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 2023.10.25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为了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我们不妨制定一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可以指明防线,协调行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想要写好工作计划应该怎样做?小编特别编辑了“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基本的节奏、旋律和节拍。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水平,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探索和创作。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唐诗歌曲欣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和欣赏唐诗歌曲,了解其中的文学和音乐特点。

2. 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和节拍,练习歌曲的演唱。

3. 发掘和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尝试进行情感表达的创作性演绎。

4. 设计和演出简单的音乐表演,让学生在乐曲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播放一些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课堂的音乐状态。同时,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建立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学习唐诗歌曲

1. 学生分组欣赏某一首唐诗歌曲的演唱录像,对于其中的歌词、旋律、节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2. 让学生模仿并演绎所学的唐诗歌曲,重点训练歌曲的节奏、旋律和节拍。

三、情感表达的创作

1.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在所学的唐诗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表达的创作性演绎,可以采用朗诵、歌唱、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音乐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创作,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来发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设计音乐表演

1. 学生分组设计和演出自己的音乐表演,可以选用所学的唐诗歌曲或自己创作的乐曲进行演出。

2. 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欣赏,锻炼和提高综合表演能力。

五、总结

通过巩固和回顾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和思考,引导学生发掘并表达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

1.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并进行互评与点评。

2.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涉及到能力的发展、态度的改变、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多个方面。

3. 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并可对于学生的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与回应。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2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主题:我们的声音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产生的物理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识与音乐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通过演唱、旋律创作和舞蹈表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良好的协作能力。

二. 教学内容:

我们的声音这个主题是通过让学生从一个音乐小演员的角度出发,从声音本身出发,认识声音产生的物理原理,感性地了解声音对人类的意义和威力,进而通过唱、跳、演各种形式的活动,锻炼他们的音乐才能和良好的音乐协作能力。

1. 声音的产生物理原理

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声音产生的物理原理,观察声波传播的过程,了解被表达出来的声音的到达方式。利用波形图提高学生视觉艺术的水平,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2. 我们身体里的声音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表现出身体发声的能力,了解声音是来自身体的异动。通过运用震颤活动方式,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感知身体发声的过程与效果。就像唱歌一样,感受到身体在音乐中的振动感。

3. 声音的表达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声音知识运用到唱、跳、演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探索音乐的无限情境和多元表现。让他们通过舞蹈、歌唱而更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并对音乐产生深深的感受和领悟。

三. 教学形式:

1. 讲解方式,介绍声音到达人耳的原理和产生的物理原理;

2. 体验方式,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各种异动产生声音;

3. 活动方式,开展唱歌、跳舞等活动;

4. 游戏方式,进行听音乐游戏等。

四. 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安排是共5课时,分别为:

第一课时:认识声音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物理原理。

第二课时:我们身体里的声音

通过各种唱、跳、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异动,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三课时:唱歌的基础

通过简单的唱歌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高和节奏。

第四课时:音乐的表现力

通过舞蹈、歌唱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第五课时:创作自己的旋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进行创作,让学生演奏自己的作品,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五. 教学评估:

1. 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唱、画的综合评估;

2. 进行课堂的知识及技能测验;

3. 借助课堂表现和作业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 教学资源:

1. 《音乐小学》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声音实验仪器;

4. 音乐教学素材和乐器。

七. 教学计划的总结:

在本学期音乐教学的开端,我们将通过 "我们的声音" 这一主题来探究音乐,通过唱、跳、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良好的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得到快乐,让他们成为具备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小音乐家。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3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

本学期小学音乐上册单元共分为五个:音乐基本元素、声乐欣赏、器乐欣赏、舞蹈基本步法、音乐故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感知不同音乐类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增强音乐表演技能和认识音乐文化力度。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音乐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音高、音色、强弱、速度等。

2.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欣赏并领略不同类型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3. 了解和熟悉不同种类的器乐。

4. 学习舞蹈基本步法,能够跳出简单的基本舞蹈。

5. 了解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认识音乐文化。

6.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和合作意识,培养自信心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

单元一:音乐基本元素(共8课时)

课程大纲:

1. 节奏感的培养。

2. 音乐基本元素的介绍:节奏、旋律、音高、音色、强弱、速度。

3. 通过游戏和歌曲学习基本元素。

4. 组织合唱比赛,锻炼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单元二:声乐欣赏(共6课时)

课程大纲:

1. 听懂歌曲的基本结构:词、曲、调、节奏。

2. 听懂歌词,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

3. 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表现技巧。创设学生游戏形式感悟歌曲情感。

4. 通过欣赏、演唱和编曲提高学生对声乐的理解、表达和操作能力。

单元三:器乐欣赏(共6课时)

课程大纲:

1. 了解不同种类的器乐。

2. 欣赏重要的器乐作品。

3. 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4. 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器乐欣赏能力。

单元四:舞蹈基本步法(共8课时)

课程大纲:

1. 学习跳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学习如何跟随节奏跳舞。

3. 学习舞蹈连贯性和协调性。

4. 在课堂上表演最喜欢的舞蹈。

单元五:音乐故事(共8课时)

课程大纲:

1. 讲述不同音乐背后的故事(如《车尔尼的秘密小间》等)。

2. 了解歌曲创作者的背景和影响。

3. 学习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

4. 利用与故事相对应的音乐素材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方式

1. 听讲+欣赏。

2. 游戏+竞赛。

3. 观察+模仿。

4. 小组+合作。

5. 听众+表演。

五、考核方法

1. 学生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

2. 朗读歌词和乐器作品。

3. 学生歌唱和舞蹈表演。

4. 期中、期末考试。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定会让他们受益终身。随着指尖与歌声的不断交汇,相信我们能够开启一场旋律之旅,穿越音符的隧道,来到童年的天堂,带着童心和愉悦,一路走来,从此珍藏这段美好的回忆!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4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音乐的基础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音色等。

2.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展示基本舞蹈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能够通过各种乐器演奏,了解乐器基本构造及演奏技巧。

二、 教材分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人教版小学音乐上册。教材包含了音乐基础元素及各种乐器演奏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细致地认识音乐。

三、 教学内容及方法

1.第一单元:乘风破浪的舞蹈 -- 节奏与舞蹈

主要内容:以流行歌曲《小苹果》为例,教授节奏与舞蹈的关系,通过影视欣赏、热身动作和简单组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节奏感和协调性。

教学方法:影视欣赏、活动式教学、小组合作。

2.第二单元:趣味唱游 -- 旋律与情感

主要内容:以儿歌《小兔子乖乖》为例,教授旋律的基本元素和情感表达,在唱歌中发现情感和旋律的内在联系,加强听觉和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唱游、童话故事展示、诗词朗诵。

3.第三单元:美妙乐章 -- 音高与乐器演奏

主要内容:以古典乐曲《欢乐颂》为例,讲解音高概念和乐器演奏技巧,介绍弦、管、键盘、打击等乐器,并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演示乐器之间的协调与合奏。

教学方法:音乐会观摩、乐器制作、科普文章阅读。

四、 教学安排

1.第一周:教授九宫格节奏,热身运动祛除手脚僵硬。初步了解《小苹果》节奏元素,分组排练小合唱。

2.第二周:加强与音乐节奏的互动,手舞足蹈,增强身体与节奏的适应性。合唱《小苹果》并表演简单舞蹈组合。

3.第三周: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旋律,围绕歌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情感、抒发情感。演唱并创编全班唱游。

4.第四周:探索音高与乐器演奏,分别演示弦、管、键盘、打击等乐器。手工制作乐器,加强对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5.第五周:进行音乐会,展示各种乐器的演奏特点,了解乐曲合奏的原理和技巧。讨论乐器的文化传承和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五、 教学评估

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估其对音乐基础元素、节奏舞蹈、情感表达和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反思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体验,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评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他们在欣赏、表演和创造音乐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5

一、选题背景

小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上册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就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进行相关主题的详细讲述,以期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简单的音乐元素如声音、响度、节奏感和音高感等。

2、乐感的培养,包括声音的听辨、音乐性格的表达等。

3、了解基本的音乐符号和乐谱的表示方法。

4、掌握简单的音乐演奏方法、歌曲演唱方法和舞蹈动作。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现力。

2、训练学生的音乐思维、观察和表达能力。

3、以纯享受与表演所获得的艺术感受为目标,让学生产生自我表达和创造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快乐心态和美好的人生情趣。

2、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发扬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音乐中的声音

(1)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觉体验,了解音乐中的声音,包括声音的大、小、高、低、长、短等方面,培养乐感和对声音的敏感性。

(2)了解简单的节奏律动和节拍的感觉,学习基本的节奏图形。

(3)通过游戏、律动、打击乐器等形式进行音乐活动。

2、第二单元:接受乐曲的激励

(1)学生通过接触音乐,了解不同类型的曲风和音乐风格,如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及音乐性格的感知和表现力,发掘并分析不同歌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动感。

(3)进行集体演唱、钢琴表演等形式进行音乐实践和表演。

3、第三单元:合唱与伴奏

(1)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唱的种类、合唱的禁忌、配合与协作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合唱活动。

(2)学习合唱的技巧,如声音的跨度、音高的升降等方面。

(3)学习伴奏的基本要领,掌握简单的弹奏基础知识。

(4)通过合唱和伴奏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4、第四单元:音乐和舞蹈

(1)学生通过观看和参加舞蹈活动,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2)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和节奏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

(3)通过现代舞蹈和舞蹈技巧的比较与探究,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多学科教育法:在音乐教学的同时,注重跨学科的教育,将其他学科的元素带入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实践法:在课堂上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感知和体验音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4、多媒体教学法:使用PPT、音乐播放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音乐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听力和视觉效果。

五、教学成果评估

(1)知识成果:学生能够简单了解和分辨音乐中的声音,掌握基本的乐谱符号和演奏方法,具备感知并分析音乐性格的能力。

(2)能力成果: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乐感,发掘自身音乐潜力,具备参与音乐活动和展示表演的能力。

(3)情感成果:通过音乐的感受和表达,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增强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六、总结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参与、创造和表现,使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美感、意味和快乐,达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6

小学音乐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音乐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乐谱、旋律、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掌握简单的唱歌和器乐演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基本概念,如乐谱、旋律、节奏等。

2. 音乐的分类,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

3. 唱歌和器乐演奏。

4. 音乐鉴赏,如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

1. 演示法:老师演示如何演奏乐器和唱歌,让学生模仿。

2. 听力法:让学生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体验音乐的魅力。

3. 比较法: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多样性。

4. 自由艺术法: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

教学活动:

1. 分组演唱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2. 器乐演奏比赛:让学生自带乐器,参加器乐演奏比赛。

3. 音乐鉴赏欣赏会: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4. 制作乐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体验音乐制作的乐趣。

评价方法:

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通过举行比赛和欣赏会来评估学生的成绩。

3. 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演唱和器乐演奏技巧进行评估。

第二单元:音乐的语言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语言性质和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掌握音乐的表现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演唱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语言性质,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2. 音乐的表现手法,如节拍、拍子等。

3. 音乐表演和演唱技巧。

教学方法:

1. 模仿法:以唱歌和演奏为例,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演方式。

2. 演示法:老师演示不同的音乐表演技巧,让学生学习和理解。

3. 体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音乐表演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

1. 练习歌曲:让学生练习一首歌曲,并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

2. 模仿表演:让学生模仿老师或其他艺人的表演方式,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3. 合唱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比赛,评判合唱的音乐品质。

评价方法:

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通过演唱和表演比赛来评估学生的成绩。

3. 对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演唱技巧进行评估。

第三单元:音乐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如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历史和演变,如古代音乐、现代音乐等。

2. 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如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

3. 跨文化交流,如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

1. 听力法:让学生听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演变。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

3. 对比法: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活动:

1. 音乐鉴赏会:让学生欣赏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提高其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2. 跨文化比较:让学生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了解其他文化的音乐特点,并尝试创作相应的音乐作品。

3. 音乐节体验:让学生参加不同的音乐节活动,深入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

评价方法:

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通过音乐鉴赏和创作活动来评估学生的成绩。

3. 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总结:

本教学计划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为重点的。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语言性质,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册教学计划"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