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中地理老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写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为客观的发现自我。每次写下总结,我们就多了一份感知与思考:一个人的价值就是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写一篇总结需要考虑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wps,高中地理人教版总结学习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

银河系地月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概况: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 巨行星;远日行星 3)公转运动: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 ★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

②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命的大气; ③液态水。

4、★太阳辐射:

光、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活动:

①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②磁暴:扰乱地球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极光;④引发自然灾害。

6、★A自转:

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的周期

2)速度:①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②角速度:15°/h

③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南、北两极点

3)方向:自西向东。①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②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B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5)二分二至的判断: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时,夏至;

②地轴南极倾向太阳时,冬至。

7、★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相切,经过圆心) 2)时差:24时区;国际日界线;时差的算法(例如下:)。

+8-(+9)=-1→ 北京比东京晚(少) 1小时 +9-(-5)=+14 → 东京比纽约早(多)14小时

3)地转偏向力:①南半球(左手):向左;②北半球(右手):向右;③赤道:无偏转

8、★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23°26′→决定着回归线的纬度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N

S 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②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上; 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永远为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两极:昼夜差距最大,24- 0=24。

——极昼时,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极夜时,夜长24小时,昼长0小时。

夏至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 冬至日影子最长;夏至日影子最短。

9、★地球的圈层结构

1)纵波:快;通过固、液、气;横波:慢;通过固体。

2)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3)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热量来源、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

高 上升低

低 下沉高3、大气的水平运动

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间成一夹角。

4、★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5、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6、★北半球冬、夏季高、低压中心的分布

夏季:大陆增温快,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

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在近洋面形成高气压。夏威夷高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蒙古高压

海洋冷却慢,空气上升,在近洋面形成低气压。阿留申低压

大陆东岸形成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原因:海陆热力差异

8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

例如:长江中下游,初夏,梅雨天气。

9101)原因:CO2浓度增加,“温室效应”。 2)问题:海平面上升等。

3)对策: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

第三章 自然界的水循环

1、 ★水循环的过程: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地下)径流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主要对地表径流等环节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主要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3、★ 洋流的分类、成因:

寒流:低温→高温 = 高纬→低纬 暖流:高温→低温 = 低纬→高纬

成因:盛行风、陆地形状限制、地转偏向力

4、★ 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海区: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中高纬海区: 南顺北逆;西寒东暖

5、★ 洋流的影响

1)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

3)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有利于污染区)扩大污染范围(不利于其他海区) 4)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促进高、低纬热量的交换 5)航行:①顺流快、逆流慢;

②海雾;③洋流携带冰山

N

6、★水资源的问题

1)人口、耕地、工业→需要大量水资源

2)浪费、污染→水资源减少

3)解决: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流(节水意识、滴灌、循环利用S

7、★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1)空间分布: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跨流域调水

2)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修建水库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2A——重溶再生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篇二: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知识总结-A4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普遍性)

三、地球——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①成分:氢、氦;②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③能量来源:核聚变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提供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提供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 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特点 及地理意义

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6′N ° °26′S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的夹角,23°26′。

→①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②决定回归线的纬度。(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①直射2次:南、北回归线之间;②直射1次:回归线上;③直射0次: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3、二分二至点的判断:(只看左、右两球,即图中②、④)

(1)日心与地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①连线在赤道以北,夏至; ②连线在赤道以南,冬至。 (2)地轴倾向:①地轴北极倾向太阳,夏至;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晨昏线的画法:与南北极圈(点)相切(交),经过圆心 (2)晨昏线的判读:自西向东越过该线,如果进入昼半球,

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且平分→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切且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地方时、区时、时区、时差、日界线

(1)地方时:全球任一地点,每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为12:00,为自然时间。 ①同一纬线,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越大,越靠近东方。 ②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经度差15°,地方时差1小时,1°差4分钟。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0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00;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0 ④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2)区时、时差。 各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区时,为人为时间。 ①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跨7.5°; 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②时差:(﹢8)-(﹣5)=﹢13 → 北京比纽约多13个小时。

(﹣5)-0=﹣ 5 → 纽约比伦敦少 5 个小时。

例:当北京6月1日20:00,纽约?解:20-13=7。→ 纽约6月1日07:00。 (3)日界线。

180°为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开始。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①南半球(左手):向左; ②北半球(右手):向右; ③赤道:无偏转 (掌心向上)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本p18~19)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同一纬线: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②冬至日,影子最长;夏至日,影子最短。 ③赤道:昼夜差距最小,12-12= 0; 两极:昼夜差距最大,24- 0=24。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二分二至日北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①距离直射点越近(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3、四季更替和五带 北温带的四季划分

带的划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地球内部的知识,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2、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 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地下80~400km处),是岩浆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过程: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增温)→③地面辐射→④大气吸收(增温)→⑤大气辐射和逆辐射

2、地球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4、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 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阴天白昼气温较低。

二、热力环流

1、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热气上升,冷气下沉)

高 上升

①气温——→ ②气流——→③气压——→④风

低 下沉高

2、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热岛效应)

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夏季)陆地吸热快,气温较高??夜晚(冬季)陆地散热快,气温较低?? 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夏季)海洋吸热慢,气温较低??夜晚(冬季)海洋散热慢,气温较高??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高气压→低气压)。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力 与 风向: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状态) ②地转偏向力

③摩擦力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

1、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见课本p34)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季风

1、夏季:①大陆吸热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②海洋吸热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在近洋面形成高气压(夏威夷高压)。 2、冬季:①大陆散热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蒙古高压)。②海洋散热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在近洋面形成低气压(阿留申低压)。 3、季风:①夏季:东南风(东亚)、西南风(南亚)

②冬季:西北风(东亚)、东北风(南亚)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的形成因素(纬度、海拔、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

(1)气温的(部分)决定因素: 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降水的(部分)决定因素:

①气压带与降水:高气压(下沉气流)→降水少;低气压(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风带与降水: 冷风(高纬向低纬)→降水少;热风(低纬向高纬)→降水多。 ③季风与降水: 冬季风(陆地风) →降水少;夏季风(海洋风) →降水多。 2、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自然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一、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变化

1、 ①锋面:冷暖气团交界面,在空中; 锋面附近,暖气团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雨。

2、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 例如:长江中下游,初夏,梅雨天气。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①原因:CO2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问题:海平面上升 等。

③对策: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

2、气候异常,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引起地表径流发生改变。

篇三: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三、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

典型地区:-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不少考生都觉得难以掌握其学习方法。这里为大家介绍十种地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2.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选言排除法

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5.形象思维法

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排名,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习过程当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学校是一所新兴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高考复习期间,应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而且对于本学校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师个人总结


总结一:高中地理教师个人总结

20XX年下学期我担任了xxx学校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

总结二:高中地理教师个人总结

20XX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总结三:高中地理教师个人总结

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首先,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本学期我参加了xx市优质课特等奖的评选,最终获得了xx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积极参加了校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课题的研究。

其次,本学期在自己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为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经常听课,比如这学期我去45中听了xx市优质课评选选手的地理课,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四杯赛”听评课活动。这些课对我来说都是受益非浅,共计这学期我听了30节课,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再次,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本学期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学习策略: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我常读的刊物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人民教育》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构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我在今后也要坚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45分钟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