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中学生会学习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8.13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在平日里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写总结报告。总结写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每次写总结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中都会形成新的知识:有时候,只有坚持一件事不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成功。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可以从哪方面着手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初中阶段的我,不仅努力学习了课内的文化知识,还留心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渐渐地,我形成了一套有我的特色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我的学习方法的内涵与真谛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方法不仅仅是用于我,还适用于很多同样的同学。由于我接触的中上等的同学比较多,此方法更适用于学习上不错,但总也不能十分拔尖的同学。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初中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是学知识打基础时期,要注重学习的方法的培养和总结。基础扎实了,后面的学习才会坚定不移,不至于到了高中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因此,初中时期要学会总结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初中学习方法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总结(一)

初三数学综合性明显加强,学生的作业量加大,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压力就会很大。针对初三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你的学习。

(1)多看数学书,抓住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考试题有知识面全、注重基础的特点。所以学生要从基本的做起,多看课本。基础差的学生更要多看几遍。在看课本的过程中要强调一点:第一、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要珍惜每道例题,可以自己先试着做一做,然后在看解答。第二、概念要精读,比如射线、二次函数等的概念都是很精准的,要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才能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第三、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点出来,把公式、结论等画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等批出来,把没看懂的地方问出来。

(2)学会听课

老师每节课讲课发的讲义都是知识点很全面的。大家都认真听,可是听课后的效率为什么会不同呢?所以要学会听课。听课中要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4)听立体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总结。

(3)建立纠错本

学生要把典型例题、出错的题目写在纠错本上。错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因为太难了,没有思路;另一种是自己会做,因为粗心做错了,我觉得,最有机制的错题是第二类。因为粗心也有很多种,我们也要分析它,为什么会错?有哪些教训?下一阶段怎么学?

(4)做题规范

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条理要清楚。老师平常给学生做示范作用,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会总结

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的练习,列出重点、难点、自己哪些不会?归纳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二)

第一部分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xx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初中学习方法个人总结


语文:于我的理解上,语文基础的是拼音和词汇,然后是最简单的语法(这个基本没老师讲,然而事实上是高考考核内容之一),然后是文言文,文言文的考核是初中和高中都可能会比较难的地方,建议是初中阶段的时候(主要是寒暑假,周末也可以看看,平时学业轻松也可以)看些课外的文言,比如诗词歌赋,比如史书(中学一般考核的就是唐史宋史,可以看看),然后是阅读,这个阅读的技巧其实就是上课老师所分析课文所运用的技巧,第一是分段,然后概括内容,然后…当然,的时候是绝对没有那么多时间一步步来的,具体你可以总结下,初中考试时间是很充裕的,可以着手从这些练起来,这样高中的时候会轻松些。最后一项是,高考的作文分数比例提高,初中也必然会更重视作文,第一点是卷面,第二点是文笔,第三点是内涵(也就是思想,思想越是深刻,越好),第四点是有感而发,无病呻吟是文人大忌,自然也就是文章大忌。而作文的结构编排上,其实和上课的课文可以类似,至于素材,家和学校是最好的素材来源,当然,建议是周末可以出去玩玩,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多姿多彩,素材也会更佳。

数学:这是我曾经最好的科目,于初中来说,我学习的方式很简单,统观来讲,便是于老师讲前自习知识点,于题目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研究补充的内容,锻炼思维和计算,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进而自然突破原有的局限。数学考核内容在初一阶段主要是计算技巧的练习和总结(数字计算的原理其实就是多项式单项式的那些运算法则,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初中阶段最简单最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而往后的计算基础基本都是在初一的,有空可以多多练习下计算(适当休息)。

英语:我一度英语很差,然而初三从平均分下到第一名,完成一个飞跃,故而在此也不妄自菲薄,准备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初中到高一,最主要的是语法,印象里好像是有12种时态,初中好像是讲9-10种,不知道现在变化了没有。我的第一步是读,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读一句,大家读一句,我就跟老师一起读一句,跟大家一起读一句,这节省了时间,对语感很有帮助,然后是单词,单词词组的默写我基本上没有错过(这个和词组是一起默写的),最后是语法,有的时候我不理解老师说的,我会与老师争执,当然是下课的时候在老师办公室里,不带任何一个疑问回家,是初中乃至中学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另外一点我觉得是订正,或许于大家来说订正很简单,然而我觉得,不论再简单或者再难的题,自己订正都是最好的,我的意思是说在老师讲解或者对答案前,甚至可以提前去老师办公室取回练习册作业本和卷子。当然,如果自己实在想不出来,多问问老师是不错的。老师其实不是很喜欢闷葫芦,当然如果这个闷葫芦成绩非常好除外,老师其实更愿意和学生有类似朋友的那种关系,可以嘻嘻闹闹,但是是在休息时间,可以开开玩笑,在玩笑许可的范围,那样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其实大家都好。(以上废话对各科老师有效,亲身试验过了)另外,当时初中阶段考六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外加政治80体育40还是45,我差的是英语和政治,政治实在太讨厌了,所以我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英语上,做完作业我就在那背单词词组,看语法,练习到当天疑惑的语法问题会了,就做理科的思维练习。英语考试,听力+语法词组为主的单选+词组词汇逻辑思维为主的完形填空+词汇和逻辑思维为主的阅读理解+语法和词汇词组为主的作文。

物理:当时物理老师是我班主任,初二初三的物理老师在我们班甚至全年级最喜欢的就是我,其一是思维活跃,无论课上课下,活泼的孩子更让老师亲近(不捣乱的话),其二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成绩也算可以。

物理学习上,计算部分是理科的共性,我一直都是把物理化学的计算题当数学做的,这样会让题目变的非常简单,就像小学数学应用题一样,计算也简单,区别在于,需要一个前提,记住公式及其运用,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公式的运用是基于对其的理解上的,对公式的理解,一定要深刻。物理考试主要考核的是基于对知识点理解上(是理解,而不是记忆)的多种角度的运用。物理的选择填空有时候会有比较难的从新奇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大题也是,物理思维较化学更需要活跃敏锐些。

化学:化学与物理类似,但是不同之处也很多,化学最主要的也是实验,然后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初中化学的方程式不多,但也不算特别少,这个需要特别的练习默写。在实验方面,是以这样一个流程去考虑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以及反应方程式。对于考试,主要考核的是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和反应方程式。化学考试,知识点记忆和运用的选择+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考核(包括实验现象、原理、操作和方程式)+计算题(此项可以当成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理科的思维练习:于理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文科思维的区别,文科更需要积累、感性和细腻,而理科主要就是计算和思维,思维不是A+B=C那般简单概括的,于我所认知,我觉得是从客观身份,找寻到题目切入点,进而剖析题目结构以及解题思路的一种感觉。可以称之为感觉是因为有的时候,靠运气也是可以找到题目的脉络的。初中的知识点较高中都是少很多的,更多是引导性的让大家锻炼这样那样的基础。以数学为例,初中最难的不过就是二次函数+图形,切入点甚至会有很多,因为题目本身往往比较粗糙,往往没有必要的单一的解法,而于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难题来说,往往又只有一种单一的简单解法,这样就需要我们去判断并找寻到一条清晰的简洁的解题思路,这也就是锻炼思维的目的。思维强化好的表现主要在于反应的迅敏、思路的清晰,知识点的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快速找出有关此题的知识面、知识点,是解题的手,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是钥匙,计算的过程便是推门了。我把解题比作开门是想说,其实没有题是解不开的,就像没有门是打不开的,关键就在思维,与同学分数的差距(除了个别不听课不看书的孩子),都会是在思维上拉开的。

学习建议: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科目,甚至于有自己特定的大脑兴奋时间,也就是说,可能有的人早上头脑清醒,记忆力好,可能有的人是中午,可能有的人是晚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开发与发觉的。合理编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才是一个学生最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其次是学习的主次,比如我喜欢数学,但我不该放弃英语,这样初一的时候我成绩会好很多,越是不会的东西,越要花大量的时间上去,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身为学生的宿命,惟有先承受,而后打破牢笼与枷锁。

初二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学习的四大误区:

①盲目备考 ②忽视教材 ③钻进题海 ④焦虑情绪

成功的关键:

①钻研考试要求和对试卷编排胸中有数(初中阶段了解即可) ②夯实教材,深刻理解考点内容 ③分析错题,提升解题能力 ④调整心态,从容应考

首先明确考试考什么?

——考知识、考能力、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回归教材①基础知识是继续学习的工具。不仅是记忆,要理解和应用。②基础知识是应用分析的依据,考试题把基础知识与新材料,新情境问题重新组合。

“四环一步”学习法:

上课由:“预习——上课——整理——作业”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章节(单元)结束,要进行“系统复习总结”这一步骤,使每课时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整体。

一、认真预习 初步加工

预习,即课前自学,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可以提高听讲水平,可以提高笔记水平。那么应该怎样预习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1)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2)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3)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4)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问。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

二、专心上课 积极思考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一个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从学法调查中可知: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上好课呢?

1.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的嘴;看老师表情;耳朵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头脑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保持一致。

2. 抓住关键。一般老师上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进行分析、论证、推理。启发引导同学们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

上课时要能抓住本节课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和学科特点上的关键。知识内容上的关键因学科及具体内容而异。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老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

3.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理清楚。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理化生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对政史地文中的原则、要点、方法要当堂理解和记忆。对英语中的新词、句型、语法关系要及时熟记和掌握,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懂呢?

一是课堂上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争取在老师允许下提出问题。当场把它弄懂。如果课堂上不允许停下来解答你的问题,这时的思路就不要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应该暂时跨过去,继续听老师分析讲解下面的内容,等下课后再去请教老师,把课上“卡壳”的地方弄懂。

二是当老师、同学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在纸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重点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或有价值的地方漏掉。

三、及时整理理解消化。有的同学课上听得很好,可能还有好的想法,但过几天就忘了,这就说明一部分同学忽略或不重视课后整理、理解消化这一环节。按照正常学习程序,下课后,应把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体地说,应做好下面四件事: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和看参考书。

1.尝试回忆

就是独立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回想一遍,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动脑筋。象过电影一样,在头脑里“重映”上课时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个又一个关键问题。

尝试回忆的好处:一是可以检查当天听课的效果。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三是能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进行尝试回忆?

第一,回忆预习的经过。问问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地方现在懂了没有。

第二,回忆上课的经过。自己懂的部分老师是怎么讲的,自己理解与教师讲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师又是怎么讲的,关键的地方老师又是如何启发、引导点拨的?为什么自己预习时弄不懂,老师比自己高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回忆刚学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是否衔接?尤其是理科内容,新知识是如何从旧知识推导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贯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

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也可以先全部回忆一遍,把回忆不起来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记下来,一起看书、查笔记,或请教别人把它弄通弄懂。

2. 看教科书

尝试回忆后应从头至尾地看教科书,要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因为这时已不是初次看书,而是在预习、听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全面过目,重点思考,要在那些回忆不起来、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时间,直到彻底弄懂记住为止。

看书时,可用彩色笔把书上的重点、新概念、关键地方、容易忽略之处勾划出来。在书的四周空白处,可以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果书上写不下,也可以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上的眉头或边角上。以便今后看书时,从这些地方迅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

3. 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主要是把上课时未记下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把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笔记的内容应当简练明白,提纲携领,详略得当。一般来说,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旧概念、定理、公式等。

2、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体会。

3、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关键。

4、听讲看书时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5、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

6、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7、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

8、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对本课内容有极强针对性的材料等。

4. 看参考书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不在看不看上,问题在于看什么样的参考书和怎么看。下面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1、选择深浅相宜,解疑释难的参考书。

2、紧紧围绕老师讲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

3、参考书中有精彩的论述、精彩的题目,可以缩写注在课本上的有关地方,也可摘录放入笔记本的相应部分。

4、看参考书的时间也可以放在做完作业之后,时间长就多看,否则就少看。

"初中学校保安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