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卫生局季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卫生局医药卫生工作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候还是会使用到总结的。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也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因素之一。每次写总结,我们的大脑都会形成回路,有些东西豁然明朗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么我们在写总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卫生局医药卫生工作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今年,全区卫生工作主要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和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实施四个二工程:即开展两项活动,抓好两个重点,推进两项建设,实现两个确保,改革卫生体制机制,努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卫生服务能力,全区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现就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卫生项目建设

区卫生局及各项目单位把项目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实际落实各项举措,强化项目监管,各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已于6月份搬迁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预计在12月底前动工兴建;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和附属工程施工,力争明年元月投入使用;值夏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已于10月份开工建设;文陂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天玉、富滩、东固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民生工程进度

新农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截止2月28日,全区共150353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5.66%,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截止11月30日,已办理门诊补偿21233人次,发放补偿金额98.6万元,住院补偿17182人次,发放补偿金额1214.3万元,基金使用率达100%;扩大免疫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新增疫苗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8%;社区卫生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河东刘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规划建设,并达到按二星级标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全面启动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卡项目,全区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39653份,为服务对象提供免费服务总人次达14986次。

三、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1、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3月份手足口病疫情稳定,加强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应急准备工作,11月中旬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为全区医务人员、学生、教师、公安干警、公共服务人员等一线人员接种疫苗6000多针次。为全区8月龄-15岁儿童接种麻疹疫苗3.9万多针次,接种乙肝疫苗2万多人份。

2、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抓手,大力整治五小行业,开展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检查2次。

3、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正常产免费,手术产进行补助,全区已为386名农村孕产妇实行了补助。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4%,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gz85.CoM

4、乡镇卫生院建设大力推进。东固卫生院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于9月12日收归公办,实现全区100%的乡镇卫生院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卫生院。选派43名技术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专业技术人员、吸纳4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1、招商引资和向上争资工作有新突破。引进园区项目2个,顺利完成庐陵风情美食一条街招商任务,争取上级项目20余个,争取资金3892.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29%。。

2、光明微笑工程有效推进,全区已免费为469名白内障患者、15名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

3、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核验收。扎实开展了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核各项工作,区内爱国卫生工作机制和网络逐步健全,除四害活动广泛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五小行业卫生得到有效治理。11月27日至28日,经省专家组现场考核评估,确认达到省级卫生城市标准。

五、2012年年卫生工作计划

(一)加快医疗卫生单位基础建设

1、重点推进国债项目建设。积极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加快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步伐,按照建设进度要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建设目标要求,加强项目监管,狠抓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做好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及其它卫生院在建项目的后续工作,力争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在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2、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继续加大争资跑项目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有关卫生工作项目,不断改善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快东固卫生院、区皮防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采取适当倾斜和帮扶措施,齐心协力推进以上两个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及时完善装备各种医疗设备,充实技术人员,力争早日摆脱落后局面。

(二)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实施。

一是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落实新农合补偿便民措施,努力提高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面,确保参合率达93%以上,基金使用率达80%以上。二是继续加大对扩大国家免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补服叶酸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强化全民防病和公共卫生保健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严格项目管理,力争五苗常规接种率达85%以上、新增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确保项目政策能惠及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群。

(三)全面完成光明微笑工程任务

继续维持巩固现有工作机制,再次深入开展宣传发动,通过鲜活动事例宣传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工作目标,在现有筛查工作基础上,深入开展新发病例的筛查,全面掌握患者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加强患者手术衔接和术后管理,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都能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年内免费为450例白内障、22例唇腭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四)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根据当前疫情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学校、农村和城市社区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抓好疫情监测报告和医疗救治工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五)全力以赴开展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活动

进一步完善区中心医院硬件建设,强化内涵建设,打造医院品牌;巩固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建设成果,提升农村中医诊疗水平;强化村卫生所中医建设,合理配置农村现有中医药资源,扩大农村中医药运用范围,力争年内跻身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行列。

(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确保乡镇卫生院新增卫技人员全部参加市级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和管理。选派部分社区医生和护士参加全省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转岗培训。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医药卫生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xx医药卫生系统共有xx个医疗卫生单位(不含村卫生室、诊所),从业人员xx人,党组织xx个,党员xx名。xx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坚持把夯实基层党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加强党建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及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数由活动前的xx个增加到xx个,增长xx%,党员数由xx名增加到xx名,增长xx%,覆盖面达到xx%以上,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有力促进了全省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党组织管理和组建模式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扣行业特殊性,大力探索创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采取统一管、联合建、集中建等多种方式,着力破解党组织多头管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于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理顺组织关系上归口统一管。针对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隶属不同部门,影响卫生主管部门统筹开展党的工作和业务工作的问题,以县域为单位,推进党建工作系统管理。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成立卫生系统党委,将县域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统一归口卫生系统党委管理,实现党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有机统一。xx、xx等县党员数量达到党组织设置标准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了党支部。

二是在民营医疗机构中实行联合建。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员数量少、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谁注册谁管理的办法,加强对其党建工作的管理和指导。xx市xx年底对在市卫生局注册的14家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状况进行摸底分析,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联合9家民营医疗机构35名党员建立了xx市民营医疗机构联合党支部,选举产生了市属民营医疗机构第一届联合党支部委员会,还将联合党支部书记作为市卫生局机关党委委员。三是在新社会组织中推动集中建。针对学会、协会、基金会等新社会组织具有兼职人员多、退休人员多、联系松散两多一散的特点,省卫生厅印发了《xx卫生厅主管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新社会组织与挂靠单位党的关系,制定了退休职工党员在原单位和在新社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的原则,并采取领导联系、专题会议、一对一等方式,集中开展了党员关系划转和党组织组建工作。xx年底,在省卫生厅主管的新社会组织中一次性建立党支部20个。

二、健全完善制度,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坚持把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与规范党组织建设、培育配强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同部署、同推进。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工作保障。xx年以来,省卫生厅先后制发了厅直属机关《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实施细则》、《党内接待日制度》、《党内谈心和慰问制度》等;召开了三次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座谈会,及时推广各地、各单位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基本上建有党员活动室、支部会议室,配备了学习书籍、电教设备,建立了党务公开、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实现了党组织活动规范化。

二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指导各地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创新选人用人方式,遴选了一大批党性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岗位。2011年4月,先后在遂宁、成都召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会议,组织全省各市(州)和扩权县医药卫生系统党务干部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对全省 50张床位以上的200多个民营医疗机构院长进行了党务知识培训。

三是坚持选派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各地从市县卫生局机关、直属医疗单位挑选了2000余名热爱和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到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协调处理党建工作中的相关事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工作,实行不建立党组织不脱钩。

三、坚持相融互促,服务群众健康有新成效

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工作,扎实开展公开承诺和党员示范活动,推进学杨勇、做卫士、比贡献竞赛活动,组织争当卫生管理标兵、廉洁从业标兵、医药技能标兵、卫生防疫标兵和卫生执法标兵。广大党员立足本职争一流,为患者排忧解难,争当群众贴心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就在身边、得到实惠。

一是全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药成本持续降低,门诊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下降幅度超过10%,门急诊人次增长超过10%。

二是基本医疗保障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覆盖农业人口6,614.35万人,参合人口6,285.09万人,参合率为95.02%,五年报销总费用174亿元,受益总人口达11,429.11万人次。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完工率达98.65%,从根本上改变了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旧况。同时,实施城乡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农村卫生拔尖人才评选等卫生人才向基层倾斜政策,有力提升了全省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综合施力,多方保障,形成医改工作合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破解医改难题,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医改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进一步树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公共产品的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责任,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重点工作。

1.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省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统筹协调。医改领导体制进一步理顺,各地医改机构和人员调整逐步到位,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加大了对医改工作的协调推进力度。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医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领导决策、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等机制,层层分解任务,传导责任和压力,保障了医改扎实有序推进。

2.加大规划引导和投入力度。国家高度重视医改资金保障工作,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卫生领域重点工程专项建设任务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医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含计划生育)支出预算安排10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62%,比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增幅高出0.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4%,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增幅高出5.74个百分点。

3.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建机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强调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和公益性运行机制;着重强调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积极性;着重强调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4.注重宣传引导。中央和各地新闻媒体把握主旋律,增强主动性,继续把医改宣传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医改重要政策文件发布等时机,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凝聚社会共识。大力宣传各地在医改重点领域探索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坚定社会各界推进医改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加强对医改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医改顺利推进营造平稳、有序的社会氛围。

(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各项改革任务有效推进。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社会办医、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建立运行新机制。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召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配套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县(市)扩大到1300多个,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青海12个省份实现改革全覆盖。卫生计生委举办24期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各地4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各地自查基础上,2014年底,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组成12个督查组,对29个省份进行了现场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政府责任进一步落实,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开始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试点地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理顺,医院收支结构得到优化,经济运行正在步入良性轨道。问卷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改革的认同度达到82%,群众对医改和就诊体验的满意度达到96%。

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实现每个省份(西藏除外)至少有1个试点城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2014年67月,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对第一批17个试点城市和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情况看,改革试点总体方向正确,各地对推动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收支结构日趋合理,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分别从改革前的9.14%和12.71%下降到5.34%和3.95%,群众医疗费用自付比较改革前降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2.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着力构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各地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空间。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试点地区设立外资独资医院。目前,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进一步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求,2014年批准9家非公立医院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将港澳台投资者在内地设置独资医院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外国医疗团体来华短期行医的审批权下放至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二是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支付政策。三是清理取消不合理规定。梳理妨碍社会办医的不合理规定,提出了清理清单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按时限完成清理工作。地方出台了一批专项配套文件和细化措施,在土地使用规划、大型设备购置、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方面保障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四是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资格条件、注册管理、人事(劳动)管理和医疗责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据统计,已有累计近17万名城市医院医生到县乡医疗机构执业。五是推进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开展社会办医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对13个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所在省份进行抽查。卫生计生委会同国资委积极研究推进国有企业所办医疗机构改制试点。六是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要求,发展改革委加快研究起草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3.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筑牢群众看病就医保障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5%。一是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启动试点工作。截至2014年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大到所有省份,有16家保险公司在27个省份承办大病保险,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患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效应进一步放大。国务院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对部分省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卫生计生委分别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作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制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指导各地在加强基金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工作,普遍开展按人头、按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推进医保实时监控,确定45个地区开展医疗服务监控试点,有效遏制了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欺诈骗保案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市级统筹,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西藏6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28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或利用省级大集中系统支持省内异地就医结算;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文件,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5号),30个省份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了救助基金,全年已有33万人获得救助。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14个省份已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四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0号),明确了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和参与医改的系列政策措施。保险公司积极开展重大疾病保险,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2014年,商业健康保险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1587.2亿元,同比增长41.3%;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共有2300多种。

4.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一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30个省份(西藏除外)和军队系统建立了省级(全军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落实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全程监控等制度,完成了以省(区、市)、军队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质量监督,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已完成第一批4个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的定点生产招标工作。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政府定价范围内的低价药品,由控制最高零售限价改为控制日平均使用费用上限标准,具体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发布了530种低价药品清单。在国家公布的低价药品清单的基础上,已有30个省份公布了省级低价药品清单,平均每个省份新增213个品种。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三是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确定17个省份34个县(区)为基层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推进完善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推动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灵活用人机制。四是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国务院医改办组织开展了对12个省份乡村医生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推动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同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开展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转变服务模式和执业方式。

5.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一是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借鉴国际药品采购通行做法,充分吸收基本药物采购经验,研究制订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价格改革和深化医改的部署要求,研究制订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三是规范药品流通经营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对8个省份10个药品批发企业开展飞行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四是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努力构建全国统一市场,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和连锁经营发展。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组织化、现代化水平,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6.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一是积极推进卫生立法工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启动基本医疗卫生法立法工作。国务院修订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推进中医药法立法进程。二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组织编制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三是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0亿元全部下拨至地方。研究制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加后的服务内容和相关效果保障措施。推动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全国所有县(市)全覆盖。以乡(镇)为单位,全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8503万和2466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65%以上。艾滋病防治、妇幼卫生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四是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促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和综合管理6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制定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五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完善免费医学生就业政策,为2015年第一届免费医学生毕业就业做好准备。推进落实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组织遴选了559个培训基地,招收5万名住院医师参加培训,中央财政投入33亿元予以支持,基本形成5+3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六是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启动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研究制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指导性文件。七是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社会办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研究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八是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了一批跨学科、跨地域的新型协同研究网络,攻克了一批重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继续强化新药创制和医疗器械国产化科技投入,研究促进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项目,有力支撑医疗信息化建设。九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开展十二五医改规划中期评估和医改监测,研究第三方参与医改评估机制。在推进落实各项医改任务的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在地方主动申请的基础上,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决定选择江苏、安徽、福建、青海4省开展综合医改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全国医改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总的看,2014年深化医改形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强化。如,一些地方的改革仅聚焦于医保扩面提标、医院内部管理和发展等方面,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尚未建立,基层卫生人才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改革有待拓展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对改革的制约较为突出;有序的就诊秩序尚未建立,医疗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二是改革协调联动需进一步增强。如,一些地方公立医院改革仅取消了药品加成,其他方面改革推进缓慢;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药价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施策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机制尚待建立。三是改革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些地方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缓慢,没有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开展了多次督导检查,发现仍有些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地。四是改革的外部因素对深化医改带来深刻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不断凸显,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10年,我县医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南宁市医改办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使我县各项医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现将一年的医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6个,其中乡镇20家(中心卫生院5家。普通卫生院15家),县直3家(县人民医院,县、),以及县、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全县核定编制数2117个,实在编医务人员1793人(县直1025人、乡镇768人),聘请技术人员1117人。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和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今年9月上旬,我县成立了XX县深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拟定全县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解决全县医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导检查全县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和县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和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人员从有关单位抽调,目前共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2.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9月中旬,县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医改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研究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县卫生局负责做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依法实施医药卫生专业机构、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并指导开展医药卫生工作,组织对医药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医药卫生相关调查和信息收集工作;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委宣传部、县编办等单位分别负责资金安排、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牵头研究制定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意见等工作。目前,各相关部门都能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广泛开展医改政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1、多形式宣传动员。通过《今日XX》、XX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下发有关医改工作任务的政策文件以及下一步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学习资料到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同时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班、板报栏等多形式学习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有关政策,使基层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早认识、早准备,提前进入状态。
2、深入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通过深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状况,及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编工作,提前理清思路,吃透政策,为我县下一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各项工作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县2010年目标任务参保人数为8.17万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参保人数为82255人,完成全年任务100.67%,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44002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38253人;基金征缴目标任务数为3520万元,已完成590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67.81%。我县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100元/人/年提高到了120元/人/年。为切实做好我县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监察局三家联合会审,确认XX县黎塘糖业烟酒公司等60家企业为困难企业,涉及退休人员3264人,其参保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二是积极做好新农合参保和补助工作。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 807661人,参合率91.49%,达到了区、市提出的参合率90%以上要求;我县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从100元提高到了150元;所有的五保户4297人、低保户21897人、残疾人2000人,独生子女户及计生纯二女户6201人全部由县财政代缴参合费。实行门诊统筹后农民缴纳的参合费80%可以自己支配和使用,门诊输液还有50元的报销;母亲参合后新出生的婴儿(缴费期后出生)不用再缴费参合,可以与母亲一起享受新农合报销补偿待遇。我县中医、民族诊疗技术的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10%,最高住院补偿为5万元,大大超过了农民纯收入的6倍,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进一步落实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经新农合报销后,再给予每人每年累计门诊救助300元、住院每人每年累计救助3000元;对农村五保对象经新农合报销后,原则上再给予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0500元的全额救助;对城镇低保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再给予每人每年累计门诊救助300元、住院每人每年累计救助5000元。其中,城镇低保中的三无人员,每人每年累计门诊救助500元、住院每人每年累计救助6000元。四是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工作。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2010年11月1日起,启动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市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目前我县已发放IC卡8万多张,全县26家定点医院、40家定点药店已全部开通刷卡业务,实现全市联网,真正实现了一卡通。五是认真做好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2010年5月14日,我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黎塘报销点正式揭牌运行,切实解决了医疗费用报销难的问题。截至2010年12月31日,黎塘报销点共为参保人员办理报销业务555人,金额140万元。

2.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1)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大对基本药物的抽检力度,2010年共抽取26批次的药品送检,经检验有12批次药品不合格,对不合格药品依法进行立案处理,确保了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2)全面开展药品安全整顿工作。2010年组织开展了人用疫苗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防控手足口病药品检查、节假日期间药品检查等专项检查活动,今年累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406人次、车辆220台次,检查涉药单位498家次、受理举报投诉涉药事件10起、查处非法经营药品点5个和集市经营药品地摊15个,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9起,涉案金额1.21万多元。
(3)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三家二级医院开展巡回医疗9次,出动医务人员115人次,诊病239人次,各乡镇卫生院正在积极开展主动上门服务工作,一甲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制定了2011年主动上门服务计划,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5%。
(4)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为我县2011年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3个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三个项目在2010年8月26日起已陆续开工,计划建设规模40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6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520万元,业主自筹8880万元的XX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85万元。计划建设规模6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的古辣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扩建及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投资13万元。计划建设规模60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万元的宾州镇文伟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万元。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2010年以来我县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 2010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 3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0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巩固和完善了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
(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2010年以来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我县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助理)医生45名,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 84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50人次,完成卫生服务人员在岗培训任务。吸引和鼓励22名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推动了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4)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技术支持,保障村医合理收入。我县共有乡村医生870名,2010年共举办中医技术推广培训班三期,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210人次。我县从2010年3月起实施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政策不低于300元/月/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共发放补助资金261万元。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全县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62159份,建档率为40.32%,超额完成了2010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40%的工作任务;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229165份,建档率为25.1%,超额完成了2010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20%的工作任务。二是健康教育项目。全县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192次,出版健康教育专栏668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48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53122份;健康教育受益群众31724人次。三是免疫规划项目。全县预防接种各类疫苗221009针次,其中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实补种24558针次;全县卡介苗接种率为98.91%、糖丸接种率为96.23%、乙肝接种率为90.83%、百白破接种率为94.98%、麻疹接种率为87.78%;扩大国家免疫规划5种新增疫苗的接种率比2009年有所上升,但大部份乡镇仍有1-2种疫苗接种率不达标。四是传染病管理项目。全县各项目单位共报告乙类传染病例865例,丙类传染病例5496例;2010年我县94.26%的传染病报告率比往年93.59%的报告率有所提高,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五是儿童保健项目。全县新生儿11717人,访视2次以上人数为11386人,新生儿访视率97.18%;全县0-3岁儿童46538人,系统管理0-3岁儿童38240人,儿童系统管理率82.17%。超过了项目规定的新生儿访视率90%,儿童系统管理率70%的工作要求。六是孕产妇保健项目。全县产妇11793人,住院分娩率为99.81%;孕期保健5次以上人数为11510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7.60%;产后访视2次人数为11540人,系统管理孕产妇11345人,孕产妇系统管理96.20%。均达到了项目要求的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7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的工作要求。七是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各项目实施单位已为辖区内65岁以上的16975位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21795人次。八是慢性病管理。各项目实施单位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3976人,其中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833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412人,其中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311人。九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目前我县管理重性精神病395人,随访精神病人504人次数,综合评估精神病人413人次。

(2)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2010年,我县根据自治区、南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我县成立了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领导小组。设立防艾办,落实人员负责防艾办日常工作。制订了《XX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4年)》和《XX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各部门、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XX县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XX县2010年为民办实事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出台《XX县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每年划拨5万元作为我县艾滋病职业暴露专项基金,并足额拨付到位,各项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我县积极组织卫生、疾控等部门,印制和发放艾滋病防治传单125000份、手册7500份、针具交换宣传材料6000份。制作250个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并深入村庄开展艾滋病宣传培训活动13次。至2010年12月底,全县共有25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制作艾滋病宣传广告牌25个,设置宣传栏25个,书写艾滋病宣传标语160多条。三是开展预防干预与治理。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针对吸毒成瘾者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积极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暗娼干预工作,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开展阻断母婴传播工作,控制家庭内传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工作,进行男性行为人群干预。今年9月我县新增安全套自取箱200个,使全县233个村(居)委安全套自取箱覆盖率达100%;155个公共场所中有129个安装了安全套自取箱,覆盖率83%;通过自取箱累计发放安全套58500只。四是开展临床治疗工作。设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设在县人民医院),从2005年起常规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和预防工作。2010年新增治疗病人65例,累计治疗194人,完成国家任务指标的139%。利用我县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支持关怀工作,治疗一年后病人随访干预比例为69.2%(23/39),治疗一年后病人存活并坚持治疗的比例75%(39/52),其他指标达到国家要求。五是开展关怀与救助工作。出台《XX县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家庭生活救助管理办法》、《XX县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家庭生活救助管理办法》,落实艾滋病致孤儿童免费就学政策,目前我县辖区内尚未发现有艾滋病致孤儿童。利用联合国儿基会阳性妇女支持关怀项目,采取生活上照顾、生产上无息贷款扶持、心理上支持的方式开展HIV阳性妇女和儿童及家庭的支持关怀工作。2010年得到关怀的HIV阳性妇女和儿童52人,共有3户家庭获无息贷款开展生产自救,发放生活救助6万多元。六是切实抓好干部培训。制订了《XX县干部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2010年11月进行了一期防治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共培训人员120多人。12月上旬,对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受训人数达900多人,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充分利用干部培训班、组工讲堂、网络空中党校等形式,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学习活动。七是开展防治艾滋病科学研究。为探讨和建立一个适合我县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和帮教工作模式,我县已申请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社区支持关怀模式探讨》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基本获得通过。

(3)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我县今年获准中央农村改厕项目8000座,项目资金480万元。通过各级干群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工作任务,并得到自治区和南宁市各级爱卫会的充分肯定。全区农村改厕会议我县作了经验介绍。据统计,今年全县共建造无害化卫生户厕8000座,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比去年有所提高。
(4)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和《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全面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一是全面启动一免二补幸福工程。2010年婚前检查14187人,婚检率达到84.35%。我县在2010年10月28日正式启动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试点项目,鼓励群众主动参与这三道防线,从而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2010年11-12月份新生儿疾病筛查2464人,新生儿筛查率92.46%,与2009年同期增长44.04%;产前筛查筛查1465人,筛查率55.20%,与2009年同期增长50.02%。二是认真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县妇幼保健院是自治区出生缺陷监测点,2010年监测点围产儿13530例,出生缺陷儿151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11.16。
5、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推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我县以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为主线,县中医院共派出6人作为我县中医师资到市中医院培训;乡镇卫生院(各单位1人)共派出20人到市中医院培训;各村卫生所(每所1人)全县共210名乡村医生到县中医院培训学习。通过扩大中医适宜技术人员培训范围,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切实降低了医疗费用,促进了全县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二是切实做好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2010年,我县中医院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被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区重点专科。根据上级部署安排,成立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重点专科三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在指导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序地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并得到了自治区和南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县医改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有待解决和完善。一是亟待进一步增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我县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因此有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但是由于医改涉及面广,还需进一步增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机制,形成推进医改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督促检查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已经通过电话、文件、召开会议、实地督查等多种形式对各乡镇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督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督导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舆论宣传有待加强。我县的报刊、电视和广播对医改工作宣传尚未形成浓厚的氛围。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大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增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争取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我县下一步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医改领导小组深入指导各乡镇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各乡镇也要推行改革承包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机构,落实到人,使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顺利实现新旧体制转型中形成强大的合力,确保改革过渡期内基本药物供应不断档,基本药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平等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竞争上岗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分流人员安置不影响社会稳定。
(三)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近期,将由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带队,赴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督导、检查医改工作。通过督促检查,深入分析,研究综合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探索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方式,建立公益性运行机制的路子,及时发现和总结经验,积极推动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四)落实以奖代补办法。要对各乡镇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并以考核情况为依据,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各乡镇医改办要于每月5日前向县医改办报送医改进展情况,县医改办将按照各乡镇医改办上报的工作进展, 汇总核实后向南宁市医改领导小组报送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
(五)开展医改工作效果评估。各乡镇尽快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制, 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考评要求,细化考核指标,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考核和评价,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县医改办将对各乡镇医改工作进行效果评估,将效果评价作为推进医改的有效措施,及时、准确对各地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推动全县医改工作稳步进行。
(六)加强宣传引导,为我县下一步实施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广泛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充分利用《今日XX》、XX电台、XX电视台、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