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煤矿五想五不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中小企业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建议。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优秀的人写一份总结,是对自己的反省,突破。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小企业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建议”,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中小企业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建议

“十二五”以来,县中小企业局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立足我县中小企业实际,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重点抓好融资担保、创业孵化、培训辅导和县委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近年多次被评为中小企业工作综合先进单位。

一、“十二五”以来工作成效

(一)规范担保运作,业务稳步提升。

1、担保业务稳步提升。担保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职能,强化风险管理,本着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在确保安全稳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担保业务,近年来的担保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稳居全市同类担保机构前列。同时,根据省、市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进一步拓展担保业务,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同时利于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担保公司名称由“**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变更为“**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并增资1000万元,使注册资金达到5000万元,放大倍数达到8倍。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了省中小企业局、省财政厅授予的良好信用担保机构荣誉。从2011年成立起,当年只有2笔担保业务,担保额400万元,2014年担保公司为113家企业担保33520万元,80%以上的担保企业为小型微型企业,担保放大倍数为注册资本金的6.7倍,为全市县级最高。2015年,截止10月底统计,担保公司在保企业135户,在保余额36970万元,当年新增企业109户,新增余额30550万元。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许多初创企业获得了银行的第一笔贷款支持,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稳步发展注入了源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担保行业具有高风险特性,随着担保业务的不断发展,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管理问题也日渐凸显。为此,担保公司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适时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对公司各类人员的管理。今年以来,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担保公司《各部人员职责及分工》、《经费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担保业务流程》和《担保评审会制度》等。近期,为有效规避担保风险,尽量减少代偿,同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积极性,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风险,公司又制定了《保后管理办法》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及抵押登记、资料流程等工作奖罚方案(试行)》,已于近日下发实施。

(二)抓小微企业创业园,营造“孵化”环境。

小微创业园工作是我局业务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它是培养小微企业做强做大的孵化器,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我局借用大富创业园,把它打造为小微企业创业园。通过在县电视台做免费广告招租,专门工作人员牵线为有意向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2013年成功引入6家新入驻企业,使小微创业园入驻企业总数达到52家。为进一步完善了创业园的基础条件,我局采取资金带动的方式,鼓励江西顺诚机械有限公司建造1栋办公楼,可为4家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鼓励更多小微企业入驻园区。2013年,创业园被省评为省级创建单位。

(三)抓好服务工作。

1、加强培训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2、加强市场开拓服务。按照省、市主管部门要求,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贸易洽谈会,提升我县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企业营造了更多商机,提升发展水平。

3、做好非国有企业职称申报工作。组织我县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职称申报。

(四)把握中心工作,全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局领导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主要领导多次外出招商,通过我们的积极服务和多方协调,于今年7月,成功引进江西和之源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并签订了《投资兴办年产12000吨金属制品及20000件家居用品项目合同书》。该项目总投资约66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投不少于50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建成后年产值不少于8000万元,年创税收不少于100

万元。

(五)强化制度执行,转变机关作风。

为了整顿纲纪,强化单位人员管理,改进工作作风,今年我局制定了新的考勤制度,对原有考勤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着重在制度执行上进行了强化:一是签到方式由原来的手写签到改为指纹机签到,严格规定了签到时限,避免了手写签到的自由散漫。二是签到次数上,在原来一天两次上班签到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次下班签退。三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奖惩措施,激发干职工积极性。四是严格了职工请休假审批程序,同时充分保障职工休假的合法权益。对于不按时打卡签到、提前打卡早退和无故请假、旷工等行为,不管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均一视同仁,严格落实惩戒措施,在经济上予以一定处罚。新考勤制度执行以来,局机关和担保公司的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高,营造了较为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局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工作,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担保合作银行少。由于担保对象自身条件缺陷,如有的企业资产实力有限,缺乏有效抵押物、财务核算不健全、生产销售没有走上正轨、法人代表征信有问题等,这类企业的抗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能力薄弱,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使银行对担保业准入门槛高,条件苛刻。目前,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银行仅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家,不利于担保业务的开展。

二是企业融资成本高。银行对担保企业收取的利息往往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50%,并要求企业存10%-20%的保证金,或者与担保公司合作应承担20%的风险要企业另外拿出有效资产抵押登记,这就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

三是担保风险性提高。目前,我县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有3个,分别是担保公司、“财园信贷通”和“助保贷”。这三个平台缺乏信息沟通,或信息滞后,容易使有的企业钻空子,政府重复扶持,企业出现了超生产需要贷款,将贷款挪作他用或进行其他投资,增大了担保的风险。 三、2016年主要工作计划

2016年中小企业工作总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突出融资担保这个重点,抓好服务和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从企业最急需、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抓服务、干实事,全力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和创业环境。

1.安全稳妥,拓展担保业务。深化“强化服务、控制风险、合理创利”的理念,顺势而为,积极服务,扎实做好保前调查、核实,受保时落实审查、反担保措施,保后落实跟踪管理等,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进一步加强担保中心人员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担保项目档案资料管理。

2.以商招商,抓好招商引资。根据全县2015年招商工作重点,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交流沟通,主要领导适时外出招商,积极洽谈项目,争取成功引进一到两家企业落户**。

3.服务企业,争项目促成长。通过走访创业基地企业,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帮助基地企业解决在融资、办证、招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向上争资金跑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老化,人员素质跟不上工作发展的要求。机关含离退休人员达34人,但一半以上为离退休人员,还有部分借出人员和未安置人员,可用人员少,素质也满足不了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原乡镇企业局下辖三个国营公司未改制,留下稳定隐患。三个国营公司分别于

1998-2000年先后自然倒闭,它们都无任何资产,共有职工37名,至今尚未进行企业改制,现都申请要求改制。

五、“十三五”工作建议:

(1)建议加大对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

企业融资的渠道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指通过银行体系吸收社会存款,再对企业、个人贷款的一种融资机制,如银行贷款等。直接融资是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比如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与间接融资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多,对筹资者来说成本却又比较低。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同时,要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帐目不允许做假,对偷税漏税打击力度很大,尽可能避免了企业偷税漏税,对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很有好处。对企业自身也是一个很大的广告效应。目前,就三板门槛相对主板上市要低很多,上市成本不高,在200万以内,也是现行各县市的主改方向,我市已有县上了新三板,为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出台奖励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新三板,在整个“十三五”期间,力争8家高科持企业上新三板。

(2)建议采取倾斜政策,提升我县医药制造水平

我县已在医药制造形成一定的规模,现有大输液、人药、兽药等企业,医药的产值和税收都已占有较大的份额。但着眼于打造医药产业集群,我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既然要想培育这一产业集群,就要“放水养鱼”在政策上给予医药产业发展以倾斜。如90年代后,印度大胆改革和调整传统医药管是体制,把医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并颁布了若干激励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大力支持药品出口,同时给予制药业充分和积税收优惠。使制药业与生物技术与IT业一样获得免税待遇。此外,印度政府还积极对制药研发活动进行投资。研发基金从15亿卢比增加到200亿卢比。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现在中国的制药公司开始以高薪从印度公司“挖墙脚”吸引资料汇编归档和英语能力皆强的顶尖科学家以加强制药配方部门的能力。过去两年中至少有50到60名印度制药界的专家被中国企业挖墙脚。为吸引印度科学家到中国公司工作,中国的制药公司提出了诱人的一揽子薪酬,几乎是印度公司支付薪酬的2.5倍到3倍。我县也要加大力度鼓励企业挖掘国际一流人才。

(3)吸引风险投资

吸引社会风险投资是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不论什么投资风格的投资机构,对于拥有核心技术,独立自主产权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青睐。产权清晰,拥有核心技术则是获得风险投资两个基本的条件,做好宣传,推销是风投的重要步骤。企业可以参加高交会,产权交易所挂牌,直接上门等方式寻找风险资本,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有影响的机构,如政府相关平台,人士推荐。因为这种推荐能使用风险投资者与创业人员迅速建立信用关系,消除不必要的猜疑和顾虑,特别是道德风险的担忧。因此,作为政府可以积极推动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参加高交会,产权交易所挂牌乃至向风投机构推荐。

(4)继续加大对担保中心的支持力度

一是建立风险准备金补偿机制。由于担保业务是高风险、低收益,办理业务收取的担保费较低,不足以弥补管理费和风险代偿,一旦出现风险,无抵御能力。按照上级要求,政府每年应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建立风险准备金补偿机制,使担保业务能稳定、健康发展。

(5)妥善解决下属三大公司改制

三个国营公司分别于1998-2000年先后自然倒闭,它们都无任何资产,并且负债约500万元,共有职工37名,至今十七年尚未进行企业改制,职工未得一分钱生活费,现申请要求改制,解决生活困难。经我局调查了解,由于企业无资产可破,负债重,破产改制十分困难,为稳

定着想,请县委、县政府对其生活困难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6)对原职工宿舍进行危房改建

局原职工宿舍已被鉴定为危房D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尽快改建或棚户区安置。

篇二: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思路

高崖水库库区“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高崖水库库区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全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富强、生态、幸福”新昌乐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

“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高崖水库库区坚持“看好水、种好树”,守护好全县人民的水源地。严密监控上游来水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按照生态造林、景观造林、产业造林“三位一体”的绿化提升思路,实施了荒山、环湖、沿河、生态村、道路及农田林网生态绿化工程,栽植黑松、果树、竹子等各类绿化苗木,绿化面积102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000亩,打造了仙月湖半岛群、槐花峪、跑马山等12项重点绿化工程和81个系统林(县直部门义务植树点)。突出村庄、路域、河道和田间地头等区域,扎实开展村庄环卫集中清理、农业生产垃圾清理和“两清一绿”工作,区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

(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社区运行实现常态化。一是加快东篱湖畔社区整体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和东篱菊园居民休闲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社区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近期筹备东前韩的整体搬迁入住工作。加快示范社区白塔社区动工建设,以“山水田园美,又见桃花源”为主题,打造一处文化旅游精品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今年,新建白塔社区、双

河社区服务中心,“一厅两室”高标准达标到位。结合小城镇建设,完善提升白塔社区,实施了镇区大沂路两侧绿化亮化工程,百大超市A、B、C三区已完成主体。二是社区运行规范化。落实三四三工作机制,用“五抓五促”确保社区运行规范到位,用“三个强化”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三是坚持社区建设产业先行,每个社区引进一个新项目。修建了环湖路,形成闭合循环的产业发展圈。南山农场、白塔庄园、汶河莲藕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已显阶段性成果,群众也获取了流转土地和就近打工双重收益。

(三)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支撑得以强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万亩有机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流转土地2340亩,新建了南山农场、白塔庄园、跑马山生态农场以及汶河、东寺后、东前韩生态莲藕等六个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绿色有机瓜菜、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将生态、旅游、文化、农业相结合,发展原乡生态旅游业,规划建设了湖畔人家、“湖畔十二坊”、小白塔民俗文化村、逍遥水岸、桃花源地、荷塘月色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目前,各景观点已初具规模。去年十一黄金周和今年五一期间,“乡村游体验”系列活动,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共争取落实政策性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了2.37万亩高标准农田、2.1万亩小农水、移民后期扶持、山区农业开发等项目,硬化道路涉及28个村共计17000多米。配套完善了标准化塑胶操场,完成了校园绿化。新购置更新了卫生医疗设备,更新被褥,安装电视,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住院条件。规划建设了新敬老院。认真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参加“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开展移民培训班,重点突出农家乐、干鲜果和有机蔬菜种植、家政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创业、就业和择业能力。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各村、学校、企业悬挂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涌现出了一大批模范人物。

(五)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服务水平切实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库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干部变思维、改习惯,面对困难思想不滑坡,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加强学习教育,修订完善机关、社区及村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强化整风肃纪措施落实。以群众满意为基本标准,着力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问题。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意见建议,归类建档,明确解决时限,全部落实到人,并定期调度督查。以提升服务效能为着眼点,着力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展村庄环卫、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社会治安等九大专项整治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拉练队伍,提升效能。

(六)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以和谐稳定为前提和基础,扎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责任性工作,建立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一岗双责、领导包靠责任制,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和问题,实行“销号”制度,每周一次督查调度,至今未发生越级访、集体访和安全生产事故,和谐稳定的局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发展。

一年来,库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兄弟镇(街、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库区偏远穷小,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还未完全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2、在一些具体工作上,部分干部的工作标准和境界较低,开拓创新能力不足,工作作风有待于进一步转变;3、水源地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融合度不够,生态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4、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和项目的发展资金

投入后劲不足,进展比较缓慢,等等。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以赴学习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细化措施,认真整改落实,努力建设生态富强幸福新库区。

二、十三五发展基本思路

2015年,高崖水库库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山水田园、生态库区”的发展主题,确立“生态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思路,重点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党的建设及改善社会民生等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篇三:工商联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谋划

裕华区工商联

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三五期间工作谋划

自十二五以来,裕华区工商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工商联的指导下,在区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积极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创先争优,通过不懈的努力,促进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五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建立一支坚决拥护党领导的非公经济人士队伍

我联始终把做好非公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是积极向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先后组织会员企业赴西柏坡等地参观,以座谈会等形式学习讨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我联还以文件形式转发了省、市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倡导和推进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建设。二是开展典型活动,塑造非公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先后开展了“争做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新奥、比创新、促转型”、“企业家职教行”、评选“裕华区优秀青年创业明星”等活动,并通过有关媒体积极

宣传会员企业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创业典型,扩大了企业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了企业家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责任感。三是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为加强对全区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区委成立了由工商联牵头,组织部、宣传部、工商局、税务局、发改局、商务局等部门参加的非公企业党工委。党工委积极深入企业调研,指导企业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指导多家企业包括基层商会建立了党支部,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发挥了骨干作用。

二、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为全区各项事业建设献计献策

五年来,我联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结合区“三年大变样”工作实际,组织部分会员企业参观石家庄市规划设计展,听取市规划局领导做的辅导报告,并就 “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如何保稳定、促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针对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对一些土地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情况,及时邀请有关方面专家与企业面对面个案分析、答疑解惑。围绕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到企业、农村、建设工地、学校实地调研,听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

三、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全面提升能力素质。2014年以来,结合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工商联开展了机关干部进企业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提升工作执行力,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坚持周例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统一思想,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坚持领导班子带队参加省、市培训,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指导企业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与外省、市工商联的交流与合作,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为切实做好为企业和会员的服务工作,我联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完善机关各项制度,改进了工作作风。二是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建立基层商会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规范商业行为、引导合法经营、维护公平正义具有积极作用。针对裕华区市场多、写字楼多、微小企业多的特点,积极开展基层商会组织建设,通过抓思想、抓带头人、抓牵头企业,逐步分区、分片、分行业性质设置基层商会。2011年5月“东苑街道商会”成立,这也是我市内区成立的第一家街道级商会。三是做好会员发展工作。结合我区非公企业现状,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把全区有社会影响、行业影响的企业和热心工商联事业的非公经济人士吸收为会员。

四、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打造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为会员服务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能,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联始终把为会员服务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一是积极打造沟通服务平台。加强与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先后组织区有关职能部门深入长通电器、米氏家具、天硕机械、天宇建筑等二十余家企业走访调研,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二是积极打造协调维权服务平台。一方面利用维权中心为会员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般性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一些部门和个人对会员的利益侵权,及时协调有关方面妥善解决,必要时直接向区委、区政府反映意见和诉求,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扩大经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工商联民间性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内引外联,招商引资,为民营企业抓项目、抓品牌、抓创新打造合作交流服务平台。我联先后带领会员企业到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等地考察,连续几年组织会员企业参展“正博会”、“石洽会”,先后牵线中冶集团研究总院实验室项目、福建商会“福建茶城”市场等落户我区。四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企业融资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几年来先后组织会员企业与建设、华夏、民生、河北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银企联谊和融资座谈,收到了良好效果。五是积极打造培训服务平台。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对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业务素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联借助省、市工商联的平台,有计划的组织了各类论坛、讲座和培训。

五、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开展

光彩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社会扶贫事业,体现了义利兼顾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工商联牢牢把握光彩事业的宗旨和原则,加强宣传发动,强化组织协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取得了良好成绩。

六、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活动的一系列文件,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等形式,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了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吕振华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书记讲党课、主题报告会、专题培训班上,认真开展大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每个领导干部深入到服务对象和本单位蹲点服务活动联系点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广泛征集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对我联的意见建议,真正了解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所盼。我联多次召开班子会、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制定了整改措施。通过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为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十三五”时期仍是我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转型升级和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工商联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十二五林业建设总结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


篇一:某某县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 # 县 林 业 局

二○一四年九月

目录

前言……………………………………………………………………………………4

第一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背景............................................................... 5

第一节 “十二五”##林业发展成效 ................................................................ 5

1.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业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 ....................................... 5

2.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 6

3.自然保护区建设扎实有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 6

4.林业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 7

5.林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 7

第二节 “十三五”##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 7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 ......................................................................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加快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 10

第一节 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 ............................................................... 10

1 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 10

2 退耕还林工程 ...................................................................................... 11

3 森林经营工程 ...................................................................................... 11

4 造林补贴项目 ...................................................................................... 11

5 德国政府贷款##省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 ....................................... 11

第二节 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12

1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12

2 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 .................................................................... 12

第四章 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 12

第一节 加快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 .. .. .. ..12

1 建设10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 .. .. .. .. .. .. .. .. .. .. ..12

2 建设9万亩优质核桃基地 .................................................................... 13

3 建设10万亩林下种养殖基地 ............................................................... 13

第二节 加快发展林产加工业 ...................................................................... 13

1 特色林产品加工业 ............................................................................... 13

2 木材加工产业 ...................................................................................... 14

3 竹产业 ................................................................................................. 14

第三节 加快培育生态旅游业 ...................................................................... 14

第五章 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5

第一节 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 15

第二节 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 15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 ................................................................... 16

第四节 繁荣林业生态文化产业 ................................................................... 16

第五节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16

第六章 加强资源保护和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 16

第一节 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 17

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 17

2 加强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 17

3 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 18

4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 18

5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 19

第二节 加强林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 19

1 加快国有林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 19

2 加强林木种苗体系建设 ........................................................................ 19

3 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 ............................................................................ 20

第七章 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 20

第一节 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 ................................................................... 20

1 提升林业执法能力 ............................................................................... 20

2 加强森林公安建设 ............................................................................... 20

第二节 加强林业普法 ................................................................................. 21

第八章 推进林业科技体系建设 ...................................................................... 21

第一节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 ................................................................... 22

第二节 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22

第九章 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开放 ...................................................................... 22

第一节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22

1 建立健全林权保护管理服务体系 .......................................................... 22

2 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22

第二节 推动国有林场与国有林区改革 ........................................................ 23

第三节 扩大林业对外开放 .......................................................................... 23

第十章 规划实施 ............................................................................................ 23

第一节 强化保障措施 ................................................................................. 23

1 强化党政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 24

2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林业建设投融资渠道。 ................................. 24

3 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工作,增强林业建设活力。 .................................... 24

4 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林业生产力。 ........................................ 25

5 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25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25

1 健全规划体系 ...................................................................................... 25

2 加强规划衔接 ...................................................................................... 25

3 强化目标考核 ...................................................................................... 26

4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 26

##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县位于********************(介绍)

篇二:某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某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行业规划,结合**林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全市林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全市林业工作深入贯彻“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66.09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24.98万亩,占规划面积 45 万亩的146.87%;完成义务植树1814.8万株,占规划1600万株的113.43%;新增封滩育林109.4万亩,比十一五时期增加47.45万亩,占规划面积200万亩的54.7%;建成苗木繁育基地1.46

万亩,占规划面积0.6万亩的243.3%; 特色经济林面积达64.89万亩,比“十一五”时期增加44.72万亩,占规划 52 万亩的139.36%;完成林业建设投资21.72亿元,占规划 18.3 亿元的118.69%;林果业总产值达18.5亿元,占规划 18.34 亿元的100.87%;森林覆盖率达到5.51 %,比“十一五”时期的2.47%提高了3.04个百分点。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实施重大林业生态工

程40项,争取到位国家和省上林业建设资金4.05亿元。“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2.85万亩,封滩育林15.5万亩,新建成更新农田林网5800公里,建成绿色通道1591公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等3个县被纳入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1.8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续建工程17万亩,封滩育林9.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全面落实,新增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117.76万亩,总补偿面积达到723万亩;国有林场棚户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林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 746 户。造林补贴试点、森林防火项目进展顺利、有序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起步良好,**苏干湖、**区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昌马河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陆续实施,重点项目对生态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2.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 2

果产业。以葡萄、红枣为主的优质经济林产业基地和以枸杞、甘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新植特色经济林37.14万亩,特色林果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4.89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44.72万亩,比增长2.33倍。建成以**、**为主的鲜食葡萄基地23万亩,**、**、**为主的红枣基地6.5万亩,**、**、**为主的枸杞基地21万亩,**、**为主的人工甘草基地15万亩。林果业总产值达到18.50亿元,农民林果纯收入达到1500元,比“十二五”初翻了一番。

3.林业改革稳步推进。一是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全市181.13万亩集体林地林木全部确权颁证;二是以“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权流转5,9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1.17亿元,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15个,新增家庭林场36个,成立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7个,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2.32亿元,集体林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三张清单一张网”编制权责事项92项,取消林业行政审批事项5项,下放6项,承接2项,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

4.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加强。以县级森林目标责任制为抓手, 3

深入贯彻落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制度;加强林业公安队伍建设,市、县建立健全了森林公安机构,林业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落实林木采伐制度,规范木材加工、运输管理工作,全市林地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天牛等有害生物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林区火源管理、应急处置和责任落实,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落实林业安全生产责任,杜绝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依法加强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开展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种苗生产经营市场规范有序。

5.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城市绿化美化、绿色通道和乡镇村屯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市、**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七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五年间全市城区新建公共绿地 38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91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林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市地处西北干旱荒漠区,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6%,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林草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5.51%,与全面建成小 4

康社会目标相比差距很大,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并没有从根本得到扭转,林业生态用水与农耕地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工程质量,造林绿化成本越来越高。

2.林业建设资金缺口大。人工造林成本过高的问题长期存在,重点工程造林标准远低于实际造林成本。据测算,我市造林成本基本在每亩1500元以上,而现在国家重点工程人工造林补助标准仅为每亩300元。全市每年完成人工生态造林在3.5万亩左右,而国家补助面积还不足实际造林面积的一半。

3.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不断推进,征占林地的项目有所增加,未批先建、批少占多等违法占用林地现象仍有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黄斑星天牛危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持续蔓延的势头虽然有所遏制,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群防群治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4.林业保障服务能力不强。乡镇林业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独立运行的乡镇林业站较少,大部分乡镇林业工作站以“三站合一”的形式存在,缺乏林业专干,个别乡镇站有站无人。“十二五”期间,特色林果面积比“十一五”末增加2.3倍,但全市林业科技人员仅有180人,编制和人员不增反减,远远不能满足产 5

篇三:重庆林业十三五规划

重庆市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五年

目 录

第一章 林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 1

第一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成就 .................................................. 1

第二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经验 .................................................. 5

第三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存在的问题 ...................................... 7

第二章 林业“十三五”发展机遇、挑战与空间分析 ................... 11

第一节 林业“十三五”发展面临机遇 ........................................ 11

第二节 林业“十三五”发展面临挑战 ........................................ 13

第三节 林业“十三五”生态建设空间分析................................. 15

第三章 林业“十三五”发展思路 .................................................. 1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7

第三节 规划目标 .......................................................................... 18

第四节 空间布局与区域定位 ....................................................... 19

第四章 林业“十三五”主要任务 ................................................... 22

第一节 林业生态系统修复体系建设 ............................................ 22

第二节 林业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建设 ............................................ 27

第三节 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 41

第四节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46

第五节 林业生态服务体系建设 ................................................... 50

第五章 林业“十三五”改革与创新 .............................................. 55

第一节 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 55

第二节 林业法治建设................................................................... 60

第三节 “智慧林业”建设 ........................................................... 62

第四节 林业科技创新................................................................... 66

第六章 投资估算 .............................................................................72

第七章 保障措施 ............................................................................. 74

附表:重庆市林业“十三五”规划项目及投资表

第一章 林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第一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森林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四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6551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433万亩,增长率

7.1%;森林面积5334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760万亩, 增长率16.6%%;林木蓄积1.97亿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5800万立方米, 增长率43.9%;森林覆盖率43.1%,比“十一五”末增加6.1个百分点, 增长率16.5%。

二、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造林绿化成绩突出

“十二五”期间,国土绿化进程加快,造林绿化持续推进。全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峡后续植被恢复工程等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082.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专项工程348.7万亩,封山育林700.4万亩,中幼林抚育812.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4505万亩森林管护,对集体林区3923万亩公益林实行了生态效益补偿。

三、林业产业发展较快,富民功能初步彰显

“十二五”期末,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00亿元,比预期目标值高出20%;建立各类林业产业基地1400万亩,培育林业龙头企业100家,森林人家500家,基本形成了以木竹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药)品、苗木花卉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每年递增10%以上。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到800元,比预期目标值高出14%。

四、强化生态红线意识,资源管理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市划定6300万亩林地和5600万亩森林两条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严控林地非法流转。采取“从严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确定森林灾害上限责任目标、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等多种方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效果较为明显;加大非法侵占林地、滥伐和盗伐林木、森林火灾等涉林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查破涉林案件15534件,有效地保护了林地和森林资源。

五、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林业发展活力提升

加快推进以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林业改革,“十二五”期末,全市集体林地确权面积5905万亩,确权率98.8%,向农户发放林权证562万户,发放林权证面积5857万亩,占确权集体林地面积的99.2%。全面推进配套改革,积极搭建林权交易和森林资产融资平台,完成林权交易112宗53万亩,交易金额6.1亿元。全市林权抵押面积468万亩,贷款融资累计达到22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范林权流转,全市共流转集体林地546.4万亩,流转金额14.6亿元;


县“十二五”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要求,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围绕建设徐济之间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按照滨湖城市、节点城市、生态城市的定位,致力于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镇村面貌,先后投资1282.5亿元,实施了道路交通、综合市场、市政、办公、文卫、住宅、旅游设施等504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截止目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轴心、镇区为节点、社区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市区域辐射力、集聚力逐步增强。城乡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良好趋势。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强化规划引领功能,描绘城镇化发展蓝图。按照市委、市政府把沛县纳入徐州都市圈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围绕把沛县建成徐州后花园、副中心和重要功能区的目标定位,围绕“1+5+100”规划发展目标,把县城建成徐济之间区域中心城市,培育5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小城市为纽带、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是高水平定位中心城市。围绕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80万人口,打造节点城市、滨湖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突出“绿、水、文”理念,注重特色,注重生态,高水平、大手笔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建设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分项规划,加快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精心修编了《沛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完成了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初步方案,着手编制《沛北一体化总体规划》。二是高定位规划中小城市。围绕市委、市政府“1+5+30”的新型城镇发展体系,按照《*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心镇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小城市的意见》(徐委发〔2013〕38号)的要求,省住建厅规划技术咨询中心、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州市规划设计院三家设计单位已编制完成我县5个中心镇规划。三是高起点绘制新型农村社区。坚持以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为引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建设新农村、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围绕全县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化、环境生态化的宜居美好社区。河口镇、栖山镇等8个镇的规划设计已委托徐州市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并完成了大屯镇安庄村等5个省试点村、安国镇张双楼村农村新型社区、杨屯镇西姚桥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规划编制工作。
(二)强化综合承载功能,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县城市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徐济之间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坚持北连西扩东进战略,加快推进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启动建设滨湖新区,“四区同建”势头强劲,为打造徐州特大中心城市、辐射济宁重要节点城市、“八大中心”重要功能区、大滨湖城市副中心和“后花园”夯实了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先后实施了总投资1282.5亿元的504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区域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益提升。一是新城区人气快速提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城区。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畅通”的发展思路,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提升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65亿元,高标准修建了东环路、龙湖大道、西环路、沛公西路等35条,全长134公里的城市核心区路网,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和“一湖两河三路”全部建成通车,八纵九横的中等城市路网框架全面拉开。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供水管网改造120公里;新城写字楼、公检法等行政中心陆续投入使用;新城区客运站投入使用,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电影院“三馆一院”即将投入使用;新城嘉苑、中央商务区、侨城、雨润城市综合体等223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小区已陆续建成投入;先后建成惠民家园、北孔庄安置小区、小街子安置小区、阳光四期等120万平方米新城安置小区。通过繁荣城市产业,集聚人气,提升活力,促进“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增强新城区城市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先后建设了德信九龙城商务区、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酒店等一批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建设商贸设施260余万平方余万平方米,通过大力发展精品百货、大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大型商业项目,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商贸核心区逐步形成。二是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关于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支持政策,2012年,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要求,在科学进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完善各项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沛初中北、汉城国际二期西区北侧、申庄、孟桥、鼓楼市场、许阁、许塘坊、四堡、蒋庄、杈营园、那庄等地块征收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约499.62万平方米。在加快房屋征收的同时,积极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在中央御景、御景龙湾、汉邦国际广场等一批高档小区配建安置房,安置面积324.4万平方米。投资130亿元,建设城投鼓楼国际广场、汉街四方广场、新都市华庭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总面积达620万平方米。开展老城区道路沿线综合整治,实施了道路出新、沿街建筑立面出新、沿线绿化提档升级等工程,实施道路硬化、街巷净化、门头店招改造,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系统,实施小街小巷和老城区道路路灯改造,对新、老城区汤沐路、汉城路、东风路、正阳路、迎宾大道、萧何路、汤沐路等道路破损路面进行了修补,共修补沥青砼路面14000平方米。消除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现象,确保了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98%,次干道亮灯率达98%以上。建设大风歌广场、千岛湿地等一批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十二五以来共建成公园13个、游园173个,城区绿地总面积1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6%。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实现了老城区建设上的新突破,拓展了老城区发展空间,提升了老城区的形象。三是滨湖新区建设快速启动。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和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等“两河两路”工程的快速推进;千岛湿地、生态湿地、休闲公园、水上旅游、微山湖国际旅游城等功能性项目的实施,为微山湖景区、沛县城区和徐州市区之间的水系一体、路网贯通、城湖互动、山水相连的城市发展格局增色添彩,加快了城市东进步伐,彰显滨湖城市特色。
(三)强化区域联动功能,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推动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社区集中。按照100个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将社区分为新建型、扩张型和环境整治型三种类型,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及功能配套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三个结合”,按照“政府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共助”的模式,通过规划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规划确定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指导工作,全县各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集中,引导鼓励村民逐步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集聚。目前全县已启动28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积为33.83万平方米。二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我县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标准,对全县1329个自然村开展整治,先后投入整治资金1.2亿元,动用挖掘机、铲车、推土机、三轮车等机械约4759台时,出动人力约2.8万人次,新建道路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8盏,完成建筑物外体粉刷3.62万平方米,疏浚河道坑塘104处,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拆除违建15.5万平方米,清除杂物、柴草堆等9058余处,清除垃圾7310吨,新增密闭垃圾箱23个,新添置垃圾桶近780只,清理广告5075处,新建公厕2座。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居住。三是加速沛北一体化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的理念,加快实施杨屯镇新镇区建设、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着力推进沛北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建设。结合沛北采煤塌陷村庄整体搬迁,加快完善沛北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布点工作。由中国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设计的初步规划成果已经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的衔接性不够。“多规合一”没有建立,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衔接不够,使总体规划更多停留在指导性上,没有转向可控性,缺乏可操作性;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气、电力、通讯等行业规划有待进一步统一协调;专项规划的编制仍然滞后,规划编制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实施不到位,村镇规划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执法力量仍然较为薄弱,规划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全民规划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性需要进一步树立。
(二)城市化整体水平不高。我县城镇化率达52.5%,与全市平均水平还差5.5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差11.5个百分点。
(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能力不足,热力管道主要分布在汤沐路以南,不能满足全县供热需求,缺少专门的供热公司;老城区给排水管网陈旧老化,尚未真正实现雨污水分流;燃气供应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区缺少大型停车场,车辆的停放主要集中在道路和人行道上,造成人行道板破损严重。
(四)资金瓶颈制约加大。由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不稳定,一些项目在资金安排上受到影响,部分项目启动资金没有到位或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因资金问题压缩开发面积或存在观望等待现象。
(五)部分项目无土地指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呈刚性扩张趋势,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越来越紧,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用地指标缺口较大,部分项目因无土地指标无法开工。
(六)精品工程数量不多。虽然近年来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有些项目还存在施工组织不够科学合理、细部处理不够精细等问题,建筑风格、色调不协调,建筑特色不明显,地标性建筑不多,精品设计、精品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新常态下城乡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全面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必须科学谋划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在更高起点上起好头、开好局。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打响滨湖城市品牌,建设苏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徐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当好城镇化排头兵”的目标定位,把城镇化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抓牢发展机遇,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沛县。
(二)发展定位
将通过“十三五”期间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打好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攻坚战,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城镇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商业聚集步伐,同时,重点是把握城市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新城区、老城区、滨湖新区、开发区建设,提升城市交通能级和城区绿化档次,通过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空间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宜居环境改善,让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奋力实现实力沛县、活力沛县、宜居沛县、美丽沛县、幸福沛县的新目标。
( 三)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紧紧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城镇化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到“十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40%和1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45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85%;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均达到100%;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城镇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60%;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5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35% 。
(四)重点项目
1、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善全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确定全县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合理调整建制镇数量与辖区范围,推动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开展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选择1-2个重点中心镇做好10万人口以上小城市中长期规划。加快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新村规划设计,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加快编制城市、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实现城镇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围绕“1+5+100”的基本思路,着力做大做强沛城中心城市,大力培育5个重点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定不移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进“多规合一”, 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真正把我县新型城镇化系统工程中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完成好、落实好。
2、统筹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配套开发区、启动滨湖新区建设和沛北一体化建设,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城镇化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依托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建设南环路东延(龙飞地雕塑-快速通道)、东环路南延(新沛路-南环路)、城关路南延(汤沐路-新沛路)、歌风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新沛路西延(汉城路-城关路)、公园南路西延(现状-城关路)、樊巷街(滨河路-东风路)、红光路过沿河(滨河路-樊哙路)、曹参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灌婴路(汉源大道-东环路)、周勃路(汉源大道-东环路)、王陵路(汉源大道-东环路)、汉景路(王陵路-正阳路)等13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等,打通末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高现有路网使用率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北环路、杨欢路、开通龙河路、272省道徐州至沛县公路、西环路修复工程、S427东延工程、屯北路工程、沛公路西延至龙河路等路网建设工程等力争2017年底基本建成通车,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为滨湖新城全面建设拉开骨架,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二是围绕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新城区发展功能,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进实验小学、奥体中心、睦邻中心、公交加气站、西气东输气源管网、新城区中医院、文化中心、新城农贸市场、等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在充分考虑住房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汉城路为中心的贯穿新老城区的德信九龙城、雨润城市综合体、侨城五酒店、汉城国际步行街、鼓楼广场等商贸设施建设,打造主城区核心商圈,形成以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三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为引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铁西公园、游园绿化工程、文化中心绿化工程、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安国湿地、洪福湿地等游园和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绿化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组织完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绿化系统。开展大沙河治理等河道疏浚整治开发,增强河网水体流动性,改善河道水质与水环境,打造特色河网原生态水系景观与风格,构建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对城区老街道、小街巷的改造力度,实施道路硬化、道路街景美化和路灯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小游园、街头绿地,提升城市面貌,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四是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紧紧围绕老城区做优做美、做大做强、提档升级,突出城市建设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和社会性,把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与优化产业、市场布局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四区同建”为切入点,加大城市建设及环境整治的力度,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使我县城市品位有较大的提高。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3]108号)文件要求和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2013—2017年拟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计划方案,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中等城市实施“1+3个100万”工程的要求,对双靛池、啤酒厂北、泗水亭南地块、水务局南地块(泗水路东)、 六中北西、希望饲料、龙王庄地块、歌风小区东地块、东风东路北(居民点北)地块、许王杨彭庄南地块等44个地块31201 户,404.17万平方米地块的征收工作,集中开发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景观,迅速凝聚人气。
3、推进沛北一体化发展。积极借鉴昆山在率先全面小康进程中提出的“八个一体化’创新理念(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社保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结合沛县实际情况,加快编制沛北一体化发展规划和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绿色生态规划、城区交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认真编排沛北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中德合作沛县矿地一体化土地开发与利用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工程、尾水导流和安国湿地工程,区域供水、暖、气管网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沛北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实现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4、以“三集中”引领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着力培育重点中心镇向现代新型小城市发展,协调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政策改革,每年实施农民转市民计划,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引领,突出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加快推进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心镇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打造全省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县。依据我县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30)确定的城区80万人口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50万人口的发展战略,形成1个中心城市为龙头、5个重点中心镇为纽带、1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积极鼓励各镇每年自主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通过8到10年的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管理健全、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水、电、路、讯、气、热、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乡镇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促进小城镇水、电、气、通讯及环保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区内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农资超市、公共活动及健身场所等各种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型农村建设带来的成果,逐步把我县农村传统村落成为苏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100个新型社区,逐步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增强县城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板块影响力。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作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坚持走经营城市、资本运作的路子,建立以财政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引导民间投资、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顾问服务制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城市资源、盘活城市资产、通过整合资源、包装项目,进一步做优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镇建设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加快打破封闭的投融资体系,在巩固好银行融资等传统方式基础上,通过运用发债、短融、中票、信托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实现城镇建设投资方式灵活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标准化厂房抵押担保方式,用足用活银行的钱。
6、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力求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新进展,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方向迈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实现城乡无差别就业。按照“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要求,着力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和生活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
7、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对落户城镇的无业农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在农村没有土地承包经营和林地使用权,可参加城镇失业登记。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让进入城镇农民子女享受城镇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同等权利。
8、坚持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县住宅与房地产业本着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是在“十三五”期末,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年度计划完成投资达到1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15%;二是在“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开发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200-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170万平方米;三是在“十三五”期间,住宅建设年度施工面积平均计划完成为21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95万平方米,期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55平方米。

农业开发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区农业开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以来,区农开局始终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淮阴的目标,紧扣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扶强扶大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主要建设任务,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积极开展向上争取工作,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区农开局共组织实施了三大类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1809.2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7607.4万元),治理土地面积23.21万亩,实施产业化项目12个。其中,全区土地治理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7607.4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592.4万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3.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1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0.2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92万亩。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201.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15万元),我局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扶持了江苏润通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市淮阴区惠民奶业专业合作社、上海云清食品淮安有限公司、江苏淮安新丰面粉有限公司、淮安百欣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华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顺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江苏老侯珍禽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吴城冬枣专业合作社、淮安市淮阴区兴泉养猪专业合作社、江苏百顺农牧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
通过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我区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区呈现出路相通、渠相联、田平整,林成网的新面貌,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小康淮阴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作亮点:
十二五以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多项殊荣,相继被评为“2013年度省级开发先进县”、“2013年度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一等奖”、“2013年度市目标考核特等奖”、“2014年度省级开发先进县”、“2014年度全市目标考核一等奖”、“2014年度全市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作一等奖”、“2014年度全区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14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度全区农业招商先进单位”等荣誉,综合工作全市。
(三)主要经验做法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作。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农业开发工作,分管领导更是对农业开发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经常深入项目区现场检查指导,研究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区人大、政协的领导还经常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督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区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政府农业重点工程,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区开发局、财政局、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到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项目区各乡镇都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大事,抓紧抓好,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项目规划,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全区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开发的良好局面。
2.抓好宣传,扩大影响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全区干群对开发工作的认识,让他们全面了解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我区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电视、电台、淮安日报、政府网站等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农业开发、关心农业开发、支持农业开发,形成上下共唱开发一台戏的浓烈氛围,为更好地完成全年开发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3.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任务。为了迎合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我区坚持把土地治理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结构调整需要制订规划方案,本着“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彰显特色、做出亮点”的开发指导思想,紧紧围绕蔬菜这一“十亿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为主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项目规划时我们组织了一个由设计单位、区局计划科、项目区乡镇、村民代表等组成的项目规划设计组,深入田间现场勘察规划,因地制宜拿方案,并请扬州大学水利学院、淮安市农科院专家、教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选择方案立项。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开发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相统一原则;二是开发规划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原则;三是开发规划与区域资源条件相结合原则;四是开发规划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原则。同时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结构调整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突出节水灌溉建设重点。
4.强化管理,健全机制
经过多年不断实践,我区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坚持“项目公示制”。通过设立公示牌向项目区农民公示项目建设投资内容、建设工期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主要工程数量、位置、规格、造价等情况;二是坚持“招投标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项目土建工程、林网绿化工程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工作由区农业资源开发局、财政局统一组织,并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招标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三是坚持“工程监理制”。由市级主管部门统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土建工程建设进行监理,同时聘请多名有经验的同志和项目区基层干部、群众代表一起跟踪监督。区开发部门继续实行蹲点包乡工程督查责任制,全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质量、标准、进度、拨款报帐核查、工程初验等相关问题,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标准、质量;四是坚持“区级报账制”。坚持按照《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操作流程》和《淮阴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拨款实施细则》要求,严格规范报账、拨款手续。五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区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
二、“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淮阴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大类项目,各类开发规划计划总投资3692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9020万元。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①老项目区改造项目2.5万亩。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5万亩。2、省级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8万亩。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0.23万亩。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①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10个;②产业化经营贴息项目8个。
三、2015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1.竣工项目1个。项目为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豆粨项目”。 投资方为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6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80万元,项目于2014年8月份履行了合同签约,2015年1月份开工建设,5月份竣工,共购置设备53台套。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6万吨豆粨的能力。项目已于6月份正式投产,并于9月18日接受市级重点项目考核验收。

"五查五整顿个人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