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居易古诗

发布时间: 2022.07.28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吗?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一)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二)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馀。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三)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译文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韵译

泪水湿透罗巾,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减,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注释

1,宫词:此诗题又作《后宫词》。

2,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3,红颜:此指宫宫女。

4,恩:君恩。

5,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前人曾批评此诗过于浅露,这是不公正的。诗以自然浑成之语,传层层深入之情,语言明快而感情深沉,一气贯通而绝不平直。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四)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五)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輧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六)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全文赏析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写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七)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

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墟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

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

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

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八)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文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九)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嗟吾不才子,怜尔无弟兄。

抚养虽骄騃,性识颇聪明。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十)

昨与美人对尊酒,朱颜如花腰似柳。今与美人倾一杯,

秋风飒飒头上来。年光似水向东去,两鬓不禁白日催。

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珠翠无非二八人,

盘筵何啻三千客。邻家儒者方下帷,夜诵古书朝忍饥。

身年三十未入仕,仰望东邻安可期。一朝逸翮乘风势,

金榜高张登上第。春闱未了冬登科,九万抟风谁与继。

不逾十稔居台衡,门前车马纷纵横。人人仰望在何处,

造化笔头云雨生。东邻高楼色未改,主人云亡息犹在。

金玉车马一不存,朱门更有何人待。墙垣反锁长安春,

楼台渐渐属西邻。松篁薄暮亦栖鸟,桃李无情还笑人。

忆昔东邻宅初构,云甍彩栋皆非旧。玳瑁筵前翡翠栖,

芙蓉池上鸳鸯斗。日往月来凡几秋,一衰一盛何悠悠。

但教帝里笙歌在,池上年年醉五侯。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十一)

刘兄文高行孤立,十五年前名翕习。是时相遇在符离,

我年二十君三十。得意忘年心迹亲,寓居同县日知闻。

衡门寂寞朝寻我,古寺萧条暮访君。朝来暮去多携手,

穷巷贫居何所有。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偶语闲攀芳树立,

相扶醉蹋落花归。张贾弟兄同里巷,乘闲数数来相访,

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我年渐长忽自惊,

镜中冉冉髭须生。心畏后时同励志,身牵前事各求名。

问我栖栖何所适,乡人荐为鹿鸣客。二千里别谢交游,

三十韵诗慰行役。出门可怜唯一身,敝裘瘦马入咸秦。

冬冬街鼓红尘暗,晚到长安无主人。二贾二张与余弟,

驱车逦迤来相继。操词握赋为干戈,锋锐森然胜气多。

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二张得隽名居甲,

美退争雄重告捷。棠棣辉荣并桂枝,芝兰芳馥和荆叶。

唯有沅犀屈未伸,握中自谓骇鸡珍。三年不鸣鸣必大,

岂独骇鸡当骇人。元和运启千年圣,同遇明时余最幸。

始辞秘阁吏王畿,遽列谏垣升禁闱。蹇步何堪鸣珮玉,

衰容不称著朝衣。阊阖晨开朝百辟,冕旒不动香烟碧。

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宫花似雪从乘舆,

禁月如霜坐直庐。身贱每惊随内宴,才微常愧草天书。

晚松寒竹新昌第,职居密近门多闭。日暮银台下直回,

故人到门门暂开。回头下马一相顾,尘土满衣何处来。

敛手炎凉叙未毕,先说旧山今悔出。岐阳旅宦少欢娱,

江左羁游费时日。赠我一篇行路吟,吟之句句披沙金。

岁月徒催白发貌,泥涂不屈青云心。谁会茫茫天地意,

短才获用长才弃。我随鹓鹭入烟云,谬上丹墀为近臣。

君同鸾凤栖荆棘,犹著青袍作选人。惆怅知贤不能荐,

徒为出入蓬莱殿。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大底浮荣何足道,几度相逢即身老。且倾斗酒慰羁愁,

重话符离问旧游。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

武里村花落复开,流沟山色应如故。感此酬君千字诗,

醉中分手又何之。须知通塞寻常事,莫叹浮沉先后时。

慷慨临歧重相勉,殷勤别后加餐饭。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十二)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朮丛。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

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十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十四)

新年多暇日,晏起褰帘坐。睡足心更慵,日高头未裹。

徐倾下药酒,稍爇煎茶火。谁伴寂寥身,无弦琴在左。

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波拂黄柳梢,风摇白梅朵。

衙门排晓戟,铃阁开朝锁。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

良辰不易得,佳会无由果。五马正相望,双鱼忽前堕。

鱼中获瑰宝,持玩何磊砢.一百六十言,字字灵珠颗。

上申心款曲,下叙时坎坷。才富不如君,道孤还似我。

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忽复问荣枯,冥心无不可。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篇十五)

外强火未退,中锐金方战。一夕风雨来,炎凉随数变。

徐徐炎景度,稍稍凉飙扇。枕簟忽凄清,巾裳亦轻健。

老夫纳秋候,心体殊安便。睡足一屈伸,搔首摩挲面。

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俯观游鱼群,仰数浮云片。

闲忙各有趣,彼此宁相见。昨日闻慕巢,召对延英殿。

gz85.COM精选阅读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精选15篇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让我们汲取民族智慧,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都有哪些经典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呢?面对这些问题,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收集了“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2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攀萝蹋危石,手足劳俯仰。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怳怳.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

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归去思自嗟,低头入蚁壤。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3

蘋小蒲叶短,南湖春水生。子近湖边住,静境称高情。

我为郡司马,散拙无所营。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

行携小榼出,逢花辄独倾。半酣到子舍,下马扣柴荆。

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

须臾进野饭,饭稻茹芹英。白瓯青竹箸,俭洁无膻腥。

欲去复裴回,夕鸦已飞鸣。何当重游此,待君湖水平。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4

萧索穷秋月,苍茫苦雨天。泄云生栋上,行潦入庭前。 ——白居易

苔色侵三径,波声想五弦。井蛙争入户,辙鲋乱归泉。 ——王起

高霤愁晨坐,空阶惊夜眠。鹤鸣犹未已,蚁穴亦频迁。 ——刘禹锡

散漫疏还密,空濛断复连。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 ——白居易

地湿灰蛾灭,池添水马怜。有苗沾霢霂,无月弄潺湲。 ——王起

篱菊潜开秀,园蔬已罢鲜。断行随雁翅,孤啸耸鸢肩。 ——刘禹锡

桥柱黏黄菌,墙衣点绿钱。草荒行药路,沙泛钓鱼船。 ——白居易

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金乌何日见,玉爵几时传。 ——王起

近井桐先落,当檐石欲穿。趋风诚有恋,披雾邈无缘。 ——刘禹锡

廪米陈生醭,庖薪湿起烟。鸣鸡潜报晓,急景暗凋年。 ——白居易

盖洒高松上,丝繁细柳边。拂丛时起蝶,堕叶乍惊蝉。 ——王起

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人多蒙翠被,马尽著连乾。 ——刘禹锡

好客无来者,贫家但悄然。湿泥印鹤迹,漏壁络蜗涎。 ——白居易

蚊聚雷侵室,鸥翻浪满川。上楼愁幂幂,绕舍厌溅溅。 ——王起

律候今秋矣,欢娱久旷焉。但令高兴在,晴后奉周旋。 ——刘禹锡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5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全文赏析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元和四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元稹夫人韦丛住长安靖安里。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表达了极其怅惘之情。稍后,白居易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其中一首。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6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全文赏析

本诗主要讲述初夏时节,美景当前,却与好友知己却分居两地的无奈之情。其中“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麦子属北方农作物,水稻属南方农作物,吴,越更是对立的国家,写出作者与好友分居两地,赏着不同的风景,感受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唯一相同的恐怕就是那颗互相思念,牵挂的心情吧!“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美好的初春时节,已经虚度过去,游玩的心情突然低落起来。我们却又分居两地,实在无奈!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7

宾客懒逢迎,翛然池馆清。檐闲空燕语,林静未蝉鸣。

荤血还休食,杯觞亦罢倾。三春多放逸,五月暂修行。

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

蒙以声闻待,难将戏论争。虚空若有佛,灵运恐先成。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8

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膻。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

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我今过半百,气衰神不全。已垂两鬓丝,难补三丹田。

但减荤血味,稍结清净缘。脱巾且修养,聊以终天年。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9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0

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近闻屈指数,元某与白乙。旁爱及弟兄,中权避家室。

松筠与金石,未足喻坚密。在车如轮辕,在身如肘腋。

又如风云会,天使相召匹。不似势利交,有名而无实。

顷我在杭岁,值君之越日。望愁来仪迟,宴惜流景疾。

坐耀黄金带,酌酡赪玉质。酣歌口不停,狂舞衣相拂。

平生赏心事,施展十未一。会笑始哑哑,离嗟乃唧唧。

饯筵才收拾,征棹遽排比。后恨苦绵绵,前欢何卒卒。

居人色惨淡,行子心纡郁。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

宿酲和别思,目眩心忽忽。病魂黯然销,老泪凄其出。

别君只如昨,芳岁换六七。俱是官家身,后期难自必。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1

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嵘。天生天杀岂天怒,

忍使朝朝喂猛虎。关东驿路多丘荒,行人最忌税人场。

张彦雄特制残暴,见之叱起如叱羊。鸣弦霹雳越幽阻,

往往依林犹旅拒。草际旋看委锦茵,腰间不更抽白羽。

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忠良效顺势亦然,

一剑猜狂敢轻动。有文有武方为国,不是英雄伏不得。

试征张彦作将军,几个将军愿策勋。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2

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寞。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长成,不觉身衰暮。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遍寄诸亲故。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3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全文赏析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评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4

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饥雕竟不捉,老犬反为媒。岁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风驱迅雷。风拔树根出,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天明至其所,清旷无氛埃。

旧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莱。始知天降火,不必常为灾。

勿谓神默默,勿谓天恢恢。勿喜犬不捕,勿夸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时来。

白居易叙事诗代表作节选范文 篇15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全文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借竹言志,别具情韵的咏竹诗。

白居易这首诗,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开头的两句,用词平淡,无新奇,只是简单地交待了竹子不用,不须。但也由此设下了悬念,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须?连串的设问,让人情不自禁往下看,原来亮点在后面,一个“看”字,点亮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这首诗须仔细品读方能发现其中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诗的开头就是的一连串比喻描写,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前三句的比喻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做铺垫,一个“看”字点明了诗的主旨,激发了诗的灵魂,让人无限遐想。“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洁白的雪里,唯剩下竹而已。从竹孤立于雪里看到竹的高洁本质,一种孤立于世俗的孤傲,也是从中衬托出诗人自已高洁的情怀。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于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足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此诗巧用对比,略形显神,托竹寓意,象征显旨。全诗有三个词非常关键,“不用”,“不须”,“留向”,前两个词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与后一个词所表达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是竹的功利实用的品格与精神品格的对比。先看鸣凤管,据《列仙传》记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作凤声引凤凰止于其屋,故称“箫”为“鸣凤管”。由竹子加工制成的箫,其声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王褒《洞箫赋》云:“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由此可见箫声丰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写作背景

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

竹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坦荡磊落,正大光明;竹的节节攀升,步步小结,象征君子的稳重踏实,严谨自励;竹的青翠素淡,冰清玉洁,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卓尔不凡;竹的经寒不凋,修直挺拔,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刚强正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竹刚劲,清秀,挺拔,不向风,人应有竹之君范,应有竹之坚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屈服,不妥协。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历来受到文雅之士的喜爱。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集锦十一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有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细心准备的《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一】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畬田有粟何不啄,

石楠有枝何不栖。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山鹧鸪,

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二】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三】

香山石楼倚天开,翠屏壁立波环回。黄菊繁时好客到,

碧云合处佳人来。酡颜一笑夭桃绽,清吟数声寒玉哀。

轩骑逶迟棹容与,留连三日不能回。白头老尹府中坐,

早衙才退暮衙催。庭前阶上何所有,累囚成贯案成堆。

岂无池塘长秋草,亦有丝竹生尘埃。今日清光昨夜月,

竟无人来劝一杯。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四】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

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

愧兹勤且敬,藜杖为淹泊。言动任天真,未觉农人恶。

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

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饥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五】

谬历文场选,惭非翰苑才。云霄高暂致,毛羽弱先摧。

识分忘轩冕,知归返草莱。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晦厌鸣鸡雨,春惊震蛰雷。旧恩收坠履,新律动寒灰。

凤诏容徐起,鹓行许重陪。衰颜虽拂拭,蹇步尚低徊。

睡少钟偏警,行迟漏苦摧。风霜趁朝去,泥雪拜陵回。

上感君犹念,傍惭友或推。石顽镌费匠,女丑嫁劳媒。

倏忽青春度,奔波白日颓。性将时共背,病与老俱来。

闻有蓬壶客,知怀杞梓材。世家标甲第,官职滞麟台。

笔尽铅黄点,诗成锦绣堆。尝思豁云雾,忽喜访尘埃。

心为论文合,眉因劝善开。不胜珍重意,满袖写琼瑰。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六】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文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写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七】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

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

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

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

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八】

执象宗玄祖,贻谋启孝孙。文高柏梁殿,礼薄霸陵原。

宫仗辞天阙,朝仪出国门。生成不可报,二十七年恩。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暗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业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孙。睿文诗播乐,遗训史标言。

节表中和德,方垂广利恩。悬知千载后,理代数贞元。

梦减三龄寿,哀延七月期。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九】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十】

夜色尚苍苍,槐阴夹路长。听钟出长乐,传鼓到新昌。

宿雨沙堤润,秋风桦烛香。马骄欺地软,人健得天凉。

待漏排阊阖,停珂拥建章。尔随黄閤老,吾次紫微郎。

并入连称籍,齐趋对折方。斗班花接萼,绰立雁分行。

近职诚为美,微才岂合当。纶言难下笔,谏纸易盈箱。

老去何侥幸,时来不料量。唯求杀身地,相誓答恩光。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十一】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白居易的古诗大全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白居易的古诗”,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白居易的古诗(篇一)

我本江湖上,悠悠任运身。朝随卖药客,暮伴钓鱼人。

迹为烧丹隐,家缘嗜酒贫。经过剡溪雪,寻觅武陵春。

岂有疏狂性,堪为侍从臣。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

剑佩辞天上,风波向海滨。非贤虚偶圣,无屈敢求伸。

昔去曾同日,今来即后尘。中年俱白发,左宦各朱轮。

长短才虽异,荣枯事略均。殷勤李员外,不合不相亲。

白居易的古诗(篇二)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烟通杳霭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白居易的古诗(篇三)

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七旬才满冠已挂,

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

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庖童朝告盐米尽,

侍婢暮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

次卖东都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

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

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死生无可无不可,

达哉达哉白乐天。

白居易的古诗(篇四)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

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白居易的古诗(篇五)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文赏析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想通过望乡排遣,其结果没有望到自己的故乡,反而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的之情的孤寂凄苦。“望乡”“见月”行为艺术是望而不见、见而有疑的矛盾迷惘,正是诗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乡”“东南见月”,其实是互文修辞,身处彭浦湓亭向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明月带来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诗读至此,不禁为之动容,白居易是如此变幻的再现自己的悲苦感,也不禁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白居易的古诗(篇六)

严郎置兹楼,立名曰清辉。未及署花榜,遽征还粉闱。

去来三四年,尘土登者稀。今春新太守,洒扫施帘帏。

院柳烟婀娜,檐花雪霏微。看山倚前户,待月阐东扉。

碧窗戛瑶瑟,朱栏飘舞衣。烧香卷幕坐,风燕双双飞。

君作不得住,我来幸因依。始知天地间,灵境有所归。

白居易的古诗(篇七)

元圣生乘运,忠贤出应期。还将稽古力,助立太平基。

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藩维。

廉察安江甸,澄清肃海夷。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

楚老歌来暮,秦人咏去思。望如时雨至,福是岁星移。

政静民无讼,刑行吏不欺。撝谦惊主宠,阴德畏人知。

白玉惭温色,朱绳让直辞。行为时领袖,言作世蓍龟。

盛幕招贤士,连营训锐师。光华下鹓鹭,气色动熊罴。

出入麾幢引,登临剑戟随。好风迎解榻,美景待搴帷。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城乌惊画角,江雁避红旗。

藉草朱轮驻,攀花紫绶垂。山宜谢公屐,洲称柳家诗。

酒气和芳杜,弦声乱子规。分球齐马首,列舞匝蛾眉。

醉惜年光晚,欢怜日影迟。回塘排玉棹,归路拥金羁。

自顾龙钟者,尝蒙噢咻之。仰山尘不让,涉海水难为。

身忝乡人荐,名因国士推。提携增善价,拂拭长妍姿。

射策端心术,迁乔整羽仪。幸穿杨远叶,谬折桂高枝。

佩德潜书带,铭仁暗勒肌。饬躬趋馆舍,拜手挹阶墀。

霄汉程虽在,风尘迹尚卑。敝衣羞布素,败屋厌茅茨。

养乏晨昏膳,居无伏腊资。盛时贫可耻,壮岁病堪嗤。

擢第名方立,耽书力未疲。磨铅重剸割,策蹇再奔驰。

相马须怜瘦,呼鹰正及饥。扶摇重即事,会有答恩时。

白居易的古诗(篇八)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白居易的古诗(篇九)

君得嘉鱼置宾席,乐如南有嘉鱼时。劲气森爽竹竿竦,

妍文焕烂芙蓉披。载笔在幕名已重,补衮于朝官尚卑。

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自言拜辞主人后,

离心荡飏风前旗。东南门馆别经岁,春眼怅望秋心悲。

昨日嘉鱼来访我,方驾同出何所之。乐游原头春尚早,

百舌新语声椑椑。日趁花忙向南拆,风催柳急从东吹。

流年惝怳不饶我,美景鲜妍来为谁。红尘三条界阡陌,

碧草千里铺郊畿。馀霞断时绮幅裂,斜云展处罗文纰。

暮钟远近声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酒酣将归未能去,

怅然回望天四垂。生何足养嵇著论,途何足泣杨涟洏。

胡不花下伴春醉,满酌绿酒听黄鹂。嘉鱼点头时一叹,

听我此言不知疲。语终兴尽各分散,东西轩骑分逶迤。

此诗勿遣闲人见,见恐与他为笑资。白首旧寮知我者,

凭君一咏向周师。

白居易的古诗(篇十)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尘忝亲近地,孤负圣明恩。

一旦奉优诏,万里牧远人。可怜岛夷帅,自称为使君。

身骑牂牁马,口食涂江鳞。暗澹绯衫故,斓斑白发新。

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

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

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

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

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一)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二)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飓风千里黑,qL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三)

啧啧雀引雏,稍稍笋成竹。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日暮麦登场,天晴蚕坼簇。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井鲋思反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畬田粟。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白居易的古诗(篇十四)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

玉甃暖兮温泉溢。袅袅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

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吾君在位已五载,

何不一幸乎其中。西去都门几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

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百司备。八十一车千万骑,

朝有宴饫暮有赐。中人之产数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费。

吾君修己人不知,不自逸兮不自嬉。吾君爱人人不识,

不伤财兮不伤力。骊宫高兮高入云,君之来兮为一身,

君之不来兮为万人。

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五)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全文赏析

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见下),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蒙眬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试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该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楼”,又何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为什么要“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她默默地数着、数着……“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白居易古诗有哪些"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