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师专业成长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6.12

在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中丰富幼儿数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此时就该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来进行一次总结。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准备,工作总结到底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中丰富幼儿数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中丰富幼儿数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非正式性数学活动,就是日常活动中以孩子们自由选择和操作为特征的幼儿数学学习的活动。

非正式的幼儿数学学习活动,对孩子来讲有较大的自由度,孩子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对教师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材料的动作和语言,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从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发展目标,在内容与要求中又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强调了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重在感受数学和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那么幼儿园又怎样来开展非正式性数学活动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在生活活动中开展非式性数学活动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幼儿理解数概念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他们首先学会口头数数,再将数与实物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还要认识数学符号,要理解符号的含义,知道数字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量的守衡等。幼儿的数学经验是随着身心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数概念。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它时刻伴随在幼儿的左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但往往是无意注意,教师要敏锐地感知幼儿的关注点加以引导,他们会对自己亲历的现象或问题,体验更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更容易,会感到自然、轻松,因此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

案例1

刚升小一班时,班上来了几名新幼儿。他们没上过幼儿园,也没有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天气热孩子又是刚刚入园,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饮水情况。为了鼓励孩子们主动喝水,多喝水,我们设计了“比比谁的泡泡多”评比墙,每条鱼代表1个小朋友,由于鱼的颜色、形状不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的“鱼”。每天孩子喝一杯水,就给他一个圆卡片,让他们自己贴在小鱼的嘴上方,表示小鱼吐了一个泡泡,到了家长来接时,孩子们都是先跑去数一数自己的小鱼吐了几个泡泡,然后跑到家长跟前,大声地告诉家长:“妈妈我的小鱼今天吐了6个泡”,“我的小鱼吐了8个泡泡。”

家长听了都会开心地一笑,他们不但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饮水的情况,还惊讶地问:“真的?你的小鱼真的有6个泡泡?”孩子数得没错,离园前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已经不知数了多少遍。

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学会了10以内的点数,知道了点数后的总数量,因为孩子们时时都关心自己的小鱼吐了几个泡泡。一个小小的生活活动,把点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了解了自己的饮水量,还要把这一情况向家长汇报,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表述能力。

案例2

早上点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在教师点完名之后,首先由教师点,幼儿一起数,数一数今天来了多少名小朋友。过段时间,就可以请个别幼儿来数,一个人点数,其他幼儿来看他点数得对不对,点得和被点得孩子都很认真。接下来是数学接龙游戏“报数”,报数开始,孩子们的眼睛都盯着报数人,如果哪个小朋友报错了,大家会一起来纠正,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报到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数字就是今天来园人数的总数。孩子们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百玩不厌。因为每天点名围坐成的圆圈,孩子们自己摆成的,每天自己坐放位置不同,报数开始的地方不同,自己接龙的数学也就不同。

晨间点名的游戏,让孩子们很快的掌握了30以内数的点数;接龙游戏,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大声地报出自己的数字,也使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不敢大胆发言的孩子,能大声地愉快地报数;让“数字龙“在自己这顺利地接下去,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不仅要观察那些显性的,还要善于挖掘生活中隐性的数学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的息息机关;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在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提起“户外活动”也许大家马上会想到是:幼儿手拿体育器械在进行体格锻炼,或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周围人们的劳动和自然环境的场景。殊不知当你处在某一环境时周围总出现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作为教师怎么不利用此环境加以引导来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户外活动时又如何捕捉数学教育契机呢?请看案例:

案例3

户外散步,孩子们被大樟树上钉着的牌子发生了兴趣,“老师这是什么呀?上面还有字呢?”我把树的“身份证”牌,读给大家听,“噢,这棵树有50岁了”,“这棵树有60岁了”,孩子们围着樟树边转边看“老师快看,我们2个人把大树抱住了”。“这棵树要4个人才能抱住”。“那这两棵树哪棵粗一些哪棵细一些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又去测量大树,得出了结论:4个人抱住的树粗一些,2个人抱住的树细一些。孩子们纷纷拥向其它几棵挂有牌牌的大树,根据能抱住大树幼儿的多少,孩子们给大树按粗细排起了队,并知道了我们测量的这些樟树,树龄越长树越粗。

透过这个案例孩子们知道数字“60”比“50”大,了解了简单的测量知识,还能根据树的粗细排序。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太阳下比比谁的影子长,先用粉笔画好小朋友投下的影子,再用绳子、尺子进行测量、比较;在户外孩子们捡到的小石子、落叶、小棍子可以先分类再排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并能主动去学习、探究,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自己面临的小难题时,对孩子而言,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而此时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愉悦。

三、在区域活动中开展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心理学指出:“儿童对数学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活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幼儿可以通过训练记忆一些数学知识,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是真正理解掌握了,而只有通过一系列作用于物体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活动室开设了多个区角,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都是有目的投放的,幼儿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活动材料进行游戏,这时教师只需善于观察,挖掘其中教育契机,及时给予指导或引志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尝试探索、体验操作材料获得数学经验。

案例4

结合教学内容,在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我们在科学区投入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孩子们自由地摆弄、比较、拼摆。孩子们在比较了各种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后,便用几何图形拼出了各种图案。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几个拼得比较复杂的图案粘到纸上,再贴到活动区的墙上,并投放了统计表,孩子们想统计哪个图案上的几何图形,就将统计表放在哪个图案的下面进行统计,并用数学卡表示统计的结果。

玩着、摆着孩子们又利用这些几何图形玩起了“排序火车”的游戏,开始是一个个排下去,排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在进行完有规律的活动后,孩子们的“火车”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火车了,不停地变换着排序的花样,谁有了新的创意,就会有人模仿。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已不满足于独立的拼图,而是两个或几个人联合起来完成一幅作品。一次孩子们拼摆楼房,房顶用的都是三角形,康康说楼顶不全都是三角形的,还有梯形的,妈妈教过他,他知道梯形是什么样的。他在材料里没有找到梯形,就用2个三角形和1个长方形拼出了梯形的楼顶,其他几个孩子纷纷模仿,康康很是得意。

根据孩子们拼图的需要,我们又补充投入了梯形、半圆形、椭圆形的卡片。孩子们发现,大家合作的作品,比一个人拼摆的要有意思。他们在拼摆的过程中,相互协商,在什么地方,拼摆什么样的东西,用什么图形来完成,这样拼摆出来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我们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小的几何图形在他们的手里千变万化。从翩翩起舞的蝴蝶,小兔的蘑菇房,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花园、建筑,每件作品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刚开始作统计时,重叠在图形下面的图形,经常不被统计进总数,经过反复地拼摆,孩子们理解了重叠的意义,并学会了有规律地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进行统计,不漏掉一个图形,现在孩子们的统计工作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孩子的智慧真是不能小瞧!

经过反复的拼摆,孩子对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可以合成一个圆;两个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摆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建构了数学经验,而且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还养成了爱动脑筋,持之以恒,喜欢与他人合作等优良品质。这种学习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兴趣也更浓。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经历,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

四、教师从懵懂不知如何开展到得心应手随机指导

教师最初不会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即使发现有关于数学教育的机会也不知如何引导幼儿建构数学经验,因为教师不是正在手忙脚乱地组织户外活动拍球等,就是组织幼儿喝水、吃饭等她们认为的主要活动,如果要渗透数学教育似乎就要打乱其它活动,当初大家都非常郁闷困惑。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反复研究别人的研究成果,如:借鉴《幼儿园数学多元教育活动设计》,同时请能力较强的大二班刘老师示范,运用案例分析,帮助教师初步建立如何捕捉教育时机又如何引导幼儿丰富数学经验。再到个别指导和教师各种形式的实践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从无从下手到信手拈来。

案例:5

秋天来了,桔园里的桔子熟了。湘湘老师带孩子们去摘桔子。一棵桔树摘了多少个桔子呢?班上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桔子呢?桔子放在三个篮子里,每组的幼儿都在数自己篮子里的桔子,“我们这里有10个桔子”“我们有13个”“我们这里有12个”“我们今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桔子呢?”两位数的加法孩子们还不会,有的孩子提出请老师帮忙加起来,“你们自己能不能想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桔子呢?”受到老师问题的启发,龙龙提出把三个篮子里的桔子放在一起再来数,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龙龙主动承担了数桔子的任务,龙龙数大家来监督,数清了有35个桔子,然后是分桔子,像平时吃午点一样,每个幼儿来拿一个桔子,剩下5个。剩下的5个桔子怎么分呢?孩子们说老师和我们一起摘的,老师也要分一个,班上有三个老师拿走了3个桔子,最后剩2个桔子,对剩下的2个桔子怎么分,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湘湘老师见状,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平时是谁在照顾桔园吗?”孩子们一口同声地说:“是程叔叔和陈阿姨”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把剩下的2个桔子送给程叔叔和陈阿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利用已学过的集合、点数、一一对应等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优秀品质。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教师们在渗透数学教育:

¨在日常生活活动:上下楼梯时,幼儿运用顺着数,倒着数来计算阶梯的数量;午餐时,幼儿运用对应来比较一下盆、碗、勺数量的多少;吃午点时,观察一下点心的形状、大小,各种点心的数量,每人一份的一一对应关系;外出散步时,对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形状、数量、空间位置的花草树木,建筑进行多维度地观察;外出排队时,幼儿两两牵手,区分来园幼儿数是单数还是双数等……

¨区域活动:各活动区物品分类摆放的情况,数量统计都离不开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数及其统计等概念。特别是玩超市游戏时,对这些知识运用得更加充分。

¨教育活动:绘画、折纸、剪纸等都离不开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排列、顺序、等分、对称等数学因素;音乐活动:音乐旋律中的节奏、强弱关系都包含了数学中的数量、排序等内容;体育活动:幼儿拍球、跳绳都要计数,训练幼儿的数数、计数能力。

在这些过程中不难看出我们的教师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区域游戏活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都会随机地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五、教师从原来的单一数学领域迁移到其他领域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只要大家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师们总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园教师不仅在数学领域上积累了很多教育经验。而且他们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迁移到其他领域。

案例6

一次教研活动时,李老师提出了一个困惑的问题:活动区最近投放材料时,添置了一块塑料写字板,由于这块板颜色鲜艳,用专用的笔画画、写字后,拉一下开关就没有了,又可以在上面重新写、画,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几天,老是为这块写字板争吵不休。于是,根据此现象,我们让老师思考:你会安排谁先玩?为什么?

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集体讨论:老师们纷纷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1、请来园情绪不太好的孩子先玩;

2、让在上个活动表现好的孩子先玩,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兴趣;

3、晨间来园时,谁先来谁先玩;

4、让区域活动时,不安静的孩子先玩,以免他老是吵,影响其他幼儿活动;

5、全班统一排队,大家轮流玩;

6、让孩子来决定谁先玩。

把所有的办法列出后,请教师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从教师的选择结果看,教师大多都能关注幼儿的情绪,教幼儿学会等待,以请先玩做为奖励,刺激幼儿在其它活动中的优秀表现来带动其它活动的开展,体现一日生活的连贯性,但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吗?

分析讨论:教师安排谁先玩,意味着什么?让谁先玩孩子会觉得老师喜欢他,没有先玩的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排在后面玩的孩子,好奇心和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孩子的事情应该由孩子来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每个孩子的好奇心。

讨论后,教师们立刻行动:1、让孩子们一起来了解写字板;2、请每个幼儿都来看一看、摸一摸,并在上面写、画几下;3、组织孩子讨论一块写字板,大家怎么玩?经过孩子们讨论一致认为:班上有6个组,每次一个组玩,由组长带领大家一起玩,晨间、上午、下午三个时段的区域活动,每次1个组玩,2天时间大家都可以玩到。

这样的结果,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孩子明白了,等待的必要,小组长还要分配好时间,让自己的组员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玩到写字板。教师营造了民主的氛围,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结论建立在幼儿讨论基础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人在上面画一画、大家围在一起观赏着,还七嘴八舌地评论着,孩子们友好有序地体会着新的活动材料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师也学会了观察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自然地整合了科学、社会、艺术、数学等领域的教育目标。

我园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贯彻《纲要》精神,注重抓好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首先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把研究视野拓宽到“非正式性数学活动”。研究表明,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注重帮助幼儿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与思考,注重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非正式性数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让幼儿简单地玩一玩、数一数的过程,而是要引导幼儿在大量生活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才能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真正体现幼儿学数学的目的。非正式性数学活动的确让幼儿获益匪浅,同时也给教师和幼儿园带来了增益,而教师综合能力的持续增强,直接促进了幼儿园的市场竞争力。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新教师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一年,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非常荣幸也非常辛苦,尤其是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站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不仅要尽快融入角色,更担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我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集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集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一直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新课程把集体教学活动视为教师对儿童经验的可能性构想,不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去把握孩子的学习,经验的价值,而是立足于儿童的现实,从动态的过程中去把握儿童的学习和经验。从教学现场来说,这个构想,是被每个教师的意图、经验、解释和行动所演绎而发挥其现实功能的。因此在集体教学活动的教育现场,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确保幼儿的兴趣、需要与我们教育目标之间保持一种和谐与平衡,从而有效地推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幼儿在特定的教育目标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智慧、教育能力在某一时段的集中呈现。在这类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导者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特定场景中,教师采用怎样的策略去互动,不仅关乎目标的有效达成,更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智慧、教育能力整合运用的过程。因此,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能力,以课堂为本位去实践、创造、反思、改进互动质量,提升互动品质,从课堂的事件中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互动水平,是教师获得专业能力提高的一个载体。

在大班这一学年,我们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理论学习

上学期我们主要围绕研究重点,进行了理论学习。

1、组织学习《纲要》、《指南》、《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机智》、《渴望学习》等专业著作,利用自学以及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读,梳理正确的理论知识。

2、收集情报资料,广泛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研究的已有经验和成果。深入学习,梳理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因素。

本学期我们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集体活动中,老师主要通过提问来与幼儿互动,提问要注重开放性、针对性、挑战性,注重提问的方法,那该如何设计提问,把握提问的这些特性呢?

●集体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老师如何有效地回应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回应中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通过互动,教师需要小结、归纳、提升,那么教师在小结、归纳、提升时要关注哪些要素?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针对研究内容我们组织了教师进行了理论学习。

1、组织学习《有效提问的策略》、《回应策略》、《归纳、提升的内容以及策略》等文章,利用自学以及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读,梳理正确的理论知识。

二、具体做法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题计划。

(2)定期进行案例交流,有经验教师介绍经验,新教师提出困惑,组内互帮互学,提高青年教师游戏讲评能力。

(3)现场观摩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上学期,我们围绕研究重点,以问题聚焦——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归类总结等形式进行了研讨,为教师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观察记录活动过程——分析诊断问题——针对问题个体策略分享——提出具体策略——实践运用策略——反思策略有效与否——提炼归纳有效策略——总结操作要点的有效步骤进行研究,以理论促实践,使教师获得了实践经验。

三、取得的收获

(1)提问的策略:

此处的策略是指:处于“师幼互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有效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而预设、调整及实施的提问执行过程。

策略之一:启迪幼儿思维,打造“四度空间”

提问的目的不再停留在仅让幼儿获取标准答案,知道最终结果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幼儿思维,形成自身对问题思考、解决和回应的机制。因此,教师对提问的“度”要恰当把握。其操作要点如下:

提问要有“高度”。所谓的“高度”,是指教师的问题要为幼儿的思索、联想留出空间,切忌“对不对”?“好不好”之类“应答式”的问题。

提问要有“广度”。这里的“广度”,一方面是指问题的提出要贴近大多数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在“最近发展区”内有促进价值的;另一方面尽量考虑给不同思维层次的孩子提供可以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提问要有“深度”。教师不但要会提问,还要提升问题的“含金量”。 “含金量”主要体现在:

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孩子经验上的冲突;

提问能使孩子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自身经验出发去探寻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提问要创设“激疑”情境,能引发幼儿对更多新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索和思考,能促使更多经验的迁移、运用和构建,能使更多的孩子饶有兴趣地参与互动和分享;

提问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同样的问题呈现的方式可以不尽相同,不同的问题以个性化的呈现方式出现,以促进幼儿聚焦、多元、发散、逆向等多种思维品质的有效发展。

提问还要“适度”。“适度”的问题有促进思维发展的功效,而不适宜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还会引起思维线索的紊乱,影响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为此,要做到以下三个“异“:

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起点和落点,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在其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予问题和回应。

因时而异:善于抓住不同幼儿生成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时机,进行讨论、归纳、质疑和提升。

因事而异: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入追问,依据事件中的有价值问题予以回应。

策略之二:培养相关技能,学习有效提问

教师设问的指向性,现场发问的实效性、问题呈现的明确性和回应幼儿的适切性其实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程度紧密关联的,这里不仅有方法的技术含量,或许还有更多的是教育者个人的特殊品质以及他本人所拥有的教育机智和智慧。只有掌握了提问的技能,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提问能力,才能形成上升为自身的教育智慧。因而,重视对教师提问技能和现场智慧的培养也是推进有效互动的策略之一。

观察的技能——在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判断筛选的基础上提问,使问题有针对、有落点、有价值。

聆听的技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在把握孩子需要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中提出问题。

发问的技能——不仅可以直接发问,也可把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操作之中、材料之中;不仅可以正面提问,还可反问、追问、顺势即问、边说边问……

回应的技能——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回应“要把握三个特点:“快,准、简”,所谓“快”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高效率地予以“回应”;“准”是现场的分析、判断一定要准确,有的问题需要深入,有的需要展开,而有的需要留白、有的则不能纠缠;“简”所指的是提问要简单明了,回应要简洁适当,归纳要简炼易懂。

策略之三:优化提问环境,营造互动氛围

优化“提问场”是使“师生、生生、生材”之间产生共振、共建、共励的前提,它可以构建良好的互动场景,让幼儿充分发挥互动的主动性,也可优化思维的环境,任思想冲破牢笼,还可营造优质的心理环境,融洽人际关系,使孩子与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平等、互助、尊重、理解的氛围中,积极有效展开互动。其操作要点如下:

转变视角,走近孩子,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

客观、公正地关注、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满怀爱心地欣赏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和能力差异的孩子。

真诚、宽容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平心静气地去感受孩子,解读孩子。

耐心帮助、支持每个孩子获取属于他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就。

(2)回应的策略

1.提升式回应——教师在幼儿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对于这种回应,教师在活动之前对所执教的内容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

如《小螃蟹找工作》中理发店里有哪些工作,教师就应该清楚理发店的工作就是洗头发、剪头发、烫头发等,那么对于幼儿的百花齐放的回答,教师最后都应提升到这三个工作上;饮食店里的工作同样教师要进行提升,而不是幼儿所说的炒菜的,切菜的、送菜的,而是厨师、切菜工和服务员;商店中广告员的概念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提升:广告员就是专门吸引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的人;又如《认识数字5》活动的“4添上1是5,数量是5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等等这些引导语都是对幼儿回答的提升。需注意的是,教师的提升必须是正确、科学的。

2.归纳式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进行梳理和归纳。

3.赏识激励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有针对性的表扬激励幼儿。

4.追问扩思回应——这种回应中教师必须运用追问,而追问的问题必须扩展幼儿的思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追问扩思回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有效的回应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却不敢去追问,总怕幼儿的反应会让教师措手不及,其实只要执教的老师心中清楚我这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一定会达到扩思的效果。

5.互动式回应——把发问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有效提升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梳理的策略

哪些经验需要归纳梳理

能够引起幼儿情感、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发展和飞跃的

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的

体现认知和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

能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的

能促成新知识生成,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

怎样归纳梳理

切合年龄,针对经验

依据目标,加强观察

满足全体,兼顾个别

找出规律,有序梳理

正确科学、浅显易懂

把握火候,开放多元

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适时提升,重在激活

4、教师在互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让孩子的思维、语言、动作等动起来,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效地动起来。变单向的接受性学习为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交互作用的发现性学习过程。

思考、预设哪些问题应由教师发起互动,哪些情况下教师只是作为中介发起幼儿间的互动,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设置场景、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引发幼儿与之互动,获取有效的经验,以更好地推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教师要认真观察、判断互动现场的信息,灵活、弹性地把握互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可以大胆打破先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互动话题。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互动构想,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设互动与生成互动的有机结合。

四、思考

研究虽然解决了部分互动问题,但在集体活动教育现场的互动问题是复杂纷呈的,各具情境的,富有个性的,难以预料的,因此研究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其他诸多互动难题的解决任务。另外,由于各人的知性和经验不同,站立的角度不同,处理的方式和策略不同,因而对研究的理解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而这些正是激发我们继续探讨、思考和研究的动力。

小议教师在幼儿生成活动中地位及作用


小议教师在幼儿生成活动中地位及作用

所谓“生成”,是教师在与儿童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儿童的兴趣、需要,使孩子们共同的兴趣、需

要成为孩子们活动的主题,它不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课程,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计划行动。在活动中,教

师们已经意识到要去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放手让幼儿去探索、交流,但对于自己在活动中的地位以及如何

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往往感到有些困惑。那教师在幼儿的生成活动中到底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

的作用呢?在实践探索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的挖掘者。

现在的教学提倡在生活中学习,一日活动皆课程,在孩子的游戏时、交谈中都可能有值得深入学

习的课程,教师就是生成活动的挖掘者,是生成活动的捕捉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当前的兴趣、爱好

比如在散步活动中,我们一起来到了草地上,我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踩在草地上那种软软的感觉

,于是就说:“我们一起走在草地上,你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说着“软软的!”,就当我们继续走

着的时候,突然在队伍的中间发出了这样的争论“小草死掉了”、“小草还没死”。随着他们争论音量的

增大,更多的孩子参与了争论,还是那两种不同的论点。我看着孩子们那鼓激烈的劲儿想到:何不让孩子

们自己来寻求小草变黄的原因和作用呢?让他们自己来了解小草到底死了没有。于是生成活动“小草死了

吗”就此展开了。

当然,在挖掘孩子的热点时,教师要注意两点:其一,衡量对某一热点感兴趣的人数比例是多少

,要开展活动一定要满足于大部分幼儿的兴趣,不能将个人热点视为集体热点。其二,要为孩子选择符合

孩子年龄特点的热点。孩子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他们都想一探究竟。试想,让6

岁左右的孩子去探索神秘的宇宙适合吗?那样做只会使生成活动半路“夭折”。

二、教师是幼儿生成活动的组织者。

当教师已经捕捉到幼儿的共同热点问题后,应如何来应对幼儿的问题呢,有时,教师会认为既然

是幼儿生成的,那么让他们自己将问题进行到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如果你是那样做的,你就失去

了一位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拥有了值得探索、开展的活动主题后,如果想要很好的开展下去,必须要做好很多前期的准备,

这是生成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而这样的工作由老师来承担是最好的。

1、协助幼儿收集材料,其中包含了物质的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1)图片、实物等物质材料。

在生成活动中,我们若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就能有益于他们运用经验与外部环境发生

有意义的交互作用,从而有效地建构知识。为了收集到更多更广泛的活动材料,我们可以让幼儿和家长参

与收集,因为“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将每个主题的来由、计划和每一

阶段的成果及时通报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及时地帮助幼儿一起收集资料,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过程中,

不但使活动资料更加丰富,幼儿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生成活动“我认识的动物”开展前,我们

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碟片、动物玩偶等,在组织那一活动时,因为孩子们已经在收

集的过程中对它们有了一定认识,所以在介绍讲述的时候孩子们有话可讲、兴趣非常浓厚。

2)知识经验材料。

有一些活动可能不能收集到很多物质上的材料,像“小草死了吗”,为了更好地开展,让孩子们在活

动中不仅仅当一名倾听者,充分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必须要了解一定的知识经验。于是,我鼓励幼儿

回家通过问爸爸妈妈,或者看书、上网等手段了解小草变黄的原因以及作用。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后,

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的宗旨,在幼儿相互介绍、教师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中

,孩子们了解到了“小草到底死了没有”。

2、帮助幼儿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由于生成活动是师生共同构建开展的。因此,就要根据活动的发展情况来确定一个主题所要进行的

时间和空间。如生成活动“做标记”中,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一起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以及

为班级各地方做标记。孩子们对各种有趣有用的标记非常感兴趣,时间过得很快,二十分钟一晃就过去了

,但孩子们还在自豪地介绍自己制作的标记以及需要贴在什么地方,是什么作用。看孩子们这么兴奋,我

及时调整活动时间。合理利用活动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张贴自己的标记,让教室内外的墙壁、玩具橱、钢

琴等地方成为了协助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孩子们在张贴的过程中一方面满足了他们对成功的体验,另一方

面让标记的作用得到了升华。

3、适时给予帮助、发出赞扬,保证生成活动顺利进行。

毕竟是由孩子的兴趣而引发的活动,孩子是善变的,可能前一秒还热中的问题后一秒却毫无兴趣

了,因此保证孩子们顺利地积极地参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随时肯定他们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

他们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有成功的体验。尤其要鼓励那些表面上看是“失败”了的幼儿,

要通过我们的激励,使他们产生继续探究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的作用与地位远远不止以上的两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几哦啊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

接受党性教育促进自身成长--2019年下学期总结


接受党性教育 促进自身成长--XX年下学期总结

刘维帅

回顾即将而逝的本学期,从我系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带领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系的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还在不断的努力争创更好的成绩。而我身为一名学生党员,在党支部的教育和培养下,在成立系部学生党小组(支部)时荣幸当选组织委员,在此期间收获颇多。我深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带头,创先争优,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要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针对本人本学期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认识

结合本人考研实际,在本学期时期加强了政治理论的学习。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是目前最优秀的社会形式,相比于资产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型政党。

我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改善民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尽管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不公和不明,部分百姓的心中也还有一丝不解甚至抱怨,但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党,要相信她能够带领我们克服困难,与时俱进,不断改善民生,带领全国人民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力量

我党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进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促使全国各族人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八种可贵的精神,这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党伟大的精神力量。

1、井冈山精神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它的精髓;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是它的灵魂;依靠群众敢于胜利是它的本质;艰苦奋斗百折不饶是它的根本。

2、长征精神

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紧紧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3、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张思德),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延安整风,1934年),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4、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24字精神。

5、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四能精神。

6、抗震救灾精神

(1998年全国大洪水,XX年南方冰灾,5.12汶川大地震)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核心价值。

7、奥运精神

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8、六十华诞庆典精神

祖国六十华诞大庆,融合了井冈山、长征、延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抗震救灾、奥运等七种精神为一体,尤其是它的科学组织,高度统一,严明纪律,还有群众的满腔爱国热情,目前世界上任何国家也无法做到。特别是此次庆典的参与者,大多为80后和90后,他们将是中国共产党的可靠接班人。

三、蒋小波全国先进事迹报告会

蒋小波同志是我校无私奉献的大学生党员,也是我们身边的楷模。他刻苦砥砺、成长成才,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死前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更是传唱了一曲交接生命、延续光明的大爱之歌。我很荣幸成为蒋小波全国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慢慢地接触到了他的室友、老师,被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故事的所感动、所震撼。我也写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文,缅怀这边身边的楷模。

四、寝室帮扶工作

本学期按照支部指示,我进行了寝室帮扶工作,感触颇多。感觉大一新生充满激情但也迷惘,大二学生虽已熟悉但却松懈。在新生迷惘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大一时的自己,那时对这个新生的环境是那么的好奇,那么期待。我自己在思考,如何利用交流帮扶工作帮助自己的师弟师妹们走出迷惘,将他们的激情和干劲挥洒在值得挥洒的地方,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不能让自己的师弟师妹们在无所事事中蹉跎了青春,荒废了岁月。不然,妄为学长,难配党员。

五、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加强我系党支部先进性和取得创先争优成绩的重头戏,也是我们党员同志努力的方向。针对学习型党支部的相关要求,我已完成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的工作。最近看了《优秀团干部的十三种能力》这本书,感触颇多。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团干部也是国家人才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名团干部,思想要好,能力要强,业务要精,管理要稳。

六、荣幸当选党代表

本学期即将召开中国共产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员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感谢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很荣幸在支部的评选中当选党代表,我将积极做好开会准备,认真学习大会精神,及时传达大会信息,让更多的党员同志感受大会的氛围,感悟党员同志使命的神圣。

由于自己忙于考研和毕业等事宜,时间经历有限,没有做出很多富有影响力的工作,在今后的实践中还请领导和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共同做好我系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加强我系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在创先争优的系列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中职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