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初中化学老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初中化学德育总结。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在一些情况下会需要我们写总结报告。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我们写下的总结,在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上,我们唯有尽心、努力,才可以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可以从哪方面着手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中化学德育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初中化学德育总结》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初中化学德育工作总结

化学德育工作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学化学的目的,是使在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适时恰当地对学生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一、德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化学教材中的绪言部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建国前后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多了解祖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在讲金属通性时,介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人民就已制造出青铜器。在讲陶瓷时,介绍我国陶器的制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开始,而瓷器的制造则不晚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瓷器的制造技术于十五世纪传入西欧,欧洲人称之为“CHINA”(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民发明瓷器的永不忘怀的纪念。在讲蛋白质时,简介我国于1965年成功的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揭示“生命之谜”中夺取了世界上一项冠军。在讲淀粉时,提到碘遇淀粉变蓝色这一性质,可结合方志敏烈士在江西就义前夕,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出机要文字,包上一份重要文件,说服一位女青年,把这份文件带给鲁迅,鲁迅即用碘在白纸上一擦得知其内容后,安全地把这份重要文件转到中央机关。

二、德育在实验教学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是直

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正确、清晰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把实验现象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导游者”,深入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此外,在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节约药品、爱护仪器、保持卫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通过实验后对部分物质的回收和利用,渗透商品经济观念教育。

三、德育在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如,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到附近的化纤厂、造纸厂、棉纺厂、酿酒厂等参观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晚会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教育;通过对地区的水资源及大气、水域、土壤的污染进行调查并研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篇二:初三化学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化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

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化学史教学中,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科学成就让学生了解,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常见的碱教学时可以介绍侯德榜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并讲述他的伟大贡献,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化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例如: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两人)要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实验记录。而且要相互交换进行。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会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明确分工合作。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根本途

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这样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五、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篇三:初中化学德育工作总结 (3000字)

化学德育工作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一、德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造纸和火药以及陶瓷和酿造术、商代青铜的制造、春秋晚期的冶铁和炼钢、煤和石油的开发及利用等等,都是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转 载 于: 工作总结之家:初中化学德育总结)无与伦比的。化学教材中的绪言部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化学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建国前后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多了解祖国,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进而产生深厚的爱国之情,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在讲金属通性时,介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人民就已制造出青铜器。在讲陶瓷时,介绍我国陶器的制造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开始,而瓷器的制造则不晚于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瓷器的制造技术于十五世纪传入西欧,欧洲人称之为“china”(中国)。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民发明瓷器的永不忘怀的纪念。在讲蛋白质时,简介我国于1965年成功的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揭示“生命之谜”中夺取了世界上一项冠军。在讲淀粉时,提到碘遇淀粉变蓝色这一性质,可结合方志敏烈士在江西就义前夕,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出机要文字,包上一份重要文件,说服一位女青年,把这份文件带给鲁迅,鲁迅即用碘在白纸上一擦得知其内容后,安全地把这份重要文件转到中央机关。

二、德育在实验教学的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是直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正确、清晰的实验现象,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把实验现象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导游者”,深入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此外,在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节约药品、爱护仪器、保持卫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通过实验后对部分物质的回收和利用,渗透商品经济观念教育。

三、德育在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受到熏陶。如,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到附近的化纤厂、造纸厂、棉纺厂、酿酒厂等参观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丰富多彩的趣味化学小实验,组织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晚会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教育;通过对地区的水资源及大气、水域、土壤的污染进行调查并研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涉及到学生、实验、教育、进行、教学、我国、化学、渗透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化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 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 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 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充分发挥化学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 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 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考试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学生、我们、实验、兴趣、教学、化学、提高、能力等方面,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初中化学学习总结


篇一:初中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哪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问题提出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美国教育专家的研究,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待三秒钟之后才能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有:学生可以回答较多的内容;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的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够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举出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应该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结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组与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对学生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改革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的评价方法。正如《化学课标》中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知识与技能”和“思、情、意”。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化学事实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的知积和技能的基础。“思、情、意”目标是指思考、情感和意识三个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获得成功的体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篇二: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我认为: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篇三: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小结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将继续体现教学的基础性,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界,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推行“高效课堂”策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参。做好学情分析、编写好学案,明确每一学段的知识,各单元中每一课题的知识在课堂中的具体要求,并联系中考会考要求及常见题型,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适度的拓展,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更好地迎接中考。

2.统观教材、确定好重点和难点.

(1)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与复习(化学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熟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抓好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做好知识复习与突破.

(3)抓好考试内容的组织编排,加强综合训练。

三.学生分析

1.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对化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欲望——学好化学,且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较明确,可以顺利地学习和复习.

2.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化学课,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兴趣较浓厚,能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基矗但也有很多差异,如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稳定,有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都有待于培养和指导。

3.学生层次。可分为三个档次。

尖子生;边缘生是急需提高、帮助的一类学生;学困生这类学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应帮助他们,爱护他们,更不能放弃他们,本学期应做好这方面工作。

四.教法学法

应用新方法新理念,立足于课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上好点拨自学课,合作考评课,定向反思课等。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利用讨论、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法指导,可通过课前自学、课上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新知识,课下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课后辅导巩固,提高能力,使学习更有效。

五.实施教学采取的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积极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积极做好学生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及时复习小结,把各课题知识整理成知识点,连成知识线,构建“知识网’,教给学生识记知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歌诀记忆等。

4复习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精讲、精练的方式。也可采用实验、联系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课内外结合,合作探究方式等。




篇四:《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篇五:学习日志:初中化学教育心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初中化学学习自我总结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哪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问题提出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美国教育专家的研究,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待三秒钟之后才能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有:学生可以回答较多的内容;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以减少卡壳的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够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举出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应该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结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组与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对学生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改革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的评价方法。正如《化学课标》中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知识与技能和思、情、意。知识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化学事实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的知积和技能的基础。思、情、意目标是指思考、情感和意识三个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获得成功的体验、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初中化学个人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