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0年十五时期国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10.30

阳光总在风雨后,繁忙的上阶段工作刚刚结束,此时就该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总结。总结可以使工作节奏冷静,减少因为粗心大意而产生的不必要麻烦。那么一篇优秀的总结怎么样动笔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2020年十五时期国土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十五”期间是北京申奥成功后,朝阳区实施“三化四区”建设、全力推进奥运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20xx年也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个年头。五年来,区国土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继续以区领导提出的“创新体制,提高效率,当好参谋,促进发展”要求为朝阳区国土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本着为朝阳区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服务好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履行土地利用、管理、经营职能,积极促进朝阳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国土局在五年来的土地管理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处理了土地管理市场化体系的建立与城市整体发展建设的关系。这是全面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围绕这一环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贯彻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坚持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依法管理土地,积极推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项土地管理、利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区目前执行朝阳区20xx—20xx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项规划是在我局20xx年组织开展的朝阳区第二次土地利用详细调查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2、我区占地约470.6平方公里。自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共完成城镇国有土地登记发证2744宗,面积13467公顷。其中:划拨土地1299宗,面积10712公顷;出让土地1445宗,面积2755公顷。集体土地登记发证18宗,面积55公顷。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1267件。完成城镇国有土地地籍调查土地面积137.5平方公里。

目前全区正在组织农村集体土地的调查登记发证工作,预计从六月初开始到20xx年底约用7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地籍基础数据库。

3、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初审上报工作,以保证我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131个建设项目的征地转居转工工作,征地面积3711.8724公顷,转居25233人,转工16104人。

其中市区重点工程如京承路、京沈路、高安屯垃圾处理中心、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等13个项目,征地面积1510.6289公顷,转居18584人,转工11820人;

基础设施如地铁5号线、五环路等10个项目,征地面积230.9879公顷,转居3654人,转工2485人;

绿隔项目如奥林匹克花园、东风家园等55个项目,征地面积1583.7701公顷,转居9538人,转工4406人

经济适用房项目如翠城、定福家园、朝阳新城等3个项目,征地面积152.5284公顷,转居3356人,转工2260人,

奥运场馆及森林公园建设征地面积758.6077公顷,转居4327人,转工2678人。

二、加强土地利用、经营工作,作好朝阳土地储备及一级开发工作,加强土地市场化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十五”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为贯彻落实土地储备制度,朝阳区于20xx年11月5日正式成立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朝阳区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或委托有资质的开发企业实施本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及农村集体土地的收购、征收、土地一级开发等工作,并对已完成土地一级开发的土地做好入市交易的前期工作。

1、成绩和经验

“十五”期间,分中心在区政府、市中心及有关单位的指导和关心下,各项业务工作已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初步完成朝阳区土地储备后备资源的调查统计工作,并建立土地储备项目库

分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基础工作的开展,对朝阳区土地储备的后备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初步建立了近期朝阳区拟进行土地储备开发的项目库。项目库涵盖城市中心大团、边缘集团及第一个绿化隔离带地区周边各乡等,包括国有土地面积约700公顷,集体土地面积约3000公顷。根据调查结果,分中心初步掌握了朝阳区未来几年土地开发的数量、用途结构和空间布局。

(2)完成北京商务中心区nw07-1地块土地一级开发及公开出让工作

北京商务中心区nw07-1地块是分中心成立后启动的第一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该地块位于朝阳区关东店地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西北部,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9975平方米,用地范围内有原朝阳区粮食局、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北京电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用地单位及部分居民,总拆迁量约为3.3万平方米。从20xx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里,分中心先后完成了该地块的规划、市政咨询、拆迁及拆除等工作,并将该地块推向市场进行公开交易。

20xx年6月,北京商务中心区nw07-1地块公开招标出让工作结束,soho中国有限公司以人民币7.14亿元中标,超出底价约7300万元。该地块招标出让的成功给朝阳区财政带来约3.1亿元的收入,并为朝阳区全面实施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奠定了基础。

(3)实施朝阳区和平一、二、三村土地一级开发工程拆迁工作

20xx年年初,分中心根据朝阳区政府的指示,启动了和平一、二、三村土地一级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先后取得市国土局批准、发改委立项批复、规划意见书变更等手续后,于20xx年12月6日正式动迁。目前,和平一、二、三村地区共有20xx户居民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占总数的38.49%;非住宅拆迁有25家单位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签约拆迁建筑面积约20700平方米,约占非住宅拆迁总面积的98.57%。

(4)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朝阳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的开展

分中心作为朝阳区开展土地储备工作的职能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全区土地储备开发及供应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十五”期间,分中心一直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鼓励开发企业带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重点协助推进各重点功能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工作的开展。目前,奥运森林公园平衡资金用地已取得了市国土局的批准及市发改委的核准批复,正在办理规划意见书。东坝边缘集团和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土地一级开发的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2、不足和问题

土地储备制度是国家在“十五”期间推出的土地供应方式的重大改革,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分中心在工作开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土地一级开发政策不明确,前期审批程序不顺畅

由于我市土地储备制度刚刚建立不久,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前期审批程序尚未完全理顺。因此,很多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前期审批不确定性很大,且周期很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

(2)征地拆迁工作成为土地一级开发的瓶颈

土地一级开发的主要工作是征地拆迁和市政建设,由于当前的征地拆迁政策法律制度本身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及征地和拆迁的大环境差等因素,目前征地拆迁已成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的瓶颈,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建立一套真正科学有效的征地拆迁法律制度体系。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2020年办事处“十五”时期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安排


“十五”期间,街党工委、 办事处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会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街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使全街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20xx年预计财政收入 万元,是2000年的 倍。其中:国税收入预计可达 万元,是2000年的 倍,年均递增 %,地税预计完成 万元,是2000年的倍,年均递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 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 %,共引进企业项目 个,协议引资 亿元。“十五”期间所做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是:
一、以企业改制和工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全街应改制集体企业11家,国营企业1家,通过2000年以来三年多的努力,改制工作已全部完成,买断集体企业身份职工 人。我街乡镇企业实现了由公有制性质为主体向私有制性质为主体的历史性转变。
着力发展工业基地。根据发展规划,我街选定以横天公路为轴线,东至318国道,西至川龙大道的方圆2.5平方公里区域建立工业基地,发展定位是:建成大运量重型工业基地。加强了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工业基地联桥大道、4×10地道口、前进街南段、平整粮库旁74亩土地,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全力以赴推行贴心服务,促企业(项目)做大做强。华威桩工、吉祥铝塑、华力铸造、中南橡胶、长兴塑钢、科林环保等企业已成为“十五”时期我街新兴的工业主力军。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加强“三农”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调整农业结构,油菜、水稻优质品种得到普及,养鱼业由养殖“大路货”向养殖特色名优品种转变,养牛、养猪、养鸡、养鸭等畜禽业在养殖规模上有新的发展,成为我街新兴农业。二是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引进了武汉味来调料公司,武汉天牧种禽公司和武汉中排粮油公司。三是大力发展打工经济,20xx年打工人数累计达1.6万人,打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渠道。四是大力推行税费改革,落实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20xx年的发放“两补”资金 万元,实现了由向农业索取到向农业反哺的转变,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三、以路网建设为重点,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协调服务,推进重点公路建设。近五年来,我街在建的省、市、区级重点公路有汉孝高速公路、武汉绕城公路、川龙大道、孝天延长线、横天公路(东段)等五条公路,总里程40公里。为使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我街成立了5个指挥部,全力抓好征地、拆迁、补偿、还建等各项工作,目前,武汉绕城公路、横天公路(东段)、孝天延长线已建成通车,汉孝高速、川龙大道建设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大力加强通村路建设。截止20xx年底,全街没有一条通村水泥公路。20xx年~20xx年,在街道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本着把钱用在“刀刃”上的精神,街道自筹400万元投入通村路建设,已修建通村水泥公路80公里,利用2年时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以实施项目兴街为着力点,大力招商引资
五、以提升城镇功能为目标,加强城镇建管
在城镇建设上,先后改造了4×10地道孔路段、联桥大道、横店大道、两岗街、园春街、百顺街、宏福巷等街道,新建了中兴街商贸住宅小区,改造或新建街道总里程 公里,投入建设资金 万元。集镇范围内路面实现了硬化,前进大街、百顺街、两岗街、横店大道、中兴街安装路灯 盏,城镇面貌大为改观。
在城镇管理上,兴建垃圾池60个,维修公厕4座,购置了二辆垃圾清运车,改革环卫工作体制,成立城管执法分队,对前进大街实行“门前三包”管理,添置垃圾桶240个,适时组织拆迁大行动,共拆除川龙大道、乔店、前进大街违章建筑 处,共拆除违章建筑4000m2,对横店小学、横店二中、横店中学门前占道经营进行了综事整治,城镇“脏、乱、差”得到有力整治。
六、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大力加强社会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广电、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投入 万元架设闭路电视线 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街卫生院发展建设跃上新台阶,成为全区四个中心卫生院之一,20xx年6月全市母婴安全现场会在我街卫生院召开,推介了我街先进经验。全街形成了以街卫生院为中心, 个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网络。20xx年参加农村医疗保险人数达 人。投入 万元改造了福利院,全街 位孤寡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二是计划生育、土地、环保等国策落实较好。三是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为全街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回顾总结“十五”时期全街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国地税收入年均增幅达20%以上,20xx年税收总额突破千万元大关,成为全区四个过千万元的街乡镇之一。二是环境创新力度大,20xx年~20xx年投入160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80多公里,二年时间内实现了通村路由“泥巴路”向水泥路的转变,境内兴建的省、市、区级重点公路5条近40公里,城镇建设上投入 万元改造或新建街道 条。“十五”时期是我街历史上环境变化最大、投资最多的时期。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多。“十五”时期,全街共引进企业(项目) 个,协议引资 亿元。四是改革力度强。对集体企业全部实行改制,实行了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为全街经济发展注入了体制机制活力。
未来五年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编制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我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①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水平提升,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③经济增长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资源环境利用率,废弃物处理率得到较大提高;④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面貌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⑤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⑥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打牢跨越发展基础。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坚持把抓好交通建设当作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当作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性、基础性工程,当作街工委、办事处首要大事来抓。“十一五”期间,我街境内在建的重点项目有:武汉铁路编组站、沪蓉高速铁路、汉孝高速、川龙大道等项目,要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全力以赴抓好征地、拆迁、补偿、还建等工作,促进这些交通项目顺利建设,为实现跨越发展打牢基础。
2、以工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全街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基地的理念不动摇,我街工业基地发展定位是:建成大运量重型工业和物流仓储业基地。要进一步做好工业基地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积极搞好建设用地供应。加大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供水、道路等建设。以工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大运量重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业,通过引进,实现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强化服务,完善“两个隔离带”制度,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力争工业基础年均工业产值增长30%以上。
3、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业布局,初步形成两部优质水稻、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加工区,北部花卉苗圃种植经济区和东南部水产高精养殖区。在稳步发展粮油种植基础上,着力在发展水产、畜禽业上做文章,围绕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创出品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中排粮油、味来调料、天牧种禽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配套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企农双赢。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工作,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争取市、区更多的农业投资项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认真落实好农村各项政策,重点抓好街综合配套改革,深化税费改革和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4、以“两区”建设为重点,塑造城镇建设新形象
一是抓好“未来海岸”居住园区建设。目前,“未来海岸”房地产项目在建面积达12.58万平方米,20xx年可开始入住。要通过未来5年的建设,逐步建成与“盘龙城f天下”隔湖遥相呼应,代表横店城镇新形象的高品质的居住园区。
二是抓好街机关行政办公区建设。积极做好街机关行政办公区迁建工作,按照规划一流,设施齐全,功能齐备,节俭庄重的原则进行建设,彻底改变横店办公条件差的落后面貌。通过“两区”建设,形成镶嵌在川龙大道旁两处靓点,以此提升横店整体形象。
继续抓好老城区改造。重点抓好中兴街改造,进一步完善老城区“门前三包”,整治脏、乱、差现状,使城镇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抓好自来水厂改造和建设。
5、以强化规划和环保为重点,实现科学发展
突出加强规划编制。我街规划与盘龙城的衔接,尽快完成《横店街总体规划》修编,以此规划为依据,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类详规。树立规划“法定图”制度,做到不符合规划的建设坚决不搞。开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在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和土地复垦力度。建设项目要十分珍惜和节约用地,注重单位土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效益。加强项目用地清理,对限期不能开工的项目用地要依法收回。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要依法取缔城区“五小”排污企业,从源头上防止水质污染,重点抓好后湖的保护。在招商引资上,实行环保部门审批制,环保部门认定为非环保产业,坚持不予引进。以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城乡一体绿化、林业产业基地为重点,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六、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重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广电等事业。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动群众创作一批高品位的文化作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快发展广电传输网络建设,提高广电宣传的覆盖率。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加大科普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社会场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以提高人口的素质为重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加强街情和形势教育。广泛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继续深入开展文明街、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创建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就业培训和群众服务。在开发建设中,坚持“先安民、后建设”。努力解决好农村“三无”人员和城镇夫妻双下岗家庭的生活,加大对五保户、 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强和改进信访与人民调解工作。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稳定工作责任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020年十五时期绿化美化建设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绿化美化建设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朝阳区绿化美化工作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机制创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全面完成计划任务,进一步促进朝阳区绿化美化事业向前发展,现将近五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期间绿化美化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目前完成情况: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根据当前朝阳区绿化美化的发展情况,截至××年底“十五”计划完成时,朝阳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能够比预期的目标超过个百分点,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只能达到平方米,不能完成平方米的目标。主要原因:

(一)城区人口增加较快,如年底,朝阳区统计人口为万人,到××年底就达万人。

(二)规划绿地拆迁量大,拆迁进展慢,部分项目没能如期实施。目前,我区存在大量的代征公共绿地,由于拆迁和建设资金不到位,无法实现绿化。(.,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2191.cn)

(三)公共绿地概念较为严格。根据市园林局关于园林绿化的指标解释规定,公共绿地只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花园及国家已征地的城市片林,因此公共绿地范围过于狭隘。对于像四惠桥区、十八里店桥区及四方桥区等面积都在万平方米左右的集中大绿地,都只能作为道路绿地的一部分,而无法计入公共绿地中,而这些绿地与公共绿地都在发挥着同样的生态效益,因此由于指标过于严格,虽然我区每年都新增大量绿地,但无法计入公共绿地范围内,因此造成人均公共绿地增长缓慢。建议市园林主管部门修改公共绿地指标解释,将万米以上集中大绿地(包括桥区绿地及宽度在米以上的道路绿地)全部纳入到公共绿地范围中。

因此,在城市绿化覆盖率超额完成的同时,人均公共绿地并未达到预期完成指标。

二、“十五”期间主要取得的成绩和任务完成情况:

(一)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区域形象全面提升

以隔离地区、五河十路为重点,农村绿化建设全面推进。高标准完成绿化隔离地区平方公里绿化任务,形成了四个超万亩绿色板块,绿化隔离效果进一步显现。完成了五河十路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形成道路、水系绿荫环抱的绿色通道景观。太阳宫公园、将府花园等一批亮点工程,朝来足球活动中心、东坝观光果园、金盏郁金香花园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相继建立,来广营来春园、南磨房紫南家园等旧村改造和农民新村绿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升了环境质量,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朝阳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先进区”。

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契机,城区绿化美化再添新亮点。完成了二环、三环、四环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路的绿化改造。建成以园林景观为主的亮丽街道多条,精品小区近个,万米以上大绿地处,小绿地近块。全区已有个街道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街道办事处,个单位庭院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东四环路新迎宾线景观建设、三环路、朝阳北路、西坝河南路等一批重点道路,采用公园绿化手法,突出景观效果,形成了花园式道路的绿化美化新格局。八里庄金台路竹文化大街、亚运村北医路等道路实施特色立体绿化,把园林与文化有机结合,体现了显著的人文景观效果。亚运村中轴路万米绿地、和平街樱花园、六里屯星月园等大小绿地的相继建成,为我区绿地建设增添了新亮点。麦子店亮马名居、三里屯盈科中心、望京西园等项目屋顶绿化,形成了一批空中花园,丰富了我区的绿化景观,展示了城市现代化的良好风貌,提升了我区的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实力。

(二)绿化建设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多年来,我区的绿化美化建设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把绿化美化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居民楼院,深入到群众到生活的各个环节,努力创造和谐自然、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园建设致力于“四优一满意”标准,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空间。我们在公园建设中充分贯穿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和优秀文化,使到公园游玩的百姓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目前,全区共有公园个。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朝阳公园已经实现全园开放,奥运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元大都公园优美的景观中融入了城市防灾避险功能,还有其他散落在全区的大小社区公园绿地,都将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了百姓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风貌。

居住区绿化建设与解决居民绿化难、停车难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呼家楼联馨园、左家庄新源里生态小区、团结湖北三条、四条小区、香河园柳芳南里小区、建外世贸国际公寓等新旧小区绿化,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加强绿地规划、设计和改造,减少草坪,增加大树,既改善了绿化景观效果,提高了绿化面积,也拓宽了社区道路,增加了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并腾出大量绿化停车

位,有效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问题,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三)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整合资源效果显著

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以林地、绿地认建认养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美化工作机制。仅去年就有多家知名企业和多位普通市民,先后认养绿地万平方米、树木株。建立了巩固绿化成果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了适合朝阳区的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生态林占地补偿和养护补助政策,既维护了农民利益,又为绿化美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强化资源管理,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绿化资源调查,摸清资源底数,高标准开展了全区“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等基础工作,为林地、绿地实现动态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加强绿化资源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严格征占用林地、绿地和伐移树木审核、审批的程序化管理。充分发挥我区绿色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了绿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开发郎家园枣资源,为农民增收致富摸索了一条新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全民绿化蔚然成风,义务植树蓬勃开展

自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次亲临朝阳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极大地鼓舞了我区广大群众绿化朝阳、美化家园的热情。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多次深入实际,指导检查我区绿化工作,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区绿化美化工作开展。各街乡、各部门积极组织社会各界群众,加入到朝阳区的绿化美化建设行列,全区林木和绿地认建认养、创建花园式单位、门前三包、绿化宣传等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涌现。据统计,自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以来,我区每年都有近百万名干部群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植树多万株,为建设生态朝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主要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街乡委办局大力支持。区委区政府每年都专题研究绿化美化工作,提出“多栽树,多品种,多色彩,少栽草,不搞喷泉水景”、“三个转变一个提高”等一系列指示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委办局、街乡、绿委成员单位都能够从大局出发,克服不利条件,积极配合绿化工作。二是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服务百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通过加强宣传等,让百姓意识到绿化建设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发展空间的重要作用,使大家自觉的参与到其中来,做到政民互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找准切入点,勇于创新。绿化美化工作面很广,点很多,必须找准切入点,勇于创新,才能做到以点代面,全面发展。四是高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要做到上级满意、百姓满意就必须坚持高标准,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落实问题:主要交通干道及其他交通要道绿线管理要加强。现有规划中对道路两侧绿地范围有详细的界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刚性”不足的问题,应通过加大拆迁整治力度,对新建道路形成过程中同步实施绿化等措施有效落实规划。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城市中心区绿化水平比较高,但农村和绿化隔离地区水平相对较弱。三是养护管理及经费问题:绿地产权单位的养护经费投入不平衡,导致绿地养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此外,部分街、乡没有专业养护队伍及专门的养护经费,养护标准低,无法保持工程的绿化效果。四、开发建设项目绿化管理问题:对于开发建设项目,如房地产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绿化管理,实现从前期审批到验收的全过程监管,使绿化美化与主体能够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今后工作中,将在机制、管理和养护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绿化美化工作,同时在重点工程上有所突破,全面提高,为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为“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区绿化

2020年国税局“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一五”期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国税工作新局面

门录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国下一步的财税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税务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区国税局将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在“十五”期间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基础上,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区委五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明确“十一五”期间的艰巨任务,继续突出完善征管体制和建立税收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两个重点,落实队伍建设、依法治税、基层建设三个保障,持续推进税收管理精细化、信息管理一体化、行政执法透明化、基层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十五”期间国税工作成就显著

(一)组织收入连创新高。20xx年至20xx年,全局累计组织税收收入25.6亿元,组织收入从20xx年的50532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82138万元,平均年增幅达到17%,连年超额完成市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税收任务,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稳定较快增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连续五年荣获全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二)依法治税全面推进。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健全法规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四个环节的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税进程,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符合法治要求的税收执法制约机制逐步形成。通过聘请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向纳税人发征求意见信函等形式,把国税干部的执法行为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促进了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的税法宣传,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公民依法纳税观念不断增强。自20xx年以来,市区国税局连续三年被授予“行风免评单位”。

(三)税收政策严格落实。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重点税种的管理,严格增值税、所得税、出口退税的减免申请的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落实。及时落实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民心”工程;抓好新办企业所得税减免,民政福利企业、饲料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等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减免税企业的跟踪管理,防止骗取减免税行为的发生。税收优惠的及时落实,赢得了纳税人的信任,减少了征纳矛盾,密切了征纳关系。自1997年以来,7年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1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纳税服务深入人心。成立了专门纳税服务中心,进一步简化和下放审批权限,缩减审批环节,实现了国税工作的 “大提速”。进一步扩展了办税服务厅的功能,将办税服务厅建成集税法咨询、政务公开、优惠政策宣传、办理涉税事宜为一体的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一窗式”管理的各项功能,提高了办税效率和信息共享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到底”全程服务和“一窗到底”全职能服务。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国税业务同城异地通办”,缩短了纳税人办税时间,降低了纳税成本。

(五)科技兴税成绩斐然。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积极推行网上报税、网上认证、税银库联网,实现了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大力推广使用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方式缴纳税款,实现申报缴款同步进行,提高了办税效率。加大防伪税控推行力度,将所有一般纳税人全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狠抓了对综合数据采集率的考核,市、省和跨省专用发票存根联采集率均连续保持100%。积极进行ctais系统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整合,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联通,做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以“一户式”储存为突破口,强化数据管理,推进信息集中,实现了由面向管理型的税务信息系统向全方位服务型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转变。

(六)队伍素质显著提高。狠抓自我培训和提高,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队精神,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升华了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增强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为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最佳办税服务厅”和争做“文明税务工作者”、 “职业道德标兵”、“最佳办税服务员”等争先创优活动,注重培养身边的典型,用典型引路,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有2人被东营区授予 “劳动模范”称号,20xx年,市区国税局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所属胜利分局被中华总工会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管理二科被表彰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二、 “十一五”期间的税收工作任重道远

(一)稳步提高组织税收收入。在当前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完成各项税收收入任务,争取组织收入年年稳步提高,为地方完成“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六个重点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二)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把依法治税贯穿税收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税收执法,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推进税收执法检查的日常化。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坚决打击虚开和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其他可抵扣票进行偷骗税,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及其他手段偷税等违法活动。坚持日常宣传与税收宣传月宣传相结合,正反典型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的宣传,进一步增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三)积极稳妥地落实税制改革。 全会指出,“十一五”时期,财政、税务部门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作为基层国税机关,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系列税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充分发挥好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完善税制要素,优化税制结构,建立更加公平、科学、法制化的税制体系做出贡献。

(四)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按照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要求,以优化纳税环境和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完善纳税服务制度,规范纳税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纳税咨询辅导工作,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熟悉办税事宜。深入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推行“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包括征税信用、纳税信用相结合的税收信用体系,推进税收诚信建设。加强税务网站管理。继续大力推行多种申报和缴款方式,方便纳税人缴税。坚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办税氛围。定期征询纳税人意见,加强服务质量考核评价。
(五)大力加强税收征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加强和改进税收分析工作。进一步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探索加强税源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管理效能。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人真实申报纳税。进一步加强增值税管理;按照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实现纳税服务与管理的全面融合,从而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六)继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巩固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认真总结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充分发挥人员潜能,努力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国税干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不断加大为经济发展服务和为纳税人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国税干部队伍,为逐步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思想保障和人才资源保证。

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2020年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十五”时期(20xx年至20xx年),是东兰改革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拓前进和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的工作思路和实现富民兴县奔小康的目标,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20xx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00万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51.4%,年均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100万元,比2000年增长4.8%,年均增长0.9%;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3880万元,比2000年增长163.2%,年均增长21.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020万元,比2000年增长64.1%,年均增长10.4%;财政收入预计实现970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4.9%,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9000万元,比2000年增长201.3%,年均增长24.7%;城镇居民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元,比2000年增长46.1%,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预计纯收入1545元,比2000年增长50.6%,年均增长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xx年,全县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总产值46800万元,比 2000年增长8.6%,年均增长1.7%。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在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使粮食播面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稳定总量,稳定人均有粮。“十五”期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稳定在27万亩左右,同时通过良种推广和开展各类高效农业示范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亩产量,确保粮食稳产。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5500万吨,比2000年减少700万公斤,人均预计有粮195.7公斤。
2、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以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共完成人工造林11955.7公顷,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9.8%。20xx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0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4.9%(含灌木林),比2000年高十五个百分点。具有东兰特色的优质板栗、八角面积由20xx年的12.5万亩、1.6万亩增加到20xx年的21.5万亩、5.66万亩,“百里板栗”长廊带已形成规模,板栗年产量达8000多吨,20xx年国家林业局命名东兰县为“中国板栗之乡”,引进了安徽华泰集团到东兰投资兴建板栗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兰板栗产业创造了条件。围绕河丰药业公司实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已建成猫豆生产基地2.5万亩、喜树7.4万亩、肿节风100亩、萝芙木人工栽培200亩,同时与广东中山大学联合投资1800万元进行岩黄连、猫豆、喜树、肿节风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东兰正向桂西北中药材生产基地县的目标迈进。抓住“东桑西移”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落户东兰的有利时机,建立起“公司+农户”桑蚕生产联营机制,全县桑园面积达6550亩,养蚕户达4000多户,预计20xx年鲜茧产量达150吨以上,产值达270万元以上。
3、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增收为目标,突出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全县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20xx年全县预计畜禽出栏为猪16.21万头、牛1.47万头、羊12.82万只、家禽105.7万只,肉类总产量16300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9.67%、30.1 %、40.26%、72%和20.6%;全县预计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891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51%、64.43%。20xx年全县牧渔业产值预计达21539万元,人均收入65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2.9%、240%。地方特色养殖量和水产名特优产品比重逐年增长,20xx年预计全县乌鸡出笼37.5万只,20xx年中国特产之乡推荐组委会命名东兰县为“中国三乌鸡之乡”;全县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3个,养鱼面积6800亩。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2143万元,先后完成77处133公里水利渠道、65处装机总容量为986.5千瓦的电灌站、6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和10108个总容量为61万立方米地头水柜的建设任务,极大改善了灌区农田的生产条件。加快小流域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五年来共投

入5388.35万元完成兰木、切学、武篆、上圩河堤、东平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城区防洪整治一期工程,防洪堤总长达8.9公里,有效地保护了当地3000多亩农田和3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实施13个乡镇供水工程和70处农村人饮工程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9万人的饮水难和饮水不卫生问题。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文明新农村为目标的沼气池项目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沼气池建设34730座,20xx年全县累计共有沼气池37328座,是“九五”期末的1336%,沼气入户普及率达70.52%,排在全国县一级的前列。
三、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特色资源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认真落实“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实现“国有资本和职工身份双退出”为目标,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是用好用足政策,消化企业债务。针对全县11家国有工业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大都资不抵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由政府出资2540万元,先后处置了制药厂、压力锅厂、机械厂等11家国有企业在工行、农行、华融公司、长城公司的债务共2.2亿多元,赎回这些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抵押物土地证和房产证,为处置企业有效存量资产,筹集企业改制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规范操作,照顾职工利益,确保改制平稳过渡。在企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前,聘请具备资质的河池市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企业的资产及经营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评估,全面摸清家底,为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对每个改制的企业,做到调查先行,方案在先,实行一厂一议、一企一策。在对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平均获得经济补偿1.2万元,最高达3.2万元,全县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达2463万元。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为职工补缴养老保险金391万元,补缴失业保险金67万元,偿还职工集资款及其他欠款203万元,支付退休职工医疗保险181.3万元,支付伤残职工补助金14.7万元。目前,全县11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工作。
在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用优势企业和品牌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86项,引进资金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到位资金3.8亿元。先后引进安微华泰集团投资兴建华海食品公司、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兴建缫丝厂、哈尔滨晓声广告集团广西灵峰药业公司整体并购河丰药业公司,为加快发展中药材加工、板栗加工、丝绸加工及建材生产等优势产业,重新构建具有东兰特色的资源型工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20xx年,全县工业预计实现总产值28860万元,比2000年增长260.8%,年均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xx0万元,比 2000年增长427.4%,年均增长39.5%。
四、努力培植财源,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按照一手抓保基数,一手抓财源建设的思路,把财政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可用财力大幅增加,2000年全县可用财力为6688万元,20xx年预计增加到1.7亿元。 “十五”期间,全县预计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35135万元,比“九五”期间的4093万元净增131042万元,年均增长17.76%;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743元,比“九五”期间的9234万元净增加9500万元,年均增长12.67%;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7490万元,比“九五”期间的33840万元净增43650万元,年均增长18.00%。
五、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是我县交通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投入、高产出时期。按照“构建骨架,延伸村组,完善网络,提高等级”的总体思路,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一是大会战交通项目如期顺利实施。东九二级公路、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练乡)三级公路共完成投资4.4205亿元,新(扩)建177.608公里,其中东九二级公路于20xx年6月10日开工,20xx年5月竣工,全长59.39公里(东兰段31.844公里);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练乡)三级公路于20xx年11月27日同时开工,20xx年7月全部竣工,全长分别为68.05公里(东兰段38.78公里)、50.168公里(东兰段26.261公里)。二、三级公路的竣工和投入使用,结束了东兰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打破了制约东兰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凤三级油路、东天四级油路两条县际公路,共完成投资1.1168亿元,改扩建163.268公里,其中东凤三级公路于20xx年动工,20xx年5月竣工,全长54.88公里,总投资3963万元;东天四级油路于20xx年9月动工,20xx年6月竣工,全长108.388公里(东兰境内83.3公里),总投资7204.9105万元(东兰段投资5537万元)。通乡油路共完成改建6条97.19公里,总投资3401.64万元,工程于20xx年6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全区同类水平的县中,率先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柏油路的目标。通村四级砂路共完成改建和新建65条496.1公里,工程于20xx年9月动工,20xx年初全部竣工,全县87%的行政村通了四级砂石路,提前

五年实现自治区提出到20xx年70%的村民委所在地通等级公路的目标,并且高出17个百分点。二是以工代赈和扶贫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先后实施东里至巴马西山弄索四级公路(红军路) 6.58公里、巴英至堂房四级公路23.5公里和村屯级道路716条946公里。“十五”期间,全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929.7公里,成为广西公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县份之一。乡村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而且为沟通城乡物质文化交流、发展农村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抓好路网建设的同时,强化公路养护,依法征收交通规费。五年来,共完成管养公路636.796公里,管养率达100%,每年管养线路好路率均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完成征收交通规费2670.71万元,每年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
六、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教育目标。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9.3%和119.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率达95%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实现了扫除青少年文盲。特殊教育入学率达67%。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5.8年,每万人口中拥有在校大学生103.5人,高中生100人,初中生457人。截止20xx年10月底,全县已有11个乡镇通过县、市级“普九”达标验收,占全县乡镇总数的82.1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东兰高中跨入了市级普通示范高中行列,被列入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接受各种学历提高层次教育和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毕(结)业的人数分别达到1600多人和65400多人,均比2000年增3倍以上。
2、紧紧抓住“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项目工程”、“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全县农村中小学新增校舍9.47万m2;中小学校舍危房面积从2000年的31.3%下降到17.6%;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生均安全校舍分别为10.2 m2、6.59 m2、5.49 m2,比2000年提高了4.18 m2、2.54 m2、2.22 m2;生均教育仪器设备值分别为8万元、41万元、63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7万元、14万元、15万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
3、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顺利完成撤消23个乡镇教育组。20xx年顺利完成公开招聘80名中小学教师招考录用工作;20xx年,较好地完成293名代课教师的录用和辞退工作。
(二)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建成了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上级扶持70万元重建的文化馆即将启动,投资160万元的新电影院建设正在施工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把东兰的铜鼓文化推向全国,20xx年5月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东兰县“广西铜鼓艺术之乡”称号。东兰县壮族山歌剧团受到中宣部、国家文化部的嘉奖。结合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先后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各种配套设备比较齐全,图书藏量由20xx年的5500册增到20xx年的12500册。乡镇文化站已经成为农村群众了解科学技术、掌握脱贫致富本领的阵地。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共健全计生服务机构164个,其中县服务站1个,乡镇服务所14个,村服务室149个,固定资产为172.1万元,使用面积为7490平方米。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基本稳定,年人口出生率为13.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以内,计划生育率为87.36%左右。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累计为520.9万元。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户在扶贫项目、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四)医疗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所,个体医疗机构51家,村卫生室73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7人,初级职称305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专业医务人员1.6人。共设病床425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5张。全县有卫生用房52385 m2,其中业务用房30613 m2,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撤销了原县防疫站和县皮肤性病防治站,重新组建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理顺了职能关系。计划免疫追赶工作力度大,计免“脱帽”目标如期实现,成为全区先进典型。继续加强对鼠疫、霍乱、艾滋病、麻疹、结核病、肝炎、伤寒等重大传染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工作,基本实现妇幼“两纲”中的卫生目标;继续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创建和巩固“爱婴医院”,构建“母亲安全工程”,巩固和完善卫vi项目、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项目。
(五)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共实施村村通项目300多个,解决全县约1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从2000年不足40%跃至65%,边远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逐步得到的解决。
(六)科技工作卓有成效。共完成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近2

0项,争取到项目建设资金3000万元以上,项目涉及农业、畜牧、水利等各行业各领域。
七、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城市低保工作稳步推进,累计保障7910户、17863人次,共发放低保金670万元,低保对象人均差额补助标准由原来的55元提高到63元。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92本,解决130个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累计下拨救灾救济款580万元,下发棉被4315床、蚊帐8960床。发放特困户救助证8502个,发放医疗救助金13万元,使农村特殊困难户享受医疗救助。全县五保对象2517人,乡镇敬老院12所,五保村15个,县光荣院1所,社会福利院1个,共集中供养各类民政对象380人,提高供养标准,每个五保对象按新标准每月30元发放,基本解决了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累计发放各项优抚经费近1000万元,落实最后一批红军失散人员及110名老复员游击队员的定期生活补助。顺利完成乡镇撒并工作,乡镇村服务农民群众的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每年都保持在4000多人,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八、电信邮政事业迅猛发展,综合通信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全县电信部门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电话交换机设备容量由1999年的3072门增至20xx年10月的28924门。乡镇程控交换开通由3个乡镇发展到现在的14个乡镇,其中程控接入网点新增16个,总数达36个,无线接入网基站由原来的1个增至现在的4个,无线接入电话信号基本覆盖全县所有村屯,固定电话用户达22320户,是1999年的4倍,无线市话用户数超过5000户,互联网在网用户达2500户,20xx年电信业务收入是1999年的190%。全县邮政事业稳步发展。20xx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30万元,比1999年增长185.9%,邮政业务收入完成250万元,比1999年增长70.1%,在岗劳动生产率达5万元。
九、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紧紧围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切实找准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污染,做到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又能严格依法管理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红水河流域东兰段的水质保持ⅲ类水质标准;城区六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并且逐年降低。生态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20xx—20xx年全县兴建37248座沼气池,减少了生态植被的破坏,全县封山育林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五年多来,全县通过环保行政审批项目354项,“三同时”执行率达95%。
十、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高
以实施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契机,以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加大市政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县城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城市建设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在城镇规划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委托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县城及7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修编,在县城改造扩建方面,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民族中学、河丰药业公司、县武装部、县光荣院等单位已迁入县城改造三期开发小区办公居住,投资450万元的县公安局整体搬迁重建工程已完成基础工程施工,县公路局整体搬迁重建工程已经启动, 县城城区面积由0.8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2.2万人,流动人口增加到1.8万人,县城改造第三期工程竣工后,县城城区面积将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参加市容整治“南珠杯”竞赛活动为契机,结合县城防洪整治工程的施工,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旧城区九曲河两岸河堤路的改造工作,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县城文化广场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县城路灯改造,县城主街道人行道改造工程正在抓紧进行。
十一、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成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7个,合同引进资金471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580万元。其中河池境外项目93个,总投资27400万元,实际到位29760万元;河池境内项目147个,总投资19750万元,实际到位27040万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9个。
十二、电网结构趋于完善
供电部门固定资产总值达12498316.63元 ,购电量达1.7亿千瓦时,售电量1.5亿千瓦时,供电销售收入57484341.37元,上交税收3164324.51元 。人均创税19777.03元,供电可靠率达98%,电压合格率达95%,设备完好率保持100 %。全面完成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新建花香、兰木等7个35kv变电站,容量为15650kva。全县农网改造总投资额为7675万元,新架设35kv线路110.6公里,新架设10kv线路1118公里,新架设低压线路1536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 18270千伏安,改造台区695个。并完成了河丰药业、花神集团、板栗公司的配电网络建设。在直抄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做到抄表、收费、

管理、服务“四到户”,保持电价稳定无反弹,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的电气化建设步伐。
十三、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先后下拨资金125万元,解决内涝区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投资132.78万元,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13处,受益15848人;投资81.45万元,架设输电线路15处,受益4922人;投资101.33万元,改(扩)建道路35条,受益14628人;投资214.13万元,修建(维修)桥梁30座,受益12917人;投资71.26万元,修建生活码头39处,受益16114人;投资48.85万元,修建学校19所,受益2618人;投资16.22万元,维修水利项目9处,受益5862人;完成三石镇拉平、巴纳明渠排涝工程建设,解决了岩滩水电站库水引发的纳合片8195人内涝灾害问题,恢复耕地12496亩。充分利用库区水面资源,组织移民进行生产开发,全县拦网养鱼场发展到18个,面积达5000多亩,库区水面零星网箱养鱼1250多个。
十四、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人大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县人大先后听取和审议30项专题工作报告,作出8项决议、35项决定,共依法任免本级国家机关工作员223名,其中任免人大机关工作人员17人次、政府系统工作人员73人次、法院系统工作人员120人次、检察院系统工作人员17人次。为本级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政协参政议政能力得到加强。五年来,县政协共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25次,撰写调研文章和视察报告18篇,其中《关于我县乡镇撤并的调查报告》、《关于我县城区建设及管理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我县民族中学教职工住房困难情况的视察报告》,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加强对委员提案的交办督办工作,五年来,共收到提案250件、立案222件,立案率为88·8%,办复222件,办复率达100%,已落实和解决的有204件,占总立案数的91·9%。县政协还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强与区内外政协、党政部门及社团的联系和交往,先后组织外出参观学习50多次,接待区内外视察团300多人次,进一步增进了友谊,树立了东兰老区的良好形象。
十五、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扎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密切干群关系。以“三级联创”和“五村两规范”为载体,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14个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148个行政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目标。各级领导班子素质得到增强,五年来,先后对586位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其中任前公示153人,任免488人次;向市委组织部推荐副处级后备干部35人,推荐县处级领导后备干部24名。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五年来,全县共发展新党员1383人。
十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以弘扬诚信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县城、文明行业和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方面,先后有县邮政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县地方税务局和县审计局等1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新华书店等29个单位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武篆镇等4个乡镇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大同乡等2个乡镇被命名为县级文明乡镇;三石镇公平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村,武篆镇东里村等10个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东兰镇那亨村等6个村被命名为县级文明村。理论武装和宣传舆论工作成效显著。县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共撰写心得体会文章800多篇,其中有100多篇在区内外主流媒体上发表。全县共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500多篇(幅),其中在全国性报刊发表40多篇(幅),在省级报刊发表500多篇(幅),在地市报刊发表 1900多篇(幅),20xx年和20xx年,连续两年被广西日报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县。
十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紧紧围绕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五年来,先后48次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人数达10000多人次。着力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纠风工作,全县共有268个县直和乡直单位、148个行政村(社区)实行政务公开,公开面达100%。强化源头治腐工作,全县共公开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83宗,面积6308.1平方米,成交额1232.49万元,增值284.53万元。加大案件查办,严惩腐败。五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各种违纪案件96件,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十八、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按照“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五年来,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1090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97人,查获犯罪团伙64个244人;查处违法人员4079人,抓获逃犯56人。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批捕案件355件509人,批准逮捕320件457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332件480人,移送起诉332件480人。人民法

院受理刑事案件411件,审结405件,判处各类被告562人。司法行政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25场次,出动宣传车208辆次,印发宣传资料79000多份。全县共调结各类矛盾纠纷2398起,调结率96.5%。全县实现了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50人以上越级上访和其他进京滋事事件、不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治安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五不发生”。
对全市“十一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将东兰县红色旅游纳入《规划纲要》。东兰县是中国早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人民军队早期将领韦拔群的故乡,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是红七军的故乡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邓小平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东兰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在革命战争时期,有2259名儿女和6339名群众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百色起义纪念馆的英烈名录中,有三分之二的烈士属于东兰籍,在该馆陈列的革命文物中,有三分之二出自东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东兰涌现出五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广西共18名),其中有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覃健,少将韦祖珍、覃士冕。东兰也是广西革命遗址最多、意义最厚重的地方,在自治区确定的40处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东兰有4处,占了全区的十分之一。此外,东兰境内还有众多重要的革命遗址。因此,建议将东兰县红色旅游纳入《规划纲要》。
(二)建议将东兰县库区生产开发纳入《纲要》。东兰属岩滩电站重点淹没区。1991年岩滩电站封闸蓄水后,全县库区及内涝涉及8个乡镇43个村489个村民小组10608户4.93万人,受淹面积达4.23万亩,受淹耕地达3.38万亩,受淹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8.67%。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至今仍然十分脆弱,建议把东兰县库区生产开发纳入《规划纲要》。
(三)建议继续把东兰县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规划盘子。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后,东兰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东兰各方面建设相对滞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仍然主要依靠上级扶持为主,因此,建议把东兰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纲要》盘子。
(四)建议把红水河流域开发纳入《规划纲要》。红水河是广西的母亲河,流经东兰县境达115公里。红水河流域是广西的电力走廊,全区80%的水电、火电项目布局在红水河流域。红水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旅游、农产品、中药材资源。因此,建议将东兰县红水河流域开发纳入《规划纲要》。

"国土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