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级消防工程师气体灭火考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级消防工程师气体灭火考点总结 ”,感谢您的参阅。

2018一级消防工程师气体灭火考点总结

1.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2.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4.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5.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的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之和。

6.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7.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8.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9.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10.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11.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12.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 m。

13.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14.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15.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

16.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17.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18.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19.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20.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21.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22.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23.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24.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25.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

26.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27.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28.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

29.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采用气动力源时,应保证系统操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

30.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

31.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32.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33.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34.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

35.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36.经过有爆炸危险及变电、配电室等场所的管网、壳体等金属件应设防静电接地。

37.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

38.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39.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

40.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火127个知识点总结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火127个知识点总结

一、建筑物的耐火的等级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

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米。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4、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5、1)建筑高度超过32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

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8、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6-9米

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11、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12、高层建筑安全处口或疏散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1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14、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一级二级25米,环形通道22米。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疏散距离可增加25%。

15、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16、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17、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

三、室外消防栓系统

18、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1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20、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高层工业建筑的室内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非燃烧体

21、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其他建筑的室外,其倾斜角可不大于600,净宽可不小于80cm,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超过22cm时可不受此限。

22、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

23、室外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从地面算起)。

24、民用建筑室外消防栓的用水量应保证30L/S25、20。按建筑面积计算。

25、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

26、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

27、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8、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29、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

30、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水泵结合器的用水量10L/S-15L/S。

31、高层建筑的消防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13米。

32、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33、消防水池应满足自动喷水灭火延续时间按1h计算。

34、消防水池一类18立方米。住宅一类建筑12立方米。

35、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四、室内消防栓系统

36、民用建筑用水量室内消火栓一般20L/S,布置不小于4个。室内消防栓用水量:建筑高度大于50米10L/S超高层建筑30L/S。

37、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或将进水管与室外管道连成环状。当环状管网的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

38、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竖管应成环状,且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100mm。

39、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

40、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两个消防水栓的距离不应超过25米,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41、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42、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0角。

43、同层消防栓距离不超过30米。栓口距地面1.1米。栓口为DN65。水龙带不小于25米,水龙口20毫米。

44、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2m3时,仍可采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8m3,仍可采用18m3;湿式喷淋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干式喷林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预作用喷林灭火系统。雨淋喷林系统、水幕系统。

五、自动喷水系统消防喷林系统的类型

45、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6、自动喷林系统的组成:报警阀、控制阀、水力警铃、系统检验装置、压力表、启闭指示装置。并设有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辅助电动报警装置组成。

47、报警阀安装距地面1.2米。

48、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淋头湿式或预作用喷淋头不超过800个。干式有排气装置的50个,干式无排气装置的250个。

49、消防支管的管径不小于25。每个消防支管最多能代8个喷淋头。

六、消防水泵

50、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高层建筑设有防超压措施。

51、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管网连接。

52、固定消防水泵应设有备用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一台主要泵。

53、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5min内开始工作,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正常运转。

七、各机电专业的消防设计

54、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各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当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系独立设置时,则被保护防火分区内的送、回风水平风管与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防火阀。

55、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但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

56、火灾照明应在下列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

57、按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

58、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的照明支线,应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

59、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

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控室

60、报警区域按防火区域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可以有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有:集中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控制报警系统(消控中心),一个区域报警控制器可警戒多个楼层(看产品的功能)安装位置距地面1.3-1.5米,报警电话安装位置1.3-1.5米。

6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63、独立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h的隔墙和2h的楼板,并与其他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4、消控室应设置下列功能: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的声、光信号,事故广播和安全疏散指令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调系统,电动的防火门、阀门、防火卷帘、防烟排烟设施。显示电源、消防电梯运行情况等。

65、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距地面1.5米。

66、报警线预留100-200毫米长度,绑扎成束、+红兰线。

67、报警线敷设不应有接头、纽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用接线端子或焊接连接(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超过2根),盒内外加螺母。不同电压、电流、不同回路、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线不能放在同一线槽内。

68、线槽每隔1.5米设吊架及支架,吊拉杆不小于6MM。

69、消防电源应为专用电源,不允许插接接头。

70、消控室门向疏散方向开门,允许有送回风管但应加防火阀。严禁无关电气线路穿越,控制台周围留1米通道和检修通道。

71、消防控制的功能:控制消防设备的开启、关闭;消防水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开关;关闭防火阀,停止空调送风机;显示火灾、故障报警的位置;疏散通道、出口等;显示保护地图(模拟图、平面图);显示消防电源的状态;配备火灾报警应急广播控制装置。

72、消防控制状态的过程:当火灾报警时;火灾报警系统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启动;室内消防栓系统启动(消防水泵启动);电源进行切换(非消防电源停电,应急消防电源启动),并接通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照明。电梯迫降在首层;,加压送风机启动(风口开启),隔离系统启动(防火卷帘下降);防火门关闭。

73、每隔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两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的距离不超过30米,安装位置1.3-1.5米。

74、一二类建筑(高度超过50米)、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建筑物应设置防烟分区。

75、防烟分区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不大于防火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排烟系统设置一般在走廊、防烟道、排风井道各自独立,耐火等级1小时。

76、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分为:机械排烟系统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系统。

77、塔楼建筑应设有两个疏散防烟楼梯;并设有前室,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78、防烟楼梯间。合用消防前室设计风量18000-20000。28000-30000M3/H。层数超过32层的分段计算。

九、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79、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在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当楼梯间和消防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必须合用时应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力点的的压头损失。

80、防烟楼梯间为50pA。

81、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避难间为25pA。

82、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83、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规定:1)采用金属风管,风速不大于20米/秒。2)混凝土结构管道风速不大于15米/秒。3)送风口的风速不大于7米/秒。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10米/秒。

84、排烟系统的设置的:一般设置在楼梯间、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

85、超过32层的建筑楼梯间的送风量和排风量应分段计算

86、剪力楼楼梯间可供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个楼梯间计算,风口分别设置。

87、避难层的加压送风量按净面积计算不小于30立方米/秒,避难层应设有消防电梯出口、应急照明、广播、消防电话、消防栓、并设有独立的防烟设施,防烟楼梯进行分割

十、机械排风(防烟)系统

88、排烟系统的设置条件:

1)建筑高度超过32米。

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

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

89、防烟系统的安装位置:

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房间,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米。

2)担负一个防烟分区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房间,每平方米不小于120立方米。

3)排烟口安装在屋面及顶棚位置;排烟量不小于60立方米/秒。

4)防烟口设置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防烟阀关闭温度2800℃。

5)走廊的防排烟系统竖向设置,室内的按防火分区设置。

6)机械防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但必须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

7)防火风管为建筑中的安全救生系统:主要应用于火灾时的排烟和正压送风的救生保障系统,一般可分为1h、2h、4h等的不同要求级别。

90、通风与空气调节

1)通风系统应设置,横向按防火分区设置,竖向每五层设置(不超过5层)。

2)通风空调系统穿越下列情况时安装防火阀700℃(穿越防火分区墙、楼板变形缝等)。

十一、其他

91、玻璃幕的耐火等级应耐火1小时。

92、建筑变形缝等应加防火保护层。

93、无框玻璃幕墙及间隔玻璃幕墙应耐火1小时,应有800MM高实体墙。

94、发电机房储油不能超过8小时用量。

95、高层建筑的间距13米、群楼6米。

96、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与建筑物距离不小于5米,高度不超过4米。

97、建筑物的变形缝及金属结构要加防火保护层。

98、一、二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距离150米,面积2500平方米。电缆井、管道井、排风井、防烟井应每层进行分隔。

十二、防火分区

99、一类建筑:1000平方米;二类建筑:1500平方米;地下室:500平方米。

100、高层建筑与裙楼有防火墙及良好的防火措施时最大防火分区不应超过2500平方米。

101、高层建筑有自动扶梯、上下层连通、上下开口通道楼梯等,防火分区应按上下连通作分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

102、每层防火分区安全通道门不应小于两个,两个安全门的距离不小于5米。一般在24-40米,环形走廊10-20米;安全疏散门距离室内的任何一点不超过40米,室内到室内门不超过15米。

103、首层消防通道走廊宽1100-1200毫米;门900-1300毫米,门往外开。门外1.4米内不应有踏步。

104、防火卷帘耐火等级一般为3小时。

105、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住户不超过八户,应设有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106、消防电梯的配置:小于1500平方米设置一台消防电梯,大于1500小于4500平方米2台,4500平方米3台。

107、消防电梯应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梯前室不小于6平方米。

108、十层以上的建筑应在单元内的阳台进行连通或凹陷。

十三、消防给水及消防灭火设备

109、消防电梯前室设有消火栓。

110、消防泵房耐火等级为2级。消防水箱楼板厚15毫米,隔墙耐火2小时,甲级防火门。

111、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均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112、安装线管时当管长超过45米时应设有接线盒。

113、管道穿越消防水池和剪力墙时应加放水套管,震动管道要加柔性接头,与水箱接口要用焊接,消防水箱要预留1米的通道周围不得小于0.7米,与顶棚高度不小于0.6米。压力表的量程是2.5倍。

114、消防水泵结合器的组成:接口、本体、连接器、止回阀、安全阀、防空阀、控制阀顺序安装,安装高度1.1米

115、小于或等于DN100的管道采用焊接。大于DN100的管道采用卡故连接。

116、管道安装与楼板粱、拄、的距离,按管道的管径为递增40-200毫米。

117、管道与支架的安装距离,按管道的管径为递增3.5-12毫米。

118、管道支架、吊架与喷头的安装距离不宜小于300毫米,与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得小于750毫米。

119、管道穿过变形缝的时候,采用柔性接头和短管。短管不得小于墙体长度或出墙体50毫米。

120、管道竖向安装支架距离1.5-1.8米。

121、消防水泵出口应安装止回阀、压力表。

122、消防气压装置安装距棚顶高度不小于1.0米。

123、消防结合器的安装顺序,接口、本体、连接管、止回阀、安全阀、防空阀、止回阀、

124、报警阀组安装距离距地面1.2米,水力警铃与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镀新钢管长度不超过6米。

125、按类型分为A、B、C三类喷淋头。

126、喷淋头的保护面积8平方米(严重的5.4米)喷淋头的水平距离为2.8米(中危险级3.6米),喷淋头与柱面、或墙面的距离1.4米(严重的1.1米),侧喷距顶棚距离7.5-15CM。

127、侧喷垂直两米,两侧1米内严禁有障碍物。侧喷的最远距离7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公司开展119消防灭火实战演习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公司开展119消防灭火实战演习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处置能力,生产现场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易燃易爆化学品苯泄漏的应急和消防灭火器材的应急使用,通过此次演练强化我公司泄漏应急抢险和火灾初期及时控制火情的各项保障工作,在最短时间确保到位、应急处置设施到位,确保职工生产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开展处置泄漏,现对此次演练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目的明确
公司领导对这次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模拟演练,都了具体部署。
演练目的明确,预案策划周密,从我公司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确定苯储罐管线泄露、消防灭火等事故的应急演练。
二、现场的布置情况
为了实现演练过程“科学设置、安全布局”的要求,在应急演练活动开始前,由现场各部门和安全环保部工作人员对演练现场的警戒范围、警戒方式、人员集结区域、通讯设备准备、现场指挥部设置、险情设置等现场布置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同时要求参演人员均穿戴好演练过程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通过精心细化的准备和安排确保了演练的各个阶段衔接顺畅和规范有序。
三、演练过程
15:00演练开始,连锁报警系统发出警报,控制室岗位员工王俊清发现电脑显示仪苯储罐可燃气体检测仪处于报警状态,随即用对讲机对告知库房进行查看。
15:02库房员工胡云珍急速前往苯库房进行查看,发现苯储罐连接处围堰内输送管道与法兰之间的管道出现较大量的泄漏。确认现场情况后用对讲机对库房主管进行汇报。
15:04库房主管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进行汇报。
15:05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接警后,迅速启动苯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通知各应急小组成员到二门前集合。
15:08现场警戒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开始对事故地点周围设置警戒线。
15:10灭火抢险组人员到达,根据职责分工,其中两小组成员迅速前往应急地池对地池旁碟阀进行关闭——消防沙封堵——消防沙填堵;同时另外三名成员前往苯库房最近的消防栓铺设消防水带,铺设完成后现场待命。
15:12待应急地池旁雨水沟碟阀封闭之后,开启消防水对苯库房房顶进行喷淋降温。
15:13应急抢修组根据职责分工,四名成员携带好抢修的相应工具,对泄漏处管道进行包扎;另外四名成员铺设应急倒罐的管道。
15:16管道包扎和应急管道铺设完成后,开始对泄漏至围堰内的苯进行真空倒罐。
15:18围堰内的物料真空管吸收完毕。
15:20所有小组人员回到应急疏散点,清点人数,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关闭,2门外集中对下一环节消防灭火器材的使用作部署。
15:25将准备好的灭火器(本次演练共计使用20具8Kg干粉灭火器)与火盆搬移至二门旁,由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灭火器的结构和使用要领进行讲解和示范。
15:27现场员工对灭火器使用进行实战演习。
15:37消防灭火器实战演习结束,所有参演人员就地集合,由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和各级观摩领导进行点评。
四、经验总结
应急演练是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事故的预演和模拟,是对于遏制事故,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本次泄漏事故演练和灭火器材实战演习,
从安全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事故处置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警戒、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2、集中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事故处置能力,提高了救援抢险队伍泄漏事故处置能力。
3、此次消防实战演习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讲述灭火环节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不断的强化消防知识;并通过本次的每位参演人员都实际参与到灭火过程中来,提升了员工使用灭火器的熟练程度和增强了员工应急处置的心理素质。
4、强化了公司领导对泄漏或火灾安全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公司范围的安全隐患排查,提高了员工的检查消除泄漏和火灾隐患的能力。
5增强了应急小组在事故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方向
通过这次安全事故地成功演习,提高了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但在演习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演练中的部分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2、由于演练人员较多,在人员配置和协调上配合还存在一些
不足,需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将以前期发现的
问题作为参考

《公司开展119消防灭火实战演习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应急、演练、事故、进行、人员、泄漏、安全、灭火器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煤矿开采防灭火工作总结


煤矿开采防灭火

1. 矿井防灭火概况

##煤矿为全国知名的高瓦斯易发火严重突出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容易自燃煤层。建矿以来共发火117次,百万吨发火率6.01次,最短一次发火时间为一个月,基本每年都有因自燃发火封闭采煤工作面的现象发生,封闭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48次。在治理煤层自燃发火过程中,矿井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总结并与科研院校联合进行研究,摸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预防性注浆、均压防灭火、利用高浓度瓦斯治理火区、注氮防灭火等综合防灭火技术,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促进了矿井。

#####工作面从20**年2月8开始回采,于20**年11月18日开采结束。期间对防灭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杜绝了煤炭自燃,保证了该面的顺利回采结束,采面共采出煤量308440t.现针对该面开采工作中所做的防灭火工作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炮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2. #####工作面概况

2.1. 工作面位置

#####工作面位于*盘区东翼第三分段,北为**工作面(3已回采),南为**工作面(未布置),西为62工作面(未布置),东为(盘区隔离煤柱),上部为52采空区,局部地段因受断层影响,留有一定的煤柱。

2.2.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面有F1、F2二条断层,其中F1为正断层,走向212,倾向122,倾角为43度,落差为0-2.7m;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F2为正断层,走向184,倾向94,倾角为38度,落差为2.0-3.5m;对回采影响严重。

2.3. 煤层及煤层厚度情况:

根据地质资料,该分段二煤层(B4)为简单结构,厚度0.2-2.0m,平均厚度1.2m;三煤层(B3),本区域缺失;四煤层(B2)厚度1.6-2.8m,平均厚度2.1m;B2、B4煤层层间距为5.3-8.4m;煤层走向270度,倾向180度,煤层倾角8-10度,平均倾角6度。

3. 采面防灭火工作

3.1 采面煤层自燃发火分析

3.1.1 采面邻近区域煤层自燃发火分析

①、采面东侧为盘区隔离煤柱,开采期间无发火威胁;

②、采面南侧为**工作面(未布置),开采期间无发火威胁;

③、采面西侧为**工作面(未布置),开采期间无发火威胁;

④、采面北侧为**工作面(已回采),该工作面曾因煤层自燃发火而被封闭。同时,**工作面回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与其上覆采空区相通, 而原**瓦斯横川与2**采空区存在漏风**,5开采时机巷4#、5#、6#、7#横川就出现过最高100ppm的CO,所以5机巷横川密闭若受压遭到破坏,将与处于总风侧的2机巷、2消火道、2溜煤眼等密闭形成漏风**,从而造成2134采空区内浮煤再次氧化复燃。

⑤、采面上覆工作面开采时遗留了大量的浮煤,且由于B2、B4煤层层间距较薄(为5.3——8.4m),四层采空区垮冒后将会漏穿二层采空区,致使二层采空区的浮煤落入四层采空区造成二次氧化,引起四层采空区自燃。

⑥、采面上覆采空区浮煤已被氧化过,随着开采放顶,采场与老空区压力发生变化,若采场与老空区压力调节失去平衡,老空区漏风量增加,可能导致**老空区“O”型圈发生遗煤自燃,

⑦、原**工作面错切眼、**溜煤眼、**溜煤眼与并联总风存在漏风**,一旦工作面漏风**未被堵死、采场压力不均衡,会导致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引起采空区发生自燃。

⑧、材料道密闭位于#####工作面回风侧,开采时会通过**风巷、**机巷横川与#####采场形成漏风**,引起大量氧气进入采空区,导致采空区自燃。

3.1.2 本采面煤层自燃发火分析

①、本采面煤体较松软,且煤层自燃发火期短(3个月左右),采面回采过程中堆积的浮煤极易发生氧化自燃。

②、工作面前方存在断层构造,采面采至断层带时若推进度受到影响,将会导致采空区浮煤因长期氧化而发生自燃。

③、采面一旦出现采场压力调整不均匀,将会引起采空区大量供氧,加速浮煤的氧化,导致工作面发生氧化自燃。

④、工作面推过#####溜煤眼后,采空区通过溜煤眼与215底板道边界回风形成漏风**,使采空区浮煤供氧充分,引起浮煤氧化自燃。

⑤、52风巷、瓦斯巷密闭位于#####机巷进风侧,容易使52风巷、瓦斯巷形成漏风的通风系统,致使二、四层采空区因长期氧化而发生浮煤自燃。

⑥、本采面采空区遗煤具有容易自燃发火倾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造地段的浮煤丢入采空区易产生自燃;二是#####采面放顶后,52老空区已氧化的浮煤进入采空区被二次氧化,极易迅速氧化发生自燃。

3.2. 采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3.2.1. 开采前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①、在#####风巷施工观测孔,终孔二煤层采空区,观察上覆2152采空区气体情况,随时掌握、分析上覆采空区的发火威胁,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②、对采面实施开区注氮:利用制氮机对52、#####工作面采空区及其它有发火危险地点实施注氮工作,惰化采空区,抑制浮煤氧化。

制氮机安设在老东大巷,用4寸pE管延接至注氮点(#####机头下隅角及52风巷、52瓦斯巷密闭等地点)。开采期间根据防灭火检查情况随时对有威胁的地点进行注氮。

③、在#####工作面施工灌浆孔进行注浆,对可能出现漏风的地点(密闭、横川等)进行注浆,封堵采面向邻近采空区漏风的**.

④、由生产部技术组提前组织好采面过断层的措施,对过断层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予以解决,以确保工作面过断层的进度。

⑤、在工作面机风巷煤柱段施工顺层钻孔对本煤层进行抽采,防止煤柱段开采过程中由于本煤层瓦斯大量涌出造成工作面推进度受影响。

⑥、在采面风巷向煤柱段施工顶板抽采孔用于抽采采空区的卸压瓦斯,防止在煤柱段推进过程中,卸压瓦斯大量涌出引起隅角瓦斯超限,使工作面推进度受到影响。

⑦、采面开采前对所有通风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处理,确保设施可靠。

⑧、保证采面机巷和风巷巷道净断面≥3.0m2,上下端头断面达到要求,从而降低进、回风之间的风压差。

⑨、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配备风量,确保采面风量的可调性,保证在开采过程中能根据采面瓦斯涌出情况,及时调整风量。

3.2.2. 开采过程中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①、日常措施

a、每周对采面上、下隅角和回风的气体取样化验2次;每周对采面相关区域的密闭气体情况检查2次以上。

b、在采面机、风道设置好气雾阻化泵,需要时,由通风队负责向上、下隅角和采空区喷洒高分子材料,包裹碎煤,防止氧化。

c、采煤队负责机头、机尾挡风帘的设置,长度不少于20m,上接顶、下接底,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

d、工作面每次回柱前后对采面上下隅角喷洒防灭火石灰,其厚度不得低于≮5mm.

e、开采期间,生产部地质测量组在工作面每推进30——50m利用地质振荡仪对前方地质构造进行一次探测,探测方法严格按《##矿关于加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规定》执行,并及时将前方地质构造分析资料送通风科。

f、生产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认真抓好各生产环节和采煤队的组织管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证。并积极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采面正常推进。

g、工作面开采后,生产部必须保证工作面的月推进度在卸压区不小于90m、煤柱段不小于60m.

②、其它预防措施

a、为确保工作面在断层带的正常推进,由%%%从2月29日开始根据生产部地测组设计在工作面断层带附近施掘探巷,防止采面进入断层带后由于断层影响工作面的推进。

b、通风队提前在机风巷准备好施工悬空密闭的材料,一旦出现顶板冒落充填采空区较差,引起采空区漏风量大,则由综合分析会确定每割30——50m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粉煤灰袋堆码)。

③、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在采面煤柱段推进过程中,由于受断层影响造成工作面推进缓慢,采面上隅角挡席内CO一度达到了最大200ppm,采面回风CO最大达到了20ppm,采面采空区浮煤处于氧化自燃的边缘,采面防灭火工作面变得非常困难。为确保采面的顺利推进,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a、立即成立以总工程师邱居德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工作面断层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动用矿井一切人、财、物确保工作面的推进。

b、对采面进行每天24小时注氮,充分置换采空区的氧气达到惰话采空区的目的。

c、每天大班由通风队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减少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

e、对采场压力进行均压调整,确保采场压力均衡,减少采空区的进风;并保持邻近区域密闭进出风状态为微出。

通风以上措施的实施,使采面浮煤氧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15天后采面上隅角挡席内CO降低为10ppm,采面回风CO消失;采面开采后期我们坚持每天夜班对工作面进行注氮,每天大班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直到工作面回撤前,采面上隅角挡席内CO均控制在5ppm以下。

3.3 工作面防灭火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除工作面在断层带推进期间由于推进度受影响致使上隅角挡席内CO达到最大200ppm外,其余时间我们均有效的控制了本采面采空区浮煤的氧化,减少了向邻近采空区及旧巷的漏风,从而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为我矿2008年未发生煤层自燃发火创造了条件。

4. 结论

#####工作面开采期间虽然未发生一次煤层自燃发火,从而顺利的将工作面回采结束,但也为我矿今后类似工作面的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2007年我矿2254工作面就曾因为在断层带推进度受影响致使煤层自燃发火,至今仍封闭有一套综采设备。#####工作面的顺利回采结束为我矿今后四煤层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了结束支持,使我矿防灭火工作上了一个台阶,现就#####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作简要总结:

①、如何减少采面的漏风**将是采面回采过程中的防灭火重点。

②、工作面开采期间,工作面的顺利推进是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最好手段,采面回采过程中必须确保采面的推进度。

③、加强采面的浮煤回收,既可提高回采率,又能减少抛向采空区的碎煤,减少自然发火源。

④、通过向工作面注入惰性气体置换采空区的中的氧气防止浮煤氧化,是我们防灭火的一个重要手段。

⑤、在采面上下隅角施工悬空密闭是我们减少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的一个必备措施。
"消防工程师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