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浒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7.29

关于水浒读后感。

一篇高质量的作品读后感可以怎么写呢?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的内心也会备受感动。我们对原文稍有感悟之后,便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如果您在找好文章编辑向您推荐“水浒读后感”,欢迎您的到来我们希望为您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水浒读后感 篇1

水浒传读后感00字

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本,让您快速写好读后感。本栏目收录中外名著及最新优秀读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爱水浒传,很多人都看过吧。“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你是不是很奇怪?

我怎么就文邹邹的了?可不是吗,这几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把鲁智深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佩服起来施耐庵。

祖籍苏州,后迁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他不愧是文学家,我看了《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

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我,我甚至感动得流泪,为什么?

现在我就带着你去品一品水浒传。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称作“花和尚”。

水浒读后感 篇2

青岛市黄岛区辛安小学五年级二班赵志贤

我最喜欢的书是《水浒传》。里面有很多强大的英雄。

鲁达虽然性格急躁,但是他有正义之心。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祖父被一个卖肉的屠夫欺负。鲁达决定给他们出气,装作买肉刁难屠户,把屠户激怒后两人打了起来。

结果鲁达失手打死了屠户。他为民除害,不想触犯了法律,被官府通缉,无奈之下只好出家做了和尚。

另一位就是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回家看望他的哥哥。喝酒后路过景阳港,被一只大白虎袭击。赤手空拳就把大老虎解决掉了。武松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又有侠义心肠。

这两位都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指导教师:薛娜

学校地址:青岛市黄岛区黄河中路123号

邮编:266510

联系**:0532p>

电子邮箱:

注:孩子不会打字,由孩子的老爸我代为输入,请老师见谅。同时要求老师安排孩子将来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孩子的教育,我们都会配合。

水浒读后感 篇3

《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徽宗时皇帝昏庸,污吏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无路可走,被迫奋起反抗,最终108条好汉聚义梁山泊,但随后宋江对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后走向失败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的读后感。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水浒传的读后感1合上书,看着在灯光下褶褶生辉的三个大字——水浒传。心底轻叹一声,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命运而唏嘘不已。不禁想要问一句:“英雄?何许人也?”

《水浒传》这一部文学巨著,讲述了北宋时期一段浩浩荡荡的绿林往事,书中的英雄们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有真真切切的感触,那一百零八位,或许有很多不同,但他们的友情。是人生难得的君子之交。

我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什么呢?我横竖睡不着,翻来覆去的看,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篇都是两个字,忠义!

是的,在《江州城劫法场》这一文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宋江和戴宗即将被知府蔡九开刀问斩,而早在第三十八回,吴用突然发现自己伪造蔡京给儿子的回信中,因为误用了讳字图书,而可能导致梁山好汉半路上准备营救宋江的计划已经败露时,便已经紧急着手准备集体去劫法场了。这前后足有六天的时间,这使得他们得以事先为这次劫法场行动精心做好各种准备行动,因此最终取得了营救行动的胜利,成功的在法场上救出了宋江和戴宗。

说到劫法场,就不得不提到书中还有《大名府劫法场》一文,石秀在突然得知卢俊义当天就将被官府斩杀的消息后,事发突然,导致石秀根本来不及通知大批梁山好汉前来协助自己。这是他匆忙之间采取的个人营救行动。

这是一场结局注定的悲剧。

单打独斗的石秀终究寡不敌众,这次劫法场行动终究宣告失败,自己也搭了进去。在这次描写里,作者惜字如金,仅仅四百多字,显得十分简明扼要。这一回的文字处理,有效的避免了与“江州城劫法场”的文字描写出现重复臃肿现象,做到了同中有异,犯中求避。

这是一个“义”字。我个人认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全文,要承担风险,为什么?为了救朋友一条命!

在精于算计的当下,这种举动少不得被嘲笑,但又何妨?问心无愧,顺心而为,怎一个“豪爽”了得!

而这一百多位好汉,下场却不怎么好。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剿灭叛党,却惨遭奸人谋害。这一生大起大落,宛若无根浮萍,难得最后不用再被统治者喊打喊杀,却惨遭当道的奸臣谋害。

然而,英雄们戏剧化的生活,却是一种天地行为!

我突然觉得,他们若是知道后人称他们为英雄,或许会展颜一笑,摆摆手:“当不得当不得。比起英雄,我们还是喜欢好汉这个叫法!”又或许,是我浅薄了,他们的心,我怎么能轻易揣摩透呢。

水浒传的读后感2“一朝皇帝,夜眠不稳,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却道蓼儿洼内聚神蛟。”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语。这一百零八将,正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

他们个个身手非凡,身怀绝技,成为北宋末年最强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将政权交给蔡京、童贯、高俅。他毛报私仇,害得林冲、杨志等好汉有国难投,有家难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们虽然都是犯下弥天大罪之人,但是他们劫不义之财,散给穷苦人民。

尤其是为首晁盖、宋江、卢俊义,他们仗义疏财,接济乡亲,最后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杀败辽国,打败王庆,活捉方腊,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也有不愿受官的。最后,宋江被奸臣杀害,他们喝了毒酒,葬在蓼儿洼。

宋江等108位英雄与**势力斗智斗勇报国的故事让我想起郑成功。郑成功的父亲是个卑鄙的人。隆武帝给了他这么大的官位,但他背叛了隆武帝,要他的忠子郑成功一起投降。

但郑成功精忠报国,知道忠孝不能两全,拒绝了他父亲,打击了荷兰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他对侵略者们宣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郑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一样,除暴安良,精忠报国,他们让侵略者们知道中国人是不会屈服的!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梁山好汉们的忠义双全的精神感动了。人生在世无再少,莫将白发唱黄鸡。有生之年,我们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应该珍惜生命,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水浒传的读后感3每当我捧起《水浒传》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一股对梁山好汉的敬佩,但同时,也有着对当时一些狡诈之人难以宣泄的怒火。

《水浒传》一书中,讲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先是从晁盖再由宋江领导,梁山好汉们为民除害,甚至与朝廷中的污吏作斗争。后来帮助朝廷向南方征讨方腊。

虽然成功但却损兵折将,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人。最后,他被奸诈的朝廷****,杀害了宋江、卢俊义、李凌、吴用等。梁山英雄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逼上梁山”是民间的一句俗语,但这短短四字,却刻画出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无奈。在众多梁山好汉之中,有犯人,书生,甚至是一些做官的人。他们去梁山之前,性格、文化、财富都不一样,但他们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被逼的。

**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阎伯希,宋江先是屈服了,不想让她列出各种条件,所以宋江无法接受,只好杀了她。西门庆与潘金莲则更数分。

潘金莲为了和西门庆在一起,武当被打得很重,她还是放不下他。药里放了些砒霜,毒死了武当。他知道武松兄弟被杀后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就杀了潘金莲,然后在狮子桥上杀了西门庆,最后不得不去梁山,梁山的英雄大都是这样的。他们没有路可走。虽然梁山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这个故事仍然让人们感受到那些英雄们的英雄情怀、勇敢和无奈。

敢于反抗的他们足以让人们铭记着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太过苛刻,以至于遭到他人的“反抗”,但同时,我们还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对不公平进行“反抗”。

水浒传的读后感4“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这几天我看了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受到了古典名著的熏陶。

《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本书成功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把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盗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强烈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作了热情的歌颂。

《水浒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武松,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还记得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结着酒兴,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大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大虎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

“景阳冈”这一打虎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杰出人物,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打虎英雄”。

《水浒传》描写了太多梁山好汉,他们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不平,性格鲜明,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实在是一本经典名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水浒传的读后感5今年暑假,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字符图象的生成可以写出复杂的字符内容。性格的性成有环境的基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具有理想的色彩,同时又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如鲁莽的黑旋风李逵,朴实、性急的花和尚鲁智深;打虎英雄武松、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还有一种就是**、教头之类的社会地位高等的人物,他们因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的**而不得不起义,其中林冲就是典范。

当时,起义者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感受最深。朝廷败,**贪得无厌、压迫百姓,将一个个好汉逼上梁山,我自然就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感到反感和愤怒!

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作者对这些英雄的赞美都是发自内心的。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相反,作者把统治阶级的人物丑化,与梁山英雄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让我们明白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我们钦佩!

在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一百单八将每个都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当读完水浒传,我被他们的勇气所震撼了,我胆小,我一个人不敢走夜路,我自知不如,他们为理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传颂,我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无地自容……

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去拯救国家,去复仇,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歌颂,去传唱。这108位英雄在我心中:我们是天神,是劫富济贫的英雄,是我们历史上的英雄!

水浒读后感 篇4

只是,家破人亡,代价未免太重太重。若是我,被杀了父母兄弟等,那定是肝肠寸断的。这样的事,若不生在其中,也难以体会到其中的苦味。具体什么心情,也只有那些好汉们自己知道了。

只是,换作我,在那样混乱的时代,能够安安静静的守着自己的一方水土,也便罢了。

可回头想想,那些好汉亦是梁山大业的几根难以缺少的柱子,少了他们,梁山的事业,会艰难很多,只是,结局却……

兴许无了梁山泊一事,那好汉们仍能过着自己的好日子,安然从容地了却终生吧。当然,这也已是那混乱时代最后的安宁了,若不要这样的安宁,那就轰轰烈烈闹一场吧。

可惜,连闹一场也闹得不英雄。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牛两种侮辱,杨志忍无可忍地杀了两头牛,然后向官方报案。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首先,问问是谁买的刀。牛二来了以后,让他试试刀。牛二试图阻止并羞辱他。最后,他被杀了。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

牛二之死,不仅是为了书中的老百姓,也是为了读者。也许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

文/李旭晖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欺骗,刘备的谦卑,孔明的谨慎,周瑜的狭隘,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智慧和勇气的顺序展开的,但我认为智慧总是优于勇气。比如在西城,孔明利用空城计划吓跑了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能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改变时间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

如果吕布听从白门楼谋士的劝告,为什么要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

水浒读后感 篇5

夹缝中求生存

夹缝中求生存的人恰似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店小二,一个可怜巴巴的和事佬。 他们手无寸铁也无些许力气。却不得不张罗饭店里的所有事物。

水浒里常有的这一幕:他们在好汉之间周旋,用好话讨好他们,但却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板凳桌子盘子也被摔光。即使这样他们却也只能得到店主的一点点工资去养活全家,不去偷不去抢,他们是一些善良的百姓。

基层**可能由于刚上任,对好汉们也有点敬佩之情。他们热衷于当官,渴望仕途顺利,但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可能会得罪英雄,最终失去他的名声。杨志时运不济,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处逃难。

后因被赦返往东京,在东京时,却因卖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杨志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充军时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所赏识,被封为提辖,为其护送生辰纲,又被晁盖等用计所劫。无奈最后落了草。

还有在朱仝的那个故事中沧州的知府很赏识朱仝,就让他整天带着自己的四岁小儿逛街游玩。小孩却不小心被李逵抱走,再见时只见那头劈成两个。这两点包括赚取秦明时的梁山好汉们的作为我很反感 。

他们为了一己之私竟威逼利诱。也更加让我确定了官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挣扎的良民

《水浒传》中的好人不是重点描写对象祝家庄的细节让我多发现一些。看到三打祝家庄里的这一幕幕,我先是很开心,因为好汉们又能得到很多财宝粮食,但深入下去我便开始为祝家庄的平民们担忧了。祝家庄这么大,一般土匪不敢抢。

最后,宋江也打了几次,这让他成功了。我想当祝家庄被破过一次后防御力大大减弱变得不堪一击,以后是不是还有土匪都来抢呢?这时候祝家庄必定备受欺凌。

有时候村里有权势的人剥削老百姓,但毫无疑问,它们也成了它们的保护伞。与土匪相比,他们剥削像葱一样的老百姓:长一点,切一点。

但土匪的做法无疑是杀鸡取卵,哄抢一空之后走人。更何况参与保卫祝家庄的可能还有老百姓的子女。我想土匪应该是最不受欢迎的。

尽管钟离老人说祝家庄的老爷经常欺压他们,但我想这是为了取悦小偷。

而至于贼寇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抢劫粮食财宝。因为贼寇本身不种田不劳动,却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这些东西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起早摸黑劳动所得。

真正替天行道不是去抢老百姓的东西而是自食其力。老百姓的财产,会被地主阶级瓜分一部分,有时会被强盗洗劫一空,有时会因天灾颗粒无收。真正苦命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民百姓。

他们在北宋这个荒凉的时代挣扎着活下去。

此外,还有悲剧美人:如潘金莲的悲剧命运、林冲的妻子。。。都是受害的对象。还有手工业者如何九叔挣扎周旋于命与良心,官与百姓之间。他们都有一种难言之隐。

其实不用担心古人,但对《水浒传》的思考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相当多的人在看水浒时会把自己融入在里面,仿佛自己在上演着激情一幕。但我们也应该把自己当做战败方,当做无辜的老百姓。

现在我觉得现在战争片拍的不是很对。我们根据自己的意图,人为地把战斗的双方分成好的和坏的。并很享受“好的“把”坏的“全部灭光这一事实。

然而作战双方是没有好坏之分的。都只为了一己之私引起好多人为他卖命。战争本身却是极恶之物,不管哪一方胜出,消耗都是很大。

对人民都是一种苦难。拍战争片的时候要突出百姓与战败方的心酸一幕,而不是把战胜方大肆赞扬。我们也应该感谢处于和平盛世,不再抱怨老天的不公,并且能关怀弱小的人物。

我想这就是18岁和8岁之间的区别。书可以反复阅读。只有反复阅读的书才能成为我的血肉之躯。

"水浒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