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19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锦集十四篇)。

读完这本《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后,我深感阅读能够带来巨大的收获。首先,读后感使人进步。通过阅读,我不仅了解了作者的思想,还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本书中讲述的很多东西启发了我,使我对某些问题有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和成熟。

其次,读后感也使人开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我笑、我哭,甚至我经历了情感上的起伏。这种情绪上的共鸣使我感受到了书籍的魅力,带来了快乐和满足感。

最后,读后感使人满足。当我将这本书读完时,我感到一种满足和成就感。因为我深入理解了故事的含义,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读后感。这种满足感驱使我不断追求更多的阅读经历,进一步拓宽我的视野和知识面。

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一看就让人入迷。作者在书中讲述的故事给了我许多回味,反复咀嚼。为了写好一篇读后感,我努力吸收了这本书的精华,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阐述时,我会运用个人的感悟和分析,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现我的观点。

所以,向好友分享这个有趣的视频,一定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让他们也体验到阅读的魅力。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感悟和思考,它不仅能够使人进步、开心和满足,还能够与他人分享,让阅读的乐趣传递开去。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

用两天左右的时间研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中国离不开毛泽东》一书,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在这,以读此书观后感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感、所思、所得。

说到毛主席,我们不得不提毛泽东思想。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党从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高度,更加全面、客观、高度地总结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丰富和定位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理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最终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课题。现在很多的人对毛泽东思想不甚了解,往往只是在口头上大提“坚持毛泽东思想”等一类的空、泛、套话,并没有去深入地、全面客观地、联系实际地研读,没有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转化为自身总结提炼的精髓、研究升华的理论、实际运用的方法。甚至还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种老化的、过势的、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这种思想和言论是极其错误的,是极其无知和无知的。

作为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每一位建设者们,都需要深入地学习、研读、领悟与运用毛泽东思想,尤其是要将毛泽东思想与学习、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运用中挖掘、总结与提炼毛泽东思想的精华,努力将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

毛泽东思想是多方面、综合性的思想理论集合,本书的作者着重从毛泽东的管理思想这一层面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用作者的一句话概括为“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代表了中国式管理的最高水平,有着取之不尽的精华”。管理是一个于思想、理论、方法、技能与运用合为一体的一个概念,现代的管理方法可谓是千种万样,甚至有的都独自划为一派。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文明高度进步、人类思想多元化的时代,管理方法不断探索、改进、更新和创新。

但是,从毛泽东思想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毛泽东管理思想和方法,从来没有过时,不断得到升华和应用。

依据本书作者的撰论,本人将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分类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管理基础(树立核心价值观);二是管理思路(坚持“三贴近”原则、营造“和谐、团结、文明”的管理氛围);三是管理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优良作风、打造铁的纪律、培养骨干队伍、推行实践育人);四是管理评估(提升团队的忠诚度)。接下来,结合本书作者在书中列举的例子和我在大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释。

树立核心价值观既用核心价值观统领一切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没有这一基础,即使再好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也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价值观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强大的精神力量会促是人们拥有无限的潜能。因此,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培育适合管理的价值观,必将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百万雄狮的最高统帅,怎样才能将这么庞大的团体拢为一体、拧成一股绳呢,早在____年11月,毛主席在给**的报告中就写道:“红军废除了雇佣制,让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这种早期的提法也就是演化为后来我军的建军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企业管理中,价值观尤为重要。

事实上,企业价值观实现代企业经常提到的企业文化。书中所提到的曾先后在四通、华为担任过高层领导的李玉琢,在《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书中,结合四通公司的发展演变,谈到自己的感悟:“‘做中国的ibm’和‘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干一番事业’曾将无数人才从四面八方集合到四通的旗帜下,人们在四通宏伟目标的激励下,充满了创业热情,几乎没有计较过什么。

”然而到了90年代初,四通公司第二代领导层为了配合股份制改造,开始提倡“打工意识”,甚至在公司内部组织了关于“打工意识”的大辩论,将员工的思想搞乱了。在此之前,四通的员工认为四通是每个人的,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自己的困难感到担忧。而在提倡“打工意识”之后,大多数员工对四通的变化变得漠不关心,失落与失望成为伴随四通没落的普遍情绪。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四通公司随后的失败,当然有商业决策失误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缺乏一个能凝聚人心的目的,或是员工并不真正完全认同这个目的。在没有精神纽带的情况下,企业只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当人们以更多的利益为诱饵时,组织很容易崩溃。

管理的对象是人,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概念,不论你管理多少人,管理多大的一个团体,管理怎样的一个组织,在你管理的范围内必须要树立一种大家广为认同的价值观念或信仰宗旨,因为这是凝聚大家在一起的粘合剂。只有建立管理基础,才能更好地统一思想和观念,为管理思想的制定和管理方法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三贴近”原则。管理思路中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贴近管理对象,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基层。“三贴近”原则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思想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方针的演化。

管理虽然属于上层建筑,但必须扎根,否则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观察现实中的很多管理人员,总是喜欢高高在上,总是把自己当做发号施令者,不愿俯下身去倾听管理对象的意见和诉求,不愿扎根基层去了解管理对象的日常思想状态,在决策制定时往往是闭门造车,不爱听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我认为这样的管理人员根本不能称得上是管理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地主老财”,因为以前的地主老财就是天天发泄淫威,欺压打工者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深入基层,倾听声音,研究真相,充分发扬决策民主,凝聚广大参与者的意愿,鼓励他们建言献策,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多数人服从你的管理,支持你的决策,使管理决策落到实处。

(二)营造“和谐、团结、文明”的管理氛围。人是一种情感动物。每个人都可以谈论感情。在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提出要把团队或组织建设成一个大家庭,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实,这是经理在打情感牌,而情感牌的效果很容易显现出来。

本人认为,感情牌理论上就是要营造以“和谐、团结、文明”为主题的管理氛围,要走人性化的管理路线,要付诸人文化的管理情怀。因此,要端正基本态度,构建上下级和谐关系,亲情带兵,尊重每一个下级的个性,把下级当作朋友,开展尊兵、做兵、爱兵活动。这几条做法中大家可能对于“开展尊干爱兵活动”这一项不是太了解,因限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我就结合书中作者的观点重点对这一项做一下诠释。

本书中对于“尊干爱兵”的提法是源于____年12月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文中,指示全军“应在每一部队内部举行拥干爱兵运动,号召干部爱**兵,同时号召士兵拥护干部,彼此的缺点错误公开讲明,迅速纠正,这样就能达到很好地团结内部之目的”。这场运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思想酝酿阶段;第二阶段是召开民主会议,检讨官兵关系;第三阶段是制定尊重干部、热爱士兵的公约。尊干爱兵活动是解放军长期处理官兵关系的经验结晶,其要旨是,用整风的精神,发动群众、公开揭露问题,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密切关系之目的。

本人同本书的作者观点一样,尊干爱兵的管理思路可以在行政部门、企业和其他管理机构中推广运用,因为它有利于规范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培养和宣扬典型,达到提升公开管理的透明度、促进管理人员身正为范、调动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等良好效果。因此,它也是营造“和谐、团结、文明”管理氛围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经常提出的一种工作方法。思想政治的概念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是多种多样。在这里,我将通过举例说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与大家分享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原则。

“灌输”一词理解得再简单一点就是谈话、交流、做思想工作,这也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这一方式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我对此有着非常深的感触。在大学做班长的时候曾遇到这样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当时班委会研究决定要在四月份组织全班进行春游,但春游的地点和具体时间迟迟定不下来,很多同学之间由于私事或个人的时间安排和对春游地点的要求不同而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根据这一情况,班委决定讨论春游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继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此,我和几个班委去宿舍找学生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明了班委做出这个决定的必要性。经过对全班四十几位同学全面、细致地思想动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支持和理解了班委的决议,最终统一起了大家的想法和意愿。经历过这样的一个事情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做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后来在团委的工作中,凡是遇到组织内部意见不统

一、任务完成不到位、部员思想不稳定等情况时我都会主动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诉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这些做法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书的作者结合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讲到的五种倾向(只讲培训,不讲教育;只讲沟通不讲灌输;只讲心理不讲思想;只讲价值观,不讲世界观、人生观;只讲表扬,不讲批评)、一种情绪(就是指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急于求成)和两个不会(就是指当前企业思想政教育不知道讲些什么,也没有能够讲清楚),实质上再次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还讲到解决“企业文化怎样落地”的问题时指出要抓好“六个一”,既一套书、一本教材、一套规范、一套制度、一批典型和一支队伍,其中首要的工作还是提炼文化理念,并将这些理念灌输给员工。

(二)培育优良作风。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能够由弱变强、百战百胜、打下天下,成就威武文明之师,就是因为有着强有力的作风做保证。总得一句话,作风就是战斗力。

本文在讲作风时强调了这么几个观点:团结就是力量,化内耗为为合力;强调雷厉风行,发对拖沓作风;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比、学、赶、帮、超”的风气;身正为范的作风。这几种风气和作风的培育,是巩固团结、凝聚力量、增强战斗力、经的住千锤百炼的必要条件。

书中举例,美**人一向都是很自视清高的,很少能看得起别人,唯独对中**人十分敬重。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对外用兵240多次,真正吃了大亏的只有两次,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这两场战争都是与中**队交手的。由此,美军不得不钦佩中**人,认为他们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显然,这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中就包含着优良的战斗作风。

(三)打造铁的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运行也必须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循,纪律是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

毛主席军队管理思想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五统四性”都是强调团体、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在毛主席的《论新阶段》中就再次点名扼要地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

在过去,由于客服了张国焘一类破坏纪律的倾向,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的顺利执行。在今后,又必须坚持这种纪律,才能团结全党,客服新困难,取得新胜利”。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2)

《向毛泽东学管理》---第三章群众路线是致胜法宝读后感

-----于胜骞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网络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智慧,形成团队的力量。为此,毛泽东倡导的民主管理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1.“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兵法的要诀。然而,多打少赢是容易取胜的。在国内外的古今军事书籍中都可以找到许多例证。这根本不是毛泽东的新发现、新创造。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国民党将士就不懂?

可见,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善于运用是另一回事。毛泽东从群众的调查研究入手,宣传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由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斗争的思想。他说: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用户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毛泽东的对手都没有认清这个道理,或虽有认识,但找不到赢得民心的办法,所以才一个个败下阵来。在著名的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战前有60万人,蒋军有80万人。然而,在几个月内,解放军消灭了55万敌军。据统计,淮海战役前后支队规模空前,共有540万农民工。

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群众不是工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正如张瑞敏所言:“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在神墨系统中,总部的群众是谁?全国的校长和老师,各盟校校长的群众是谁?是老师。

老师的群众是谁?家长和孩子。因此,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才能前进,取得最后的胜利。

2.毛泽东真的用兵如神吗?

毛泽东不是一个会计算的神。在指挥人民军队的过程中,每当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他都十分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并根据各方意见及时修改决策,使作战部署更加符合战场实际需要。毛泽东这种虚怀若谷的作风,与蒋介石刚愎自用,总认为自己高明,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因而在战场上总打败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领导者能够掌握的情况,拥有的实际经验更是有限的。通过民主管理这种形式,把他们的合理意见集中起来,许多困扰管理者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套用部队的一句老话,“千难万难,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智慧集中起来就不难”。

毛泽东认为领导干部讲“民主”,是关系组织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比较而言,神墨有很多任性的校长,他们从不理会下面老师的感受,执意孤军奋战,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老师)的智慧,晚上傲慢自大,导致团队缺乏凝聚力、懒惰和散沙。久而久之必然走向失败。

因此,管理成败与领导者的民主作风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优秀企业家非常重视民主管理,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曾说过:“日本企业十分注重走群众路线。

”“我始终认为,让职员们参加公司长期计划的制订工作,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虽然为开各种会议难免花去大量的时间,但公司的经营却受益不浅。”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强调,“把一大群人召集在桌子旁,不管职位高低,大家一起就某个困难问题进行急诊”。这样就可以实现“集体智慧最大化”。

每个经理都应该做一块海绵来吸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过滤后的新方法进行了挤压。

然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肯定都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历史。过去的成功很容易让企业家扩大自信,产生傲慢,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所不能,这往往预示着未来的失败。因此,在市场上驰骋的企业家,需要从毛泽东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管理智慧。

3.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

关于如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管理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仍然觉得策略不够,效果不理想。其实,毛泽东有一个花钱不多但效果明显的好办法,那就是“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朝鲜战场志愿兵的许多新战术,都是动员基层官兵想出点子和办法创造出来的。

民主管理在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值得企业管理者关注。现在很多老板经常抱怨自己的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不专心工作,给多少钱,做多少工作,即使给了钱也不想工作。如果他们能懒惰,他们就会懒惰。其实,出现这种状况不能全怨员工。

主人翁意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受过教育的,而是企业现实的反映。如果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员工就没有民主权利,在各方面事务上也没有发言权。他怎么可能有主人翁意识?

4.民主究竟是谁说了算?

在实行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极端民主的理想倾向。有的干部会说,好了,民主管理了,我省事了,大家看着办吧。于是放弃职责,甘做群众的“尾巴”了。

而有的员工也认为,民主管理了,那什么都得听我们的了,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要是不听我们的,那就是不民主。结果,与会的每各人都谈了自己的意见,争吵不休,没有形成任何决议。毛泽东指出,民主不是说了算,而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毛泽东特别强调,这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的任何问题的决策。首先,要事先调查,了解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单位骨干的想法。如果有不同看法,就要先研究一下。

如果意见难以统一,估计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就应该先做好准备,而不是急着提出计划、做决定。二是事先与领导层及骨干进行良好的沟通,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免发生争论时孤掌难鸣,得不到强有力的声援。三是当个人意见没有得到多数人认可时,不妨先缓一步,表示“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所以暂不做决定,以后再议”。

会后再继续做思想工作,效果定会好得多。

总而言之,民主是一把“双刃剑”,要想玩得好,有许多细节需要把握。显然,毛泽东所提出的“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应该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我们神墨其实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总部先发布一个意向,由全国的校长老师先讨论,跟帖子发表意见,(这一招就是先民主);然后总部根据全国盟校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制定方针和目标,再下发通知到全国各盟校(这一招就是集中),各盟校根据总部的通知来实施总部的这一决定,最终达到目的。这种意见是从哪里来?------从群众来,最终到哪里去?

-------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干什么?------解决实际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神墨的管理模式,这是符合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的!望全国的各级校长学习之!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3)

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我的感悟如下:

一个公司可以分为经理和员工,二者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当所有的人都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时,大家才能团结一心,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如何才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第一可以通过招聘面试时做初步的了解,其次如果一名员工不认同公司的理念,也是不会一直留在公司,然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不断地思想教育,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在识别企业文化的前提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共同努力,二者相辅相成。管理层决策,员工执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沟通与理解。

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和正确的理解,我觉得书中有一个方法就很好,那就是“讲一遍、比听十遍还管用”。要自己讲的话,听得时候就会格外的集中精神,同时也会进行思考和记忆,当自己重复时,有什么理解不对,领导及时进行讲解,做的事的时候效率肯定会更高。

在保证工作效率的情况下,我觉得工作还讲究一个氛围,文章中提到“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做侦探”,在企业中也同样使用。一个好的经理不是一个在性格和脾气上吓唬人的人。我认为领导力应该是员工的信念,是一个能够解决我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对员工的关心发自内心,很实际。

信仰与现实是存在一定距离的,领导与员工之间距离,我觉得就是平时可以和朋友一样聊聊天,但是一旦下达什么任务时,员工会立即的去执行,而不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因为我们信任这个领导,认为他代表着专业和可靠。

以上都是基于对情感的理解。然而,一旦出现问题,谈感情绝对解决不了问题。没有规章制度。一个公司的运行,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撑。也许刚开始制度并不是很完善,但是我认同书中所说“先有规则,然后无条件执行,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毫不懈怠,才能制度化”,“也只有制度化才能使成员的“服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本人觉得规则应尽可能的简洁、具体。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无条件执行,不能以任何理由放弃。否则,我们会在重复中失去对规则的敬畏。

通过这本书,我认为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定的规则下共同实现理想的过程。

行政部蓝芳燕

2018.4.28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4)

读《向毛泽东学管理》有感

按照研究院的要求:给《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进行评价,我们认为应把《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对销售团队进行一次培训,才能对该书作全面的认识,但是,评价肯定有不完善之处,请领导给予指正!

李凯城撰写的《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深入浅出、晓畅可读的通过大量的事例、历史,围绕一个命题——“管理”,回答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不计其数的公司有好主意,但只有少数公司能坚持下去?”

由此《向毛泽东学管理》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在当今中国,有众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深受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影响。《向毛泽东学管理》无疑为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搭建了一座新的桥梁p>

根据书中的典故,结合我们的营销人员,实现营销艺术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的成功。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早晨,蒋介石在台北官邸会见了蒋经国及其随行人员。蒋介石突然发问:“你们说什么是艺术?

”蒋经国和随从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微笑作陪。“毛泽东打仗是艺术!”蒋介石突然把声音提高了八度:

“是高超的艺术!”他接着又说:“我们要研究毛泽东!

要学习毛泽东!”从蒋介石的话语里,我们不仅看到他对输给毛泽东,自己败退台湾的多重复杂心情,而且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毛泽东军事艺术的叹服。这是李凯诚书序中对蒋介石评价毛泽东的一个典故。

一、完成任务≠结果

比如我们研究院今年的目标是1000万元产值,这是任务,不是结果。结果是利润持平,职工收入增加。这不是靠喊口号来实现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根据调查行业情况制定营销方案,规定每个销售员应完成销售任务,做到有奖有罚,一定要把任务落实到位,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订单到手就是好员工,就该重奖,完不成订单,就要处罚,就要重新培训提高。

二、如何保证订单任务的完成

根据销售计划,要精心组织生产。一是质量要稳定,二是供货要及时,三是客户对售后服务要满意。

因此,营销要讲营销艺术,就要求我们时刻不放松营销职责,打造成功的百年东旭。

那么,我们认为,成为一个有生产力和执行力的人,是营销团队成员尽快满足营销艺术要求的前提。

近年来,中国出版了一些军事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的书名很吸引人。但从书中的内容来看,除了全面介绍军队如何管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党建、外交等方面,忽视了毛泽东管理思想的独创性和发展性。90多年前,在毛泽东等老领导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一支不足千人的队伍,经过22年的浴血奋战,发展成为一支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力量。伟大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值得总结、学习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那就是结果的积累。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也许现在我真的没有这些优秀的品质,但只要我经常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就可以逐渐接近并超越自己取得成功。

其次,要将执行力付诸行动,而且是立即行动,速度第一,但不是一味的求快,而是专注于工作中的重点,行动时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当结果出来后,要不断的从中吸取教训。完美的结果总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执行力强的永远是第一次完成蓝图的人。

最后,要学会从失败中获得成功。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学会面对失败。

从《向毛泽东学管理》这一本书结合我们销售团队,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高效执行,没有借口就是我们实现企业成功的必要工具。

历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屡屡用明显低劣的**装备打败强大得多的对手?靠的就是其独特的管理。解放军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也在面对类似的问题,解放军的解决方法和经验对今天的企业家和创业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对于今天的商界和管理界来说,毛泽东的管理智慧已直是思想和智慧的源泉。

想要有好的结果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永不放弃的心态。有些人说得很好,心态决定生活。什么样的心态会导致什么样的生活。做一个管理者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碰到的是那些只讲空话或只讲苦劳,不讲功劳(结果)的员工。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台湾的著名学者汤名哲指出,“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30靠运气”。

因此,高效的执行力,没有借口是我们营销团队执行力的表现,我们营该努力提高我们的个人执行力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5)

管理者可以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企业的最终命运。这就好比一个好的国君,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古代有昏君,亦有明君。

昏君治理国家则天下混乱,外族来侵,百姓民不聊生。明君治理国家则天下太平,外族敬之,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不同管理者,带来的不同结果。

一个企业亦是如此。

1、一个团队要想有战斗力,首先要有凝聚力。

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是管理者必须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成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习惯,难免会打自己的小算盘。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宗旨和价值观。只有以共同的事业为纽带,以美好的愿景为灵感,才能使员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理念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

2、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兵法的要诀。然而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善于运用又是另一回事。在革命时代,在敌人强弱的大局下,毛泽东军队之所以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取得自己战胜敌人的胜利,是因为人民的大力支持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员工不是工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3、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广大管理者头疼的一件事,而毛泽东针对此问题,提出“大家想想办法,人人出主意” ,实现民主管理。通过实行民主,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加员工在各方面的发言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4、变强制为自觉:让员工自己管自己。

毛泽东说:党的纪律是强制性的,但同时,必须建立在党员干部的觉悟上,而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每天盯着员工看八个小时是不现实的。在员工培训和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观念的灌输和一点点的培养,使员工把执行变成自觉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认同感和团队归属感。

5、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力。

许多企业家羡慕军队的执行力。不难发现,军队的高效执行力是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严格的检查和严格的奖惩。部队有一种说法,叫做“只有令行禁止,没有三令五申”。意思是说,军队必须令出必行,重要的命令、指示根本不许需要三令五申。

不难想象,如果企业领导在安排一项工作后,都有严格的检查监督,彻底打消下属的侥幸心理,再结合检查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措施,这样一件工作才算尘埃落定,有始有终,员工的执行力将会有显著的提高p>

6、实践育人,建立高效的学习型组织。

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强调,学习理论和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校不仅仅是要让你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教你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让大家都能做到:课堂生动高效。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提倡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

7、尊干爱兵,构建和谐的上下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了“官兵一致”的原则,士兵是军队的基础。那么教师就是学校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的上下的关系,首先应端正思想态度与教师站在一起,随时了解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工作态度,其次,要尊重教师的思想和想法,深入教师中,和教师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团队的力量。

当今社会是商场如战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对外,必先安内。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企业管理,只有内部心齐了,才能一致对外。

针对当今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李凯城先生结合毛泽东在战争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从军事领导的角度看,管理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杨旭阳2015.3.24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6)

《向毛泽东学管理》是一本极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的管理书籍,它从毛泽东的领导经验中提炼出了许多有关管理的规律和方法,对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收获非常大,以下从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读后感。

一、毛泽东身上的管理智慧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的成功,是需要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来引领众人的,而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人。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带领人民取得了胜利,也在于他身上的每一个管理决策中蕴藏着的智慧。他的管理风格注重领导人的品质和能力,注重团队意识的建立和发扬,注重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成为现代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和理念。

二、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中感悟管理思想

毛泽东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给我们现代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启示。因为在军事战争中,即使是最优秀的指挥官也需要一支有着高度团结性和配合性的队伍,采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地组织和指挥各个部队,并能迅速适应各种战术局面的变化,以达到最终的战胜目的。这无一不是现代企业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需要从毛泽东军事理论中深化对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三、从毛泽东的经典语录中汲取管理智慧

毛泽东的经典语录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文化内涵、最有影响力的语录之一。《向毛泽东学管理》一书中也提炼出了涵盖管理思想、个人素质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毛泽东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为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思想。例如,“爱国主义是个人品德的核心,也是团队精神的来源”“要把短处变成长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等等,这些语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四、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

作为伟大领袖之一的毛泽东,一生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以“人民利益至上”为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中,也可以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价值观,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并让员工始终明白,“平民之事,大家监督;大事之中,全体听从。”这样的价值观能够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凝聚力,也能够让企业更加坚实地立足于市场竞争中。

总之,《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从领导力、经营、战略、组织文化、员工管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向我们现代管理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管理著作。只有不断深化对其中思想和原理、方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业绩。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7)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及毛泽东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的组织能力、他的领导水平、他的带兵艺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理论等等,无疑都是最值得人敬佩和学习的。

在儿时的记忆中,曾经有着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父母亲哭泣的画面;在模糊的记忆里,收音机里一直放着哀乐,那种因毛主席逝世的悲痛袭卷了全国。那时我仅仅三岁,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这样一位伟人的过世对于深深热爱着他的人们是多么大的一种打击。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毛主席的敬仰更多的是来源于老一辈人的评说,至今为止毛主席对老一辈人的影响仍然是不可估量的。后来,我长大成人了,陆陆续续地看了一些关于毛主席的一些书籍,这其中有父母一直推荐我读的《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那个时候,他们几乎人手一本,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每天带着极其虔诚的心诵读。说心里话,初看的时候不太懂,也不太理解《毛泽东语录》的精髓。只知道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书里,毛主席说了许多经典的话语,内心对他的敬仰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转眼间参加工作10年了,单位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读《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这次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认真地进行了阅读。我深信这本书的思想一定代表了中国式管理的最高水平,肯定有着取之不尽的精华,如果我们从毛泽东身上吸取更多的精髓,并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将终生受益。

《向毛泽东学管理》一书中,从精神、思想、群众路线、纪律、作风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毛泽东管理思想方面的精髓。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作风就是战斗力这一章节。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对军队优良作风的培养。面对激烈的战斗,需要一股特别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战斗作风。深思我们企业的管理,只有作风过硬的团队才有可能具有过硬的战斗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获得出色的工作业绩。要在企业中塑造一种氛围,因为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和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进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

团结就是力量,化内耗为合力。企业如果不讲团结协作是没有出路的。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那还会有什么团结致胜可言。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有充足的经济使得工作生活都幸福快乐。工作中应该雷厉风行,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股劲儿,说干就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领导将任务交给这样的团队,会非常放心。现代社会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能够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快速组织资源,形成产品和服务来加以满足,谁就能尽得商机,占据主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系统,信仰是其核心。一个成功的人士身上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必须肯定的一点是成功的人士都有着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敢于承担的精神信仰。我们的团队里如果有这样的人士,那是团队之福;如果缺少这样的人士,我们就努力培养出这样的一批人来,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路才能越走越宽。

《向毛泽东学习管理》虽然只是一本书,但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用心珍藏。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8)

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经常谈到的问题,大家经常会感叹,通过上岗培训、员工再教育,花了大量成本与精力,但有些员工在掌握技能后未能回报企业便离开了。即使有一部分落在后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热潮,也会逐渐进入弱势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呢?

经过仔细分析,归根结底,思想教育没有跟上。一个组织或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是思想教育。也就是领导者如何将自己的思想、信仰和信念,通过适当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手段,被整个团队所接受并能为之努力实现。

因此,单纯的技能训练远远不够。要把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从失败中不断总结、回顾和改进才能形成。可见,毛泽东带兵作战时,从未忘记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甚至深入到官兵的思想工作中去,把长期的思想教育作为管理军队的基本途径。

或许有人会说,大道理人家都懂,你讲了也未必有人听。这里讲的思想教育不只是开个讲座,放几段**讲讲思想谈谈理想。要把思想教育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好的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付诸行动。

比如我们周都会召开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将一些实际问题提出来讲一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周而复始,讲的多了员工便会慢慢认同和接受。此外,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典型问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随机教育,举一反三,扩大思想教育成果。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动员员工进行深入分析,先倾听员工的心声,再将企业的理念传达给员工。

针对领导层面的干部,我们可以开展更多形式的交流沟通活动,公司总部举办先进部门流动红旗活动,各项目举办先进评比活动,表扬先进集体和个人,让先进带动落后,让好的思想传播到各单位、各部门中去。甚至可以选择走出去看看,带回来学***式,学***先进企业,博采众长、汲取精华,相关部门应该深入基层,与基层面对面接触,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及时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带动整个企业的学***,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的洗礼,掀起一股争先创优的热潮。只有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员工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力

如果一个公司的制度完善了,执行力不够,这个制度就什么都不是了。许多企业家羡慕军队的执行力。其实,其执行力强的主要原因是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度。概括起来无非是,一要严格检查,二要严明奖惩。

我们公司的制度和标准非常完善。如果每个项目都能严格按照公司的制度和标准执行,项目就不会差。所以公司的考核体系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每月一次对在建工程的考评使我们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是领导布置的工作,提出的要求,就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不然的话,就会有人找麻烦,日子就不好过。

说实话,刚接触考评制度时,我是有抵触情绪的,感觉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可时间一长,就体会到了它的好处。通过评价,我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进而加强了学习,进步很快。另外,按照考评的要求来开展工作,反而更轻松了,同时也大大减少了问题的出现。

四、艰苦奋斗永不过时

记得进公司面试的时候,面试我的一位领导就语重心长的问我:“同学,建筑行业是一个吃苦的行业,工作之后面临的可能是风吹日晒,尘土飞扬,而且有可能长时间留在外地工作,回不了家。这些你能接受吗?

”当时我还信誓旦旦的说:“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吃苦吃惯了,您说的那些都没问题。”可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开始矫情了。

脚上踩点泥,身上刮点土,可能心里就不爽,赶紧擦擦洗洗;天热一点,冷一点,就感觉受不了了;餐厅的饭做得差点,就去下馆子。

这些不良风气一定得改改。毛主席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我们现在必须向党讲清楚,同志们必须继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必须继续努力。”

许多企业发展起来后,由于创业时没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始表现出铺张浪费,最终拖累了公司。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时刻存在危机感,面对成绩保持头脑清醒,不骄不躁,个人才能不断进步,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五、总结

本人读管理学的书并不多,但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中国关于管理学的著作并不多,成为经典的更是寥寥。而这本书却在西方管理学大行其道的今天,让我们眼前一亮。越来越多的机关、学校、企业甚至西方个人和机构开始学习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管理思想。

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管理善于管理事物,管理人不力,而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利弊在于管理人和管理思想。归根结底,企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毛泽东管理思想从认知方法与管理思路来讲,与信息时代对管理的要求也相对吻合。可以预期,在紧跟国外管理发展的最新潮流,研究和解决复杂性与后现代管理难题时,会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毛泽东管理思想的独**值。

驻马店铜山公馆项目

温德鹏2015.10.2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9)

现代管理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企业应该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反对什么?

弘扬什么?抑制什么?毛泽东一到井冈山就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这是毛泽东成功管理的最大秘密."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灵聚人”。现代团队,特别是技术团队,更应注重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可能以促而就,需要管理层更加努力和经验。

作为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现代管理的奥秘,毛泽东的管理经验确实经久不衰。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从创建团队之初到经营管理,“团队精神”的建设,整个队伍建设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真正的“团队精神”是管理者赋予的,不只是概念,而且是领导人做出榜样,而人类在模仿学习方面确实天然而成的,你作为领导者做出个样子,自然下属们也会去模仿学习,包括你的一言一行。

读毛泽东管理学中,我记得有句话讲的是:“可能你说的团队精神,大家会认为是空谈,但是你说多了,大家就觉得自然了,久而久之,也就是认同而照着做了”,我觉得这句话我很赞同,这个就是为什么共产党至今还在很好的管理者整个国家的“团队效应”了。

我没有读过著名的哈佛大学,也没有专攻人事管理。我只是一个懂得用心探索管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从前也走过和经历过从一名小职员,到技术能手,再到技术高手,最后转换角色,成为一名it管理者。

“团队精神”,从我刚学习团队管理的时候,就明白这个是在团队乃至整个公司都不可缺少的成功因素。

有的管理者可能觉得人员流动很正常,睁只眼闭着眼就算了,包括公司经营者,而我不行,我知道团队中要有核心的技术人才,一旦人才流动太大,会影响周边的人,最后整个团队瓦解。

我在管理游戏开发团队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公司中午有食堂,一到中午我们技术团队的人都会去那里吃饭(有的时候会到外面吃),很多时候,我吃完饭之后,会等到最后一个团队成员吃完饭(技术人员),再一起离开食堂,当时团队成员总会自己走自己的,独来独往,但是久而久之,被我感动了,他们都会和我一起等待最后一个团队成员吃完饭一起走,后来有一次,被老板看到了,老板开玩笑似的说:你们真是够团结的啊,不等到最后一个,都不走啦……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自己在管理学到又得到了一次很不错的评分,其实我明白,老板在说那句话的时候,大家都是面带微笑的,而心里面也在笑着……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0)

主人翁意识在哪里

许多管理者都可能会觉得疑惑,为什么花了很大精力想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但总是收效甚微﹐在奉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时代中﹐这样的困惑屡见不鲜。我们不需要先对结果发表评论。管理者有这样的初衷,这总是值得赞赏的。

毛泽东的 “群众路线"的原本解释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管理工作中,这种状态和心态是可贵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愿意,不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如果采用这种管理理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意味着员工在公司的地位和素质的改变。

我们不能只抱怨员工素质低、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工作奉献精神、以及要花多少钱。甚至给了钱也不想干活,能偷懒就偷懒。其实,这种情况不能怪员工。所有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受教育的,而是企业现实的反映。

如果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员工就没有民主权力,在各方面事务上也没有发言权。

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有一个严肃的工作态度:工作是为老板做的,他们只是为了挣点工资。

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

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这就是典型的打工心态。

客观上讲,付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这一点天经地义。所以,当员工“斤斤计较”自己的工作报酬时,也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但是,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如果员工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员工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事实上,知识、经验和技能有两个功能:一是劳动,二是投资。

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仅仅定位为“劳动”,必然产生打工心理。因为,劳动必须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是工资、奖金。因此,仅仅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是打工者。

打工者自然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一旦工作心态成为主流心态,企业就会面临刚才提到的局面。

当然,知识、经验和技能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投资。我们可以把每个职位都看作一家股份公司。员工和老板是后股份公司的股东。然而,员工投资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和技能。员工所要求的回报不仅体现在利润上,还体现在人力资本上,即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上。

这种把知识、经验和技能作为自己资本的员工,不关注下班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关注下班后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增长。

这就像我以前看到的一个苹果树的故事: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苹果,其中9个被拿走了,只剩下一个。苹果树受了委屈,所以不肯生长。第二年,这棵苹果树结了五个苹果,被拿走了四个。感觉去年和今年分别涨了10%和20%。它翻了一番,感觉很平衡。

但是实上,它可以选择继续成长。到第二年,它会有100个苹果,也许90个甚至99个会被拿走,但它仍然可以继续生长,到第三年,它会有1000个苹果。其实究竟结了多少了苹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苹果一年比一年结得多,苹果树在不断地成长。有一天,当苹果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那些曾经阻碍它生长的力量可能会很弱,以至于被忽视。

一些老板投资建立了公司,但他们也参与了公司的工作和劳动。然而,很少有老板真正关心他们的工资和奖金,但他们的投资回报。因此,关注投资回报就是典型的老板心态。当员工关注的焦点可以从单纯的心酬和奖金转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会从工作心态转向老板心态,但他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后股份公司的老板,或者简称后老板。

当然,企业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第一点:员工的心理依赖意识习惯了以规章制度和指标为内容的硬管理,以人为本的软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点:

思想教育工作不够,注重抓生产、抓效益,忽略了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企业可能只要求员工尽主人义务,承担主人责任,却不能够完整地确立其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力;第三点:不能给员工以大家庭的温暖,缺乏对员工的“感情投资”,甚至没有,因而员工也就没有做主人翁的愿望和要求;第四点:对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不足,只停留在口头上、宣传上,致使主人翁意识很难成为员工的思想现实,陈旧的体制可能极大地挫伤和压抑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还有最后一点:

民主意识不强,不能广播和头脑风暴,成为制约主人翁意识的人为阻力。

为了培养和激发公司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趋于一致,同时,积极探索管理工作的艺术和策略,不断提升工作的深度,广度,力度,使员工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是员工利益和命运的载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哪怕现在是打工的,也还要有主人翁精神。即使不是企业主人,我们也是岗位主人。

方正清2011年6月29日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1)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800字: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及毛泽东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的组织能力、他的领导水平、他的带兵艺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理论等等,无疑都是最值得人敬佩和学习的,依同事的推荐,我有幸阅读《向毛泽东学管理》之后,确实另有一番收获。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毛主席的敬仰更多的是于老一辈人的评说,至今为止毛主席对老一辈人的影响仍然是不可估量。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宗旨为大旗,依靠“精神聚众”,解决了广大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从而万众一心,前赴后继,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结合到我们现代社会企业管理理论,宗旨和愿景是文化的核心,骨干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企业要想基业常青,从优秀迈向卓越,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教派般的文化,培养自己的忠实骨干。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干部骨干是上情下达的纽带,是支撑事业的柱石。所以培养和使用好骨干相当重要。纵观世界企业,中国企业的骨干培养更具现实意义,原因在于:西方企业的繁荣大多归属于制度上的优越,高层走几个人来几个人对企业的成长影响不会太大。而企业的繁荣往往凝聚着骨干们的大量心血,企业的成功大多归咎于几个人的成功。

《向毛泽东学管理》一书中,从精神、思想、群众路线、纪律、作风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毛泽东管理思想方面的精髓。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作风就是战斗力”这一章节。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对军队优良作风的培养。面对激烈的战斗,需要一股特别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战斗作风。深思我们企业的管理,只有作风过硬的团队才有可能具有过硬的战斗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获得出色的工作业绩。要在企业中塑造一种氛围,因为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和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进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

团结就是力量,化内耗为合力。企业如果不讲团结协作是没有出路的。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那还会有什么团结致胜可言。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有充足的经济使得工作生活都幸福快乐。工作中应该雷厉风行,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股劲儿,说干就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领导将任务交给这样的团队,会非常放心。现代社会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能够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快速组织资源,形成产品和服务来加以满足,谁就能尽得商机,占据主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系统,信仰是其核心。一个成功的人士身上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必须肯定的一点是成功的人士都有着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敢于承担的精神信仰。我们的团队里如果有这样的人士,那是团队之福;如果缺少这样的人士,我们就努力培养出这样的一批人来,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路才能越走越宽。

《向毛泽东学习管理》虽然只是一本书,但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用心珍藏。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2)

这几天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我深受启发,任何一种组织都离不开管理,任何一个群体目标的实现都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活动。今天,当我们回顾艰难困苦和革命战争年代时,我们可以再次领略到毛泽东雄伟的军事精神,不禁感叹毛泽东在军事领域高超的管理艺术。毛泽东把散漫的、缺乏组织纪律性并毫无无产阶级意识的农民成功的转变成了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有严格纪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指导人民战争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他的组织能力、领导水平、领导部队的艺术、个人魅力、从群众到群众的伟大理论等,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重视人才、人尽其才

毛泽东一生都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在各个历史阶段,毛泽东都十分重视人的管理和控制。他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自觉的教育引导,改变官兵关系,营造一致的氛围。

在红军的历次“反围剿”战役中,毛泽东积极采取防御战术、游击战术,采取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取胜利的方法,不是因为胆怯,而是毛泽东相信:存人失地,地失复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正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了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战术,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安德鲁卡内基就说过“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弗德也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

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识人”工作:无德无才不可用;有德无才可适用;无德有才要慎用;有德有才要重用!

二、精神的力量大于物质的力量

毛泽东相信信仰的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应。毛泽东对理想和使命的追求,对统一思想的重视,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对宣传的重视,对英雄模范的重视,对作风的重视,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组织建设中,毛泽东看重的不仅是在军事上的“如何扛枪、如何打枪”,更多的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上有小组,对战士们一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士兵意识的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也在提高。毛泽东很好地解决了官兵在日常战斗和生活中的精神归属问题,也解决了战斗的积极性问题。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员工感到被尊重和需要时,他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有归属感的员工永远不会离开,分享困难!

虽然企业政治教育不同于军队政治教育,但可以用这种管理方法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三、引而不发

改变员工的不良风气,建立符合管理者要求的员工行为规范,是每个管理者都在研究和追求的目标。共产党对于农民的宣传政策是:“引而不发,跃如也” 。

对于农民的迷信和陋俗,毛泽东坚持认为,菩萨要农民把他们扔掉,烈士祠和孝工坊要农民自己毁掉,别人代为行事是不对的。要坚持教育,让被教育对象从根本上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进行压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要不得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得到员工的认可,就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认识到新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原则是使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这样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监督成本才会下降。

四、付诸行动,执行有力

行动体现的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再好的决策,少了执行,也是无法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的。企业在做出决策后,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认真执行。毛泽东的行军用兵之道中就很注重执行,所以在设定攻取目标后,能认真排兵布阵,对敌人进行打击,避免拖泥带水的状况发生。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者及其下级需要有效地实施决策。领导者要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多给予下属培养锻炼的机会,压担子,让他勇于尝试、勇于做事,使其尽快成熟起来。所有员工都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培养那种“扎硬营,打死仗”的企业精神,切实做到付诸行动,执行有力。

毛泽东思想中蕴涵着许多管理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同时,要努力把这些宝贵的财富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共同发展壮大企业!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3)

首先我要感谢书记给我推荐这本好书,让我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教育,让我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白鹿原》是我在大学时期看过的也是深受其影响的一本书,这本书能陶冶情操,让自己安分守己,做一个顺民。但同时会让自己局限于自己的小团体、小利益中,从而忽略了自己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和作用。我不能说白嘉轩的思想境界不高或他的人生观有问题,因为他毕竟只是一村之长。《向毛泽东学管理》就不同,毛主席心系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他的思想总是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毛主席对于军队的管理方式首先侧重于战士的思想教育,思想通则一通百通。毛泽东管理军队从来不靠强制命令,也很少搞物质刺激,而主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官兵认识到自己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从而团结起来为共同利益而斗争。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宗旨为大旗,依靠精神聚众,解决了广大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从而万众一心,前赴后继,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抓军队纪律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官兵们认识到遵守纪律的极端重要性,把纪律建立在广大官兵自觉遵守的基础上。

当然,人为万物之灵,每个人的思想认识终归不同,思想最难统一,即使我们都知道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究竟如何达到,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的企业包括整个国家似乎都将思想教育和思想激励忽视了。很多人似乎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目标,变得无所适从了!我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后的几年里就一直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困惑不解。最后定位为守护一家老小,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干好本职工作为我的使命和价值。当然现在认识到,我的这种心态就是普通的员工心态,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通过自己的思想认识经历,我体会到员工有员工的觉悟、干部有干部的觉悟,领导有领导的觉悟。如果不从事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单纯的一味以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行为标准去要求员工,自然会产生摩擦,再如果一味的批评、考核,则会埋下怨恨的种子。这绝对不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

当然,作为普通员工,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必须具备的。试想一个团体,如果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为约束,很难凝聚合力,发挥团体的真正作用,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如果团体中有矛盾的存在,矛盾不解除,即使有组织纪律性的约束,也很难发挥团体最大的效率。要想发挥团队最大的效率,必须彻底了解矛盾、消除矛盾。当然,有的矛盾是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靠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需要员工甘愿作出自我牺牲。

说到底,还是需要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除了员工自身主动加强学习以外,还需要管理者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随时掌握员工的真实想法,了解团体内部矛盾的真正所在,对于化解矛盾、加强引导、凝聚合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为工会工作者,我对于工会作用的认识是:

工会作为企业的一个辅助机构,第一就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做好服务,第二就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违反工会这两项基本职能的做法都不可取,都要想办法调和。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是提高工会组织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公司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工会工作只是作为他们的一项职能,基本上他们一个人负责与总部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完成各个部门下达的任务。如果工会工作与生产任务相冲突时,他们势必会将工会工作滞后,如果我们不表示理解和支持,势必会产生矛盾,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充分相信员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时候工会工作的滞后,也是为了从全局利益考虑,顾全大局。我们只能一方面做要求,一方面做思想工作,尽量提高执行力,及时完成上面下达的指示和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体会,再次感谢书记给我机会向你做思想汇报。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4)

地采筹备(采矿)组(挂职)副组长-张猛

毛泽东是个老少皆宜的人,政治、军事、经济都是一流的!他的思想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正是这种发展变化,体现了革命前辈的正确思想和指导。

近期我读了《像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在这里,结合目前大石河铁矿面临的困境,我选择精神信仰、铁的纪律两个角度来对我的感想进行阐述。

一、精神信仰可以产生巨大能量

以前的人是生活在精神世界中,而现在的人生物质世界里;以前的人可以为信仰而献身,现在的人则是为金钱而舍命。所以二者存在着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思想上差异,是心态上变异。本书作者将毛泽东的理论和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的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人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人的管理,主要是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精神和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教育也越加困难,从而造成管理者把“统一思想”的教育工作作为一种过场或任务去敷衍了事,“统一思想”变成了“自由发挥”。

在毛泽东时代,社会极为动荡,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能够全心全意地跟着他走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读了《像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后,我找到了答案——他选择的是精神信仰这种激励方式。因为精神信仰也是人的本质需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想和精神信仰。毛泽东有效地利用了人的最本质的需要,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因为每个士兵都无法重返战场。在生死考验的面前,物质的激励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试想想,性命都难保,钱,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事实证明,在毛泽东的军事管理战略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信念给了战士巨大的能量,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从古至今,凡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军事将领,都十分重视官兵的精神鼓舞。曾国藩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

”毛泽东的组织管理能力、领导水平、带兵艺术、人格魅力以及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理论等等,无疑都是最值得领导者和管理者学习的。所以,即使在今天的工商界和管理界,毛泽东思想仍然熠熠生辉。毛泽东的管理智慧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思想和智慧的源泉,被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视为精神图腾。

比如张瑞敏、柳传志、史玉柱,这些现在在中国商界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典范。他们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灵活地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竞争、扩张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铁的纪律是团队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铁的纪律是团队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作风是保持纪律的前提。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头疼的是不守规矩,各行其是,自由主义猖獗。为什么毛泽东能做到呢?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就会深有体会,主要是作风问题,是人的生活作风、人的工作作风、社会的风气的改变所造成的。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纪律来保证。部队通过打造铁的纪律赢得革命的胜利,企业如何打造有战斗力的组织,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着手,形成制度化,通过长期地执行,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与自觉行为,最终形成职工在制度面前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意识。毛主席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军队得到人民的使用和保护,领导革命取得了胜利。

要建立有战斗力的组织,高明的管理者通常是从严肃法纪入手。只有先有规则,再无条件执行,久而久之,长期坚持,永不懈怠,才能制度化。也只有制度化才能使成员的“服从”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

纪律是一种意识,它可以通过习惯转化为一种潜意识行为。也就是说,一开始是合理的,一旦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滴培养出来,形成习惯,纪律就成了一种潜意识行为。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