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本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15

生本教育读后感。

这是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关于“生本教育读后感”的信息。读后感是对我们读书经历和体悟的总结,在读完这部作品后,内心被强烈的情感所触动,久久不能平复。因此,读后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我们为您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请您参考!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1】

在课改从轰轰烈烈走向冷静的今天,在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读完《教育走向生本》,依然有许多收获。

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学到的最多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鞋子什么时候合脚。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已经被遗忘了,也可以说脚处于无私的状态,无私的工作,工作得很好。相反,如果鞋子不合脚,脚受伤,脚就会永远被记住。

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就像为脚提供合适的鞋子一样,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上课,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和学***空前提高了。

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儿在歌唱,花儿在绽放;鹿充满活力、活力和敏捷。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玫瑰不需要考虑如何生长。为什么人们不能?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

事实上,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满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快乐,这就足够了。他们不必考虑自己:我是否被认可,我是好是坏,我将得到多少分,我将如何得到这个分数,我在**,等等。

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在心理学中,这种无私的状态就是关注,高度关注就是无私。

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甚至出现投入的着迷的境界。

读完这本书,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校长所说,不是让孩子来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样,在作文教学中,也不是总要给孩子灌输写作技巧,而是要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写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与他人交流是一种乐趣。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二)

工作多年以来,我对学生的感情,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心情一直都很矛盾,甚至可以说是迷茫,对学生,我是既羡慕又同情,羡慕他们童年的纯真,同情他们背上那沉重的书包;对工作,我尽职尽责却总认为自己的职责还没有尽善尽美;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我又有太多的感慨和无奈,感慨它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却又从来未间断地追求以考为主的高分效应,这种高分效应给学生带来的沉重负担让我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抹杀了孩子的天真和自由,使孩子的童年时光除了抄、写、算、背以应付考试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回忆的东西。好无奈啊!也好累,我也尝试着改变我的教学方式,企图能找到一种既能让学生考得高分,又能让孩子尽情享受儿童时代的乐趣的方法,这样自己就时常感觉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的人一样。

但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共通的职业和生存方式。因此,即使我努力,我也只能是一个熟练的实践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我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领域。我没有和学生们一起欣赏到迷人的教育风景,也没有品味到教育带来的无限幸福。《教育走向生本》让我找到了方向,儿童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儿童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在积极性都应为教师的教学所用,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它不仅是教育的一般资源,也是教育的基本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是依托儿童的教育资源,半途而废,事半功倍。

长期以来,教师本为教育一直认为儿童后备教育与正规教育无关,对教育过程的理解是单向的。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教材、活动室设备等。它对极其丰富和生动的儿童资源视而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儿童资源进行当前的教育已变得更有潜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长时间不让学生说话,因为这些方法过于复杂。他们只希望思想统一,不希望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是不同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有心理上的兴奋和身体上的活动。

在兴奋中,他会得到最高的学习和最好的学习。当一种教育给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总之,学生本位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深刻体会。

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章。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三)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颇有收获。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学到的最多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鞋子什么时候合脚。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已经被遗忘了,也可以说脚处于无私的状态,无私的工作,工作得很好。相反,如果鞋子不合脚,脚受伤,脚就会永远被记住。

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就像为脚提供合适的鞋子一样,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孩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上课,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和学***空前提高了。

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儿在歌唱,花儿在绽放;鹿充满活力、活力和敏捷。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玫瑰不需要考虑如何生长。为什么人们不能?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

事实上,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满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快乐,这就足够了。他们不必考虑自己:我是否被认可,我是好是坏,我将得到多少分,我将如何得到这个分数,我在**,等等。

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在心理学中,这种无私的状态就是关注,高度关注就是无私。

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甚至出现投入的着迷的境界。

读完这本书,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校长所说,不是让孩子来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样的,在数学教学中,不光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应该把数学融入生活中,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枯燥无味的东西转化成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也是一种快乐。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2】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深层的意义是:以生命为本。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虽然对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实行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的。都来学校一年半了,自己的进步却是很少,有点停留在原地的感觉,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和形式,并没有真正解读到生本教育的内涵。我感觉我要为我的学校做点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其次还要学习相应的教态以及教学能力:即怎样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给学生,或者是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学习,把数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想着积极的应用。把握数学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让别的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人,真正认识我们聊城二中,建立我们自己的品牌:高效学习,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主要是引导者、领导者,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个劲的讲解,不断的追问提醒,实际上这不是“启发式”教学,而成为了“填鸭式”教学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让学生学习的整体思路一致,不是毫无目的,放羊式的教学。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完整教学设计。把握好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形成较好的教育机智。我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没有处理好。

讲评课的关键在“评”。先由学生展示进行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教师评,师生共同评;其原则是:不仅要评“不足”,评“误解”,更要评“亮点”,评“进步”,要评出方向,评出信心,要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准则。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因为在高考中大题的第一问就是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所以,这节课还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习还让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了相应的习题,依据学生问问题的情况,我选了几个题准备今天做重点展示。

教学过程:首先上课之前让组长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但是,组长的确检查了,我看着检查的,但是我以为组长没有给我回报情况,就是都完成了,并没有详细的询问(毕竟昨天晚上我看着他们做的,而且都很认真,题目也很少),这个环节的检查反馈,没有认真落实,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两位同学上黑板进行默写,其他学生在下面写,但是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这一基本的关系都没有掌握好,我就不该再让他们默写:焦点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了,没有设计好,而且也不够灵活,因为只有一位同学全对了(由于当时紧张,其他几位同学举手,但是我没有看到),直接就进行了下一个过程,并未让学生停留两分钟进行再次记忆,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及学情的备课,没有准备好。

第三,对答案。直接让课代表说下每个题的答案,本来想着学生有疑问的,就抽签让其他同学上台展示。没想到学生都没有疑问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签让学生展示例2,跟踪训练2,以及例3,跟踪训练3了,没问“有疑问么?”,所以自己根本对教学语言没有把握准确,实际上不该这样问,知道哪里有问题,直接就让学生来展示就可以了。学情还是没有备好啊。接下来,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答案,由组长领着进行疑问讨论(其实这个环节也不好,根本没必要了:学生说的是没疑问)当教学设计和自己计划的不同时,我应该怎么办?并没有准备好,所以还是不够灵活,这里应该相当重视。让学生讨论的同时,抽出的那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展示之后,进行讲解,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我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展台上展示就可以了,没必要在黑板上写,投影仪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让学生找错就可以了,也没必要在让他们讲了。讲完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做课时作业,不用再整理了。总之,这堂课的设计相当不好,自己都感觉一点也不顺利,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行,没有怎么互动起来,学生活动也少,我应该他们展示之后,让其他的同学去修改就好了。

整体教学过程修改:首先,让学生默写知识点,然后找学生修改,检查效果后,再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记忆,记忆之后互相进行提问。掌握的差不多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小组内讨论:讨论答案,以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解决相应的问题,学生之间讨论的时候把各组有疑问的地方写到黑板上,找学生进行答疑,我自己进行总结重点以及关键点。有需要写过程的,让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即可。展示时,一起看:有问题吗?正确吗?那里要改正吗?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来就三种题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的应用等,在课时作业上找相应的类型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后,让学生做下总结。

这堂生本课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对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在高中快乐的学习。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3】

坂田新城学校彭耀

近期又重新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其实我接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已经好几年了,记得在2009年我们学校还专程组织我们去了广州学校生本教育理论,走访了包括华阳小学等生本实验学校。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宗旨在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理论基础认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一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

我是非常认同郭教授的观点“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与生俱来就具备了发展语言、逻辑、学习、创造的本能”。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生物进化到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大脑也从简单的脑干---维持身躯的平衡发展到现在具有杏核体,海马、大脑皮层等复杂结构---能够处理各种复杂信息能力的大脑,这是千百万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儿童生来就是“生而知之者”。

但是这种“生而知之”是来自于生物遗传,其为儿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生物遗传只能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成为可能。基因素质的发展能力并不能完全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身体的发展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心灵的发展需要更适当的外部刺激来调动儿童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儿童获得一定的发展。

因而在郭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生本教育课堂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备课、设计课堂方面花更多的心思,动更多的脑筋。

郭教授隐喻:“教师作为“牧者”把羊儿赶到草地上,让它们自己吃草、吃饱。”。那么我们的教师也要作合格的牧者,引导“羊儿”更加茁壮的成长。

二儿童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儿童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这里我理解的学习资源即课程资源;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资源的范围相当有限,教材一直是学校的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平台运用于教学也已经普及,“拿来主义”也风行与教学界,***、flash各种资源应接不暇,课程资源也已经到泛滥的时代。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呢?

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回到教育的目的上来,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工业化革命以来,教育摆脱了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的社会生产需要,人是工具性的。

时至今日,工业革命已进入后期,教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教育工具论也在向人本论转变,人才是终极目标。杜威就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考虑儿童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理解学生。我们的课程资源应该围绕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现有的知识来设计。在国外,很多教育家围绕如何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组织教学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前概念”“学习进阶”“先行组织者”等教育理论。我们的教师应该做的是把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应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也要面对学生生活的现实。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生活在北疆和南疆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育资源引入学生的生活,实现课程的生命化,让学生直接体验,从而实现课程与学生的衔接。

从以上两个维度来看,学生的确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本无定法,育人亦无定法,但是教育起点相同,是基于学生,终点也一致,即学生的发展。在实现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生本”,即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构建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本能不断的成长。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4】

心得奥修把这样一句话成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的工作,工作的非常好。

相反,如果鞋子不合脚,脚受伤,脚就会永远被记住。甚至,如果削足适履,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

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也需要给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忘我的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是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也空前的提高了。本书作者认为,这样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也持同意的态度,但是,我认为,生本教育的方式有多种,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也应该属于生本教育中的一种。

在心理学里,我们把这种“忘我”的状态,用一个通俗的词归结于“注意”。课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然而,要使得学生注意,就必须研究他的内部自然,他的喜好,他的认识规律,他的既有的经验,他的多元智力状况(笔者加)等等。

在本书中,自然是被扩展了的,不仅仅指庄子时代的纯自然了,我们把学生所处的稳定的符合学生的自然环境,包括某些规则,也列入了自然了。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5】

因此,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感到兴奋,感到幸福是他们乐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快乐的感情使人超越智慧。学生的幸福感来自于他们对学习的积极参与和他们对他人的不断认可和欣赏。

这一切就要靠老师用情感去挖掘、去点燃。一脸甜甜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手势,一束关爱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赞语无不令学生赏心悦目,欢欣鼓舞。我们在教学中更加友好、宽容、鼓励、表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不爱学习吗?

作为一名班主任,整天与孩子在一起,最关键的还是创建快乐的班级体。我们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有“对人的体会”。在集体中,每个人都要懂得和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

是和我们一起生活和学习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想自己快乐,首先你得先让他人快乐。如果每个人都不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头脑去识别人海的方向,就不可能有集体。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谦让。试想,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学生都会斤斤计较,如何能让这个集体的成员感受到快乐呢?因此,教育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了解他人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人,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人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会长大进入社会,他们的未来生活就会变得一团糟。WwW.gz85.com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

人的内在本性,这是我们遗忘的最丰富的矿物质,会自动发挥作用。”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6】

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走去。有时候受伤和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它会让你更好,孤独和失落也是一样。一切都会成为一件好事,只要你能走到最后。

--让孩子喜欢数学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

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

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

为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

学得容易

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

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头脑变得十分灵活

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

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二、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一天7节课

一节课四十分课的长坐

成人也难以招架

更何况是小孩子

因此,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把孩子从板凳上巧妙地解放出来,开始思考

放飞他们的想像

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

在传统的教学中

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

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

我们以後再学

"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中,我们始终坚持“保底不保顶”的理念。第三,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说”出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挖掘学生的亮点

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高涨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思维

在口算方面

例如:算18+7

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来算的答案是25生p>

生p>生等等多种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可能早就不让学生说了

因为这些方法有些太复杂了

他们只想他们的思想统一

不想有太多的思想火花

这样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孩子就不同了

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

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

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当一种教育给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您为不喜欢数学

乃置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带来了快乐

学生乐此不疲

焕发出光彩

没有人会拒绝快乐

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

面对快乐

学生哪有不喜欢数学

不喜欢学习?

????

?? ??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7】

——让孩子喜欢数学

西乡凤岗小学陈静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 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大量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所学的,他们可以设计适当的游戏,让他们玩得开心,学习容易。我们应该把枯燥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喜欢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二、 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活跃是孩子的天性。一天7节课,一天40节课都很难招架,更不用说孩子了。因此,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把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激活他们的思维,放任他们的想像力。

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後再学。

”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三、 能让每个学生“说”出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口算方面,例如:算18+7,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用来数数的答案是25。生生生等等多种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长时间不让学生说话,因为这些方法过于复杂。他们只希望思想统一,不希望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是不同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有心理上的兴奋和身体上的活动。

在兴奋中,他将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8】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以“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理念,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学习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该书是一部哲学性、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观点新颖,讨论独到,内容丰富。

一、新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首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观,在教育实践中超越了“师生互动”层面的教学,超越了“挤牙膏”式的“问题任务型教学”,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还给了学生,从而全面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信心高涨,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进程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空前的发掘和运用,从而形成了高质、高效、生动、快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

学生本位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行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落伍,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以前一直觉得,作为教师,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提高成绩,只要自己做得多一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最后并没有取得我意想的结果。通过我校生本教育的开展学习,从“生本教育”中体会到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

教师转变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保姆变为老师,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

老师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担心如果老师不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到学生身上,考试成绩会不理想。就是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我们引入的误区。

二、新的师生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终身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世界,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觉得自己了解了一个人的全部,而要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关心他们,以便进一步了解他们,从生活、学习和家庭的不同方面了解他们,形成师生和朋友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欣赏教育,深化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要充满爱心,懂得宽恕,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努力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

三、反思

“生本教育”一个越来越为人们熟知的名词,生本教育更是为了适应在当代的教育环境而产生。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终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脚育理念,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成为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9】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书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有心理上的兴奋和身体上的活动。

在兴奋中,他将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大量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所学的,他们可以设计适当的游戏,让他们玩得开心,学习容易。把枯燥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活跃是孩子的天性。一天上几节课,一节课40分钟,长时间坐着很难招架,更不用说一个孩子了。因此,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巧妙地把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激活他们的思维,放任他们的想像力。

我最喜欢生本教育的一个地方——“保底不封顶”。在传统的教学中,出现这种超过教学目标的事情是很少见,很多教师这样来阻碍学生:“这些还没学到,我们以後再学。

”大大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生本教育里面我们一直坚持“保底不封顶”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口算方面,例如:算18+7,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来算的答案是25。生生生等等多种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长时间不让学生说话,因为这些方法过于复杂。他们只希望思想统一,不希望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是不同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学生本位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一切为了学生”(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行为观),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深刻体会,期盼着自己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10】

不断的学习,读书是教师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的情况下,不学习读书是很难赶上时代的脚步的。利用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收获还是蛮大的。

我以前一直觉得,作为教师,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能提高成绩,只要自己做得多一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样做最后并没有取得我意想的结果。这样的事实值得我们思考,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老师从沉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学生充满快乐和激情的课堂。

通过我对生本教育的学习,从“生本教育”中体会到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这学期我在努力探索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中,努力探索实践着生本教育。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通过课堂实践观察,我强烈的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的交流缺乏主动交流的愿望,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

应付式、被动式的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探究有形无实。有的同学参与的热情不高,学习成绩好的总是发言很多,而学习成绩差的就只是被动的接受,可以说参加而不参与,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很少。例如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英语课文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仅有的评价也是泛泛而谈,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遇到问题就要积极的解决问题,我找到班主任老师和她一起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对小组从新进行了划分,明确了每个成员的职责。将参加学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有指导者和被指导者,指导者比被指导者的水平稍高一些,在教学中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让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向同伴学习的意识,学会倾听,倡导“能者为师”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例如在读课文时,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读课文,或分人分节朗读,或由学习最困难学生一人读,其余学生给他指出毛病,给他示范。遇到简单的话题,让学生们抢着去交流。给每个学生交流的机会,能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仍没有锻炼的机会,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无组织,盲目性的倾向。同时便于教师检查学生能否在有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最实质性的学习。

同伴指导以教促学,体现了学习的指导的互动性,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培养互相协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11】

《教育走向生本》是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的教育的一部论著,在这本书里,他就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都作了阐述。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明白了教育面对的是人;我们了解到,神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都是为了学生,伦理是对学生的高度尊重,行为管理完全依赖于学生;据了解,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不会出现两极分化。

首先,教育面对的是人。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时期,而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是改变儿童外部,不是装饰儿童,二而是改变儿童自身,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引导他们激发自身的能动性。

当然,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总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所在。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所执教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该开始孩子们对语文并不重视,认为我们天天说话,语文谁不会学!

结果成绩并不理想。同时,孩子们还不够认真,不会写字、乱写。自从我接手以来,我的友谊就是引导他们,让他们以标准整洁的方式写作。

我说:“字如其人,大家都这么干净帅气可爱,字也该像你的人一样,你们觉得呢?”从这以后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字真的进步了。

他们在有意识的改进,这时我再适时地加以夸奖,让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多么难,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者,我鼓励孩子们读书,班内设有图书角,每个班都有“漂流书”,每周一次读书笔记讨论评选,激励大家爱上读书。

其次,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我们原来的制度基本上是一个师德教育制度,也就是说,教师是主体,一切都是为了教师的良好教学而设计的。我们一直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而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应该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为了学生的积极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自然采取小组活动与教师适时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是简单的课桌运动,而且还是学生参加小组活动的真正好处。如我们班在一次名为“如何使用压岁钱”的社会实践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调查、汇报、总结等,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我们班有11个小组和一个特殊小组。每组3-4人。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小组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每个小组内有成绩好的同学,有中等的同学,也有较差的同学,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他们互帮互助,主动探索,很多问题不用老师讲他们就已经在小组内解决了。这不仅培养了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更体现了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而这也正是新时代对学生们的要求。

第三,学生本位教育体系会不会出现两极分化?实践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自动调节的时期和领域,他们之间的差别可能因教师的组织和指导的差异而带来不同,但却会趋向于非人为的先天差别。

学生的自学和小组的相互学习将使他们提高自己,缩小与他人的差距。人与人,比如说是“优等生”和“差生”,尽管所学知识差别很大,但他们都热爱学习、积极求知、勇于探索,这种共同性将制约两极分化,或者说在本质上否定了两极分化,至少不会出现差的越差的情况。

其实小组的划分就体现了生本的观念,每个小组都会自主、自觉、自发的探索学习,使好的同学更好,差的同学有更大的进步。除了11个小组外还有个特别组,帮助“差生”共同进步。在班长的领导下,相信这个特殊群体一定会成为进步最大的群体。

总之,一定要为孩子做一切,高度尊重孩子,依靠孩子做棉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荆亚楠2011、2

生本教育读后感【篇12】

工作多年以来,我对学生的感情,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心情一直都很矛盾,甚至可以说是迷茫,对学生,我是既羡慕又同情,羡慕他们童年的纯真,同情他们背上那沉重的书包;对工作,我尽职尽责却总认为自己的职责还没有尽善尽美;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我又有太多的感慨和无奈,感慨它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却又从来未间断地追求“以考为主”的高分效应,这种高分效应给学生带来的沉重负担让我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抹杀了孩子的天真和自由,使孩子的童年时光除了抄、写、算、背以应付考试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回忆的东西。好无奈啊!也好累,我也尝试着改变我的教学方式,企图能找到一种既能让学生考得高分,又能让孩子尽情享受儿童时代的乐趣的方法,这样自己就时常感觉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的人一样。

但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共通的职业和生存方式。因此,即使我努力,我也只能是一个熟练的实践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我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领域。我没有和学生们一起欣赏到迷人的教育风景,也没有品味到教育带来的无限幸福。对学生的教育让我找到了方向,孩子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资源。

儿童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在积极性都应为教师的教学所用,应当成为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它不仅是教育的一般资源,也是教育的基本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是依托儿童的教育资源,半途而废,事半功倍。

长期以来,教师本为教育一直认为儿童后备教育与正规教育无关,对教育过程的理解是单向的。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教材、活动室设备等。它对极其丰富和生动的儿童资源视而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儿童资源进行当前的教育已变得更有潜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长时间不让学生说话,因为这些方法过于复杂。他们只希望思想统一,不希望有太多的思想火花,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是不同的。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生本教育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