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作文(范例10篇)。
写作文是学生们了解各种文化和思想倾向的好方法,写作是一种寻找生命真谛和坚守信仰的表达。为了写好作文我们不妨多看看别人的佳作。我非常努力地为您准备了“大暑的作文”希望您喜欢,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大暑的作文(篇1)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3日至8月7日之间。这个时节正处于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人们衣着轻薄、清凉舒适。大暑是北方的一个传统节气,南方则称之为小暑。
大暑已经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节气之一。在这个节气中,我可以尽情地享受夏日的美好,享受这些炎炎烈日下的温暖。
首先,大暑是一个标志性的节气,因为在这个时候,夏天已经进入了高峰期。温度高,阳光也很强烈。每天滴滴答答的酷热声,向人们广泛地传递信息,告诉大家这确实是一个炙热的夏天。然而,尽管酷热难言,但大暑这个节气中,依然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我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量充满了整个世界,使万物繁盛,这些热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美妙的夏季体验。
其次,大暑这个节气的主题是照顾身体。在这个季节中,人们应该积极采取保健措施,保持身体健康。如果不注意,烈日下极易出现中暑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喝水、少油少盐、多食蔬果,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帮助家人做荷叶、菊花茶,这些茶可以有效地降温,促进身体健康。同时,大暑还被称为“伏蒸”,因为这个时候,空气湿度较高,极易引起人体不适感,还会感染各种疾病,因此更需要加强卫生、个人防护措施等。
最后,大暑的主打美食也是我最喜欢的之一。在这个节气中,各种时令水果与美食充满了生活。比如:草莓、芒果、桃子、西瓜等水果,以及红烧排骨、糖醋鱼、凉拌豆皮等传统美食,这些食物清新可口,让人大口畅饮,留连忘返。
总之,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大暑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夏天的酷热并不足以打乱心情,反而能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欢乐与美好。我喜欢的节气——大暑永远充满惊奇、美好,是我们享受夏日时光的难忘篇章。
大暑的作文(篇2)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里最热的时节。“乾坤大暑似蒸坊,垅热风炎鸟兽藏”的诗句就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大暑气温高,阳气盛的气候特点。
还记得去年大暑,天气异常炎热,烈日当空,好似连铁都能轻易融化。蝉疲惫地鸣叫着,小河缓缓流淌,似乎马上就要被蒸干一般。
我背着书包极不情愿地上了妈妈的车,闷热的感觉顿时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心里十分难受,为什么这么热的天还要出去上课?车子缓缓地启动了,路过熟悉的超市、幼儿园、公园……
当红灯亮起,妈妈的车子停在了斑马线前,我看见路边的一块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有的正在低头切割钢筋,有的一铲一铲地奋力挖土,有的在烈日下熟练操纵着大铲车,还有的用大吊车迅速地搬运着石块……他们挥汗如雨,肌肤被晒得黝黑,却丝毫没有因为天气的炎热而退缩,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忽然,我觉得心中不再沉闷。是啊,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经历了各种节气,感受了寒来暑往,才明白什么是秋收冬藏,五谷飘香!而我也将会积极耕耘,不断充实自己,相信我也会有别样的收获。
这个大暑带给我的这份深刻的感悟,我将永远记得。
大暑的作文(篇3)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它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酷暑天气的高峰期。在这个时候,阳光炽热,天气酷热难耐,人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酷热的季节呢?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身体清凉。在大暑期间,人们的脾胃容易受到热气的侵袭,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饮食均衡,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西瓜、草莓、柚子等水果,能够有效降温解暑。此外,要加强水分摄入,适量饮用凉茶、鲜果汁、咖啡牛奶等,保持身体水分含量。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室内通风的问题。在大暑时节,气温高,人们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但是过于频繁的开启空调,会使空气干燥不透气,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因此,我们要适当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室内温度,还能保持空气清新。
另外,在大暑期间,人们应该注意心情的调节。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感到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如美景、美食、美人等,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得到舒缓和放松。
最后,我们也不能忘记了在大暑期间进行户外运动。虽然大暑是夏季中最炎热的时期,但是我们也不能停止进行户外活动。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早上或者晚上进行运动,避开中午的酷热时刻,同时还要注意防晒,保护自己的皮肤。
总之,在大暑这样一个炎热的季节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身体清凉,注意室内通风,调节心情,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度过一个健康、愉快、快乐的夏季。
大暑的作文(篇4)
大暑节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的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交节。它标志着夏季的最热时期即将到来,也是人们开始感受到大暑的压力和炎热的夏季天气的开始。
大暑节气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和挑战。首先,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身体状况和身体健康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炎热的夏季会导致人体的水分蒸发,身体出现失水的情况。因此,人们需要保证身体充足的水分摄入,平衡身体内部水分的含量,以保证健康。此外,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心情变得更加敏感,需要更加注重心理调节和平衡。
大暑节气也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夏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也是民众收获丰收的季节。大暑期间,许多的农作物都处于生长期,需要及时调整灌溉、施肥等措施,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大暑也是果实成熟的季节,许多的水果和蔬菜都处于成熟期,也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
在日常生活中,大暑节气也是需要注意安全的一个时期。由于气温高,人们需要注意避免暑热过度,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负担。在夏季气温高峰期,人们还需注意防晒、遮阳、换洗衣物等措施,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大暑节气期间也是雷电多发的季节,人们需要注意避免雷电的危害和影响。
大暑节气虽然炎热,但是也有许多的美妙之处。夏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许多的人们喜欢在户外进行旅游、休闲、野餐、烧烤等活动。大暑期间,清凉的水果冰沙和冷饮成为了许多人们最喜欢的食物。此外,夏季也是运动的好季节,许多的人们选择在大暑节气期间进行户外的健身活动,如游泳、太极、瑜伽、慢跑等等。
总之,大暑节气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挑战。我们需要注意身体健康、安全防范、情绪调节等方面,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这美好的季节,享受到夏季的美丽和活力。
大暑的作文(篇5)
曾读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清幽;也向往池莉的白天喝茶,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的雅趣。不知何时,虞山脚下的一座兴福寺成了我心中诗意的代名词。
在这立秋君送离大暑友人之日,盼了许久,如今终于欣然成行。
从夏的盛情迈入秋的含蓄,空气中消散了溽热的暑气,多的是秋日晴空的高爽;减退了如火骄阳的曝晒,添的是清风徐来的舒心;隐去了聒噪恼人的蝉鸣,余的是细雨打桂花的娴静。走在砖石铺就的小径上,脚底微微打着滑的,是刚浸润过雨露的青苔。
苍翠古木的掩映下,清一色的蓝色棚顶,清一色的方桌藤椅,喝茶的人坐得满满当当。人们随意闲谈着,四下却仍然显得静。
一撮茶叶,一壶热水,一把瓜子或是剥好的板栗和柑橘,不慌不忙地在兴福寺旁坐上一个清早,这一天才算开了一个好头。
从夏的浮躁迈入秋的沉静,生活的步调仿佛也缓了下来。张抗抗形容杭州人喝茶喝得慷慨奢侈,决不吝啬。我倒从常熟人喝茶上看出一种精打细算,不紧不慢。虽不如杭州的茶文化那般久负盛名,反倒添了几分从容淡定,自由自在地来,优哉游哉地去。常熟人爱茶,便把茶文化中心建到离茶叶产地最近的虞山下。清清净净的兴福寺旁,茶肆遍地而起。
曾闻一说半山腰里的一座茶馆,离庙很近,离红尘也很近,觉得妙极,如今算是亲眼得见,更是恍然有所思。
抿一口茶,清新与醇厚缠绵交织。望一眼兴福寺,明黄的高墙内,从苍松翠柏间腾起朦朦胧胧的白烟,佛家的不可测,仿佛隐约沾染了几分人情的冷暖。茶香和禅意萦绕这方有灵气的姑苏小城,无怪乎令人神往。
大概是因为从夏到秋,热汤面的温度入口合适,虞山的草木浓淡相宜,僧人的长袍也显得平和熨帖。
大概是因为从夏到秋,风声止息便余了寂静,木叶落去便归于平淡。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归去的时候开始淅淅沥沥地落几点秋雨,浓密的枝叶织就天然的屏障,潭水中静静地晕开几处涟漪。回首望去,烟雨迷蒙中,寺庙和茶肆各自安好。我不懂禅,亦不甚懂茶,只觉得一颗心像被涤尘、浸润,沉静如秋日长空。
凉意渐浓,诗韵不减。江南的茶客将一盏茶从夏喝到秋,从苦喝到甜。
啊!真是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立秋君送离大暑友人之日,爽爽秋意留在兴福寺,淡淡茗茶清香绕心头。
二0一九年八月八日立秋黎沛穗
老师点评:
这位少年遵从老师的引导,明白余秋雨先生所说的路就是书,在行路中读书写作,这是作者写自己的一次旅行体验。将立秋与大暑喻为关系密切的友人,构思巧妙,表达新颖。
在这次旅行中,孩子与自然很亲近,语言表达也自然清新,看来作者自我感觉良好!对于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也可圈可点,描写大暑之后立秋之时,福建兴福寺的一次品茗,让人读来犹有茶香存留唇齿之间。
大暑的作文(篇6)
大暑节气作文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中最热的节气。这一节气标志着气温的最高峰,也是人们最易中暑的时期。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则有着许多与大暑节气相关的习俗和民俗。
大暑节气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古人观察到太阳位置的变化,将一年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并以此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大暑节气期间,农民们会加强防汛措施,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作物因高温干旱而收成不佳。此外,人们还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一些活动。
其中,最为普及又有代表性的,要数“喝小米粥”的传统习俗。传说在大暑这一天,人们的身体会出现七重暑气,而喝小米粥则能够驱除这七重暑气,保持身体健康。因此,许多地方的人们会在这一天早早起床,忙着煮小米粥,再加上一些冰糖、葡萄干、莲子等配料,共享这一美味佳肴。而其实,科学研究也证实了小米粥确实有清暑解渴的作用,因此这个传统习俗更为有意义。
另外,大暑节气也是寻租情侣的好时间。传说在这一天的午时,太阳穿越黄道的位置和人们的头顶最高,是天地万物的“元气交融”之时。因此,许多人会在这一天庆祝婚姻和爱情,并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有时,情侣们会互送莲花,寓意“心花开”或“易长情”。而在古代的习俗中,则多出现在此时采用“踏青”、“祈福”等传统习俗,让人们更加快乐地度过大暑。
当然,大暑节气也需要注意保健。开放的水面和山地,阳光猛烈,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发生灾害事故。因此,我们在户外活动为时,必须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和用挡太阳的东西,必要的时候涂防晒霜、戴帽子等。此外,还要注意防火,因为大暑期间,火灾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我们需要加强火源的管理,不乱丢烟蒂,不将火源留在草地上,避免不必要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大暑意味着夏季的顶峰,也意味着我们需要真正加强保健和预防工作,依靠科技在苦辣嘈杂,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我们以健康为荣,以预防为先,这样才能在大暑这一节气中安然度过,享受这阳光灿烂而又富有生气的时光。
大暑的作文(篇7)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夏季进入又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大暑这一天,阳气已经到达最高点,天气也开始逐渐变热,尤其是在南方,大暑时节酷暑难耐,人们须要注意防暑保凉。
在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的身体也会因此产生一些反应。有些人可能出现口渴、喉咙干燥、头痛、头晕、易疲劳等症状,还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应该多喝清水,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适当的运动,让身体适应气温的变化。
在大暑时节,我们也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一些防暑降温的方法包括:穿着轻便透气的衣服,避免暴晒在阳光下,勤换衣服和洗澡;多喝水,可以饮用绿豆汤、薏米水、菊花茶等清火降温的饮品,让身体保持水分和清凉;适当做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和太极拳等,调节身心。
除此之外,大暑时节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之一。许多农民都在大暑时节开始收割农作物,处理农村事务。家庭主妇也在忙着做饭,照顾家人。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休息,保证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总之,大暑虽然是一个炎热的节气,但我们可以通过注意饮食、适当的运动以及保证充足的休息来让自己保持健康。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大暑时节的重要性,热情迎接这个节气,享受它带来的美好和繁忙。
大暑的作文(篇8)
“暑”热也,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当我们在家中吹着空调或风扇,享受着机器带来的清凉时,正在户外工作着的人们却正被太阳炙烤着。
从我家阳台正好可以看到我们学校正在兴建的新教学楼,在这炎热的大暑天里,建筑工地的工人叔叔们正顶着红通通的大太阳,挥洒着汗水为新教学楼能尽快投入使用而努力工作着;街巷里,清洁工人们穿着被汗水汗湿了的工作服,正在努力为保持路面整洁干净而辛勤工作着;马路上,交警叔叔不畏大暑时节挂在空中那颗大火球的炙烤,仍然汗流满面地坚持着站在路面上为大家指挥交通。
大暑时节给我们带来的除了严热,还带来了旱、涝、风灾等极端恶劣天气。这些恶劣天气通常都会让我们的城市街道变得一片狼籍。每当这个时候,专业的救灾工作人员和城市义工组织的叔叔阿姨们不怕脏和累,将倒塌的树木和石块等障碍物清除,为了让我们的城市尽快恢复正常而努力。
然而大暑虽热,也会给我们带来自然灾害,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这可是个不错的节气!正因为严热,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去游泳解暑,还会让我们吃清甜爽口的大西瓜、美味可口的冰淇淋。我想大暑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气!
大暑的作文(篇9)
大暑的酷暑天气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酷暑天气的高峰期。在大暑的日子里,气温通常会超过36℃,有时甚至会达到40℃以上,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炎热。在酷暑天气下,人们往往会感到疲惫和不适,很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因此,我们在大暑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清凉的水,尽量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待在户外,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及时清洗身体,保持清爽干净。虽然大暑酷热难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适应这样的天气。比如,每天早上去运动,晚上适度减少户外活动,喝一些绿豆汤或凉茶消暑,选择清爽的美食,如西瓜、黄瓜等,还可以在家中安装空调或者风扇等,为自己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大暑的酷暑天气里,人们要注意健康和安全,精神状态也要保持愉快和积极,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
大暑的作文(篇10)
我们的祖先在一年中安排了二十四个节气,实在是为种田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像是按照造物主脾气制定的一份全年工作计划表,某个节气一到,农民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了。据说二十四个节气是当时的中央政府颁布的,是以中央政府所在地洛阳为标准的。这样,虽有些节气所出现的物象、物候与当地情况相吻合的,如“夏至”“冬至”两个节气。夏至以后,白天一天天短起来,到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过了这一天,晚上一天天短起来,到下一个夏至又是全年中晚上时间最短的。也有很多节气肯定与当地情况不相符合的,如“霜降”,有的地方还没有交这个节气,早就浓霜满地了,而像广东这些南方地区,它是全年无霜的。这种事实上的偏差倒并不影响农民耕种,因为几千年来,各地产生的农谚补充了某些不足,二十四个节气本来就是纲目式的。
在我懂事后,尤其是当上了人民公社小社员后,耳濡目染,对节气的到来,从不太在意,慢慢地有所注意了,也知道了里面蛮有名堂的。你要做一个农民,尤其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农民,对二十四个节气一定要牢记在心的。生产队里的事有队长,自然不用你管,事实上你也不会管。老农们会说,你背得出二十四个节气吗?老三老四的。一句话就把你问瘪了。可家里那几分自留地也是和节气搭界的。春来了,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清明到了没有?你要记住,哪怕是寒食节到了,天气已温暖了,你要播种子的话,就请暂缓吧。不记住这一点,早早播下了种,等到那种子从地里探头探脑钻出来,高高兴兴地东张西望时,冷不防被某个早晨的霜冻打蔫了,你可别怨老天不客气。因为老祖宗早就有言在先: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谁叫你同节气对着干。
也有对着干的,而且越来越多。晚稻插秧最迟要在夏至这一天结束,老祖宗总结的“夏至日收秧疤”这句话总是有它的道理的。什么农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也是农谚,老祖宗总结得出吗?秧本来已经插好了,外地却传来了高产放卫星的经验,说同样一亩地,密植的'亩产可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甚至更多。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有人指挥着大家把已经插好的秧拔起来,不留空隙,一棵挨一棵地重新栽到一塘田里。指挥的人说了,谁规定的秧苗一定要留空隙,插秧时留空隙,就等于收割时少收粮食。秧不够,再把另外几塘田里的秧也拔起来插进去,最后是把18亩田里的晚稻秧全部并种到了一亩田里。得风气之先的举动还引来了无数的参观者,着实让指挥者风光了一段日子。这一塘田的插秧就用了好几天才完工的,这个过程农民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几塘田里的秧种在一塘田里。可收成却不是18亩田的总产量,地方志上说是“实收秕谷100斤”。
岂止是节气,连造物主也无奈了,自叹不如了。
人也由此变得无所顾忌了,天不必怕,地也不必怕了。
一进入秋天的“白露”节气,农民就希望天天出太阳,一点小雨也不要下。一句“白露里的雨,到一处坏一处”的农谚,让农民时刻提防那个季节里的雨。也许那时正值晚稻抽穗扬花,不知人情世故的白露雨会把稻穗上花粉冲掉了,应该丰满的稻谷以后都要成瘪谷了,一年的收成落空了,泡汤了,农民哪有不恨之理?可这样的恨有点问题,在晚稻扬花季节里,白露雨是不会连续下它个十天八天的。要这样,它们的工作量太大了,它们会因工作太累而想安排休息的。再说稻穗扬花受孕只是性的繁殖,又没有多少爱和浪漫细节,那更得抓紧点时间,传宗接代这种事本来都是见缝插针进行的。天底下的植物多着呢,对你不利的事,对其他不一定不利。
那时还是冬菜种植季节哩,怎么不需要水呢?实际上,农民只是一代一代把这句农谚传下去,或者是在骂人时把这句话搬出来,除此之外,对白露雨并不见得有什么深仇大恨。
倒是另一种雨,农民们更恨。它可以不分春秋,可以不管寒暑,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过来,且破坏作用立竿见影。这种雨过后,菜叶子上,树叶子上,顿时立刻有了反应,先是出现一块块的黄斑,好象铁锈水一样。满是绿色的整块菜田里,铺满了黄色的疤痕,而后是慢慢地烂掉、死去。种了十几、几十年田的农民们不懂呀,这是什么雨?到一处坏一处的白露雨也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大队干部不懂,公社干部也不懂,只有农科所的人懂,他们说这就是酸雨,前段时间广播里早就讲过了。这种雨里含有硫酸,滴在衣服上也会有黄斑,滴在铁器上马上要生锈、烂掉。对呀对呀,怪不得生产队里的那辆拖车上都是锈斑,坏得这么快,酸什么的雨力道怎么这样大呀。唉,躲也躲不掉,防也防不了,今后这田怎么种呀?
人能不顾季节制造新的白露雨,够大胆的了,但人,尤其是农民,在二十四个节气前也有依顺的时候,那就是“立秋”这个节气。
立秋之前是大暑。大暑是一年中当地最热的季节。这段时间原本是农闲,自从这里一年改种三季粮食作物后,大暑至立秋内要抢收早稻,抢种后季稻,成为全年中农事最忙,任务最重,也最艰苦的“三抢”季节。每天的气温高达三十四五度,后季稻的插秧任务再重,也一定要在8月7、8日交立秋之前完工。
立秋时刻虽说是铁定的,可没有人能看得出来,它没有标记,也没有声音,更没有颜色。人们只是从日历上知道,今年是几点几分交立秋。那一刻到来时,天是蓝的还是蓝的,吹来的风是烫的还是烫的,横塘里的水还是不紧不慢地向前逝去。它来时没有前兆,去时也没有踪影,就像七点过了是八点,上午过了是下午一样,一切都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但造物主用一把刀,一把凡人看不见的刀,生生地在那个时刻斩了一刀,把它分成了立秋前和立秋后。
就说那年吧,8月7日十五点二十七分就是造物主砍下的刀印,是个界限。你是种田人,你就得记住这个时间。眼前的插秧,就不好自说自话越过界限。这是每年“三抢”中插秧的最后截止时刻,只准提前,不准滞后,这叫只脱时辰,不脱日脚。对这一时刻的重要性,我也是在参加了好几年的“三抢”后才有所领悟的。
记得有一年“三抢”时,立秋是晚上八点多钟。到那天太阳落山,队里99。9%的抢种任务已赶在那一刻前完成了,只剩下半亩秧板田还没有变成绿。队长阿顺看到大家“战斗”半个多月,个个都已筋疲力尽了,就破例不让大家再开夜工,而是把任务交给了青年突击队,说青年人手脚快,明早开个早工把最后这个小雕堡攻下来吧。与造物主对着干、第二天插下去的秧苗,怎么看和其他田里的也没有什么两样,一样高,一样绿,一样在风中摇晃,一样先是蔫头搭脑几天后又神气活现。这块田里的秧苗都成活了,长高了,发棵了,分蘖了,扬花了。
立秋前后的差别从开始时的一点也看不出,到一天比一天明显了。当然,它们的差别不在叶上,不在杆上,这些部位同样茁壮,同样挺拔,差别只有一点,在稻穗上,这一点恰恰是关键的,致命的。你看立秋前插下的秧,穗上实谷多而瘪谷少,那半亩地的稻穗上自然是布满了稻谷,可它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没有能充实起来,稻穗头扬得高高地。就像人一样,连二夹三地讲了几麻袋的话,可多是废话、空话,稻穗上的瘪谷是造物主安排的废话、空话。造物主自有过人之处,在人的强大面前它不卑不亢,应该造出的东西它都给人造出来了,叶、茎、杆、穗,应该有的全有了,先让人喜欢一场,可最后却是让人空欢喜一场。你不接受造物主的安排么,它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造物主对人的移山填海早就自叹无奈,对人的为所欲为只能默不作声,但在这节气安排上,它有足够的资格不怕任何人。那半亩地里的水稻长成那样,就是造物主斩下刀印的结果,很清晰的刀印。这把看不到的刀把好多稻谷斩没了。半亩地的损失自然不算大,但这明显是造物主的警告,面对如此严峻的事实,你再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敢不理睬它,更不敢藐视它,只能千方百计依着它、顺着它,赶在这个时刻之前去完成任务。好在还有立秋这样的节气。
一年种两熟时,大暑过了是立秋;一年改种三熟后,立秋之前是大暑。现在,我们这里的土地早已全部征用完,农民们再也不用种田了。节气呢,大暑、立秋年年有,年年交,自然还有春分、秋分,二十四个节气,一个也不会少。唯独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我们这一代用过后,下一代就用不到了,他们若有兴趣记住它们还得像背书一样下点功夫呢。不过也不用担心失传,白纸黑字印在那里呐。“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寒露呒青稻,霜降一齐倒。”霜降以后是什么节气?是立冬吧。又一年差不多快要过去了,新的一年,是从小寒开始的。二十四个节气,年年在交。麦子收了,还在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