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军供站现代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30

中药现代化工作总结。

时间在悄然飞逝,蓦然回首。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过去,我们又要准备撰写总结报告,那么我们可以开始写这一段时间工作总结了,总结是指团体、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些工作告的工作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什么样的总结比较全面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药现代化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xx年我委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精神,将促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大力促进中药材优良品种种子种苗建设,为中药材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编制500万亩中药材规划

20xx年原省农业厅科教处承担了省科技厅下达的《**省500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编制》项目。20xx-20xx年省科技厅、原省农业厅、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省内、外专项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中药材专家,编撰完成了《**省500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初稿,并征求地区科技部门、农业部门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后,于今年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并提交省科技厅中药办。

二、编制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中药材规划

今年我委印发了《**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将中药材规划作为特色农业发展专项的子规化。我委组织相关专家,在省内中药材主产区、省外中药材生产大省进行专项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完成了《**省中药材发展规划》,提出了我省10个重点发展品种,种子种苗基地、生产示范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规划部署,以及10个重点发展品种的具体安排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 专项调研(省内中药材产区 **)

为顺利完成《“十二五”**特色农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任务,今年11月,我委组织委科教处、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及**金实科技公司等单位同志,就**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种植基地建设情况、**中药材交易市场情况、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中药材科研基地及种植协会、药农等进行了专项调研。基本摸清了**中药材生产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四、 安排中药材示范县项目200万(**、大方)

为促进我省优势中药材品种的发展,今年我委集中200

万元专项资金,分别安排**、大方,重点就半夏、天麻等重点品种的良种推广、示范基地、示范户培育和中药材人才培训。

五、 重点抓好优质种子种苗建设

中药材发展中,抓好优良种子种苗供给,是提高中药材

质量,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为抓好优良种子种苗的供给,今年我委从单独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安排200万元,用于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生产。其中,安排**市80万元,用于续断、白术种子种苗生产;安排****县40万元,用于太子参种子种苗生产;安排**、大方县各40万元,用于半夏种子种苗生产。

六、 大力扶持中药制药龙头企业发展

20xx年我委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160万元对龙头企业中的中药制药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贴息贷款、新药研发等,以此促进我省中药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具体安排贵**天药业40万元,**汉方制药有限公司20万元,**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45万元,**横霸药业有限公司10万元,**信邦制药有限公司45万元。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江阴市云亭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我校自五十年代初创办,一九五八年正式被江阴县命名云亭中学以来,一直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占地一直没有多大的扩展,至今仅有二万八千多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也不大,仅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且各幢建筑都较陈旧,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在这种办学条件普通、硬件不过“硬”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在软件上做文章,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做文章,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做文章。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数字化、教学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下面从两个方面就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注重投入,确保物质基础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版权所有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不断改善物质条件、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政府财政投入薄弱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积极谋求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个人捐资,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通过社会捐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等几个一点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两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四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每个网络教室配备54台电脑,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目前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全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彻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三机一幕”,可以说,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我校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安装了“国之源”教学资源库,应用了“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每年更新添置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如“阳光校园”视频资源、“英语口语练习与评测”系统、“数字物理”实验、“出卷王”电子试题库、数字图书馆等等,走添购资源库软件与自我积累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断充实、丰富。近两年我校又通过学校补助三分之一、个人出资三分之二的形式,已经帮助120多位教师购买了笔记本,到今年年底,将帮助所有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到位。这样,借助电子办公平台,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共享网络资源的物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注重培训,确保师生素养到位。
硬件投入到位以后,还需要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分别选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市电教馆、江阴市电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还安排他们到我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邀请市电教中心专家来校当面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及网络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校重视加强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无锡市统一组织的三个模块培训考试和校内的深化培训,抓好了全校专任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组织上好初、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并办好节假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暑假网上读书活动、绿色网吧活动等,全面提高初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重规范,确保机制管理到位。
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职责》、《机房(多媒体教室)操作规程》、《机房(多媒体教室)安全工作条例》、《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第2页

机房(多媒体教室)维护保养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操作登记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专职人员、普通教师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规划设计学校近3—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2)学校教育技术室由校长室、教务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3)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室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备课、上课、辅导进行检查评估。对机房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由此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以“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好、“管”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xx年10月,我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20xx年11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1、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教科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2、课题过程管理(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江阴电教中心、江阴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3、课题经费管理为了支持本课题研究,学校对这项重点课题给予专项的经费补助。学校新建了两只师生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添置电脑100多台,投入经费60余万元。学校为教师个人补助购置“东芝”、华硕等笔记本电脑,投入经费近45万元。优先补贴课题组实验教师。另拨经费5万元,专款专用,用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学习考察、分析测试、调研咨询、评审论证等研究活动开支,也用来支付少量超工作量补贴费用。(二)注重实践,凸现应用价值
我校搞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向一开始就是定位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尝试、研讨、验证,突出应用价值,务求实用实效。1、在集体会课中改进提高20xx年4月,课题组第一次集体会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整合课,通过实践来检验老师们的教学构想和实际效果。当时的总体感觉是两个极端:要么只注意了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做个课件,把多媒体教室的课搬到了网络教室;要么一味的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成了计算机课,丢弃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但学生对网络课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新奇感及主动的求知欲,给课题组老师印象深刻。20xx年6月,课题组第二次集体会课活动,把课型的设计重点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景的设计开发上面,核心是优化组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原来教师一直做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讲解服务的教学课件开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包件”,即教师分别设计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20xx年10月,课题组第三次集体会课活动,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和渗透,开发网络教室论坛、学生主题学习、自主学习检测、网络研究性学习、学生作业展示、作品网站发表等学生学习辅助手段和学习方式。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课题组老师切身感觉到了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广阔鲜活的空间,也经历着与学生一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成长喜悦。20xx年3月----20xx年6月,课题组第四次集体会课活动,课题组老师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实践研究。语文学科开发出借助网络写作平台进行师生交互式写作辅导、作文评点、批改讲评的新课型;生物学科借助动画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学习,把微观世界具像化,使学生更感性形象地进行生物学习;各学科普遍采用学生学习信息即时反馈软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使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学习质量,调控学习进程;结合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功能。这一阶段研究,老师们最强烈的感受是整合课急需教学新软件的支撑,教师自身有限的开发水平制约了整合课研究的进度和深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会课活动的不断进行,我校课程整合的研究科目从原先确定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拓展到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师都不是原来课题组实验教师,大多属于自发参与本子课题研究的。这样我校的课题实验形成了以课题组教师为骨干,外围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多学科、多层次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浓郁的竞争氛围。2、在交流研讨中深化认识20xx年11月,薛少君组长带领课题组4位老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在杭州十中举行的课题研究工作交流会议,聆听了教育部总课题负责专家邓立言教授和课程整合类指导专家师书恩教授的现场指导报告,既感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更明确了下阶段实验工作的目标和重点。20xx年11月27---28日,学校安排课题组全体实验老师到九华山考察并进行课题培训,利用这个机会课题组集中学习讨论总课题组杭州十中会议精神和邓立言、师书恩两位专家的辅导报告,尤其是对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20xx年7月,学校参加总课题组在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召开的课题中期评估会议,我校因良好的科研成果被总课题组指定为八个大会交流单位之一,薛少君校长的交流发言赢得了与会100多个子课题单位、150多名代表的一致好评。版权所有总课题组在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中2次提到云亭中学,充分肯定了我校的科研成果。20xx年8月,我校薛少君校长应邀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年会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并在会上作了《扎实开展学科整合研究,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报告,介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和课题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3、在成果展示中体现价值20xx年11月,课题组承担向全市举行公开课研讨活动,初步展示“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创新课型,分别开了一节语文课和一节数学课,有23个单位共80多名专家、老师来校参加研讨。无锡教育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无锡电教馆全程摄录了其中一节数学课。教研室教研员称赞说,上课形式耳目一新,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可以说这是课题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首次亮相,也是一次较为精彩出色的亮相。20xx年11月25日,我校代表江阴市承担“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展示活动”,学校向来自无锡市、江阴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来宾近百人开了四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徐玲玲老师的《出师表》,周建华老师的《中点四边形》,孙坚岗老师的《我的父亲母亲(写作指导)》,吴宜军老师的《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与相应学科有机地融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四个方面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无锡电教馆皮何总副馆长对该次展示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锡日报》“教育之声”、“无锡教育网”、“江阴教育网”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在20xx年3月揭晓的“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期工程”资源研发评比中,我校4位教师的15个资源包获嘉奖表彰,其中杜蕾老师的《敦煌》荣获无锡市一等奖,2个资源包获二等奖,12个资源包获三等奖,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设计水平。20xx年7月,我校新开发的15个资源包又送交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中心。20xx年4月10日,我校陈丽娜等三名初二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无锡市“永中office”应用技术比赛决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我校朱文烨老师获得最佳人气奖和指导老师奖,充分展示了我师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电脑操作水平。20xx年4月23日--25日,我校周建华老师的初二数学《中点四边形》一课代表江阴市同时也是代表无锡大市,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课评比活动”,获得江苏省一等奖。5月,该课参加了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精品课展示活动。6月,该课被省电教馆摄录成光盘向全国发行。20xx年7月至20xx年7月,学校将课题组成员的课程整合设计稿进行汇编整理,结集出版《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集》。该书由教育部信息技术专家邓立言教授题写书名,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师书恩教授撰写序言,全书31万字,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校课题组继创新课型展示后的又一重要课题科研成果,是一部教学一线教师十分实用的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参考范例,该书的公开出版发行使我校课题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也使我校收获了丰硕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成果,同时我们初步构建出了四种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合作互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软件辅助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20xx年4月学校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xx年5月学校无锡市“十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获得无锡市“十五”课题成果评比表彰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一项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青春事业,无论硬件投入、软件管理还是实践应用研究都需要我校持续加强,不断深入,与时俱进。过去几年,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果,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称赞,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和一些兄弟学校相比、尤其是和一些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我校课程整合研究中也还有许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实验。我们将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为促进我校实施新课改、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开拓出一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明朗晴空。

气象局2020年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积极落实局市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20xx年12月1日,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了《全面推进XX气象现代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与全省气象现代化同步,到 2020 年建成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近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1.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稳步提升。新一轮局市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来,新增国家天气站14套、落地升级13套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升级14套单雨量站为四要素站、新建4套生态气象站和2套负氧离子观测站、共享为海绵城市建设在主城区布设的6套自动气象站资料,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逐步发展。气象预报预警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建立了以MICApS和预报预警一体化业务平台为基础的气象预报技术支撑体系,国、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先后投入业务应用,短期天气预报、气象灾害短临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有效,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准确率提升至100%,各类预警信号时效性提前至30分钟。气象预报时空分辨率达到1小时和1公里,基本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不漏报。

2.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初步确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格局,修订印发《XX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有效落实。XX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建设项目写入《XX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实现应急办、国土、环保、安监、武警、人防等17个部门接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

3.公共气象服务更加普惠智能。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针对性地开展 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以及高考、中考、池马等重大活动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认真开展各类宣传科普活动。连续多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86%以上。

4.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先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并投入业务应用,其中《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的XX市气溶胶分布研究》项目获得20xx年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2项科研项目获省局立项,3项在市科技局立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5.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结出硕果。坚持开展常态化岗位练兵活动,20xx年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XX市首届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市气象、民航和部队共9支队伍近30人参赛,2人获市五一劳动奖章,6人获市级业务技术能手。在安徽省第十届气象业务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市局获优秀组织奖和个人全能二等奖,1人获省级业务技术能手光荣称号;1人代表省气象局参加全国竞赛,并获得成绩证书。

6.气象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升。完善市县局执法人员队伍建设,3人参加20xx年全省气象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执法资格。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工作。组织全市气象系统20xx-20xx年行政执法案卷自查;开展《气象法》立法后评估调查工作。完成其他依申请类权力事项实施清单编制,3项其他权力纳入了市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亮点和主要成效

1.基层台站面貌进一步改善。通过落实局市合作协议,全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逐步达标,气象现代化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国家气象观测站完成台站搬迁,XX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及东至、石台气象预警中心建设完成投入业务应用,青阳县气象预警中心正在室内装修和业务系统建设,年底建成投入业务使用。

2.生态环境气象服务工程稳步推进。《XX市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服务工程》项目已列入XX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省气象局和市政府大力支持生态工程建设,省气象局领导和专家多次指导项目建设的和业务能力建设,并支持相关科研项目落户XX。市政府积极落实建设用地并给予政策支持,目前,XX市大气环境监测示范站已建成,石台县大山村大气生态环境观测站也已建成,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展茶叶梯度气象观测。

按照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关于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建设和气候安全的部署和要求,市气象局强化生态气象保障,开展全域生态气象保障服务,积极推进天然氧吧和避暑旅游创建工作,其中20xx年石台县获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20xx年青阳县莲峰云海旅游景区入选第一届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20xx年东至县泥溪镇获得第二届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认定;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们将落实局市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一体化生态、旅游气象观测体系和智能型信息管理体系;完善预报预测体系和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气象服务全面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着力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防灾减灾保障能力和水平,气象事业发展运行保障能力达到省内同期先进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1.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依托市、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增加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内涵,完善制度保障。搭建系统运行硬软件支撑平台,加快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向基层延伸,建立统一、权威、畅通、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形成覆盖全市的预警信息综合发布体系。

2.继续推进XX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服务需求,完善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综合影响评估体系。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皖江湿地生态气象环境观测系统,充实完善农田、山地等小气候观测系统。

3.开展XX市气象大数据综合应用能力建设。落实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协调辖区内国土、水利、林业、农业、航空、环境、公安等相关行业气象数据汇交共享,建立统一的气象大数据环境。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智慧型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以位置服务、智能定向信息发布等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手段建设,建立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传播体系,形成多方式、广覆盖、无缝隙的智慧气象服务模式。

2020年扎实工作,创新管理,建设现代化示范型工厂


扎实工作,创新管理,建设现代化示范型工厂

——第八冶炼厂20xx年企管工作总结

20xx年,在公司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第八冶炼厂实现了由建厂到一次性投产成功的辉煌跨越。企业管理工作从零起步,按照公司领导“建设现代化示范型工厂”的要求,围绕着建设“生产规模大、运行效益优、综合实力强、职工素质高、厂区环境美”的目标努力探索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新理论,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开拓了八厂管理现代化的局面。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先行一步,并逐步推向纵深向严、细、精、实的效益化管理拓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为我们在即将来临的20xx年全面推进八厂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总结一年的企业管理之路,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思想上重视,开展全员性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教育培训
早在八厂建厂之前的铅烟气治理工程建设期间,公司领导就指出:八厂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树立起水口山管理现代化的示范和样板。遵照这些精神,八厂建厂之初即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理念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了全员性的职工培训工作,将“遵章守纪、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安全三大操作规程”作为重点内容向全体员工讲清讲透。使八厂员工这支来自不同单位的职工队伍从思想上做好了接受现代化企业严格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思想准备。
二、按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了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
建厂之初,我们按照 “建章立制,建设现代化八厂”的要求全面开展了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审核工作。通过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立足于我们自己的管理目标和工艺特点制定了11大系列管理标准206项,重点突出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等,将“人、事、物、钱”等要素置于管理制度的约束之下。
与此同时,我们从建立岗位责任制着手突出员工的职责意识,使员工 “想主人事,尽主人责”得以制度化、持久化。由厂行政办着手编制了全厂近200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将岗位职责在本岗位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使职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夯实了管理的思想基础。
建厂以来,我们的管理职能部门能各尽其责地做好管理工作。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先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种管理制度24份,使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补充,解决了管理标准没有细化,不利于实际管理操作的问题。
三、扎扎实实地抓好现场管理,夯实了基础管理。
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和公司管理方针,八厂将现场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面子工程”摆在突出了位置。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职能部门长抓不懈,按照物料摆放有序,作业场所清洁,厂区环境优美等要求抓好现场管理“5s”要素的落实。将关系八厂生产安全、正常的厂区禁烟、现场定置等作为重点,全面整治“脏、乱、差”,坚决堵塞“跑、冒、滴、漏”。使八厂的现场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工艺设备一道成为公司的一张名片,给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同仁及新闻媒介以良好的形象。
抓好现场管理,我们着重突出了班组的现场管理,通过班组长现场管理教育培训,细化班组建设考核制度等夯实了管理的基础。立足于班组抓好了影响生产的“人、机、料、法、环、资、信”等要素的细节管理。今年以来,我们对现场管理采取了以整改促提高,用处罚维护制度严肃性的做法。通过组织现场管理月度大检查,职能管理人员每日巡查,先后对底吹炉车间等车间、科室下发现场管理整改通知单31份,对鼓风炉车间等4个单位处罚通知单7张。使岗位职工受到教育和触动,维护了现场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通过现场管理的细化,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劳动人事制度管理、质量管理、设备能源管理等各项工作有了较好的实施氛围,促进了各项管理的协同,共同保证了投产目标的一次性成功和生产任务的完成。
四、以物流管理为突破,探索成本管理的新举措,服从服务于达产达标任务。
八厂是一个环保、技改工程,也是一个“ 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只有通过发挥效益,这些目标才能实现。我们深刻领会了企业管理要为企业增效服务的精神,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为此,我们专门就物质的采购、管理与发放,废旧物件回收利用、外售产品的生产管理等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对价格、质量、物流成本等从严控制。运用现代化信息设备,通过网上比价查询,信函要约比价、合同评审,招、投标等全方位地开辟了降成本、增效益的途径。经过几个月的运作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进一步推行车间成本定额管理,实现目标成本预算制奠定了基础。
当然,正确认识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认识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公司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必须看到20xx年度我们企业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其中一些就是20xx年我们工作中尚做得不足,急需加强的项目,总的说来有这样一些。
1、员工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适应过程缓慢。表现在对规范化、制度化的严细管理有抵触、畏难心理,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企业挖潜增效、兴业强企的必要。甚至个别基层干部也怕管理,懒管理,既不主动接受制度约束,也疏于管理部下。
2、一部分员工习惯性

违章、违纪的陋习加重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压力。部分人员素质尚不够高,不仅不能遵守好厂规厂纪,对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也不如人意,需要外力的监督;
3、成本管理的难度依然较大。我厂投产的短时间内,工艺、设备、人员的磨合远未能达到最佳值,物质消耗高给成本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4、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与建设高效、和谐的企业管理文化的探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要将企业管理工作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让职工认同企业文化,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对职工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基础之上仍然满怀信心。有公司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厂必将在20xx年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围绕着我厂达产达标的企业管理工作也必将书写新的一页。希望大家在各自岗位上扎实工作,创新管理,为将八厂真正建设成为管理一流的新型现代化、示范型工厂而共同努力。

宁阳现代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265人,教职工50人(学科教师31人,生活指导教师10人,保健医生2人,伙房工人4人,保安3人)。学科教师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教学能手17人,占任课教师的54%。
本学期是学校全面工作起始的关键学期,全体教职工抱着背水一战,不进则败的心态,通过思变、思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凭借科学规范的管理,强化学校内部机制的畅通;依靠求真务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心尽力做好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一、明确办学目标,理清管理思路,提升管理平台
为把宁阳现代学校建成省内最好的民办学校,我们坚持“名师执教、敢为天下先,勇当排头兵”的办学宗旨,奉行“个个都能行、人人有特长、时时得提高、处处求发展”、“以生为本,质量为魂”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确立了“细化、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行督查评价,告别粗放式管理,使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1.畅通机制,高效运作
在班子建设中,我们本着“人能尽其才,才能称其职”的原则合理调配人员,充分发挥教导处、学生处、生活处、校长办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奋进、协同发展,积极营造“严格搞管理,规矩干工作,尽心谋发展,公平待教师”的工作氛围。 在实践中,严格实行了“周前汇报、周后总结”的规定。并借鉴校本部原有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时修订、完善本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各处室统一思想、统一思路,统一步调,想问题首先想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安排工作本着一个活动多个目的、多种收获的原则,和广大教师一起深入研究、找问题、想办法、出成果,体现了统一性、综合性,形成了“处处是学生发展场所,时时是学生提高机会”的良好氛围;我们还重视了过程落实环节,做到了制度先行,跟踪落实,督查及时到位,坚决消除了虎头蛇尾、空谈成绩和只搞形式,不看实效,上推下卸、推诿扯皮,以权谋私、消极懒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逐步形成了一个职责分明、运行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纵向畅通、横向协调的管理集体,确保了班子行为的统一性和高效性,使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最佳效果。
2.目标导向,及时总结,形成体系
各处室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尤其是学生各种特长目标,包括学科特长,发展特长,均于学期初制订出明确的目标。按照目标,严格控制实施程序,狠抓落实环节,及时跟上检测,做到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提高,事事有总结。对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确立了“问题就是课题”的思路,着力进行归因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每周的总结、审批制度,争取周周有进展、周周有结论,到学期末,学校初步形成整体研究的体系。
⒊生活管理,防微杜渐,落实到位
学生的生活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生活处负责学生生活方面的工作,开学前,就出台了生活管理方面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要求明确,而且有具体的细化程序,使各位教师在各项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时把各项工作做到了位,避免了新建学校开学初各种工作忙乱现象的发生。所有教职工都能够严肃对待学生生活方面的每一个问题,严把食品的流入、加工和食用关,严控每一道程序,小到饭前、饭后洗手,都严格控制。生活处跟踪管理物品的流入、加工、进膳等过程,指导、督查各个环节严格按程序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每周星期五进行一次整体汇总,公示相应的处理决定,并及时制定、宣布下一周的改进措施。
二、坚持科研为先导,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师资培训
1.更新观念,狠抓师资培训
学校本着“培训提高,引进优化”的原则,实施“换脑工程”。努力形成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师表风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师资培训中,我们以新课改培训为契机,明确要求教师树立六种教育观(即树立终身教育观、开放教育观 、适宜性教育观 、合作教育观 、生态教育观 、人本教育观) ;并注意强化五种意识(即应用意识,要始终以课程标准统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意识,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为了发展,把所有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集中到促进学校发展上来;创新意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打破妨碍学校发展的条条框

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265人,教职工50人(学科教师31人,生活指导教师10人,保健医生2人,伙房工人4人,保安3人)。学科教师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市级教学能手17人,占任课教师的54%。
本学期是学校全面工作起始的关键学期,全体教职工抱着背水一战,不进则败的心态,通过思变、思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凭借科学规范的管理,强化学校内部机制的畅通;依靠求真务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心尽力做好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一、明确办学目标,理清管理思路,提升管理平台
为把宁阳现代学校建成省内最好的民办学校,我们坚持“名师执教、敢为天下先,勇当排头兵”的办学宗旨,奉行“个个都能行、人人有特长、时时得提高、处处求发展”、“以生为本,质量为魂”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确立了“细化、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行督查评价,告别粗放式管理,使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管理上了一个台阶。
1.畅通机制,高效运作
在班子建设中,我们本着“人能尽其才,才能称其职”的原则合理调配人员,充分发挥教导处、学生处、生活处、校长办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奋进、协同发展,积极营造“严格搞管理,规矩干工作,尽心谋发展,公平待教师”的工作氛围。 在实践中,严格实行了“周前汇报、周后总结”的规定。并借鉴校本部原有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时修订、完善本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各处室统一思想、统一思路,统一步调,想问题首先想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安排工作本着一个活动多个目的、多种收获的原则,和广大教师一起深入研究、找问题、想办法、出成果,体现了统一性、综合性,形成了“处处是学生发展场所,时时是学生提高机会”的良好氛围;我们还重视了过程落实环节,做到了制度先行,跟踪落实,督查及时到位,坚决消除了虎头蛇尾、空谈成绩和只搞形式,不看实效,上推下卸、推诿扯皮,以权谋私、消极懒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逐步形成了一个职责分明、运行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纵向畅通、横向协调的管理集体,确保了班子行为的统一性和高效性,使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最佳效果。
2.目标导向,及时总结,形成体系
各处室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尤其是学生各种特长目标,包括学科特长,发展特长,均于学期初制订出明确的目标。按照目标,严格控制实施程序,狠抓落实环节,及时跟上检测,做到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提高,事事有总结。对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确立了“问题就是课题”的思路,着力进行归因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每周的总结、审批制度,争取周周有进展、周周有结论,到学期末,学校初步形成整体研究的体系。
⒊生活管理,防微杜渐,落实到位
学生的生活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生活处负责学生生活方面的工作,开学前,就出台了生活管理方面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要求明确,而且有具体的细化程序,使各位教师在各项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时把各项工作做到了位,避免了新建学校开学初各种工作忙乱现象的发生。所有教职工都能够严肃对待学生生活方面的每一个问题,严把食品的流入、加工和食用关,严控每一道程序,小到饭前、饭后洗手,都严格控制。生活处跟踪管理物品的流入、加工、进膳等过程,指导、督查各个环节严格按程序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每周星期五进行一次整体汇总,公示相应的处理决定,并及时制定、宣布下一周的改进措施。
二、坚持科研为先导,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师资培训
1.更新观念,狠抓师资培训
学校本着“培训提高,引进优化”的原则,实施“换脑工程”。努力形成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师表风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师资培训中,我们以新课改培训为契机,明确要求教师树立六种教育观(即树立终身教育观、开放教育观 、适宜性教育观 、合作教育观 、生态教育观 、人本教育观) ;并注意强化五种意识(即应用意识,要始终以课程标准统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意识,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为了发展,把所有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集中到促进学校发展上来;创新意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打破妨碍学校发展的条条框

框,奋发开拓、不断在管理体制上,管理机制上创新,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上创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争第一;质量意识,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坚持考查、测试相结合,显形和隐形成绩同等并重,全力以赴,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个性意识,引导学生走入未知世界,走入适应领域,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使其潜能得以最大发挥,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最大限度提高和增强。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注重特长培养;在规范要求的同时发展良好个性。
为落实以上目标,给每位教师提供提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通过教导处、学生处、校长办创设各种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研究性、交流性活动,说、写、画、读基本素质提高类活动,以及各种文体活动。本学期,我们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先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新课程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英语会话培训,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理论丛书;观看了新课程培训的系列光盘,并在做好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研讨。英语会话培训中系统学习了课堂指令性用语与校园交际性用语。在学期末进行了课件交流展示活动,使老师们的课件制作不断上档次,上水平。目前,所有任课教师均能制作科学实用的教学课件。
此外,为推动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快速提高,还认真开展了教师普通话竞赛。
2.立足课堂,坚持科研,规范运作,强化督导
一是贴近生活,贴近课堂,把好科研重点实现科研重心下移。探索实践“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模式,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思考就是研究,解决就是成果”的理念,积极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个人备课——教学观摩——研讨茶话——总结升华”的模式进行研讨。在“研讨茶话”环节,设计了“话优点——说不足——讲设想——谈疑惑——研对策”的步骤,富有个性地开展教学研究。
本学期,我们针对双语学校实际,首先安排骨干教师执教了教学观摩课;相继召开了低年级语文、数学、中高年级作文、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学、小班化教学等专题研讨会。并按学科分年级分别开展了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每位教师均执教了一节以上的教学研究课,并做到次次有重点,次次搞研讨,人人写总结,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使全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很快找到了感觉,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在县思品教学研讨会上张淑芝老师执教了观摩课——《咱们真精神》,并代表我县参加了市思品 教学研讨会,反响良好;韦敏在市创新教育研讨会上执教了观摩课,并以《打电话》一课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录像课评选;于师信、李芳清、殷造锦、肖明霞、高智、刘良、黄燕、欧阳健八位同志参加了市教学能手评选;宁新焱、殷兆锦、于师信、潘秀玲、张秀芝、刘良六位同志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宁新焱、于师信、李芳清三位同志获国级“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于师信、董秀、任庆杰、李芳清、刘秋梅五位老师获全国教师范文写作比赛国级三等奖、潘秀玲老师获全国教师范文写作比赛省一等奖;于师信、潘秀玲、续海红、刘秋梅四位老师积极参加了省《创新作文》的撰稿工作,薛思军、于师信、董秀、韦敏五位老师参加了省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维互动同步练”编写工作,得到了县及省小学教研室的高度赞誉。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强化常规管理。开学初,我们借鉴校本部原有的各项工作制度并结合现代学校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了《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精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改革了备课方式,设计了活页备课表,各科均采用活页表格式备课。各种备课均按单元进行了整体设计安排,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和“单元回顾”三部分。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备课均从三个纬度引导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前引导师生双方进行课前准备,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整体构想。“单元回顾”除进行了单元测试分析外,还安排了补救环节及单元教学反思。这样,教师对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各环节都有了明确的操作要求,使教学工作的有章可循,有序运行。
为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位,教导处除平时加强对老师们的备课、作业积极督查外,坚持听“推门课”。本学期,教导处对所有任课教师均听了一节以上的推门课,并做到了和任课教师及时座谈,及时反馈指导。同时,对新教师进行了特别的个体关注,跟踪听课,及时指导,及时交流,收效显著。
三、张扬个性,全面育人,教育教学活动化
学校奉行“学生第一”的管理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促发展,爱满校园,无论是为发展学生的学科特长而开展的活动,还是为健全学生的人格而进行的体验式

上一篇:农村支教总结

下一篇:舞台剧工作总结

"为创建现代化学校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