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1.2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上课之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每个老师都必须完成这项任务。教案和课件的编写需要全面、详尽、细致和精准,也许大家都担心自己写不好教案和课件。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来解读“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各位老师一样,做过很多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思考过很多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更发生过很多以前不曾发生的故事。这个过程中,有困惑,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惊喜、发现。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玩积木的惊喜,和大家一起分享。

惊喜之一――长方体可以印出哪些图形?

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这一思想,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玩积木。我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积木(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玩积木,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学生非常感兴趣:搭积木的,画的等等。接下来,我出示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课本主题图,用手中的玩具像主题图那样玩。学生就通过印一印、画一画、盖一盖,得到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我问你答,目的是使学生感受由体可以得到面,要得到面,可以用体来印、画。

我是这样问的:用长方体可以印出什么图形?一个学生说:用长方体可以印出长方形。我又问:正方体呢?可以印正方形。这个答案基本说明学生建立了面、体之间的联系。又有几个同学在举手:老师,用长方体还可以印出正方形。

我一听,这正是我的设计目的之一,我故作疑惑:是吗?长方体怎么能印出正方形呢?我请这位同学上台来给同学展示一下。学生非常得意地走上台来:把长方体的这一个面,印上印泥,印在纸上,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这个同学刚说完,有个同学就在下面说:老师,我这个长方体印不出正方形。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什么样的长方体可以印出正方形呢?有的同学还开始用其他的面试一试。当然,老师心里很明白,但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挑战,是一次探索。学生通过讨论,说出了各自的看法,尽管没有什么统一的结论,但学生确在尽情地感受。

惊喜之二――三棱柱可以印出什么图形?

接下来,我就要求学生像老师这样,提一个问题请同学回答。学生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三棱柱可以印出什么图形?学生说:三棱柱可以印出三角形。

这个答案在我的意料之中。又有一个学生说:还可以印出长方形。这正是我要让学生体会的:三棱柱不仅可以印出三角形,还可以印出长方形。但是,我故作惊讶:一个物体,怎么会印出两种图形呢?我又请同学上来展示。然后,让全班同学学着做。

这时,还有几个同学在举手。我立即请那位同学发言:老师,用三棱柱还可以印出正?┓?形。

怎么印?我迅速地思考,除非三棱柱长方形的面是正方形的,可是,我准备的三棱柱,长方形的面不是正方形的呀!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让学生试一试。我问他:可以吗?印给同学看看。然后,这个学生就上台来,用三棱柱先印了一个三角形,再印了一个三角形,把它拼成了一个正方形。原来,我提供的三棱柱三角形的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说实话,我在准备素材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就想到为学生准备一个三棱柱,让学生能够用三棱柱印一个三角形和长方形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想到学生却做了一个有心人。利用学习素材的特殊性,产生了创新的火花。

惊喜之三――圆柱可以印出长方形吗?

课上到这时,学生的思维已非常活跃,课堂也非常生动,我也很放松,就对学生说:你们还有问题吗?有,有很多学生大声说。我找了一个同学,他问:用圆柱可以印出什么图形?全班同学迫不及待,异口同声回答:可以印出一个圆。

至此,我非常满意,我的设计目的基本达到,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面在体上面从体来的感受。按教学设计,我该进入下一个环节。况且,学生在交流中,出现了很多我没设计到的,已多用了一些时间。我正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时,一个小男孩大声说:老师,老师,我还有问题。小男孩的声音很大,大得连每一个听课的老师都听见了,而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确实很紧张,此处如果再纠缠,这节课肯定完不了。但是看着学生这样急切的样子,我还是决定叫那位学生试试。

他说:老师,用圆柱还可以印一个什么图形?顿时,全班都安静下来,我还看见几个同学,从玩具盒里又拿出圆柱,看了看,在纸上比了比,然后摇了摇头。我也在想:可以印什么图形呢?大概过了20秒,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我就问他:你说还可以印什么图形呢?他振振有辞地说:用圆柱还可以印长方形。

怎么印呢?我大吃一惊!确实没有想到,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可能我毫不奇怪,但毕竟我面前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他的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我听见了台下听课的老师也开始议论纷纷,都在猜他怎么印。你可以做给我们看看吗?我确实不知他怎么做,干脆把矛盾交给学生,也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

这个同学走到展示平台,将圆柱的曲面印上印泥,在纸上滚动了一下,就出现了一个长方形。我顿时恍然大悟,非常激动,奖励了这个同学三颗智慧星,下面的老师也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同学举手。学生说:老师,我来,还可以印出正方形。滚的时候,这样滚得差不多了,就不滚了......

接下来,我叫全班同学,在纸上都这样滚了滚。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可是,最终呢?这节课没有上完。但是,我没有遗憾,相反,它给了我更多的惊喜与发现,引起我很多的思考:

学生的创新如何产生的?

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我们的认识中,将圆柱和长方形建立联系,应该是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后,才初步具有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虽然,老师已知道圆柱可以印出长方形,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完全不能想像的,或者说是不敢想像的,他们在这一点上却有所发展。以至于学生提出可以印长方形时,老师却毫无心理准备。但事实就是,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感受和体验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实现了思维的创新,这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课后,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课后访谈:你怎么想到用圆柱滚动印出长方形的?学生说:我们原来学习圆柱时滚过的。我又问了他另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圆柱这样滚动吗?学生说:我见过,压路机的轮子是圆柱,它滚过的印子就是长方形。学生的回答使我想起一件事情:去年,孔企平先生来我校指导工作时,正好听了我校一位老师上认识物体这课。课后,他提出了意见:为什么不让学生滚一滚圆柱和球?后来,我在上这课时,就照孔老师说的这样做了,让学生有了球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滚动,而圆柱可以朝一个方向沿直线滚动的感受。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的创造不是空穴来风。将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为今天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在此,我也斗胆地建议:这一节教材,是否可以增加类似压路机压路的主题图。

为学生搭建了发展和创新的平台。学生要实现发展,或者说,要让学生产生创新的火花,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首先是教材的编排。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可以说是体现课程标准理念最贴近的教材。它遵循生活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节的编排上,北师大教材独创了面从体来面在体上这一思想,建立面体的联系。教材中四幅主题图,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面、体联系的场景,有画,有印,还有盖,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精彩的是,提供了在沙滩上印三角形和一幅盖章的图,通过印泥,可以在纸上印出图形,这一个印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印的活动中,联想到以前圆柱的滚动,这二者结合,就产生了今天学生创新的火花。从这里可以看出:北师大教材凝聚了教材编写组专家的心血,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俯拾皆是,它就像一座矿山,一座富矿,要看我们如何挖掘,如何开采。它充分体现了教材这一学习的载体对实现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其次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提供了普通的长方体、正方体和三棱柱。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圆柱,给学生提供了印泥,同时还设计了我问你答的师生互动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大量地去印、画、盖,这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班同学都能用一个物体印出一个图形,大部分同学能用一个物体印出多个图形,还有一部分同学居然用圆柱印出了长方形,实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飞跃。

我不由想起一个伟人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当然,在新课程实施中,还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故事虽小,但记忆犹新,它启迪我思考、探索,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想说: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11-6=5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93页1-4题,练习二十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

能力:提高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一般要达到每4分钟4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准确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计算:34+4048-4034+548-534+948-9

2、教师读题

26+553+848-854-2033-1

87+975-590-5092-823+40

16-937-380-621-1074+7

3、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

二、笔算

1、做书上95页第2题和第3题

2、做书上93页第1题]

3、做练习二十的5题

三、复习文字叙述题

1、做练习二十3题

2、做练习二十4题

四、复习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书上95页的第4题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内容。

《动手做(一)》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学生分析

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前面学习的《认识图形》中,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一)》。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节课。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课前会用纸折出好几种作品;也有的学生能折一种作品;还有一些学生什么也不会折。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

设计思路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PGN0127.TXT/PGN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每人准备8张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师准备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以及磁性黑板、视频展示台。

教学流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老师自己画了几幅画,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教师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那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在展示简笔画作品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说像什么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简笔画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

2.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像什么。

【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啊。今天就来上一节《动手做》(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能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PGN0128.TXT/PGN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请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试折。)

教师: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

教师: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请一些同学展示操作过程。)

2.接下来拿出2号图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形。)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学生展示、汇报。)

【把两个比较简单的、只有一种折法的图形放在教学之初,便于学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生答,师板:1折,2剪,3比。)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学法,以利于后面的内容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4.教师:请拿出你的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您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一种横折,一种竖折,还有一种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教师: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并请一名同学上来剪、比。)

【把正方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折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三、拼一拼。

1.教师: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学生拼图。)

2.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0页,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图形/PGN0129.TXT/PGN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在同桌说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体验。】

3.教师: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4.教师:这里有六幅图,分别请六位同学上来拼。

请上来拼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5.教师: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拼好后,粘在大白纸上。

选择有创意的能构成一幅情境的图形粘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一下。

【让学生先模仿拼,再进行自由创意,既有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折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1.教师: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2.教师: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蛙或纸鹤)的?

【请一位同学折纸,起示范作用。】

3.教师: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学会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

4.教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五、自由创作。

1.教师: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教师: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

3.教师: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发挥想像,自由创作,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难点名称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根据按行数、列数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发现百数表中简单的规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

2.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哇!太乱了。没关系,那就请它们先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教师为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

(1)第一支数队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排得很整齐。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吧!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它们入住。(1 、2 、3 、4 、5、 6、7、 8、9 、10)

(2)又来了一支数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就让他们入住第二行吧!(11、12 、13、 14、15、16、17、18、19、 20)

(3)瞧!瞧!这里来了一支特殊队伍。(11、22、33、44、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你猜到了吗?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66、77、88、99)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都一样,但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

(4)咦?又来了另一支数队伍。(10、19、28、37、46、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再下一个呢?(64、73、82、91)

原来,这些数队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就按这些顺序,请其它的数朋友也住进它们的家吧!

全部都住满了,这儿一共有100个数呢!它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5)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横着观察。先请从上数的第四行数出队。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31、32、33、34、35、36、37、38、39、40)横着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都是3(40除外),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其它行也是这样排列的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6)竖着看,请从左数第三排出队,(3、13、23、33、43、53、63、73、83、93)它们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同,下面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多10。其它列也是这样吗?小朋友们赶快找一找。

小结:百数表中无论是横着、竖着,还是斜着的数队伍的排列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所以看起来都很整齐。

3.为数找家,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这么整齐的队伍刚排好,有些淘气的'数就出去玩了,只留下这一行、一列数来站岗。但淘气的数回来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35的家在哪里?

找到十位是3的这一行,再找到个位是5这一列,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家。35这个数感谢你,也感谢站岗的小士兵,帮它们很快找的了自己的家。

(2)53也有5和3,为什么不能住在一起呢?

35和53虽然都有5和3,但它们所在的数位不一样,所以不能住在一起。看来,为数找家,一定要看清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因为有这些站岗的数,大家很快就为35和53找到了家。现在,留下来站岗的数也出去玩了。只利用35和53你还能为其他的数找到家吗?

(3)怎么给46找到家呢?

(4)现在你能很快为67找到家吗?还有90呢?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听说我们班小朋友这么能干,又有一位数朋友赶来了,想知道是谁吗?一位神奇的摄影师为百数表拍了一张照片,正好照到了这位数朋友。请大家看

(1)为数和数组找家

你能猜猜这张照片中那些数朋友还没回来吗?

只要把握了百数表中数朋友的排列顺序,就能很快找出藏起来的数朋友,真方便!为了奖励大家,摄影师又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

听说摄影师现在在拍照,数朋友都回来了,可是数太多了,不好拍。摄影师要求它们变队形后才能拍照。你们能帮它们变变队形吗?现在只要大家喊出“一二变”.

(2)引入数轴

你们能在上面为51-59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都是数,为什么50离60那么远,离51那么近?两个数相差得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3)知道了这个道理,你们能在上面为67找到家吗?

小结

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认识到更多的数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并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红旗。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老师想听你们唱《两只老虎》这首歌,愿意唱给老师听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谁能边唱边跟着老师做动作。

2、师生一起做律动。

3、从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当中,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同学们发现这些动作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

4、其实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老师也找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5、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这些规律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但是有些规律很调皮,喜欢躲起来,今天大家就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板书:找)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1、游戏的设置。

a、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看,这是什么?(小红旗)

b、师先贴1面小红旗在黑板上,再贴2面小红旗在黑板上。

2、游戏开始,尝试猜测。

a、你猜老师接下来会贴几面小红旗?给你们一点提示:老师想让这些小红旗有规律地摆放。先自己摆一摆,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b、学生动手摆小旗。

3、继续游戏,不断探索。

a、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摆法。

学生可能的摆法:学生可能的摆法:

①1、2、3、4......

规律:每次都比上次多1面。

②1、2、1、2......

规律:1、2、1、2不断重复。

③1、2、4、7......

规律:1加1得2,2加2得4,4加3得7。

b、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真不错!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摆的吗?

师先贴4面小红旗,再贴7面小红旗在黑板上。

c、谁发现了老师这种摆法的规律?

4、游戏高潮,揭示规律。

a、谁来完整地说说老师这种摆法的规律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他们所发现的规律。

b、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能继续往下摆吗?

三、看书,完成例2。

四、丰富游戏,巩固提高。

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其实小精灵聪聪早就开始研究一些数量上的规律了,他设置了三关难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他的挑战,闯过三关吗?

2、开始游戏。

第一关:第118页第4题,第6题,第116页的做一做。学生完成在题纸上。

第二关:第118页第5题。学生共同完成。

第三关:第118页的想一想。学生动手画一画并展示。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三关全部闯过了!

五、小精灵明明看大家玩的这么高兴,也来了。她给大家带了一个按规律分组的游戏,愿意跟她一块玩吗?先请2名同学上台作为第一组,再请4名同学作为第二组,你觉得第三组应该有几个同学?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通过这些游戏,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开阔的思维!自然生活中,有很多奥秘都等着我们去探索,老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不断的去发现它们!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练习三十13-17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计算能力:做练习三十的14题

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1、练习三十的16题

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哪种树植的最多?哪种树植的最少?

杨树比柳树多植多少棵?

柏树比松树少植多少棵?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做练习三十的17题

三、复习练习

1、做练习三十13题

2、做练习三十的15题

3、有余力的同学选做练习三十的18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页例2、课堂活动和116页练习十六第2题。

教学目标

1蓖ü具体、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蹦馨词量分类统计,经历象形统计图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象形统计图的统计方法。

3蹦芨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痹谕臣仆急斫饩錾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有钱币的储钱罐,以及相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这节课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储钱罐,这是小红同学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你想知道这个储钱罐装有多少钱吗?

教师:老师把这个储钱罐里的钱倒出来。

教师把储钱罐里的硬币全倒在

上,堆成一堆。

教师:现在你能看出多少钱吗?学生仍然不知道有多少钱。

教师:怎样才知道有多少钱呢?

学生提出的方法可能有数一数,把它一个一个地摆出来,教师提示学生这节课学习统计,我们还是摆的方法有多少钱好一些,随即追问一个问题“怎样摆呢?”让学生意识到要先分类。

教师:你们每个组都有一个储钱罐,把里面的钱倒出来看一看,你认为这些硬币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倒出来后讨论,要按硬币的面值来分,把1分币分到一起;把5分币分到一起;把1角币分到一起;把1元币分到一起。

教师:1分、5分、1角和1元都表示了不同的数量,所以和上节课不同的是,这次是按数量分类,同学们按这样的分类标准分一分。

学生分类,抽一个学生到

上分类,把这些硬币分成4堆后,教师发给每组一张纸(纸的下端如图所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摆一摆。

教师:根据我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经验,在进行拼摆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最下面的图形要对整齐,然后拼摆图形,横排和竖列的图形都要对整齐。

教师:把这些硬币摆一摆。

学生摆硬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把学生拼摆的结果在

上展示出来。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分类拼摆的吗?这样我们就把这些硬币按1分币、5分币、1角币和1元币这样不同的数量统计出来了。看看你们的统计图,与书上第114页的统计图比,你们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说己的发现是书上统计1分币时摆了两列。

教师:猜猜书上的1分币为什么要摆两列呢?

让学生理解是因为一列摆不下,所以又摆了一列。

教师:这样一列摆不下,摆成两列也是可以的。把这些硬币分类摆放后,就成了一幅漂亮的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些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的信息有1分的硬币最多,1元的硬币最少。

教师:1分硬币比5分硬币多多少枚?

教师: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提问题,学生解决。

三、巩固练习

1背鍪镜115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这是一幅先进班集体评选中到的小红旗统计图,要求我们看着这个图填统计表,在看图填统计表时,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统计单位要与表上的统

计单位要一一对应,比如一班的小红旗面数就要对着表中的一班的表格填,不能填错,二是在数统计的小红旗的数量时,不要数错。

教师:对了,一是要注意统计单位的对应,二是不要把统计的数量数错。好,现在同学们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学生填写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这道题下面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哪两个班的小红旗一样多,第二个问题是4班比3班少几面小红旗。同学们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全班集体订正。

2背鍪玖废笆六第2题

教师:这道题统计什么内容?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统计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统计的内容是各种价格的月饼各有多少个,是按月饼的价格分类统计的。

教师:和例题比,这幅月饼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明白最大的不同是统计图的样式,例题的统计图是竖着摆放的,而这个统计图是横着摆放的。

教师:它们起的作是一样的吗?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教师: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3背鍪镜117页第3题

教师:看看这道题上面的文字,你知道这幅统计图是怎样来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幅统计图是小华这个体育委员为了调查班上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让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图案选择出来贴到学习园地上,形成这样一幅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注意题中有“每个同学选一个图案”这句话,为什么每个同学只能选一个图案呢?

让学生理解这样做是为了不重复统计。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填下面的统计表吗?试试看。

学生填表后,将学生填的表放在

上,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统计表下有4个问题,你能回答哪个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时,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统计人数的?”

让学生理解有多少个图案就说明统计了多少个人,因为一个人贴的一个图案;当学生回答如果全班同学要组织一项体育活动,应该组织游泳活动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让学生意识到选择游泳的人数最多,代表了全班大多数人的意见。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它和上一节课学习的统计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怎样进行统计?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第115页第2题。每个学生调查全班同学的年龄,再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到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背面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具:

课件、聪聪明明玩具、相片、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11月1日是我们班的李彤同学的生日,妈妈带她去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拿了照片以后,怎么都不高兴?你们想知道吗?请听他说:(这些照片,为什么没照到我的脸呢?)

同学们:你能帮她解答吗?

生:因为摄影师只拍的侧面和她的后面。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聪聪和明明给同学们观察,请同学们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请组长回答:(听了小组同学的发言,你发现了什么?)0

问:你看到了明明的那里?这是她的什么面?你在她的什么位置观察?

问:有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是一样?同桌说一说。

小结:对了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一面也不一样。(板书)

三、深入了解

刚才我们观察了聪聪和明明,下面看看书本中小亮、小明、小红他在观察什么?(恐龙)是同一个位置吗?下面的三副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同桌说一说)

出示p67电脑;(出示恐龙的侧面、正面、后面)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请小组长将同组的同学的数学书收齐,面向后面的老师,把它竖在桌子上,然后仔细看老师出示的哪一面,就立刻跑到看到这一面的相应位置,看谁反应得最快?

(2)在书本上连线(p70)

(3)猜一猜

师:大家都知道了怎么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门、飞机等)

(4)来做一做导演

请三位同学到广台示拍戏。

(5)看图片(电脑出示)

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我们学校不同的一面。

五、总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觉得怎样?

六、后备题:(自由画)

出示机器人让学生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画不同的一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