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1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

【www.gz85.com - 大学生实践工作总结】

从四月的立项到7月25日实践的结束,看似漫长遥远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建筑系疯狂的设计与交图,以及紧张的期末考试周,以及考试周结束后全身心地、井然有序却也略带紧张的准备,以及最后在纳雍昆寨中学的实践中逝去了。这期间,有联系上的反反复复,有筹备上的辛辛苦苦,有各种碰壁后的垂头丧气,有取得各种成就后的欣喜欢乐,有旅途中的颠颠簸簸,有难说出口的心疼心酸,还有最后离别时的不舍与眼泪……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过程, 我用我笨拙的笔不能描述不出全部这些故事,只好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们的实践:转变、反复、准备、走访、倾听(心疼)、忙碌、感动。或许这几个词并不足以完全把我们这次实践的轮廓勾勒出来,或许仍然存在某些遗漏,但这些词已足矣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转变

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最初的想法时,虽不会因为当时那个想法的幼稚与不成熟而嗤之以鼻,却也绝对会会心一笑。

最初的最初,我们的确怀着一种自以为很崇高的心理、很英雄主义的心理立了项——到中国一个最贫困的山区去支教。那个时候,我们的确一心向往着徐本禹式的支教经历,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一个山区支教多年,我们仅仅只是一两周的时间,我们一心只认为只有那种环境下的支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但是随着实践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备课阶段的展开以及最后实实在在的支教经历,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我不得不承认,在最初的想法里,我们太自以为是,只是过分的关注怎样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经历对于我们才是最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方面地考虑自身,而忽略了我们的活动对于承受方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

渐渐地,我才明白,实践的作用,并非是期待我们通过某一次或者某几次的实践而实现多大的社会价值,而是让我们能够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庇护,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也是了解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锻炼自己,尽可能的提升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

而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也并非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实践环境、实践地点和实践人群,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活动,取决于我们在这次实践中付出了什么,给对方带去了什么;取决于我们收获了什么,而对方又收获了什么;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是否能让社会上更多人和群体关注我们的实践的对象,而不是关注我们。

任何活动的意义都不是在实施之前通过制定目标或者计划臆断推测出来的,都是在真正践行的过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反复

这其实是一个很让人恼火和垂头丧气的过程。

四月份立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确定了我么实践地点为贵州省毕节市**小学,然而同对方联系接洽的过程总是让人“出乎意料”。

本以为是应该是一件很顺利很简单的事情,只不过给当地校长或者政府打一个电话说明情况征得他们的同意就可以了,没想到是那样的繁琐。

当我尝试着和**小学的校长联系时,他告诉我大学生支教属于教育类公益活动需要和镇的团委和教育部门联系,让他们同意审批,当地收到上面的通告以后才能和我们商量具体事宜。

而当我联系到镇的团委和教育局时,两个单位有事不约而同地把我再往上面踢——让我和毕节市的团委和教育部门沟通。

总之,从开始联系**小学的校长一直到最终拿到毕节市团委和教育局审批通过的消息一共用了几乎半个月的时间。

然而当我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再次同**小学的校长联系时,虽然这时我们已经拿到了从毕节市到该镇各级的“通关文碟”,他仍然告诉我们两个字——无效。我们需要和镇中心校区的负责人联系得到中心校点的同意等等。当我们请求这位校长协助我们一起联系时,他却告诉我们联系是我们的事情,他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真的很恼火他的这句话。但是我们仍然拨通了中心校区的电话,接下来的事情更令人恼火,每一次我们还没有把话说完,对方就直接挂掉了电话。

我们最终放弃了**小学,一直有人包括实践组的前辈、包括家长反对我们到那么偏僻(注:我没反对)、那么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实践,但是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了联系工作这些都会得到解决,我们坚持了那么久,但是当地的不配合以及电话里对于我们不信任的语气让我们做出了改变——最终选择了纳雍,选择了昆寨。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2021大学生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感想


怀着对于支教的向往,对于支教的奉献。我参加了我校同梦飞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名合格的支教队员正式的踏上了支教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经历了各种的风风雨雨。和队友们一起努力一起流汗,有笑过、有哭过、有争吵过、当然更多的是我们一起面对困难,把知识、把世界带到孩子们那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了,我们带给了孩子们感动,同样孩子们也带给了我们一生难忘的感动。

从刚刚加入实践小分队开始,再到开始前的准备,到后来今天来到通乡小学支的支教活动。在这期间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好多,对于支教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现在社会上对于短期支教有很多的顾虑。但我一直认为短期支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以看出成效的。对于支教来说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孩子和家长、二是课程的安排方面。

对于第一点,我们采访了一些在家的学生父母,他们对于我们的支教好多都是一无所知,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好多都是一点不知道的。但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虽然有些对于学习并不是很支持。

第二点,课程方面的安排,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的支教是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的,但我们的支教肯定是有用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支教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在采访中有一位老师说过:我们支教队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一个读过书上过大学的榜样。有好多的孩子并不清楚上学对于自己有什幺用,所以有很多的辍学的情况。但是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感受到了上大学的魅力,让他们有了上学的渴望,让他们了解更多其他的知识。当然这只是老师的一种真切的感受。我们支教并不只是去做为一个偶像,而是去引导一个心灵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只是,让孩子们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广。我们的支教当然只是影响孩子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但支教的作用也是其他因素所不能替代的。支教队员可以带给他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新的快乐。当然也是可以带给老师一种其他的教学方式。要想做到支教的最大作用,最好是作为老师的补充,多讲一些书本外的人文、地理、历史、自然。有一位学生就说过我们教的东西可以弥补老师的不足。

短期支教其实教不了孩子们太多书本上的内容,一周的时间,与其让孩子们学会几道数学题,不如让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如多谢课外知识,打开他们的思维、兴趣。

拓宽赏识视野,一句鼓励的语言,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种真心的理解,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身价值,给予正确的指导,相信他们都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老师是孩子们成长的指明灯,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支持和理解,用一颗博大的心接纳每个孩子,相信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

2021大学生支教实践报告


时间的飞轮不停的旋转,我们十五天的支教生活就这么结束了,离开了小口头,坐上了回学校的汽车,不愿也不想回头,不想看到孩子们难过的表情。我们既然笑着来,就要笑着离开,离开是为了明年更好的重聚,我们明年还要再聚,这是我们的承诺。

支教生活完美的结束了,但也有许多的不舍与留恋,我们也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也收获了很多东西,我们学到了尊敬,收获了友情。

小口头的村民热情如火,一直不断的给我们送东西,给我们生活上的关心,我觉得我在小口头又有了一个家,在小口头这个大家庭里,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享受家人的关心。我再来小口头之前,我对我的队友一点也不熟悉,可以说是只见过几次,到了小口头之前,我还觉得挺孤单,他们都结伴而行,而我却是孤单一人,然而是我想多了,我的队友们都非常热情,他们让我不再感到孤单,和他们相处十分愉快。我可以与他们欢乐的打骂,当我疲劳时,他们主动替我分担,这样的友情我不会忘记,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初到小口头村,一开始主要是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和睡的地方,之后,支教生活就真正开始了,我教的课程分别是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初中数学和素质拓展,在上小学数学时,由于还有幼儿园的孩子,我就负责去照顾他们,而我所本应带领的小学生由其他人负责,我发现照顾幼儿园的比照顾其他的孩子更累。因为你要不停的看着他们,别让他们跑远,他们去哪你也要跟着去哪,我也不教他们什么,主要是陪他们玩,教他写数字和拼音,在玩耍中学习,教他们拼图,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和他人交流中,让他们改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学会有礼貌,经过一节课的时间,那几个小孩子也十分粘我,我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我一走他们就找我,我上课时又要照顾他们,可是有其他的人帮我,很是开心,我们没来支教之前都不认识,我们抱有朋友,我们之间互相帮助,在这个小院子里充满温馨与欢乐,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快乐,这里民风纯朴,学生活泼,我喜欢这里的生活。村民们怕我们喝不惯这里的水,他们特地给我们送来大桶水,解决了我们的一大难题,还有好多村民给我们送来许多苹果,不过我们也没吃多少,我们都分给了小孩子们,村民们的热情,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想要拒绝,我们盛情难却,我们也不想伤他们的心,就不得不接受了,我们真的很感谢这些村民,他们的热情与城市里的冷漠形成强烈对比,我很期待接下来的支教之旅,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这些村民的。

有时晨间的一阵小雨带来了一阵阵凉爽,雨洗刷了空气中的污浊,就像这个小山村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一样。就像小雨一样让人感到温暖。

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在这个年纪我们就要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不必去考虑太多,不要等到将来后悔,我们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就怕没有激情,失败了,我们可以从新站起来,太阳将永远为我们升起。

有人问我为什么来支教,我其实也回答不出来,我就是想来就来了,人生如果没有几次冲动,那么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而实际上我没有选错,这次的支教之旅我没来错,这次的支教之旅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的一切,村民,学生,都给我们里留下及其深刻印象,等回到城里,我们会想念这里的纯朴,因为我们在城市里大多看到的是冷漠,城市里的人他们为了生存,整天都处在忙碌之中,缺少交谈,我们应该放慢一下我们的生活,细细品味生活的乐趣。

来到这里,我曾经后悔过,这里的交通不好,出去都不方便,我们打地铺睡觉,晚上会有很多虫子咬我,咬的我全身都是包,这里靠山,蚊子自然不会少,我的腿上一打眼看去全是包,我和支教队友们开玩笑说,我回家的时候我估计都被蚊子咬胖了。

我有时问自己,为啥要来这遭罪,这里的环境这么差,为了完成一份社会实践?为了躲开妈妈的唠叨?其实都不是,我来这就是为了磨练一下自己,磨练自己的耐性。

和队友们相处真的很高兴,今天我们一起包水饺,我们也都是第一次尝试,从剁陷开始,我们一起包水饺,我们包的形状各异,我们都凭着自己的想象,开包自己家中的饺子,整体虽都不太好看,但是在我们眼中却是非常漂亮的,我们包了两种饺子,一种是圆皮的一种是方皮的。我们在包方皮的时候我们不会擀皮,没办法就请了外援,我们找了村民大妈,我们看着大妈擀,我们学着,大妈走后我们学着擀,结果擀的惨不忍睹,没办法又请了外援,我们又跟大妈学包饺子,欢声笑语一片,我们边包边吃,我们包了两种陷的饺子,比较之下,还是比较喜欢肉的,,我们和大妈们一起包饺子,拉近了我们与村民的距离。

我们的笑声一片,我们的友谊又加深了,我们已不再像刚到来时一样,害羞腼腆,我们已熟悉彼此,愿意把自己真实的一面交给彼此。

村民们的热情,我们还不起,人情债难还,我们无以为报,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职责。

我们曾经一起爬马鞍山,去往山顶的路有些泥泞,也弯弯曲曲,很不好走。但路越不好走我们爬的越起劲。到了山顶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山并不高,整个爬山过程用了也就五十分钟。在山顶,随着视野的广阔,心境也逐渐开阔起来。

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不在乎多累,不在乎受伤,我们看到的风景,留下的脚印,我们曾经历过,我们不后悔,小口头有我们青春的回忆,有我们的脚印,小口头我们爱你。

202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支教


这次去汶川的支教活动,来得有点突然,前一批志愿者才从那里刚刚回来不久,下一批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出发,在几个志愿者的牵引下,终于联系到了那边快乐帐篷小学的负责人,在悉知人手调配不够的情况下,匆忙中自己一人踏上这次的汶川支教行动去。可以说我很幸运,幸运地来到汶川县萝卜寨支教。在出发之前对那里的印象废墟,惊恐,混乱...甚至是一无所知,但是没有料到这次经历会给我带来那么大的影响,直到回来,才发现原来我的心已经无形中被净化了,如果说是彻底地改变了会有些过火,那么可以说是心变得开阔了,思想变得简单而深刻了!

从广州到成都,再从成都到汶川,最后到达位于萝卜寨的快乐帐篷小学分点,折腾了两天多的时间。坐在从成都到汶川的汽车上,汽车在盘蜷的山路里飞快的开着,原本以为十五个小时的车程会是很艰辛的,但后来发现沿途的风景秀丽,旅游风景区黄龙九寨沟,藏羌特色县松潘,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车在山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途中看着窗外的美不胜收的风景,心情很复杂,如果没有地震,这里会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如果没有地震,可能没多少人会知道这个地方;如果没有地震,我想我也不会来到这里了。

说实话,路程很辛苦,刚到汶川县城,看到那里的具体情况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很多,楼房还在,生活用品供需都很正常,人们的基本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心里至少是有点安慰的。很多当地人告诉我,萝卜寨那个地方已是一片废墟,毁得不成样子,无数个念头想终止此次之行,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为着一个承诺。黄沙漫天,浑浊的江水承载着地震带给我们的悲痛和坚强。

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萝卜寨的帐篷小学,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贴近原始的村寨里的孩子,他们衣杉褴褛,脸上显露出泥土的颜色,却活泼可爱,聪明热情,充满灵气,活得真实而开心!不知怎么的,当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充满希望的眼睛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感受,这么天真烂漫的孩子生活在如此贫穷简陋的地方,地震后失去了亲人,他们还小,许多事还不懂。可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教育他们,也许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我也希望我的到来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色彩,最起码能让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里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刚开始上课的前几天,总是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会伤害着这群刚遭受这样大灾难的孩子们,总是小心翼翼的说话和做任何事情。结果发现,原来我错了,孩子们可以和你很轻松的畅谈着地震,可以很自然的和你聊着家里的情况,地震带给他们的不是恐惧,害怕!而是坚强!异常的顽强!那里的孩子,家里基本上都毁了,全都是住在帐篷里或者是临时搭建的房子里,有些孩子失去了亲人,还有些孩子甚至成为了孤儿。但是,他们的脸上永远都是闪耀着灿烂的笑容,丝毫没有灾难过后的愁云笼罩。可以说,是他们的纯真质朴的笑容感动了我们每一个志愿者!

在课堂里,每天看到的是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庞;在游戏运动中,看到的是一个个活跃的身影。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人们,简单的处事,在这里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很简单。

XX年9月20日是我们6名志愿者和孩子们,还有寨子里的大哥大姐们在篝火中和歌舞中度过我们在羌寨的最后一个夜晚。离开的惆怅情绪总是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课室外看看这里的天空,望望这里的高山,想想这里的乡亲这里的孩子们以及现在和曾经在一起的志愿者们,回忆着从到这里开始的每一天。

教室里,还很清晰的是站在黑板前拿着棍子在上课的情形;

教室旁,还记得某个雨天我们从山下归来,冒着雨疏通教室帐篷四周的水沟;

帐篷外,多少个夜晚我们就在这里度过,和孩子们玩着各种的游戏,总是不觉得厌烦;

"大学生支教的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