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5.30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写报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普遍需求。报告就是一种宣告、告知的方式。你是不是正在为写报告而犯愁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的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精心编写了一篇“语文实习实践报告”,供您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1

x月xx日,我在xx中学开始了实习教师的生涯。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现将实习报告总结如下:

实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实习教师,语文教学自然是重点。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x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可以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况,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老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有时候还要帮助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

因为指导老师是校长办公室主任,我的办公桌也被安排在校长办公室里。没课的时候,也会帮忙做一些工作,比如复印、传达一些文件,办公室里没人的时候帮着接接电话,遇到工作繁忙的时候,也帮着接待来访的人,布置会场等。虽然都是很琐碎的,没有什么实质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我却在这些工作中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东西,可以算是我实习的意外收获吧。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厌语文。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08.11—08.12)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09.1—09.11)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09.12—XX.1)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奖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李吉林《情境教学法》;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3、撰写相关论文:拓宽阅读空间,培养阅读情趣浅谈。

4、撰写《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3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x周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回想当初,我满怀激情与斗志,在暑假找课件、准备教案、练习普通话等等,于x月xx日奔赴xx中学,心中非常激动与兴奋,但也有一丝的紧张与不安——我能否完满结束教育实习。事实证明,尽管当中有苦有累,但我能为我的教育实习画上了一个完满的感叹号。

教育实习是一次累与快乐交织着的实践。我始终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一诗句,要想得到很好的锻炼,就必须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然而正因为苦,才会有的收获,才会有更大的乐趣。从教学工作到班主任工作,从熬夜奋战到课外活动,无不体现着累与快乐交织着。

实习期间,我担任高一十七和十八班的语文实习老师。见面会时,我就向指导老师了解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以及老师的教学进度等。xx中学今年扩招,高一年级有xx个班,其中x个重点班,xx个普通班。我们实习队的x个人刚好分到了普通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很活跃,甚至很调皮。因此,指导老师提醒我要有心理准备。听了这番话,我也心中有数,但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与他们和平相处。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一、多听课且听好每一节课

实习的第一周是我们听课的时间。我尽可能多听课,听不同老师的课,了解中学课堂的基本环节、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及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情况、接受知识的能力,为语文教学做准备。幸运的是,和平中学有一个教学工作安排,就是每周都会有一两节语文公开课。高一语文科组会开例会对公开课进行点评。这让我有的机会去观摩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学习到更优秀的教学经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是从中受益匪浅。有的老师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上课慢条斯理、有条不紊;有的老师语速很快很流畅,跳跃性很大;有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而有的老师在尝试着新课标……

然而,这期间主要的还是听我的指导老师叶丽燕老师的课。现在的听课,除了了解课文知识外,还要求以老师的身份去听,更加关注老师上课的语言、形式、技巧和学生的反应等。叶老师很年轻,但是教学经验很丰富。从叶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叶老师正在尝试着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她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教学理念。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转化成你的个人魅力,以此来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叶老师正是这样一个以其个人魅力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人。我非常欣赏叶老师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应对自如的调控能力。我忘不了叶老师课堂上的侃侃而谈、谈笑风生的情景。她生动地讲述身边的故事或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及夸张的动作,使得课堂气氛很轻松很活跃,想打瞌睡的学生都会被吸引。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如何调动课堂的气氛,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多听课,还要听好每一节课。因此,每听完一节课,我就会跟叶老师讨论一下听课的情况,做一些小结。有时还会把听课过程中吸收到的教学经验与同伴一起分享,进一步巩固听课效果,为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认真批改周记、作文和作业

除了听课,还要批改两个班的周记、作文和作业。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有作业,每天至少要交一种类型的作业。因此,我每天都很忙碌,看着办公桌上堆积成山的作业,自己只好加班加点把它批改完。尽管作业很多,我还是很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写上不同的激励评语或者找个别学生谈话。学生受到了鼓励,也会越来越认真地对待作业。对于作文,水平比较低,批改起来很费劲,除了找出不足之处,我还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三、虚心请教,用心备课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老师娴熟自然的语言,随手拈来的广博得知识、自然的过渡等,除了有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尽管是经验老到的老师,如果要上好一节课,仍需根据学生、新的教育理念去备课,更何况我们这些初次踏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顺利上好每一节课。因此,除了认真批改作业,我会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当中。

备课不是单纯地看教材,而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梳理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各个知识点,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程序。一节课40分钟有限,对于整篇课文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重要的典型的来讲。我对此有点难以取舍。这时,我都会虚心请教叶老师。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对老师素质的一种要求。我也很认同。虽然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不多,但是备课课时要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全局,才能更好地处理课堂上突发的提问或意外。此外,我觉得最困难的是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突破重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除了请教老师和队友,还参考了很多资料,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教案,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修改完善。

四、把握机会,上好每一节课

国庆节后,我开始走上讲台。为了慢慢适应课堂气氛,体验真实的课堂,我们大多数都是从习题课向新课过渡。一开始我上的是试卷讲评课。我以为评讲试卷很简单,只要把问题讲解清楚即可。整一节课都是我一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课堂很安静,我也不知道学生听明白了多少。课间马上请教叶老师,上重复课时就有所进步了。我主要增加了一些互动的环节,时不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共同来解答。这就避免了学生走神和不专心。

当我上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时,出现了“教学任务未完成”“重点不突出”“教学环节过渡不自然”等问题。叶老师指出了我上课的不足与缺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听课和写教案过程中就有了针对性。通过了听课和实践,开始有了一点进步。这时,叶老师给了我多次机会,尝试上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从古代的诗文到现代传记文体到现代散文,从习题课讲评到新课的授课到作文课的评讲,从不同层面锻炼和培养我的授课能力。

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来上课。课堂上时我起的是引导的作用,的是以学生朗读与思考回答问题为主,然后由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来点评和补充,或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然后大家共同分享讨论成果。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很好,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我总结出了三大问题:一是引导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预设与生成未能很好地结合;三是激励教育做得不够。

面对这些问题,我曾经茫然、灰心丧气,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队友们的鼓励让我重燃斗志,指导老师的殷切期望给予我面对现实的勇气。我重拾信心,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备课当中针对自己的不足各个击破。

在引导方面,我听课时会更加留心老师的引导方式,此外,我会想方设法去做好引导,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或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等。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思考问题也有了方向,课堂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总之,我会千方百计去引导学生,由学生思考生成答案,代替老师的灌输。

关于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也尽力去改进。我一般都是以尽可能有效地逻辑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实际教学时也遵循预设的线性思路,对于突发的提问与意外未能很好地应变处理。叶老师也指出了我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未能很好地结合。或者是刻意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备课思路走,或者忽视学生的回答。据我了解,叶老师能合理地、随机性地根据学生的互动来调整教学内容,地遵循生成主义的非线性思路,但又不完全是被动地跟着学生的思路天马行空,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放得开收得拢。老师的高明之处,似乎不在于她的教学设计是如何的完美,而是她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这是我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我也努力做好激励教育,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刚开始,对于学生的回答或朗读背诵,我只是说“嗯,好,请坐”“很好”,表扬语言过于单一和贫乏,或者是忽略点评,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叶老师听了我的课后,指出了这一问题及其危害性。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许,如果我忽略学生们的内心需要,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我可以快活两个月。”学生亦如此,如果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光,或是赞扬,他们内心可能会欢呼雀跃。

这以后,我会有意识地去改进。学生讨论完后,不再是直接进入讨论成果的分享,而是表扬他们讨论的积极性与热情,甚至故意给他们戴高帽,称赞他们胸有成竹,调节课堂气氛;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后,我也会大力表扬,还对个别平时很少有机会得到表扬的学生进行了褒奖;对于胆小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听完他断断续续的回答,并且从回答中善于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加以激励。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受到了激励与鼓舞,上课时也更加积极,甚至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

表扬的反面是批评。课堂上学生的不专心,或搞小动作,或趴桌子睡觉等现象,上课时有些老师不加管理,这会纵容学生的不良习惯。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是对其瞪眼睛,或者趁着大家集体朗诵时走到学生身边醒他。而我很佩服叶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她不会骂学生,批评学生不会让学生难堪,而是采取了学生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如集体朗诵时,一学生神游太空,老师没有大声训斥他,而是让他个人朗读几句。老师先是表扬他的朗诵,接着以半开玩笑半严厉的口吻“你们个别人故意齐读时不开口,想引起老师的注意,然后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希望你以后注意,不希望在以这种方式来吸引我的注意力啊……”其实大家都知道老师不只是教育他,还在提醒其他同学也要注意这种情况。这比单独个别提醒作用更大。带笑的批评,在表扬中批评,这种激励教育是我要细致观察与揣摩学习的地方。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4

一、导言:

温宿县二中为温宿县唯一一所汉语言中学,文科优势明显,教学质量上乘。今年,温宿县二中共招收7个七年级班级,其中前4个为实验班。七年级(5)班为普通班级,同学们刚刚进入高中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很好的适应高中繁忙的生活节奏。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七年级上学期要学的课程,相对小学高段的教材,初中的教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刚刚进入初中的同学们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力推进大语文概念的今天,语文学科是否达到了于漪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情趣横生”的目标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相关语文教学书籍,我设计了一张以七年级语文情趣教学为核心的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

此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在征得实习所在班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同意后,利用课休的时间对同学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温宿县二中七年级(5)班全体学生,共69人。男生40人,女生29人。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共发放69份问卷,实收69份。

四、报告总结 :

(一)语文学科仍旧广受同学们的重视和喜爱。

有66位同学认为语文是“重要的学科”,约占总票数的96%,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学科”的有2人,只有1名同学认为语文是“让人头疼的学科。” 。在询问“最不喜欢的学科”的问题时,9门主要课程除历史外每门课或多或少都有被同学们投了票,其排在前三位的是政治(16票)、地理(13票)和英语(12票),投语文的只有一票,这与有的书上说的语文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在问及学习语文的原因是什么时,4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学习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32%的同学认为对将来的生活有帮助,16%的同学则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只是将语文当成了一个工具,而没有意识到它身上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

对于语文作业,同学们大多倾向于做单元试卷或者抄写课文、练习写字之类的“低技术含量”的活,而非更具有课堂灵活性和更能拓展个人素质的口头作文和课堂辩论。这与后面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课型是辩论课和自己准备的课略有冲突,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同学们一方面渴盼在语文课上通过口头作文或者辩论展现自己的口才,希望语文课是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但又不愿意主动表现宁愿当一个普通观众的心理。可以说在高一阶段,语文学习应该是轻松的,作业所占用他们的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比例不是很高负担也不重,关键还是要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尽可能的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并且学会灵活运用。适当的在高一阶段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主动快乐的去学习语文,也许会是他们更喜欢语文的原因。

这些数据表明,在学生心中语文的学科地位仍然是比较高比较受欢迎的。

(二)学生渴望阅读材料丰富而且富有情趣性。

在对现行语文教材的调查中,同学们普遍反应文言文和现代诗歌比较难、有的课文繁杂没趣,和初中相比差距很大,普遍认为需要再增加一点情趣会更好。他们最喜欢的是“情节生动的”和“特别有人情味的”,而最不欢迎的是“学了没用的”、“内容陈旧的”、“侧重思想教育的”阅读材料。在几种文体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记叙文,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文体;在文学作品中,有过半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小说。

这些数据还表明,学生的语文阅读观还存在着一些有待纠正的偏向。譬如,在平时最喜欢的杂志报刊物中,学生最喜欢的前两位是娱乐花边类(12票)和科普科幻类(9票)期刊杂志,其他类型的也几乎都有追随者,也有些同学选择了多选。而在其后的问答题中,让同学们列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或者文学名著时,大部分同学只列举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同学们列举的杂志中,《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萌芽》、《演讲与口才》这些主流的杂志依旧是年轻人的首选,《环球时报》、《新安晚报》等报纸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有不少同学列举的是娱乐类报纸,关注青春偶像的点滴动静依旧是生活的一个支点。而在列举的寥寥无几的名著中,屈指可数的只有中国的四大名著和《鲁宾逊漂流记》和《格列福游记》等,阅读层次大多还停留在初中水平。以上这些一方面反映了现在同学们阅读面的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多了,但另一方也可以看出休闲轻松的快餐式文化正在逐步侵蚀着高中学生的阅读领域,大部头的经典名著正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

又譬如,学生在各类文体中十分看重记叙文(43票),而对知识性强、使用价值高的说明文、应用文以及文化含量很高的的文言文都兴趣很低。而在对文学作品的体裁选择中,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前两位是小说(27票)、神话故事(14票),对影视作品、散文、戏曲等也有部分同学选择,让人感到非常痛心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同学选择“诗歌”。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现代人正在逐渐淘汰诗歌也无法感悟到诗歌纯美的意境。努力让每一位同学具备最基本的诗歌素养,学会欣赏诗歌的动人之处,在心底为诗歌留一方小小的纯净之地,也许应当是每一位语文老实的职责吧。而同学们喜欢的小说,更多意义上倾向于现在流行的青春小说,比如以郭敬明为代表的《最小说》和饶雪漫为代表的《漫女生》系列,这些小说在他们看来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编织着他们期待的青春梦想,因此市场庞大。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还未摆脱少年的特点,带有单纯追求情节、喜欢幻想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观的工作还做的相当不够。

(三)学生们希望语文课堂是充满情趣的。

对于最喜欢最有价值的的语文课的课型,25名学生将票投给了辩论课,其次是自己动手准备上的课,这表明学生们带有一种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团队合作和探索研究,应当适当加以激发和引导。在询问对新教材哪些方面比较吸引大家时,有些同学选择了“表达交流”。这些都表明同学们希望语文课堂是一个互动的充满情趣的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

对于教师的教学特点的评价,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几点是“富有情感善于激发学生兴趣”(38票)、“ 语言幽默”(13票)、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8票)、“知识渊博”(7票)。而“善于点拨、使人豁然开朗”(3票)和“条理清晰”则被放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

在“假如你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你认为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的问题面前,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们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语言幽默风趣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生给我们实习老师提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善于调动气氛,希望老师上课幽默生动点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作为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们而言,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慢慢改正,比如教学机智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还需要以后去多家磨练。但是我们实习期间分配的新闻单元也不适合去发挥幽默。

五、建议:

当然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只是学生们在特定阶段的看法,学生的意识也同样存在着片面追求兴趣的偏向,但的确高中语文教学在情趣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1、充实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学识渊博,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适当展开广阔的知识画卷。

2、提高语言水平,争取做到幽默风趣,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正确引导同学们的阅读倾向,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学生们去阅读经典名著。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乏味的语文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堂乏味的语文课肯定也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如何把语文课上的妙趣横生,如何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如何使自己更加优秀,将是我在以后不断追寻的目标!

>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报告3

1实践题目:小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

4调查地点:毕节地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5调查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3)个案描述:苏鹏,男,小吉场镇中心校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生活的习惯。

(4)地点:小吉场镇中心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

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

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

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9结论: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5

尊敬的领导:

这学期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奉献。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6

1实践题目:小学生厌学”现象

2调查方式: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3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

4调查地点:毕节地区小吉场镇中心校

5调查过程: 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1)选题:学生“厌”学现象

(2)计划: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3)个案描述:苏鹏,男,小吉场镇中心校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生活的习惯。

(4)地点:小吉场镇中心校

(5)方式及方法:调查法 、谈话法、疏导教育法

(6)调查了解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提出问题:

(1)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哪些?

(2)学校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3)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哪些?

7分析问题: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

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农村信息闭塞,缺乏理想。在农村里,孩子接触到信息渠道很窄。他们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知道信息。传统的教育加之教师本身的信息问题,难以满足孩子们信息的需要。更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8原因与对策: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

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

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9结论: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7

过程设备设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主干课。该课程涉及到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腐蚀与防护、化工原理和机械制图等学科知识,是一门多学科交义融合的、综合性的专业课。它包含压力容器设计和过程设备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所谓压力容器设计主要包括中低压容器常规设计、外压容器设计、高压、超高压容器设计方法和压力容器整体设计等部分内容;而过程设备设计则是在压力容器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方法,如储罐设备、换热设备、塔设备和反应设备等。同时还涉及到GB 150, GB 151及化工部和化工设备的相关标准等。是一门直接面向工程实际,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今社会要求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以过程设备设计课程为依托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经过了儿年的建设,探索出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建立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具有本校特色过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讲授内容的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拉近课堂与工程实践的距离。本课程可分成压力容器设计和典型设备设计两大部分,这两部分有这样的关系。压力容器一般是化工设备的外层壳体部分,而不同的化工设备也可看作压力容器内部安装不同的内构件所形成的,因而压力容器是化工设备的基础。对于压力容器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第二章“压力容器应力分析”和第四章“压力容器设计”,这两章是本门课程的核心理论。如厚壁圆筒应力分析,外压圆筒应力分析,轴对称薄壳应力分析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经验数学公式。对于缺乏力学基础的工科学生来说,理解和消化这部分内容很困难。针对这种矛盾的现实情况,我们采用了注重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力学模型的解析解进行规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既强化了学生理论建模能力,又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解析解的物理意义和工程意义理解程度。而把那些不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繁复的求解过程,则留给他们作为作业,在课后推导完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对其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加强应用和强化设计能力大有好处。对于理论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如第一章“压力容器导言”之中的压力容器的组成部分、压力容器的各种分类和压力容器相关标准规范等内容,我们主要采用实习、参观现场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实验条件,在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压力容器的组成、典型组件结构及组件与组件之间功能和结构联系。

另外,还对过程设备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培养设计、创新素质方面的规定。如对每一教学章规定一个教学训练环节,改变教学方法。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理论教学环节,改变粉笔黑板单一教学模式为课件加粉笔黑板模式,利用课件补充、增加工程实例图片、动画。在内容上,不仅要满足考试和考研要求,而且对实际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儿年不断地进入企业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并查阅收集大量的工程案例,把它们合理地加入所编制的过程设备设计课件中。又经过较长时间授课、验证和多轮次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标准课件。该课件已具有集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研究生考试复习等功能于一体,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学习与考察。新课件还具有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案例,通过对应章节的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至少要在每章教学内容前演示或提出一些适当的应用实例,或提出一些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学习。在选择例题方面,适当增加设计类题目。在教学中,重点讲授各种壳体结构及部件的应用场合、条件,结合实际应用研究各种壳体结构的设计方法,改变以前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不注重实际应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在理论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实验包含壳体应力测定、厚壁圆筒爆破和外压壳体失稳实验。此次改革在已有的过程设备实验的基础上,加设了常用壳体结构及其部件的认知实验和常用动设备的拆装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时,通过亲身观察常用压力容器和组成部件的结构和区别、它们在过程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安装位置以及工作过程,使过程专业学生都能对工程中常用压力容器及其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有所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现有过程实验教程进行修订,使之更适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课程实验也是一个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性质,合理设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同时学时也能满足课程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且实验类型也很全面,如认知类实验、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并且不断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比重,如增设浮阀塔盘结构创新设计实验,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方式创新设计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在未来的计划中,将增开常用过程生产装置操作运行实验,使学生对整个过程设备和课程内容有一总体的了解和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题目中大致包括动设备、静设备、设备控制系统三部分内容。设计内容应有以往课程设计要求的理论设计计算与结构设计内容,能体现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专业课程知识的设计方法。即过程设备设计的课程设计题目,要包括各种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方法,如选择板式精馏塔机械设计作为课设题目,该题目可选择筛板、浮阀、舌形等各种传质的组合,以完成过程所必要的传质要求。设计中还包含降液管的设计、溢流堰的设计、容器壳体材质和壁厚的选择以及内外压强度校核等各种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好,且灵活多变,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现有课程设计题目基础上,尽量丰富课程设计的题目,尝试将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以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依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把题目分成不同的等级,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题目,成绩的划定也跟难度有关。为了避免现有课程设计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独立进行过程设备设计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了解同类系列产品的性能、结构特点及制造过程,使学生懂得过程设备设计与过程工艺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获得产品的有关工艺知识,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前(或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工厂参观或者以多媒体的方式观看相关的工程案例,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设计思路,使设计与工程实际接轨。这样一来,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深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使课程设计的效果上升到新的层次。在课设指导过程中,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设计素质训练,在设计过程中增加研讨环节,即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进度依次提出一些议题,如换热器壳程气体出入口管直径较大,影响管束长度利用效率问题和夹套反应釜夹套加热面积达不到工艺要求等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或答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创新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改革措施,还应对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体系做必要调整。根据平时表现、设计能力、图纸质量、说明书内容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并在这些方面修订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大纲和质量规范标准,以规范学生重要实践环节的操作规程,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从制度层面保证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的严格落实。

为检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学生完成过程设备设计课程的学习之后,举行过程设备设计应用能力竞赛,真正考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出设计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满足过程工艺要求的化工设备,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种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我们曾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设计热力牛奶杀菌器为竞赛设计题目,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征集了20多种设计方案并有三种方案还制作了透明设备模型。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和完善,探究一种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提高的新模式,从传统的纸面试题形式向实际设备模型,微、小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转型,并建立起一系列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对实际工程产生兴趣,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得到紧密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从而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依托过程设备设计课程教学,建立一套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有效地把课本知识具体化,各种实习目的明确化,设备设计实际化,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目的。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8

一、实习目的

经过这几年来的学习,我们终于到了实习的阶段,实习是直接检验我们理论联

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自己专业知道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更具备实际的专业能力,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把知识转化为了一定的社会效果。特安排本次实习。

二、实习时间:

20xx年2月6日至20xx年3月9日(5周)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内容:

在该学校实习期间,本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实习:课程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以及学校后勤一些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首先开始的是听课,因为是新到工作者,对课堂从未接触过,更谈不上要上好课了,所以我先从听学科带头人的课,在此基础上,我在上课的初步实战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我的初次上课上,对我以后的课堂把握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是如何的备课,备课是一门学问很深的内容,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对班级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都要综合起来,所以我对教案进行了三次的修改,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与启发式教学”把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备课当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因素,全方位考虑学生的成绩与基础的差异,对备课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再次是上课:第一次登上初中的讲台,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慢慢的冷静下来,按照自己的备齐内容,及时注意学生的反应,把握好课堂中的教与学,充分体现出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课后,,指导老师针对我的上课情况评价说,整体上来说很好,只是与学生的配合还有点不足。在接下来的讲课中,我改正了缺点,上课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也和学生达到了很好的配合,成功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工作。最后是班主任工作。对于我一个新来的年轻老师而言,班主任是个很具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时期,小孩子的思想与认识都带有很大的社会因素在里面。在工作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谈话式与制度式双重管理,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与特殊生进行诚恳,真诚的谈话,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基础很差的同学,叫王海周,之前出现过逃学,不爱做作业等现象,对他,我特制定了一个提升计划,与他一同学习,一同讨论与解决不懂的问题,经过两周的努力,他对学习有一很大的兴趣,考试也从之前的20多分提高到了50多分。通过他的提高,让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了很大的喜悦与成就感。

五、、实习反馈

对于我的本次实习,该校领导以及指导教师对我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认为我全面完成了各项毕业实习任务,实习时非常认真,并能严格遵守该校的劳动纪律,毕业实习效果很好,业务能力也非常强。

六、实习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深深的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工作,在教学中

我们要比学生更多的多的知识,还不仅要具备汉语言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相关的一定知识。学生是还不懂如何去学或不知该怎样学的人,所以我们要做好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因为我发现,当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后,一切工作实行起来就会轻松的多。不仅如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很深的还有是与家长的沟通与,做为班主任,不可避免的要与家长沟通,所以我特别注重家访与召开家长会的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与家长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方试了。

总之,通过这五个星期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学到了书中所没有宝贵的经验与知识,在指导老师与校领导的帮助下,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变为了一位老师,我想,通过这次实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多反思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与成功之处,多总结,像竹一样一节为一结,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更能让我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老师。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9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课时仍然延续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死板、单调,学生学习兴趣泛泛,学习效率低下。作为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充分的探索,总结了以下经验和看法。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意在课堂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场景要能充分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利用情境教学来实现我预想中的课堂效果。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话剧形式的表演。利用话剧表演,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使学生在兴趣的诱导下更加认真、努力地吸收我讲解的知识,对文章的主旨也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课堂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状态。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活跃、融洽、积极向上,能在最大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相反,如果课堂气氛糟糕而压抑,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对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同小可的影响及意义。因此,我力求每节课的课堂氛围都要达到最高的水平。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内容时,我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辅工具,让学生好好欣赏这些古香古色、具有独特韵味与魅力的古建筑。这样的话,不但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流连于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更能激起学生胸中强烈的民族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形势,为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人才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10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编导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编导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编导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编导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

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编导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编导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编导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编导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

完成编导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编导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编导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

语文实习实践报告 篇11

【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课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和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人们的关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因为在这里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它既是一块处女地充满生机同时又使人心生陌生感与挑战意识。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这是个崭新的课题。

一、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讲求一个“实”字,也就是说必须要讲求实效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来看,它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实际,是实践,是在师生互动及校内外结合作用下创造出来的教育经验。因此,它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重视与他人的合作,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过程。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里所说的重过程不重结果是有一定前提的。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的确是课程建设上的一个大突破,更是学习方式上的一大突破,但这种突破不等于先破后立、推倒再来,而是边立边破,破中求立。因此,在学生被动式接受学习的惯性尚未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为保护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因而才对过程给以特别的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过程而不要结果,而是指不要刻意追求与活动主题高度一致的这种急功近利、拔高要求的结果,要追求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态度、方法、情感、意志、人生观、价值观,当然也包括知识与能力等方面都得以发展的这个结果。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让整个过程在围绕和贯串中心、主题的同时获得问题之外的更多更好的副产品,使重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过程,才是真正地提高了实践活动的实效。具体可从一下方面着手:

1.围绕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围绕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开展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而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过程,而且是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尊重学习者的需求,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特点出发,避免形式主义,加强活动的实效性。

3.围绕学习者与他人和自我的关系开展的技能与品德教育。劳动与技能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的过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

新《课标》中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对于语文学科,则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着眼于一个“活”字,即要在丰富性和多样性上下工夫

就活动内容而言,语文课程每一单元后结合单元教学安排的语文实践就是很好的资源,学校、社会、家庭每个领域都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在有选择地利用的基础上,可资为活动课的内容,这就保证了活动课内容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学到了方法。当然,内容毕竟不是活动课的全部,它必然要附丽于好的形式才能存在。像偏重于社会科学的调查、访问、参观、研讨、座谈与偏重于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操作等,整合或重组后加以运用也未尝不可。这正是因为活才能维系,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还要崇尚一个“新”字。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变量远多于定量,即发展性特征特别突出,而发展的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语文实践活动每一次主题不同,方式各异,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学校教育领域中来,教师应重视开辟学习资源,这是活动课程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二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形成与构建的周期不一样,前者是沧桑老人更多是温故,后者是短、平、快,重在知新。那么开设活动课若不把握这一特点,便会违背规律、事与愿违,而遵循这个规律,才能长盛不衰。三是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新形式抱有极大的好奇,如无视学生的这一需求,活动课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在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如不注意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还满足于搭轻车走熟路的话,也就失去了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进取机会,最终将落伍。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及时评价并多激励,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从评价性质来看,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从评价主体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校本评价”,即在学校内部或班级进行的,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声音,因为评价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采的评价方式。从评价方法来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评价方法是质性评价,它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基于这一点,我总是多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小组合作的成功体验,不断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迸发热情和研究的欲望,推动学习活动的发展。

一种新的课程的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探索,总是伴随着问题与困惑,在一年的边学边做,边破边立,不断构建中,我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兴趣也来源于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说我们双边的合作互动、探究,共同推动了我的语文教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语文实践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