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教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项目技术总结",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科技发展项目总结报告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受资助人:

起止时间:

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方 慧 2005年10月~2008年11月

国土资源部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 录

一、研究领域及资助研究项目概况............................................................................3

1、研究领域..............................................................................................................3

2、资助研究项目概况..............................................................................................3

二、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4

1、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现状......................................................................................4

2、测量物质含水率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5

3、探地雷达探测物质含水率研究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6

三、研究工作总结........................................................................................................9

1、研究项目实施情况..............................................................................................9

2、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10

四、经费使用情况......................................................................................................26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26

1、单位对受资助者给予的支持............................................................................26

2、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受资助者研究成果的评价................................................26

3、对受资助者资助期间总体工作情况的评价....................................................27

主要参考文献..............................................................................................................29

一、研究领域及资助研究项目概况

1、研究领域

⑴ 专业领域:勘探地球物理

⑵ 主要研究方向:探地雷达在土壤、建筑材料含水率监测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2、资助研究项目概况

⑴ 项目名称: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

⑵ 起止时间:2005年12月—2008年11月

⑶ 目标任务: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物理实验技术开展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建立探地雷达测量信号与介质含水率之间准确合理的数学关系模型,推动探地雷达方法技术进步。

⑷ 主要研究内容: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技术研究;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物理实验研究;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数值模拟研究。

⑸ 工作成果:两年来,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基本实现了设计的任务目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① 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实现了探地雷达三维正演计算,编制三维正演软件。解决了目前探地雷达常见软件无法模拟介质孔隙度及含水率变化的问题,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② 首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介质孔隙度及含水率发生变化时,对雷达信号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并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③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当介质的孔隙度或含水率发生改变时,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及雷达波幅值、传播速度等参数随孔隙度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参数相对介质孔隙度或含水率变化的灵敏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④ 在介质含水率数值模拟中,不仅考虑了介质电导率的影响,也考虑了高频电磁场条件下,由于极化滞后效应造成的介电损耗,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这种思路的合理性。

⑤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了石英砂、沥青等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雷达波频谱及传播速度等参数随介质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介质含水率与等效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这些数学关系模型,经进一步实验验证后,可作为探地雷达检测公路材料含水性的基础。

二、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

1、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现状

探地雷达是一种高频电磁法。与探空雷达相似,探地雷达利用发射天线以宽频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介质电磁性质不同的界面处会产生反射,并被接收天线所接收,通过分析电磁波在时间、空间的传播特性实现探测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和物理性质等目的。探地雷达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无损、高效等特点。

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1910年,德国的G.Leimback和L?wyc曾以专利形式阐明了这一现象。第一次正式应用是在1929年用以确定冰河的深度(Stern,1929,1930),之后这种技术几乎消失。直到1950年因有飞机失事掉进格陵兰岛的冰缝中,才再次采用探地雷达技术。受仪器性能和理论研究等因素的限制,探地雷达初期的应用仅限于波吸收很弱的冰层、盐岩矿等介质中(Cook,1964;Barringer,1965;Lundien,1966)。随着仪器信噪比的大大提高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七十年代以后,探地雷达的实际应用范围迅速扩大。1972年更被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带上了月球(Simmons et al.,1972)。目前,探地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考古、环境、军事等领域。在仪器制造方面,国际几大著名厂商相继推出适于不同应用的多种仪器系统。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

信号处理和正反演研究等方面(Olhoeft,2000)。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探地雷达会议基本反映出探地雷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我国探地雷达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原地质矿产部物探研究所、煤炭部煤炭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过探地雷达仪器研制和野外实验工作。目前,我国已有几百家单位拥有探地雷达设备和有关技术人员,行业覆盖地质、冶金、煤炭、水利、交通、建筑、考古、环境及军事等。主要使用进口仪器,也有少量国产仪器在销售和使用。在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信号处理技术,少数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了正反演方法研究。

2、测量物质含水率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

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研究或了解天然物质和人工材料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参数随空间或时间的变化,如了解土壤、岩石的孔隙度及含水率的大小在地质灾害预防,海侵程度监测,冻土层调查,赋水层位的确定,公路、机场跑道危险隐患调查,建筑地基状况的评估及种植业管理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了解建筑材料孔隙度及含水率情况同样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沥青是一种广泛用于铺设公路路面的材料,影响沥青公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沥青材料的孔隙度大小。其原因是由于孔隙中可能充满空气、水、冰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沥青材料的整体物理性质,进而造成材料质量发生变化。目前,检测物质含水量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烘干法、电阻法、中子仪法、γ射线(透射) 法、时域反射仪法( TDR) 法等。这些方法原理不同、各具特色,有些方法简便、经济,有些方法测量精度很高。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只能采用定点测量方式,无法实现空间上的连续测量,若开展大面积测量,成本较高;二是测量结果受采集样品或测量探头附近物质的含水状态影响较大,其测量结果有时不能准确代表物质整体含水情况;三是有些方法要求测量探头埋设在测量物质中,因此只能适用于土壤等非固结物质,无法对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含水情况进行检测;四是需要采样测试的方法会对检测物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精确、高效、无损的探测技术正在成为上述领域的需要。

篇二:科技项目总结报告

山空籽工艺品研究与文化科技

项目总结报告

一、工作总结

1、项目实施背景

山核桃产业是临安林业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临安作为“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市山核桃面积48多万亩,占全国山核桃总面积的40%多,其中投产面积为35万亩,约占山核桃总面积的60%。2011年产量13000吨,一产产值7.54亿,全年加工量稳定在2万吨左右,二、三产总产值18亿元,全市山核桃产业的销售总产值达25.54亿元。目前,临安以从事山核桃生产为主的农户有近2万户,从业人员达到9.2万人,其中山核桃专业大户有1000多户。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对杭州市山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核桃工艺品以野生山核桃制作为主,核桃乃吉祥之物,是合家幸福平安的象征,和气生财,逢凶化吉,有其制品摆放家中会给家人带来吉祥好运、佳核万事兴之说。早在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就曾用核桃制品作为驱邪呈祥,保佑平安之物,并将精品摆放在帝王神龛上。

临安山核桃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约1000年左右。唐《岭表录异》载:山胡桃皮厚而坚,底平如槟榔,多肉少仁,以斧槌之方破。清《广群芳谱》在此基础上增载:山胡桃,底平如槟榔,皮厚而坚,多肉少仁、内壳甚厚,

须椎之方破,此南方出者。清宣统二年劝业道潘批准昌化潘秉文禀,“饬属广为购种昌邑土特产山核桃等果木”。这是官方劝种山核桃的最早记载,说明山核桃人工栽培已有300余年历史。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山核桃已成为临安的重要经济树种。当时的《昌化县志》载:“昌西北出产山核桃”,“昌西、昌北、昌南出产以山核桃、茶叶为大宗”。山核桃对临安的贡献已经不能用几个枯燥的数字来衡量,它早已超脱了本身,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融入人们的生活。山核桃在临安的栽培、生产历史悠久,有着非常丰富充满乡土人情的文化,但是目前对山核桃的挖掘仅仅停留在销售产品上,缺乏对其内在的诠释。

为挖掘山核桃生态文化、科普宣传、山核桃生态化经营和产业推广,延长山核桃产业链,促进山核桃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杭州临安山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基地、品牌、生产和销售的优势,开展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研究与生态文化科技推广,以山核桃空籽为原料,研究与开发山核桃空籽工艺品;开展山核桃生态文化科技推广,建立山核桃生态文化科技馆,推介临安山核桃生态文化,开展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技术培训和山核桃的科普知识教育;研究与推广山核桃生态高效经营技术,建设山核桃生态高效示范基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展示临安市山核桃生态文化的魅力,延长山核桃产业链,对促进临安生态农业和山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一定有划时代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山核桃的研究集中在山核桃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山核桃繁育技术研究、山核桃新品种的选育、山核桃病虫害防治研究和高产高效栽培及山核桃去壳、口味改善和山核桃蒲中活性炭的提取等方面,对

山核桃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山核桃生态文化挖掘与研究、科普和产业推广仍然是山核桃研究的薄弱环节,对于山核桃产业生态文化、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等研究颇少。

2、工作完成情况

自2011年7月起,公司着手推进本项目,成立项目开发小组,确立人员任务的分配,至2013年6月,公司在项目期内开展了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的研究与开发,研制出山核桃空籽工艺品如车挂、包挂、手机挂件及手链、项链及山核桃空子工艺品座垫、背垫、浴垫、脚垫、地垫、门帘、窗帘、按摩等系列产品及其它工艺品,这些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原生态的特点,既装饰了生活,平添几分美感,又具有旅游纪念意义,其天然、古朴的质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2013年,公司工艺品的销售就达到200来万,为公司带来了近100万的利润,目前公司已申报山核桃空籽工艺品实用新型专利5项;公司建成了山核桃生态文化馆,2013年,超过20万人次参观。2011到2013年,公司依托文化馆开展临安山核桃科普教育2000余次;公司也开展了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的研究,建成了岛石山核桃生态示范园,开展山核桃加牧草,山核桃加经济树种,山核桃加绿肥等多种生态经营模式,同时开展山核桃测土测肥和病虫害的无公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2011到2013年共举办了6期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620人次。

3、创新突破点

(1)空籽山核桃原本的利用价值并不大,但通过研究开发成山核桃空籽工艺品如车挂、包挂、手机挂件及手链、项链及山核桃空子工艺品座垫、

背垫、浴垫、脚垫、地垫、门帘、窗帘、按摩等系列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原生态的特点,既装饰了生活,平添几分美感,又具有旅游纪念意义,其天然、古朴的质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前景巨大。

(2)山核桃文化体验馆是一个多元功能的复合体,它的亮点是把科普、文化、生态、产业推广、观光、休闲、体验、购物揉合在一起,在经营手段上又吸收了旅游行业的成功经验,非常符合现代人消费模式的转变,发展空间很大,市场前景看好。

(3)研究与推广山核桃生态高效经营技术,建设山核桃生态高效示范基地,培训和指导农户进行生态化经营,不仅能增产增收,同时通过提高山核桃林分地表植被覆盖率,以及生物水土保持带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防止地力衰退,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区的森林景观。

4、社会认可情况

本项目通过开展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研究与生态文化科技推广,开发出的山核桃空籽工艺品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同时在各类旅游博览会及工艺品大赛上屡屡斩获大奖,而为推荐山核桃生态化经营而建立山核桃生态文化科技馆,年接待参观人数突破20万,也获得了临安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杭州市民悦学体验点、杭州中小学生生态化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5、投产条件

杭州临安山妹子食品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和杭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公司通过现有技术的组装与整合、研究与开发山核桃

空籽工艺品,开展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研究与生态文化科技推广,建立山核桃生态文化科技馆,推介临安山核桃生态文化,开展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技术培训和山核桃的科普知识教育;研究与推广山核桃生态高效经营技术,建设山核桃生态高效示范基地。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研究与生态文化科技推广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成果,进入了中试阶段,技术成熟。

公司牵头成立了呼日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在我市的2个乡镇、8个村与680户农户共建山核桃基地15000亩,其中在中国山核桃第一村—银坑村建立了山核桃绿色食品基地5000亩、浙江省森林食品示范基地1000亩、浙江省无公害山核桃产地 3000亩、临安市山核桃生态化园区3000亩。在山核桃基地内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了高标准林道、采收便、蓄水池及水土保持林带等和水利灌溉及环保设施。

公司建有企业研发中心,2006年经临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认证,技术中心被认定为临安市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中心设有产品研发部、技术推广部、中试车间和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研发、试验条件、基础设施及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

公司现有技术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0人,主要从事山核桃产业化、加工工艺研究、山核桃的培育管理、产业化方面的科研工作。

目前,公司有单独的山核桃空籽工艺品的加工车间,同时建成有3000平米的生态文化馆,公司聘请了各类专业人才,有的是负责工艺品的研发,有的是负责山核桃文化馆的推广,同时负责组织农户、邀请专家给农户进行生态化经营的培训,配有专业的教室一间。

篇三: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14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10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推广一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关产

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园区按照“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总体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使产业经营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使园区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农业专家大院37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这些都为江

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吸引人才和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1.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和产业发展创办各类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样板,为示范户、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新型季节性培训,引导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2.开展信息服务与咨询服务。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技术咨询,就是组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通过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同时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合理选择科研方向和重点,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

3.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和入股。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向企业进行转让。以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4.组建科技型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组建自己的科技型企业,形成研究、开发、推广和转化的良性循环。先后吸引包括中国农科院、上海孙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进入创新园建立基地;同时,通过农高会这一平台,与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还与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引进种植加

拿大燕麦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与台湾美庭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育苗馆,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和台湾果蔬新品种。积极组织“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研讨话题包括亚太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诸如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通过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企业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300多个。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集聚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7类1200多个,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5.开展科技培训。

在项目建设期,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力度,项目组专门成立了培训小组,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园艺的专家教授为基地的农户进行培训,项目培训以合作社为单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项目建设期共计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农户2200人次。项目建成后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5200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000余万元。参加培训的合作社见附表1。

模式的组织框架如图所示: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主要描述核桃、生态、研究、含水、地雷、推广、技术、工艺品,希望对网友有用。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验收附件三——科技计划项目总结报告(样表)

城关区科技项目验收附件三

城关区科技计划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起止时间:

承担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

填报日期: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1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二、项目项目主要技术及基本原理

三、技术特点及技术路线

1、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2、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技术路线

四、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

五、项目的适用范围

六、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

3

篇二: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14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10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推广一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关产

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园区按照“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总体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使产业经营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使园区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农业专家大院37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这些都为江

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吸引人才和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1.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和产业发展创办各类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样板,为示范户、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新型季节性培训,引导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2.开展信息服务与咨询服务。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技术咨询,就是组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通过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同时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合理选择科研方向和重点,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

3.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和入股。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向企业进行转让。以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4.组建科技型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组建自己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开发、推广和转化的良性循环。先后吸引包括中国农科院、上海孙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进入创新园建立基地;同时,通过农高会这一平台,与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还与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引进种植加

拿大燕麦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与台湾美庭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育苗馆,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和台湾果蔬新品种。积极组织“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研讨话题包括亚太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诸如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通过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企业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300多个。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集聚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7类1200多个,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5.开展科技培训。

在项目建设期,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力度,项目组专门成立了培训小组,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园艺的专家教授为基地的农户进行培训,项目培训以合作社为单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项目建设期共计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农户2200人次。项目建成后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5200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000余万元。参加培训的合作社见附表1。

模式的组织框架如图所示:

篇三:科技发展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受资助人:

起止时间:

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方 慧 2005年10月~2008年11月

国土资源部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 录

一、研究领域及资助研究项目概况............................................................................3

1、研究领域..............................................................................................................3

2、资助研究项目概况..............................................................................................3

二、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4

1、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现状......................................................................................4

2、测量物质含水率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5

3、探地雷达探测物质含水率研究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6

三、研究工作总结........................................................................................................9

1、研究项目实施情况..............................................................................................9

2、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10

四、经费使用情况......................................................................................................26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26

1、单位对受资助者给予的支持............................................................................26

2、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受资助者研究成果的评价................................................26

3、对受资助者资助期间总体工作情况的评价....................................................27

主要参考文献..............................................................................................................29

一、研究领域及资助研究项目概况

1、研究领域

⑴ 专业领域:勘探地球物理

⑵ 主要研究方向:探地雷达在土壤、建筑材料含水率监测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2、资助研究项目概况

⑴ 项目名称: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

⑵ 起止时间:2005年12月—2008年11月

⑶ 目标任务: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物理实验技术开展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建立探地雷达测量信号与介质含水率之间准确合理的数学关系模型,推动探地雷达方法技术进步。

⑷ 主要研究内容:探地雷达三维正演技术研究;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物理实验研究;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数值模拟研究。

⑸ 工作成果:两年来,针对上述研究内容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基本实现了设计的任务目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① 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实现了探地雷达三维正演计算,编制三维正演软件。解决了目前探地雷达常见软件无法模拟介质孔隙度及含水率变化的问题,为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② 首次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介质孔隙度及含水率发生变化时,对雷达信号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并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③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当介质的孔隙度或含水率发生改变时,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及雷达波幅值、传播速度等参数随孔隙度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些参数相对介质孔隙度或含水率变化的灵敏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④ 在介质含水率数值模拟中,不仅考虑了介质电导率的影响,也考虑了高频电磁场条件下,由于极化滞后效应造成的介电损耗,并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这种思路的合理性。

⑤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了石英砂、沥青等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雷达波频谱及传播速度等参数随介质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介质含水率与等效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这些数学关系模型,经进一步实验验证后,可作为探地雷达检测公路材料含水性的基础。

二、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

1、探地雷达技术应用现状

探地雷达是一种高频电磁法。与探空雷达相似,探地雷达利用发射天线以宽频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介质电磁性质不同的界面处会产生反射,并被接收天线所接收,通过分析电磁波在时间、空间的传播特性实现探测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和物理性质等目的。探地雷达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无损、高效等特点。

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1910年,德国的G.Leimback和L?wyc曾以专利形式阐明了这一现象。第一次正式应用是在1929年用以确定冰河的深度(Stern,1929,1930),之后这种技术几乎消失。直到1950年因有飞机失事掉进格陵兰岛的冰缝中,才再次采用探地雷达技术。受仪器性能和理论研究等因素的限制,探地雷达初期的应用仅限于波吸收很弱的冰层、盐岩矿等介质中(Cook,1964;Barringer,1965;Lundien,1966)。随着仪器信噪比的大大提高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七十年代以后,探地雷达的实际应用范围迅速扩大。1972年更被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带上了月球(Simmons et al.,1972)。目前,探地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考古、环境、军事等领域。在仪器制造方面,国际几大著名厂商相继推出适于不同应用的多种仪器系统。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

信号处理和正反演研究等方面(Olhoeft,2000)。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探地雷达会议基本反映出探地雷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我国探地雷达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原地质矿产部物探研究所、煤炭部煤炭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过探地雷达仪器研制和野外实验工作。目前,我国已有几百家单位拥有探地雷达设备和有关技术人员,行业覆盖地质、冶金、煤炭、水利、交通、建筑、考古、环境及军事等。主要使用进口仪器,也有少量国产仪器在销售和使用。在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信号处理技术,少数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了正反演方法研究。

2、测量物质含水率的主要方法及存在问题

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研究或了解天然物质和人工材料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参数随空间或时间的变化,如了解土壤、岩石的孔隙度及含水率的大小在地质灾害预防,海侵程度监测,冻土层调查,赋水层位的确定,公路、机场跑道危险隐患调查,建筑地基状况的评估及种植业管理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了解建筑材料孔隙度及含水率情况同样是评价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沥青是一种广泛用于铺设公路路面的材料,影响沥青公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沥青材料的孔隙度大小。其原因是由于孔隙中可能充满空气、水、冰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沥青材料的整体物理性质,进而造成材料质量发生变化。目前,检测物质含水量的常见方法主要有烘干法、电阻法、中子仪法、γ射线(透射) 法、时域反射仪法( TDR) 法等。这些方法原理不同、各具特色,有些方法简便、经济,有些方法测量精度很高。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只能采用定点测量方式,无法实现空间上的连续测量,若开展大面积测量,成本较高;二是测量结果受采集样品或测量探头附近物质的含水状态影响较大,其测量结果有时不能准确代表物质整体含水情况;三是有些方法要求测量探头埋设在测量物质中,因此只能适用于土壤等非固结物质,无法对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含水情况进行检测;四是需要采样测试的方法会对检测物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精确、高效、无损的探测技术正在成为上述领域的需要。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含水、地雷、技术、介质、项目、研究、方法、推广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医学科研项目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医学科研项目技术总结》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医学科研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深圳市医学科研结题报告

深圳市医学科研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类别: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 (请选择)市卫生局科技项目□ 其它(请注明): 项目名称:单位: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起止年限: 结题日期:

年月 至 年月 年月 日

深 圳 市 卫 生 局 制

二○○六年五月填表说明:

1.2.3.牌号码。

4.

隶属省部是指本单位和行政关系隶属于哪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本报告一式三份,分别由项目完成单位、市卫生局、市科信局归档。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与单位公章一致。

详细通信地址要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街道和门

部门主管,并将其名称填入表中,如果本单位有地方/部门双重隶属关系,请按主要隶属关系填写。

5.

单位属性是指: 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3.工矿企业 4.集体或个

体企业 5.其他五类。

6.

《深圳市医学科研项目结题评分表》需每位专家分别打分,与结题验收报告

书一起装订。

7.

申请终止的项目也需填写此报告,报告中的专家评分表及专家名单不填,其

它均要填报,包括报告内的《经费使用财务报告》。

篇二:科研结题报告范文

科研结题报告范文 合 同 编 号: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负 责 人: 所 在 单 位: 电子信箱(email): 起 止 年 月: 填 报 日 期:

项目结题简表

研究经费(元):

二、研究工作总结三、完成论著目录

此页不够可另加页。

四、研究成果目录

五、所在单位意见六、学校科研部门意见

篇三:济宁医学院青年基金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医学院青年基金/校级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负 责 人:

完成单位:

起止时间:

年月

日234

篇二:科研开发计划项目技术总结报告(模板)

附件7

科研开发计划项目

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编制: 项目负责人: 技 术 部: 批 准: xxxxxxx年月

一、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来源

3.主要用途、应用行业

4.主要研制目标(目前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项目完成后要达到的水平)

二、研制情况 1.主要研究内容 2.关键技术及解决情况 3.设备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4.整体评价

三、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市场需求量、产品经济寿命期、国内外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及成本比较、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预测等)

2.社会效益分析

四、工业试验情况(是否投产或有用户意向,本企业经济效益,工业运行情况即用户使用情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证明等)

五、对以后工作的建议

注:文件编制、打印要求:

报技术部打印件一份及计算机文件COpY 文件所用纸张:A4 正文字体、字号:4号宋体

篇三:科技项目工作总结

##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

工作总结报告

1、立项时间及研究工作开展阶段总结

##有限公司承担的##市工业科技攻关项目“自动化应用示范研究”立项于 2008年12月。按照与市科技局签定的项目合同书之规定,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进行。各研究工作的开展阶段总结如下:

2009/1-2009/9制定项目方案,将进厂、出厂、以及车间消耗的物料等物流加以分类、记录、管理,并与企业管理系统联机,实现公司物流数据共享。在预定的研究工作阶段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2009/10-2009/12设计系统网络结构,设定系统模型、软件模块(出入口和成品库管理)和确定系统运行模式、运行环境及实施步骤。在预定的研究工作阶段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

2010/1-2010/6完成出入口和成品库管理自动化计量系统软件的安装,制定相应的操作手册,并对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在预定的研究工作阶段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并且在对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听取了他们对系统的建设性建议,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效果显著。

2010/7-2010/9部分模块试运行三个月,检测预期功能的完成情况。在预定的研究工作阶段顺利完成阶段性任务,模块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功能要求。

2010/10-2011/3,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原料进厂、成品出厂、厂内配料的电子秤计量,数据库管理,使企业管理层实时掌握物流数据,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减少数据误差和管理漏洞,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开发工作按时完成。

2011/4-2011/6,首先建立一套管理系统,经过试用和改进,逐步推广到各铁合金厂,整理资料准备项目验收。

2、各工作阶段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情况

项目组人员及其它协同人员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全力攻关,

人员的投入超出了预期的估量,但我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计划任务。

3、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公司拥有16500KVA矿热炉两台,年生产能力50000吨。主要产品锰硅合金是钢铁冶炼行业理想的复合脱氧剂和合金剂,产品除畅销国内各大钢铁公司,还远销澳大利亚、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作为制造业企业积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我公司科技应用开发的主攻方向,随着铁合金企业

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查询,预计预测、决策等工作量的增大,信息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而原来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不但更加不能适应,而且还将严重妨碍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需要。形势发展要求必须改变现有的落后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自动计量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这种现状,我公司组织科技人员开发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出入口管理)。参与科研开发的人员均为本公司的技术骨干,对本公司的生产过程及管理需求非常清楚,软件开发人员已经对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论证,有自备的试验场所,并且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投入了开发研制经费18万元,系统运行正常,并实现了预期功能,取得了初步成功。

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实现原料进厂、成品出厂、厂内配料的电子秤计量,数据库管理,使企业管理层实时掌握物流数据,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减少数据误差和管理漏洞,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运用该自动化计量系统,公司不仅可节约人力资源5人,降低工资支出6万元,实现计量数据的零误差,而且能很方便地实现数

据的统计查询报表功能。项目开发完成后,由于实现了计量自动化,加快物流过程,堵塞了管理漏洞,每年可节约直接生产成本50万元,间接效益也将是十分显著的。

计量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完成后,我们先在本公司进行整体验证使用,不断完善其各项功能,待全面成熟后,再向系统内扩展,最后形成技术成果和商品向社会推广使用。随着国家对资源利用率的强制要求、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出台以及冶炼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开发的项目其市场需求量将是巨大的。而项目属于来源于企业,应用于企业,项目开发完成后,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自动计量系统的建立必将引起企业管理上的一系列改革,大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预料,自动计量系统建立后,由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现有的人、财、物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这对降低用电量、降低原料消耗,减少成品损失,降低物资储备,提高控制可靠率等都将产生影响,从而将给铁合金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本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也将作为成果和产品在国内其他铁合金和工矿企业推广应用。

自动计量系统必将使目前手工处理模式或计算机单项处理模式转变为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模式,它将彻底改变职工的工作方式,明显地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它将快速地向各部门提供有关的必要信息,增强了各级部门工作的计划性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它将汇总分散的信息形成综合的有规律的信息流,为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的分析数据;它将加速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增强各级部门对各项工作的计划性等。随着综合自动计量系统的建成和发展,铁合金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各项经营、技术、发展指标将明显增强,管理水平也将明显提高。

项目的实施将使企业减少资源的损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其综合的社会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讲的是关于系统、项目、完成、计量、管理、企业、公司、自动化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项目的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项目的技术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技术总结1

山焦20万吨甲醇项目净化工号及合成工号

土建项目施工技术总结

我单位承建的山焦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土建项目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就对土建项目的施工技术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土建工程,位于山西洪洞明姜镇,工程范围有合成工号:化学水处理、甲醇合成、甲醇精馏、中间灌区及净化工号:氢回收、净化气脱硫、除氧站、转化、精脱硫工程。

设计单位: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成都市通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化工设计院。

监理单位:山西省联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结构工程:

1.1甲醇合成工程:本工程地基砼灌注桩,设备底部为整体钢筋砼伐板基础,上设钢筋砼设备基础。伐板基础长21.5m,宽16m,厚度0.9m,底标高-2m;主体为钢平台,高度分别为6m、9m、14.5、18m、22m(②-④轴的A-B轴局部22m)。

1.2中间罐区工程:本工程的地基为灰土挤密桩,上设500厚3:7灰土垫层;防火墙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宽0.8m,高0.6m四周设置370墙体,高1.6m;SJ-F40606钢筋砼环形基础宽0.8m、高1.48m、直径14.5m;SJ-F4060A/B钢筋砼环形基础宽0.8m、高1.48m、直径8.75m,环形基础内填素土,20厚砂石混料,300厚砂垫层,100厚沥青砂绝缘层,上铺50厚干砂。

1.3化学水处理工程:地基为灰土桩基,灰土垫层500;基础为钢筋砼独立基础和钢筋砼设备基础;主体①-②轴为砖混结构,28m*9*9;③-⑧轴的B-E轴为排架结构厂房,钢筋砼柱,轻型钢屋架,厂房长30m,宽15m,高12m,屋架

部分为轻型钢屋架、钢檩条、彩钢板;A-B轴为砖混结构。

1.4精馏工段工程:精馏设备区基础大部分为钢筋砼圆形基础,厂房基础为钢筋砼条形基础,底部标高-2.5m,基础下2.5m,厚3:7灰土;主体为二层框架结构长36m,宽12m,高12m,厂房内设36个小设备基础。

1.5氢回收工程:地基为3:7灰土处理地基,设备基础分为:吸附塔基础、原料气分液罐基础、产品气缓冲罐基础、顺放罐缓冲气基础、解吸气缓冲罐基础、解吸气混合罐基础和钢筋砼承台基础,设备基础为园形钢筋砼基础,独立承台基础为阶梯形。

1.6净化气脱硫工程:地基为3:7灰土处理地基,基础大部分为钢筋砼园形设备基础,设备上部有直径2.5m钢结构塔平台,平面中部有长30m,宽3m,高5.7m的H型钢组合钢平台。

1.3除氧站工程:地基处理为灰土挤密桩,基础底至桩顶为3:7灰土换填;基础为钢筋砼独立基础,基底标高-2m,基础间设钢筋砼基础梁。上部结构为二层框架结构,长27m宽9,高13m。框架充填墙采MU10O烧结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1.4精脱硫工程:该工程为灰土挤密桩基,基础底至桩顶为3:7灰土换填,整体钢筋砼伐板基础,基底标高-2m,上部为钢筋砼园形设备基础,直径分别为8.8m、5.4m、4.8m、4.2m等,基础底标高-2m。

1.5工程的抗震设防裂度为8度。建筑工程:

建筑做法主要有水泥沙浆地面、SBS防水屋面、装修、水泥沙浆地面等。二、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篇二: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项 目 技 术 总 结 报 告

项目名称:

部门:

起止年月:

项目经理: 大功率LED智能控制恒流电源 桑达百利电源研发部 年2月10日起---2011年12月30止 吴云波

桑达百利研发部 制 2010

篇三: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14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10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一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关产

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园区按照“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总体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使产业经营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使园区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农业专家大院37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这些都为江

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吸引人才和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1.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根据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和产业发展创办各类示范基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样板,为示范户、广大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新型季节性培训,引导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

2.开展信息服务与咨询服务。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技术咨询,就是组织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通过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同时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合理选择科研方向和重点,提高科研成果的针对性。

3.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和入股。对现有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市场分析,向企业进行转让。以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4.组建科技型企业。教育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组建自己的科技型企业,形成研究、开发、推广和转化的良性循环。先后吸引包括中国农科院、上海孙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进入创新园建立基地;同时,通过农高会这一平台,与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还与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引进种植加

拿大燕麦新品种、优质牧草新品种;与台湾美庭公司合作建设工厂化育苗馆,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和台湾果蔬新品种。积极组织“亚太农产品加工国际论坛”,研讨话题包括亚太地(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项目的技术总结)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诸如环境优化、小规模加工企业融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合小农户纳入农业食品供应链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问题。通过与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企业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300多个。到目前为止,共有3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入园发展,集聚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7类1200多个,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5.开展科技培训。

在项目建设期,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力度,项目组专门成立了培训小组,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园艺的专家教授为基地的农户进行培训,项目培训以合作社为单位,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训。项目建设期共计举办培训班32场次、培训农户2200人次。项目建成后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了5200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000余万元。参加培训的合作社见附表1。

模式的组织框架如图所示:

《项目的技术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基础、工程、推广、示范、钢筋、项目、农业、新品种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项目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