务维权救助工作。一是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在工会、劳人局、司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吸纳农民工入会,颁发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书20xx余本,让农民工享有工会会员待遇;县就业局发放了云南省农民工服务手册3000余份;司法部门在农民工培训中开设普法课程,切实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开通维权热线电话,发放“心连心”维权救助卡,竭诚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救助服务。二是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在建立健全“三全台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全县外出农民工分布状况,行业特点及流动规律,先后在深圳、浙江、大理等地农民工集中地设立了劳务联络点,任命了专门联络员,定期反馈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对集中输送人员,与深圳宏远公司、云南扶贫人力中心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负责农民工就业安置并提供一年期就业维权服务,推进维权工作的纵深发展。三是聘请律师,法律维权。针对外出农民工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的实际,我办聘请了**亨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负责**籍农民工维权事宜,并通过**人力资源网发布,使维权服务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

为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全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战略部署,扬创业精神,创劳务品牌,县委政府于20xx年9月8日在大理州召开了“**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此次表彰大会既促进了昭通市与大理州的联系与合作,又体现了家乡党委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关心,更弘扬了务工人员的创业精神,会议期间,不但促进与大理州人力资源市场的合作关系,还建立了“**县大理州务工人员工作站”,同时与**籍大理务工人员达成协议:每个务工人员带家乡1人到大理务工,力争实现**籍在大理务工人数达10000人以上的目标。

**县委、县政府在异地召开的务工人员表彰大会,在全省尚属首列,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在**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一次盛会,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参加会议的农民工代表达1000余人,表彰大会圆满成功,会议弘扬了创业精神,树立了劳务品牌,受到了省劳转办、昭通市政府、大理州政府以及参会的昭通十一县(区)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和省、市、州、县新闻媒体的好评,激发了广大务工人员勇于攀登、锐意进取、再创新高的热情,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预期目的。

四、党风廉政和四项制度建设

一是我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纪委三次全会及省、市、县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纠正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从源头治腐的力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四项制度建设按照《**县人民政府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的决定文件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盐政发〔20xx〕19号)文件要求和县政府5月26日召开的推行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贯彻执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人力资源办主任代表办公室人员到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办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四项制度建设对于加强我办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工作的必然要求。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也必将进一步强化我办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减少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的发生,确保行政亲民、高效、廉洁。

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支部的发展服务,这一直是我们支部关注的问题,根据县委年初的工作安排,按照党支部的部署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办积极进行准备,就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和组织落实层层动员发动,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了宣传、学习、讨论、评价,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逐步整改提高。

六、存在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在现有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劳动技能单一,能人欠缺,削弱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而不能晋升较高层次岗位,收入低,导致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

(二)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基础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县级劳务输出机构已经建立完善,乡级劳动保障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已经明确,但仍然存在一些乡镇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村级联络员不确定,台帐不清楚等问题,加之缺乏资金,大部分乡镇硬件设施不配套,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直接影响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管理网络建设不到位,信息服务不畅。虽然**人力资源网已开通,但由于各乡(镇)硬件设施不到位,不能形成县乡劳务信息网络,信息传输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有盲目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较差。

(四)维权服务难度大。由于农民工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而我办人员编制少,预算经费不足,加之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农民工维权认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七、今后打算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进一步作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倾力扶持,规范发展、全力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以“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外出一批,致富一地”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狠抓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外出务工能力,有序输出,统筹“输出”、“回引”工作,开办农民培训夜校,关注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产生活,不断拓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路子,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产业,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二)目标任务

1、培训农村劳动力0.54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5000人,基本技能培训400人。

2、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68万人,新增5100人,增长5.9%,务工稳定率达85%以上,有序转移6.93万人。

3、实现劳务工资总收入6.95亿元,增长7.2%。

4、做好务工人员的维权救助工作,在外工作站聘请律师,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

5、组织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协会,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格局。

6、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

7、建立健全国内、国外劳务输出市场,为农民外出务工建立稳定的劳务关系。

8、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三)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产业氛围。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兴盐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光荣”、“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促增收,转移谋发展”等促进大输出、大发展,真正将劳务经济炒热、炒响。特别要宣传开发劳务经济产业、培育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重视宣传回乡创业和务工收入投入建设家乡的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实现劳动力战略性转移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变无序输出为有序组织输出,变盲目输出为有目的计划输出。形成政府引导,相关部门配合,农民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把劳务输出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把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2、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以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面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为方向,着重强化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以职业高级中学、县委党校、农机协会等培训机构为主要阵地,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公共知识培训,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经过培训达到:以正确的观点和行为积极外出务工,投入务工大潮;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和办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较高的素质对待就业,适应市场、岗位、竞争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扩大转移规模。信息网络是保障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延伸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网络,一是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库和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的劳务输出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级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有专人负责劳务政策、信息传递,劳务人员管理,维权事务等具体工作。二是抓好**人力资源开发网站,建立履盖面广,信息灵,管理科学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次,可选择的信息服务,不断扩展劳动力流通和转移渠道。三是以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和基地,同时抢抓本县及周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协调联系,主动介入,争取份额,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

4、强化服务功能,搞好维权服务各项工作。从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实行领导挂钩承包、目标、利益捆绑考核运作。逐步建立劳务输出“回访”信息网络,不仅要搞好输出,还要保证回访服务工作的到位,认真收集分析输出人员的务工行踪,掌握务工的信息,确保农民工输得出,稳得住,找得到钱,做到输出有组织,流动有保障,务工有服务。形成劳务输出全社会全方位关心的良好工作氛围和环境,保证劳务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2018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的精心指导下,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及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把劳务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着力提高转移输出规模和效益,圆满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全县劳务输出呈现出转移输出规模稳步增长,劳务收入显著提高,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更加完善的良好局面。现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2018年,我办坚持把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素质和效益作为核心内容来抓,把打造劳务产业与培植地方产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绿色长廊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豆沙旅游开发相结合。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台帐管理及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狠抓劳务市场开发及能人调研和到异地表彰创业明星活动;全面开展劳务维权服务,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努力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了昭通市人民政府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1、大面培训情况2018年,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6.6%,完成市下达任务8.16万人的100.12%,比上年新增6200人,增长8.21%;实现务工工资收入6.59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6.58亿元的100.15%,比上年增加1.54亿元,增长30.5%;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及示范基地培训项目和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大面培训84期8741人,完成计划8500人的102.8 %,其中:引导性培训45期5012 人,技能培训39期3729人,阳光工程完成1500人,完成计划2000人的75%。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打牢了基础。2、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情况**县豆沙镇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是昭通市人民政府在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向人民代表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工程之一,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为培育新型农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探索。豆沙夜校试点培训共设有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古镇旅游开发培训等内容。今年累计完成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108期7350人次,占下达任务7300人次的100.68%,其中引导性培训完成44期3776人,占下达指标任务3708人次的101.83%,其中转移3402人,占培训人数的90.1%;技能培训完成20期1295人次,占下达指标任务1290人次的100.39%,转移1192人,占培训人数的9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成25期1122人次,占下达指标任务的100%;古镇旅游开发培训完成19期1157人,占下达指标任务的98%。3、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我办自7月份收到昭农人[2018]11号文件后,及时开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于7月30日召开培训单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培训工作。但由于时间不足,通过三个月的工作,已开展培训20期1095人,占任务的55%。预计全年完成培训30期1500人左右。二、具体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组织保证县委、政府始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始终树立抓劳务经济就是抓国民经济的思想,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扶贫、劳动、财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人力资源开发办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在项目实施单位已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实绩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工作任务考核奖惩办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充分调动转移就业积极性,我办加大了宣传报道的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标语等形式围绕我县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以增加农民工资收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精心打造农村劳务产业的成效及外出能人典型开展广泛宣传。先后在昭通日报刊载了《弘扬**精神,他乡建功立业》的创业明星风采录专版、头版头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要点条刊载了《弘扬创业精神,创建劳务品牌》、《**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等文章,制作宣传标语120余幅、发放外出务工手册7000余份、挂历4000多份等到农民工手中,方便了农民外出务工。又于9月8日成功在大理州召开了“**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表彰了7名创业名星。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局部,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社会氛围。激发外出务工热情,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三)搞好调研,能人带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到人力资源底数清,输出底数清,输出去向明。同时,着力开展了调查研究,先后到江苏、重庆、昆明、大理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开展用工市场考察及务工人员的走访调查,与他们共商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及劳务输出大计,并通过能人带动我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涌现出了滩头乡葛荣江等能人先后带动5200余人在大理办创涂料、建筑装潢公司以及其他行业务工,牛寨乡罗文龙在昆明带动250多人从事航空、旅游服务行业等典型。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加速了我县劳务输出的进程。(四)广纳信息,强化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增收我办以珠三角、长三角、浙江、昆明等地为重点,实行走出去战略,主动与对方联系,组织到厂参观考察,了解情况,保证务工信息的可靠性,千方百计为我县务工人员争取最优惠的待遇,开辟增收渠道,成功输送了务工人员到苏州闳晖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大理荣江专业涂装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跨国劳务实现新突破,输送了一批44人的务工人员去缅甸道耶坎二级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就业,月薪保底工资人民币5000。与此同时,注重掌握我县及周边的重点工程建设、工矿企业用工需求,加强沟通协调,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加强与深圳宏远人才公司、云南省扶贫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的劳务协作,集中输送安置,健全县劳务输出台帐,为提高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向组织化、规模化迈进。 (五)强化培训,树立品牌,推动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培训强素质,打牢劳务经济发展基础,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和外部劳务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农民工,用人单位及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坚持“订单培训”模式,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深入劳务市场调研并签订用工协议的基础上,指导培训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应用、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宾馆服务、农业机械等专业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各乡(镇)开展了岗前安全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城市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十字绣、艾滋病防治知识、《劳动法》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工素质显著增强,工资待遇明显提高,实现了全县劳务经济效益的整体转变,为劳务经济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跟踪问效,切实维权,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坚持重心不偏移,转移维权两不误,牢固树立“维权保增收”思想,整合资源,理顺关系,落实措施,多管齐下,扎实开展劳务维权救助工作。一是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在工会、劳人局、司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吸纳农民工入会,颁发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书2000余本,让农民工享有工会会员待遇;县就业局发放了云南省农民工服务手册3000余份;司法部门在农民工培训中开设普法课程,切实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开通维权热线电话,发放“心连心”维权救助卡,竭诚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救助服务。二是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在建立健全“三全台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全县外出农民工分布状况,行业特点及流动规律,先后在深圳、浙江、大理等地农民工集中地设立了劳务联络点,任命了专门联络员,定期反馈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对集中输送人员,与深圳宏远公司、云南扶贫人力中心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负责农民工就业安置并提供一年期就业维权服务,推进维权工作的纵深发展。三是聘请律师,法律维权。针对外出农民工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的实际,我办聘请了**亨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负责**籍农民工维权事宜,并通过**人力资源网发布,使维权服务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为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全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战略部署,扬创业精神,创劳务品牌,县委政府于2018年9月8日在大理州召开了“**籍建设现代新大理创业明星表彰大会”,此次表彰大会既促进了昭通市与大理州的联系与合作,又体现了家乡党委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关心,更弘扬了务工人员的创业精神,会议期间,不但促进与大理州人力资源市场的合作关系,还建立了“**县大理州务工人员工作站”,同时与**籍大理务工人员达成协议:每个务工人员带家乡1人到大理务工,力争实现**籍在大理务工人数达10000人以上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在异地召开的务工人员表彰大会,在全省尚属首列,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在**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一次盛会,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参加会议的农民工代表达1000余人,表彰大会圆满成功,会议弘扬了创业精神,树立了劳务品牌,受到了省劳转办、昭通市政府、大理州政府以及参会的昭通十一县(区)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和省、市、州、县新闻媒体的好评,激发了广大务工人员勇于攀登、锐意进取、再创新高的热情,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预期目的。四、党风廉政和四项制度建设一是我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中纪委三次全会及省、市、县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纠正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从源头治腐的力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四项制度建设按照《**县人民政府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的决定文件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盐政发〔2018〕19号)文件要求和县政府5月26日召开的推行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贯彻执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人力资源办主任代表办公室人员到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全办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四项制度建设对于加强我办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工作的必然要求。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也必将进一步强化我办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减少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的发生,确保行政亲民、高效、廉洁。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支部的发展服务,这一直是我们支部关注的问题,根据县委年初的工作安排,按照党支部的部署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办积极进行准备,就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和组织落实层层动员发动,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了宣传、学习、讨论、评价,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逐步整改提高。六、存在问题(一)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在现有外出务工人员中,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劳动技能单一,能人欠缺,削弱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而不能晋升较高层次岗位,收入低,导致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二)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基础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县级劳务输出机构已经建立完善,乡级劳动保障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已经明确,但仍然存在一些乡镇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村级联络员不确定,台帐不清楚等问题,加之缺乏资金,大部分乡镇硬件设施不配套,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直接影响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管理网络建设不到位,信息服务不畅。虽然**人力资源网已开通,但由于各乡(镇)硬件设施不到位,不能形成县乡劳务信息网络,信息传输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有盲目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较差。(四)维权服务难度大。由于农民工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而我办人员编制少,预算经费不足,加之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农民工维权认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七、今后打算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进一步作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倾力扶持,规范发展、全力打造劳务经济品牌,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的活力。(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核心,以“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外出一批,致富一地”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狠抓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外出务工能力,有序输出,统筹“输出”、“回引”工作,开办农民培训夜校,关注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产生活,不断拓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路子,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产业,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二)目标任务1、培训农村劳动力0.54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5000人,基本技能培训400人。2、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68万人,新增5100人,增长5.9%,务工稳定率达85%以上,有序转移6.93万人。3、实现劳务工资总收入6.95亿元,增长7.2%。4、做好务工人员的维权救助工作,在外工作站聘请律师,切实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5、组织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协会,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格局。6、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7、建立健全国内、国外劳务输出市场,为农民外出务工建立稳定的劳务关系。8、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打造**劳务品牌。(三)主要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产业氛围。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兴盐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光荣”、“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促增收,转移谋发展”等促进大输出、大发展,真正将劳务经济炒热、炒响。特别要宣传开发劳务经济产业、培育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经验,重视宣传回乡创业和务工收入投入建设家乡的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实现劳动力战略性转移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变无序输出为有序组织输出,变盲目输出为有目的计划输出。形成政府引导,相关部门配合,农民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把劳务输出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把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2、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以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面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为方向,着重强化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以职业高级中学、县委党校、农机协会等培训机构为主要阵地,充分调动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公共知识培训,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经过培训达到:以正确的观点和行为积极外出务工,投入务工大潮;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和办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较高的素质对待就业,适应市场、岗位、竞争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3、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扩大转移规模。信息网络是保障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延伸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网络,一是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库和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实施的劳务输出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级办事机构的职能作用,有专人负责劳务政策、信息传递,劳务人员管理,维权事务等具体工作。二是抓好**人力资源开发网站,建立履盖面广,信息灵,管理科学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容量大、反应快,全方位、多层次,可选择的信息服务,不断扩展劳动力流通和转移渠道。三是以沿海发达地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和基地,同时抢抓本县及周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协调联系,主动介入,争取份额,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4、强化服务功能,搞好维权服务各项工作。从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实行领导挂钩承包、目标、利益捆绑考核运作。逐步建立劳务输出“回访”信息网络,不仅要搞好输出,还要保证回访服务工作的到位,认真收集分析输出人员的务工行踪,掌握务工的信息,确保农民工输得出,稳得住,找得到钱,做到输出有组织,流动有保障,务工有服务。形成劳务输出全社会全方位关心的良好工作氛围和环境,保证劳务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

有关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市人大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XX年,预计全市各类扶贫投入达33219.5万元,比上年增加6687万元,增24。其中:各级财政扶贫资金6974万元(中央、省6016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560万元,区县财政扶贫资金398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9500万元(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900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1623万元;各级挂钩单位直接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共859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协调引进项目10个,投资3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20万个工日,折资3600万元。扶贫项目覆盖1396个贫困自然村,6.7万户28万人,预计减少5万贫困人口。

一、把握重点,抢抓机遇,XX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全年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243个村,总投入达5815万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3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18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805万元实施187个村,市级财政配套540万元实施36个村,区县筹集财政资金290万元实施20个村。截止11月底,省级第一批50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第二批135个村、市县筹集资金实施的56个村建设任务已完成70,省年底追加的2个重点扶持村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预计今年243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在项目区新建和维修公路40条168km,桥涵52座,人马驿道9条25km;建成输电线路49件125km,配套变压器34台;建成三面光水沟27件101km,人畜饮水管道119件542km,水塘(池、窖)550个8155m3;新建沼气池340口,节柴灶191眼;发展经济林果1.5万亩,特色作物1.16万亩。引进推广优质种畜禽1.26万头(匹、只)。开展科技培训267期1.16万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使13410户56031人受益,新增灌溉面积2202亩,改善灌溉面积11610亩,新增基本农田地3220亩,解决1.9万人、4万头(匹、只)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1005户4169人用电、521户2287人的生活能源,820户3450人通路困难。项目区贫困群众新增粮食361万kg,农民人均增收191元。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一是在三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和效益。XX年度1200人的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XX年度市级、宁蒗、永胜3个基地将培训2200人,每人补助800元,共投入财政资金176万元。目前XX年度培训正在进行中。为提高培训质量,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其中:每个基地6万元,奖补经费2万元,为三个基地开展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确保了培训质量。经过基地培训并取得技能证外出就业人员,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梦。二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引导性培训计划5000人,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宁蒗县XX人、40万元,永胜县3000人、60万元。为实施好这一项目,市、县扶贫部门对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负责输出就业工作,两个县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将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三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今年全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输出72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三)积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支撑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省办的关心和支持下,有效运用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信贷扶贫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充分发挥扶贫信贷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农户的瞄准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和群众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XX年产业扶贫投入达到20865万元:

一是发放小额信贷9000万元,覆盖381个村委会、8113户33309人,扶持农户发展种植业7.2万亩,养殖业4.6万头,扶持加工业24个。二是投放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共8000万元,1000万元以下项目6个共2500万元),集中扶持了××三川火腿有限责任公司、××红土地天然植物油开发有限公司、宁蒗女儿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玉龙县拉市万强综合经营部、华坪县升华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华坪乌木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永胜滇峰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益多乳业有限公司等10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三是继续积极稳妥的抓好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发放村级互助资金200万元。其中:永胜100万元,在4个乡7个村小组实施;华坪100万元,在2个乡10个村小组实施。通过无偿投入、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民管民用、民受益的方式,增加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XX年度省级科技产业扶贫资金为350万元,项目批复后,将实施鲁甸乡中药材产业扶贫、宁蒗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6个项目。

(四)实施易地开发扶贫,解决丧失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一是切实抓好XX年度1200人易地开发扶贫项目的扫尾工作和验收。二是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XX年XX人易地扶贫开发项目。XX年,省下达我市易地扶贫开发项目XX人,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其中:宁蒗县1000人500万元,永胜县175人87.5万元,玉龙县230人115万元,华坪县445人222.5万元,古城区150人75万元。各区县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可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部完成。项目实施结束后,将建成安居房400套3.3万m2;新建公路3条2.8km,维修公路8条29km;人畜饮水工程22件,饮水管道40km,配套水池26个248m3;建成输电线路10件17km;建成基本农田3100亩;新建节柴灶251眼;发展经济林果1600亩;举办科技培训20期1500人次。易地安置的XX人年总收入可达3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实现1300元,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及时与各挂钩扶贫单位签订了挂钩扶贫责任书。中央、省级机关10个部门继续挂钩3个重点县,全市102个市级单位、390个区县单位挂钩帮扶到村。今年全市社会扶贫投入1159万元。其中,市级各部门挂钩配套159万元;其他各级各部门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约700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项目10个,投入300万元。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解决了贫困地区实际困难,帮助贫困地区增强了发展能力。

(六)加强革命老区建设,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XX年,省级财政投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资金100万元(古城、华坪各50万元),县级配套1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28.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85万元,社会帮扶5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53万元(从小额信贷资金中安排),总共投入624.5万元。分别在古城区金山乡贵峰村、华坪县中心镇龙洞唐家营实施。目前,两个项目进展顺利。1.金山乡项目将建设“开南研习所”红色教育基地一个,安居房5户,沼气池50口,公路10公里,发展经济林果1500亩,科技培训12期600人次,项目建成后覆盖老区1962户农户8007人;2.龙洞村唐家营项目,将种植核桃500亩,改建公路1件1.5km,建人畜饮水工程管道6km、5m3水窖40口,建陈列室1个,砖混结构学校一所,房屋改造29户、新建安居房4户,沼气池15口,改厕、改厩33户,标志碑1块,小额信贷51户。建成后使唐家营片区2个村民小组共51户224人基本解决温饱,人均纯收入1200元以上。

(七)集中力量,开展整乡推进试点

今年,我市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被列为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总投资7422.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0万元,地方配套整合资金6822.8万元,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实施时间从XX年4月至XX年4月。目前,省财政已下达资金300万元。市县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组织力量编制上报规划,严格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顺利开展:睦科至松坪沥青硬化路面工程全线施工;完成生态树种植任务;永红、米厘和撒坝子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已完成;睦科至松坪35kv并网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工程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并完成了变电站选址征地工作;完成四个村委会70km人饮管线的铺设及部分配套水池建设;完成XX0亩核桃种植打塘工作;完成花椒种植的地块落实,正组织群众进行栽种;种植魔芋1514亩;完成中药材种植20xx亩;建成生猪养殖合作社;松坪乡生态鸡示范养殖场,完成三通一平和主体房屋建设等工程;圆满完成1161户村村通电视播放器农户接收器安装工作;沼气池建设已全面动工。

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松坪乡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农业产业得到改造和提升,松坪乡经济社会将得到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性跨越。

(八)实施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XX年度投入财政资金12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200户,每户补助6000元。其中,宁蒗、永胜各100户6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九)加大扶贫宣传和统计力度,营造扶贫开发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宣传了扶贫开发成绩,报道了扶贫先进经验,树立了扶贫先进典型,反映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确保扶贫宣传的内容既真实准确,又富有时效性。全年由市、县电视台播出扶贫开发新闻、专题9次,编撰××扶贫开发信息16期,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投稿并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共10多篇,营造了良好的扶贫宣传工作氛围,进一步扩大扶贫的声势和影响。

同时,继续开展好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财政扶贫资金监测统计、贫困村监测统计、灾情统计等统计工作。

(十)加强自身建设,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办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和历史机遇,注重思想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研和案例分析,重视检查剖析,找准并解决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全办干部职工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与扶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领导班子领导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是认真开展了以“讲党性、抓机遇、重民生、谋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活动。全体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建立和完善了学习、项目资金检查监督管理等15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约束权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强化了监督管理。

四是严格开展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树立了打造阳光政府的理念,严格按要求开展了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全年公示、通报有关事项20余条。

五是按要求开展了纠风工作,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严格监管,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参加了政风行风热线,认真解答了群众提出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及时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办主任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现场会和全省州市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我市今年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加快扶贫进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强化管理,实行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签订了XX年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考核责任状,与市直挂钩扶贫牵头单位签订了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责任状,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扶贫项目和挂钩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求各区县扶贫办领导分工落实到乡镇或项目上,做到件件项目有人抓,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三)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资金监管。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我办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制度,严格实施《××市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市扶贫安居工程管理办法》等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就位资金。县、乡都设立了扶贫专户,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存储、封闭运行,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加强扶贫资金的中期管理,保证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认真执行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度,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完成后,协调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实现了扶贫资金的规范管理;实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对扶贫项目和资金分配计划、项目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都进行公告公示。项目实施竣工后又在项目实施地建永久性标志牌,标示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效益,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与市财政、各区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的沟通,对各区、县在资金拨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协调,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就位和专款专用。

(四)以思路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解决温饱、稳定脱贫、加快致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树立大扶贫理念,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以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为核心,以村委会为项目区域,集中连片开发,逐村逐乡推进。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扶贫思路、扶贫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扶贫,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艰巨。XX年国家已将扶贫标准调整为1196元,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低保政策。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绝大部分贫困村生存现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在扶贫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的前提下,要实现到2020年前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投入的力度与扶贫任务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与扶贫开发的总体需求差距太大,要真正实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自我发展一个村”的目标,投资标准明显偏低,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三是返贫现象突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市自然灾害频发,已解决温饱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基础不牢固、收入不稳定,因灾、因病、因学致贫和返贫现象非常突出。

四是产业扶贫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还未根本打破,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的力度,因地制宜培育支撑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依然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个别地方和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认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已缓解,大扶贫格局已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已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已不太重要。有少数干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四、XX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根据当前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XX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

XX年全市计划实施整村推进250个村,其中:积极争取省级整村推进计划200个村,市、县安排实施50个村。一要尽早做好村级规划,编制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围绕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的综合效益,打牢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经济发展两个基础。

(二)加大力度,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

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形势好转的良机,充分发挥3个培训基地的作用,把开展对贫困农民的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XX年3个基地计划培训2500人,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引导性培训5000人,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促进转移相结合,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积极探索劳务输出的新途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

(三)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构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机制

继续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方式,把基地建设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机结合,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切实做好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科技产业扶贫项目,扩大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规模,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构建滚动使用、发展产业、农户受益、能长期发挥作用的扶贫长效增收机制。力争全年产业扶贫投入达2.56亿元,其中:争取省级扶贫项目贷款1亿元,小额信贷1.5亿元,科技产业扶贫资金400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200万元。

除抓好以上三项重点工作外,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扶贫开发。抓紧完成XX年度财政易地扶贫XX人项目建设任务,并做好验收工作。积极争取XX年项目,力争XX年再实施XX人易地开发扶贫。二是继续抓好社会扶贫。要认真抓好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种外资扶贫项目,协助中央、省级单位搞好挂钩扶贫。三是进一步做好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努力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争取省财政投入100万元以上。四是加大力度,推进整乡推进工作。一方面,继续实施好松坪乡整乡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XX年再实施一个整乡推进项目。五是搞好安居工程。争取三个重点县每县实施100户,共300户,投入财政资金180万元。六是加强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突出重点,集中使用财政扶贫资金。要继续推行财政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逐步建立上级监督、监察审计监督、部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挥霍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要加强协调,及时拨付资金,杜绝滞留、缓拨资金问题。七是进一步加强扶贫宣传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扶贫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扶贫开发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扩大扶贫的声势和影响。八是认真编制全市“xx”扶贫规划。XX年是“xx”的最后一年,要根据国家、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全市“xx”扶贫规划。九是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学习,严格要求,注重管理,项目建设与作风建设同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廉洁从政的一系列规定,着力打造阳光部门、服务部门形象,推动我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区委办公室工作总结"延伸阅读
区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区委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总结 委办办公室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科室总结 党委办公室培训总结 党委办公室工作计划 党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自律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纪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团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检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发改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团委办公室工作计划 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团委办公室部工作总结 城规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大学党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县纪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校团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纪工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的工作总结 大学团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委办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教委办公室的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信息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信息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文秘工作总结 团委办公室工作汇报总结 县委办公室机要室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开展工作总结 院团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团委办公室部长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工作总结 高校团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信息科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学校团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各科室工作总结 发改委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 纪委办公室宣教室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秘书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报社党委办公室工作总结 区委办督查室个人工作总结 县委办公室三服务工作总结 党委办公室信息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