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资源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2.27

小学资源课件。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资源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资源课件【篇1】

摘要:教学应以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是当前教育科学领域的新探索,由于其新所以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生将尝试接触新的教学课堂,用新环境,新理念来面对学习,做自主学习者,自发的去接受新知识,而教师也将用新的教学方法应对新的课标要求,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

生本课堂其实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汲取知识的新型课堂。生本教育由于其本身的教学优势,逐渐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中的佼佼者。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对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的新型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探索新型课堂上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

勤于动手,自主学习一直是生本教育重要的特点之一,教师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中摸索知识,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最大限度的理解,完成自主学习。例如,在小组活动探究中,教育学生学习并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首先为小组同学留下问题。例如在课堂之前向学生提问:放大镜为什么叫做放大镜?它有什么作用?应用了什么样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放大镜?这些东西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点?等等这一类的问题,让学生对于下一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并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对新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于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也很有帮助。

为调动孩子们对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注重对于教学趣味的引导。这方面建议教师引进课堂展示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前五分钟,形式不限,但是要长期坚持,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孩子们一些自愿完成的作业,让孩子们在课下去做探究,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在课下搜集到的资料等展示到课堂上,并对孩子们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豪感,并且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对于本届新课的完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将课堂交给学生,同时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同时引入小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及课堂的参与性。小组合作是生本教育理念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生本教育本就是十分注重小组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做课堂的小主人,自主自发的学习知识,而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学生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在交谈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无穷的动力。在小组讨论过后产生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按照安排完成本身工作,在汇报演示时,小组成员一次上台汇报探索研究的成果,而成员们则在一旁进行补充和纠正的工作,共同完成小组工作。例如,在探究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安排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分别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观察物体两种方法,这时,成员们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积极参与讨论,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设置安排实验流程,然后分工合作,分为两组进行试验,最后得出结论进行课堂演示,将探究出的道理进行讲解,这时,一名负责学生在讲台上进行理论讲解,同时演示操作,同时其余成员们在小组汇报时进行纠正和查漏补缺。学生A在讲台前操作放大镜,学生小组其他成员做好记录,并且整理知识点,以便最后总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并且加深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为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并将学习效率最大化做好工作。

三、注意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点

课讲到最后,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公布,而是想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通过对于这节课所做的工作来看,都能相应地的出什么样的道理,这节课都是在讲什么样的知识,当学生总结完毕时,教师在学生们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相应地进行补充和纠正,让学生对于正确答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课程最重要的地方不是老师讲了什么而是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课堂的最后要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把握,让学生们在最后谈论一下本节课的价值,和自己的收获,同时也再一次加深孩子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记忆。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安排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自主进行发言,同时对于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累计加分,小组活动也是一样,个人加分的同时对组内成员也进行加分,促进小组合作工作。最终评选出积分最高的小组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口头表扬或者是适当的物质奖励,比如,奖励一支笔,或者一本笔记本等,激发孩子们对于课堂的热情。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新兴的课程的一种,是教育科学领域的新探索,总结出来的新的教学策略对于新的课型的出现,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学生将尝试接触新的教学课堂,用新环境,新理念来面对学习,做自主学习者,自发的去接受新知识,而教师也将用新的教学方法应对新的课标要求,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生本教育以学生为主,而科学教育则更加是凝聚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人性化的教导方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从实际教学出发,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自主学习,开发自身潜力,造就新一代的优秀人才。

小学资源课件【篇2】

教例:古诗《泊船瓜洲》(人教版第十一册)

师:请同学们用简笔画为这首诗配幅插图,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生:(板画)京口与瓜洲隔着一条长江水,

钟山与京口又隔着几座山。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京口"标在上面,"瓜洲"标在下面?

生:课本上注释有写"京口在长江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

师:噢,你是借助注释来弄懂诗意的,这办法不错,值得大家借鉴。

生:我觉得"京口"与"瓜洲"标的位置不对,应该互换。因为方向是"上北下南"。

生:还有那钟山也应该标在下边。

师:因为是(上北下南)好,我们把它们的位置调换。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图画,你觉得这位同学的图还需要补充吗?

生:(板画)要补上月亮和诗人。因为"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说明亮的月光什么时候照诗人回家。

师:那"明月"画成小船样好呢?还是画圆月好?

生:随便怎么画都行,只要能照诗人回家就行。

生:画圆月好。因为"明月"是说明亮的月光。

生:我也觉得画圆月好。因为圆月有皎洁的月光,仰望星空,更能勾起诗人无限的思乡情怀。

生:八月十五,中秋月儿圆,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圆月更能看出作者想还乡。

生:(板画)除了画圆月,南岸要画些绿草。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

师:那北岸画吗?

生:不用。诗中只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没说长江两岸。

生:我觉得要画。长江两岸不就是隔着几十米,最宽上百米吗?春风会把两岸都吹绿了。

生:那"春风又绿江南岸"应该理解为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师:是啊,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可诗人为什么只说"春风又绿南岸"呢?

生:因为诗人家乡在南岸,春风吹绿了南岸,强调诗人难忘家乡。

生:其实两岸都有绿意,诗人只是突出南岸,因为南岸有自己的家,他是多么想回家啊!

师:大家能结合生活体验,说得很有道理。据说,这"绿"字作者曾改过几次,最后选定它。你们猜猜作者原先可能用什么字?

生:吹,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来,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作者为什么最后选定"绿"字?

生:因为"绿"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

生:因为"绿"可以看出万物复苏,富有生命力。

生:这"绿"字看出景色美,体现作者热爱家乡。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好,有从内容领会情感,又从情感这个高度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内容情感内容)。现在,我们对照课文插图,看看它与我们画的什么不同?

生:多了两只大雁。

师:为什么多画两只大雁?

生:画面更好看,有静态,又有动态。

生:说明长江两岸环境好,有"绿"才引来了大雁。

师:看来,春风吹绿长江两岸,还吹来了大雁,有静态美,还有动态美,课文插图的作者水平就是不一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知道,课本封底有写着。

生:插图作者有四个人,我们不知道是哪一个?

生:他们可能是合作画的。

师:这有可能。我们不是也在提倡合作学习吗?

生:写封信给人民教育出版社问一问不就明白了吗?

师:对,凡事就要弄个明白。同学们写信问的时候,顺便帮老师问个问题:课文插图,为什么把诗人画在下边呢?你们知道吗?

生:(交流)

师:(提示)人在北岸,景在南岸,这样的图看起来给人感觉会怎样呢?

生:作者这样画,符合生活(视觉)实际。人看景物,画图总不能人在远处,景在近处。

师:作者画图,总是与生活实际相吻合的,这又是画技高超的一个体现。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给书中插图加个方向标,怎么加呢?

生:画个箭头向下,写个"北"字。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机会,把自己的简笔画补充修正,使它符合生活实际。

感悟:

一、探究学习。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教师让学生诗意图示形象化,刺激学生兴奋神经,并且以此引导慢嚼、细品、深悟,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巧设问题,情中有理,理中有情,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

二、资源整合。拓展语文空间,建构多种资源整合的立体的语文校本资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整合了美术绘画、自然地理(方向、圆月)、环境保护等学科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三、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努力增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沟通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的联系,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开地。

小学资源课件【篇3】

有了教室,才有我们成长的舞台;有了学生,才有我们源源不断的学习之泉。没有学生,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经常会感觉,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学生快乐的心态,勇敢的作风,求真的精神,诚实的品德,良好的个性,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真、善、美,有时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最完美。而且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经常会知道的比我们多。

《小鸭子回家》这篇课文是对学生勇敢品质教育的一个童话故事,情节性强,引人入胜。在引导学生识字、学文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试着改编课文这一环节,要求写在日记本上。当我批改作业时,却让我出乎意料,孩子们改编得特棒。有的孩子写了小鸭子怎样利用北斗星认清方向,找到回家的路;有的写了小鸭子碰到狐狸,幸好遇到好朋友乌龟,俩人一起想办法引诱狐狸下水,惩治了狡猾的狐狸;还有的写小鸭子被狐狸拦住了去路,急中生智,引来了朋友大黄狗,吓跑了狐狸后来我又让他们表演自已改编的故事,他们的语气、动作都非常逼真,确实演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演出了一个个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的童话故事。引来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今天的作业和表演着实让我吃惊,也让我高兴。有时常想,学生的精彩,除了学生的努力外,有时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教师教育的精彩。我们必须要时时创造这样的精彩。在教学中,让学生改编课文,表演角色,是一种更深入的体验。让学生在创作中去体验、去感受,不同角色不同个性,这一过程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不能否认,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充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

小学资源课件【篇4】

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意识,善于利用课程资源,并开发课程资源,让我们的教学既不脱离课本,又能对课本内容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朗读、看动画、想象,学生感受到了奶奶是那么可亲可敬,对奶奶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他们读得绘声绘色,演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想象,恰当的进行拓展训练。

1、解读重点句子时的拓展训练。

(1)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满带风趣,而又内涵丰富,表明了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表现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的实际情形。但是,对于这个句子,学生难以理解:白发长在奶奶头上,怎么会是爸爸和我给的呢?

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平时,你的奶奶关心过你吗?

关心过,我的奶奶非常的疼爱我。

她是怎样关心和疼爱你的?我接着追问。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喂药。

奶奶很关心我的学习。

小时候,奶奶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呢!

有一次,我把课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给我送来的。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

至此,学生对奶奶说的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恍然大悟。那么对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理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这样,为学生的理解设置了梯度,减少了难度,

2、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恰当的进行拓展训练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引导学生想象我没有吭声的原因------文中的我为什么低下了头?我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说一说。

奶奶,原来你的头发是因为为我操劳才变白的呀!

奶奶,我让你操了多少心呀!

奶奶,我知道你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了。

奶奶,你为我和爸爸操了这么多的心呀!

奶奶,我原来真的是太调皮了,让你整天为我担心!

课文的最后写道: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吗?奶奶为什么笑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她可以染发呀!多么有趣的想法!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如果她以后少操心,可以返老还童呀!多么美好的愿望!

奶奶的头发不会变黑了,但我可以让奶奶今后少为我操心,让奶奶更加快乐!多么情真意切的语言!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让爷爷奶奶少操心?

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尊敬老人的教育也水到渠成,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小学资源课件【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利用的问题、基本要求和利用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

2能够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4掌握小学综合实践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

2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1) 应试教育: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违背自然规律、针对高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教育弊端的集中体现。

(2) 课程意识:是指对课程的敏感性,包括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3) 课程资源:校内(各类活动、教室)校外(科技馆、博物馆、家庭资源)

(二) 课程资源利用存在单一化倾向

课程资源利用趋于单一化,即除了教材外,课程资源利用的内容和条件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课程资源利用的单一趋势,很难达到综合与生成的目的。

(三)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低

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资源识别能力低,资源利用能力不足,导致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教师不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难以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利用,课程资源的价值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

(一)强调整合

目的: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也包括活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所获得关于自然、社会、自我方面的整体认识。

(二) 提倡共享

资源共享不仅可以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教师在不同时空及空间范围内共享资源的意识,并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合作分享的精神。

(三) 合理使用

必须合理使用。如果不合理使用,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 提高效率

为了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在各方面的到最大的发展,必须完善各种课程资源。

(五) 注重连贯

必须适当考虑当地学年之间的衔接,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依兴趣编组的课程。所以必须注重连贯和整体设计。

3、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利用

(1) 使用方法包括:参观、考察、参观、阅读、宣传、社区服务、设计制作、**、应用等。

2课程资源的共同使用:设计与制作、问题研究、情境培养。

(1)设计制作:是设计一项产品、创造实施方案、改进系统、组织活动等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

(2)问题研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情境陶冶法:教师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场所布置榜样楷模的人格魅力等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相辅相成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和目的。只开发不利用,开发就失去了意义,同样,不进行开发,利用也就失去了基础。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

讲课人:王利问、陆暖

小学资源课件【篇6】

在社会的发展下,1:1 数字化学习已经受到了教育学界的重视,就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将该种学习模式引入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紧固,增加课堂教学深度,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学习与思考时间。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探索,1:1 小学数学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课堂的颠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是再依靠教材与教师了,而是依靠各项数字化资源与信息化平台,该种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概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就现阶段来看,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多为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并不多,这种教学资源多为 PPT 形式,这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主体位置,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目前市面上的学习软件中的学习资源多为训练型与巩固型,学生无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这是无法帮助学生来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的。而一些学习工具仅仅只适合中学阶段的使用,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资源多为教师自行制作,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制作出的课件也良莠不齐。此外,这些课件多为教师自用,很少进行共享与交互,这就导致教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是却无法收获到理想的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目前来看,小学阶段学生熟练使用教育资源的能力还较差,他们对于电脑的使用多以电脑游戏为主,同时,很多学生家长也并不了解这种学习资源的优势,没有给学生在家中配备教学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1:1 数字化学习的效果。

在应用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研究过程中。

例如,在数字基本计算中,可以创设出聚会情境,并提出如下问题:

同学们,如果你们参加一个很大的聚会,且你们知道聚会人数,每桌有六个客人,那么怎样来统计聚会人数呢?

在 1:1 课堂环境下,一般需要设置出两个到三个活动,这几个活动的设置需要遵循层次性特征,让学生逐层深入的来开展探究活动。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此为基础来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这一环节也是深度教学活动的核心,必须要把握好活动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上述的实践活动设置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为了帮助学生便捷的获取到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来记录探究活动中的各项数据,提升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归纳信息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扩展已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 1:1 课堂环境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设置出一些具备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展深入的探究,这既是对学生思维的巩固,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维深度,巩固训练的题目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置,既要满足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能够巩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此外,这种巩固训练也可以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为此,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硬件支持与软件支持,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薄弱环节开展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1:1 课堂环境强调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该种环境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扩展了教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教育界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1:1 课堂教学环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将该种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活动的不足,该种模式在我国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小学资源课件【篇7】

[教例]四年级《小镇的早晨》

师:我前几天,抽空去了小镇一趟,按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把小镇的早晨恬静的风光拍成了一部片子,同学们想看吗

(播放片子,学生认真观看。)

师:你们认为,这部风光片拍得怎么样?

生:这部风光片拍得比较全面、把小镇的河水、小船、拱桥等都拍出来了。

生:我觉得这部风光片给人一种很恬静的感觉。

生:刚才我看片于时,看到了一条小河静静地穿过小镇。

生:从片于中可以看到两座拱桥遥迢相对。(好工具范文网 fAnWEN.hAO86.COM)

生:老师拍得很仔细,连一叶小舟从桥洞穿过也拍出来

师:刚才你们评得很好。那么,这部风光片还有不足的地方吗

生:在这部片子中我没有看到霞光。

生:书上写到了沿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老师只拍了一种小船。

生:我觉得这部片子缺少点音乐和气氛。

生:我认为这部片子缺少解说词。

师:好,我这里有四段音乐.你们认为哪段音乐最适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播放音乐:1.古筝曲片段;2.钢琴曲片段;3.交响乐片段;4.轻音乐片段。)

生:我觉得交响乐的声音响、气势大,不适合这段话的配

生:我认为古筝音乐节奏太缓慢了,也不能选它做这段话的背景音乐。

生:这段钢琴曲不快不慢,音色适中,正合适。

生:我想这段轻音乐也适合做这段话的背景音乐。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点拨与指导。)

小学资源课件【篇8】

向海洋要资源!

这是1998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的中心口号,实际上也是21世纪向海洋进军的战斗号角。

最近,我国大洋一号重征太平洋时依靠特种水下机器人,在水深6000米以下的太平洋海底,拍摄到一层层多金属结核安静地睡在海底。这是继英国100多年前首先在大西洋海底发现这种结核状矿产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这种海底生长的金属结核矿很奇怪,还在不断地生长。全世界大洋底蕴藏的多金属结核约有2万亿-3万亿吨。它每年生长出约1000万吨左右,且生长率大于开采率。每年新生的多金属结核,其中的铜可供全世界用3年,钴(gǔ)可用4年,镍(ni)可用1年,另外还有其他的稀有元素。

目前,世界海上石油的生产量占总产量的17%。将来还可以开采深达海底以下2000米的石油。整个海洋中含金约1700亿吨,银133亿吨,铀(yu)40亿吨。在浅海底中,还可以采到铂(b)、锡、锆(go)、磁铁矿、钛(ti)铁矿、金红石等十多种砂矿。有的地区甚至有色彩鲜艳的宝石和金刚石,真是无矿不有。海底砂矿已成了仅次于石油的第二资源。

海洋中的生物,更是五花八门,多得惊人。从微细的菌类、藻类、浮游生物,到掀起巨浪如山的海中之王各种鲸类,也是应有尽有。至于善于嬉戏的海豚、海豹,更是人们熟知和喜爱的。

水产资源是世界的第二大食品。

海洋中的鱼,有上万种之多。其中哪些适于食用,人类尚未完全知晓。最近,日本的渔业人员新开发的新渔业资源主要有:墨鱼、章鱼、〓(wēn)、鲭(qīng)、鲱(fēi)、鲷(diāo)、鳕(xuě)、鲽(di)、牙鲆(png)等。切莫因近年来黄鱼难以在酒席上见到而误以为海鱼资源已经枯竭。

海藻资源也是一个尚未充分利用的大菜篮子。除习惯食用的海带、紫菜外,如海苔、裙带菜、石花菜等,都可成为席中佳肴。

渔业的兴盛,使人们又发明了栽培渔业。日本进行鲑(guī大马哈鱼)和鳟(zūn)的孵化放流,每年可新增2000多万尾鱼。还有人梦想把太平洋作为海洋牧场,对一些鱼的幼苗放流培育。这并非科学幻想,也是能实现的。

海水本身也是宝。海洋中资源无穷无尽,人们将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去开发利用,谱写新的海洋篇章。

小学资源课件【篇9】

【教学片断】:

师:(饱含深情状)三峡,一个神奇的名字;三峡,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说,三峡是一首激越的中国古典诗;三峡是一幅鲜活的百里山水画!(学生们听得十分入神)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些什么?(生茫然)

师:什么,没听清?浪费我感情!我再来一遍,你们可得听清楚了!

师再一遍有感情地朗诵,生认真听记。

这一次学生们回答得很好。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呀!我们不仅读课文要记,听人讲话也要记,这也是学语文呀。想知道有谁找过三峡是哪三峡?

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昨天刚刚课外书上查过。

师:真好,在这个信息社会,我们就要象你一样,善于收集相关资料,等大家买了电脑,还可以在网上查找。

【感悟课程】:

在新课标精神的引导下,人们逐步认识到,师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主体。由此,师生的互动就变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由此变得具有生成性与鲜活性。而越是鲜活的东西,就越不容易抓住。在学生还没有达到教师所理解的新的课程观的今天尤其如此。

【思考一】:课程资源不断开发才能鲜活

无疑,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每一堂语文课都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而从现行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容乐观,课程意识不容乐观。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的确如此,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正是一项鲜活的课程资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娓娓道来的丰盈的语言,给学生感性的语言接触,学生如沐语言的春风。语文老师酝酿的激情无形当中更是在影响着学生的感情。鲁迅先生说: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喷出来的是血!一个有激情的语文老师必定会带出一批有情有意的学生,而感情正是态度和价值观的奠基石。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增强自身的人文底蕴,把语言锻炼得精炼而隽永,在课堂中能够拨动学生心弦,产生震撼力!可想而知,一个语言贫乏、感情麻木、反应迟钝的老师不可能带出一批灵动而个性丰富的学生。

【思考二】:学生也要改变课程观

从课堂上看,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精彩的开场白,就是语文教材。老师入情入境地说,学生认认真真地听,实则不然,他们都是无意识地在听,而没有进行高效的有意注意。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听于永正老师上课,到现在什么都忘了,唯独一句话还留心底:读书要记!在此,我想大声疾呼:我们的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不仅听老师讲话,还要听同学发言,并且培养认真记的好习惯!这样,课堂中师生生活的交往和生命的对话才能发挥更大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感悟大语文,体验更广意义上的课程,这项鲜活的课程资源才不会白白浪费!从本质上说,大语文教学观就是一种新课程观的先驱。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者是明智的,狭义的语文教学导致冶标不冶本。语文课程的外延要拓展,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语文,更重要的还应该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的课本再也不能是课程的代名词了,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方能显示语文的恢宏本色。

小学资源课件【篇10】

【思考的问题】

教师真的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材料都带齐了,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课吗?

【案例描述】

老师,太好了

记得上周星期一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早已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和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可是,面对的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睡意朦胧,那样子已让我心冷三分。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大脑立刻搜索着这个问题。对,上届学生对大组质疑问难,合作解答的方式最感兴趣,今天不妨试试。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第12课《看雪》。想试试吗?只见学生流露出好奇的目光。我接着说请你们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以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们欢呼出来老师,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随后提出:要能提出问题,要能为同学解决问题,那就要熟悉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个你喜欢的记号。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和刚开始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老师,我有问题

几分钟读书后,一只只小手接连不断地举了起来,为了能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我采取大组合作的方式来质疑。大组轮流依次提问,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得10分,特别好的加奖10分,最后看哪组提问的人次多,依据得分多少评出冠军队。当这一比赛的规则宣布后,几十双小手跃跃欲试,他们能提什么问题呢,我好想知道。如:

问1:我不明白童年是什么?

问2:请问,为什么要用洁白的棉花当做雪呢?什么是橱窗啊?

问3:雪景是指什么呀?

问4:老师讲了一个童年玩雪的故事,他的故事在哪儿呀?

问5:台湾怎么不下雪,而北京要下雪呢?

学生的问题好多好多,每个孩子提的问题,我都给他们打分。学生由疑而问,哪怕是一些幼稚的、肤浅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老师,我知道

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建议同学可以采用请人帮助的办法。帮助的人解答正确给10分,解答得很完美再加10分,最后合计算大组的总得分。也许还是来自小集体的力量吧,每组都争着抢着回答,都想为小集体争得更多的分。如:

答1:童年不能说是什么,应该说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童年嘛,就是指我们的小时候。说时,还随着语调做了个双手平摊桌面的手势,显得何等的慎重其事。(这时作为教师的我笑着给他们讲了一个我童年时落水的故事,乐得他们哈哈大笑。)

答2:我能解答你的提问,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雪花也是白色的;棉花很轻,雪花也很轻,所以用棉花做雪花最像雪。

答3:雪景的意思是指雪中的风景。你看,课文的插图就是一幅雪景。地上是雪,房屋上是雪,树上也是雪,小朋友还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好开心。

答3:课文的第4段就是写的雪景,你读一读就知道了。(教师马上就相机指导学生读这一段。他们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了雪景的美丽。)

此时,学生不光在单纯地解决问题,还帮助同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知道的课文插图、工具书、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日常生活话题、学生的家庭生活等语文的课程资源,都被他们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这其中的很多,则是我备课中始料不及的。

老师,我有个发现

正当孩子们因为质疑解答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班长的发现一下让全班静静地倾听了。她说:我发现,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表面上看是写老师和学生关于看雪的对话,跟本组的主题是爱祖国没多大联系,因为前几篇课文表达的都是爱祖国的情感,如《我们成功了》、《北京》。但是,我仔细读后面的对话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才发现这也是跟爱祖国有关系的。这句话是说北京的小朋友盼望着台湾回归祖国;课文中写到台湾的小朋友也是很想到北京看雪的,说明他们也想回归祖国。他们都盼望祖国和平统一,难道这不是爱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声。多么精彩的发现,多么深刻的感悟,出自一个7岁孩子之口。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你还能不相信你的学生?你还有必要向学生们总结讲解吗?回答是否定的,给我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我忽然明白基础教育课程专家们说的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的真正含义。

老师,我想说!

是呀,学生想说的话好多好多,学生想表达的思想无数无数。有的说: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他们那儿的美丽风景。有的说:我愿让台湾小朋友到深圳来作客,我给他们当导游。有的说: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那该有多好!到时我就可以到台湾去旅游啦!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但孩子们还有好多话没有说给老师听,他们还有好多思想要和同学交流。他们一直围着我说个不停,一直拥到办公室门口,等下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从此以后,学生在我面前无拘无束,课堂上的思维更是活跃流畅,他们总是举起手老师,我想说!老师,我想说!

【教学反思】

上完课,劳苦和疲惫九霄云外,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请你坚信,你的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请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小学资源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