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画像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23

画像读后感推荐。

对于新人如何更好地写出读后感呢?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升华。简单地介绍一下你所读的书或课文的内容,然后写下整体感受。接下来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画像读后感”的完整介绍,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画像读后感(篇1)

中文名:《道林·格雷的画像》

英文名:《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作者:王尔德(Oscar Wilde)

这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了主人公道林拥有极聚俊美的外貌且心地善良,激起了画家贝尔的创作灵感并为道林创作了一幅画像。道林受到画家朋友的怂恿且通过画家的画像了解到自己的惊人之美,于是在画像面前许下心愿拿自己的灵魂跟永保美貌作为交换。没想到随口说说的意愿却成了真,当女演员因他而死的时候,画像发生了变化。事后道林并没有克制自己反而更加堕落,而画像也日变丑陋。然而道林把这一现象告诉担心他的画家时,道林却杀死了画家,并拉着朋友做帮凶,朋友因被迫卷入而后自杀。然而女演员的弟弟为寻仇也死了,后来道林悔悟,觉得留着画像已没了意义,然后在毁掉画像的那瞬间,自己也死了,并且他的面容变得与丑陋的画像一样,然而画像却恢复了原来的'美。

我觉得有必要再去看下英文版的,中文版的我是在kindle上买的电子书,居然会有其他的书,搞得我都不知道是不是结局。所以看完那天就广罗找人确认结局。各种不相信结局就这样了,还没反应过来就突然的戛然而止了。

读感

第一次看小说有很是期待很是想继续看的感觉,每每公交车快到站的时候总感觉很挂心后面的内容,那种感觉就像我们追电视剧的时候,看到精彩部分就没了需要等最新更新一样。

为自己看书能有这样的感觉而高兴,不知道文章的什么魔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很好奇到底多美的外表会让这么多人所喜而独爱之,难道真有百看不厌的面孔;难道唯美面孔下的丑陋灵魂真的可以遮掩到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言谈举止都感受不到或者都看不出来的程度,还是说他们不愿看出来而独爱这美貌?

好奇女演员的弟弟是怎么死的,这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一些百度点评说是因道林的忏悔而死的,我还是无解,不太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我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就是感觉不对味,好吧,这里就当我在耍流氓吧。

还好奇为啥亨利完全不受道林的影响,无论是外貌还是精神方面,虽然亨利是怂恿道林各种坏变的起因,但是我觉得亨利这个角色像是那种光说不会去做的人,虽然不知道他是有束缚不敢去做还是本身就是那种说说而已不用为之的人。

最后,当道林把画家杀死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有种接受不了的感觉。那一刻真的很心疼画家,以至于后面道林为亨利勋爵弹琴的时候,他两起了些冲突,让我一度有点以为他对亨利也起了杀心。

三个好奇一个心疼,期待下次,看全英文版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画像读后感(篇2)

《道林·格雷的画像》| [英] 王尔德

美,对一个人来说,是否是一种劫难。在文字的最初,道林·格雷活在人们的口中,画家对他的形容更是最为高级的,并且也怀抱着最真挚的不可名状的爱。后来那一日,他在画家的画室里遇见了亨利勋爵,一个可怕又独有魅力的男人,并与他聊起了人生。就在那一天,道林·格雷仿佛才真正得了解自己的美与自己大好的青春。而后他也开始变得恐惧,对这易逝的青春变得患得患失。

那天,画家为他画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像。而他也许下了一个心愿,愿画像可以代替他去衰老,去改变。而他,将永远保持着他的青春与迷人。随着他与亨利勋爵越来越多的频繁接触,他的世界观也越来越倾向可怕的方向。而他不过是亨利勋爵的一个实验对象。

是什么时候他真正地开始改变呢,大约就是他遇见她的那一刻起。

那时他还纯洁简单地如一张白纸,祈求拥有最真挚的爱,珍视这世界上最为珍贵的才华。所以,即便她的出身寒微,但他被她的美貌与精湛的演技折服。他确定他将永远爱她,并在私下里与她订婚。可作为女演员的她在拥有爱情后,再也无法心无挂碍地在舞台上与其他的男演员演绎爱情,他带着最亲密的朋友去欣赏她的光彩,却见到了他心里最糟糕的她。此刻他才明白,他爱的是那份天才般的表演天赋,爱的是她因在青春里才保有的迷人,他不爱她,他并不爱她本人,她不过是他心里一切美好事物的载体。但那时的他是诚挚又简单的,即便他痛骂了她,却依然愿意信守承诺去与她完婚。可女演员却因为他的情变,选择了自杀。而他,却最终选择了逃避与视而不见。

自此,那幅画着他最迷人优雅又魅力的画像,开始一点点发生改变。而当他发觉画像可以承担下本该承担的一切时,他人性里的恶开始愈演愈烈。他有大把的遗产,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年轻而迷人的容貌,这让他肆无忌惮。直到最后,每个与他接触较密的人,都变得异常糟糕。他也成了一个可怕的传说。

而道林·格雷也不是一味的疯狂着,即便已经封存、上锁,可他永远担心着那幅已经变得又丑陋又罪恶的画像被人所发现。而当爱他的画家听闻了那些传闻想要与他一求究竟时,他疯狂地将一切糟糕的模样都归结到了画家的身上。他认为那幅画像便是一切改变的本源,而画家是它的缔造者。就这样,在他把画像的秘密告诉画家以后,他愤怒地用刀子将画家的生命结束在了画像前。

可他并未因此想要悔过,他依然过着无比糟糕的生活。而画像里,也出现了斑斑血迹。就这样,他一面最嚣张地生活着,一面又最胆怯地生活着。他再也受不了画像里那张丑陋又罪恶的脸,在他见到画像里的血迹越来越多时,他歇斯底里地用杀死了画家的刀子刺向了画像。

就这样,画像里,又出现了他从前那最单纯美好的脸庞。而道林·格雷悄然死在了画像前,一张脸,充满了皱纹与丑陋。

这部小说的深刻与精彩,以及他揭示的东西,当真无法用短短的千字叙述清晰。阅读完毕的那一刻,让我不禁想去作者的眼中看看他眼中所存在的世界。他表达了这个世界上至真的美,也表达了人性里最可怕的恶。而王尔德也因为这部小说里,描写的画家对道林的感情,被作为猥亵罪的佐证,获刑入狱。

其实它就像是一个叙述漫长的童话故事,给每个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一剂最美丽的重击。想起《长恨歌》里写,女子若美本是好事,可若是旁的人全都将这美告知于她,偏她自己又清楚自己的美。便就是灾难了。如果道林并不了解自己的风华正茂与迷人风采,也许他便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但青春无错,美丽无错。欲壑难填的,从来都是人心本身。

画像读后感(篇3)

口嗨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其容易所以廉价。虽然人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这种观点本身就贬低了思想力的价值。出发点当然是善意的,为了天下太平,不想让现实中的人受伤。

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想通过舆论造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也是“不道德”的。亨利勋爵告诉格雷:“所有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不道德的。因为影响一个人是要把自己的灵魂交付与他。他就不会依照自己的天性思考,也不会依照天性燃烧热情。他的美德并非真的属于他,而他的罪孽也是借来的。”真要影响他人,除非你把对方变成自己。所以,某个人在公众平台说的话真的就代表百分百的自己吗?

当我们表达的途径从最原始的笔墨到如今的社交平台,要看到未经过二次加工咀嚼的想法越来越难。如果有能根据发表平台和语境等因素筛选的文字原料分离器或许能看到“真实”,但这未免过于可怕。

有时候活在文字的乌托邦里,也挺好。

画像读后感(篇4)

以前只知道王尔德的毒舌,后来喜欢上他的童话,被快乐王子与燕子的情义感动,被为爱献出生命的夜莺流泪。而这本书,拿到手就被封面上那双血红的手吓了一跳!

这本书不长,在图书馆坐了一下午就看完了,序里说王尔德是在为了艺术而艺术,但是看的过程中我有点不舒服,一开始一直摸不清作者是想表达什么样的一个观点。记得之前看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时,对作者推崇的艺术至上的想法我也有点不能理解。

这本书的开始,是画家霍华德为道林格雷画了一幅肖像,那个时候的格雷青春貌美,纯洁的像张白纸,画家也之倾注了自己的一生。而在那之后,在亨利勋爵的引导下,格雷开始有了欲望,他要永葆青春,欲望是无穷尽的,他实现了青春永驻。世人眼里看到的都是一张绝美容颜,而那幅画从此却变得丑陋无比,那幅画是他的内心,是他灵魂丧失的见证。无论他表面上做了多少看似艺术的事,也掩盖不了灵魂的堕落与肮脏。

十八年后,正直的画家好心规劝他,却被他杀死,因为格雷觉得画家是他堕落的始作俑者。后来格雷说自己醒悟了,想做个好人,但是画还在,怎么办?他的答案是毁了他(上一秒还说要做好人的呢?!!!)于是拿起那把杀死画家的刀伸向那幅画,离奇的是,画上的容颜恢复光彩,刀却落在了他自己的心上。

我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最后画却能恢复如初,是想说他的死完成了对灵魂的救赎吗?可我觉得并没有,事情做过了就是做过了,死能代表什么?死了就只是死了而已!死不能让你做过的事烟消云散,伤害依然还在,灵魂并不能依靠死来净化!

画像读后感(篇5)

书与画像的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的网友:读这本书第四次。这是一部纯粹的“个人化阅读史”,邹波说他是怀着和性欲相匹敌的激情来阅读和记录一些书籍。书的名字来自于伍尔芙的同名作品。这个奇怪而才华横溢的女人认为世界是对称的。有但丁就有女但丁,有卡尔维诺就有女卡尔维诺。而伍尔芙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女但丁,最后这个女但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混战中跳进河里,杀死了自己。邹波记录了很多人和他们的书,他就波伏瓦与萨特的感情谈忠贞,谈卡尔维诺的童话,博尔赫斯与“我不是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的丝一般光滑敏感的童年等等,他观察这些人的角度和技术甚至让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人觉得惭愧。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躲避那些职业化的学术写作,逃到邹波的地盘享受,因为这里灵光闪烁。相比这些有些学术含量的文字,我更倾向于邹波对他的童年和生活感悟的写作。并在那里流连忘返。我反复吟咏《妈妈的农庄》里的那段话“城市是用螺丝固定起来的,有天夜里我们全城的人都听到‘蹭’的一声巨响,有人说是武汉长江大桥一颗巨大的螺丝松脱了。雨水浸泡下,城市的裂缝越来越多,报上说这场雨有很强的酸性,酸雨严重腐蚀着城市,所有的螺丝都开始松脱,那时候似乎给木脚盆紧箍的生意特别好,随处都能听到桶匠的吆喝。”读这段话的时候我丧失年龄,我也相信邹波写作时一定突然迷失,分不清说这话的是谁,是那份桔黄色报纸的设计总监,还是武汉市郊一个过早开始敏感的孩子。我贪恋这种懵懂,就像我不能感觉二十五岁已经老了,有些东西一直没变,喜欢玩水,喜欢大树,喜欢仰头看天上的飞机,喜欢冒一些小小的险,喜欢对着空空的房间编故事,喜欢发呆。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二十岁有些可怕,二十岁了知道一切没变;二十岁觉得二十五已经沧桑了,不敢望着,到了也就如此,并不觉得老态龙钟,那三十岁呢,一定还会经常发狂,真老了,也会聊发少年之狂。就是这样。读这本书已经四次了,把它买下来,然后带着,闯荡江湖。直到有一天我和这世上的人纷纷说着,让我们相忘于此……

"画像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