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语文学科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培训工作总结。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大部分人都会被上司或者老师要求写一篇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培训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xxxx年7月21日起,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连续在xxxx大酒店、金发铁路大厦等地进行了三个批次滚动式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7月27日,将近一周的xxxx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圆满结束,来自全省各地的六百多名高中语文教师带着针对语文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设计满载而归。检视一周的培训工作,以及接受培训任务后的各个工作环节,现作如下总结,以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下一轮的学科培训。
1.严密组织,精心策划
xxxx学院在接到省级培训任务后,立即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副书记及两位课程论教授为副组长的领导班子,与此同时,由财务管理、会务安排、资料供给、班主任四拨人马组成的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开始形成并运作。培训前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开展。学院克服了时间紧、规模大、任务新、责任重、人员缺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了严密翔实、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学院还不断保持与省培训中心、省教研室、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为保证这次省级培训工作成功进行,学院于6月底派出了全体课程论教师(5位),赴杭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成为参与人员最多的学院。而且,这些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作为牵头人,组织了讨论,从而为省级培训积累了经验。
此外,学院还召开了多次协调工作会议,反复预演、推敲,精心策划,不但充分挖掘学院的方方面面的力量,也认真考虑了各种不利的因素,努力扬长避短,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培训的每个环节不出纰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xxx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保证我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师培训工作和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精心策划、制定了这次培训的培训方案。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了解语文新课程实验的背景和理念,准确理解高中新课程方案;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了解前期实验区的经验和问题;为各校顺利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奠定基础;帮助教师做好必修模块一、二的教学准备工作。培训思路是:根据培训时间短、人数多(按照省教育厅 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全省700多所高中老师必须受训)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教学内容上强调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把握整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二是培训方式上强调一主三辅:以专家讲座为主线,以对话、研讨和案例分析为辅助;三是培训态度上强调三重视:重视借鉴实验区经验,重视发挥本地名师的优势,重视大学与中学的多元结合。
2.名实俱重,体现层次
我们深知,本次培训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尽管我们学院博士教授的数量在学校名列前茅,拥有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但是,由于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所限,因此,学院选派出课程论的三位优秀教授担纲培训任务,其他培训教师则从省内外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名实俱重,体现层次。即所担任的培训教师,必须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他既应该拥有较高的中学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也具有丰富的大中教学的直接经验,善长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此外,培训教师不宜出现在同一层次的岗位上,培训内容也不宜单一,而要考虑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体现培训的层次性。
根据上述原则,除了我院三位课程论教授及学校安排的通识课培训教师、江苏教育出版社安排的教材分析教师外,我们还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方之范,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胡勤,xxxx市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褚树荣,回浦中学高级教师包建新(第九批特级教师候选人)担任主讲教师,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准确的。这支由大学教师、省市教研员、重点中学名师组成的培训队伍,高质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赢得了多数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
3.重视对象,讲究实效
在培训之前,我们反复与培训教师联系,根据培训的计划,共同确定每位培训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目标。我们既不给培训教师戴枷锁,又向各培训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培训教师既有充分的学术表达的自由,同时又保证培训能够沿着科学的方向前行。我们对培训教师提出的要求概括为6个字:重对象,讲实效。重对象的规定为:参训者为新学期的高一教师,他们将是首次执教苏教版语文的教师;苏教版语文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密切相关;新教材的使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故教师的课堂行为(包括课堂讲解、组织、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讲实效的规定为:参训教师应当在本次培训中解决课程改革以来在理念上存在的诸多困惑,而不是炒冷饭,重复他们已经熟知的东西;参训教师能够在本次培训中切实感受到教学的魅力,知道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问题校正的策略;受训教师固然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但本次培训他们更需要通过案例的分析明白教理,习得教法,获取经验。由于多数培训教师的讲座遵循了这个6字方针,因此,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获得多数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
下面是除通识培训外的各专业培训教师讲解内容的概括(根据讲课顺序排列):
方之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课标组成员):报告标题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目标解读》,主要介绍了制定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行为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大目标体系。具体分析了二大方面,第一方面是阅读与鉴赏的目标及实施,对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具体的路径。第二方面是书面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及实施,着重对不同表达方式及其教学进行剖析。在剖析书面表达的同时,还强调口头表达的要性,提出了口头表达教学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特级教师、南京市教授级高级教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报告标题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介绍》,详细介绍了苏教版教科书的框架和特色,分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回答了什么是文学教育和如何重视教材的文学性问题;指出了苏教版的三种呈现方式,提出了四大教学建议和五个注意事项。
胡勤(xxxx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报告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标题为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意见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在这一板块中,着重介绍了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思想原则,指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实验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分析了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六大变化。第二板块标题为高中语文模块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在这一板块中着重介绍了xxxx的教学大纲《语文学科模块教学指导意见》,介绍了第一模块的特点及其教学建议及其宁波培训的情况。
王尚文(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教授、xxxx省中语会会长、xxxx省功勋教师):报告标题为《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指出了语文教师与新课程的关系:教师不是新课程被动执行者,而是积极创造者。语文教师新课程实施应处理好语文与人文、语文内容与形式、引导与对话、感悟、体验与实践、练习、个性化阅读与遵循阅读基本规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素养与应试能力等十大关系。并提出语文教师应注意双主体原则、咬文嚼字原则、开源节流原则等三大原则。
包建新(临海市回浦中学、特级教师、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报告标题为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教学设计的意义、形式、目标、内容等等,即:1.从目前的教学实际考虑: 设计的追求:形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考虑:设计的本质是观念的调整;3.从语文学科特点考虑:设计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择;4.从学习的过程评价考虑:设计的新元素:纳入过程性评价;5.从教学的资源考虑:设计是教学资源的挖掘
蔡伟(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教授、特级教师):报告标题为语文(苏教版)教学建议与课例分析,开篇则介绍模块、板块、专题、主题四个重要概念,并整理出语文课程结构图;接着分析了苏教版教科书喜新而不厌旧,类型丰富多彩,三种呈现方式三大特点,给出了苏教版统计量表;提出了围绕三种呈现方式展开教学,旧文新教、创意无穷,新文联旧、旧法新用,单元合教、以点带面,大胆解构、科学重构五大教学建议,最后还特别强调了资料库建设与考试等重大问题。
褚树荣(xxxx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报告标题为穿越理论的迷雾教学的价值追求和方法选择,着重阐明了三个方面问题,即:尊重常识:追求真实的教育;千变不离其宗:扎实的专业化之路;合理的就是最好的:方法的选择。最后,围绕苏教版介绍了文本研习的方法,问题探究的内容与原则等等,并号召参训教师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潘涌(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教授):报告标题为语文新课程与教学走向解放,首先给课程范式作出界定,接着介绍了百年来语文三次课程范式转型,然后提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第四强调教师角色的创新,号召教学走向解放,并着重介绍了非指示性教学和新语文写作实验,最后提出了重建课堂的一些方法。
从上述概括的本次培训的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是经过精心准备,既体现个人的学术见解,又照顾到各个层面各种水平的教师的需要,既具有较高的理论讲解与渗透,更有着实际应用的经验与操作的方法。
4.众口交赞,自找差距
如前所述,由于本次培训,学院领导重视,计划严密,组织落实,加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方方面面工作十分顺利。除了安排好教师的食宿,我们还给教师下发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无偿赠送我院新出版的《语文教研》,为受训教师拓展视野,广泛交流,提升素养,提供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专家学者、一线名师的一个个既富有个性,又具有学术含量,既充满激情,又具有理性思考的报告、讲座,精彩纷呈,令人赞叹。本次培训除极个别场次外,每场讲座可谓座无虚席,甚至吸引了出版社、研究机构及大学一大批非正式培训人员。与会人员对本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摘录部分受训名师的感言
应慈军(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由浙师大xxxx学院组织并承办的省级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增强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法的认识,对于我省如何推进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对组织市级培训有了信心,有了底气。与会的其他教师和教研员大多觉得本次培训收获多多,获益匪浅。这次培训,是一次成功的培训。感谢为这次培训作出努力的领导和老师。
康伟平(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此次培训时间、活动安排较为适当合理,效果较好。培训强调问题意识,讲座内容设定侧重点突出,较好地避免了重复,培训内容能够关照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话语,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通过创设情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研修平台,对培训参与者的理论提升、理念建构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研修氛围,培训质量与效益较为理想。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好培训,也希望今后培训内容发挥高校特有资源,提供更为丰富的培训资源。
沈波(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通过省内外高校教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指导,广大参与培训的教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切实领会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达到了对新课程的认同。初步理解和掌握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新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和功能,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等。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有了明显的效果。本次培训,教学观念新,传达信息新;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有较高的价值;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金佳玮(xxxx人民出版社):xxxx师范大学xxxx学院组织的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中课程结构的改革的背景与趋势,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目标、重要意义以及改革的理论依据。作为一个做文化教育类图书的编辑,此次培训让我收集到不少相关信息,比如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教材设计的价值取向、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模式等等。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策划与新课程精神相吻合的图书有莫大的帮助。
王剑虹(鄞州高级中学):在这次xxxx省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省级培训期间,听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让我们参训的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帮助很大。其中蔡伟教授的报告,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苏教版新课程教学建议和课例分析》,充满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建议切实有用,课例分析独到深刻,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尤其是资料库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更是为我们更好的理解、把握新教材指明了一条切近的道路。
郭吉成(安吉中学):浙师大xxxx学院组织的新课程语文省级培训组织有序,思路清晰。既有理论上的通识培训,又有实践上的教学指导。专家讲座与点评从我省语文教学、师资状况出发,有较强的指导性。蔡铁权、王尚文、潘涌教授的报告从理论上阐述了新课程实施的理论背景、框架、意义,拓宽了受训者的理论视野。胡勤、褚树荣、包建新等特级教师对xxxx省语文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介绍与阐释,翔实具体。蔡伟教授的课堂教学点评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使受训教师明确了廓清了教学实际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疑惑问题。总之,新课程培训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浙师大xxxx学院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培训中不搞形式上的走过场,而是从受训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取得的成效是实在的。
上述名师的评价,对我们全体培训教师与工作人员来说,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为我们未来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当然,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培训结束后,有关人员召开了经验总结,冷静而深刻地分析了本次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三个培训班的食宿条件不太均衡,导致一些受训教师产生不平衡感;江苏教育出版社没有及时寄来新版教材,造成新版教材未能在第一时间发到第一个班的学员手中;因为参加培训教师人数众多,我们未能一一探望,没有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培训点提供的设备质量尚有一些问题,虽然我们及时给予了解决,但对部分教师的讲课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时处暑期,无法组织教师到前期实验区样本学校,进行现场教学观摩,高中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稍有欠缺。这些都是以后培训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高中新课程培训总结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按照教育部《关于xxxx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05]19号)的要求,我省普通高中自xxxx年秋季一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为切实做好第一阶段的实验工作,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校承担了一系列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任务。
xxxx年5月8日13日,根据教育部实施高中新课程试验推广和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安排,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与基础教育司共同组织、xxxx省教育厅主办的xxx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管理者及骨干培训者国家级通识培训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承担了这次培训的具体工作。这次培训共进行了10个专题报告和12个实验区经验介绍。xxxx省教育厅相关处室领导,各市(地)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举办教师教育的本科院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和各相关师范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论教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校长,xxxx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计442名人参加了培训。
xxxx年6月17日7月7日,根据教育部师范司的统一安排和xxxx省教育厅师范处的工作部署,我校先后承担了由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xxxx省高中新课程数学、物理、英语、化学等4个学科国家级骨干教师研修的协办任务。这次研修的主要内容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新课程方案和实施计划、新课程选修和选课方案、校本化实施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课程标准培训解读,新课程推进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课堂教学、初高中衔接、重要概念认识的提升等;实验区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与问题、新课程推进中教学研究和专业引领等教学经验传播。原定计划培训4个学科共280名骨干教师,但实际参训学员有301名。
xxxx年7月2日8月1日,根据xxx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工作的通知》(浙教师[xxxx]116号)和《关于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通知》(浙教师[xxxx]134号)文件的部署,浙江师范大学主办了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物理、语文、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思想政治等7个学科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培训对象为每所普通高中选送的1名骨干教师,每县(市、区)选送的1名教研员,每个学科将近700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框架结构、背景与理念,新课程标准研制与解读,实验教材编写特点介绍,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及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培训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教材解读、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一个月时间内,我校培训了7个学科共4640名骨干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xxxx年高中新课程培训人数一览表
级别科目人数备注
国家级通识442省教育厅主办,浙师大承办
国家级数学68首都师大主办,浙师大协办
物理74西南大学主办,浙师大协办
化学78北京师大主办,浙师大协办
英语81北京师大主办,浙师大协办
小 计301
省级数学646浙师大主办
物理625浙师大主办
信息技术622浙师大主办
英 语647浙师大主办
语 文668浙师大主办
体育与健康798浙师大主办
思想政治634浙师大主办
小 计4640
合 计5383
我校还组织力量,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牵头组织编写了《xxxx省高中新课程实验100问》,及时为高中新课程培训提供了适用的培训资料。
在xxxx省教育厅师范处的领导下和省教研室的指导下,经过我校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及各相关学院、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终于按时圆满完成了本次高中新课程实验各个层次的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高中新课程培训时间紧,任务重,人数多,要求高,是我省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我校发挥教师教育优势,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责。学校领导极为重视,为此我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包括校长办公室、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多次召开由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培训工作协调会;集思广益,精心制订了培训方案;提高认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我们对各培训地点的食宿、会场等各种设施全面考察比较,对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进行预测,反复协商,精心策划,制订了各种应对预案。由于天气炎热,还在每个培训地点准备了防暑防病的常用药物。这次培训我们从任务分配、教学组织、资料发放、证书制作、问卷调查、后勤保障等每项工作都落实到相关学院,落实到人,各司其职,从而保证培训的每个环节不出纰漏。
2.精心组织,确保质量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准备。
国家级学科培训4个学科,涉及3个学院;省级培训7个学科、涉及5个学院。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整个培训工作由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和副院长担任总协调,总体调度整个培训,负责协调培训接待宾馆以及各个学科工作组之间的关系。每个学科成立了学科培训小组,由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安排综合、接待、宣传、后勤保障等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制定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省级学科培训工作组职责》,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每一个培训班都配备了一个班主任,负责该班的具体管理。
为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对培训师资进行精心挑选,组织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个学科都聘请了高中新课程国家课标组专家、实验教材主要编写人员、高校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省教研员、来自一线的中学教师。采用专家理论引导与实验学校案例呈现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广大学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范式。培训内容容量大,信息多,紧凑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专业近5000人的省级培训任务,我们将培训安排在三个地点同时进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师资源,确保培训质量,取得最均衡最理想的培训效果,我们每个专业分三个批次连续滚动进行,使每期都安排同样优秀的师资。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学员到会情况,有效地杜绝了学员提前离训现象,从而保证了培训效果。
3.有序安排,积极服务
有序的安排和良好的服务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此,我们也极为重视。
国家级通识培训持续时间较长(前后6天)、人数众多(接待领导、专家、学员等近500人)、住宿分散(三个宾馆同时接待),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难度很大,为此我们在每个接待站配备了一个三人接待小组,24小时值班,负责培训期间的日常接待、餐饮、交通等问题。
在省级培训期间,我们在每个培训班所在宾馆安排一名成教院工作人员总体协调,每个学科工作小组24小时值班,从学员报到、上课、就餐,到学习结束离校实行全程陪同。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主动服务,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合理要求,保证了学员在训期间的生活和学习。
4.信息畅通,反馈及时
本次高中新课程培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全省培训一盘棋,信息畅通。国家级培训由省教育厅有关处室领导亲临指挥,我校工作组具体操作;省级培训由5个高中新课程培训单位在省教育厅师范处领导下,共同协作完成。我校在培训中,各学科不断保持与省教育厅师范处、省教师培训中心、省教研室、出版社和其它培训单位的密切联系,及时沟通信息。
培训中,会务组及时与学员沟通,了解培训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培训期间,很多学科都举办了授课专家、市县教研员和高中教师等参加的座谈会,及时听取学员意见或建议,不断完善培训工作。如语文专业学员报到时发现所发教材是老版本,马上与江苏教育出版社联系,连夜换来最新版教材。又如,思想政治教材没有及时到位,我们及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从杭州调630套教材到我校,使学员及时领到了教材。
5.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设有了专门的宣传组,负责宣传报道,音像资料、培训成果和材料的收集,会场布置等工作,及时在学校媒体上发布动态新闻和相关材料。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各相关学院网站上设立了新课程培训专栏,推出专家介绍、理念推介、热点研讨等,及时发布培训方案、ppT课件等相关信息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学员。
国家级通识培训期间,我校许多部门和学院邀请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专家学者,利用晚上时间做讲座、设论坛,与本校师生面对面交流。邀请学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探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我省高中教育、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等课题。
培训期间,学校到处可见专家讲学和论坛、研讨活动的海报,处处可闻讨论新课程的声音,无意当中,浙江师范大学形成了一个高中新课程培训周。
6.借台唱戏,资源共享
高中新课程培训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及骨干培训者必须接受的学习,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通在校师范生来说,更是一门必修课。我校借承办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的东风,运用设分会场、现场直播、网上录播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对全校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硕士、师范类在校生的全员培训,使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验省(区)的经验更快更直接地深入基层,以推进xxxx省高中新课程的实验工作。
通过学员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我们感到,经过高中新课程培训,广大学员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更新了理念,对高中新课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清晰的把握,这为即将进行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作好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因此,培训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问题和建议
从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认真研究和改进。
1.某些环节沟通不太流畅
高中新课程培训任务较重,从国家级培训,到省级培训,再到市级培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人员很多,从教育部、省教育厅、省教研室、各出版社、各培训承办高校,到受训单位和教师个人,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培训的整体效果。虽然我们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努力,仍有个别环节出现沟通不畅现象。建议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各部门都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作。
2.时间安排偏紧
培训计划安排尽管细致到位,但时间安排偏紧;有的地区通知不到位,有的教师错过了培训机会;有的教师讲课显得匆忙,双向交流的时间不足,影响了培训效果。建议适当增加培训时间。
3.培训内容中案例少,满足不了需要
由于本次培训时间紧,又是高中新课程启动前的培训,来自实验区的经验、教训和策略不够丰富,学员反映不解渴,希望针对实验中的普遍困难和困惑,增加一些对具体案例的剖析和实践的具体操作,加强实际操作性训练。
学员们还建议,希望培训是系统的、动态的,特别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经常安排培训和研讨,使新课程的实验获得成功。

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本人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受益非浅。特别是华东师大的胡教授和几位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首先,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如果固守旧的观念不放,总是认为新课改将会与高考、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相冲突,认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上好的学校,而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纵观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为蓝本,注重竞技体育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最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师都很少关心。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跟多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难与形成运动专长和爱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打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这一仗。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当今时代的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生存并参与竞争的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的圈子跳出来,转变观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要求教育不仅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而且在发展使人类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行为方面都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自觉思考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前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要尊重学生差异,因异施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在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因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里搜集相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在备课中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学生和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

二、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是互教互学。传统的教学“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我怎么教,你怎么学,我教多少,你学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所以,要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教育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生共同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传统教法只注重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我们应该明确,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想”。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相应的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要加强创新教育评价,以次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专长,鼓励拔尖,鼓励创新,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科组长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