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观课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6.25

观课报告10篇。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已经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可供参考:“观课报告”。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行合一才能实现成功。撰写报告对我们来说是常见的任务,但写好报告却并非易事。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这一重要而复杂的任务。请继续关注本网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观课报告【篇1】

《荷叶圆圆》观课报告在观课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陆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收获很大。下面我就谈谈这堂课给我的启发:

一、教学成功之处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出示几个圆形,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本节课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这个环节引人思考且生动有趣,在低年级学生接受范围内,快速走进课文。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提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生活中识字,学以致用。

利用周围熟悉的环境及交通标志,使得孤零零的生字与生活相结合,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更易识记,引导学生注意运用。

3、成功调动感官,使得学生发展更全面。

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对单一的文字感到乏味,如何调动学生身心投入是设计课堂活动的重点。最后一个环节,将课文以歌曲的形式呈现,更能发挥陶冶情操,感受文章优美的作用。文字、音乐、图片、舞蹈和谐适时在课文中呈现,长期来看,也使得学生眼界更开阔,在规律下学会创新。

二、教学建议:

1、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学生有唱读现象,平时多注意朗读的指导!

2、这节课的设计生动活泼,若教师能在语言和肢体上进一步优化,一定可以使得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三、我的收获: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和表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从课的目标确定、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都突出了主体性教学,内容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具有创造性、教学具有开放性。

2、教学设计趣味合理化

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表现出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中学会在新的情境中探索发现问题。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文中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化认识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观课报告【篇2】

今年暑假以来,我认真学习并观看了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以及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四位老师优秀的课例,精彩的课堂,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无缝衔接,让我深受启发。

总体评价: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感知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获取直觉的体验,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下面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进行一下分析点评。

四位老师课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帮助学生体验角色,真切地进入文中的情境,才能制造出符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从而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

张艳丽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

刘梦荣老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结合孩子们课下搜集资料及课上老师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立体。

韩庆芝老师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采用资料补充、情境渲染法,体会人物的复杂内心、感悟人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肖云兰老师的《月光启蒙》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情感上进一步升华。

三、观后反思

通过这次观评课,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深深体会到:

1、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结合文本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完善我的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观课报告【篇3】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记叙文,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让学生角色互换体验,或在读中感悟,进行说话、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李老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准了突破口。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在课堂上如果逐句逐节读讲,无疑既费时又乏味。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一步一步推进,探究迷恋、痴迷的表现。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边读便想,找出3个意思相近、但表达的程度不同的词语。学生们兴趣盎然,愉快地投入到阅读中。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关键句子,突出重点,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中,老师先提出法布尔的几句话来重点理解。“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一只会叫的虫子!”“嗬,真漂亮!”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迷恋。在一遍遍朗读中,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母对法布尔的态度。老师和孩子们模拟表演,在课文创设的良好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三、在整体感知方面,李老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学抓关键词。如:痴迷、迷恋、着迷。

紧接着,李老师又采取默读的方法来默读,直接点明写了哪两件事,学生就很容易找出来,降低了难度,学生又乐意接受。孩子自己学会了概括课文大意,一是失踪捉纺织娘,一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能力一步步在提高。阅读方法很多,有自读、默读、齐读等。既训练了语言,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李老师的课不只是在讲课,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方法更重要,在讲课时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并且总结出方法,这种教学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实用,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学,这才是最主要的。

观课报告【篇4】

这个假期我有幸观看了《伯牙绝弦》的教学视屏。教学中张老师自然的课前交流;可亲的教态;精湛的教学技能;过硬的语文基本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自然的课前交流。

当一个老师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时,孩子们对老师有着天生的好奇感,而他们首先的好奇便是“这老师姓什么?”。而老师最想的是了解学生情况,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临场调整都学方法。而张老师就很好地抓住了课前的几分钟,以支体语言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张老师还通过小导游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觉得喜欢的景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可亲的教态

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教态对课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教态可亲,学生就学得轻松,临场发挥就越好,越能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的内容中去。这样,老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就当得越轻松。反之,如果老师过于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紧张,过于紧张就会产生疲劳感,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很好地发挥,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而张老师整堂课都面带微笑,很有亲和力,看得出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三、精湛的教学技能

张老师在整堂课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这也完全紧扣教学中的学生是主体原则。张老师在这堂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提问为主线,贯穿整堂课。从开始的引入,到课堂总结,张老师都是以提问形式完成,从课堂氛看,学生回答得很极积,对《伯牙绝弦》中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的友情理解得很透。第二,善于捕捉重点字、词,并板书讲解。“志”,张老师抓住“志”的结构特点,将上面的“士”繁写,然后解说成两只脚,结合下面的心,解说:“志”是心所向往的地方,间接将伯牙和子期的友情比喻出来,深入浅出,学生更容易理解。再如:“知音”的理解,张老师则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张老师读伯牙的内容,而学生读子期的内容,这样自然的对读方式,仿佛张老师就是伯牙,学生就是子期,整个过程,融情于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体会“知音”一词的含义。最再来点眼一笔,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对“知音”的理解,就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伯牙和子期的深厚友情,从而紧扣课文中心。第三,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恰到好处,古筝声起,让人思絮飘飞,若身于高山,知音相伴。学生又怎不思絮万千,震颤心灵。

四、过硬的基本功

教师要有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看到张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我突然好想看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特别是张老师讲“志”的时候,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张老师在整堂课中对课文内容的熟悉,能随口诵读课文内容,这又怎不算是一种技能。

观课报告【篇5】

一、教法灵活,生动有趣。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里斯曾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王老师在本节课中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让学生先闲上眼睛然后拿出玩具熊,用低沉的声音说:“hello,I’m Teddy Bear. How are you?”给学生一个惊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王老师注重语音示范,分音节教学,利用直拼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让学生区分单词记忆,比如学生喜欢将ear和eye混淆部分。王老师就很风趣的告诉学生,左边的“e”是左眼,右边的 “e”是右眼,中间的“y”便是我们高高的鼻梁。好形象的讲解!我想学生今后只要看见这个单词就会想起王老师的这番话。

活动贯穿始终,巩固有效。王老师的课上有“close your eyes”;“touch your nose”“I say and you do”;“Sam says”;“what’s missing?” “Listen and do” ;“draw and introduce”.这一系列的活动环环相扣,连接巧妙。充分体现任务型语言教学。他“寓教于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画中学,拼中学。

二、板书精美,直观形象

平时上课,我们常随手板书句型、单词,的确非常方便省事。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总感到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板书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轻松气氛。王老师以“寓教于趣”的设计方式,将小熊的头像呈现于课堂,引出静态单词,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形象记。

三、评价及时,方式新颖

王老师的评价方式更是直观可取,他在黑板的右边呈现了一颗葡萄枝,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个组,以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依据,表现较好的小组或者个人,可在对应区域内画一粒葡萄果或树叶,用来及时评价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最后获得葡萄最多的就是获胜的小组。教师通过评价不断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评价确认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长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

成功的英语课上也避免不了下瑕疵,我给王老师的英语课给以下建议:

王老师在教了“eyes”,“nose”之后,为了巩固新词而设计了游戏Sam says。这个游戏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我建议此游戏可以放在新授完毕后再来做这个游戏,以便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课报告【篇6】

针对陈锦青老师上的站立式起跑一课,进行简单的点评,第一,他的课程基本按照课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1、充分利用学生自制器材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通过发笑脸贴纸,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能够分清起跑时脚和手的姿势,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陈老师能够根据水平一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等特点,建立清晰的动作感觉,让他们很好的分清起跑姿势,把容易混淆的事情变得简单,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教学方法。3、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第二,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的不够准确,本课为第一次课,其教学重点应为:身体重心前移,教学难点为:异侧手在前,再根据重、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的整体性不够注重,本节课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方法新颖,但是教学内容不够突出。从准备活动到小游戏再到练习,没有突出学习的重点,过于一般。内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学生兴趣。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发挥。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不过教师在刚开始的准备活动中应该充分注意安全,由于水平一的学生对于安全意识还是很欠缺的,教师应该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两个学生对着站立抢位置的辅助练习还是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如果在进行练习前强调一下会更好3、课的器材有所创新:每人两个笑脸贴纸,但是水平一的学生在对贴纸的练习中,还是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是不是在课前或者发贴纸的时候跟学生强调一下要求,然后能够缩短这一时段的用时,提高课堂的练习密度。4。教师应精讲多练,减少集中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时间。

总之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可以看出陈老师在课前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新颖,既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的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一面,通过游戏与各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好胜的一面。这节课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学生通过自己做的器材上了一节有趣的体育课,在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意识。

观课报告【篇7】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轻松、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文本中富有童话人性色彩的语言另我印象深刻。因此,指导学生生动、有趣地读好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听了崔老师上的这堂课,总感觉很轻松,很快乐,也让我受益匪浅。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她的课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一、优美小诗,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教师一开始出示荷叶的图片,问孩子:“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色彩明丽的图片顿时吸引了学生一下子融入与这份安静和谐的氛围中。小朋友看着那一幅幅碧绿的荷叶,仿佛就置身与一片荷塘中。不知不觉也跟着引出了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学是学生的引导者,崔老师通过创设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容易产生乐学的情趣,也很容易马上融入本篇课文的学习。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增加学生对荷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荷叶的样子。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字、词教学扎实、牢固

学好字、词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崔老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快乐识字,轻松识字,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在写字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形,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结构及笔画,然后示范写。在这一环节大约15分钟,看来老师把握了低年级的特点,将写字基础打好。同时崔老师将学生写的字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提出意见,加以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欣赏别人的字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写字水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先出示大大的荷叶,并让学生做动作,初步喜欢这大大的荷叶,然后出示读课文的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很自然地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孩子自由读自己喜欢的,然后让孩子读给同位听。学生在老师优美的语言动作中跟着音乐读小水珠,很容易读出自己对荷叶的喜欢。同时崔老师不忘对孩子的语言训练,如:什么是亮晶晶的?透明的什么呢?解释词语“停车坪”的时候,借助图片理解,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词意。同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角色来读,学生情绪高涨,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请若干小朋友再读读(同时也是检查读),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识字如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去教,孩子可能掌握的会更好。

总体来说,崔老师这堂课气氛融洽,老师教得认真,学生也乐学,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观课报告【篇8】

一、巧设导入,积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在开始的热身环节,老师运用It’s me活动,拉近师生关系,放松情绪,激活认知,积极应答进入状态;教师出示Usman,及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预测、思考、主动表达;谈想了解的内容和对书籍的期许,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精神对话;教师交心和尊重赢得更多亲密的情感,学生乐于与老师分享内心感觉;教师眼里有学生,聚焦思维情感,直奔book主题,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课堂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Jigsaw Reading、交际法、图示激活法和思维导图法。这几种方法的运用让人感到教师不是再教知识,而是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想要表达,想更加迫切地学习更多的英语,读更多的英语书。在整堂课中,我们没有看到老师在特意的教单词,教语法,重点句型If I could step into this book,I would

.这个虚拟语气的句型,教师只是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说来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讨论或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王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教师上课立足点高,目标把握明确,整堂课重在文本,然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 基础上,有效的扩展开去。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

四、注重真实语言的交流。

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和交流。王老师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真实想法的交流,王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和语言支持上很有策略,对可能对出现的问题的预判相当明确。当担心孩子们共享他的idea会出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了个语言框架,有了这个语言框架孩子们就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有表达真实想法的欲望了。还有一个小细节,老师在板书上用了形象的图片带代替单词,比如“rocket”,对于学生而言,单词障碍是学生交流的一大障碍,教师能够提前预设学生的障碍,并尽可能地减少他们在交流当中的一些困难,这也为学生的真实语言表达创造了条件。所以说王老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她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

最后,教师流利的语言基本功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王老师整堂课英语授课,语言自然流畅也很地道,针对学生的表达教师及时启发引导,毫不拘束学生,自己的情绪也很放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更加喜爱英语。

我们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己的英语语言素养,寻找更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热爱学习英语,热爱英语阅读。

观课报告【篇9】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觅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的心灵呼唤。

听了张老师的这一节课,感触很深,张老师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恰似一曲“高山流水”,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文言文的教学对于老师同学都是难教难学,张老师通过重点词“知音”,重点句“伯牙破琴绝弦”的深入理解上,学生理解了课文,了解了中国的古文化。

张老师的这堂课,从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开始,引导学生就故事的结尾“伯牙破琴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抓住“善”字,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我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了朗读教学。理解课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心灵相通,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张老师引导学生读出了古文的韵味,在理解课文时,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这真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观课报告【篇1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

聆听殷老师的课,我们重点观察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根据课堂观察,我对学生的参与数量进行了统计:教师课堂提问叫答人次共26次。课堂中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学习4次。参与回答问题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76%。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38%。通过数字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主动参与为主,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活动。

从学生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从中看出,全班有77%左右的学生独立回答过问题,即使没有单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读等形式,参与了课堂活动,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等集体活动,做到了全班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整堂课一共有4次,说明课堂上教师能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尽力照顾到全班学生。

2、课堂上有很多孩子还是特别活跃的,有四个孩子回答了3次问题,有三名孩子回答了2次问题,说明孩子对老师的提问积极性很高。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中只有四位同学没有独立回答问题,若再多照顾一下这几位边缘生就更好了。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轻松,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统计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也较广,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观课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