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几何》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1.05

《王几何》教案五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特地为您准备的与您相关的“《王几何》教案”,希望您能够收藏本页的链接,以便下次浏览时使用。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对于编写教案课件,老师并不陌生。在授课时,老师通常会依据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实施。

《王几何》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二、复习检测

1、给下列加线的字词注音:

萤火虫()冷漠()遗憾()辛辣()

停滞()威慑()锡兵()荣耀()

尴尬()宽宏大量()

须臾()笑面佛()皱纹()屏息()绰号()高涨()cáo( )杂mí( )勒轮fān( )

三、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马及时,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四、课堂问题:

问题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问题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段):写上课前,同学们对几何老师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第二部分(3-28段):写王老师上的一堂别具特色的几何课。

第三部分(29段):补充交代王老师和"我"父亲的关系。

问题2、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是一个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象。

问题二:研习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文中用多个段落来记叙和描写王老师的哑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王老师的哑笑是他上课时的一个教学策略,目的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好奇与渴望,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下充足的铺垫。对该部分的细致描写,也有助于读者对王老师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2、王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有特色,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的“痛快”。对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我非常赞同王老师的做法。他胖而身手敏捷,胖而思维活跃,胖而思想睿智。他要告诉学生热爱知识、持之以恒的道理,不直接说,却欲擒故纵,把几何课上成图画课,让同学们在“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明白了道理。非常敬佩王老师。

《王几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打开多媒体,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幻灯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

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王几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2、3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齐读三遍,把握其读音和意义。

4.交流课前预习第2题,谈谈自己预习时初读文章的感受。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明确:王几何。

6.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明确:王几何本来叫王玉琳,王几何是上几届学生私下里给他取的绰号。

7.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刻画了一位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像。

8.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明确:(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9.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段描写在结构上总结了上文,在内容表达上点明了主旨。

三、再读课文,咀嚼精华

10.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一个挤字,突出了老师的胖;眨眼功夫写出了老师虽然胖而动作却十分敏捷的特点。

1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夸张。突出了老师笑的姿态之特别,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1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对学生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从侧面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突出了老师的风趣与幽默。

13.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神态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地写出了老师得意洋洋的神态。

14.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这句话用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王老师怎样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突出了王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也表现了王老师的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15.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明确: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四、归纳主旨,拓展延伸

16.结合全文,说说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笑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17.你喜欢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略。

课后学习

18.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500字。

《王几何》教案【篇4】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王几何》

分析:本文的核心是理解几何老师王玉琳的性格特点,明白他性格虽然粗放但教学却是严肃认真的特点。本课所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优秀的几何老师。从王几何的第一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几何是一个认真对待教学,二十年如一日的教授初中几何的人。解决的关键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二、目标及其分析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的主要内容。

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目标分析

(1)概括,就是把握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2)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就是从王老师朴素的外表下感知他的'伟大,为教育事业默默无闻付出的伟大。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就是用心去体会王几何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用心教几何,能够达到反手画圆的境界。说明一个人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出别人所做不到的成就的道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王几何的伟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因此老师在教学课本内容之前时要多讲一些课外知识,并且要对王几何的性格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在本节课《王几何》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录音机放朗读磁带,因为使用录音机播放磁带,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除此之外,还要涉及到幻灯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说到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影响42个学生一生的一位几何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几何》这篇课文吧。

资料助读

作者介绍: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问题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问题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段):写上课前,同学们对几何老师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第二部分(3-28段):写王老师上的一堂别具特色的几何课。

第三部分(29段):补充交代王老师和"我"父亲的关系。

问题2、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是一个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象。

问题二:研习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文中用多个段落来记叙和描写王老师的哑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王老师的哑笑是他上课时的一个教学策略,目的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好奇与渴望,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下充足的铺垫。对该部分的细致描写,也有助于读者对王老师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2、王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有特色,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的“痛快”。对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我非常赞同王老师的做法。他胖而身手敏捷,胖而思维活跃,胖而思想睿智。他要告诉学生热爱知识、持之以恒的道理,不直接说,却欲擒故纵,把几何课上成图画课,让同学们在“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明白了道理。非常敬佩王老师。

问题3、最后一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补叙。补充交代王老师的另一身份一一父亲的毛根儿朋友。

六:目标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

(反问)

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夸张)

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比喻)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外貌、动作)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动作、神态)

“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语言)

七:课堂小结

《王几何》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几何老师的教学态度。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一个人想要成功靠的就是对自己事业的坚持。所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困境都必须坚持自己的事业。王几何能够反手画圆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就是因为他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专研几何教学。

《王几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打开多媒体,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幻灯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

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几何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