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3.08.04

最新儒林外史读书笔记(集合五篇)。

书籍是我们跨越时空与作者交谈的手段,作品正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可是为何一想到写作品读后感就感到头疼呢?栏目小编针对您所查询的“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为您整理了一些资料供您参考。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篇1】

《儒林外史》是明朝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三回主要讲述了严监生和严致和的故事。以下是这一回的读书笔记: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严监生和严致和的故事。严监生是明朝的一个儒生,他因为反对当时流行的“八股文”,而受到打压。他被迫放弃了儒生的身份,成为了一个商人。然而,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这一回中,作者描写了严监生的生活。他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但是他却十分节省,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书籍。他对自己的家人非常关心,他对妻子和孩子们非常好。他还发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并且对他的教育非常有帮助。

这一回 also 描述了严致和的故事。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人,他的商业头脑非常发达。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和善良的人,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非常贪婪。他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背叛朋友和家人。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描写这两个人物的生活和行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儒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儒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不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趋势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同时,他也认为人性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人们应该学会尊重不同的人性和价值观。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篇2】

一小时,一小时,无声的过去了。我也没料到我会沉醉于这本书中。上中学时,有篇课文叫《范进中举》,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儒林外史》这本书。但直到今天才去把它买来,放在床头。也还是因为在几位大家的散文或随笔中,这本书被多次提起,我才想起来我对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哎,相见恨晚!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看古人,好象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又好象只是个旁观者。随着吴敬梓先生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有人悲苦,有人疯狂,有人逍遥,有人经营,… 我没有活过的年代,仿佛也都走过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 比照我所处的当下,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古今 (中外不敢说) 都一样。

王冕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蔑视功名富贵,讲究文行出处。他是吴先生推崇的上上人物。王冕若活在当下又何尝不是上上人物呢?

我最佩服的是杜少卿,不甘理法约束,也不和庸俗生活妥协。他居万贯之家,只娶一妻不说,人到中年,携妻漫游千山万水,平居豪举。唉,当今又有几人? 我恨不得也能生在他那个年代, 也能仰慕闺中。 呵呵, 痴人说梦。

吴先生讲得更多的是官吏 乡绅 衙役 书办和豪奴,还有地主盐商艺人和尚道士,林林总总。我又要无知了,这些人和现在的某某,某某,何其相似! 吝啬,市侩,皮里阳秋,可笑可鄙。周进中举了,看见和当年自己一样高龄的范进坐在场中应考,不免同病相怜,于是, 范进也中举了。还有匡超人,假牛布衣,严监生,等等,冒名顶替,营私舞弊。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一样一样。有几人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为了理想报复而读书。还是不要谈理想,太奢侈!

有人说,喜爱回忆往事就是老了。那我爱看古人,是不是也老了? 窃以为,有往事可以回忆,实乃莫大的幸福. 有古人给我们当镜子,今人是何其幸运。

让我们身在福中并知道和珍惜这福份吧。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篇3】

最近我在看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一位清朝时名叫吴敬梓的写的一本讽刺当时官场的小说。我过去看得多的是国外名著,对中国的古典名著我总觉得难于看懂,所以兴趣乏乏。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妈妈给我讲的里面的一个故事,吝啬鬼严监生两根灯芯的故事,这可比写欧洲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还要精辟,于是我就来了兴趣,看起这本书来,虽说里面的语言还是有一些搞不太清楚,但是我也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找到了乐趣。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它把锋芒射向社会,客观地、写实地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的事情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这部小说最让我不能释手的是作者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妈妈曾用绘画和我分析中国人和欧洲人的不同,如同中国的水墨山水和西洋人体油画一样,中国人讲究的是意境、神韵,非常含蓄;而欧洲人追求的是人体结构、色彩的丰富与层次,很直白。中国人的小说中对人物的描绘也是如此。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篇4】

101、“梦中”杀人:曹操身居高位,怕被人暗害,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102、杨修之死:曹操弃阳平关而退兵斜谷,进退两难,遂发布“鸡肋”口令,主簿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借机对夏侯惇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魏王有退步之意。曹操想起“一盒酥”,“门内活”,“梦中杀人”等多次触犯忌讳的事情,又考虑到杨修与曹植的关系,遂以迷惑军心为由将其杀害。

细节提示:A、在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兵败退至斜谷界口,他的儿子曹彰前来助阵,曹操称其“黄须儿”。刘备与曹操作战时,曹操被魏延用弓箭射中了两颗门牙。 B、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103、关羽水淹七军: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104、关羽刮骨疗毒: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105、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拜吕蒙为大都督,攻取荆州,陆逊向吕蒙献计,对外诈称吕蒙有病,关羽轻视陆逊。吕蒙带领士兵伪装成客商,骗过了关羽的守军,顺利白衣渡江,招降对关羽不满的傅士人、糜芳,趁关羽毫无防备,骗开了城门。吕蒙兵不血刃,赚取了荆州。

106、关云长败走麦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拒绝诸葛瑾的劝降,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王甫担心有埋伏,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马忠活捉,孙权斩杀了关公关平。

细节提示:A、关公死后,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于孙权,孙权赐于马忠,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孙权占了荆州之后,设宴嘉奖吕蒙,不料吕蒙被关公阴魂索命,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B、玉泉山关帝庙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107、斩杀华佗:华佗是三国名医,他在江东治疗过周泰的伤,后来又帮关羽刮骨疗伤。曹操头痛,华佗建议打开曹操的头颅,为其治病。曹操猜疑他是关羽的朋友,借机谋害自己,将其下狱。在狱中他将平生所著《青囊书》赠与押狱。但是书被押狱之妻烧毁,只剩得一两页。

108、曹操遗命:曹操猜疑并杀了华佗,病势愈重,又忧吴、蜀之事,最终病重而死。临终时召曹洪、司马懿等,同至卧榻前,立下遗命。传位曹丕;将平日所藏名香,分给妻妾,嘱咐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钱自给;立疑冢七十二,不让后人知其下葬处,恐为人所发掘。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

109、曹植七步成诗:曹丕唯恐兄弟们争夺王位,因此蓄意加害。曹丕的母亲要曹丕放过曹植,华歆劝曹丕除掉曹植。曹丕限曹植作七步诗,如不作成就杀掉他。曹植七步即成 。

110、曹丕迁都洛阳:汉献帝被迫让位于曹丕,曹丕即位。正在拜谢天地时,忽然刮来一阵怪风,曹丕受惊,数日不能上朝。后病稍可,方出殿受群臣朝贺。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后来曹丕怀疑许都宫殿有妖怪,便决定迁都洛阳。

111、孔明设计使刘备称帝:孔明苦劝刘备为帝无效,便设一计。先托病不出,刘备询问,孔明说因担忧得病,刘备数问所忧何事,孔明只瞑目不答。再三请问,孔明将所忧之事告知,刘备说等他病好了再行登基大礼也不迟。孔明听罢,马上起来,百官也进来,要求刘备登基。刘备无奈,只好同意。

112、急兄仇张飞遇害: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张飞报仇心切,下令军中在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第二天,两位部将范疆、张达说一时难以置办齐白旗白甲,希望宽限几天。张飞一听大怒,将二人绑在树上,使性鞭打五十鞭。范、张二人不服,当夜,趁张飞喝醉之机,杀了张飞。

细节提示:面对刘备兴师问罪,孙权派诸葛瑾游说刘备与东吴和好共讨曹丕。

细节提示:孙权向曹魏称臣,曹丕给他吴王封号,加九锡。

113、五虎老将黄忠不幸身亡:黄忠因听了刘备说老将无用,即提刀上马至军中,要与东吴交锋。他斩了东吴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黄忠不听。次日潘璋战不数合,璋败走,黄忠追之,中了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当晚去世。

114、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东吴接连战败,孙权大惊。大将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领兵抵抗刘备。张昭、顾雍见陆逊只是一名弱冠书生便坚决反对。阚泽以全家性命作保,再荐陆逊,孙权下决心用陆逊。筑坛拜陆逊为大都督,右镇西将军,赐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细节提示:陆逊乃一书生,且年幼望轻,孙权取所配剑与之曰:“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使之服众。

115、火烧连营:刘备挥师东进,连连告捷。危急中,泽向孙权推荐陆逊,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联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

细节提示:A、夷陵一战,蜀军大败,刘备往马鞍山逃去,陆逊引大军紧紧追赶。朱然又从江岸领兵截住去路,刘备大叫:“我将死于此地了!”这时赵云从江州杀来,一槍刺死了朱然,保护刘备及剩下的百余将士奔往白帝城,蜀军大败。B、夷陵一战,陆逊大获全胜,往西追袭刘备,在鱼腹浦。听说在诸葛亮入川时,曾在此地的沙滩上布下石排阵,可比十万雄兵。陆逊在半信半疑之下,领十余骑兵去探看石阵,刚走入阵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陆逊等急欲回马,却困在阵中无路可出。幸亏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前来引出阵。C、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结陆逊的原因:①天时:曹丕篡汉,刘备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不利。当时天气干燥。②地利:刘备孤军深入,不谙地势。于森林茂盛处扎营,给陆逊可乘之机。③人和: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之计,内部不和;枉自托大,小看陆逊;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而孙权结盟曹丕,上下精诚团结。陆逊一时人杰。

116、刘备仁厚:刘备伐吴,命黄权屯驻江北,不久刘备战败,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黄权遂率军投降曹魏。有人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认为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投降曹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有关部门逮捕黄权的家人,并“待之如初”。

117、白帝城托孤:刘备遭兵败之后,忧郁成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下令驻扎在白帝城。并召孔明、李严来,托付身后之事。说诸葛亮才能十倍于曹丕,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尽忠贞,继之以死。刘备又嘱咐赵云“早晚要看觑吾子,勿负朕言”。又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

118、安居平五路: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细节提示:曹丕用司马懿的计谋,联络辽东、南蛮和孙权,起五路兵伐蜀。

119、七擒孟获:蜀汉建兴,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认为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从此,南蛮纳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

细节提示:南方蛮王孟获等起兵反蜀,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巧用反间计,并设下伏兵,一擒孟获;孟获被放回,坚守不战,诸葛亮派马岱偷堵泸水,董荼那做内应,二擒孟获;孟获被放回,让弟弟孟优往蜀军诈降,被诸葛亮识破,,孟获被放回后又领兵来战,诸葛亮诱敌深入,突发奇兵,四擒孟获;孟获获释后投奔朵思,把蜀军骗入绝境,蜀军得到隐者指示,顺利进军,五擒孟获;诸葛亮挥师南进三江城,孟获与祝融夫人前来诈降,又被诸葛亮识破,六擒孟获;孟获再次被放回,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诸葛亮诱烧藤甲,七擒孟获;孟获终于心服。

细节提示:孔明班师回国,至泸水,狂风骤起,孟获说往来者需用四十九颗人头和黑牛白羊祭之,丞相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

120、曹睿罢免司马懿:孔明正为曹睿重用司马懿而苦恼,参军马谡献反间计,提议散布此人欲谋反的流言,又贴告示天下榜文。太傅华歆奏曰曹睿:“曹操曾说过不能交兵权给司马懿。”曹爽建议曹睿仿汉高伪游云梦之计观其动静。司马懿不知其故,欲令天子知其威严,就整兵马,率甲士数万来迎。曹睿认为他确有反意,将他削职回乡。

细节提示:姜维出场 夏候楙被孔明捉,天水郡太守马遵欲起兵救之,姜维(字伯约)大叫“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并献擒诸葛亮之计(对蜀兵前后夹击),结果打败了赵云。

121、孔明智取三城:南安、安定和天水三城互为依靠,于是孔明一面对南安围而不打,一面派出两名将士化装成南安的守将,出使安定、天水二城求援。安定守将崔谅中计投降,随后他前往南安,借劝说太守杨陵投降之名与杨陵合谋诈降生擒孔明,孔明识破他们的诈降计,拿下南安。

122、诸葛亮计收姜维(离间计):(1)令魏延诈取姜维母所在的冀县,待姜维来攻时,先放他进城。(2)令赵云攻上邽,再放梁虔入城。至此,分马遵、梁虔和姜维于三处,为使离间计创造条件。(3)借夏侯楙之口,散布姜维已降蜀一事,又令士卒假扮姜维,谴责马遵失约。并攻打天水城,使马遵对姜维降蜀一事信以为真。(4)与此同时,又令张翼、王平夹攻姜维,逼他退走天水、上邽,而马遵、梁虔以为姜维已降,乱箭齐射姜维,姜维走投无路之时降蜀。

123、马谡失街亭:司马懿乘势直逼汉中之咽喉街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令王平同去,又派高翔、魏延领兵一万随后支援。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强违孔明的嘱咐,擅自在山上下寨,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人。司马懿围困马谡,断其水源,蜀兵几次突围都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124、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夺得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直逼西城。城内的诸葛亮身边仅有一班文官及士兵二千余人,别无大将。诸葛亮临危不惧,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点燃香,安然自得弹起琴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因此疑有伏兵,便急令撤兵。诸葛亮料定司马懿还会来,就连夜退守汉中。

12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细节提示:A、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表明诸葛亮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的事情: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B、孔明斩马谡过程中的三次流泪:①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挥泪告诉他,两人情同兄弟,会照顾他儿子。②参军蒋婉求情,孔明流泪答:“昔孙武所以能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合当斩之。”③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后悔没听刘备的话。

126、破曹兵姜维诈献书:诸葛亮再次出师北伐,被魏将郝昭守住陈仓道口,无法进展。后来诸葛亮用姜维诈降之计。曹真接到姜维诈降的密信,叫费耀领兵五万去斜谷口捉诸葛亮。费耀领兵五万进斜谷口追赶蜀兵被困,费耀自杀。诸葛亮乘势指挥大军从斜谷口在出祈山,和魏军对垒。

细节提示:诸葛恪得驴 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六岁时,一次宴会上,孙权见诸葛瑾脸长,就叫人牵驴来,在他面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走上前,加上“之驴”二字,最后,孙权将驴赐给了他。

127、孔明智取陈仓:蜀吴国联合伐魏。诸葛亮探得陈仓守将郝昭病危,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私下密计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径到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门放火,发喊相助。魏兵无主将,城中大乱。诸葛亮夺得陈仓,三出祁山。

细节提示:魏军领了书,奔回本寨,将孔明书呈与曹真,真扶病而起,拆封视之,……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晚,死于军中。诸葛亮素有雄辩之才,常以此取得重大胜利,或为临阵作战的武器,如两军阵前骂死王朗。这里又把辩才当作杀人的利刃,一封书信气死了曹真。

128、孔明与司马懿比斗法的场面:魏蜀两军对垒,互斗阵法。司马懿先布“混元一气阵”,被孔明识破;孔明后布“八卦阵”,诱魏攻阵。司马懿令戴陵等三将各引三十骑破阵。只见阵如连城,门如重叠,魏军不能相顾,只管乱撞,结果均被缚。司马懿见状挥兵奋死掠阵,被蜀军三路夹击,大败退军。

细节提示:刘禅中司马懿反间计,召诸葛亮回成都,诸葛亮以增灶减兵之计不损一兵而退。

129、妆神尽割陇上之麦:孔明兵至祁山,军中无粮,便与姜维、关兴、魏征装神弄鬼,分三路伏兵,迷惑魏军,魏军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邽,三日不敢出战。孔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割尽了陇上的小麦。

130、孙权论魏延:费祎自成都祁山见孔明,孔明托费祎持其亲笔信到建业见吴王孙权。孙权阅信得知约定共取中原,同分天下之事,大喜之余,当即做出部署,并设宴款待费祎。饮食间,孙权问起:“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费祎说是魏延,孙权认为此人勇而有余而心不正,将来孔明不在了,他一定会作乱。费祎将东吴之行回报孔明,孔明得知论魏延之语,称其是真聪明之主。

131、木牛流马: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两军相拒,蜀军粮草接济不便,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派兵夺得木牛流马,命营中工匠依样仿造,也用于搬运粮草,不料中计,被蜀军劫去,司马懿大怒,率兵追杀,却遭蜀军埋伏,险些丧命。

细节提示: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食,木牛流马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而且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搬运粮米,很是便利。

132、诸葛亮侮辱司马懿:诸葛亮六出祁山,进驻五丈原。司马懿以逸待劳,拒不出战,诸葛亮就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装在大盒之内,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寨,羞辱司马懿,激他出战。司马懿十分愤怒,并没有上当,还善待使者,从中套出诸葛亮食少事烦、身体不佳的情报。

133、五丈原诸葛亮禳星: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陷入拉锯战。诸葛亮本来就积劳成疾,又因东吴伐魏无功而反返,于是旧病复发,命在旦夕。他在帐中点灯祁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便可再活十二年。不料因魏军探营,魏延闯帐报告,不慎将主灯扑灭。诸葛亮禳星延寿失败。姜维欲杀魏延,孔明阻止:“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细节提示: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134、死诸葛吓退活司马:诸葛亮死后,蜀兵密不发丧,向汉中退去。司马懿引兵追赶,忽见蜀兵回旗返鼓,中军大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端坐在车上的诸葛亮纶巾羽扇,魏兵魂飞魄散,自相践踏而逃。司马懿奔走了五十多里后,用手摸头:“我有头否?”后来才知道车上的孔明是一尊木偶像。

135、诸葛亮付锦囊计斩魏延:魏延脑后有反骨,孔明每次想斩他,因怜其勇而留用。他在临终时授马岱密计。马岱依诸葛亮的计谋附和魏延造反。魏延领兵来取南狰郑。杨仪打开诸葛亮预付锦囊,出阵对魏延说:“你敢连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交给你。”魏延回答三万声也敢。可一声未毕,身后马岱大叫:“我敢杀你”,手起刀落,魏延被杀。

细节提示:诸葛亮临终,命葬己于定军山。后主降诏封诸葛亮忠武侯谥号致祭

136、司马懿韬光养晦: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为避免曹爽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居闲职。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胜前来,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假装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

137、诈病夺权:曹爽派人到政敌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当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祭扫曹叡陵墓。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

138、困司马汉将奇谋:司马懿次子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山上只有一够百人因饮的山泉,司马昭有五六千人。司马昭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后听从主簿王韬的建议,再拜祈祷,泉水涌出,取之不竭,人马不死。

139、邓艾智败姜维:姜维出兵伐魏,他见魏兵已有准备,便留下少量兵力迷惑邓艾,自领大军去攻南安。邓艾看破姜维的计谋,领兵去上懈、段谷埋伏。姜维中了埋伏,被夏侯霸救出。魏将陈泰、邓艾追击之,所幸援兵张嶷赶到,姜维、夏侯霸趁势杀出重围,张嶷则被乱箭射死。

140、姜维屯田避祸:姜维与邓艾交战之际,刘禅溺于酒色,又听从黄皓谗言命姜维班师。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黄皓,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姜维怕刘禅加害自己,便听从秘书郎郤正的劝告,要求领兵八万到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

141、武侯显圣定军山:后主听信黄皓谗言,不准姜维拒魏。魏将钟会得了阳安关,连夜闻西南上喊声大震。当得知诸葛亮的坟墓就在附近的定军山时,钟会认定是孔明显圣,第二天便到墓前致祭。祭毕,狂风愁云变成了清风细雨,而后天色晴朗。是夜,钟会梦见诸葛亮显灵:诸葛亮飘然而至,告戒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后不要乱杀无辜,言讫,拂袖而去。钟会照办了。

142、蜀汉灭亡:邓艾兵临成都,谯周劝刘禅降魏。第五子刘谌力谏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刘禅不听。刘谌欲死社稷,其妻也触柱而死,刘谌割妻及三子头至昭烈庙,哭祭先祖,然后自刎。次日,刘禅率着诸王和群臣,面缚舆榇,出北门而降,蜀汉灭亡。

143、刘禅乐不思蜀: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很感谢司马昭的不杀之恩,到司马昭府下拜谢。司马昭备酒招待,并令蜀人演奏蜀乐,蜀官们尽皆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144、魏国灭亡: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引当年曹丕以受禅之名夺取政权的典故,要依样画葫芦,借受禅之名篡位。次日,司马炎带剑入宫,谴责曹魏篡夺汉室,逼魏帝曹奂让位,曹奂只好筑受禅坛,捧传国玺。将江山让给了司马炎,魏国宣告灭亡。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非宣诏不许入京。然后改国号为大晋。

145、三国归晋:魏军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向邓艾开门归降,蜀国宣布灭亡。司马昭中风死后,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当了皇帝,国号为晋,魏国宣告灭亡。孙皓即位为吴主,司马炎起兵伐吴,吴军全面溃败,孙皓效法刘禅投降了晋国。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朝政动荡。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篇5】

识《儒林外史》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中迂腐的现象。但是,我们常常看见家中老人为了让下下代的认凌晨排队报课外班,诸多考生因为中考高考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自杀。没有人为了什么秀才、举人磕头撞板,却有人为硕士、博士不择手段。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一本儒林次史来讽刺这个时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