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扶贫开发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8

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相信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自己有很多收获成长。通过回顾本阶段的工作情况做个总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结过去才能开启将来,您是不是正在寻找工作总结的模板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自国家实施**区连片扶贫开发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机遇、积极争取、大力推进,共争取省以上财政扶贫资金555.0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含投资投劳)388.58万元,共计1060.63万元。项目覆盖2个(董家梁村、桅杆坝村)村、28个社、1400户、5286人,其中贫困户445户,贫困人口1680人,全乡**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村共硬化村社道路10.3公里,实施人畜饮水项目4个,整治山坪塘11口;新建灌溉渠道3公里,铺设饮水管道24.3公里;修建拦水坝2个、蓄水池280立方米;切实解决了1000余户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积极扶持产业发展。共修建圈舍10000余平方米,培育山羊养殖户10户150只、黄牛养殖户170户700头、生猪养殖户100多户300余头;发展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基地200余亩。群众的收入有明显提高,人均增收850元。 (三)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建立并实施了政府宣传引导、群众参与、项目补助、干部结对帮扶的扶贫机制,群众参与率和知晓率较高,能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工作,并按程序和政策申报、审批。 (四)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高寒山区贫困群众210户,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了农户改厕改灶工作,新建沼气池80余口,垃圾池28个。两个村的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二、困难及问题(一)基础设施较差,扶贫难度大。一是两个村的水利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一旦长期干旱,人畜饮水较为困难。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滞后,边远社道路不通,交通瓶颈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等政策、靠项目、要补助思想严重。群众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有所发生。(二)产业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把主要精力放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整村推进的项目村规划栽植了经济作物,但管理十分粗糙、产业相对薄弱。产业市场占有率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设施和手段不完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肉牛、生猪等产业虽已有一定数量,但与市场竞争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业附加值低。甚至个别农业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申请国家项目补助和贷款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弱,真正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的没有几家。三是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一旦因灾、因病造成损失,养殖户将难以翻身。(三)补助标准低,资金严重不足。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两个村的贫困程度较深,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项目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财政给予村道公路硬化每公里35万元的补助,而实际则需要60万元每公里,下差的资金难以筹集,导致村道路不能通达部分边远社,部分群众出行仍然较为困难。(四)科技人员缺乏,劳动力不足。项目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无法吸引外来人才,形成“越穷越缺人、越缺人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家大都是60、70岁的老人,一些投工投劳工作无人参与,扶贫工作推进缓慢。三、下一步打算(一)深化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强化考核奖惩。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和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和奖惩。二是强化规划统筹。整体编制扶贫攻坚规划,统筹协调涉农资金向贫困户聚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三是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政策、项目支持,并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四是强化宣传激励。通过宣传引导、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调动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形成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良好氛围。(二)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上级投入。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严格管理。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资金、打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整体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创新。鼓励和支持与金融机构合作,有效解决贫困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培育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科学规划项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高效产业。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对已经确立的支柱产业,要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降低信贷门槛,全面推广小额贴息贷款,提高信贷扶贫效益,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引进和培植一批有实力、有潜力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强化人才培养。配强配齐乡农业科技人员,大力培养和培训一批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四)建设新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加强环境整治。抓好生态绿化、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配套建设村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二是促进协同发展。重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贫困村农民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信息服务建设,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加快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是继续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对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地方的贫困农户,结合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有序搬迁,减少扶贫成本,加速脱贫进程。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扶贫办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办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纲要》和全国、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任务,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小康建设带动扶贫开发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争取项目和资金量再创新高。今年来,我办加大向省扶贫办汇报工作力度,努力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计全年争取扶贫项目资金48000.62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比20xx年净增13000.62万元,增长37.14%。占省扶贫办安排资金总量的1/9强;按因素法,超我州贫困人口在全省基数占比1.83个百分点。

1、核桃产业,资金5315.32万元;2、草地生态畜牧业,资金7170万元;3、蔬菜产业,资金420万元;4、脱毒马铃薯产业,资金909万元;5、乡村旅游产业,资金1660万元;6、精品水果产业,资金600万元;7、油茶(甘蔗)产业,资金3000万元;8、特种养殖产业,资金239万元;9、特色产业,资金910万元;10、中药材产业,资金4150万元;11、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5395.2万元;12、雨露计划,资金845.5万元;13、集团帮扶项目,资金1000万元;14、革命老区项目,资金1078万元;15、农业扶贫示范园区,资金12200万元;16、减贫摘帽奖励,资金2310万元;17、其它资金764.6万元。

(二)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工作成绩显著。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省级重点33个,我州争取6个,其中我办争取了3个,财政扶贫资金1.22亿元,争取的园区数和资金量在全省是绝无仅有的。3个省级重点园区规划和20xx年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各园区建设工作正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开展。

(三)认真落实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召开后,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要求,我办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相继修改完善了州、县两级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并努力抓好相关政策的梳理和衔接,做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的对接,确保规划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地。

(四)强化项目监管,产业化扶贫成效明显

今年来,结合全省扶贫项目资金大检查,我办积极加强与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沟通、协作,安排督查组赴各县市开展项目、资金检查。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抽查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进度跟踪,扎实推进项目实施。预计全年完成茶叶种植5000亩,核桃种植140000亩,甘蔗种植200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和优质薯种植21445亩,油茶种植新造7154亩,改造18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0亩,实现草地生态畜牧业存栏74000只羊单位。

(五)抓好扶贫资金使用监督,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的要求,我办积极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并组织开展我州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从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8个督查组,分赴各县(市)督促检查工作,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认真开展整改,将长期闲置的资金清理出来,合理调整使用方向,有序投入亟需项目,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六)对口帮扶工作开创新局面。新阶段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办多次反复与XX市对口支援办对接、沟通和协调。争取到XX市继续结对帮扶我州,并将XX市原结对帮扶黔东南州的区(县、市)、市直单位全部转移到我州进行结对帮扶,实现了XX市对我州八县(市)和新筹建的义龙新区、兴贞新区、蔗香临港经济试验区结对帮扶全覆盖,且新增XX市卫生局、旅游局与州卫生局、州旅游局开展系统结对帮扶。签订了《XX市·黔西南州新阶段对口帮扶工作框架协议》和《20xx年宁波对口帮扶项目协议书》。签约项目68个,签约帮扶资金4051万元,签约的帮扶资金比20xx年多1184万元,增幅达41.3%,签约帮扶资金总量在八个对口帮扶XX的城市中排名第二。完成对口帮扶工作20xx—20xx年计划编制工作。同时,争取到XX市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捐赠我州衣物18万件,共计3350箱,价值2000余万元。

(七)“雨露计划”和干部培训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4990人(其中,国办改革试点培训1300人,“三位一体”培训3000人,农业产业化培训10060人),培训少数民族4449人,妇女3473人。完成干部培训2172人(其中,党政干部培训621人,中青年扶贫业务骨干培训869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682人)。

(八)突出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加强与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衔接,以国家扶贫标准为定量依据,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定性依据,加强培训,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全年登记2300元以下贫困人口347454户1092736人(其中,扶贫户139675户551731人,扶贫低保户64167户219214人,低保户139927户317332人,五保户3685户4459人)。为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奠定了基础。

(九)狠抓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制定《黔西南州扶贫开发办公室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认真查找廉政风险防范点,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点、防控措施公示上墙,全年开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5次,保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认真落实涉农资金备案制,全年完成财政扶贫资金100%备案。

(十)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在参与评议的州直机关中获取最高评分。一是成立行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利用宣传栏、信函、中国金州网、走访等方式征求对本部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征求的意见、建议实行边查边改。共发出征求意见函44份,收回43份,通过认真梳理归纳,收集意见和建议5条。主要是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多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建议,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十一)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今年来,我办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拓宽扶贫宣传渠道,组建黔西南州扶贫开发门户网站,扩大宣传面,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和参与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预计全年报送扶贫简报35期,通过中国金州网发布信息43条,采用28条,通过XX扶贫开发网发布信息150条,采用112条,通过政务公开栏公示信息2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00余份,宣传横幅28幅。

预计今年全州共减少2300元以下贫困人口14.17万人,完成“减贫摘帽”乡镇6个。

今年,省扶贫办对全省扶贫系统20xx至20xx年度工作的评比结果,州扶贫办获全省扶贫部门一等奖(名列全省第三),比20xx至20xx年度提升一位,实现了增比进位。这也是我州多年来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评价。

二、存在问题困难

(一)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全州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8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994个贫困村,98.1万扶贫对象。贫困对象分布地区的生存条件差、基础设施差、基本公共服务滞后,贫困人口素质低、扶贫产业支撑力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缓慢,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

(二)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效果有待提高。由于州、县财政困难,没有安排财政配套资金用于扶贫开发。造成我州在扶贫项目的实施和跟踪、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致使我州的部分扶贫项目效果不明显。

(三)扶贫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全州扶贫队伍现状与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目前最主要的困难:一是州、县市扶贫机构的编制和人员都显得不足,人少事多;二是办公条件和设施差,如工作用车既缺乏、又严重老化;三是现有工作人员中,业务骨干严重缺乏。

(四)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项目资金,必须一分不少地用于扶贫项目,扶贫项目资金下达后,要求各级政府匹配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经费。由于各县(市)基本都是“吃饭”财政,无力匹配相应比例的项目管理费,导致扶贫项目实施监管十分困难。由于实施扶贫项目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贫困乡(镇)因财政困难而不愿实施扶贫项目、或对扶贫项目的争取积极性不高。特困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差,环境恶劣,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即使去了也不愿长期在这些地方工作。比如XX县,贫困程度非常深,全县17个乡(镇)贫困乡(镇)就有14个,但乡(镇)扶贫工作站没有一名专职人员。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出现“越穷越不敢要扶贫项目”、“越穷越没人管理扶贫项目”的怪圈,导致大量的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效益不明显。

三、20xx年初步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威宁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时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意见,以全面小康统揽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努力实现XX扶贫“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产业化扶贫成效。

一是认真谋划20xx年的扶贫项目布局和申报工作,争取上级财政给予我州扶贫开发更多的投入与支持,力争20xx年争取上级投入超过20xx年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州直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整合资金、项目,努力将我州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亮点园区,同时积极争取更多扶贫示范园区进入省级重点扶持。

三是围绕片区实施规划,主动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对接和沟通,形成共同支持扶贫攻坚的合力。

四是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情况和审计结果,认真抓好整改,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按照对口帮扶工作20xx—20xx年计划,加强与XX市沟通、协调,争取宁波对口帮扶力度在上年基础上有所增加。

六是切实改进扶贫考核方式,把贫困地区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

七是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录入常态化。

八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扶贫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九是进一步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重点是人员的充实和业务骨干的培养,为扶贫开发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村扶贫开发总结


村开展扶贫工作,通过驻村帮扶,包户等措施,使贫困村、户尽快脱贫。那么,村扶贫开发总结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篇一:村扶贫开发总结

BB县SS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00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1999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80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羊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 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

篇二:村扶贫开发总结

通过市扶贫办统筹安排,在市各驻村居委及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下,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产业发展、安居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探索道路,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及发展建设摸索出了些许经验,现将一年来扶贫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利用国家建立贫困管理信息系统契机,建立贫困村、户档案。

抓住今年国家建立贫困村户信息管理系统机遇,对我镇贫困村、户进行从新摸排,通过三个月时间,调查了解情况,填写贫困村、户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镇、村两级公示,最终确定贫困村10个,低收入村7个,贫困户795户,并进行电脑录入,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与国家系统接轨,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二、与各驻村局委及相关单位协调,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一是十个驻村局委在年初分别制订了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签订了年度扶贫驻村工作目标责任书,使驻村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年终考核有结果。二是对全镇795个贫困户全部明确到人,每一户都有对应的机关干部分包,对包户机关干部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责任,通过驻村帮扶,包户等措施,使贫困村、户尽快脱贫。

三、项目建设。

1、完成愚公迁户并村点72户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协调镇相关部门推进工程进展,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2、完成罗庄村迁户并村项目51套新型民居建设及罗庄村部建设项目,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文化活动有便利场所。

3、完成铁山村镇区安置点26户新房建设工作,通过水电路等设施配套,该安置区居民便可入住新居。

4、建成镇区综合点扶贫搬迁楼两栋,共70户。目前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5、申报实施老区项目一个,对迎门村小区水、路及护堰进行改造,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该小区20余户居住安全。

6、申报实施上二里村到户增收项目一个,对上二里村73户贫困户进行烟叶种植基础投资补贴,争取扶贫资金27万余元,使这些贫困户有项目、有投资、能赚钱,为今后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7、在桃花洞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硬化生产道路2500米,为该村400余亩土地高效开发工作提供了交通条件,便利了四个居民组400与群众生产生活。

8、利用市整村推进资金50万元在西门村硬化生产生活道路2500米,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12月20日前可施工结束。

9、对五里桥村塘堰坝及配套建设进行设计、施工,目前该工程已通过验收。该项目投用后可为五里桥东坡一百余亩土地开发提供生产用水,保证旱涝保收,并为五里桥农家休闲场所提供了人文景观。

四、存在问题。

1、在产业扶贫方面缺乏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多数村产业靠农户自己发展,零敲碎打,没有集体组织,没有统一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在项目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面临压级压价甚至产品滞销,很难发挥最大效益。

2、扶贫办人员配备较少,现在只有两人,且年龄较大,没有新生力量,只能局限性开展工作。扶贫工作关系全镇贫困村户的脱贫及发展,涉及社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诸多领域,工作面广,业务量大,目前紧靠一两个人只能局限于几个扶贫项目建设,建议镇扶贫工作能够与农业发展或是民政救助、村镇建设等合并,增加力量,提高效率,以取得更好效果。

扶贫办2020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办的指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我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重点围绕改善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借市人大专题询问之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力促发展,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22个老区街(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xx元,较上年增长x%。20xx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xx人,完成省办下达任务的xx%,其中xx区xx人,xx区xx人,xx区xx人,xx区xx人。

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一是特色产业规模扩大。老区瓜菜、林果茶及苗木、精养鱼池等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xx万亩,比上年扩大xx万亩,其中大棚瓜菜新增xx万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新增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新建赏花游重点景点13个和一批赏花游特色村。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增多。老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新增962个。三是土地资源有效盘活。老区土地流转登记面积达到xx万亩,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3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实施12大水利骨干工程,综合治理27万亩旱包子。实施农业综合开发7.72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新增3.2万人安全饮水,启动了老区10个街乡镇150个村低压电网改造工作,新建通村湾水泥路xx公里,老区集镇新改扩建道路58.3公里,铺设排水管网xx公里,新增路灯1174盏。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改、扩)建老区9个集镇和79个村污水处理设施,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49个。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一是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对老区xx所小学、xx所学校食堂及厕所、5个福利院、11家卫生院、22个中心村卫生室、9个文化站、11个文化室、3个乡镇商贸中心、200个购物农家店和63个放心农资店进行了提档升级;新增通有线电视自然湾183个、村邮站xx个、放心农资店50个。二是民生保障水平提高。老区纳入低保的困难群众10.1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农技服务能力增强。推广农业三新技术100项,创办农业科技示范村38个、示范户xx户。四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今年财政投入老区惠农补贴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金融机构新设老区助农取款点20个,增发汉卡xx万张;发放贷款xx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一是老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增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基层党组织在引领老区发展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老区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高。通过组织干部到村镇挂职,鼓励在外能人回村任职,配备大学生村官,分期分批进行轮训,老区基层干部素质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老区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加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增强了老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夯实了老区建设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第一,借势聚力,领导更加重视。今年年初,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将改善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工作作为今年的专题询问题目,市扶贫办负责牵头做好应询各项工作。通过市人大,市新农办、农业局、扶贫办、老促会等单位多次联合实地调研,充分掌握了我市老区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唐良智市长为此专门从市长专项资金中拿出xx万元,并要求市各部门再挤出xx万元,各有关区配套xx万元,总共再增加2亿元老区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推进老区建设示范工作,重点打造老区建设亮点。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今年调整并充实了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持革命老区建设委员会,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第二,制定规划,思路更加明晰。按照国家和省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我市去年组织制定了《武汉市革命老区发展规划(20xx-2020年)》和《武汉市革命老区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并在今年年初制定了《20xx年改善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20xx年推进我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

第三,倾力帮扶,投入更加给力。一是政策倾斜。对老区建设项目,降低立项标准、同等条件优先。如对新建蔬菜大棚,由千亩连片的标准,降为老区百亩就能立项建设,享受每亩1万元的市级财政奖补,从20xx年起三年内每年对大别山老区xx、xx各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等。二是加大投入。据统计,今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老区资金xx亿元,比上年全年增加xx%。三是对口帮扶。从今年起,按中心城区、开发区每年分别不少于300万元和500万元,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不少于5万元和3万元的标准,对口支持老区街(乡、镇)和行政村,老区每年可受益1亿元以上。同时,市委、市政府新组派22个小康工作队、121个小康工作组进驻老区村。

第四,突出重点,项目更加聚焦。一是严格落实先有规划、后有项目、再有资金的规定,以老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为指针,通过广泛调研,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年度方案,使扶持老区工作更有针对性。二是采取整街(乡、镇)推进与整村推进同步进行,切实做到资金捆绑、项目扎堆、重点投入,有效避免了撒胡椒面现象。三是坚持兼顾长远、狠抓当前,重点解决老区带普遍性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老区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占投资额的97.1%。

第五,改革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在组织形态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帮扶的构架;在工作机制上,形成了规划导向、项目载体、上下联动、分工定责、齐抓落实的运行方式;在帮扶模式上,形成了市领导、市属局级以上单位(含全市各区、开发区、江汉大学、市级各党群和机关单位)、区直各机关事业单位三级对口帮扶老区的格局;在职责定位上,形成了市级统筹、区负总责、街乡镇落实的管理规范;在过程管理上,实行年前搞调查、年初定方案、年中抓检查、年尾抓验收和市区对接、部门协调、现场推进、专题协商、工作调度的纵横向无缝对接管理方式,强力推动老区建设。

第六,落实责任,举措更加到位。一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各级层层签订老区建设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抓职责强化。从今年起,市考评办将老区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内容,考核对象由老区的区、街(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扩展为全市各区、市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三抓检查督办。通过定期过问、现场检查、组织暗访、专班督导、考核验收等方式,对照目标任务,狠抓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考评结果,奖优罚劣,严肃追责。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行业部门项目资金难以整合集中使用。由于各部门条块分割,各有各的规划,项目资金投向各自为政,要在全市范围内整合集中资金使用比较困难。二是社会扶贫力量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三是受税法所限,企业帮扶老区资金只有通过慈善行业才可享受抵扣交税政策,不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四是项目监管还存在一些缺陷,个别区随意调整老区插花贫困村项目实施顺序,重点村资金安排达不到省办要求。

四、20xx年工作安排

(一)目标任务

全年减少贫困人口9432人;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以上;开展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加快推进老区22街(乡镇)明晰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大力实施老区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督促老区及街(乡镇)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制订好年度实施方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搭建区级扶贫开发对接平台,争取各方面支持,促进项目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做好行业扶贫,制订年度实施方案,落实倾斜政策;中心城区、新城区、开发区、江汉大学等做好对口帮扶老区街(乡镇)工作,组织协调好本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口帮扶老区村工作;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做好对口帮扶老区村工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做到有分管领导、有具体责任人;充分发挥在汉大学、科研院所、部队、企业等社会各界作用,在人、财、物等方面支持老区发展。

2、积极争取省大别山扶持政策。按照《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扩点县(市、区)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办文〔20xx〕x号)文件要求,协调市扶持大别山革命老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紧落实。其中,从20xx年起3年内,重点督促市财政局落实xx区、xx区各安排1000万元老区建设资金。

3、认真做好考核督办工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成员单位于每年3-4月,对上年扶贫开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分四个层次进行。一是对xx、xx、xx、xx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对市直有关部门的行业扶贫情况进行考核;三是对中心城区、新城区、开发区、江汉大学等的对口帮扶老区街(乡镇)情况进行考核;四是对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对口帮扶老区村情况进行考核。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对项目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单项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通报。

4、切实提高专项扶贫开发水平。认真落实《湖北省老区和插花贫困地区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放大扶贫效益。一是省扶贫项目以今年25个重点村为主,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得少于专项扶贫资金的80%。二是市扶贫项目以整街(乡镇)推进为主,兼顾面上扶贫,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重点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和农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产业发展项目不低于50%。三是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培训要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切实提高转移培训水平,实现培训转移1人、脱贫致富1家。四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坚持扶贫到户,全年减贫人口达到9432人;对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长年困难的农村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保障其基本生活,实现扶贫与低保有效衔接。

5、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基础工作。一要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贫困户受帮扶信息登录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数据联网、信息共享。二要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统计工作。对项目建设内容、扶持资金额度进行分类统计。三要严格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认真执行国家、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扶贫项目的筛选、立项、申报、审核、备案、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察、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6、积极营造扶贫开发良好氛围。在全市开展关爱老区扶贫行动系列活动,通过简报、网络、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老区扶贫开发中的好典型、好经验,让社会各界了解老区、关爱老区,营造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老区发展、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XX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目标,按照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布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重点,着力消除贫困死角。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和大量扶持资金的有效投入,极大地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XX年,全县预计减少贫困人口0.46万人,贫困人口预计从XX年的5.62万人下降到5.16万人,贫困发生率预计从14.5%下降到13.07%。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按照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布署,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地区村容村貌日益改观,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以产业扶贫和信贷扶贫项目为重点,逐步推行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模式,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扶持,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贫困村培植了以核桃、烤烟、茶叶、龙胆草为主的一大批优势产业,促进了贫困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为重点,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引导性培训,加大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历和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知识更新,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主要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一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项目乡镇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自然村理事长为项目执行人,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为技术责任人,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人;三是落实扫除“贫困死角”制度。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严格确定项目村和扶持对象,消除“贫困死角”,确保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人得到优先扶持,让最贫困的群众优先受益;四是实行项目预、结算和开工批复制度。在启动项目建设前,做好项目预算和实施方案以及开工报告,报县扶贫办批准实施,项目建设竣工后,作出项目结算;五是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在项目实施前,对群众自身不能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书,对群众自建的项目,由乡镇与村、村与组签订建设质量责任书,落实项目责任人。

(二)合理规划,致力实施各类扶贫项目,为贫困村发展注入活力

1、着力推进整村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是实施省级整村推进项目73个,项目涉及11个乡镇,48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农户3750户,总人口15247人。项目总投资7785.02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09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669.1万元,信贷资金701.6万元,群众自筹4319.32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73个省级整村推进自然村共完成项目总投资7867.52万元,占计划101.05%,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095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部门整合资金1471.02万元,占计划的88%,完成信贷资金899.1万元,占计划的128%,完成群众自筹4402.22万元,占计划的102%。累计建成安居房1084户154150平方米;实施基本农田地改造1400亩;建成沟渠12条,长47.5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350亩;新建人畜饮水管道23条92.4公里,解决了4560人2673头畜的饮水困难;新建公路30条45公里,村间道路硬化73条100.8公里;建成沼气池1979口;种植经济作物17000亩,经济林果34450亩,发展大牲畜养殖14410头;建成科技文化室12个,卫生室8个,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73人,开展科技培训206期10380人次。

二是实施市级整村推进自然村项目23个,项目涉及4个乡镇,16个村委会,23个自然村,农户1183户,总人口4774人。项目总投资3193.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3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1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657.8万元,信贷资金17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xx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已全部完成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总投资3193.8万元,占计划的100%。累计种植经济林果9030亩,经济作物7550亩;发展大牲畜4550头;新建民居房126户12600平方米,改造民居房197户19700平方米;建设村组公路3条6公里,建设村间道路硬化23条34.6公里103800平方米;修复灌溉沟渠2条5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6件,管道长23.7公里,建设烟水配套工程2件;建设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5个500平方米;建设卫生室4个320平方米;修缮校舍2所75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755口,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92期4600人次。

2、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一是组织实施劳动力引导性转移培训5000人,完成投资100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昆明禾丰职业培训站组织培训3000人,爱华镇组织培训700人,幸福镇组织培训700人,忙怀乡组织培训600人。根据我县产业发展趋势和核桃、烤烟、养殖等重点产业,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进行引导性培训,截止12月15日止已完成全部培训计划;二是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1个,完成投资64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800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和转移任务。三是结合整村推进项目,联合市技工学校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实施了438人的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历和技能培训;四是组织完成了100人赴利比亚劳务输出培训,()经全面考核后计划输出到利比亚6人,开创了我县国外劳务输出新局面。

3、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一是全面组织实施XX年栗树乡易地搬迁项目。该项目涉及栗树乡丙必利村平掌、丙必利、小村3个自然村80户农户300人,共完成项目总投资388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238万元。共建成砖木结构住房80户6400平方米;建设饮水工程一件,长1.5km,安装水表80只;架设220/380v输电线路2公里,安装10kva变压器1台,一户一表80户;建安置区内砂石道路1条,长1公里;建8m3沼气池80口;新植膏桐300亩,橡胶80亩,种植防护林:**松300亩;开展科技培训2期600人次。

二是启动XX年易地转移安置计划105户500人。项目涉及爱华镇、幸福镇、大寨镇三个乡镇。项目计划总投资1450.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250万元,部门整合34.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1165.4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已完成项目总投资435万元,占计划的30%,完成搬迁38户。其中幸福镇已全面完成38户安居工程建设,爱华镇和大寨镇已完成迁入点“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建设预计明年1月份可全面启动实施。

4、安居工程项目

XX年全县安居工程建设任务100户,其中栗树乡10户,涌宝镇24户,茶房乡26户,大朝山西镇40户,项目总投资26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204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万元,农户自筹20万元。已完成安居房建设50户,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

5、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

今年,共安排第一、二批到户贷款计划1600万元,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截止10月底,已全部完成贷款计划,获贷农户710户。用于扶持养殖业1019万元,占计划的64%,发展大牲畜23880头,家禽70000只,水产品3000公斤;扶持种植业504万元,占计划32%,发展粮食经济作物7000亩,经济作物2350亩,经济林果3160亩;扶持加工行业40万元,占计划3%;扶持其他行业37万元,占计划1%。在发放的1600万元贷款中,财政贴息资金达80万元。

6、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

按照“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的村级互助资金模式,我县积极推广村级互助资金发展种、养、加及其他行业,广泛吸纳贫困户加入村级互助组织。XX年,共吸纳农户入组416户,其中贫困户35户,农户交纳互助金4.63万元,同时,财政无偿安排村级互助资金100万元,截止12月15日止,共向农户发放互助资金贷款217户92.25万元,其中:种植业43户20.3万元;养殖业140户63.2万元;加工业4户1.5万元;其他行业11户7.25万元。

7、新农村建设项目

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十四个一”目标,XX年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9749.7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4665.34万元,贷款368.57万元,群众自筹14715.86万元。累计建成基本农田地48910亩,建成沼气池1854口,建设经济林果105760亩,建成经济作物56760亩,建成卫生室50所,实施民居房建设1407户,建成党员电教室、文化室43所,实现大牲畜存栏680521头,出栏98691头,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32所9473平方米,建成硬板路356条344.58公里,建设饮水工程117件,沟渠建设755条1040公里,开展科技培训577期90840人次。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按照我县新农村建设、党建、扶贫等挂钩帮扶联系制度,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全年共组织动员121个单位参与挂钩扶贫工作,其中:省级单位1个,市级单位18个,县级单位102个。全年共有723人次深入挂钩村开展工作,其中厅级6人次,处级66人次,科级125人次,科级以下526人次。共为挂钩村协调项目24个,协调资金803.15万元,其中部门直接扶贫资金731.65万元,捐物折资71.5万元,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213场12866人次。

(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好项目跟踪检查,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发挥

严格按照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完善和执行各项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使用和效益最大发挥。一是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认真执行项目资金回补报帐制,确保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确保项目资金效益的有效发挥;二是推行扶贫开发项目廉政承诺和项目实施绩效责任制度。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廉政承诺书》,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制度,牢固建立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实行大宗物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对用量较大的大宗建材物资以及种苗等由政府以招投标和询价等方式进行集中采购,签订质量、价格、供货合同和廉政合同,做到优质优价;四是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采取电视、报纸、挂牌公示等方式,对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资金来源、补助标准及额度进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增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五是实行项目建设跟踪检查监督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行业部门,深入项目点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及资金的运行情况督促检查,保证项目建成一项,成功一项,发挥效益一项;六是落实项目后续管理制度。项目验收合格后,制定和完善项目后续管理办法,使项目发挥持久效益,巩固项目建设成果。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我县是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按照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贫困标准统计,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5.16万人,扶贫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

(二)解决和巩固温饱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环境较差、居住分散、构成更加复杂、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山区和半山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整体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三)项目村分布发展不平衡,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滞后。

(四)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各级财政投入到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资金整合难度大,导致项目建设目标难以实现,严重影响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XX年工作计划

XX年,是“xx”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后一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二一”发展战略和“1334”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切实扫除“贫困死角”,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把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深入调研,精心组织,合理规划,切实扫除“贫困死角”,加大整村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

二是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力度,强化引导性培训。

三是加大产业扶贫项目申报力度,确保更多的产业扶贫资金扶持*县龙头企业。

四是继续抓好100万村级互助资金的滚动发展,确保互助资金效益发挥最大化。争取更多的村级互助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五是继续抓好XX年到户贷款的回收放贷工作,积极向上争取XX年的1600万元到户贷款贴息项目资金在我县实施。

六是加大易地搬迁项目工作力度,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七是做好XX年扶贫项目的扫尾验收工作,确保各类扶贫项目通过上级验收并发挥效益。

八是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强化责任心和事业感,不断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九是认真学习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超前谋划,科学合理的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