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ipv6过渡技术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ipv6过渡技术总结。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ipv6过渡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Ipv6场景分析

龙源期刊网.cn

Ipv6过渡技术场景分析

作者:孙静文,孙琪,吴鹏

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13年第02期

摘要:分析了当前比较成熟的和翻译过渡技术,主要包括主干网隧道过渡技术、接入网隧道过渡技术、接入网翻译过渡技术。针对过渡场景及其解决方案各不相同,认为在过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的特征与现状。以主干网和接入网为主线,给出了各场景适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主干网的Ipv6过渡场景、接入网的Ipv6过渡场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过渡场景。关键词: 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技术;过渡场景

Abstract: In this paper,pLS等各种过渡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环境。

【关键词】 Ipv6 双栈 隧道 网络地址-协议转换 Ipv6 over MpLS

一、前言

Ipv4 地址紧缺与分配不均已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突出问题。Ipv6地址为128位长度,理论上可以提供3.4X1038地址空间,可以很好的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由于Ipv6与Ipv4网络的不兼容性以及巨大的Ipv4设备存量,向Ipv6过渡必将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本文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各种主要Ipv6过渡技术包括双栈,隧道,网络地址-协议转换以及Ipv6 over MpLS等各种过渡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环境。

二、双栈

双栈技术允许Ipv4和Ipv6应用同时存在于网络中。它要求网络设备能够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栈,应用程序可以选择使用Ipv4或者Ipv6与另一方进行通信。同时也允许没有升级的老的程序继续使用Ipv4。双栈技术对于同时存在Ipv4和Ipv6应用程序的网络来说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问题在于双栈技术不仅仅要求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等设备需要支持双栈技术,同时每个设备也同时需要配置Ipv4和Ipv6两种地址,使用Ipv4和Ipv6两种路由协议,需要更多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这限制了双栈技术的扩展性,通常适用于小型内部网络。

三、隧道

3.1 手动配置隧道

手工配置隧道需要手工配置隧道的端点的Ipv4地址,从而在两个Ipv6端点之间建立起来一条虚拟的点到点连接,将Ipv6报文封装在Ipv4报文里穿越Ipv4网络。手工配置隧道原理简单,使用灵活,也提供了对Ipv6报文转发路径的控制能力,安全性好。但每一条隧道都需要手工配置,维护管理的成本要大于自动隧道,这限制了手工隧道的可扩展性。

3.2 GRE 隧道

篇三:Ipv6过渡技术详解 精心原创

Ipv6过渡技术详解

一、双协议栈技术

1.1 DSTM

二、隧道技术

2.1 SIT

2.2 Tunner Broker

2.3 6to4

2.4 6rd

2.5 6over4

2.6 ISATAp

2.7 6pE/6VpE

2.8 Soft)的目标在于解决纯Ipv6网络中的主机与其他Ipv4主机或应用的连接问题,它的出发点是提供Ipv6节点一个获得Ipv4地址的方式,从而使之能够与纯Ipv4节点或者Ipv4应用程序通信。DSTM技术通过使用Ipv4-over-Ipv6隧道,实现了Ipv4流量在纯Ipv6网 上的传输,同时也提供一个为Ipv6/Ipv4双栈节点分配临时Ipv4地址的方法。使用DSTM机制的节点必须是双栈节点,而且这种机制还必须要结合隧道技术进行应用。DSTM目前已经过期。(Expires December 2002)

图2-1 DSTM体系结构

DSTM的体系结构中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DSTM服务器、网关和DSTM节点。DSTM域应在Intranet中。其中,DSTM服务器负责为客户机节点分配Ipv4地址,还可以提供一个端口范围作为地址分配功能的扩展。Ipv4地址分配的协议有多种选择(比如DHCpv6),并提供所需网关的Ipv6地址;网关作为隧道端点承担纯Ipv6域与外部的Ipv4 Internet的边界路由器的角色;DSTM节点执行封装/解封装数据包,完成收发过程。DSTM节点必须是双栈节点;网关需要直接与Ipv4连接并需要一个永久Ipv4地址。

DSTM通信过程如下:

DSTM节点与Ipv4通信的过程如下:

?DSTM节点向DSTM服务器请求一个临时的Ipv4地址。

?DSTM服务器在地址池中为该DSTM节点保留一个Ipv4地址,并在应答消

息中将该地址和地址的有效时间以及有关DSTM网关的信息发送给DSTM节点。

?DSTM节点使用申请来的地址配置其Ipv4堆栈,并将所有Ipv4包都通过

Ipv4 over Ipv6隧道送到DSTM网关。

?DSTM网关将包拆封成Ipv4包发送出去。DSTM网关保留一个含有

intranet主机Ipv4和Ipv6地址的映射表,并利用此映射表来执行Ipv4包的封装和拆封。为保证双向通信,Ipv4路由必须要确保目的地的任何包都经过原来的DSTM网关。

DSTM适用性:

DSTM适用于Ipv6域内的节点需要与域外Ipv4节点通信的情况。通过使用DSTM技术,拥有Ipv4应用的双栈主机在纯Ipv6网内可以到达全球Internet上

的相应的纯Ipv4节点。DSTM网络只需要配置Ipv6。不需要配置Ipv4的地址和路由。任何类型的协议和应用都被透明地转发,无需采用NAT技术即可实现。

DSTM安全性:

DSTM在安全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对DSTM服务器的DOS攻击问题和对隧道的监控问题等。由于多种因素,DSTM技术已经过期,但DSTM技术的很多思想(比如服务器分配地址、上层应用被透明转发以及采用端口扩展地址范围的方法)在其他方案中已经被借鉴使用。

2.隧道技术

2.1 SIT

Ipv6配置隧道 (也称

Ipv6-over-Ipv4隧道,SIT:

Internet简单过渡机制或者

Ipv6-in-Ipv4隧道 | Simple

Internet Transition)是一种应用最早、最简单、成熟的过渡技术,通过手工配置隧道的出口和入口地址,在入口节点处对Ipv6分组封装在Ipv4分组中,在出口节点进行解封装,实现Ipv6间通过Ipv4网络达到互通。Ipv6配置隧道入口节点必须保存所有隧道的出口端地址,这些隧道是点到点连接并且是手工配置的(如图2-2),因此,需要隧道数量越多,管理隧道的负担就越大。

Ipv6配置隧道适用于通过Ipv4连接孤立的Ipv6网络,是Ipv4向Ipv6过渡的初期最易于采用的技术。Ipv6配置隧道目前是6Bone所采用最多的技术。Ipv6配置隧道技术的要求是配置隧道的出口和入口至少要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出口和入口路由器需要支持双栈,站点中每个主机都至少需要支持Ipv6,需要合法的Ipv6地址。Ipv6配置隧道的优点在于隧道的透明性,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忽略隧道的存在,隧道只起到物理通道的作用,甚至可以在此隧道上传输组播、设置BGp对等端等;它不需要大量的Ipv6专用路由器设备和专用链路,可以明显地减少投资。其缺点是:在Ipv4网络上配置Ipv6隧道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而且一旦隧道端点的Ip地址发生变化,必然影响隧道配置;无法穿越NAT设备,因此隧道路径中不能有NAT设备;如果隧道穿越防火墙,则需要保证协议41(Ipv6)不被过滤掉;不能实现Ipv4主机和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

目前这种隧道已经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已知的支持Ipv6的平台都支持配置隧道,包括主机和路由器。在安全方面,需要同时保护隧道免受Ipv4和Ipv6的

攻击,具体的方法是一个隧道连接的两个端点和其连接的Ipv6网络是确定的,因此对这些所有穿越隧道封装的业务使用同时使用Ipv4/v6过滤规则。可以分别、同时实施这两种规则。此外,对于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隧道端点使用Ipv4 IpSec来实现,也可以在Ipv6端实现Ipv6 IpSec。由于IpSec对性能有负面影响,因此在性能和安全之间需要做折中的设计和处理。

2.2 Tunner Broker

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不

是一种隧道机制,而是一种方便

构造隧道的机制或者服务。配置

隧道需要繁重的管理和配置,而

网络操作管理员无法承担,连接

到Ipv6网络对初级用户来说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隧道代理机制图2-3 隧道代理技术

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户必须是双栈的,并且Ipv4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图2-3显示了隧道代理的基本的工作机制(1)用户通过认证,向隧道代理服务器请求建立到Ipv6网络的隧道;(2)隧道代理服务器在多个隧道服务器中选择一个,为用户分配合适的Ipv6地址、设定隧道生存时间(3)向DNS注册用户端的Ipv6地址(4)请求隧道服务器建立隧道。隧道代理的优点是可以简化隧道的配置过程,适用于小型Ipv6网络或者单个主机获取Ipv6连接的情况,可以使Ipv6 的ISp可以很容易对用户执行接入控制,并按照策略对网络资源进行分配;缺点是无法穿越NAT设备,经过NAT设施的情况下隧道代理失效。

在隧道代理体系中,所有功能单元之间(包括客户和TB之间、TB和隧道服务器之间以及TB和DNS之间)都需要使用安全机制保护。隧道代理还存在以下安全问题:(1)如果用户端的配置是通过TB提供的脚本实现的话,在执行这些脚本时就需要实现对一些接口的配置管理,所以必须给这些脚本很高的权限,这种做法存在安全漏洞。同时存在最终用户真实身份不确定的问题;(2)如果用户使用不是静态Ipv4地址的连接(如拨号),就要谨慎地自动切断隧道以防不必要地使用资源。因为用户的连接如果非正常中断了,隧道服务器会继续发送Ipv6的隧道包到用户原来的Ipv4地址,而这个地址可能已经被分配给另一个主机使用,这样就发生了数据泄露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用户端发送某类Keep-alive消息来解决,但是这样可能需要在用户操作系统中安装专门的软件,用起来比较困难;(3)

恶意用户可能同时申请大量的隧道连接耗尽隧道服务器的

篇四:Ipv6几种过渡技术

Ipv6过渡技术分析

蒋鹏 胡锡梅 王福明

(1.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2.)

摘 要: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现阶段使用的协议Ipv4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其定义的Ipv4地址早在2011年2月4日分配完毕。新一代地址协议Ipv6取代旧地址协议是必然的的趋势,但要完成从Ipv4到Ipv6的过渡将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中过渡技术,本文主要分析并比较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转换机制这三种主要技术的优略。

关键字:Ipv6;双栈技术;隧道技术;转换机制;

Abstract:Along pLS(Multi-protocol Label S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转换SIIT

(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

② 网络地址转换与协议转换NAT-pT(Net].北京:清华大学,2010.

[2]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蓝集明,张海燕.对Ipv4/Ipv6过渡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J].电脑知识技术

2008.4(7):1885-1886.

[4]

[5]

《ipv6过渡技术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技术、隧道、地址、网络、过渡、协议、需要、节点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总结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

根据教育做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搞好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列入改革范围教师的过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过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

首先我校对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立即组织开展工作。

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大力宣传这次工作的重要性,使广大教师明确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三、制定措施了有效的工作措施。

我校对全校体教师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进行了细致的摸底和排查。对每个教师的信息进行核对,并由每位教师核对签字,使信息和数据做到无一纰漏,把工作做的更细更实一些。并统一填写《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登记表》然后由个人确认。教师本人对学校(单位)填写的《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登记表》所列内容进行核对确认。

四、公开公示。

我们把次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过度工作的结果及时公布公示,并贴在宣传栏中,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做到不弄虚作假和敷衍了事。

我校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顺利完全了对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的工作。

安标总结人员技术条件采购生产过程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安标总结人员技术条件采购生产过程》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篇一:安标现场评审应提交的材料

安标现场评审生产单位应提交的材料

1生产资质有关资料

安标申请书

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非法人单位)

租赁(或异地)生产厂地的生产单位应提交租凭合同或工商局备案的证明 证明来源的相关文件

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明细表及职称证书和劳动合同

2管理程序及规章制度

管理文件

质量管理机构、组织机构框图

质量方针和目标

体验人员任命文件及岗位责任制

文件和资料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文件(含维修、保养)

工艺装备及工位器具管理文件或制度

原材料、零部(元、器)件采购管理文件(或入厂管理制度) 分承包管理文件(外协)

工艺装备验证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检验制度)

出入库、贮存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控制管理文件

质量信息反馈与服务管理制度

工序抽样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外购(协)件抽样及检验规程

出厂检验规程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重要设备操作规程

3产品技术文件

企业标准或技术条件(应盖有技术审查专用章)及相关引用标准 产品设计图纸(防爆产品图纸上应盖有“防爆图纸审查合格专用章”) 说明使用书

产品合格证

装箱单

产品工艺流程图

工艺过程卡

零件工艺卡

装配工艺卡

关键工序卡

图纸更改更通知单

4质量管理有关记录

内部审核问题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跟踪验证记录

合格供货方的名单和质量档案

文件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发放、使用、保管、更改和注销记录 采购合同

采购控制清单

关键零部件分承包的入厂检验记录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工艺装备验证记录

标准证书(对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生产单位)

仪器仪表检定记录(对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生产单位) 原材料、外购(协)件检验记录

工(来自:WWicrosoft Word 文档[1]

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要求及准备工作按排

篇三: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规范

安全标志管理产品现场评审规范(2010)

★ 否决项●考核项■观察项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涉及到单位、计量、生产、质量、技术、产品、记录、检验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技术总结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高强的意义及目前施工应用及技术

应用高强钢筋的意义及目前施工应用及技术

年初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部署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阐明了应用高强钢筋的重要性、紧迫性。二是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三是布置了八项重点工作。四是提出了八项保障措施。

一、深刻认识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重要意义

近三十多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发展中我们既有刚性需求,也需面对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一方面,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人口增长突显出我国战略资源严重不足,2011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60%。同时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制约我国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并存。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4.5倍,是美国的2.9倍,钢铁、建材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大气中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长此以往,资源供给难以支持、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民生难以改善。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方案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钢铁工业和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

措。我们必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广应用高强钢筋促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1年钢材产量8.8亿吨,居世界第一。据统计,我国每吨钢平均消耗1.6吨铁矿石,0.6吨标准煤,

4.4吨新水,排放约2吨二氧化碳、2吨污水、1.5公斤粉尘。过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使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我国建设工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筋消耗量很大。2010年全国城镇房屋建筑钢筋和线材用量1.3亿吨,占钢铁总产量的16%。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是实践减量化用钢的重要途径。提高钢筋的档次、质量和稳定性,支撑建筑业转型升级,同时缓解钢铁生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对我国钢铁工业从重产量到重品质的历史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

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是建筑业将钢铁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高强钢筋是指抗拉屈服强度达到400兆帕级及以上的螺纹钢筋,具有强度高、综合性能优的特点,据测算,以HRB400钢筋替代HRB335钢筋平均可节约钢材12%~14%;HRB500钢筋取代HRB400钢筋可再节约钢材5%~7%。在高层或大跨度建筑中应用高强钢筋,效果更加明显,可节省钢筋用量30%,2010年全国高强钢筋用量比例约35%,按照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如果高强钢筋用量比例达到65%,每年大约可再节约钢材1000万吨。高强钢

筋作为节材节能环保产品,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既能有效减少钢材使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又能减少物流运输、建筑钢筋加工和钢筋连接工作量。对促进钢铁和建筑两大行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主要目标:

加速淘汰HRB335级螺纹钢筋,优先使用HRB400级螺纹钢筋,积极推广HRB500级螺纹钢筋。

具体的路线图为,2013年底,在建筑工程中以HRB400以上级高强螺纹钢筋淘汰HRB335级螺纹钢筋。2015年底,高强钢筋的产量占螺纹钢筋总产量的80%,在建筑工程中高强钢筋使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比例从目前的35%提高到65%以上。对大型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公共建筑,优先采用HRB500级螺纹钢筋,逐年提高HRB500级钢筋的生产和应用比例。开展HRB6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研发。对于地震多发地区,重点应用高强屈比、均匀伸长率高的高强抗震钢筋。

三、推广应用高强钢筋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按照2010年建筑用钢筋使用量计算,如果高强钢筋使用量比例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65%时,在2010年节材的基础上,每年大约再减少钢材消耗1000万吨左右,增加钢铁工业经济效益近150亿元,每年减少铁矿石消耗1600万吨左右,减少能源消耗600万吨标准煤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左右。占国家年均节能目标的2%。据有关专家测算,建筑工程中应用高强钢筋代替HRB335级钢筋每平方米能减少建筑成本25元~35元。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用高强钢

筋可减少混凝土结构尺寸,提高建筑使用面积,施工中可减少钢筋加工与连接工作量,方便混凝土浇铸,有利与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这项工作意义深远,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目前我国高强钢筋应用情况及相关技术

1995年,原建设部和原冶金工业部开始推广应用新型钢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济发展及工程技术应用普及程度不均衡等原因,我国高强钢筋应用的整体比例仍然偏低,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应用好与西部地区,大城市应用好与中小城市。按现行标准规范,在混凝土结构中,高强钢筋使用量理论上可以达到钢筋总量的70%左右。我国HRB400级以上钢筋应用仅占钢筋总量的35%,HRB500级钢筋仅占钢筋总量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钢筋多以HRB400、HRB500级为主,甚至HRB600级,其用量一般占到钢筋总量的70%~80%。这表明我国有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巨大潜力。

目前我国大城市及东部地区的建筑工程中已较广泛应用HRB400级钢筋,典型工程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工程、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等。HRB500级钢筋应用于河南郑州华林都市家园、河北建设服务中心、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等多项工程。河北钢铁集团承钢有限公司生产的HRB500级钢筋应用在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所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的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应用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等工程。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的GK钢筋等强锥螺纹成套技术设备出

口香港应用于东南亚地区。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新规范、新标准的实施,届时,我国高强钢筋一定能为建筑业转升级及发展作贡献。

篇二:推进高强钢筋的应用探析

龙源期刊网.cn

推进高强钢筋的应用探析

作者:程泷

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4年第01期

摘 要: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下的建筑工程结构仍多为钢筋混凝土,这无疑耗费了大量的钢筋。而高强钢筋可以节省钢筋用量,利于节约资源,值得推广应用,但实施过程障碍重重。对此,本文结合高强钢筋应用现状,就其推进策略进行了探析,希望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推进;高强钢筋;应用

众所周知,建材、建设、钢铁三大行业均是耗能大户,也是我国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事业所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钢筋的需求居高不下,与日俱增。故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推进高强钢筋的应用,可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障碍,下面就其应用现状和推进策略加以重点探析。

1 高强钢筋概述

钢筋是我国建筑行业不可或缺且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我国钢材总产量中约占34%,若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强度为400Mpa及以上的钢筋,便可至少节约耗材12%,足以见得,提高钢筋的质量水平和强度等级无论是对钢材工业还是建筑工业均意义重大。

具体而言,高强钢筋强度高、延性好、性能稳定、强屈比高,而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弯性能,不仅可以显著减少钢筋用量,节约能源和资源,也在改善建筑安全性能、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同时发达国家不仅顺利推广应用了高强钢筋,其中有的钢筋强度已高达700Mpa,而且在抗震性能、抗低温性、耐蚀性能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国与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故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2 高强钢筋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钢筋产业发展呈现出产量急剧增加,但高强钢筋比例提高缓慢的特点,虽然经积极宣传和推广,高强钢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并不理想,且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因生产和应用优惠政策、标准规范等的缺失和不完善,致使生产方和建设方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造成安顺等偏远市区难以在合理的运输范围内采购品种齐全、符合要求以及足量的高强钢筋,如此一来,工程造价便有所上升,甚至成为了建设方的一种负担;同时受相关标准不统一的影响,无论是高强钢筋的力学性能,还是质量等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加之设计软件、加工工艺、连接技术尚不成熟,既加大了施工难度,也影响了设计和监理工作的正

篇三:刍议高强钢筋的应用技术

刍议高强钢筋的应用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迅速的成长起来。高强钢筋目前正处于大力推广阶段,铁路和桥梁工程实际应用还不太多,房建工程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高强钢筋,文章是对高强钢筋推广应用的一个小结。

关键词:高强钢筋;加工;连接技术;注意事项

去年开工的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是云南省在建工程领域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示范项目,总用地面积25亩,

1 高强钢筋的优缺点

1.1 高强钢筋的优点

高强钢筋同普通钢筋a相比,减少了钢筋的使用量、安装量,节约了工程物资及人力的投入,而且高强钢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保证了工程质量,满足了规范及设计要求。具有:强度高,延性好,能稳定,应变时效敏感性低,安全储备比HRB335级钢筋大,强屈比高,冷弯性能好等优点。

1.2 高强钢筋的缺点

高强钢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产品规格型号选择余地不大,一些中小城市周边不一定有货供应,损耗率比较高,比如法院综合楼项目,周边的材料供应商只有9 m长的规格,各层梁柱截面尺寸大小不一,损耗率高达6%左右。

2 高强钢筋的加工

高强钢筋的加工工艺跟普通钢筋基本一样,调直、切断、弯曲、成型。

要注意的是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对高强钢筋的弯曲加工,钢筋末端需做90?或者135?弯钩时,弯弧内径D不应小于4 d,d为钢筋直径,弯后平直段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弧内径D不应小于5d;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径D除不宜小于钢筋直径4 d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②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对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③对一般结构,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钢筋、高强、应用、我国、推广、钢铁、减少、工程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技术季度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