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2.01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精选。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供您参考,请点击查看了解我们的详细介绍。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做出更有效的课堂管理决策。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俄罗斯地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

教学提纲: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1.较平坦的地形2.温带大陆性气候3.主要河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学习新教材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2.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 [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4.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

[读图]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铁矿产地。(教师边讲边在俄罗斯地图上贴矿产符号)。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授课体会: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4)

第九章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第9-1节 大洲和大洋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 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

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 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

2、 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

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

(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2) 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

(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

(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

(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

(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

(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

(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

[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美七国)。

(三)四大洋:

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

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

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

(2)白令海峡:连接 太平洋与北冰洋;

(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

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

5.四大洋:

(1)太平洋:

①面积,S=18000万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

②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③水温:均温19摄氏度.

(与大西洋的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

(2)大西洋:

①S=9300万平方千米,呈“S”形,

②均深1200M,最深9218M,

③均温17摄氏度。

(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

(3)印度洋:

①S=7500万平方千米,呈“八”字形,

②均深3897M,最深7450M;

③均温16.7摄氏度。

(与太平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

(4)北冰洋:

①S=1300万平方千米,

②均深1200M,最深5449M

③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

(四)小结:

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人回答,来帮助记忆。)

2.课后作业wwW.gZ85.Com

(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

(3)填图册:P.1。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5)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总一第课时)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预习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选择:

1、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冲浪内陆地区

B冬季运动会广州

C登山运动平原地区

D滑雪运动东北地区

2、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 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激发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3.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

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

自主学习

(一)、结合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你知道地球上还有哪些地理之谜?

2.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吗?

3.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建设的关系吗?

4.你能举例说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的关系吗?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二)、俗话说,入乡随俗,入国问禁,你知道美国人、英国人、巴西人、泰国人、日本人、埃及人分别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吗?

畅所欲言:

1、你喜欢学地理吗?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2、地理课你希望自己如何表现?

3、畅谈自己的未来。

考考你

①下列比赛适合在海南三亚开展的是()

A冲浪B滑雪C溜冰D赛马

②阿拉法特经常以白色的长袍和头巾出现在荧屏上,其衣着的目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

A美观大方B反射阳光C遵守教规D抵挡风沙

③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喜欢吃鱼B新疆人爱吃羊肉抓饭

C南方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D海南省普及冰上运动

④家具厂接近市区,主要考虑的是()

A市场B能源C原料D交通

⑤牛奶厂的布局首要考虑的条件应该是()

A消费的人口是否够多B交通是否便利

C草地是否茂盛D电能是否充足

⑥郁金香与风车是下面哪个国家的象征()

A中国B美国C荷兰D西班牙

⑦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巴西---足球B西班牙----斗牛C波兰---风车D阿拉伯---驼队

⑧公司派你去销售一种保暖性能极强的羊绒大衣,你可能会前往哪个城市()

A哈尔滨B昆明C广州D海口

⑨蒙牛乳业的总公司可能在哪个省区()

A黑龙江B新疆C西藏D内蒙古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8)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

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学情分析】

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

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

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

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 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方案③:出示一组对比显明景观图片(可用教材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活动4【讲授】气温

“气温”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定两部分内容。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教材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过渡: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或者用人体对冷、热的定性感受过渡到定量测量,引出气温的测定。)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测定气温”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活动5【讲授】世界气温的分布

1.教师说明等温线的含义: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什么叫等温线呢?(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在此,也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依此推出。

2.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正读数越大,温度越高;负读数越大,温度越低。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冷或炎热中心。四是看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五是看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3.知道了怎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活动”中第1个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活动6【讲授】主要的降水类型 1.降水及形成的条件

①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那么,大气中的水汽为什么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呢?(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尝试解释降水形成的条件)②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得出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同时,最好能补充说明的两点:小水滴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为后面学习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奠定基础)。2.降水的类型

投影出示(或做动态的课件出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形成示意图。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对照教材上提供的三种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类型降水发生的条件,把握住关键所在:空气上升原因的不同对流雨:受热“膨胀上升” ──多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举例:赤道地区多见)地形雨:遇山“爬升” ──多出现在山地迎风坡。(举例:我国台湾的火烧寮、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锋面雨:冷空气“抬升”暖空气──冷、暖气流活动频繁的地区。(举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联系家乡的实际,说一说家乡的降水主要属于哪一种类型?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意识;二是综合前面所学的地图、地形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将不同降水类型发生的条件做了比较分析,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降水量的测定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 阅读内容“降水量的测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雨量器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次降雨的降水量。活动7【讲授】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所给气候资料绘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教师先投影出空白的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坐标图,学生准备空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 坐标图。(2)介绍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纵坐标左边是气温(单位:℃),右边是降水量(单位:毫米)。

(3)提供教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的气候资料,教学生描述气温曲线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气温曲线。

(4)教学生用柱状图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降水量柱状图。

2.指导学生观察所绘的“洛杉矶气候资料”图,掌握使用气候资料图的方法。

(1)查找出气温最高月、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气温最低月、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2)在图上查出各月降水量的数值,观察各月降水量的特点。首先观察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再计算年降水总量(将12个月的降水量值相加,为400毫米左右,降水总量不大)。(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出洛杉矶的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活动8【课堂小结】 活动9【课堂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