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马的课件(汇编5篇)。
“天马的课件”的详细信息已经被工作总结之家搜集完毕。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老师会编写教案和课件,其中课件的设计需要老师自主完善。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下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天马的课件【篇1】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天马
构思奇妙后蹄踏飞燕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天马的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艺术珍品,赞扬了西汉时期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本段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构思之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一贯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对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很大帮助。但鉴于我校属私立性质的学校,学生的来源不固定,入学时间不统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各种不同的信息和知识,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除了现用的教科书及老师提供的必读书籍和必背古诗之外,几乎没有能力和时间再去读其他的书籍,这也就造成课外知识越来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铺垫和拓展,如果不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对理解课本的知识就会感觉困难。针对这些现状我校推出预习导学,来帮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3.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教具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出示骏马奔腾图。
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
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
②不理解的地方画出问题泡泡。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①纠正读音。
②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
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
5.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6.出示投影: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把这个句子大声多读几遍,说说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记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五、作业
1.日积月累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四字词,请你把它们抄写两遍,掌握写法,注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类似的四字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3.全班齐读课文。
二、积累、运用
1.你昨天都搜集了哪些四字词?能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怎么用?
2.通过预习和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呢?(旅游标记;介绍来历;介绍外形;名称由来;点明意义。)
3.同学们谈得很好,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来描写天马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课文层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纲笔记写下来。
4.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天马的课件【篇3】
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
天马的课件【篇4】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天马的课件【篇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天马》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天马》一文生动地描绘了天马的健美、奔放,进一步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文字简短精炼,表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独具匠心,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开展阅读进行学习。(能力目标)
3、理解天马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感悟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我们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切合学生实际。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南方,而马和北方的草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见到马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大多只是听过马,但是还没有见过马。课文的生动描写,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孩子们会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体会马踏飞燕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欣赏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小学高段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们心理上需要获得更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
难点:理解天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以及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学生们往往会从字面上去理解,很难想到象征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图片、多媒体课件。(四者可以有机的结合)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课划分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天马图片,学生欣赏,用话语引导。2板书课题天马,学生齐读。3提起马,有什么话想说(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二、检查预习,交流效果
1、互读课文,检查字音,课文是否读通顺了。2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3请学生自己说出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桌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画批,质疑,自主学习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写出你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2师生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提问题,检查学生会不会读书。)
三、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呢?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马的样子?特别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想象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反复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使文字转变成图画)
3、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我们不敢肯定在句中的作用,(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严谨)
4、小组讨论,集体归纳交流。课文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使人一目了然,在表达上语言不但生动的而且严谨(本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说明的顺序和文章的层次。)
五、总结拓展
1、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后,你最想说什么?
2、创设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旅游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Gz85.Com小编推荐
过马路课件(汇总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必须细心准备的东西,这个学期也到了需要写教案课件的时间了。教案是评估教师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这篇文章将对“过马路课件”进行深入分析,并解读其含义,相信您在读完本文后将会有所收获!”
过马路课件 篇1
下面是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我会过马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一、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对象。红绿灯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得,这次活动是我根据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教材《帮我早读书》中第四单元的一首儿歌《红绿灯》而延伸创编的。通过儿歌的学习,幼儿已初步掌握看红绿灯来过马路的知识,所以,我选择过马路为主要内容是对小班幼儿已掌握红绿灯知识的综合与提升,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印象。正如《纲要》中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活动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原则,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理解并能够遵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2.情感目标:幼儿愿意、主动参与活动,并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根据活动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
1.活动重点:理解并能够遵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2.活动难点:幼儿主动参与情境表演活动重点的解决有赖于活动难点的克服,只有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才能完成活动重点。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又结合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和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
1.多媒体视频两个;2.自制方向盘若干,各种人物装饰(如:墨镜,拐杖等)若干,红灯和绿灯个一个;3.马路场景(自制一个)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所以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情境体验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二)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其中,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不断内化逐渐形成的。所以,幼儿将通过观看视频,感知交通规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参与情境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交通规则的意义。
三、活动过程:本次活动设计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学习形象化、情景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所以,我将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
(一)导入:多媒体演示,感知交通规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通过复习儿歌《红绿灯》让幼儿注意到红绿灯在过马路中的重要性,再结合小班幼儿直观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情节具体化,播放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场景,一个毫无秩序的混乱交通场景,给幼儿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幼儿感知交通规则的内在意义。
(二)基本部分:幼儿主动参与情境表演,理解并能遵守过马路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通过上一环节的视频观看,幼儿已经体会到交通规则对我们常生活的意义。紧接着,幼儿在模拟的马路场景中,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根据老师手中灯的颜色变化,判读是否可以继续前行。
幼儿在选择材料、扮演角色都有很大的空间,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马路场景的创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心理和感官上给幼儿以新鲜感,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以达到难点的解决,进而解决重点。此外,这里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调动积极性来练习、感悟交通规则也符合《纲要》中社会领域的要求。
(三)小结:进行活动评价评价和反思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次活动,我请幼儿先表达自己通过参与情境表演对交通规则的感受,教师再总结评价,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重难点,继而完成活动目标。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幼儿口语、思维和语词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红绿灯在交通规则中的重要性。
过马路课件 篇2
设计意图: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它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近年来,幼儿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交通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在本次活动我通过先让幼儿观察事故图片,让幼儿认识到交通事故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并通过让幼儿观看交通安全录像,在对录像中人物的“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中直观地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后我创设了有趣的交通游戏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巩固所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品质,使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预设目标:
1、懂得识别过马路的标志,安全地过马路。
2、能够大胆地进行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游戏扮演的乐趣,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品质。
材料提供:
事先在有关交通规则的DV、自制的红绿灯、布置公路场景所需的道具。在活动室周围张贴交通事故图片、各种过马路的交通标志。
指导要点:
1、请幼儿一起观察交通事故图片,让幼儿认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性。
2、与幼儿一起观看DV。
引入主题,请幼儿观看关于交通安全的DV。
请幼儿说说观看DV后的发现及感受,一起讨论应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师:你们在录像中看到了人们是怎样过马路的?你觉得他们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我们怎样才能安全地过马路?
3、请幼儿到教室四周去观察各种交通标志,并猜测它的作用,请个别幼儿上来说。
告诉幼儿交通标志的真正意义。
延伸活动:与幼儿一起玩“交通”游戏。
(1)与幼儿一起将交通标志布置在“马路”的各个角落。
(2)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司机(身戴汽车胸饰),两名幼儿当交通警察。(一个管行人,一个管汽车)
(3)未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及行人,交通警察给予罚单。
(4)老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情况。(重点放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
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5)行人与司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6)与幼儿再次进行评议。
过马路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让幼儿知道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图片红绿灯、斑马线2、儿歌《交通灯》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稳定幼儿情绪。
"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玩个手指游戏好不好?"
2、谈话,引入主题。
"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幼儿讨论)
3、出示图片,提高幼儿兴趣。
"我们中一班小朋友太乖了,老师让你们看以些图片好不好?想不想看?小朋友们把小眼睛闭上,老师把小图 片请出来,3,2,1,好了,睁开小眼睛。""这是什么呀?(红绿灯)小朋友们见过吗?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中一班小朋友真棒,老师来告诉小朋友,这个是红绿灯,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可以看一看,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有了。"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中一班小朋友那么聪明,那么,你们知道要怎样看红绿灯吗?" (幼儿讨论)
6、讲解怎样安全过马路"小朋友说街上车多不多?危不危险?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知道怎样看红绿灯是不是。""红灯停(出示图片红灯),绿灯行(出示图片绿灯)。"
7、引导幼儿认识斑马线"小朋友们看,这又是什么呀?你们有没有见过"(同上,介绍红绿灯时一样)
8、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今天我们班小朋友表现太棒了,老师来教你们一首儿歌好不好?每个小朋友都要张开小嘴巴跟老师学习,看哪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等一下我们就送小星星给它。
9、延伸"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呀?"(做公车时先下后上,上街时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能攀爬街上的护栏等等)10、请小朋友跟图片红绿灯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充分挖掘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我们则通过增加问题的难度,有意识的来进行挖掘。如:怎样通过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马路?在遇到堵车或者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安全过马路?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中,大胆地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而且通过总结讲解,使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互动、加强了孩子们对知识的记忆。活动最后,我们设置了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把所知道的安全过马路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并通过发徽章来促使他们督促身边的人要遵守规则,真正履行文明小使者的职责。
过马路课件 篇4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过马路》
大班社会教案:过马路
活动目标:
了解上学的几条路线,知道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过马路》。
活动过程:
1、图片情境导入:
(1)、看图片:
――“这样过马路安全吗?”
(2)、幼儿议论,鼓励幼儿每人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讨论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怎样过马路才安全呢?”
(1)、幼儿例举几种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看清马路两边的车辆、要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追逐游戏、看懂警察的手势等。
(2)、教师对幼儿的例举进行小结归纳。
3、认识标志:
(1)、各种标志的解读:
――“这标志是什么意思?”
(2)、师生一起解读交通标志。
(3)、小结过马路要注意的事项。
过马路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看红绿灯过马路。
2、让幼儿知道常见车辆禁行的交通标志等。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常见的交通标志,警车模型、小型红绿灯模型、《小小学交通》一书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交通标志的识别
二、玩一玩:
1、玩车子模型
2、开小车让车过马路
3、小结: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走。走路要走横道线
三、说一说:
1、知道看过的交通标志
讲讲交通标志的意义:哪一种是告诉我们可以一直向前走;哪一种是告诉我们此处可向右转弯;哪种是告诉我们此处不能左转弯;哪一种是告诉我们可以过街;......
2、小结:过马路看标志,开车也要看标志,从小遵守交通法规。
四、做游戏
放好椅子演示过马路的场景,小朋友过马路,遇到红灯(用模型红绿灯)放在路口,小朋友排好队,教师领着过马路。悬挂禁止左转、右转的交通标志。
总结:过马路看标志。回家问问家长还有什么交通标志,跟爸爸妈妈学学更多的交通标志。
安全教育:儿童过马路有行停不定、行走道路曲折多变的特点,会经常突然向前或向后奔跑,令行驶中的车辆不知如何避让,使驾驶员措手不及。因此学龄前儿童应在监护人的带领下在道路上通行,不能放任儿童在道路上玩耍。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绪比较高,感到特别新奇,因为他们是农村幼儿,他们对城市的交通规则了解较少。 特别在后面的游戏活动中,他们把刚学的交通法规得以运用,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这些交通规则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
马的课件(通用5篇)
每位教师必备的课件当属教案课件,相信各位老师都不陌生。教师的教案和课件直接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那么如何从哪些角度来写好教案课件呢?本文是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挑选的优质“马的课件”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马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和比较,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认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生字、词语。
3.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巩固汉语拼音,提高拼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汉字、词语。
2、提要求:学习练习,我们必须搞清每一道习题的要求,开动脑筋,把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复习巩固。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一比、二读。
2、自由轻声读,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母的形状很像)。
3、用卡片出示每一组字母,让学生认读并区分每一组有什么不同。
4、复习顺口溜,帮助区分。
5、开火车认读――指名上来拿老师发音卡片。
1、读题,明确要求。
2、卡片出示偏旁,认读复习偏旁的名称,也包括本单元的小字头和目字底。
3、学生独立写,校对。
注意“力字旁”错答成“劳”,“劳”是“草字头”。
1、组字开花游戏。
花蕊内写“果”和“学”,比比哪组的花瓣多。
2、卡片出示第3题的词语,认读并想想词意。重点说说哪些是水果?
3、任意挑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4、指导在作业本上抄写词语。
5、讲清要求:看一个字再写一个,不要看一笔写一笔。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教学目标:
1.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2.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指名读句子,一齐读一读。
2、两个句子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再读句子,分别说说句子中有哪几个词?
4、补充练习:出示有关插图,用“什么时候,淮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
5、指导抄写句子:抄写时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以词为单位来抄,标点符号也要抄上。抄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添字漏字。
1、看图说说图上的动物,用“这是……那是……”句式指点着进行说话训练。
随机出示动物的名称。
2、中上生指点两种以上动物,进行连贯说话,用上“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
3、分别说一说羊、狗。鸭、公鸡。母鸡。小鸡是怎么叫的?
指名后,示范说:羊“miē miē miē”地叫或“miē miē miē”是羊在叫。依次说。
4、自己拼读旁边的音节,用线连起来。
5、听动物叫声的录音,说说是什么动物在叫。
6、把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
7、你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叫的吗?
马的课件 篇2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买文具》教学设计 、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欣赏世界各国的钱币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来欣赏世界各国的钱币。
(光盘:世界各国的.钱币)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许多国家的钱币,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看光盘)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光盘)
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
2、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实物分类)
3、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分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看光盘)
5、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国徽)
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也要用带来的钱来买东西,(课件出示买文具主题图)
这些文具是同学们学习时的好帮手,我们要爱护它们。谁能给大家介绍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在下面的活动中,同学们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文具。
揭示课题:买文具(板书)
(一)、友情提示(课件出示)
1、每个小组推荐1名成员当售货员,其余成员当顾客;
2、每个顾客用带来的钱买文具,每人只买1件;
3、当顾客的同学要先思考打算买什么东西?注意看清所要买的东西的价钱?再思考怎样付钱;
4、当售货员的同学要注意各种东西的价钱?要注意收顾客多少钱,思考怎样找钱;
5、购物时要文明购物,做个遵守秩序的顾客。
师:我们要文明购物,应该怎么做?(排好队)
师再强调要求,活动时顾客要与售货员对话交流。
(二)、活动开始
(三)、反馈、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老师想知道你们“买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师:请我们的顾客来说一说“买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多少钱?是怎样付钱的?”
学生汇报
(1)、探索1角=10分
生1:我买一块橡皮擦1角,付了1张1角。
师:有谁跟他买的一样吗?但付钱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我付了一张5角的,找回4角。
生3:我付了一张1元的,找回9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老师想用1分、2分、5分的硬币来付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生1:2个5分。
生2:10个1分。
生3:5个2分。
生4:1个5分和5个1分。
生5:1个5分、1个2分和3个1分。
(师给合板书加法算式)
5分+5分
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1分
2分+2分+2分+2分+2分
5分+1分+1分+1分+1分+1分
5分+2分+1分+1分+1分
……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都是10分,也就是1角。
师:1角=10分(板书)(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元、角、分的关系。
(2)、探索1元=10角
生1:我买了一枝钢笔1元,付了1张1元。
师:还有没有同学也是买钢笔的,但付钱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我付了1张2元,找回1元。
生3:我付了1张5元,找回4元。
生4:10张1角。
生5:5张2角。
生6: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
生7:2张5角。
(师给合学生回答板书加法算式)
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
2角+2角+2角+2角+2角
5角+2角+2角+1角
5角+5角
……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
师:1元=10角(板书)(课件演示)
(3)、找零钱
师:有没有人买尺子?一把尺子多少钱?(8角)你是怎样付钱的?
生1:1张5角3张1角。
师:还有同学也是买尺子的?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生2:给售货员1元,应找回2角。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1元=10角,一把尺子8角,10角—8角=2角。
生3:我付了一张2元的,找回1元2角。
师:请小组售货员说说是怎样找钱的?
生4:因为2元=20角,一把尺子8角,20角—8角=12角,12角就是1元2角。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好。
(4)、补差价
师:有没有人用1元买1个削铅笔刀。(1元2角)
生:没有,因为钱不够,还差2角。
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再拿2角,凑成1元2角就够了。
(5)1元钱还可以买什么文具?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活动,我想用1元钱给我的孩子买“1块橡皮、2支铅笔和1本练习本”大家说可以吗?(课件出示)
生:不可以,钱不够。
师:为什么?
生:买2支铅笔就要1元钱。
师:那老师就买点别的东西,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用1元钱我能买哪些学习用品?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生1:我买了10个橡皮擦,刚好1元。
生2:我买了2本练习本,1个橡皮擦,1枝铅笔。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2:我是这样算的:2角+2角+1角+5角=10角,也就是1元。
生3:我买一把尺子和一本练习本刚好1元。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3:我是这样算的:8角+2角=10角,10角=1元。
……
四、总结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会购买小件物品,我们还要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希望你们以后都能成为理财小能手。(对学生品德教育)
马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马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马的课件 篇5
1、观察文字画,写出相应的字来。
2、根据画面内容,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主人公、什么事情。
1、出示文字画,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3、看了这些画,你会连想到哪些字?为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因为这些文字跟画非常相似。
5、照样子,在田字格内把相应的字写出来。
2、讲故事我们要注意哪些?
3、自己看着图静静地想三分钟,然后自己试着说说这个故事,出示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主人公、什么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
4、小组内交流自己编的故事,小组讨论评价。(老师安排好组长,并小组巡视指导)
5、小组选出代表讲故事。
6、师生共同评价。
7、自己想想清楚修改一下然后再次小组内交流。
1、读读背背。要求熟记四个尊敬长辈、虚心求教的成语和三条名言警句。
2、学写好三个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衫、移、秒”。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成语和名言警句。书写好以撇为主要笔画的字。
2、美观的书写三个字“衫、移、秒”。
(一)熟记成语。
2、指名朗读成语,并请学生随机正音。
shēn shēn rú
莘 莘 学子 (注意这是念shēn不是xīn) 孺子可教(翘舌音)
开火车朗读,齐读。
3、看图读成语再理解成语。
立雪求道:是个典故,又叫做“程门立雪”,说的是一个下雪天,宋朝的杨时和游酢去拜访老师程颐,当时老师正在坐着打盹,二人毕恭毕敬地站在外面等候,等到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下到一尺深了。后来就用“立雪求道”来表示对师长的尊敬。
春风化雨:老师的教育像和煦的春风和淅沥的小雨一样滋润学生心田。
4、背诵成语。
自由读读背背。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二)背诵名言警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通每句话。
个别读准三句话,小组朗读比赛。
3、对照图再次朗读想想你读明白了哪些?
适当补充:
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读,边读边想,其中的意思你就会明白。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诗歌中的一句。意思是书读得多了,写文章的时候就能文思敏捷,笔走如飞。这就是书读得多积累的词汇语言丰富,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③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指的是心里要想,眼到是指眼睛要看着,口到,指嘴巴要读出来。
3、同桌讨论交流每个字的撇该怎么写好?
4、交流:
衫:左边的`横撇要舒展开来,比较长。三撇一撇比一撇长,而且三撇的起笔要对齐。
移:左边的第一撇短,第二个撇要舒展,右边的“多”字撇要紧凑。
秒:左边的禾字旁同上,右边的一撇要长而且在横中线起笔。
口言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这是一项叙述、观察、体验的说写训练。
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写明白。
一、谈话导入。
1、一年四季有许多水果,有哪些呢?
2、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
3、师:这些水果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二、借助拼音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它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1、说说喜欢吃什么水果?
用“我喜欢吃( )、( )、( )和( ),最喜欢吃( )。”这一句式说。
2、指导观察桔子。
1)出示一个大桔子,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说说桔子的形状、颜色。
2)板书:
指导:小朋友由眼睛所看到的展开想象,这便是联想。指名一学生将桔子的形状、颜色连起来说一说。
3) 开桔皮,指导学生观察。
从桔囊的数量、样子方面说一说。
(数一数,一、二、三……一共八片,如同八个胖娃娃紧紧地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5)将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加上剥桔子的动作。最后,可以说上一句赞美桔子的话。如:我真喜欢吃桔子啊!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
自由说后交流说。
四、把刚刚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后交流。
五、教师小结。
我们观察一样事物,可以用我们的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嘴巴尝……同时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将事物的特征形象、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
最新教材课件(汇编4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最新教材课件(汇编4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教材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练习用“起因、经过、结果”简练、精准、有条理的表达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文章,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通过母亲时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描写等语句的品味,体会慈母情之深。
3、拓展阅读《母亲的“存折”》,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并感受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学会用心观察、善于发现、细细体味,感受母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在文章表达上的作用。通过母亲时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描写等语句的品味,体会慈母情之深。
教学准备:
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引导语:
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父母之爱中成长起来的,无论是严厉的、还是慈祥的、无论是深沉的、还是宽广的,每一种爱都令我们感动。《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们看到了重大事件面前父爱的伟大,那么《慈母情深》中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作家梁晓声一起走进这篇文章。齐说课题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2、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篇令人怎样的文章。
这是一篇令人( )的.文章。
3、浏览课文,概况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令人感动,体现了慈母情深?
出示课件:(用起因、经过、结果将这件事情串联起来)
下面我们就来关注我要钱买书,母亲给钱买书这件事,重点阅读。(板书:给钱)
二、阅读文本,体会情深
1、出示问题:
(1)自读文章开头至“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思考:哪些语句体现了慈母情之深,请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标注出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的感受。之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自读思考,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相机点拨(板书:塞)(板书:外貌、语言、动作)
三处外貌描写:“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龟裂的手指”体会母亲工作的辛苦劳累,感受慈母情深;练习朗读。
两处语言和动作描写:通过母亲与我说话的对比,体会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说话的干脆、毫不犹豫,尤其动词“塞”,更写出母亲给我钱时的毫不犹豫,感受慈母情深。指导朗读。
两处动作描写:通过“我的母亲”“立刻又”重点体会母亲工作的辛苦、劳累和忙碌,感受慈母情深。指导朗读。
4、体会“凑”字,感受情深
母亲不怕工作的辛苦与劳碌,不顾同事的反对与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我买了吗?母亲是怎么做的?
出示: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哪个字最感动作者,更打动我们的心?说一说理由。
(板书:凑)
三、拓展阅读,感受母爱
1、引导语:
就是母亲这一“塞”一“凑”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深沉的爱,也很令我们感动。
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下面的这位母亲也不例外。
2、拓展阅读,自主思考
请大家速读《母亲的“存折”》
思考:题目“存折”为什么加引号?画出描写母亲的相关语句,标注描写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相机点拨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感受。
四、课堂总结,朗诵诗歌
1、课堂总结:
《地震中的父与子》选取的是重大事件,而这两篇文章,都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小事,都运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达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之爱不单是在重大事件中,更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只要你用心观察、善于发现、细细体味,便可感受到。
《慈母情深》课题从感情入手,《母亲的“存折”》从事物入手,我们在写此类文章时,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
2、朗诵诗歌:
作家冰心就用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因此,她身处异国他乡,更是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常用诗歌的形式歌颂母爱,对母亲讲述自己的心里话。《纸船——寄母亲》就是其中一段,请大家看书后阅读链接。
默读。配乐齐读。
学习了课文,聆听了作家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你们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你们的爱呢?是不是也有很多心里话想对父母说呢?
五、完成作业,诉说表达: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写出你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形式不限),写后读给父母听。
教材课件【篇2】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1.认识和会写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课件出示3)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5)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6)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课件出示9)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课件出示10)(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生2、4。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教材课件【篇3】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 hè pùbù tǐng bá shēn qūqīng shuǎng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 ) ( ) ( ) ( )
jī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hōng kǎo
( ) ( ) ( ) ( ) ( ) ( ) ( ) ( )
yīn yùn tàn suǒ yǎn zòu qín miǎn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 ) ( ) ( ) ( ) ( ) ( ) ( ) ( )
huān yuè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 )
bù jū yì géyì wèi shēn chángbié yǒu shēn yìjīn jīn lè dào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zuǒ chōng yòu zhuàngnián guò huā jiǎ qí miào wú bǐ
( )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教材课件【篇4】
【教学目标】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三),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海洋中的鱼类都会有所了解,但由于年龄及知识面的关系,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及海底的丰富矿产更是知之甚少.为此,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策略】
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来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多功能作用,把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光,色,声再现,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为主,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理解掌握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优美的意境中美文美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教学媒体设计】
海底录像
综合字理识字幻灯片
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录音
朗读配乐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提纲
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
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重点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思考题
完成下面表格
动物
活动方法
例:海参
伸缩爬行
查一查资料,看看海底动物还有哪些活动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启发学生说一说大海给自己的印象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大海给你们的印象吗
学生说
师:好,就让我们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员的衣服一起到海底世界去旅游吧
师:到海底世界去旅游,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说
学生观看海底景色录象并说一说观看后的体会
三,检查预习提纲一(课件:结合字理识字幻灯片
老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查生字(出示课件
学生看屏幕上的字,以不同的方式认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归纳整理能力,弄清句与句的紧密关系以及学会分析句子逻辑,争取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多媒体运用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景的体验,感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多媒体运用分析:多音字:参的记忆主要通过象形字来了解.峡谷用会意字了解.这些生字的教学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第一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口头造句,老师描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体验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学习,实施问题教学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检查预习提纲二
研读课文(学生喜欢哪部分教师就相应先教学哪部分
一)学习景色奇异部分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海底是不是完全黑暗
深水鱼为什么会发光
这些深水鱼还会发出哪些光亮呢
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同桌对读,想想同桌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②,检查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词语窃窃私语
③,师生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呢(课件出示声音,学生听
⑤,你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吗
课件演示
二),学习物产丰富部分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检查预习提纲3并结合课件演示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活动方法吗
教师小结
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简结转新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配乐朗读.(音乐课件
七,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一段说明文字
读一读《海底漫步》.(音乐课件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波涛澎湃宁静
景色奇异黑暗光点闪烁
动物窃窃私语
动物种类多
物产丰富植物多
矿产丰富
教学流程图
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声象效果,学习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总结课文,配乐练习朗读和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采用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配合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再结合书中的句子指导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
多媒体运用意图:学生对海底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声是一个难点,为此,课件设计的数十种声音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为下一个环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造句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不应只拘泥于教材,要将教材适当拓展,延伸,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文本对话的平台,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课文的内涵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意境中美美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