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去括号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5.17

去括号课件11篇。

本文经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对“去括号课件”的深度解读和相关资料整理而成。在课堂上,教案课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撰写每一份教案课件,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参考和收藏价值!

去括号课件 篇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为学校的棋类兴趣小组买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看吧。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拓展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6、总结运算顺序。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老师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解题过程中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

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去括号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 -( 120 + 25×4)

=300 -(120 + 100)

=300 - 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去括号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质疑:预设方法1:60-38=22(个)223=66(个)

学生汇报这种方法时,互相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善板书方法1

先算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60-38=22(个)

再算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223=66(个)

预设方法2:(60-38)3

学生汇报方法2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

学生汇报方法3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这种方法对不对?

(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数量关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比较方法2与方法3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

方法2:(60-38)3方法3:60-383

预设:

相同:数字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不同:方法2含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想对小括号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经历多种算法的同时,感悟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而能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形成优化选择的意识。在探讨、质疑、争论中引出小括号,既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又深化了学生对计算题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两种算法比较,区别在哪里?

2、结合算式讲讲算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在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问题时,先算的问题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想一想,分析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清楚后再去列式计算。

一般混合运算,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楚图意。

温馨提示:

说一说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现在有多少台电脑?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2)学生自己解答。

(3)集体订正。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

(45+36)5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分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

(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60-38)3

60-38=22(个)=223

(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66(个)

223=66(个)合运算

去括号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去括号课件 篇5

【教材与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2、教材简析: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

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5、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才能先算加法,这时通过让学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适当的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关于教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创造”

小括号的过程。

关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例3的情境图:出示10个五角星,先减去2个,再剪去3个。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3、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确定解题思路。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画一画,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第一种:先减去两个五角星,再减去三个五角星,最后还剩几个五角星?第二种:先算出一共减去多少个,再计算还剩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与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首先请学生列出第一种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怎样列式?学生回答:10—2+3

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能先算2+3吗?

(设计意图: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5、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提问: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如—○□()等。

(2)认识小括号,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和简洁性。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提出()这个数学符号,并板书:小括号

(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将小括号添上,提问: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学生回答

(4)总结提升:

明确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的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达标测评,巩固提高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3、专项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去括号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去括号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3+2 8-6-1 9+6-8 12-7+6

2.口算.

20+3 34+5 48+50 60+15

9+20 4+81 91+7 70+29

7+52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 )”.[边说边板书课题:小括号记作( )]小括号的威力可大了,为什么呢?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教学例2.

出示例2实物图.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们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助我算一算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子里的糖说:“糖纸有不同的颜色,这里黄色的有2块,绿色的有3块,红色的有7块,你们想一想该怎样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助小熊算一算好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在课桌上摆一摆,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这样算的: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加起来是5块,再加上7块红色的是12块.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师: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完成板书: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种方法算的: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合并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合起来一共是12块.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师:怎样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号.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帮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块糖,而且还知道了算式里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要先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没有小括号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时,括号可以省掉不写.

3.教学例3.

出示例3 15-(6+2)=____

师:想一想: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算.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算一算,说一说.

12-5+4=11 先算12减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 先算5加4得9,

再算12减9得3.

师:这两道题的数目和计算符号完全一样,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了呢?这就是小括号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题增加了小括号,计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看图计算.

3.选择答案.(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 (2)60-(30-20)=□

①17 ②3 ①50 ②10

(3)17-(2+8)=□ (4)8+(60-40)=□

①7 ②10 ①28 ②18

4.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写在( )里.

5.游戏——找朋友.

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写着算式的卡片,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说:“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学生要迅速地算出这张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题目的得数,如果得数一样就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边跑到前面举起手中卡片,让大家检验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组题目为例:

15+4-2 9+(10-2) 12+(13-8) 18-(9-8) 19-(1+1)

6.思考题.

给算式添上小括号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小括号,知道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首先出示例2的实物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小括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说明三个数相加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算,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先算的部分要用小括号括起来,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这里还不要求学生遇到三个数连加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练习的设计也着重突出了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游戏——找朋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去括号课件 篇8

设计说明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学生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同情况,由学生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 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3: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去括号课件 篇9

一、巩固准备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梅742梅680梅439梅363梅956梅8

45梅596梅854梅672梅664梅451梅3

3脳204脳1227脳245-39

2、谁最棒

47-(23+14)63梅(14梅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说说我们在计算中,见过那些括号?

(2)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谁?

2、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中括号

47-(23+14)360梅[(12+6)脳5]

=47-37=360梅[18脳5]

=10=360梅90

3梅(14梅2)=4

63梅7

=9

去括号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教学目标:

(1)是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是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认知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够运用三步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学习时存在的思维隐患。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学法如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新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谈话的方法:同学们生活委员到商店去买象棋和围棋,引入新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正如波利亚所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的。因此新课导入之后,我会不失时宜的提出问题:李老师刚才买象棋和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自主动脑思索,合作交流列出综合算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印象会更加深刻。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教师要恰当的巡视,用心去记住学生们的运算顺序。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结果展示出来。展示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先展示运算顺序正确的。研究讨论之后教师追问:谁还有不同的见解?这样通过反复对比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但是学生在学习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的走入孩子中间,引导学生解决困难。成为本节课指导者、组织者、主导者。

接下来,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节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并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有效的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下面我讲给学生出示练习题

(1)基础题:练一练第一题

(2)拓展题:比较,找错,说运算顺序。

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让说有的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掌握知识。拓展题让有能力的同学的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分层设计让所有的同学都得到知识与能力的锻炼。体现了教师的分层设计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时与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

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一题。

这样的课后练习: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再课后进一步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去括号课件 篇11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

1.使学生在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数学是给我智慧的一门学科,以前我不该懒惰,不爱做题,把老师的话当做耳旁风,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认真做题,对待数学作业应付 、糊弄、抄袭,上课说话、玩玩具、做小动作这些都不对,今天我知道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今后我要好好学习数学,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我们已经学过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些题请你算一算!看看谁又快又好! 20×3+40=180-60÷2=

教师明确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看这!“符号决定顺序”!这句话老师原来教过你们,混合运算中一定要看清符号。这句秘诀,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中依然管用。(板书课题)

看,小朋友们在玩象棋和围棋,羡慕吧!不用羡慕,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咱们学校的李老师也到商店去购买了,不过她好像遇到问题了,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帮助她解决吗?(出示例题图)

根据找到的数量关系,请你列式解答,能列综合算式的最好。

(展示)方法一:12×3=36(元) 方法二:15×4=60(元)

师:我们按座位分成苹果、番茄两个小组,比赛一下哪组同学算的好。 写在练习本上,开始吧。

(出示)两组同学算法。

都是96元。都算对了,请大家仔细看看,哪组同学算的更好。(对,番茄组的更简单)

小结: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番茄组同时计算两个乘积能使计算过程更加简略一些。

(番茄组胜利,给番茄组发枚笑脸勋章,苹果组的也不要灰心,你们只要记住老师给你的秘诀,你们一定有机会获得下一枚勋章。)

①看到的可以先算吗?

(教师指出:观察算式的时候要整体观察,在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明确运算顺序:两边高级运算同时计算

谁能说一说算这两道题的秘诀吗?说对的话可以为你们小组获得勋章!(这位同学说的真好,为苹果组发一颗星星勋章!)

150÷3+40×5中,( 除法 )和( 乘法 )可以同时算,最后算( 加法 )。 (是这样吗?谁能来帮助帮助他。并告诉大家为什么。)

(1)教学“试一试”

①这些都会了?来个不一样的你们就不一定能做对了,敢接受挑战吗?(敢!) ②(出示试一试)150+120÷6×5

注意:在计算时,要把不参与运算的部分照抄下来。(细心一点,不要抄错符号和数字)

③指名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不计算的部分照抄下来。

①口答填空:150+180÷6×5中,先算,再算( ),最后算( )。

说说“小马虎”哪错了?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正确的答案是:120 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在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110-20×5+25 改正:110-20×5+25

GZ85.com延伸阅读

去括号课件(模板13篇)


每位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辅助资料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案课件的撰写并非草率行事。教案是高品质教学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给大家提供最新的“去括号课件”,栏目小编费了很多心思,相信这篇文章将为您提供创意和启发!

去括号课件(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比一比,看谁学的快,看谁教学会的徒弟多,看谁教的徒弟运算的正确率高?你们说好吗?揭示课题:学与教大比武

二、学与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

118+1536[12(63-59)][60+240(30-10)]2

[(60+24030)-10]2(60+240)[(30-10)2]

⑶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第一步运算顺序错误

=[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514-(123+217)](296)

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

去括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脳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梅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梅8=答案20+16梅4=答案30-4+5=答案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计算58-(14+6)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递等式计算

7脳(7-5)=答案(77-42)梅7=答案

(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

(3)说说7脳(7-5)与7脳7-5一样吗?

(77-42)梅7与77-42梅7一样吗?

3、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

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第1题

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②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

③如何列综合算式?

65-5脳6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④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脳6-65,对吗?为什么?

(2)同法做第2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

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去括号课件(篇3)

一、知识导航

1、主要概念: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

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 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 ,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图像:形象直观。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

1、有关概念应用

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① 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m),面积为S(m2)的矩形场地;

②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为y.

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

例2 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施肥量

(千克/公顷)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

(吨/公顷) 15.18 21.36 25.72 32.29 30.03 39.45 43.15 43.46 40.83 30.75

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

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速度/米/秒 0 0.3 1.3 2.8 4.9 7.6 11.0 14.1 18.4 24.2 28.9

①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

②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③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中,v的增加?

④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

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与底面边长a的关系。②设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求气温与t高度h的关系。

变式(江西)如图,一个矩形推拉窗,窗高1.5米,则活动窗扇的通风面积A(平方米)与拉开长度b(米)的关系式是:

4、用图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4、(桂林)今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图是今年5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数据来源:卫生部每日疫情通报).从图中,可知道:

(1)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2)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

(3)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 趋势.

例5、(陕西) 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变式 (成都)右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同路线行驶45千米,由A地到B地时,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经过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个行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汽车出发 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 小时到达B地.

三、一试身手

1、(贵阳)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2、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x(小时)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______,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_______;

(2)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3、(2006宿迁课改)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8.6分钟 B.9分钟

C.12分钟 D.16分钟

4、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l,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L)之间的关系如图8 所示.

回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

(2)中途中加油_________L;

(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 ,车速为 ,

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5、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质量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

18 20 22 24 26 28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 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

(3)若所挂重物为 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

6、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 (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7、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象.

(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2)通话多少分钟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元)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式是 ,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8、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旱持续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持干旱持续时间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

(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

9、(成都市)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 元和 元.

(1)写出 、 与x之间的关系式;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去括号课件(篇4)

一、说教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括号》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2中出现,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一年级新教材中,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从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最终落脚点是运算顺序,强调的是算法。在这里,小括号的出现,也增加了式题的变化,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白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计算。

2、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思考——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适时指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计算的顺序。

3、巩固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通过一分钟常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计算训练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再通过一组加、减两步式题口算,回顾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与尝试

从三个层次进行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教材74页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操作,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形成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的过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训练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抽象成算式,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思维过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减”的方法,通过尝试将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算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进而想办法“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主要是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经历了刚才的“创造”过程,已经初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再通过几个式题练习,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总结归纳出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

做一做: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练习十七第3题:通过一道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

摘苹果: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运算顺序。低年级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吸引他们的内容,摘苹果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去括号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去括号课件(篇6)

教学内容:第35、36页,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

想:怎么会都是100的呢?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2组,159-(59+37)159-59-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

2、钟的单价是18元,台灯的单价是25元,小华付出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

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

3、(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裤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

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

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

4、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36页第6题

去括号课件(篇7)

第二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要求】

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④60除120,商是多少?

⒉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70-20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例4.

(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反思与感悟:

去括号课件(篇9)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8+12)2

80[(8+12)2]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去括号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398-188090555

42062034641036+60

1004214080-2830800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3+2056042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2、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5、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6、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154+123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王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说算式。

学生回答,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指名板演算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出示:

123+154154+123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乘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校对答案。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并交流。

独立计算。

学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练习(做想想做做第6题)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互说。

独立做题。

(1)独立观察、判断、改正。

(2)汇报、交流

(1)独立计算

(2)比较,交流。

(1)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2)比较条件、问题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用递等式计算。

28070+15818+9425

461283-73453-254

2、一枝钢笔28元,一本练习本2元,小华带了100元,打算买2枝钢笔和9本练习本,钱够吗?

3、一辆快客3小时行驶了315千米,一辆普通客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快客每小时比普通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篇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讲述整式的加减运算。本节课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为后面方程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B、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C、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A、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B、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操作发现解题规律.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深化。整式的加减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讲、练结合。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

2、学习方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教学手段资源电脑、数学模型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0①法则(多媒体打出幻灯片)②练习1、-(2m-3)2、x+2(y-z)3、3x–(2x–5y)4、3a—2(a+b)

【教法说明】通过法则及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引出新知识。

(二)情境创设

15准备三张纸片:俩张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斜边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长。用它们拼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通过拼图,可得到4种图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分别将图形用多媒体打出)。(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将任意俩个四边形的周长相加减,计算周长和及周长差。上面的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由此得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教法说明】学生动手拼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三)例题教学201.求2a—4a+1与—3a+2a–5的差。练习:练一练12.先化简,再求值:5(3ab—ab)–4(—ab+3ab),其中a=—2,b=3。练习:练一练3

【教法说明】讲练结合,对每个例题都进行分析,把握题目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运算能力,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将这节的知识点灵活的运用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板书设计

例题演练

五、作业习题

3.5 2、3

去括号课件(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

120÷5-2 120÷(5-2)

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

提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学生讨论)

引出是括号( )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

78×(5-2) 120÷(10÷2)

360÷(43+29) (56-12)×4

【新课讲授】

知识点 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第9页的例4(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

提问: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

小结:加法,乘法、除法。

提问: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第一步:加法:12+4

第二步:除法:96÷(12+4)

第三步:乘法:96÷(12+4)×2

总结: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小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小结: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4(2)。

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

96÷〔(12+4)×2〕

=96÷〔16×2〕

=96÷32=3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课堂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24×〔(7-2)÷6〕

〔78+(144-84)〕÷5

2.列式计算:(1)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积是多少?

(2)125除以84减79的差,商是多少?

【课堂小结】

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

小结: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的第1、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括号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进一步理清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分层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会通过添加括号,改变计算顺序。

去括号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准备:

每人发给2张有10个星星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请你口算9+3+6。生:18。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9+3=12,再算12+6=18。

师:(板书“先……再……”)像这样先算……,再算……,在数学上叫做运算顺序。

师出示:9—3—6,9—3+6。生口算。

师:请你观察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先算前面再算后面的。

师:是的,这叫做“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板书(从左往右)

二、操作体验

1、出示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第一种方法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答呢?请你拿出一张纸条,数一数,有几颗星星?生:10

师:请你第一次撕下2个星星。第二次撕下3个星星。(生操作)

师:还剩几个?怎么列出算式?生:10—2—3。

师:怎么算呢?生:先算10—2=8,再算8—3=5

师:对,这道题就是从左往右运算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算式表示的意义。10是什么?2是什么?10—2表示什么?再减3表示什么?

3、第二种方法

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求还剩几个星星的方法。

师:先来回忆一下刚才撕的过程,用手把撕下的纸条还原,第一次撕下2个,第二次撕下3个,把两次撕的拿在同一只手上。(生操作)

师(指着拿撕下来的两段纸):这是什么?师:两次一共撕了多少格?生:2+3=5。

师:那还剩下多少?怎么写算式?生:10—2+3=5。生:不是的,先算10—2=8,再算8+3=11,不是5,该先算“2+3”。

师:那你能不能创造一种记号,来改变运算顺序。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生尝试)交流生:我分两个算式来写:2+3=5,然后算10—5=5。

师:你很会动脑筋,这叫分步计算,但是我们是要求在10—2+3=5这个算式上创造一种新的符号,谁来试试?生:10师:你用了……这个符号,用上它,就表示先算2+3的和。你的想法很好,还有更简单的记号吗。

(师在算式里增加了小括号)10—(2+3)=5。师:这叫“小括号”。生齐说:小括号。

师:加上小括号后,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就要先算,你能读一读这个算式吗?生:10减小括号2小括号等于5。

师:现在的运算顺序发生改变了吗?生:改变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师:请你在刚才的算式中也加上小括号。(生给算式加小括号)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师:请你拿出第二张纸条,第一次撕下3格,第二次撕下4格,还剩下几格?生操作后写出算式。

师:请同桌分享一下。生1:10—3—4=3。生2:10—(3+4)=3。

师:请读一读第二个算式。生齐读:10减去3的和等于3。

四、反馈巩固

师:简单的纸条帮助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括号,它能改变我们的运算顺序。老师考考你掌握了没有。

1、师出示:18—(5+3)、18—(5—3)生在草稿纸上自己计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顺序。师:谁来说一说第一题的计算过程。

2、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和小括号交上朋友了,再来看看这两题。师出示:8+4+7,8+(4+7)。请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生交流计算顺序后,

师:你在计算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生:第一题是从左往右计算的,第二题是先算小括号里的。生:我还发现了这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里面的符号都是加号。

师:看来,运算符号一样,数字一样,加上小括号和不加小括号的得数都是一样的。真的是这样的吗?来看看这几题:

3、师出示:14—9—314—(9—3)14—(9+3)。生计算后交流。

师:得数都一样吗?生:有两题是一样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一二两题虽然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一样,但加上小括号后得数却不一样。

师:你真会观察,看来运算符号一样,数字一样,加上小括号和不加小括号的得数有时候还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我们仔细观察,仔细计算。生:我发现了第一题和第三题得数是一样的,就好像我们刚才撕纸条的那个游

师:你真是个小数学家。14连续减去9和3,也就是14减去了9以这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因为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五、课堂小结

师: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在以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将学习更多的关于小括号的知识。

去括号课件(精华12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去括号课件”进行了编辑。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反映。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你的工作或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去括号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带中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20xx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

(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74页算一算,比一比

这两组题有什么区别?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完成练一练。

A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B同桌交流。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叫中括号

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去括号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3页,练习十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明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会把分步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2.通过训练,更进一步明白中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3.在做题中养成良好的审题、做题验算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明确练习目的,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设问:四则混合运算这六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则指的是+、-、、)

(混合指的是四种运算混在一起)

2.设问:混合与不混合,你认为哪种复杂(或者说难一点)。

(不混合的请同学举例子说明)

3.再问:你认为自己对做四则混合式题的正确性有无把握?

(二)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

1.先看第(1)小题。

366=186

6012=5

186+5=191

(1)你看了以上3小题有什么想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比较第(3)小题的两个加数,正好是①、②两题的结果。

(3)你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2.再看第(2)小题。

(1)请全班同学把这一题与(1)比较。(不能照(1)硬套方法)

(2)你发现了其中的168=2后是怎样去思考的?

(3)如果把36-20改为38-20,题目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三)基本训练

1.先完成第53页第2题中的(1)、(2)两小题。

(1)第一道题要求口算。(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算理?)

(2)为什么答案会是100。你相信:100是正确的吗?

(3)因数中有0的乘法,是否还要机械地再去计算?

(4)再完成第53页第2题中的(2),看仔细、做正确。

(5)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全体学生要注意审题。

2.把第54页中的(3)、(4)两小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1)先看清题目,再明白步骤,最后正确计算。

(2)先自我评价,再同桌讨论,最后全班校对。

(四)改错练习

1.投影出示第54页中的第3题。

(1)请每位同学都自己动脑筋,找出错处。

(2)请把错处用线条画出来。

2.小组讨论,指出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8+2l8+2)

3.总结出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按先乘除后加减去做。

(五)综合练习

1.做第54页中第4题的(1)、(2)两小题。

(看课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1)先画线,分清步骤。(保证步骤正确)

(2)再计算,步步回头。(保证计算正确)

2.做第54页中第4题的(3)、(4)两题。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认真作业。

(2)教师作出评价,鼓励中下学生计算正确。

(六)作业:《作业本》第44页(四十四)。

(7)练习十三(二)

去括号课件 篇3

教学内容:一年级教材P70,练习十

教学目标:

分析性智力:知道括号的意义与用法;掌握在括号内填写未知数的方法

创造性智力:能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实践性智力:能熟练在括号里的数,能用在括号里填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课件展示:小猴子冲冲巷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了一些了,盒子里还没有满。冲冲决定再上山去采一些把盒子装满,你愿意帮助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核子力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有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

1、教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以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绦子,你们异地功能有自己的好办法,想和你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讨论结束以后,组织全班家六,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通过观察,发现盒子里还有两个空格,就知道要放2个进去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

(3)联系加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4、交流后,课件中出现冲冲的话:谢谢小朋友,我这就把盒子装满了送礼物去。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课件展示,冲冲带着礼物来到大河边,河山个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有半边了,只有染两块石头上的数字相加的得数是10,才能拼好小桥走过去。

2、小游戏:找朋友。交换司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不同的数字卡片。出示如:7+()=10这样的算式,教师执7问,我的朋友在那里,执3的同学就举3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反复联系。

3、教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想自己出题考考大家吗?咱们来个小组间的竞赛好吗?小组中先商量怎样出题,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开放题:课件演示:小猴子过了桥,他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上各有三把大锁,如:()+()=9,六把大锁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它选好钥匙吗?

四、课后练习:练习十,第1---3题。

五、课后小记:整节课课有故事情节贯穿,而且学生之前对数的组成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效果较好,但学生比较激动,组织纪律还需加强。

去括号课件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4+37+512-7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5+4-3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13-(4+6)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12+(11-9)9+(10-1)

18-(4+6)7+(3+4)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例2:○○○○○○○○○○○○

└───┘│例3:15-(6+2)=

5│想:先算6加2得8;

└───────┘再算15减8得7.

(2+3)+7=12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去括号课件 篇5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第四节:有小括号的加减法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小括号知道带小括号的加减法两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力:会计算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德育: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计算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5+617-85+415-98+6-7

15-611-414-8-315-7+5

二、新授

1、教学例6

(1)出示实物,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应用括号表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所以这里的括号不能换掉。

2、教学例7

出示15-(10+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小结

四、达标测评

5+6+414-2-85+(6+4)14-(2+5)

30+4+880-(12+30)60-(50-20)

板书设计:第四节:有小括号的加减法两步式题

15-(10+2)

=15-12

=3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去括号课件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8页想想做做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

设计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结合回答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

回答: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自主探究

1、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怎样求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巡视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

检查板演题

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2、想想做做第7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怎么求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栽多少棵?

先要求什么?

3、想想做做第8题

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边长4分米的方砖是块什么样的方砖?

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要先求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

铺底的总面积怎么算?地砖面积呢?

指名板演:4809(44)=270(块)

(也可分步)

4、想想做做第9题

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说明:二月份共生产22天不是说二月份只有22天,是说工人只做了22天,这里的天数与我们说的二月份28(或29)天不是一回事。

分别提问两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独立阅读

交流题目中信息

思考交流

独立解题交流

4803(3+2)

48032+480

读题交流

分析

简单交流

读题交流收集的信息

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思考交流

独立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检查订正

读题分析明确题意

读题思考简单交流

互相说问题

三、评价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四、作业设计

1.递等式计算。

240080-142108-(83+36060)

2.列式计算。

(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

(2)一个数的8倍比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149,甲数比乙数的8倍多5,乙数是多少?

3.解决问题。

(1)小丽原计划12天看一本240页的故事书。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看10页,实际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

(2)书法爱好者小军有240张宣纸,一个星期(7天)用去了35张,照这样计算,余下的宣纸还可以写多少天?

(3)王师傅3小时加工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5小时,王师傅一共需要加工零件多少个?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 篇7

教学内容:教学例4,完成教科书第108页说说算算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掌握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55314-7+2839-440+168

2、将后两题分别加上括号,变为:3(9-4)(40+16)8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题应先算什么?(出示结语)

3、揭示课题:

我们将按这样的运算顺序来用递等式计算两步式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4(1)。

(1)出示后,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与前两天学习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相比,多了什么?

(2)算式题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告诉学生:在有括号的算式题,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3)逐步演示并提醒学生:没进行第一步运算的部分,应位置不变照抄下来。

2、教学例4(2)。

(1)出示后,说说运算顺序。

(2)独立完成。

3、小结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两题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学生对先算括号里面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说说算算。

第一题:按要求独立完成。

第二题:出示生先比一比异同之处,再独立完成。

强调:注意运算顺序的不同。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独立完成后,学生比较两组题的异同,并说出各类两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3、4、5题。

去括号课件 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知道计算过程中连续两步乘、除或加、减部分,仍按从左往右顺序依次计算,学会计算这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4页复习题。

(1)小黑板出示。

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

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老师板书。

(2)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算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提问:这道题里有哪几种运算要先算哪一部分乘、除法连在一起的这部分又要按怎样的顺序运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为什么要这样算

(评析:例2是已经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综合应用,即整个算式要先算乘、除法,要先算的部分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往右算,这样的运算顺序学生不难理解。因此,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就便于学习新的例题。到学习例2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认识并得出例2的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又便于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在练习本上写出运算过程和每一步的得数。指名口答每一步计算,老师板书。指导学生校对,有错误及时订正。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提问:这道题会算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指名两人说一说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计算。

(2)指出:在像上面这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在计算过程里要算乘、除连在一起的部分,或者加、减连在一起的部分,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做练一练。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按照各题指定的运算顺序,在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做练习三第8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检查算得对不对。

指名学生说出题里的错误及原因,并把应该先算的画出来。

指名两人板演改正,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出乘法或除法后,后面两步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

指出: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要计算的部分是加减法连在一起,或者乘除法连在一起,仍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做练习三第9题第一行。

提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要求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

集体订正,教师评讲。

说明:第1小题是乘除法连在一起的三步混合运算,乘除部分

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2小题是先求前后两部分的积,先同时算两部分积比较简便。

4.做练习三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一个问题求什么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第二个问题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算式)从上面解答你看出,求第二个问题要先求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三第7题第一组,第9题第二行。

家庭作业:练习三第7题第二组。

去括号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1)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47-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理由有三: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新授

1.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教师呈现:404-28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比较:25+27和404-28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6-3-9,6+639,6+936,6+693,3+6+6+9

6.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巩固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2+7642406-217

45-203451-363+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5-205和20520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222=1

2222=2

2222=3

2222=4

2222=5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去括号课件 篇10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张老师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体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

【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

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课后感受通过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理解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利用探究得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去括号课件 篇1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旧知

承前启后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探究学习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应用

拓展升华

反馈调控

评价激励

问题备份

全面考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第三问第二小题你会进行合并吗?

回答 (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① a+(b+c) ② 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 问题二: 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①a-(b+c) ②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 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 1、法则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现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去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为“+”号时,这个“+”号一般是不写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教师点评指导。 特别是第三个问题 要予以特别说明。

学生概括总结法则。 (意图:使学生领悟到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 例1:去括号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阅读:当x=-2,y=-1时求多项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当x=-2,y=-1时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例2③在解题步骤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高效性。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行点评。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

(意图: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层教学)

(七)反馈调控,评价激励 1、练习 教科书P110练习1、2、3题

2、课堂小结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的效果)。 1、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以指导。 2、及时表扬鼓励。 3、强调书写格式。

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 (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去括号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方框里填数。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在方框写出相应的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列出这两题的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要把前两步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什么要把减法这一步括在括号里

想一想,使用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运算顺序。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练习五第2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2、3题。

小括号课件(实用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讲授教案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份特别挑选的“小括号课件”一定值得您一试,下面的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全部意见!

小括号课件(篇1)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培养数学技能.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括号课件(篇2)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5+2+8= 9-4-2= 4+6-7= 8-2+5=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小括号” 】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小括号(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小括号的写法).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问:有了小括号,“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括号,那么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12-5+4 = 14-9–3 =

12-(5+4)= 14-(9-3)=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1. 13-4+5= 7+7-6=

13-(4+5)= 7+(7-6)=

2.6+(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

小括号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小括号课件(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方法?学生汇报、质疑:预设方法1:60-38=22(个)223=66(个)

学生汇报这种方法时,互相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善板书方法1

先算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60-38=22(个)

再算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223=66(个)

预设方法2:(60-38)3

学生汇报方法2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3:60-383

学生汇报方法3时,互相质疑:是怎样想的呢?这种方法对不对?

(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数量关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比较方法2与方法3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又有哪些?

方法2:(60-38)3方法3:60-383

预设:

相同:数字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不同:方法2含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想对小括号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经历多种算法的同时,感悟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而能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形成优化选择的意识。在探讨、质疑、争论中引出小括号,既解决了情境中的问题,又深化了学生对计算题的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两种算法比较,区别在哪里?

2、结合算式讲讲算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在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问题时,先算的问题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想一想,分析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清楚后再去列式计算。

一般混合运算,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1)仔细观察画面,弄清楚图意。

温馨提示:

说一说有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求现在有多少台电脑?必须先求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

(2)学生自己解答。

(3)集体订正。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82-79)13130(90-83)

(45+36)5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分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

(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60-38)3

60-38=22(个)=223

(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66(个)

223=66(个)合运算

小括号课件(篇5)

一、说教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括号》是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例2中出现,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一年级新教材中,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从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明确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最终落脚点是运算顺序,强调的是算法。在这里,小括号的出现,也增加了式题的变化,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因此本节课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感受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白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有一定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口算学习中,会用圈、画等符号标注口算过程,这为学生“创造”小括号提供了素材。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计算。

2、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思考——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适时指导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维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计算的顺序。

3、巩固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首先通过一分钟常规口算练习,将学生的计算训练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再通过一组加、减两步式题口算,回顾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引导与尝试

从三个层次进行新知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动态展示教材74页例3的情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直观操作,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形成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的过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在此过程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训练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抽象成算式,使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思维过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减”的方法,通过尝试将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算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不能先算加法该怎么办?让学生感受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进而想办法“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符号,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3、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主要是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学生经历了刚才的“创造”过程,已经初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再通过几个式题练习,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总结归纳出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

做一做:通过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练习十七第3题:通过一道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小括号的意识和能力。

摘苹果: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巩固运算顺序。低年级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状态,必须有吸引他们的内容,摘苹果增强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参与的积极性。

小括号课件(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7--38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卡片出示:

3015224025+2440900124006309

34595-482045

25100581065+13

600303120300503120607080-34

253612516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0-120+25

300-(120+25)

(2)120+254

(120+25)4

(3)300-120+254

3003+254

提问: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依次抢答

想到答案就说

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300-(120+254)

(1)问:这道题中也含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2)巡视指名多人板演(暴露错误)

检查板演题谁对谁错?错的错在哪儿?

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提问: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你对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练习,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同桌(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观察分析交流:

先算括号里的乘法:254

再算括号中的加法:120+100

最后算减法:300-220得80

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归纳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说一说、做一做。(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核对答案。

2、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2题)

比较每组三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同桌互说,独立计算。

口答出每题计算过程和得数。

比较归纳

四、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指导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巡视检查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你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板演(尽量用综合算式)巡视

观察情境图,交流信息

尝试画线段图并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解题思路

五、评价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最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⑴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第三步算()。

⑵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2.用递等式计算。

24(45-1855)86(72+14749)

(184+56)(82-62)397+(504-432)18

3.同学们载树,四年级载了36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载了22棵,六年级载的是四、五年级的总棵树的2倍。六年级载了多少棵?

教后反思:

小括号课件(篇7)

9+3= 4+3= 7+5= 12-7= 14-5=

3+5+7= 5+4-3= 10-2+5=

“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括号”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请帮小熊算算好吗?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看这道题15-(6+2)=?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 14-(9-3)=

13-4+5=7+7-6=

13-(4+5)= 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论: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3个题目中,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 13-(4+6)=4+6-5 =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2 79-8+1=70

10-3+4= (10-3)+ 4=

还有使用小括号的必要吗?

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小括号?

8+4+7=13—6+3=

12—(3+5)= 5+(2+4)=6+

15—(10—6)=20—(5+5)=7+

自己写出两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

5.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吗?

(1)、一根彩带长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妈妈买回7个苹果和9个梨,吃掉了3个梨。现在苹果和梨共有多少个?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或“=”

小括号课件(篇8)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

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7

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小括号课件(篇9)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例4.

(学生的解题过程算式)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反思与感悟:

"括号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