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愈古诗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7.27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6篇)。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赏析解读韩愈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韩愈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篇一)

韩愈《新竹》原文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篇二)

韩愈《醉留东野》原文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

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

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我愿身为云,

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篇三)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全文赏析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篇四)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原文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馀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

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篇五)

韩愈《刘生诗》原文

生名师命其姓刘,自少轩轾非常俦。弃家如遗来远游,

东走梁宋暨扬州。遂凌大江极东陬,洪涛舂天禹穴幽。

越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岭入炎州。青鲸高磨波山浮,

怪魅炫曜堆蛟虬。山cd讙噪猩猩游,毒气烁体黄膏流。

问胡不归良有由,美酒倾水炙肥牛。妖歌慢舞烂不收,

倒心回肠为青眸。千金邀顾不可酬,乃独遇之尽绸缪。

瞥然一饷成十秋,昔须未生今白头。五管历遍无贤侯,

回望万里还家羞。阳山穷邑惟猿猴,手持钓竿远相投。

我为罗列陈前修,芟蒿斩蓬利锄耰.天星回环数才周,

文学穰穰囷仓稠。车轻御良马力优,咄哉识路行勿休,

往取将相酬恩雠。

学生超实用的韩愈代表诗词(篇六)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原文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全文赏析

诗歌开篇描写了当天气候的变化。前三句描写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傍晚的天空还飘浮着淡淡的阴霾,但很快就消散了,显出了蓝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美好的春天也就更为动人了。在曲江上,红花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衬托出春天的美丽。诗人用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卷,节奏欢快自然。

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镜里反映出来的形象,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澄明而又微茫仿佛的美感,其动人情处,往往超过实体。此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于是,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晃生姿。这实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

诗的结构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绝句三句便转的规律,一连三句写景,第四句才陡然一问作结。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也很值得玩索。

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对方爽约的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这种心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诗人构思巧妙,也于此可见。

写作背景

此诗为朋友间赠答之作。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gz85.COM精选阅读

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汇编五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韩愈的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那么诗人韩愈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篇一】

韩愈《讳辩》原文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全文赏析

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篇二】

韩愈《杏花》原文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

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

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

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篇三】

韩愈《赠侯喜》原文

吾党侯生字叔d2,呼我持竿钓温水。平明鞭马出都门,

尽日行行荆棘里。温水微茫绝又流,深如车辙阔容輈.

虾蟆跳过雀儿浴,此纵有鱼何足求。我为侯生不能已,

盘针擘粒投泥滓。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举竿引线忽有得,

一寸才分鳞与鬐.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

一名始得红颜衰。人间事势岂不见,徒自辛苦终何为。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叔d2君今气方锐,

我言至切君勿嗤。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

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篇四】

韩愈《石鼎联句》原文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 ——刘师服

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 ——侯喜

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 ——轩辕弥明

外苞干藓文,中有暗浪惊。 ——刘师服

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弥贞。 ——侯喜

谬当鼎鼐间,妄使水火争。 ——轩辕弥明

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 ——刘师服

上比香炉尖,下与镜面平。 ——侯喜

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 ——轩辕弥明

一块元气闭,细泉幽窦倾。 ——刘师服

不值输写处,焉知怀抱清。 ——侯喜

方当洪炉然,益见小器盈。 ——轩辕弥明

睆睆无刃迹,团团类天成。 ——刘师服

遥疑龟负图,出曝晓正晴。 ——侯喜

旁有双耳穿,上有孤髻撑。或讶短尾铫,又似无足铛。 ——刘师服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 ——侯喜

何当出灰灺,无计离瓶罂。 ——轩辕弥明

陋质荷斟酌,狭中愧提擎。 ——刘师服

岂能煮仙药,但未污羊羹。 ——侯喜

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 ——轩辕弥明

徒示坚重性,不过升合盛。 ——刘师服

傍似废毂仰,侧见折轴横。 ——侯喜

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轩辕弥明

以兹翻溢愆,实负任使诚。 ——刘师服

常居顾盼地,敢有漏泄情。 ——侯喜

宁依暖爇弊,不与寒凉并。 ——轩辕弥明

区区徒自效,琐琐不足呈。 ——侯喜

回旋但兀兀,开阖惟铿铿。 ——刘师服

全胜瑚琏贵,空有口传名。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撜。 ——轩辕弥明

磨砻去圭角,浸润著光精。愿君莫嘲诮,此物方施行。 ——轩辕弥明

宋代诗人韩愈的诗词集【篇五】

韩愈《琴操十首。龟山操》原文

(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

龟山在太山博县。古琴操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枿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

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通用五篇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人王勃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诗人王勃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可以为您带来帮助。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一)

王勃《赠李十四四首》原文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二)

王勃《咏风》原文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全文赏析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这风确乎是“有情”的。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三)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

滕王阁诗⑴

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白话译文】

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掠过南浦飞来的轻云,傍晚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推移景物变化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自然流动,不露痕迹,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四)

王勃《倬彼我系》原文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东施西,择木开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蒐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礼乐咸若,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彼网有条,彼车有辙。

思屏人事,克终前烈。于嗟代网,卒余来绁。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我瞻先达,三十方起。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有鸟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

今我不养,岁月其滔。黾勉从役,岂敢告劳。

从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劳伊何,来参卿事。

名存实爽,负信愆义。静言遐思,中心是愧。

唐代杰出诗人韩愈必备的古诗词(篇五)

《山中》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绝,作于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此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夜令人感伤不已;结句“山山黄叶飞”写深秋的景象,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原文】

山中

长江悲已滞⑴,万里念将归⑵。

况属高风晚⑶,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白话译文】

长江滚滚我悲叹久留异地,远隔万里内心盼望把家归。

况且正赶上秋风晚间吹起,山山岭岭都只见黄叶纷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范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无法超越的诗篇,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人王勃的古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么您知道诗人王勃都有哪些必读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一】

王勃《秋夜长》原文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全文赏析

“鹤关音信断,龙门通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这几句意谓:可寒衣虽然准备妥当,这龙门戍地的道路却又很长很长,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边,这寒衣怎么能送到你的手中呢?只好让它搁在那儿独自地散发熏烤的香味了。全诗到这里嘎然收束,那不尽的愁思,那远戍他乡征人的悲苦,只好留给读者去玩味,揣摩了。这里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无限的效果。表面上看是诗人对一对“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的人为分离而寄予无限的同情,实际上是作者对唐统治者发动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战争的谴责与抗争。不难看出,作者善于吸取《诗经》、《汉乐府》民歌中的精华,但比之表现的感情更为细腻,更能打动读者的情思。可以想象,作者是和着泪永挥写这首诗的,不过,他把眼泪洒在诗篇之外罢了。

从诗人记事起,唐王朝就无休止的进行武力征伐。据史书记载,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兴兵讨伐西突厥,擒沙博罗可汗;公元661年又讨伐百济,灭掉了百济国,并击败了日本的援兵;接着又征高丽,擒高丽王高藏。作者十五岁那年,即上书右相刘祥道,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该文中说:“伏见辽阳求靖,大军频进,有识寒心,群黎破胆。……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常卒……飞刍挽粟, 竭淮海之费 ……图得而不图失,知利而不知害,移手足之病,成心腹之疾。”(《上刘右相书》)这种反侵略、反扩张的思想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诗人,王勃把这种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秋夜长》是诗人作品中反映现实最深刻的诗篇之一。把这首诗放在初唐诗坛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中来分析、来评价,不难看出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可以肯定地说:诗人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盛唐和中唐的现实主义诗篇已相去不远。在那样的时代,作者能写出如此深刻的反映现实社会的佳作,当犹如平地而起的一声惊雷,使得那些仍醉心于宫诗、艳诗的文人为之一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写上一笔的。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文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三】

王勃《滕王阁诗》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全文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四】

王勃《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原文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树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狭路尘间黯将暮,

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词【篇五】

王勃《别薛华》原文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全文赏析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诗人联系自己仕途的坎坷,结合自身的抱负有感而发。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厄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优美洗练的语言,创造出了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韩愈诗词大全"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