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经济信息中心工作总结。

年轮流转,时光飞逝,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经济信息中心工作总结,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篇一:2012经济信息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在市局(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工作中得到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的大力协作与支持,中心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努力,中心工作切实围绕国家局提出的“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按照“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要求,更加注重规划工作,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应用性;更加重视项目带动,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创新性,为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的目标,认真落实区局(公司)与市局(公司)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克服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明确行业发展规划,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国家局张保振对“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二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三要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区局(公司)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配合区局(公司)进行了新疆烟草十二五规划信息化现状摸底调查工作的行业调研;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基本现状和未来规划,制定了《经济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部门工作计划》,主要对未来一年市局(公司)信息化发展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规划。

(二)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管理力度

2012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市局(公司)党组的具体指示,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按照市局(公司)《乌鲁木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在今年建立、健全本科室相关制度,加强信息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012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今年市局(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关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并对市局(公司)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信息安全的巡检,努力从细节上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努力做好网上配货工作

2012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党组的要求,积极配合营销管理中心开发、研究网上配货工作。截止到6月份,已经解决网上配货通讯问题、网上配货上传数据的技术、网上配货软件开发研究相关数据结构的问题等问题。通过这些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进一步完成了网上配货工作的基础研发工作,为网上配货工作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现网上配货工作已经开始进入试点阶段。

(五)用心服务,讲求实效,努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2012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持续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多发的问题汇总,制订故障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市局(公司)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

严格按照机房管理和数据备份的要求,做好对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为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做好了基础;做好对各职能部门提供内部数据及各种决策分析管理数据报表;为国家局一号工程数据上报做好技术支持;做好接收、调整各类价格信息的批零变动、人员及岗位的变动等一系列工作,做好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按照防护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对公司所有计算机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系统进行及时升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做到不因系统问题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

(六)严格执行制度,合理进行采购,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配合使用部门和监督审核部门,做好了各项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所采购的所有信息化物资,均遵循“合理计划,经济适用,力求满意” 的原则,做好了每一次的信息化物资采购工作。

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年的固定资产采购工作,我中心系统管理员持续对各中心、科室、市区局(营销部)等所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进行了梳理,对设备的采购时间、基本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核对,并配合财务科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为后期的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七)严格规范做好统计工作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局、区局(公司)、市局(公司)各项的管理制度与规定,按时、按点、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截止到6月份,我中心统计工作未出现一次漏报、迟报、未报的情况。

(八)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将自身的价值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中。今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实施规划,努力将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为员工行为,努力为市局(公司)打造已“感动”为核心的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干部职工队伍贡献力量。

(九)学习,知识的积累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相关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各种相关文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成员对国家、行业、企业新的发展规划与方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知,使全体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结合自我的认知更好的结合本职进行工作。

二、改进方面

(一)基础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应该按照体系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

(二)有效的技术支撑不足

现今行业信息化技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全体员工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行业信息化技术的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消化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创新合作意识,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加强内部整合,使市局(公司)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三、今后打算

经济信息中心(统计)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力,按照行业、区局(公司)、市局(公司)党组的要求,紧扣市局(公司)总体发展目标,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二:长子县经济和信息化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全局上下团结一致,积极进取,紧抓机遇,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工业新型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就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今年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5.6亿元,较同期增长32.3%;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5.4亿元,增速为18.9%;实现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8.0亿元,同比下降4.4%;销售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21.9%;产销率为92.0%。

2、主要产品产量:1-5月份,原煤产量累计达到654.4 万吨,同比增长38.6 %;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2.86亿元,同比增长33.0%;化工行业工业完成0.35亿元,同比下降51.9%;农产行业工业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72.9%;其它行业工业完成0.51亿元,同比增长19.5%。

3、能源指标: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7.5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占计划的37.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2%。

4、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8亿元,占年计划的25%,比上年同期增长18%。

二、主要工作和作法

(一)抓调控,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年初,我局就根据市、县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决策部署、分析研讨和细化分解,并且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做到了三个关注,关注宏观政策变化,关注经济运行走势,关注市场价格变动。为实现工业经济好中求进、稳中求快,一是早谋划,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价格不断下滑的不利因素,我们积极组织赵庄、华晟荣、飞达、丹峰等产煤洗煤用煤企业进行分析研讨,开发市场,挖潜增效,使企业平稳度过难关,1-5月份,煤炭企业原煤产量654.4 万吨,同比增长38.6 %;煤炭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33.0%,我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总态势。二是早动手,认真细化分解节能指标。对节能指标,我们在年初就进行了细化分解,并下发到相关用能企业,使企业能够及早及时采取节能办法,同时我局与市经信委节能技术人员深入我县丹峰、鑫玉、飞达、华晟源等主要用能企业,在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上进行指导,使节能这项科学约束性指标,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而深入的推广。节能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我县能耗指标明显下降,规上企业能源消耗耗量为 7.53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2%,同时赵庄、霍尔辛赫、华晟荣、丹峰、福源淀粉、榕泽、飞达、华晟源八家主要用能企业也顺利通过节能目标考核。三是早应对,及时出台各项帮扶措施。针对煤炭市场价格下滑、库存量不断加大、产能不能充分释放的不利态势,我们对市政府出台的保增长、保发展帮扶企业的“双十条”措施进行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并根据“双十条”措施的精神出台了我县帮扶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办法,同时深入赵庄、凌志达、华晟荣、丹峰等大型产煤企业和煤化工企业进行调研,通过政银企对接,全县金融业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明显增加,1-5月份用于工业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支持流动资金短缺的企业通过信贷走出困境、发展壮大。

(二)强服务,项目建设再增后劲

项目建设是不但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也是财政增收、普惠民生的重要保障,在运作项目的过程中,我局主要是通过三抓三强三落实来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一是抓目标强责任落实任务。根据《2012年全县重点项目责任分解》的通知要求,我局对49个重点工业新型化项目,进行了档案化管理、信息化操作和全程化跟踪,并对我局牵头的14个重点工业新型化项目进行了责任分解,并将任务落实到相关股室、相关领导、相关人员,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了底数清、目标明、项目精。二是抓项目强质量落实进度。在抓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注重项目的包装策划、推介和宣传,更加注重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把项目工程做成冲刺中部百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系统工程。对于安华汽车这一重点标杆项目,进行了重点跟踪,落实有关山西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请示已报送省政府;对于康宝生物制药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目前二个厂房主体已完工;对于苯加氢项目土地、可研、立项、环评进行了全方位的协调;对于全铝空调项目,在园区中的勘界和划线等前期工作进行了全程服务;对于宋村园区,在完成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五通一平”的基础实施建设。三是抓环境、强服务、落实效果。项目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落实,在服务项目过程中,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园区项目用地的土地补偿,先期规划出1500余亩土地用于园区项目建设。同时,引资上项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5月底,招商引资项目15个,总投资317.97亿元;在建续建项目11个,总投资87.7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1.85亿元,引资上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促和谐,改革与稳定同步进行

今年是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稳定和发展永远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在企业改革中,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改革与惠民同步进行。在落实机械厂改制方案中,以改革来促发展,以改革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也以改革来推动机械厂棚户区改造,并为符合条件的改制企业职工进行廉住房的申报;牛南头煤矿改制,不但原企业骨干中坚在垚志达煤矿得到了妥善安置,并且对解除劳动关系的55名职工发放了补偿金,对职工做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及时调整淀粉厂改制思路,由联合开发调整为关闭思路,改制与县城公益事业规划建设同步进行。二是改革与维护稳定同步进行。在维护企业稳定的大局中,我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强部门联动,企业沟通,做到了早预防、早梳理、早调解,对化肥厂退休人员欠发养老金积极进行协调;对话务员积案积极进行解决;对于改制企业、破产企业,不断畅通诉求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将矛盾化解在一线,纠纷消化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为十八大召开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三是改革和安全生产同步进行。深刻汲取我市襄垣4.13矿难经验教训,对于一切不利于安全的行为坚决制止,对于一切不利于安全的设施坚决拆除,对于一切不利于安全的企业坚决整改,今年我局出动针对危化品企业安全检查24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下达整改通知书30余份,有效规范了一批危化品企业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和设施,并对一批私屠滥宰、黑油罐、假冒伪劣产品的人和事坚决打击,有效维护了我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四)活流通,现代商贸初具雏形

现代流通服务业对促进消费、繁荣市场、财政贡献的作用不断凸显,为我县经济转型夯实了基础,丰富了形式,作为工业经济的主要职能部门,我们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围绕田喜荣书记和张保市长关于“大流通、大市场、大消费、大商贸”的战略部署,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销售网络。以鑫威超市为承办企业的万村千乡工程,便民连锁店覆盖全县299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的优异成绩,得到省市检查组的好评,同时便民连锁店的全覆盖,为减少中减环节,节省消费开支,保障消费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长子主城区、城东新区和东湖新区三大片区消费格局初具雏形。主城区以家俱、家电、汽车、食品、服装为主的十几家大型超市,形成了主城区购物圈,通过摸底调查,家电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家俱1亿元,汽车年2300余万元,服装食品5亿元,总计以上消费品年销售总额可突破10亿元,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今年家电下乡工作,截至5月底,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5643台,销售金额7450万元,兑付补贴资金838.47万元。同时城东新区以五星级大酒店、大会堂、金融大厦等地标性建筑和高档住宅为依托,形成新的消费圈;东湖新区的开发也将成为商贸消费的一大新亮点,城市三大消费环境初具雏形。三是肉类、酒类、成品油三类市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以两项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加大了对三大市场清理、整顿、审核的联合执法大检查,特别对重点环节、重要领域、重要时节的监管和检查,有效规范了市场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同时,对20家酒类经销企业和30家加油站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和年检整改。生猪屠宰点通过整合关并,由2010年的7家屠宰点规范为目前东田良一家,经提升改造,现已投入运营,由此“一县一点”制可以画上圆满句号。四是三大信息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商务影响力。在商务领域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尤其注重政务商务网站建设,通过“长子商务之窗”和“长子商务预报”这两个信息化平台建设,发展各类商务信息240余条,大大提高了我县经信系统形象,同时拟引进的信息泵数据系统,对市场监测,稳定市场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创一流,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中心工作统领各项工作,是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为扎实抓好中心工作,我局以建设学习型、廉政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五型机关”为抓手,目标上瞄准一流,工作上勇拔头筹,一是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局意识不断加强。通过“三比三争”活动,比出了士气,比出了风格,比出了干事创业的劲头,在服务“三干会”和“两会”召开的过程中,我局统筹协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锻炼。二是积极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宗旨意识不断加强。通过理论学习,廉政警示,红色教育,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在我局下乡住村保增收活动中,深入南陈乡善村,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出谋划策,不断巩固发展成果,同时在下乡包村推进农村网格建设的工作中,深入碾张乡对后掌、居德、五里、朝阳四村的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锻炼。三是着力抓好整治吃拿卡要活动,服务经济的意识不断加强。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卡、设立举报箱、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深刻挖掘在工作、纪律、学习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整改和公开承诺,目前全局上下谋发展一条心,干项目一股劲,能够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进行谋划和解决,并且加强了与赵庄、三元、凌志达等煤炭企业的对接和服务,我局服务经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锻炼。

三、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戮力同心,团结一致,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工作中的不足,也需要我们深刻警醒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煤炭市场销售不旺,导致我县煤炭产能不能充分释放,要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困难多,压力大。项目建设方面,一些新兴产业项目和重大指标项目,以及园区建设没有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尤其在扶持微小企业和项目的发展上,措施不多,力度不大。企业改制方面,在整体推进上虽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在具体落实方案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机械厂棚户区改造还是牛南头职工安置工作难度较大,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思路来加以解决。商务流通方面,随着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对一些新型的流通业态和知识,掌握不够,了解不透,调研不深,并且由于点多、线长、面广、人少,导致在市场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中心工作方面,在每一项大的工作开展之前,对组织领导,力量协调,巩固深化方面的预见性、操作性意见和建议还需加强,尤其对一些交叉性工作还要加强统筹协调,谋求整体效益,兼顾各方利益,推动整体工作。总之,以上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改进,以便我们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圆满完成。

四、今后工作

(一)挖潜增效,保障运行平稳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煤炭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鼓励企业挖潜增效走出困境。继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帮助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对目前企业承担的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进行认真清理整治,对各类非法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及时减负。及时梳理和公布国家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纳税服务,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确保市县下达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二)创优环境,抓好项目建设

按照“项目落地年”的要求,以“整治吃拿卡要问题,创优发展环境”为契机,强化项目服务,实现企业与部门零对接,项目手续办理零距离,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对安华汽车工业项目,加强与涉项部门的合作,推动该项目尽快完成公司注册、项目用地、项目报批等各项工作,力争落地开工;对已奠基的太行航空产业园项目,要尽快完成公司注册,落实合作伙伴,力争全面铺开建设;对已开工建设的康宝二期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力争10月份建成投产;对禾能能秸秆发电项目,积极推进,争取7月份竣工投产;对苯加氢项目在全面铺开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对全铝空调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宋村园区,在完成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五通一平”的基础实施建设。同时,要抓好项目的引进工作,使项目落地率不低于70%。

(三)多方联动,维护和谐稳定

积极与劳动等部门相互沟通协调,扎实推进机械厂、牛南头煤矿的扫尾工作;推进淀粉厂关闭方案的进一步落实,依法进行产权交易,妥善安置职工;统一全县改制企业的补偿基数、亦工亦农人员的安置标准和生活费发放的标准;通过向政府申请组建经营公司,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监督体系,实现三级架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对我县危化品企业和直属企业加强监管督导工作,着力排查安全隐患和维稳隐患,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和赴市到省进京的上访事件发生,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四)乘势而为,繁荣商贸流通

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的大好机遇,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鑫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巩固完善便民连锁店;以完善市场建设为重点,协调帮助富丽源、华中华等商贸企业,在完成扩规改造,积极推进星宇禄物流园建设进度;以“一县一点”制为目标,加快东田良生猪定点屠宰提升改造建设进度,努力实现定点屠宰猪肉供应到全县各个乡镇;以两个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为契机,积极争取尽快组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不断规范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为全县商务工作营造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善调会转,统筹中心工作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不畏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树立敢于担当、成事创业的志气,高度重视整治吃拿卡要工作,结合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做到统揽全局、协调配合,加强督查、确保落实。二是增强忧患意识,适应中部崛起和全市各县区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激发负重爬坡,敢闯一流的胆气,在推进中心工作中,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各项活动要求,坚持高严细实,善调会转,加强综合治理、法制宣传、行政效能、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保证各项工作、活动的圆满完成。三是增强机遇意识,珍惜国家给予我们的综改机遇,鼓起时不我待、先行先试的勇气,以务实的作风,高效的服务和骄人的业绩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


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20xx年,县经信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县“1234”战略体系,坚持“新型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抓好工业和商务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2.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到108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9亿元,同比14%。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2258.1万美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总数达到135家。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平稳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督促运行进度。紧紧围绕打造500亿级磷化工和百亿级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轻工、新能源产业的总目标,按季、按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组建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深入企业调研,重点对规上企业进行了检查指导,跟踪督办,确保进度。二是确保要素保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运行正常。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和协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积极帮助吉星化工协调原料粉磨站电力架设事项,并帮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为陶星陶瓷做好原材料供应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对达到“进规”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纳入,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全年进规企业达1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8家。

(二)着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牵头组织全县27个部门进行涉企收费自查自纠,明确涉企收费正面清单。落实国家惠企减负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超过6000家,减负2335万元。协调县属规上加工型工业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成品运出免交花林寺收费站过路费,今年为48家企业办理过路费减免手续,涉及货物148万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达302万元。积极帮助东圣化工申报取得大用户直供电资格,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支出300万元以上。经向市相关单位积极争取,自20xx年1月起,东圣化工、花林建材、西部化工等余热发电企业按0.019元∕千瓦时(原标准是0.0538元∕千瓦时)缴纳可再生能源附加费,降低了收费标准,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对广宜服饰等24家用电价格偏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分析诊断,并给出具体建议措施,预计可节约电费支出450万元以上。推进企业转型。推进企业挂牌上市,邀请长江证券等公司金融专家为40余家企业负责人开展挂牌上市辅导培训3次。协助县金融办制定了企业挂牌上市奖励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晶品玻璃前期评估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制定了《XX县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武星材料科技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东圣化工、花林建材和楚园春酒业等3家企业被纳入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三)全面提升对企服务质效。工业企业服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作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确保天元科技精细化工、吉星化工功能性磷酸钾盐、楚园春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深入到50多家企业与项目现场,收集40余个问题,其中15个重难点问题形成《专报》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签批督办,加大解决企业困难力度。协调帮助东圣公司、武星材料科技等企业通过过桥资金解决银行贷款共计7.7亿元。协助陶星陶瓷解决1万吨黄紫砂土原材料开采问题,确保企业原材料供应。积极主动对上争取。鼓励引导企业参加全省“产学研”交流活动,楚园春酒业等企业上报“产学研”对接项目3个,大自然生物科技上报技术难题1个。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共争取到位资金2342.32万元,其中20xx年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2000万元,其他非普惠类资金342.32万元。注重质效抓好招商。湖北食得福公司年产1500吨香菇罐头加工项目成功签约,并投产。庞家湾民俗项目于年底正式签约。投资1200万元的绿特欣电商平台建设项目电商办公区已入驻,冷库已投入使用,合作伙伴招募中。拟投资1200万元的弘富佳商贸有限公司农特食品加工项目厂房正在基础建设中,拟投资1000万元的宜昌萌果果公司农产品电商平台项目已于6月23日正式进驻电商产业园试运营。

(四)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大力促进消费。加强对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等商贸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流通平台,引导商家开展各类节日促销活动,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市民消费。抓好“小进限”工作。扶持更多的“大个体”及时进入法人企业行列,提高个转企占比,及时将符合进限条件的商贸企业进行筛选培育储备,预计全年新增限上企业10家以上。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对东圣化工、冠泰、食得福等骨干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分析解决面临的市场行情及问题,指导企业利用好扶持出口的相关政策。加大内外贸服务力度。积极服务我县商业综合体,抓好“三新”企业建设。组织三峡灵芝产业园、陶星陶瓷等企业参加国际糖酒交易会,东圣化工、吉星化工等企业参加20xx年欧洲化工展,促进企业开阔视野,开拓市场。组织冠泰建材、武星材料科技等7家企业参加“一带通”外贸综合服务体业务培训,为食得福争取出口增信贷资金500万元。全年新增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5家,全县有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累计达到38家。

(五)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壮大电商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电商业务培训,壮大电商主体,全县电子商务主体达348家,20xx年新注册主体174家。抓好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主体69家,共144人,其中个人14家15人,企业55家129人。自7月开园运营以来,园区月均销售额达400多万元,预计全年全县电商交易额将突破3亿元。园区新注册电商公司、个体工商户36个。园区现有淘宝网店92个,天猫店铺8个,入驻京东平台2家、邮乐购2家、阿里巴巴批发网和慧聪网各1家、跨境平台1家,自建电商平台2家。已开展电商培训4期400人次,为电商发展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加速建设电商平台。京东远安馆月均销售额150万元,截至目前,产业园实现销售额2558万元,销售额238万元。建成邮掌柜站点104个,辐射我县每一个行政村。探索建设“一村一品”远安模式。制定“一村一品一店一点”计划,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通过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为村民提供代购、代缴费、代挂号、快递收寄等便民服务点。目前已建成茅坪场镇瓦仓村、晓坪村、长荣村,洋坪镇三板村、百井村等5个“一村一品”试点,运营一个月共实现销售额6.8万元。

(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铁塔建设稳步推进。全年规划建设铁塔40座,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实际建成铁塔47座。对于我县存量铁塔,在铁塔公司的管理下,20xx年实现改造复用82座,拆除重建危塔1座,拆除迁址铁塔1座。在铁塔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可全面覆盖保宜高速远安段、全县重要旅游景区、贫困村和城区信号盲点,确保区域内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实现全域覆盖。全面完成“光进铜退”改造工作,传统电话线用户已全面升级至光纤线路,电信机房内传统电话线交换设备已彻底清退。XX县102个村、15个社区,均已实现光纤接入,可开通20M以上宽带服务。20xx年新增宽带端口数1万个,累计达到11万个。新增宽带用户4738户,累计达到35561户。4G基站不断增量提质。我县完成3G基站补缺5座,累计达到271座。新建4G基站126座,累计达到395座。全县15个贫困村均已建有1座以上4G基站,村内4G网络信号全覆盖,部分贫困村还开通了4Gcpe无线宽带业务。全县新增4G用户27600户,累计达到70000户。

(七)抓好行业安全生产。一是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下发了《20xx年县经信局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与局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责任人、37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状》,年初召开系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安排。二是抓安全检查。分管领导和股室每月至少5天到企业检查安全,检查面达50%以上。对全县35家重点加工型工业企业、民爆、23个加油站、4家大型超市卖场、4家农贸菜市场等定期开展拉网式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三是抓专项整治。组织热电项目、废旧资源回收、工贸企业和农贸市场、“三合一”场所、打非治违、成品油市场、夏季和冬春消防检查等各类安全生产检查60余次,下达整改通知书600余份,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500余条,全面提升了我县工业和商贸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一)奋斗目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县完成外贸出口增长10%,完成市、县下达的“小进规”、“小进限”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精心抓好运行督办。做好20xx年工业总产值任务分解工作,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是抓复产复工。做好年初企业复产复工督办工作,确保规上企业尽早复工生产。二是抓重点监测。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调度,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加强对东圣化工、花林建材等企业的运行调度和监测,联合统计部门加强对乡镇和企业统计业务的培训和督办,确保工作进度,提升运行质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四是抓要素保障。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

2.全力推进重点工作。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亿元纳税企业培育工程等政策的落实,推进“百亿产业培育工程”。依托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和优势突出、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结构治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推行“百名企业家成长工程”,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家到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强化技术创新。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开展联合创新行动。着力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技术,运用领域广泛和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技术。三是协调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做好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任务分解、督办和考核等相关工作,同时与考核目标任务单位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我县在县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

3.全力发展内外贸易。一是全力推进商贸服务市场建设。加强对鸣凤水岸等商贸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进驻我县,加快培育商贸市场主体,拉动社会消费。二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开展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争取更多电商优惠扶持政策,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顺利运营。三是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壮大出口主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自营出口权证,力争培育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8家以上,培育有出口业绩的新开口企业2家以上。重点扶持东圣化工、吉星化工、奥力铸造、食得福食品、冠泰建材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大服务力度,不断增强全县外贸出口实力。

4.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做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铁塔建设和4G基站建设工作。做好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其他基础性工作和临时工作。做好铁塔布点规划工作和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5.抓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建立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特别是强化节假日和特殊时期安全生产督查。对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排除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三违”、“四超”行为发生。进一步加强加油站、民爆器材生产经销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三是开展专项整顿活动。继续开展相关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篇二】

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全面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强创新等各项工作,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效双升”的较好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20xx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84.6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6.1%。单位GDp能耗为0.522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2.5%。新增规模企业77家、亿元企业8家,总量分别为493家、91家。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加强统筹协调,补齐顶层设计短板

1、完善政策制定。加快梳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布局谋划,完成《XX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论证。开展新一轮工业政策的走访调研,制定并由两办出台《XX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xx年—2020年)》,明确5年发展目标、重点扶持产业、主要发展任务。构建深化工业强县建设“1+9”政策体系,在工业“17条”扶持政策基础上,起草并由两办出台产业基金、招商引资、上市重组、优化营商环境等子政策。加强政策评估和宣传落地,完成对上年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兑现财政奖励。利用XX报、企服中心等平台开展“政策短信进千企”、“政策解读进基层”系列活动,发放政策资料5000余份。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两区整合契机,科学制定并下达20xx年考核指标,修订完善工业经济在工业投资、绩效评价、附加工作、企业隶属、奖惩标准等方面的评价办法。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对各被考核单位开展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工业投资方面月度“红绿灯”制度考核。强化工业强县建设工作考核创新,对39个成员单位设立8分的考核分,开展共性和个性工作量化考核。

3、深化精准服务。调整和优化20xx年企服责任人“一对一”名单,目前共有企服领导473人、企服责任人439人、联系企业796家。深化三级联动服务全覆盖、企业服务责任人、企业困难(需求)处理流转、督查考核和评价奖励等工作机制,建立并形成企业难题金字塔式分层次解决模式,全年通过企服办收集整理难题237个,流转142个,通过部门协调、召开现场协调会等方式解决68个。落实工业强县例会制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落实重大举措、讨论重大决策,加快项目推进,协调解决工业强县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全年共召开例会6次,协调解决难题44个。

(二)坚持培育孵化,补齐集群发展短板

1、完善产业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完善船舶设计研究、模具热处理、海洋生物研究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针织创意设计、面料研发供应和电子商务“三大中心”建设,成立中国服装设计师原创基地·XX时尚基地,加快打造针织服装及时尚休闲产业集群步伐。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等三大新兴产业,金汇精密制造、普思拓金属科技等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工业重型化特征日趋明显。

2、加快工业投资。根据全年60亿元的工业投资目标,上报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落实专人统计分析。加快项目跟踪推进,按月编制统计表、按季编制汇总表,随时跟进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6.1%,累计新落户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25个,投产项目10个。加快旧厂区改造,与“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相结合,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全年完成昌宏机电等55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69.2万平方米,完成市年度目标任务的153.8%。

3、深化梯队培育。坚定实施强企工程,深入开展抓大壮小扶微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组织戴维医疗、申菱电梯、乐惠装备和合力模具等4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筛选日星铸业和锦浪新能源等2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加快名企培育,天安集团入选全省第三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名单。三年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现收官,共入选创新主体培育企业95家。加强小微企业政策扶持、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钰烯阴极被评为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小升规”培育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推进转型突破,补齐改革发展短板

1、引导建设产业基金。按照县委“17”条政策意见,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配套企业转型,通过前期深入开展调研,逐步完善“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方案,具体由工投集团公司操作,总规模10个亿,首期建立2个亿基金池,重点面向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生物,发挥扶助基金在招商引资、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以及成熟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和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2、开展亩均效益改革。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XX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排摸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实际占用土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企业,评价内容为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6项基本指标,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企业,实施各项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政策,并通过对低效用企业的实质性倒逼,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目前,全县557家企业已纳入上报检测系统,下步将做好基本指标的设置、制定完善升降级细则等工作。

3、推进降本减负增效。贯彻落实市降本减负“35条”,研究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开展精准服务政策诊断会,与大徐镇签订企业服务合作协议,试点外包涉企服务模式,对该镇电子、针织等七大行业分批次解读和推广市、县降本减负政策,利用企服云、微信等载体推送信息4000余条,服务企业700多家。出台稳增促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首批603家企业补助2950万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补齐科技发展短板

1、加大技改投入。修改《XX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技改补助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的补助额度由原来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年完成技术改造41亿元,同比增长5.6%,下达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88万元。推进“机器换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贝德尔电讯电机等7个“机器换人”项目获得补助资金260.3万元。加快企业名品研发申报,379个新产品列入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新乐船厂等5家企业新产品通过市级新产品投产鉴定,日星、锦浪等企业的5个产品被评为“浙江制造精品”。

2、推动“两化”融合。修改《XX县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两化”融合项目由原来的一年建设期延长为二年建设期,华翔特雷姆等13个信息化项目列入今年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计划,合力制动MES智能车间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引导企业参与市经信委组织的软件推广活动,促进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和商务电子化,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OA+企业邮箱活动,第一批免费推广20余家试点企业。

3、发展信息经济。加强调研谋划,编制完成大数据规划(20xx-2018年),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及信息经济的“十三五”规划。推进光网城市建设,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强化资源整合,移动、联通和电信等三大基础运营商完成光网覆盖新增户数8.2万户、无线热点数21个、无线Ap新增数83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慧养老、智慧健康、智慧国土等项目,引进银江集团签约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积极对接城市宝项目落户。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全年实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20%。

(五)推动节能降耗,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1、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鼓励企业实施“腾笼换鸟”,110家企业共腾出用能空间8000吨标煤,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14.3%。海达印染等企业完成淘汰染色机30台;启航铸造厂淘汰更新铝壳中频炉10台,华鹰塑料等20家企业实现伺服注塑机更新淘汰工作。紧抓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分解指标、召开锅炉替代推介会、季度督查等方式,完成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58台,提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2、开展区域低小散整治。按照“关闭一批、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总体思路,开展茅洋铸造业整治,目前已关闭12家、改造提升8家,红岩坑铸造小区正在建设中。完成贤庠镇小熔炼行业整治,关停52家小作坊,整合提升成1家规上企业,淘汰小型冲天炉71只,减少废气、废水排放85%以上。加快爵溪小印花整治,小印花集聚区已签好意向地块,预备建设3万平方米,将46家企业整合成13家企业入园。目前整合方案已完成,正在全力进行集聚区建设招商工作。

3、加快节能改造管理。全面排摸企业今年节能改造项目和研发项目50个,合计总投资2.8亿元,下达第一批通过节能验收项目22个补助资金170余万元。天韵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省级节水型企业验收,华宇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市级验收,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开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凤泰塑料电器等15个企业项目开展节能审查,总投资11.73亿元,新增综合能耗(等价值)2.7万吨标准煤,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0.3767吨标准煤/万元。对9家企业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和能效对标,其中市级3家,并对其进行单耗限额对标监察。

(六)加强要素保障,补齐服务升级短板

1、推动管理创新。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经济、金融形势,开展工业企业营改增、降本减负及劳动合同法最新政策培训会及银企对接会,相继组织《企业上市与并购重组》讲座、开展全县工业线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共10余次,累计受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千余人次。推进“内生式”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25家企业赴台州进行见学活动。出台企业管理咨询资金管理办法,共有17家企业通过市县级管理咨询项目验收,下达补助资金160万元。

2、加快市场扩张。以产业资源合作交流为突破口,组织参加津洽会、模具展、服装节等各类展会,提高企业知名度。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日升集团等44家工业企业产品列入20xx年度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培训班,近200名电商负责人受益。加大电商扶持,沐海服饰等3家企业项目享受补助资金6万元。

3、加强机关履职。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开展“四讲四有”专题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党员干部找准短板,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保证在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取得实效。积极推进“便企利企”改革创新项目落地,调整局分管领导联系镇乡(街道)、联系行业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省市县级领导调研工业座谈会20余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船舶修造业、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做好“一打三整治”、护航G20等工作。

二、20xx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四创四强”工程和“双突破双驱动”战略,积极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强化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工业制造基础实力,努力开创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预期目标

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新增500万元以上规下企业8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亿元企业5家,完成市定年度节能目标。

(三)20xx年工作主要措施

1、对接“中国制造2025”,构建全局大框架

(一)加快政策梳理对标。以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在新旧工业政策梳理对标基础上,出台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操作实效,特别是加大对智能制造、工业强基、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分类推进工业强镇(乡、街道)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石浦、西周、贤庠等工业重镇逐步落实“一镇一策”,强化工业发展支撑。落实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支持小微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减负35条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和精简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二)构建“6+1”产业结构。对接宁波“3511”新型产业体系,依托我县海洋资源临港岸线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6+1”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发展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配模具、时尚针织等6大产业。通过发展大数据开发应用产业、推动平台型产业和企业发展,培育智能经济。以智能信息经济串联6大产业,推动设计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智慧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三)合理谋划工业布局。充分利用“十三五”工业规划引导,实施“南北二片多组团产业园区精细化”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南北两片共进发展”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划分南北两个片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规划。北片以“XX经济开发区”片(省级)的一区六园为核心区,以爵溪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和西周生态循环工业园为两个辐射带动区。南片依托石浦港,以“浙台经贸合作区”为中心,重点建设“一城双园”,“一城”为象保合作区的航天智慧科技城,“双园”为石浦科技园区和石浦水产品产品加工园区。

2、培育谋划新增长点,厚植经济新优势

(一)加快集群示范发展。发挥重点产业平台的支撑作用,推进工业企业、新建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聚,推进产业集聚区生产、商贸、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挥特色产业平台的示范作用,围绕象保合作区(航天智慧科技)、临港装备园(临港装备制造)、西周镇(汽配)、爵溪街道(针织时尚休闲)等地区特定产业,聚焦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时尚休闲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建设。

(二)加快工业项目推进。主动服务项目,制定《XX县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施负面清单之外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实行专人代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跟踪监测项目,发挥工业强县工作例会作用,实现“工业强县建设指挥部”常态化运作,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跟踪监测3000万元以上项目落地、推进建设和投产达产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未建项目早开工,已开工项目早竣工、早出效益。

(三)加快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实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选择2-3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由县政府与其开展战略合作,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强企强链。围绕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打造形成一批高成长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实现精准培育,力争全年单项冠军培育实现突破,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总量达到530家左右,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左右。

3、发展信息智能经济,催生转换新动能

(一)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升级“机器换人”计划,突出针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输变电、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专项引导,力争20xx年实现“机器换人”项目30个。鼓励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导向和向上计划申报等途径,加快推进日星海装铸件智能制造、乐惠过程装备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3-5个。

(二)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围绕重点产业优势领域启动建设一批工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内部“创客工厂”,引导骨干企业形成“终端+数据+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应用推广,推进智能装备在机械、模具等行业的示范应用。依托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公共平台、宁波汽配直供平台、8718企业云平台等,利用宁波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云朵网络等谋划建设我县各类工业服务云平台,重点发展我县针织行业三大中心、模具热处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精准化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做好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电子政务项目评审、验收,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推进城区公共区域无线免费WIFI网络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大数据项目衔接。稳步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智慧旅游、智慧水务以及智慧小镇三个方面力争获得突破,加快城市宝项目落地,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做好信息经济相关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加大软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引进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发展,力争20xx年软件产值增长20%。

4、推进生产制造创新,实现发展高效率

(一)强化管理创新。深入开展管理咨询推广行动,引导企业广泛应用ERp、pLM、CRM等现代管理系统,推进精细化管理、5S管理在企业和行业内的推广应用,着力培养一批管理标杆企业。继续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办好、办精企业家管理培训、见学活动,积极营造关心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计划全年实施管理创新项目企业不少于10家,开展培训12场次,受益人数2000人。

(二)深化“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水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业等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补助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项目补助额度。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普及培训,力争全年引导5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建设,争取1-2家企业通过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实现培训受益人数200人次以上。

(三)加强科技应用。发挥宁波工程学院XX研究院的作用,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以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全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力争在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产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大技术改造补助力度,修改完善《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在现有补助基础上再增加2个百分点,力争20xx年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0%。

5、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整合资源优配置

(一)强化资源集约利用。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责任制,提高利用效率。加快铝壳中频炉淘汰更新、注塑机电机改造工作,以铸造行业差别电价为惩罚手段,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淘汰改造任务。大力推进工业节水行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能源监察和审计,加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全年组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10个,节能改造项目50个以上,节省标煤2万吨以上。

(二)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在石浦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分行业亩均产值、税收、用能等权重分析,在用电、用水、用地等环境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布局调整,对石浦港带船舶、水产品加工,爵溪的针织,贤庠的模具等传统行业企业利用杠杆效应合理进行兼并重组,通过科学高效的资源整合,大幅提高传统工业的集中度和利用率,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三)加快推进“去产能”工作。分类处置特困企业,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和各类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强制性标准,利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处置方式,实现特困企业市场出清。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修复经济发展动力。推进“低小散”行业专项整治,加快爵溪小印花、大徐小熔炼兼并重组,去产能促集聚。

6、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坚持服务更精准

(一)加强市场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普及,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服博会、模具展等各种展会,以及省市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助力企业“走出去”。做好《20xx年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的申报协调,提升产品知名度。

(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关注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困难企业,及时预测、预警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快企业“降成本”行动,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企业减负政策和减免收费项目的宣传,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水电价气价调整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各类要素成本。加快产业基金筹建步伐,成立“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尽快发挥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加强企业精准帮扶。创新精准服务体制,发挥企服科作用,深化县级领导、涉企部门和镇乡(街道)三级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全县工业企业困难帮扶等精准服务全覆盖。健全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8718市级服务平台为枢纽、县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企业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开发建设“企服云”载体功能,谋划搭建行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梳理分析企业需求。

2012信息中心信息管理工作总结


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自2012年8月1日加入邦泰实业信息中心以来,在近5个月的工作中,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配合与帮助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获得各位领导、同事的初步认可。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近几个月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职责

信息管理是一项服务工作,没有各个单位的充分理解和配合,全公司网络信息化就不可能连接起来。信息管理是一项技术工作,我们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发挥好个人专长,努力营造一支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纪律、又有情趣的工作团队。在实际工作中老老实实地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既勤奋干事,又努力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从软件、硬件、人员到规程都一一准备到位。按公司规章制度统一要求,一方面进行对公司的电脑软硬件的应用、操作规程建设;另一方面进行设备优化、网络改造的步伐,实现了软件、硬件建设的相互推进,努力使工作能够程序自然、循环有序的开展起来。

二、主要工作

1、设备维护,管好用好公司设备是信息中心的首要任务。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设备更好地为办公区服务,协助各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交换机、网线、电脑、投影仪等等,出现了问题就及时的处理,坏了就尽量自己修。为公司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2、积极推动公司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发展进程,加强网络、网站及各管理系统的维护。

3、积极配合公司开展的各项活动,从会议到员工教育再培训等都进行设备调试安装到位。

4、针对于公司的金蝶k3系统、邮件系统、雅思系统的数据我们做到了每天一备份、每月一整理归档,对于整个公司办公区的数据也做了一次集中整理归档,为以后建立公司信息数据库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以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

2、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创新,为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以良好的姿态迎接挑战和考验。

3、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切实以过硬的本领来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4、干一行,专一行,工作要有创造性,并且要做实、做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网络信息化建设努力工作。

5、加强与其它同事的学习与沟通,工作中彻底消除推诿、扯皮现象,使各类问题能得到良好、及时的解决。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给予批评指证。

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统计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统计中心信息化

2012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中心以"政策法规"主题活动年要求为指导,不断创新管理服务,信息业务和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信息化工作和正规化管理水平取得显着成效。上半年主要做围绕以下几项内容开展工作:

一、积极开展制度化建设,各项工作形成制度化

为加强对全市人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业务交流,信息中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各经办部门参加的信息联系会议,通过例会的召开进一步理清信息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要点,及时掌握业务工作进展,促进各项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开展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加快我局容灾备份信息系统的建设。

为保障局系统信息数据容灾备份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心合理安排技术骨干人员、加强分工协作、多方调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容灾备份信息系统技术方案的安全、先进和高效,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主动与各经办单位加强协调,及时了解业务需求,积极与财政局衔接,较好的争取到财政的指导和支持,容灾系统招标采购工作进展顺利。

三、加强网络和网站的安全畅通,实现原有两个门户网站的合并

根据市政务信息公开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组对加强政务公开及宣传工作的指示,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促进人社工作的发展、抓好服务人民群众的主线,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大信息主动公开的力度,提高信息公开的实效,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确保人社系统门户网站的顺利合并,()网站信息更新及时,使社会大众及时了解人社系统的最新政策和工作动态。

四、积极开展信息统计各项工作,确保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健全综合统计管理制度,规范信息统计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抓牢统计基础工作。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报表制度(2012年)》要求,及时汇总、上报63张统计年报。同时,认真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宣传工作。

五、加大对各经办单位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为确保各项目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中心会同软件开发公司和业务经办单位一同制定的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应用计划、系统维护方案,确定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安全进行全程指导,及时调配技术人员对各经办部门系统进行专项维护。

"税务信息中心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