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18

2023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精华十篇。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马上就要看到了。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在读作品中,让我感受到作者精妙的文笔。要先读懂原文,才能保证读后感能贴合原文的基本内容。阅读这篇文章后您会得到一些启发或想法!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1】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美国建国的历史。“1783年英国承认他们独立之后,美国似乎还是没有‘建国’。依然没有**,没有统一的税收,没有一个**应该有的许多东西,一点也不像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

”直到独立战争胜利四年之后,美国的各州代表才重新聚在一起,讨论起草一个宪法,以试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即美国联邦**。“但是,这些建国者们似乎对英国**统治下的前车之鉴尚且记忆犹新,而且深恶痛绝。对于‘****’这个玩意儿依然疑虑重重,他们生怕逃出虎穴又落入狼口,生怕美国人民重新丧失他们刚刚得到的自由。

……他们认为,国家机器自有它运转机制,只要建立起来,它就会成千上百年地运转下去。万一误入歧途,小人物很难与之匹敌。”……“**是可以随时调动包括军队在内的强有力手段的,而人民是势单力薄的;**是由一大批精英组成的,而人民是松散的、水平参差不齐的;**是可以调动上千亿来自税收的财富的,老百姓手里的小钱是干不了什么的。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个原来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到了那个时候,再想要‘扭转乾坤’就太吃力了。”读完这段话时,我的感觉是震惊。

这些开国元勋们面对着刚刚打下来的松散的、毫不稳固的江山,想的居然不是如何迅速建立一个强大的****机构来巩固自身的权力,反而在担心**这个机构会剥夺了普通民众的自由和权利,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但现在看来,我真的很佩服这些创始人的先进思想和巨大勇气。他们似乎从不把自己当作新的统治者。他们的出发点是成为这个国家最普通的公民。因此,当他们在不得不制造**这个“怪兽”时,只觉得自己在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

“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思路是非常确定的,他们认为,所谓人民的自由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它就是具体的一个一个‘个人’的自由,而对于这种自由最大的威胁,就是一个有组织的、有财力的、有执法权的巨大力量。因此,如果能限制联邦**的权力,如果能在联邦**的巨大威胁之下立法保护每一个具体的美国人的个人自由,那么,抽象的‘人民自由’就已经实现了。”就像70多年前,在北大任教的胡适所说的,“现在有人对我说,为了国家的自由你必须牺牲个人自由,我的回答则是:

争取个人自由就是争取民族自由,解放个性就是解放民族。”鉴于上述思路,他们在起草宪法的同时,决定同时专门制定一些条款来限制**权力、保护个人自由,作为宪法的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权利法案》。这本书几乎就是围绕着《权利法案》展开的,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国人是如何运用《权利法案》来保护自己,与**对抗的。

“从此由宪法所支撑的美国变成了一个设计精巧的结构,**和人民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这个运转结构也是美国稳定的原因之一:**时时处于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它就不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甚至发生大滑坡;同时,人民有了充分的自由,他们有了表达意愿的渠道及宣泄情绪的出口,也就不容易积怨至深从而产生爆破性的破坏力。

”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时常觉得感动,所有的美国人都应该感谢这些开国元勋们的英明,是他们奠定了美国自由的基础;同时我又感到遗憾,因为我觉得这些美国建国者们的忧虑大多在中国变成了现实,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权力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强大**如何不断上演着侵犯人民利益的悲剧,却无能为力。这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忧虑的背后包含着多少深意和智慧

这是美国自由的开端,但追求自由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将一次又一次动摇自由的信念。就像作者说的,“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做出的一个选择。……自由和代价是两个分不开的话题。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自由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更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这种自由所支付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几乎让我落泪,“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广场上,曾经有人发起了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全国所有的亲戚,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成为**案的受害者,把死去亲人留下的一双鞋放在这个广场上。

那无边无际的鞋看着是那么触目惊心。有的粗犷坚强,有的华丽细腻,有的柔情柔情,诉说着突然中断的生活。美国人民站在这一双双鞋前面,一切别人对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枪支犯罪的指责、好奇、嘲笑和攻击,都变得很远很轻,只有这一双双鞋所盛着的一个个灵魂是真实和沉重的。

因为痛苦是他们自己的,是他们为自由选择而付出的代价。两百多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问自己:这是不是值得?

接下来我想谈谈美国的《权利法案》在几个领域的具体体现。首先是美国的言论自由。美国人认为言论自由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这种自由与真理无关。

也就是说,无论你说的多么荒谬和激进,只要你不真正去做,不侵犯他人,就没有人会干涉你。至于这些说法的对错,人们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因此,“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地下的秘密政党,因为不再有这个必要。

‘政党们’发现自己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在街上,宣传自己哪怕是要求大家起来‘暴力革命’的主张。”书中举了一个电视台拒绝**三k党节目的案例来说明,在美国,过激的言论同样在宪法的保护范围之内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是最为敏感的种族问题也是一样。接受三k党法律委托的斯蒂芬.

潘弗说,“自由言论就是自由言论,对于流行观点和非流行观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把言论分成两部分: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如果有一个审查制度可以把三k党从电视上除名,同样的制度可能早就把马丁除名了

路德.金的讲话从亚拉巴马州剔出去了。我们必须听我们听不到的。这就是我们为自由付出的代价。

”有人仍然无法理解,“有一些人,他们一旦掌权就会扼杀别人的言论自由,对于这种人,也要给他们言论自由吗?”潘弗的回答仍然很妙,“如果你因为害怕一个不自由的时代,因此就不给他们言论自由的话,那么,这个不自由的时代已经开始了。是你自己给他开了头。

”更难得的是,即使是在美国最动荡的60年代,示威游行不断,甚至已经有引发暴力行为的危险,美国最高法院的看法仍然是,“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像集会自由这样的基本权利,在平静的年代和社会安定的时期,是容易做到的;可是,在社会产生危机的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就显得困难得多。但是,恰恰是这个时候,更应该让人民有集会和把话说出来的权利,让他们有机会表达一种和当时正统的观点不同的意见。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2】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是林达,一对夫妇的合名。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把能在图书馆中找到的所有他们写的书都看了一遍,很喜欢那种深入人心,引人共鸣的写作风格,而且还很有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这本书是他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主要围绕着美国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展开。第一条,新闻自由,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第二条,组织民兵和持枪的权利;第三条和第四条是关于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的;接下来的几条主要涉及的是美国的司法制度,司法独立,陪审团制度等等。可以说,美国人的这十条修正案,是对美国人-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确认和重申,尤其是美国人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让我这个从小被教育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感到震撼,虽然对于自由的追求总要付出代价,国家安全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是美国人在两百多年的风雨中,还是始终站在自由的一边。

最近美国最高法院首次判决禁枪令违宪,确认了美国人持枪的宪法权利,其实这也是美国人为了维护自身的自由而做出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政府永远都是一个可怕的怪兽,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侵害个人的生命和人身自由,而持枪的权利正是为了防止政府或者是他人对自身自由和财产的侵犯,并在必要时反抗政府,用于自卫,甚至是革命。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作者在文章中一再的重申,有时是国家安全,而有时则可能是个人的生命,但美国人民一直都誓死扞卫他们来自不易的自由。这样的举动有时候会让我们费解,自由的涵义和真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验。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辛普森案这个世纪大案所展现的美国司法制度的概貌之外,让我还记忆犹新的是言论自由的内容中性原则。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很多人还是不甚明了的。言论自由,仅仅是一种说话的权利,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言语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本质在于思想的自由。言论自由,仅仅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并不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让真理越辩越明的神圣目的,况且究竟谁能保证说掌握了真理也是有疑问的。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3】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真正的法治?

我想这些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但最陌生的词汇。我们每个人都心存疑问,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制度?是为所欲为的自由?

直到我真正读完《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我才发现,我们所能理解的自由、民主和法治是那么的肤浅。我们站在自己理所当然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人愿意去改变,我们就必定能得到我们所要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然而,我们忽略了实施过程中的成本。

正如林达先生在书中所说的一样“美国人已经为宪法的实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就美国的林肯**,肯尼迪**和被指控为**肯尼迪的**都死于枪下来看,自由自历史以来,有时候就是要用生命来换取的。而这样的自由又是否真的能被我们接受?

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一旦放任了,我们是否能有确实可行的措施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至少就我们现今的国情而言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不仅仅是一个“种族大熔炉”,而且它的建立也异常的特别。建国之初的美国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都没有,更别说是**和宪法了。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然后建立了让世人称羡的自由、民主和法治,这其中所付出的代价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如果你对美国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对于自由有种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热衷,他们宁可获得无边无际的自由都不要一个能辅助国家发展的**。正与林达先生在书中所提及一样,“在他们看来,国家就是一个“怪兽”,就是一个剥夺他们的自由的“机器”,他们决不允许**的‘胡作非为’。”于是,美国的宪法就这样子派上了用场。

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做得到美国民众一般的“豁达”吗?我无法想象,当我们处于一个无**的状态之下,我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究其根本,并不是我们我们的自制力不够,而是,美国民众的宪法精神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在美国,不可能有**,但不可能有宪法。这是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宪法观念。

美国宪法从立法到施行,从历史走向现代,美国民众所领悟到的宪法精神是超乎常人的。“看到美国的自由之后,我们常常说,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作出的一个选择”林达先生的这句话令我陷入了深思,在缺少了这样的背景条件的国度,自由的施行能否如此的简单?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度,自由的存在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营造的,一旦有人因为法律的允许而滥用自由,那么,一切的自由最终都会化为乌有,因为人们不可能宽恕一个滥用自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而他,也注定失去本属于他的自由。

既然我们拥有最宝贵的自由,民主和法治就必须进步。因此,美国人将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司法问题。就个人观点而言,将问题终结为司法问题未必没有好处。在一个“以法为尊”的国度,宪法有着最神圣的尊严,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好不过了。

宪法既然为限制**权力而设立,那么宪法就应该落到实处,如何平衡好**权力与民众利益之间的问题,我想那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美国的民主正是基于他们良好的自由。当人民群众有了严格的守法精神,现实中的民主就不再遥远。

当我们在感叹我们的自由并不足够时,当我们埋怨我们的社会不够民主时,当我们责骂我们做不到真正的法制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回过头来看一下,反思一下,我们已走过的路是否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民族要实施自由的代价?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4】

这本书实际上是在普及美国的司法知识和宪法精神,权利法案是每个美国人对个人自由的理解和信念是他们生活在那个社会里的基础条件,所以说作者看美国也主要看这些东西。

全书的重头戏应该就是辛普森那个世纪大案了吧,主要是那个戏剧性够强,轰动在当时够大的。

书里面涉及到了公民隐私权,言论自由,司法公正,种族问题,枪支管制以及最后美国人的独立精神和社会公德。这里面主要是围绕权利法案就是那几条宪法修正案,说的还是十分详细有见地的,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美国各种关键的社会问题或者说是法律案件,因为我之前看过任东来的美国宪政历程这本书,所以本书中的大部分案例我都详细了解过,但是那本书主要是讲述详细的司法案例和司法精神,从美国最高法院的角度出发的,和这本个人视角对比着看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的见识也不落下风,其实是不错的。

我好像看到很多人说林达是崇美华人,在这本书里一开始我也这么感觉,但是看着看着就感觉它没有那种崇美的样子,而是平心静气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最后,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大概这也是它在上分高的原因。

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他们在书中提到的问题,在当代现今的美国依然栩栩如生,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黑人种族问题,枪支管制问题,竟然没有一个解决的了的,还有社会福利问题医保问题,这个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这20年间,没有解决过自己的这个普遍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自由。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5】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书。作者林达夫妇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出的和将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以前,我对美国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美国电影与各种旅游攻略上。除此之外,就是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独立战争、民权运动还有“自由与民主”。我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这个超级大国是如何运作的。林达在书中所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能够走进美国,了解它历史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的忧虑。

美国的自由早已从我爸那里听到了许多。比如“9•11”事件,当时碰巧在看电视直播的他对此是深有感触,每每提起自由与民主,他就要拿这件事发表长篇大论,仿佛这件事情必须和美国的自由挂上钩。我自己也对美国允许持枪和言论自由攻击宗教,最后导致极端行为的事件而感到十分疑惑。这不禁让我想问,美国的自由究竟是有多自由?

作者在书中给了我答案。“要想理解美国的自由,你得先看到美国的不自由。在欣赏美国自由的同时,我们所不能忽略的,是美国人为了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在了解到美国人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后,我为他们对自由与民主的狂热追求感到不可思议。即便付出巨大代价,他们依然乐意用生命甚至是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自由与民主。

自由与权利是密切相关的。而权利又与法律不可分割。书中提到了关于华人因为不了解当地法律,做了在中国人看起来十分正常的事情而被邻居举报,最终被指控“虐童”的案例。美国警察的严格执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如果被指“贿赂警察”,那你可摊上大事了。还有许多案例和故事都让我对美国人极强的法律意识感到惊讶。因为和中国比起来,这种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中国人经常会以对错来判断事情,而美国人经常是以合法或不合法来判断事情。对于这个移民国家来说,确实是需要严格的法律才能治理好“文化大熔炉”。

在大篇幅的有关辛普森案的介绍中,案件的来龙去脉、法庭上的精彩辩论、“无罪推定”和“陪审团制度”的解读、给美国带来的影响,还有相关的死刑在美国的发展历史,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公正、平等的法律精神令我十分敬佩,从美国故事中我对于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每一缕阳光下,都有一片阴影。就好像我身边那些移民到美国的同学,他们为了在自由的国度,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付出了许多代价。不过这与美国和美国人民200多年来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比,只是冰山一角。愿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实就像照镜子一样,我现在也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与健全法制体系。虽然美国式的自由在我们身上并不适用,但是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人民可以更自由、幸福地生活在这广袤土地上,历史深处的忧虑可以越来越少。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6】

读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

我是个理科生,平时对历史和政治的见解和接触不深刻,这次通过同读一本书活动能够有机会读到《历史深处的忧虑》,是个很好的契机,感谢能有这次机会。

林达,根据名字,是一个人,但实际上你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根据他(她)的自我介绍,他本姓丁,妻子姓林,所以他说:“我们夫妇俩,叫丁林也罢,叫林达也罢。

”对于这个问题不再纠缠,根据《我的舅舅》里所说,看一本书,不必在意作者是谁,主要看看书是否有价值。

林达(男)经历丰富,插过队,干农活,放过马,做过街道工人,后来进过大学,偶然的机会出国,还是做机工。出国后,我在农业、仓库、建筑、交通等边缘工作。总而言之,经历丰富,但是又受过正统的、系统的教育。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不写作,简直就是一种浪费。所以,林达写了。

从我的角度来看,首先,这是一本了解深入浅出的介绍美国法律、自由、人权的非专业著作。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连我这种非科班出身都能看懂。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不看也没什么。

在我看来,他对普及自由和人权,特别是对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平实而有味,这个“有味”指的是,它能使你想一口气读下去。

读完后,我感到头晕,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线索。索性摘抄一部分作为读后感:“美国人认为,假如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他就是自由的。

可以自由地思想,不必担心受到禁止和压制;可以自由地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不必担心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必担心受到威胁;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不必担心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不必担心家园受到入侵和破坏;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地做任何事情,不必担心受到诬陷和冤狱;而且,在这一切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请求法律的保护,甚至有权利拿起枪来捍卫自己的自由。”这段话是对美国人的自由以及拥有枪支的阐释。

通过阅读,美国人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他们热情勇敢、信仰宗教、执着努力,而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这儿的人民是“五彩缤纷”的,什么样的都有,思想之花四处绽放!很多人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离奇。可我喜欢看到这种文化冲击与融合的美丽。

书中说,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家,“它的人种纷杂、内容丰富,使你感觉它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常会意外地送你一份惊喜,你在这里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感到失望,但是绝不会是因为单调。”是啊,这就是一个热闹的国家!还记得,林达说的那些“樱花节”、“苹果节”,以及下面摆着的热闹非凡的小吃摊,还有那些兜售自己观点的组织和团体。

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所处的环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高度一致,有时会觉得有点难过。当然,中国文化的优势不可忽视,但我认为在中国一个人确实很可能死于无聊,但在美国,一个人只会无聊至死!

读后感写到这儿,我发现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是个彻彻底底的中国人,是个炎黄子孙,华夏一脉!这个国家的每一根神经都和我密切相关。每当看到美国人的做法和行为,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中国人会做什么,中国会有什么样的情况,中美有什么不同?读美国历史,看美国社会,我想从中学习,从中汲取力量,让我们的国家走得更好,人民生活得幸福。当然,我希望我也是一个快乐的人。

是的,这个国家是五光十色的。全球各地的移民的汇集,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类文明的汇集,每天都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思维的火花不间断的碰撞,保持了这个国家两百多年的旺盛生命力。如果一直是一种思维,就必然会僵化。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是多么灿烂,但最终还是没落了。1840年,一声巨响,一切都结束了。

为什么?盲目排外,固步自封,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洋洋得意,这样的国家只有腐朽。而多元文化的好处就是,“使人们在循着自己的思路走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别人对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多一点参照,少一点错误。

自由到底是什么呢?自由不容易把握。自由不是绝对的和不受限制的。这是对权利的滥用。正如霍布斯所说:

“如果我们把自由当作是免除法律的自由,那么,人们就像现在这样要求那种自由也是荒谬的。”自己的自由就是对别人的限制,为了最好的保护人民的利益,这是大家利益妥博弈的一个过程。

美国人追求自由的信念精神,给我很大的触动。拥有自由,对于他们,就像每天要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在美国人心中,“自由永远是象征人类美好的花朵”。

学校拒绝给一个和宗教有关的学生社团提供基金,一个州一所不知名学校的“小事”,可以引起全国的巨大的轰动,因为美国人意识到**开始侵犯人民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在他们看来,“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它一步一步的靠近我们,威胁我们的自由”。这对美国人来说是完全不能容忍的,所以学校自然会失败。

可是,自由不是你想要就有的,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当你获得一个东西,你必然会失去一些东些作为代价。林达写到,“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做出的一个选择。

而且,这并不是一锤定音的终极选择。” 是的,“自由必须付出代价。”历史的长河,数不清的事件,让我们明白——自由是昂贵的。

为自由付出的代价,不仅是游荡时不冲进别人的私人领地,更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读后感就写到这里,一切的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7】

——由本书引发的关于中国言论自由的思考

高云*** 国际关系学院

十一期间,阅读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对美国人关于自由的追求印象格外深刻。美国人在乎的“自由”存在于方方面面,今仅以言论自由一方面,谈论一下自己的感受。

在言论自由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行使接收信息的自由。毕竟先有听,才有说。在当今时代,网络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

中美两国在对待外国**的态度上存在一些差异。在中国,一些外国**无法登陆,比如facebook。为何封禁?

原因很简单。我们要防止有关中国和党的负面信息进来。在国外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表煽动性言论,企图蛊惑人心,甚至颠覆政权。外国**是无法受到中国审查的,于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封禁。

而美国,经查资料,是没有此类限制的。那么,中国为什么认为这些外来语会威胁到朝鲜政权呢?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有很强的忍耐力。

造反者往往是被“逼上梁山”,极少有太平盛世百姓起义的。那么我想,真因为几条煽动性言论就来反对**,是几乎不可能的。不致颠覆,但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

在百姓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些对体制的不满,而网上的那些言论,则能与他们的不满相互印证。若放任流言蔓延,那么党的威信势必降低。如果人民不信任党,党的合法性就会被削弱。此时,颠覆政权或许并非不可能。

回到言论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昭告了我们是有言论自由的。但是我们的言论自由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

有些敏感的话可以对自己的人说,对别人不说,更不用说在公共场合了。当年沸沸扬扬的“老毕”事件,老毕说的那些话当然本就不厚道、不应该说,但对他的处理也反映了我们对言论自由的诸多限制。公共场合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而在美国,无所谓“能说不能说”。只要不违法,想说便可说。如书中所说,“我可以不赞成某一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观点就不应该发表。

”如书中描述,三k党可以传播他们关于种族界限的思想,而美国人也可以在电视节目上对**进行批驳与嘲讽。

言论自由更进一步,则是出版自由。而出版自由在中国相比言论则自由程度更低。曾经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8】

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美国,自由也不是绝对的。

在美国爱丽斯岛的一个移民博物馆里,有一个能够十分形象地说明美国是个移民大国的展品:从一个角度看,它是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是成百上千世界上各个不同种族的移民**。它告诉你,这些人的总和,就是美国。

作为一个移民大国,如果美国没有一套完善而严密的法律体系来维护社会秩序,势必使严重的种族问题雪上加霜。在美国的大大小小的公共场合里,人们所做得各种行为细节,都有各式各样的法律法规照看着,将成千上万的来自各方的移民者所造成的无序归为有序。“美国法律的触角几乎伸到每一个角落”对于美国人来说,自由的定义并非为所欲为,而是能够自己去选择为,或者不为,而美国的法律虽然在某一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行为,但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上,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打一些法律的“擦边球”的行为是愚蠢的,因为没必要,因为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自由。

我突然间觉得很悲哀。人身自由不应受到干涉,因为人身自由也关乎人的尊严。人,不指望得到什么,但至少可以拒绝什么。

我们畏惧**的“潜规则”,我们害怕揭露**背后的内幕,我们害怕受到高层的威胁……若是我们做一些正义的事也会受到不正义的对待,那将个人的尊严置于何处?那谁还会为这个社会的正义和稳定勇敢地站出来?一个一味的逃避,一味的掩藏真相的国家,它就像在身上藏着一个定时炸弹,战战兢兢的前进着,等待一个灰飞烟灭的悲剧。

与中国不同,美国不是一个害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你可以看到它民主和自由的阳光一面,以及它的高犯罪率。

它的阴影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无所畏惧。对于美国来说,缺点的存在更是一个大国进步的动力,又何必将此隐藏呢,这个缺点越大越明显,才越能显示出一个大国该有的“海纳百川”的气度与雍容。

这个“不自由”的忧虑,不仅是属于历史的,也属于当下中国的。**以人身自由为刃,威胁我们服从它的权威。在中国社会,自由等于权力。你越怕官场,你的个人自由就越大。然而,这种自由隐藏在罪恶的阴霾中。当我们得到应有的自由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只罪恶之手。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篇9】

美国能从殖民地变成世界霸权,并非偶然,这一切都源于其器物、制度和思想的先进性。《历史深处的忧虑》给予了我们一个近距离看美国的途径,纵使这本书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然而它依旧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作者摆脱了枯燥无味的纯讨论,而是采用书信的形式,将当时美国发生的事件,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作者从自身出发,诉说了关于移民的问题,从而展开了对于美国种族混乱的现象的分析。进而便讲到了美国南北方即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展开了关于三k党和言论自由的讨论。

毕竟,言论自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涉及到诸如**秘密,***和美国宗教或团体等话题。紧接着,作者就用枪制度和私人财产进行深入的探讨。后来就辛普森的案件对美国司法审判开展了分析研究。

最后,作者列举了他的许多美国朋友,并表示他认为美国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

我认为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个案例。

作者在介绍俄克拉荷马大**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对读者分析这个恐怖袭击发生的原因以及所它所带来的影响,而是从美国特殊的移民背景、一系列管制枪械的法律、民兵组织、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与**和人民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详细地论述。美国之所以能让人们合法拥有枪支,是因为美国人认为这是上天赋予他们的权利。但是,如果你想拥有这项权利,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也就是说,要不时地面对恐怖袭击。而恐怖袭击的领导人往往都是那些自认为“我才是正义的”的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人,这些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自己人格上的完美,并且他还要求别人具有和自己一样的观点和意见。

事实上,美国法律用代价换取自由并不罕见。比如,记者获取中共机密后,可以向公众公开,这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此外,该书对美国制度的深刻而独特的分析也值得称赞。

在分析辛普森案件的时候,作者除了以常规视角探讨了辛普森案件的本身,也就此分析了美国与众不同的司法制度。美国与中国最大的不同是,法官不是案件的最后判定者,而是法庭上的秩序维护者,防止检察官或辩方律师进行与案件无关的发言等行为。而判定者则为陪审团,而这个陪审团却是从公民中随机抽取,再进行筛选所定,且陪审团必须一开始便对这个案件不了解,且一旦被选上,便要被隔离,所以陪审团所知道的信息往往比社会上的人要少得多,且只有陪审团的意见一致才能使被告入罪。

令人震惊的是,美国是采取“宁可放走一千,也决不错杀一个”的原则,即使被告有很明显的作案倾向,但是证据不够,你就绝对不能将他定罪。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美国人民对人身自由的关注。我们可以释放罪犯,但不能剥夺罪犯的自由。

美国的自由程度是许多国家难以赶上的,但其法律的严厉程度也无法与许多国家相比。正是美国制度的“敢作敢当”,才有了人民的强大的向心力及许多人对美国的向往崇拜美国越来越强大富饶!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