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学科研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0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大部分人都会被上司或者老师要求写一篇总结,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小编特别编辑了“中学科研部工作总结”,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学科研部工作总结,供您借鉴。


本学期科研部着重抓了学科教师培训,校长示范课、中层领导示范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等等,现将科研部第一学期重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认真落实教育改革,公平、公正举行教学比赛


课堂教学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全校从校长到中层管理人员再到所有老师,都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形成重视课堂,研究课堂的热潮。


1、中层管理人员面向全校开设示范课


为强化课程引领,充分发挥领导在教学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新学期开学之初,我校开展先校长室领导示范课活动,然后年级主任示范课。本次活动的开展,加深了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积极构建体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管理人员示范课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丰富了全校教师经验,而且让教师在课标的领悟、教材的挖掘、教法学法的运用,课堂的驾驭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


2、举行2018年新、青教师基本功大赛


各学科在分管校长牵头下,由各教研组长统筹安排下,经过两周时间紧张而有序的预赛和近两周的决赛,繁荣路校区新、青年教师基本功赛预赛落下了帷幕,各学科共计有XX位符合条件的老师参加了预赛角逐,按照预赛比赛规则,遴选出青年教师XX位、新教师XX位更加优秀的参赛教师进入了决赛。


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渗透思维策略训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时效。上好“特色课”、“研究课”,多出“示范课”。所有赛课的老师都能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标准,心中有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开展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为了激励全体班主任钻研班主任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特于X月X日举办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本次比赛分为三块,一是上一节班会课,二是浅谈我的教育故事,三是现场答辩由评委提出的问题。在这次比赛中所有参赛选手都表现出积极地态度,展示的我校班主任风采。


比赛因竞争而精彩,因精彩而令人回味,选手们通过这次比赛,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看到了每一位班主任的自身的亮点,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位班主任通过比赛进行取长补短,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能很好的去运用在大赛中获得的方法和处理班级事务的技巧。


三、本学期不足


1、课题工作没有突破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仅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科研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稳定、深入地进行,而且易于把广大教师组织起来,一起搞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吸引力和群众性,使教育科研充满勃勃生机。


2、联盟工作没有有效开展


加强校际交流,实现资源互助,有利于教学提升。


四、下学期打算


下学期我们继续做好校长室下达的各项工作,落实做好中层管理人员公开课、校优质课比赛、部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与培训、县级题申报、立项等工作。


回顾过去的一年,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有不少教师在认识上,将教科研看成是写篇论文,缺少深入实际的过程性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相脱离,研究与实践是两张皮。在研究的能力上还不强,不知道如何去研究,研究的方法欠缺。另外,研究氛围不浓,缺少主动研究的意识,现有的所谓“研究”也往往是简单的应付,所以很难出成果,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帮助不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还有课题研究缺乏专业引领。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开展的课题立项,缺乏相关领域的,不能及时把握方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后会进一步完善,邀请更多专家进行指导,集中力量加强亟待解决和教育教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时惧进,务实创新,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把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本年度在学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校提出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围绕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提高及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依托各教研组积极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研活动;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学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办法,使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自觉地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夯实了我校教师将要进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使校本教研活动朝着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方向发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作简单的总结。

一、以“三课”促改革

校本教研活动的本质就是对日常教学行为的研究来不断改进常规教学的教研工作。要使这项研究工作常态化,科研处在整个学年以“听、评”课为载体,开展了观摩课、示范课、推门课等教研活动,并将观摩课及推门课活动的开展,规定为每学期各教研组的必要活动。(简称“三课”)

为了使这些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科研处都将“三课”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而且确定了“三课”开展的组织部门,观摩课是由学科教研组织、且每学期至少要三次;示范课是由科研处组织,每学年至少一次;而推门课是每学期每星期不打招呼由科研处牵头,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参与的调研听评课活动。

对于“三课”,科研处着力加强对每次活动的组织准备工作,要求通知到每位相关的教师,并自我调整课程;特别狠抓评课工作,在学校主要领导的支持参与下,力求做到每听完任何一种形式的课,均要由教研组长组织对本组教师参与课的形式及效果,进行评课。

通过“三课”的听评课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也使各教研组的活动在校本教研平台上更具有活力,并明白这样一个哲学道理,要使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改革课堂结构,科学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构建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要不断实践和不断的反思课堂教学结构。

二、以“讲座”更理念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旨在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高中课程的改革。国家采取先实验,后在全国基本普及的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其新的课程结构、教育理念、教学价值及教育文化,将对我校高中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学校为了更好的迎接本次挑战,使我校的高中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科研处根据学校的要求,在本年度上、下二学期分别邀请了北京五中数学特级教师张毅女士和南昌三中江西省首批物理特级教师黄恕伯来校进行讲座。

为使会务活动有序,科研处牵头组织相关教研组参与会务的宣传、接待、会期工作,而且由信息组全程录制了两位特级教师的讲座录相,作为各教研组进行专题研究的资料。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都是利用周日时间在学校小礼堂划分好各年级组的座位,要求每位教师做好笔记;特别是两位特级教师的教学发展经历,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和精彩实践,博得了教师的热烈掌声,也使学校的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和升华。一致认为: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并不难,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融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本年度两次讲座活动,由科研处代表学校邀请了校际帮扶学校十二中、八中、五中、兴桥中学、青原山中学以及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参加我校这次零距离接触教育专家的教学理念。

三、以“考核”促培训

学校对于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非常重视,要求科研处每学期在信息组的配合下,对在岗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办公软件运用和课件制作方法的培训,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也涌现了一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手;为了使广大教师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和改革课堂教学,科研处在原有培训基础上,结合教育厅《关于做好XX年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由科研处制定了两个文件:《中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方案》;《中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校本考核等级制度》,特别是校本特级考试制度,明确了等级考试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操作熟练和应用成效,并以考促级,引起了学校教师的广泛重视。

科研处为了在培训方面的转变,以考代培取得实效,首先对学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知道教师在哪些方面的欠缺、哪些方面的还需要重点开展培训;因此科研处在本年度上学期将制定好的《校本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等级考核制度》分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告知,下学期中期将要进行考核。

为了使等级考核正常进行,在规定了年龄层次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按能达到等级报名,由科研处牵头组织,安排信息组命好试题,教务处主任参与监考,通过上机考核报名教师能较好完成相应等级操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为以后培训和考核打好了很好的基础。并将考核成绩作为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

四、“以活动”促青资

科研处除了狠抓校本教研外,也重视对青年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只要省市教研室、电教馆等以上单位有教研活动,就要求教研组引入竞争机制,在组内初选,然后优胜者进入市级以上活动;除此而外,科研处也利用校际帮扶平台,安排年青骨干教师到校际帮扶学校进行教学示范讲座等活动;也鼓励青年教师向《鹭钟》及市级以上教育杂志投稿;科研处正在启动切实有效高中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这些作法和要求,使学校广大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潜能,明确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本年度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参与教育教学比赛的获奖能手。科研处参与了招聘工作总结之家和考聘教师的活动,这些工作为学校科研兴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研训部科研工作总结


小学教育研训部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部门,承担全省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及特殊教育六个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工作,现在职的研训教师共有九人。
研训工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科研的成果物化(实施)与推广,这也是研训工作的核心所在。从本质上讲,研训教师是在科研意识驱动下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所以教育科研始终是研训工作的重心,这一点是小学教育研训部全体教研员的基本认同。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围绕教育科研展开研训工作,主要承担的课题研究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三项,其中有一项是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科技部重点课题(资助)、辽宁省科技厅重点课题一项;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社)重点课题(资助)一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课题(B类)一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两项;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立项课题两项;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3项;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课题一项。除此之外,小学科学、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和实验。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的科研有如下特点:立项级别高、研究方向准、科研力度大、学术空气浓、成果质量好。一些综合性的研究成为部里的龙头课题,比如:全国规划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策略研究》和科技部课题:《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等推动了各学科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小学教育研训部,每一位教研员都有研究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基地。2002年,小教部集体受到中央教科所实验研究中心的表彰;2003年,科技部关于《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成果奖。同时,在课题的研究方面,小学教育研训部改变了以往重视管理、轻视实验过程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单一(以实验单位的成果和经验为主要)的做法,突出了课题的学术性,加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一、关于科研课题的管理
小学教育研训部十五期间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共计17项,涉及的实验单位和学校数近千所,规范课题管理成为部门工作的重点。
1.加强管理,用制度说话
小学教育研训部的管理思路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忽视任何细节,用制度说话,向管理要质量。首先,严格执行中心科研管理规程,在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集中研讨交流活动、中期评估、评优直至结题,这些重要环节上保证不出漏洞;其次,部门的正副主任各有侧重分科监管,在相关课题文件的审批、财务制度等方面给予把关;最后,部门在课题经费的使用上严格控制,保证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渠道畅通,责任明确
小学教育研训部19项课题,实行的是集中研究与分科实施并行的管理模式。这些课题按照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类,其中有些课题要为教育行政的决策提供依据。比如:《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是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辽宁地方课程科技教育课程标准(2-7年级)研制和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方面的课题(数学、科学)是我省参与教育部基教司(责成华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中心组成新课程实验教材及使用状况评估项目组)开展对新课程实验教材及使用的分析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保证重点课题和具有决策意义的课题与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有畅通的研究渠道、各实验单位与总课题组之间有畅通的组织和联络渠道。每项课题的负责人和档案管理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涉及部门几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采取部门、学科双向管理的办法,切实将课题的管理层层落实到人。
3.重视积累,健全档案
教育科研的周期性十分突出,加强过程性管理不仅要落实在内容上,也要落实在资料的积累上,所以档案的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科研档案的管理既是一种责任,也同时能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各学科之间就如何使课题资料的积累和档案的建设更加科学有序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也配备了相应的档案夹等办公用品。2003-2004年师大教学检查评估期间,小学教育研训部分类提交的各项资料包已经说明了对资料和建档的重视。随着十五课题结题工作的展开,各项科研课题的成果累计将通过这些资料和档案展示出来。
二、科研课题的立项和进展情况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立项和进展情况
(1)《特殊教育学校(班)课程教材改革与教育教学法实验》(批号:DHB010627)
2002年6月立项,是规划重点课题,负责人:邹冬梅。起止时间02年6月-05年6月。课题涉及三个领域的研究范畴:聋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教材改革与教育教学法实验;弱智学校综合主题课程教材改革与教育教学法实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程教材改革(侧重语文、数学学科)与教育教学法实验。三年来,总课题组通过各种层面的教研活动、培训活动,定期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上报《2002、2003、2004课题年度工作总结》。分别于2004年10月组织37所实验学校开展了课题阶段研讨活动,并邀请参与国家聋教育、弱智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成员撰写课改的理论性文章,各实验学校则从校本教材、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成果的总结,编写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待出版),所取得的成果为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样本。该课题现已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公报等正在形成之中。
(2)《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为:FHB11576)
2002年6月立项,负责人:关松林、唐莲君。起止时间为02年12月-05年12月。该课题在两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验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为我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在课题运行阶段,主要研究工作有: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教学设计评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用书教学策略导航、校本教研指导》丛书(四册)。现已进入结题验收阶段,各项成果和相关报告正在整理完善之中。
(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批准号为:FHB011223)
2002年6月立项,负责人:唐莲君。实验周期是01年12月-04年9月。三年多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在《中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文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目前该课题正在准备结题验收。
2.国家、省厅类重点课题
(1)《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研究》
2001年12月科技部立项子课题,负责人:周浩波,总课题组资助3万元2003年12月通过验收,评为优秀组织奖和成果奖;2002年1月省科技厅再次立项,又追加课题经费5万元。作为科技部子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任务基本完成,包括:
研究我省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基本状况,学校(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的水平层次,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影响,以及我省科技教育资源情况;比较分析我省青少年科普活动在国内所处的地位,发展的潜力和方向,存在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以基础教育为依托,提出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机整合的基本思路。
构建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模式。
了解我省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基本状况,形成符合辽宁特点的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方案。
形成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方案或案例,建构科普活动案例库,为我省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开展提供活动资源。
作为省科技厅重点课题,已完成如下任务:
辽宁省科技活动方案库和人力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科技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研制课程标准,编写学生用书。
典型科普活动方式和行动方案研究。
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与培养。
从2002年开始,该项目进入实质性研究与实验阶段,各试点地区和实验学校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学校的科技教育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师生的科技素养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这项实验已进入结题阶段,相应的资料和成果正在整理和完善之中。
(2)《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2002年9月,课程教材研究所理想,负责人:李晓梅,实验周期:2002年9月-2008年9月。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李晓梅参加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在《中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文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在2003年10月人教社举办的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20名教师获奖,在2004年10月人教社举办的教学设计征文活动中有25位教师获奖。课题组成员之一的刘威、仲化老师录制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示范课《统计》一课分别作为教材培训资源包在全国发行。目前该课题处在中期实验阶段。
(3)《与教材相适应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2002年10月立项,负责人:刘国强。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评价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关于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的研究;
评价手段多元化的研究;
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实验研究;
数学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的研究。
三年来,我们采取以科研带动教研的方法,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在小学数学研究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综合实践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具有操作层面上的做法,这些对于探索一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科研体系,完善实验教材的地域功能,加强教育教学课题的地域交流和合作,有效地共享和利用教育资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为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宗旨。目前,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
(4)《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教育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年度课题(批号:993320720),1999年度立项,实验周期:2000年6月-2003年6月,2003年4月11日通过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在专家对该课题充分首肯的基础上,2003年10月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小学教育研训部以鞍山市立山区育智学校现场汇报的形式召开了全省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实验成果展示汇报会。该课题成果《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教育实验研究》发表在2004年第4期《南京特教学院学报》,并协同实验学校编写了《弱智儿童少年青春期教育教师用书》内部资料。
(5)《特殊教育学校(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模式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批号:辽宁普教841),2001年6月立项,实验周期:2001年6月-2004年10月。2003年10月13-18日在鞍山分别召开了全省实验聋校、弱智学校、随班就读学校课题中期阶段总结会议;2004年9月23日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了鉴定、评估,并通过专家验收,并于2004年10月召开辽宁省特殊教育十五科研课题结题成果发布会。该课题于2004年2月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首批优秀科研成果。
(6)《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课题(B类),项目编号为:20040355,2004年12月立项,负责人:崔凤琦,该课题为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之中的学科创新课题,计划运行两年。2005年3月31日开题,参加的实验学校100所,涉及全省14个地市,课题协作单位为小学生报社、《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社。目前课题的论证阶段已经结束,实验正在进展之中。
(7)《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号:辽宁普教143-1),2004年12月立项,负责人:孙岩。课题计划运行两年,参加实验学校100所,涉及全省13个地市。目前课题的论证工作已经结束,将于近期开题。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1999年12月立项,负责人:崔凤琦,2003年3月通过辽宁省教育厅验收并颁发结题证书。专家鉴定时认为,三年的实验研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单一、封闭、千篇一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被打破,阅读教学在创新教育的引领下已走向多维、开放,阅读教学的创新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实施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规律和途径已日渐清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2003年3月由国家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课题成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探索理论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探索实践篇》。
3.其他课题(子课题)
小学教育研训部承担的子课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各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
(1)2000年3月立项,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教育实验和小学语文自主发展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人分别是崔凤琦和李希华。这两项实验课题已于2004年8月通过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鉴定验收通过,并颁发结题证书。
(2)2002年9月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唐莲君。目前这项课题已进入结题准备阶段。
(3)2001年12月立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面向21世纪的小学科学教育,负责人:孔繁成。目前这项课题已进入结题准备阶段。
(4)2002年7月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和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负责人:唐淑华。目前这项课题已结题。
三、课题研究成果
见附表。

中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一、激发内驱 机制引领

xx一中在教科研工作中重在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强调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以本校优秀教师为榜样,以“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群体的引领带头作用,大力宣传“名、特、优”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人人争做“科研型、学术型”教师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积极为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打造科学、专业的成长平台,形成良好地外部激励机制。教师更加认识到,自主发展在个人职业规划、职业幸福感、成就感获得的重要性,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激发了教师规划职业、规划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一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斐然,在校教师共计发表论文123篇,比上一学年度同期增长了75.7%,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同比分别增加了109%、29%和240%。获奖论文39篇,其中省级获奖18篇,市级获奖21篇,与前一学年度仅有4篇市级获奖相比,无论在质和量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课题结题16个,其中省级课题3个,市级13个,同比增加10个。市区评优课参赛25人,16人获一等奖也创一中历史最好成绩,上学期结束的大市评优课又有7位教师获一等奖,5位获二等奖。另外,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人数明显增加,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成绩明显提高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取决于教师个人对专业发展主动性、能动性的增强,无论是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还是执行规划都比以往更加规范、投入,成绩的取得也证明激发内驱力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二、教研合一 课题引领

《回归主体性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实践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在引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我们提高理论能力,提升认识层次,提速培养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抓手,同时也给我们教学、科研合二为一、实现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和途径。在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王志勇校长亲自挂帅,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将科研与实践密切结合,从课题立项、过程管理,以及课题与教育教学的密切结合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引领,对全面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导;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邀请了多位专家来我校为全体教师作了精彩的教科研报告。使教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使全校老师走向了问题型教研课题研究。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xx学年度我校省市级课题结题数大幅度增加,开题数也创历史新高,在研课题有19个,其中省级课题有4个,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分类关注 价值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xx年9月,我担任教科研工作伊始,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在前任同志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了《xx一中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并整体推进实施,逐步形成了一中特有的“四层九段”的阶梯式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对学校教师现状准确务实的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对学校现有258位专任教师根据不同年龄、职称、发展意愿划分成四个层次、九个阶段,根据不同层次、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确立目标、建立规划、培训提升、阶段总结、评价奖励等一系列措施,首先让每一位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期和规划,通过规划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层次做出准确地定位。学校在对教师自我规划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层次、阶段和需求提供阶梯式培训,即初级层次教师由中级层次中的优秀教师领衔培训,中级层次教师由高级层次中的优秀教师领衔培训,高级层次教师由校外专家、学者进行培训,阶梯式培训的优势在于共性强、针对性好,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身边的事例更有指导性。当然分层次阶段培训必然带来组织活动次数大幅度增加,时间、场地的保证上也相应带来困难,这都需要组织者提前精心准备、积极协调,辛勤的付出必然有丰厚的回报,《xx一中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年度结束时,依据《xx一中“教师专业发展奖励”评分办法》对61位在专业发展中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奖励,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当然,在取得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存在的问题有:

1、首先是发展上的不均衡,从整体来看,虽然有进步,但教职工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目标还相距深远,论文发表、获奖人数,课题参与人数尚不足全体教师的1/2;

2、各级各类培训面窄、层次低、形式单一,很多培训机会因为教学工作需要而不得不放弃;

3、教师个人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进修、读书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不强;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落实到行动还有不足,参与培训,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不高,进修、读书的主动性不强,还没有形成良好地比教师素养、比工作能力的氛围。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教科研工作的难题,急待破解。

"小学科研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