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个人工作总结和公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9.08.12

十二五林业建设总结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偶尔会需要写总结。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缺点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的进步就越显著:人是拥有无限潜能的生物,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什么不可能。那么一篇优秀的总结怎么样动笔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二五林业建设总结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篇一:某某县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 # 县 林 业 局

二○一四年九月

目录

前言……………………………………………………………………………………4

第一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背景............................................................... 5

第一节 “十二五”##林业发展成效 ................................................................ 5

1.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业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 ....................................... 5

2.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 6

3.自然保护区建设扎实有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 6

4.林业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 7

5.林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 7

第二节 “十三五”##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 7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 ......................................................................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加快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 10

第一节 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 ............................................................... 10

1 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 10

2 退耕还林工程 ...................................................................................... 11

3 森林经营工程 ...................................................................................... 11

4 造林补贴项目 ...................................................................................... 11

5 德国政府贷款##省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项目 ....................................... 11

第二节 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12

1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12

2 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 .................................................................... 12

第四章 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 12

第一节 加快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 .. .. .. ..12

1 建设10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 .. .. .. .. .. .. .. .. .. .. ..12

2 建设9万亩优质核桃基地 .................................................................... 13

3 建设10万亩林下种养殖基地 ............................................................... 13

第二节 加快发展林产加工业 ...................................................................... 13

1 特色林产品加工业 ............................................................................... 13

2 木材加工产业 ...................................................................................... 14

3 竹产业 ................................................................................................. 14

第三节 加快培育生态旅游业 ...................................................................... 14

第五章 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5

第一节 推进森林城市创建 .......................................................................... 15

第二节 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 15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 ................................................................... 16

第四节 繁荣林业生态文化产业 ................................................................... 16

第五节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16

第六章 加强资源保护和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 16

第一节 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 17

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 17

2 加强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 17

3 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 18

4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 18

5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 19

第二节 加强林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 19

1 加快国有林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 19

2 加强林木种苗体系建设 ........................................................................ 19

3 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 ............................................................................ 20

第七章 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 20

第一节 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 ................................................................... 20

1 提升林业执法能力 ............................................................................... 20

2 加强森林公安建设 ............................................................................... 20

第二节 加强林业普法 ................................................................................. 21

第八章 推进林业科技体系建设 ...................................................................... 21

第一节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 ................................................................... 22

第二节 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22

第九章 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开放 ...................................................................... 22

第一节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22

1 建立健全林权保护管理服务体系 .......................................................... 22

2 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22

第二节 推动国有林场与国有林区改革 ........................................................ 23

第三节 扩大林业对外开放 .......................................................................... 23

第十章 规划实施 ............................................................................................ 23

第一节 强化保障措施 ................................................................................. 23

1 强化党政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 24

2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林业建设投融资渠道。 ................................. 24

3 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工作,增强林业建设活力。 .................................... 24

4 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林业生产力。 ........................................ 25

5 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25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25

1 健全规划体系 ...................................................................................... 25

2 加强规划衔接 ...................................................................................... 25

3 强化目标考核 ...................................................................................... 26

4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 26

##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县位于********************(介绍)

篇二:某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某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增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行业规划,结合**林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全市林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全市林业工作深入贯彻“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66.09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24.98万亩,占规划面积 45 万亩的146.87%;完成义务植树1814.8万株,占规划1600万株的113.43%;新增封滩育林109.4万亩,比十一五时期增加47.45万亩,占规划面积200万亩的54.7%;建成苗木繁育基地1.46

万亩,占规划面积0.6万亩的243.3%; 特色经济林面积达64.89万亩,比“十一五”时期增加44.72万亩,占规划 52 万亩的139.36%;完成林业建设投资21.72亿元,占规划 18.3 亿元的118.69%;林果业总产值达18.5亿元,占规划 18.34 亿元的100.87%;森林覆盖率达到5.51 %,比“十一五”时期的2.47%提高了3.04个百分点。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实施重大林业生态工

程40项,争取到位国家和省上林业建设资金4.05亿元。“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2.85万亩,封滩育林15.5万亩,新建成更新农田林网5800公里,建成绿色通道1591公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等3个县被纳入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1.8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续建工程17万亩,封滩育林9.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全面落实,新增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117.76万亩,总补偿面积达到723万亩;国有林场棚户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林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 746 户。造林补贴试点、森林防火项目进展顺利、有序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起步良好,**苏干湖、**区花城湖国家湿地公园、**昌马河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陆续实施,重点项目对生态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2.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 2

果产业。以葡萄、红枣为主的优质经济林产业基地和以枸杞、甘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新植特色经济林37.14万亩,特色林果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4.89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44.72万亩,比增长2.33倍。建成以**、**为主的鲜食葡萄基地23万亩,**、**、**为主的红枣基地6.5万亩,**、**、**为主的枸杞基地21万亩,**、**为主的人工甘草基地15万亩。林果业总产值达到18.50亿元,农民林果纯收入达到1500元,比“十二五”初翻了一番。

3.林业改革稳步推进。一是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全市181.13万亩集体林地林木全部确权颁证;二是以“五项制度”和“一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权流转5,9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1.17亿元,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15个,新增家庭林场36个,成立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7个,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2.32亿元,集体林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三张清单一张网”编制权责事项92项,取消林业行政审批事项5项,下放6项,承接2项,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

4.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加强。以县级森林目标责任制为抓手, 3

深入贯彻落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制度;加强林业公安队伍建设,市、县建立健全了森林公安机构,林业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落实林木采伐制度,规范木材加工、运输管理工作,全市林地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天牛等有害生物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林区火源管理、应急处置和责任落实,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落实林业安全生产责任,杜绝了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依法加强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开展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种苗生产经营市场规范有序。

5.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城市绿化美化、绿色通道和乡镇村屯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市、**市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七个县市区全部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五年间全市城区新建公共绿地 38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91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林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生态治理任务艰巨。**市地处西北干旱荒漠区,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6%,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林草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5.51%,与全面建成小 4

康社会目标相比差距很大,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并没有从根本得到扭转,林业生态用水与农耕地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工程质量,造林绿化成本越来越高。

2.林业建设资金缺口大。人工造林成本过高的问题长期存在,重点工程造林标准远低于实际造林成本。据测算,我市造林成本基本在每亩1500元以上,而现在国家重点工程人工造林补助标准仅为每亩300元。全市每年完成人工生态造林在3.5万亩左右,而国家补助面积还不足实际造林面积的一半。

3.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不断推进,征占林地的项目有所增加,未批先建、批少占多等违法占用林地现象仍有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黄斑星天牛危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持续蔓延的势头虽然有所遏制,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群防群治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4.林业保障服务能力不强。乡镇林业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独立运行的乡镇林业站较少,大部分乡镇林业工作站以“三站合一”的形式存在,缺乏林业专干,个别乡镇站有站无人。“十二五”期间,特色林果面积比“十一五”末增加2.3倍,但全市林业科技人员仅有180人,编制和人员不增反减,远远不能满足产 5

篇三:重庆林业十三五规划

重庆市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五年

目 录

第一章 林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 1

第一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成就 .................................................. 1

第二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经验 .................................................. 5

第三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存在的问题 ...................................... 7

第二章 林业“十三五”发展机遇、挑战与空间分析 ................... 11

第一节 林业“十三五”发展面临机遇 ........................................ 11

第二节 林业“十三五”发展面临挑战 ........................................ 13

第三节 林业“十三五”生态建设空间分析................................. 15

第三章 林业“十三五”发展思路 .................................................. 1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7

第三节 规划目标 .......................................................................... 18

第四节 空间布局与区域定位 ....................................................... 19

第四章 林业“十三五”主要任务 ................................................... 22

第一节 林业生态系统修复体系建设 ............................................ 22

第二节 林业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建设 ............................................ 27

第三节 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 41

第四节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 46

第五节 林业生态服务体系建设 ................................................... 50

第五章 林业“十三五”改革与创新 .............................................. 55

第一节 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 55

第二节 林业法治建设................................................................... 60

第三节 “智慧林业”建设 ........................................................... 62

第四节 林业科技创新................................................................... 66

第六章 投资估算 .............................................................................72

第七章 保障措施 ............................................................................. 74

附表:重庆市林业“十三五”规划项目及投资表

第一章 林业“十二五”发展回顾

第一节 林业“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森林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实现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四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4年底,全市林地面积达到6551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433万亩,增长率

7.1%;森林面积5334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760万亩, 增长率16.6%%;林木蓄积1.97亿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5800万立方米, 增长率43.9%;森林覆盖率43.1%,比“十一五”末增加6.1个百分点, 增长率16.5%。

二、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造林绿化成绩突出

“十二五”期间,国土绿化进程加快,造林绿化持续推进。全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峡后续植被恢复工程等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082.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专项工程348.7万亩,封山育林700.4万亩,中幼林抚育812.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4505万亩森林管护,对集体林区3923万亩公益林实行了生态效益补偿。

三、林业产业发展较快,富民功能初步彰显

“十二五”期末,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00亿元,比预期目标值高出20%;建立各类林业产业基地1400万亩,培育林业龙头企业100家,森林人家500家,基本形成了以木竹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药)品、苗木花卉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每年递增10%以上。农民林业人均收入达到800元,比预期目标值高出14%。

四、强化生态红线意识,资源管理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市划定6300万亩林地和5600万亩森林两条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严控林地非法流转。采取“从严控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确定森林灾害上限责任目标、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等多种方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效果较为明显;加大非法侵占林地、滥伐和盗伐林木、森林火灾等涉林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查破涉林案件15534件,有效地保护了林地和森林资源。

五、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林业发展活力提升

加快推进以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林业改革,“十二五”期末,全市集体林地确权面积5905万亩,确权率98.8%,向农户发放林权证562万户,发放林权证面积5857万亩,占确权集体林地面积的99.2%。全面推进配套改革,积极搭建林权交易和森林资产融资平台,完成林权交易112宗53万亩,交易金额6.1亿元。全市林权抵押面积468万亩,贷款融资累计达到22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范林权流转,全市共流转集体林地546.4万亩,流转金额14.6亿元;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党团建设、思想汇报】“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促进校企共赢,形成了与学校发挥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全程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一)人才培养

1.突出“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办学特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努力探索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规律,发挥校企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并形成了“2+1”、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积极联系拓展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要求,经实地考察协商,自2011年以来新签或续签校企合作协议书(有效期三年)的企业达26家,使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达56家,能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

要求。学院在行业内部还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省的行业——**、魏桥创业、**、恒邦冶炼等公司培养了

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2.强化校企紧密合作,开展工学深度融合

学院依托集团的雄厚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将学院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建设规划,与企业共建、共用教学、实习实训和生活设施,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备,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要求,使校企双方实现了在人才培养中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开设的2*个专业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着力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到企业后上手快,工作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

(二)内涵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行业特色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框架,主动适应集团、行业和我省“蓝黄”经济区建设,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相关专业,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财经等5大

专业群。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院专业群中遴选设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化工技术5个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院级特色专业

建设点。

学院专门修订和完善了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和鼓励专业建设,并划拨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学院专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止到目前,学院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级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梯队式”的专业结构体系和建设规划,不断加大以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为主的优势专业群建设,着力培育“以行业为依托,以典型冶金生产过程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冶金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获得支持建设资金370万元。以集团职教集团挂牌为契机,以我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制定了冶金技术等九个专业建设项目方案。依据人才需求分析,新申报增设了建筑工程技术等五个新专业获得批准。

2.完善课程建设,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

学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形成为主线,进行全面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精品课建设相关的支持政策办法,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

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形成了教研室、系部和学院三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42门;省高校优秀科研计划项目1项、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课题2项、全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2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4项、院级教科研立项14项。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学院修订了《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和 《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配套出台了《2013年度教科研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2013年度教科研成果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近五年来,承担的中国铝业公司科技研发项目《氧化铝生产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顺利通过鉴定;完成省教育厅审批的立项课题;我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3项;组织申报省教育厅的7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7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

(四)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推进人才引进计划。为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需要,近五年共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的教师38人。二是完善职称结构。理顺了职称评审渠道,积极开展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成立高校教师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近五年共有19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6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

2.多措并举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外出学习培训。近五年组织6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2名教师参加国内访学项目;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外出培训。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出台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了进企业实践。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学院重新定位教师岗位职责,出台《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制定了8个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

务三大职能均衡发展,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建设高职院校合格教师队伍的基础。

4.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积极发挥校企一体、师资共建的优势,选聘优秀人才到校任教,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各专业建立了18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近三年,学院从山铝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内,增选了56名内部培训师作为兼职教师,壮大了兼职教师队伍。

(五)校企合作

1.加强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下页

【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需求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教改与合作创新活动。学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并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培训要求,组织学院教师与相应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改造升级,并对急需项目进行自主研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冶金技术专业的“生产仿真教学系统”就是我院与公司相关部门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研发完成的**公司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已成为冶金专业实训教学与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方面重要的训练平台。该项目经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2012年中国**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我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借助集团教育集团的平台,整合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关资源,不断增强学院的产学研工作与企业契合度。并通过公司投资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新建、扩建了一批实验、实训场所,

使其基本满足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比武竞赛和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创业、咨询等功能要求。计算机系与化学品公司合作研发的“**生产设备管理系统”已作为我省省级科研项目予以立项;学院经管系与集团财务部、计划经营部、市场营销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联合建立的ERp沙盘模拟实训系统将经济数学、财务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生产经营的相关知识恰当的运用其中,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到极致,为经管类专(转 载于: 在 点 网)业全方位对接企业生产经营奠定了

坚实基础。此系统不仅能满足对口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还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了先进的实物教学实验实训环境和良好的研究开发平台,并对地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与指导做出贡献。

2.认真做好“**杯”第八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工作

2014年完成“**杯”第八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工作,抓住“**杯”第八届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公司举办的有利时机,提前策划,周密部署,与有色人才中心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与5**家行业内外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了大赛优秀选手担任学校客座讲师。

(六)社会服务

学院作为铝行业唯一的一所职业院校,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在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在承担企业员工培训的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式、内容、课时、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培训新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并由学院负责具体实施,企业对培训质量与培训效果及时反馈。

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学历学位教育。近几年,先后与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等近10所高等院校合

作,举办了机电、化工、冶炼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学院组织承担了相关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支队伍培训组织,近五年,先后组织举办了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机修钳工、电焊工、汽车驾驶员等30多个工种职业技能晋级

培训班,完成了*市“*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比武竞赛活动;承担了国家行业特有职业、我省通用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金蓝领”等高技能人才晋级培训、鉴定评审等工作;组织完成相关企业员工与本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与颁证4000余人次,鉴定合格率为82%。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近两年,承担了机械制造技术等六个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任务。来自江苏、甘肃和山西的42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

(七)管理体制改革

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学院的管理体制与企业高度相融,精干高效。2011-2014年,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了院系两级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办法,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加强学生工作改革,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建立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出台《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学院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修订 了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制度,坚持领导和教师听课和同行评议制度,逐步引入企业和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形成了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处理反馈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学院总体就业率95%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85%以上,用人企业满意度连续五年达100%。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技术比武,不断丰富参与竞赛活动的类型与级别,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在历年我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竞赛中,荣获“机械产品数控加工”和“电气自动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二等奖、“计算机网络组建及信息安全技术”、“会计核算与信息化应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三等奖;在历年*市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竞赛中,荣获“复杂部件造型与加工”项目一等奖、“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组建及信息安全维护”二等奖。

(八)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1.推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制定实施《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和《职业素质教育课堂实施方案》,建立学生竞争力模型,开展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大学生教养手册,教会学生“会吃饭”、“能竞争”的两个本事。面向全体学生

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系列讲座,使学生掌握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途径,提升学生基础素质;设计开展了每周一次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主题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推介会、人生观价值观讨论等主题班级活动,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导向,创建富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每年一次、为期一个多月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对打造富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学术讲座、职业技能竞赛等科技文体艺术十几项精品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效果显著。

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行业特色、企业文化和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与企业和社会的融合能力。学院的各种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舞台,在培养学生特长和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员工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未形成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和名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上页 下页

【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是学院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现状分析

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先后经历了**业余工学院、**职工工业 大学、集团职工大学的历史沿革。学院是我国首批试办高职院校,1998年开始试办高职,从内部职工教育迈向面向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2004年7月,经我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办学*年,长期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冶金技术、炭素加工专业为我省所独有,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有色机电为特色的专业群。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6万多各类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并在行业内外成为骨干中坚力量。开展各类培训50万余人次,是中国*业及中国行业著名的技术人才摇篮之一。

(一)宏观政策情况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规定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10月30日,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指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进一步明确了

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与政府办职业教育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政策。49号文明确指出,“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指出,“2014年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2015年全部落实到位,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

学模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支持集团化办学、区域合作办学”。2015年2月份,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全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11000元,2017年要达到12000元。尽管该意见还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办学生均拨款资金来源问题,但是学院享受生均拨款待遇指日可待。这表明企业办学尤其是央企办职业教育将纳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内,政策保障与政策支持切实可靠,生均拨款将在近期得到实现。对学院而言,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源情况

我省目前公办高职(专科)院校58所,民办院校19所。我省生源从2008年以后开始下降,2012年到达谷底,2013年开始回升,2018年将到达峰顶,2019年略有下降后进入相对平稳期,为办学提供了稳定的生源保证。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份招生,其中80%面向我省招生,我省2013年普通高考生源47.8万人,2014年达到51万人,2015年后均在50万人以上,为学院办学提供了生源保证。随着发展,学院将

向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申请更多招生计划,争取每年3500—4000人计划。同时学院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保障生源,加强与有色强省、大省的部分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扩大生源来源渠道。

(三)就业情况

学院是我国首批试办高职院校,长期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6万多各类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并在行业内外成为骨干中坚力量。随着中国行业及我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

阔的空间。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的批示精神,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二)发展战略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更加紧密地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行业企业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奋斗目标是全力以赴完成学院“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高起点谋划学院“十三

五”事业发展规划,经过五年至十年的不懈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领军式高职院校。

认真做好集团职教规划,按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部署,建立适应集团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流员工队伍,用3—5年的时间,建成集团公司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撑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如下:一是由学院牵头,整合集团公司各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筹建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构建集团公司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整合集团公司现有培训资源,筹建集团大学,构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

以“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为主旨,坚持 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努力营造勤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以“人才强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选树省级、国家级名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以专业群发展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与要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的步伐,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课程

体系与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深化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按照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与要求,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央企办学优势,加快集团职教集团建设步伐,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以建成**新校区为突破口,按照我省高职院校设学标准,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集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孵化、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新校区并投入使用,提升学院硬件办学条件,为实现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发展目标

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新校区全面 投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集团公司、行业和我省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院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易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行业企业和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型高职院校。

上页 下页

【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展具体目标:

1.专业布局结构与行业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

对接行业、集团公司及我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臵和布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系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招生专业总数达到40个以上。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10个左右专业群,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2.生源类型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面向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扩大全日制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2016年,学历教育在校生9000人,培训收入2000万元;2017年,学历教育在校生1000人,培训收入2500万元;2018年,学历教育在校生12000人,培训收入3000万元;)到“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以上,各类成人教育在校注册人数3000人,年培训20000人次,收入3000万元以上,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选择部分

专业,推进“3+2”本科、高职自主招生、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师资队伍结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

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同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500名以内,专任教师达到350名以上,其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比50%,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数超过1/3。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横向合作项目数量、到款额有较快增长,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300万元,省、市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持在年均2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以上,培养省级名师3-5名,国家级名师1-2名。

4.实训基地建设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

满足“工学一体”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末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每个专业群建有15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师生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校内外工作站。

5.资金支持结构与学校发展重点相适应

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需要,学校经费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向重点建设项目与基础薄弱方向倾斜。“十三五”期间,重点落实生均培养经费,多方(多种形式)筹措新校区建设资金,集中财力建成新校区并投入使用,同时保证人员经费和教学建设、日常教学、运行经费等足额到位。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发展定位

立足行业企业,服务山东半岛高端装备制造业,辐射我省和全国行业企业,把学院建成一所开放性强、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专业布局合理、课程设臵特色鲜明、师资队伍数量足、结构优、教学模式融工学研为一体、社会认可度高、综合实力强,成为我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军式高职院校。

(五)发展措施

1.全面推进教学和管理改革

(1)推进专业优化聚集

以专业服务产业为原则,构筑学院专业结构体系,发展涵盖集团主要产业链的冶金化工、机械、电气、汽车、建筑安装、计算机、财经、商贸、建专业群,以现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下一步重点发展财经、商贸、电气、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等相关专业,打造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攻坚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群。近五年内在现有2*个招生专业的基础上,依据与区域、行业及集团公司的需求相结合,经过充分论证,合理调整和设臵专业,在10左右专业群的基础上,开拓招生专业,使招生专业总数40个以上,每个专业群4各专业左右,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一般专业,以适应招生人数****人的需求。构筑成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支撑学院各专业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集团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开展课程改革

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及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展开精品课建设。形成专业团队、教研室、系部和学院四

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在现有15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用三个三分之一思路来改造我们的课程,即三分之一理论,三分之一讲座、三分之一企业实践。使我们的课程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在省内及国内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0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

(3)探索招生改革

把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到招生工作中,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培育招生市场,打造生源数量稳定、分布合理的招生基地。充分研究社会(学生、家长)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宣传品位与层次,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强化各类生源渠道建设,建立起以“我省为主,辐射重点外省”的招生网络。完善招生目标责任制,落实由团队招生逐步过渡为专业团队招生的招生工作机制,按照“优化结构、保证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年招生量稳定在3000-4000人。研究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政策,探索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

(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本着全员考核、目标管理、价值驱动、自主管理原则,制定下发《2015年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充分体现岗位职责、岗位难度、教学质量以及价值贡献度,改革学院教学运行激励标准,推行积分式动态管理;教师的教学运行、企业顶岗锻炼、教学建设和科研

工作三项重点工作的行为指标考核与员工基础管理工作融合作为月度基础管理考核,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工作行为。制定《职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职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代理制度、项目总承包与分包制度、可行性报告与备案制度、项目独立核算制度。加强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划小核算单元,实行项目利润提成

考核办法。

(5)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改革

管理体制由直线职能制向院系两级管理的根本转变、管理机制由过程管理向目标总控的根本转变、薪酬激励由按劳分配向按价值、按贡献分配的根本转变三大工作目标,制定完善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加大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外出学习培训。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其它形式的外出学习培训和国内访学项目。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进一步修订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扎实参加企业培训及企业顶岗。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3.推进社会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1)扩大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上页 下页

【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配合各专业群的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继续扩大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与质量,建立一批生产技术先进、与学院专业融合度高的知名企业做为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引进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场地,变“模拟任务”教学为“真实任务”教学,形成校内实践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达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一。

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调整育人的方向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人才,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劳模、高级工程师、技师及能工巧匠做为客座导师到学院开门收徒,并建立专家、技师工作站,作为先进操作法的传承和创新基地。

4.整合职教资源,推进集团职教集团运作

(1)整合职教资源,以集团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年7月,央企举办的首家紧密型、行业性职教集团在学院揭牌。集团定位于“服务集团、辐射行业”,支撑行业持续发展,圆职教强企梦。学院将依托集团公司,整合目前成员企业的中技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规范化运行集团各项事务,基本建成紧

密型、规范化职教集团,构建面向公司的专业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体系,传授企业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解决跨区域系统办学体制机制、与地方职业教育规划不衔接及经费问题,实现跨区域办学、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等,形成需求与培养相衔接,培养与使用相统一的工作体系,建成覆盖行业、特色鲜明、培养成效突出,能够支撑行业人力资源需要的职教集团,成为我国行业职教集团的示范样板。

(2)整合集团公司培训资源,构建员工培训体系

整合集团公司培训资源,筹建集团大学,承担集团公司领导力发展和员工知识、素养、技能提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构建集团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员工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和知识管理。将全体员工按管理、技术、操作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培训,将培训

覆盖集团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

(3)依托集团大学成立管理技术服务中心

管理技术服务中心要吸收各成员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以及国内外的一流专家和高端研发人员等参与,把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公司先进操作技法和管理经验的总结、传承、推广应用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基地。

5.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力度。根据山铝公司《2015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及周边各单位培训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针对培训任务,分别成立培训项目组,相关责任教师要深入

基层调研,编制培训方案,研发培训课程,使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向前推进。通过培训项目研发,极大地提高教职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加大横向项目的参与开发力度。制定《教学科研岗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及《教学科研岗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鼓励并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的研发与实践,以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6.深入开展学生成长成才培养

(1)健全学生教育体系

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定位与思路,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辅导员

任职资格准入制,按不(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任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臵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为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

(2)完善学生服务体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满意的校园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机制,从学生心理、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诸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学生关爱

工作机制等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建立稳定、和谐、优良的校园环境。

(3)实施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为重点,以诱发学生兴趣和自信为切入点,建立并不断改进“能力素质提升模型”;通过“能力素质提升模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实施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的毕业生。

(4)推进学生卓越计划

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的顽强毅力和把小事做到极至的优良品格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把学生培养成为竞争力强、成才率高的卓越人才。

7.启动实施新校区建设工程,为再造一个新学院奠定基础

(1)通过新校区建设解决学院发展硬件设施不足问题。学院现有办学条件是在原来的职工大学、党校、技校及职业中专办学的基础上简单叠加而成,因而布局不够合理,不符合高校建设标准,缺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学院品牌、提升知名度的空间。随着后续在

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虑学院的长远发展,提出搬迁青岛的设想。

(2)学院先后考察了青岛城阳区、胶州、即墨等地,对新校的占地、规模、硬件设施、建设工期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项目建议方案,等待定稿后提交领导审阅,尽快形成项目建议书提报立项。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健全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好入口关,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学习型学院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选拔、竞争择优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其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发展内在动力

(1)以“定位准确、职责清晰、管控有力、营运高效”为目标,深化学院管理架构改革,精兵简政,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培训业务与后勤保障市场化运作。

(2)加快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根本转变。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机制,明确院系权利和责任,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3)推进学院收入分配改革,实现按绩分配、按效分配、按价值化分配。逐步探索符合学院特点的基薪+绩效的薪酬分配制度。封存当前

上页 下页

【党团工作建设、思想汇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的岗位技能工资,建立基于工龄、职称或岗位、学历的三维基薪制度,并动态晋级;建立基于课时工作量、企业顶岗锻炼、教科研成果、培训或课题项目利润、基础管理和现场治理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探索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团队建设和质量、效益考核提成机制,实现内外部培训收益梯次激励.

3.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不断修订完善学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规范各项办事制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完善各类监督制度,顺畅师生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完善职代会、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师生员工的民主权利。

上页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讲的是关于学院、企业、专业、工作、教师、技术、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镇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以来,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生态富强和谐城关建设目标,突出“四个带动”,紧抓“四个着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城关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城关镇坚持“生态立镇、项目统揽、服务大局、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项目促发展的执政理念,加快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等方面引进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强的项目,推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7.99亿元,年均增长16.2%,财政收入实现3942万元,年均增长1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980元,与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5亿元,年均增长30%。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全市乡镇排序几年来均排前三名。
(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城关镇坚持项目统揽不动摇,深入开展“四个带动”,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按照引一批,建一批,备一批的要求,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步伐。五年来,共引进大小项目421个,总投资在13亿元以上。老城区内以完善城区功能为重点,在加快中州梅园、聚河大酒店、阳光花园后续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的同时,引进了桐柏宾馆、长城宾馆宾馆和30多家商务快捷酒店,形成了高中低档齐全的餐饮服务业;同时引进了祥和购物中心、盛源购物超市、龙潭河客服中心、钻石钱柜、澳都音乐城、威达汽车4S服务等项目,城区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引进了淮北中心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缓解了城区内幼儿入园难问题。园区内以机械加工制造业为重点,引进了胜出汽车冲压件、胜出汽车悬挂件、成功机械、奥斯电子科技,绿鑫实业、亨利农副产品加工、华瑞制衣、冠丽门业等项目,形成了聚集效应。其中胜出工业被县定为“高成长型企业”。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五年来,争取和批复资金5000多万元。
(三)强化城市建设管理,生态城镇建设快速推进
镇政府始终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在城区建设管理与服务上不断提档升级,优化人居环境。五年来先后滚动资金6亿多元,完成了大禹路、乐神路、甲五路、四十四团至英雄路通道、淮北A组团、凤凰山、大王庄路口、一高中分校等工程的拆迁、安置、规划、建设等工作,拉大了县城框架,整个城区内原来的9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配合县城建设,参与了大同街、新华街、淮安街、淮河路、世纪大道等城区10余条道路的维修改造,落实了体育路南延和淮北中心公园,淮北农贸市场建设。加快生态小区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95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沿河两岸滨河翠园、恒信花园、盘古花园、银兴花园等20多个小区的升级改造,实施淮庙社区整体推进,对红叶小区、安居小区、淮河源小区实施了高标准建设。小区建设由从点到面,逐步实现区域整体推进,城区的品位不断提升。强化城区管理服务。以“四创一争”为载体。修建社区公厕6座,硬化小巷14余万平方米,对城区硬化小巷和建成小区实行物业管理,高标准粉刷5万平方米小巷,对小区内“三线”进行了规整,加强了小巷内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的综合治理,保证了小区,小巷整洁有序。加强“三乱”治理。持续不断地对城区内违规建设进行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开展了大规模执法活动,采取停水、断电、强行拆除等多种措施,治理300余户,拆除违章违规建筑120多处,确保了县城整体建设规划的落实。配合服务县直单位对近城山体进行绿化,加强了驻社区单位、小区、小巷和居民庭院的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城关镇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镇。五年来,城关镇在外部财力支持较少,财政压力大的情况下,勇挑重担,配合完成了大量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为加快生态县城建设,为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持续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五年来,全镇用于改善民生投入近亿元,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方筹措资金,改扩建城区6所中小学校校舍6144平方米,新建小学一所、改建小学一所,整合社会资源,高标准建设幼儿园4所,缓解了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入学难、入园难压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办理城镇成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居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低保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供养五保老人5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安排就业4200多人。开展困难救助,五年来发放救济物资和资金50余万元,完成危房改造46户。实施小巷亮化、绿化工程,硬化小巷14万平方米,整修城区排水沟渠35.6千米,优化了人居环境。对城区自来水水网改造,解决了城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打整治持续开展平安建设活动,成立镇、社区治安巡逻队,构建人防网络。强化技防措施,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建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综合防控效能保持市、县先进位次,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问题调处网络,坚持信访值班制、首问责任制,组织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变上访为下访,集中精力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保证了全镇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五)强化基础建设,为民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五年来,镇政府按照建设服务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大基础投入,努力构建管理服务新体系,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加大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建设,规范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完善了基层便民服务网络机制,全方位开展为民服务。同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调研出台了《关于机关中层干部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效率。改革社区服务体系,公开招聘114名小区长,实施近距离为民服务,8个社区114个小区先后开展了“爱民实践”大走访、人口普查、计生服务、小区治安防范、居民医保办理等各种服务工作,全镇初步构建了镇、社区、小区三级管理服务体系,为城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将社区文化建设做为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增强城关镇外在形象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坚定不移地开展居民素质教育。五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桐柏精神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转正提”主题活动,努力为建设生态富强和谐城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评选申报活动,镇机关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淮安街社区获市级文明社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区建立居民素质教育学校8所,社区文化书屋新添科技图书2万多册,并配置播放器材,发放音像资料,开通远程教育。同时,延伸教育阵地,建设社区文化长廊9处,板面9600多平方米,为居民小区添置文体健身器材16套,居民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开展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以社区为单位成立腰鼓队、秧歌队、戏迷俱乐部等各种文体队伍20多支,经常性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全县爱国歌咏比赛、体育比赛,举办文化广场活动,收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十三五工作规划
今后五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实力,落实“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实现生态富强和谐城关梦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坚持“生态立镇、项目统揽、服务大局、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力开拓三化协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建设,促进财政增收,居民致富,全面建设生态富强和谐城关。
总体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固定资产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600万元,年均增长12%;居民群众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人均指标均保持高水平运行,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市乡镇前三名,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
(一)坚持生态立镇战略,加速新一轮生态创建
要大力实施生态立镇战略,把“生态建设”理念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城区做为景区来经营”,把城关打造成全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建成生态宜居旅游城关。经过五年努力,拉大城区框架,加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五年内完成生态镇创建和1个生态社区、2个省级生态社区、4-5个市级生态社区创建任务。一是着力培养居民自觉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制订居民公约,与居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规范居民环境保护行为。二是大力实施“绿、洁、畅、亮、美”工程,开展基础设施、社区环境两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小巷硬化,完成10条硬化任务。在小区、小巷增配垃圾筒,增添垃圾池,达到合理密度,形成垃圾“居民集中存放,镇统一运送,县集中处理”的处理模式,禁止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排乱放。强化措施,扎实开展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的整治活动,全面落实城区建设规划。落实居民庭院和驻社区单位庭院绿化美化。实施“三边”绿化。做好城区内沿河岸边,道路两边,县城周边的绿化。东环、西关、西杨三个社区加强公益林管护力度,做到面积、数量不能少,成长效果好,杜绝被蚕食现象发生。全面实施小巷亮化。积极协调电业部门,对硬化小巷,维护和合理增添路灯,力争实现全部亮化。三是“以奖促创”、“以奖代补”,全面动员各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生态社区、小区、机关、学校的创建,为顺利创建生态镇和1个省级生态社区2个市级生态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项目统揽,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大发展
发展需要项目支撑,项目建设承载着城关的未来和希望,努力营造重视项目就是重视发展,推动项目就是务实重干,落实项目就是加快发展的深厚氛围和鲜明导向。城关镇位于全县中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要紧紧抓着大别山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的有利机遇,牢牢抓着项目带动这个总抓手,积极争取和建设一批投资大,支撑能力强的项目。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项目统揽,强化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坚持引进外资和启动内资并重,力争每年都有一批签约项目,一批在建项目,一批投产项目,一批储备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五年内实现新增项目投资1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80%来自项目。一是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园区项目建设。主动运作,每年引进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入驻淮北园区。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入驻项目建设。二是老城区以完善城区功能为重点,落实桐柏康复医院、智龙实验幼儿园和龙潭河客服中心项目建设。各社区要以生产加工、三产服务、社会公益性项目为突破口,想方设法引进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城区。社区项目建设在享受镇优惠政策的同时,实行新引进项目两年内按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政策。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项目,重点放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上,全面突破,实现政策性项目争取保持在全县中上游位置。
(三)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加快城区改造和建设
树立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惠及群众的观念,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运作,县镇同步,共同打造蓝天、碧水、绿城,建设我们美好家园。今后五年,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拉大城区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2万人以上,聚集功能显著增强。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品位。一是以“城中村”改造为抓手,每年打造2-3处城市综合体,提升城区形象,逐步把城区打造成景区,完善和提高生态旅游配套要素。“城中村”改造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整体性、前瞻性相统一,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公共绿地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既满足居民医疗、健身、休闲、教育、就业等需求,又充分彰显养生宜居的地方特色。通过改造解决“城中村”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脏、乱、差,特别是消防安全和治安隐患问题,实现压缩小产权开发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城区功能,提高城市形象的目的。二是强化美丽社区建设的战略基点作用,加快城镇化建设。南岗安置区建设和南岗“城中村”改造捆绑推进,两年初见成效,加快淮北B区、莲花堰安置区建设。三是全力服务县城区重点基础建设工程的落实。协调服务好城区道路改造和中心商务区建设。
(四)繁荣社区文化,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乎城关形象和环境,体现城关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党组织牵头,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参与配合,大力发展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城区文化繁荣,为生态富强和谐城关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围绕发展社区文化,打造文化特色小区,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构建和谐社区的总体目标,以服务完善称心,扶贫帮困暖心,环境优美舒心,居民安宁放心,文化娱乐欢心,文明共建凝心的“六心”社区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成立镇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2个社区文化站建设项目的申报,积极协调驻社区单位文化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协调落实城区公共绿地、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指导组织各社区成立文体协会、俱乐部,实行经费支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打黄扫非”活动,净化文化市场,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科技、送法律进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文体队伍开展文化广场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要充分发挥近距离接近居民的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现代传媒技术,加强居民文明素质教育。落实社区新建一条文化长廊,成立一个文体协会,建设一处活动场所,树立一批文明户的“四个一”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五)强化社区管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转变管理理念,依法加强和改进社区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后五年,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改进社区管理,深化网格化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指导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社区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完善条块协同机制,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联动,逐步形成责权一致,条块结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管理。经过五年多努力,城区已完成90%的小巷硬化绿化,因后续管理缺失,损坏情况严重,不仅浪费了我们的财力资源,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居民的不满意。对此,今年镇政府进行全面维护,交由社区管理,社区要制订管护措施,加强监管,延长使用周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卫生设施全面普查,在小区、小巷合理位置修建垃圾池,增添垃圾筒,社区居委会要对居民进行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宣传教育,并与居民签订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管理“三包”责任书,社区加强落实,镇社区办进行经常性督查,确保社区保持干净、整洁。加强治安管理。加大技防建设。对全镇重点小巷、小区,重点部位进行综合排查、评估,统一规划,在全镇8个社区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各社区要动员社会参与,建立治安巡逻队、义务巡逻队,与镇治安队,小区长队伍共同构建人防网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区文化管理。社区要做好辖区内文化墙、文化活动场所的管护,做好社区文化队伍、文化工作者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居民情操,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物业管理。按照居民自治的原则,各社区以小区为单位,实行物业管理,进行市场化运作。镇、社区要加强督查,确保物业服务质量。
(六)致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积极推进和谐城关建设
关注民生是的政治,改善民生是的政绩。今后五年的整体工作目标是:继续加大投入,以每年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用于民生,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扩展就业渠道,加快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基础投入,不断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实划片招生和就近入学制度,缓解城区入学难,超大班运行问题,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校”工程,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加强防保站建设,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对8个社区13个医疗服务网点进行规范,全面提高为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居民医保政策,居民医保达到30000人。统筹做好计生工作,全面落实人口计划。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加大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做好民企、个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强劳动维权,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城镇、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复核认定,努力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申报筹建敬老院项目,提高为老龄群体服务能力。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做好困难救济,改善贫困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开展节能减排,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平安城关。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和第七届全运会在南阳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督,确保全年无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增强居民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 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来自:规定进行执行。

第五部分 落实关键配套机制

一、提升生产系统信息化工作水平

建设运营中涉及生产故障的管理系统。针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设备故障,以及其他生产偏差,收集、分析和发布运营中的故障信息和延程运行信息。

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以此满足生产的协同工作需求,实现生产管理和车间的信息共享。

二、优化公司培训机制

加强培训顶层规划,建立培训闭环管理模式。开展培训体系方法研究,制定培训需求收集、培训要求发布、培训结果汇总和培训效果评估的机制和程序,建立符合公司工作需要的培训体系。

(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

制定生产系统培训大纲。按照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分工,制定差异化和模块化的岗位培训方案。

建设内部专家库。以“以内训师储备”为基础,制定专家库选拔机制和培训课程开办机制,充分利用公司内专家资源。

购买院校培训服务。针对管理岗位、生产岗位所需但由于需求量小而无法开办的专业技术课程,合理利用培训经费,通过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与授权培训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开办专业课程,扩展公司员工知识面和提高业务水平。

建设和使用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培训需求和培训记录。

第六部分 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太原公司将坚持“致力健康、敬畏生命、精益管理、规范超越”质量方针,深入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促进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结合,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经验,推动公司从优秀向卓越跨越,从效率向品质跨越,从学习向标杆跨越!

上页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公司、管理、工作、生产、提高、发展、制药、车间等方面,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林业职工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