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剪纸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2.23

剪纸教案9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创意无限制作出了这份独特的“剪纸教案”,别担心你会找到适合你的内容。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要做到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设计科学。

剪纸教案【篇1】

《姥姥的剪纸》讲述了一位作者的姥姥和作者之间发生的事情,姥姥的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用两个普普通通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中国的古老技艺有很多:刺绣、风筝、年画、皮影,而每一项技艺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当我读到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时,我不禁想起了我那慈祥的姥姥,虽然她没有高超的剪纸技艺,但她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来我们家请教姥姥,每次姥姥都来热心的为他们解答,邻里乡亲都十分和睦,每当提起姥姥时,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而姥姥对我的好,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半夜三更听到一点声音,就立马起床来检查我的房间,看看我有没有感冒、咳嗽,为我盖好被子,烧菜只烧我喜欢吃的,常常夹菜给我吃。

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并不是因为姥姥的天赋,而是因为姥姥经常剪,所以熟能生巧。姥姥几乎时时刻刻再剪,除了干活便是剪纸。显然,在她手里剪出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剪刀也已成为姥姥生活中的一部分。姥姥剪纸显然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所以她使用剪刀越发灵活,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剪刀剪出美丽的图案。

这篇课文也使我认识到,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任何事都会很成功。

剪纸教案【篇2】

目标预设: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舐犊情深,感悟祖孙那融融的亲情,并由此感受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3、积累运用从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舐犊情深,感悟祖孙那融融的亲情,并由此感受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从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老师、学生、作者、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潜心读文,品味语言,是高效对话的基础,触动情感,激活思维是对话的关键。本教学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流程简约、清爽,细节处理丰满而厚重。

设计思路:

本文以读为主,默读便于感受、思考、体悟;放声朗读利于习得语言,内化积累,培养语感。在读书中,想象文中的画面,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祖孙间情感的真挚。边读边悟,悟中揣摩。同时关注说话练习和写法的渗透。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作者:课文的作者名字叫做笑源,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笑源的姥姥也就是笑源的外婆,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指名学生读)

3、认识、欣赏剪纸: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幅剪纸图片,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它形象逼真,内容丰富多彩,过年过节办喜事时,人们总喜欢把它贴在窗户或门头上,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简介剪纸的名称。这两幅图都寓意着吉祥如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剪纸有关。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1、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比较多,还有几个多音字,一定要把它们读准确。

出示文中部分词语: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刁难、清清爽爽、驮着、庄稼(掌握字音字形)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感悟姥姥剪纸的神奇和祖孙那融融的亲情。

(一)剪纸技术的神奇。

1、读过课文后,觉得姥姥的剪纸怎样?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板书:神)

2.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奇,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4.组织学生交流感受。

(1)第一节。

想想当作者在文中开头写下这段话时心情是怎样的?相机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乡亲的赞叹)理解“啧啧”的意思,“啧啧”是咂嘴的声音,表示称赞、羡慕、惊讶等。师范读,指名读。

比较写法:剪猫像猫,剪狗像狗,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头老牛能耕田。(谴词造句准确性)

体会夸张的用法:姥姥的剪纸真有这么神奇吗?写文章时适时的运用夸张的手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与品质。

指导仿写:这段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外,姥姥还会剪什么呢?(人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我们来看看这幅在我刁难下剪出的“喜鹊登枝”。(课件出示)齐读,能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5.了解写作手法。课文读到这,我们不得不佩服姥姥剪纸技术的神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乡亲的夸赞”是侧面来反映姥姥剪纸的神奇,是侧面描写,而“我刁难姥姥剪‘喜鹊登枝’”这件事则是从正面来写的,是正面描写。

6.姥姥剪纸技术的神奇这靠的是什么,用一个字说说?()(剪)(课件出示第六小节)教师引读。总是在剪,这样就会(课件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学生读;总剪,(课件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剪刀是她延长的两根手指)学生读。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

(二)体会剪纸图的神奇,能“拴”住我的心,从而感受剪纸图中蕴藏着的亲情。

1、过渡:这真是一位不平凡的姥姥,剪纸技艺如此神奇,但更神奇的是这些剪纸还能拴住贪玩调皮的我。(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是什么动作,演示。

2、你有过被拴在家里的经历吗?最终结果怎样?

3、作者笑源小时候可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姥姥又是凭什么拴住他的呢?读7-11

4、在这段文字中拴住你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一幅幅剪纸图中蕴藏的姥姥对我的爱,可以追问:如换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剪,还能拴得住我吗?)

5、分角色读:

想走进那一个个温馨的夏日午后吗?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

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着读读?(教师读姥姥的话,指名生读“我”的话。其他生读旁白)

6、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我”会怎么缠?会说什么?会有什么动作?我来当姥姥,你来缠缠我。(引导学生说话)

7、过渡: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出示最后一段)8.配乐齐读这段文字。请大家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谁来读一读?

从这剪纸中,你看出了什么?如果这幅剪纸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

9、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10、教师范读最后一节。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姥姥和我之间那份融融的亲情吗?指名读,齐读。

(1)音乐响起,学生静静用心地去读。

(2)师:我想,面对此刻的姥姥,作者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写在书上,一句、两句都可以。

(3)交流。

12、小结:同学们,这都是你们的真情告白,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世界上割不断的是亲情,也许你的亲人没有像姥姥这样剪纸的绝活,但他们都有一颗和姥姥一样爱你的心。

三、作业。

运用课文中的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草房子》中桑桑可顽皮了。

剪纸教案【篇3】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

一、导入

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天天练》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二)

目标预设: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舐犊情深,感悟祖孙那融融的亲情,并由此感受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3、积累运用从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舐犊情深,感悟祖孙那融融的亲情,并由此感受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从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老师、学生、作者、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潜心读文,品味语言,是高效对话的基础,触动情感,激活思维是对话的关键。本教学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流程简约、清爽,细节处理丰满而厚重。

设计思路:

本文以读为主,默读便于感受、思考、体悟;放声朗读利于习得语言,内化积累,培养语感。在读书中,想象文中的画面,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祖孙间情感的真挚。边读边悟,悟中揣摩。同时关注说话练习和写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剪纸。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作者:课文的作者名字叫做笑源,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笑源的姥姥也就是笑源的外婆,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指名学生读)

3、认识、欣赏剪纸: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幅剪纸图片,想不想看看?(课件出示)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它形象逼真,内容丰富多彩,过年过节办喜事时,人们总喜欢把它贴在窗户或门头上,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简介剪纸的名称。这两幅图都寓意着吉祥如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剪纸有关。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1、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比较多,还有几个多音字,一定要把它们读准确。

出示文中部分词语: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刁难、清清爽爽、驮着、庄稼(掌握字音字形)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感悟姥姥剪纸的神奇和祖孙那融融的亲情。

(一)剪纸技术的神奇。

1、读过课文后,觉得姥姥的剪纸怎样?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板书:神)

2.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奇,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4.组织学生交流感受。

(1)第一节。

想想当作者在文中开头写下这段话时心情是怎样的?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节。(乡亲的赞叹)

(课件出示乡亲的赞叹)理解“啧啧”的意思,“啧啧”是咂嘴的声音,表示称赞、羡慕、惊讶等。师范读,指名读。

比较写法:剪猫像猫,剪狗像狗,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头老牛能耕田。(谴词造句准确性)

体会夸张的用法:姥姥的剪纸真有这么神奇吗?写文章时适时的运用夸张的手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与品质。

指导仿写:这段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外,姥姥还会剪什么呢?(人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3)第四节。(剪“喜鹊登枝”。)

我们来看看这幅在我刁难下剪出的“喜鹊登枝”。(课件出示)齐读,能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吗?相机指导朗读。

5.了解写作手法。课文读到这,我们不得不佩服姥姥剪纸技术的神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乡亲的夸赞”是侧面来反映姥姥剪纸的神奇,是侧面描写,而“我刁难姥姥剪‘喜鹊登枝’”这件事则是从正面来写的,是正面描写。

6.姥姥剪纸技术的神奇这靠的是什么,用一个字说说?()(剪)(课件出示第六小节)教师引读。总是在剪,这样就会(课件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学生读;总剪,(课件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剪刀是她延长的两根手指)学生读。

我们一起来看看姥姥是怎么练的?(出示句子:数九隆冬剪……摸黑剪。)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

拓展到其他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写字、学习。

(二)体会剪纸图的神奇,能“拴”住我的心,从而感受剪纸图中蕴藏着的亲情。

1、过渡:这真是一位不平凡的姥姥,剪纸技艺如此神奇,但更神奇的是这些剪纸还能拴住贪玩调皮的我。(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是什么动作,演示。

2、你有过被拴在家里的经历吗?最终结果怎样?

3、作者笑源小时候可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姥姥又是凭什么拴住他的呢?读7-11

4、在这段文字中拴住你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一幅幅剪纸图中蕴藏的姥姥对我的爱,可以追问:如换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剪,还能拴得住我吗?)

5、分角色读:

想走进那一个个温馨的夏日午后吗?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

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着读读?(教师读姥姥的话,指名生读“我”的话。其他生读旁白)

6、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我”会怎么缠?会说什么?会有什么动作?我来当姥姥,你来缠缠我。(引导学生说话)

7、过渡: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出示最后一段)8.配乐齐读这段文字。请大家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谁来读一读?

从这剪纸中,你看出了什么?如果这幅剪纸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

9、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10、教师范读最后一节。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姥姥和我之间那份融融的亲情吗?指名读,齐读。

11、作者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补充材料)

(1)音乐响起,学生静静用心地去读。

(2)师:我想,面对此刻的姥姥,作者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写在书上,一句、两句都可以。

(3)交流。

12、小结:同学们,这都是你们的真情告白,你们读懂了作者的心。世界上割不断的是亲情,也许你的亲人没有像姥姥这样剪纸的绝活,但他们都有一颗和姥姥一样爱你的心。

三、作业。

运用课文中的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草房子》中桑桑可顽皮了。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结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师生、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启发、提高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以文本语言为依托,积极搭建“对话”平台,触动情感,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尊重其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情怀。

【教材简析】

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激发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实物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教学

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师点评。)欣赏激趣。多媒体配乐出示优美剪纸图片,学生欣赏。再出示剪纸实物,学生传看。(学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2、回顾讨论: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二、学习课文4-6小节,深悟高超技艺

1、(过渡)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做上标记、批注等。

2、自读交流。预设:

相机出示:“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你能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姥姥的神奇吗?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幅“喜鹊登枝”图?

(学生自由说,引导理解“形象生动”和“无可挑剔。)

看到姥姥被蒙着双眼也能剪出如此生动形象的“喜鹊登枝”,我的心情一定是的?你能读出这种惊喜吗?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3、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相机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姥姥神不神?看着这栩栩如生的剪纸,你有什么想要问姥姥的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指名说。

(2)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天生的吗?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引读:姥姥就是这样——(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就叫做(“熟能生巧”)。

(3)你自己的生活中有“熟能生巧”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

5、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相机出示:“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指导结合插图理解“身心入境”的神态。

6、有感情地齐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7-12小节,体味祖孙情深

1、(过渡)姥姥的剪纸不光惟妙惟肖,还能表达情意呢,默读课文7-12小节,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感动的地方画出来,批注自己的感受。

2、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生自由说。

相机出示并引读:“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

(2)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推荐同学说。(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3、你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1)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拴住作者的是什么?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3)想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吗?指导朗读。(生自由对读。)

(4)请学生表演读?(师生共同点评:他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学生再齐读。

5、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师生表演。)

交流:从我们的表演中你更能体会到什么?

四、学习13小节,再悟浓情

1、(过渡)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引读写剪纸的语句)

2、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3、这头定定站着的老牛,你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思念、期望、回忆、关爱)期待什么?对身处外地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身体……工作……家庭……)

4、谁愿意再满怀感激地读一读写这幅剪纸的句子?

5、后来“我”越长越大,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指名读。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讨论两个“无论”的表达作用。

6、你能想象到,他还会梦到什么?(老牛……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五、总结升华

1、说一说。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姥姥的剪纸,会对姥姥说些什么呢?

2、写一写。同学们,也许在生活中,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并没有一手令人啧啧称赞的绝活,但是他们有着和文中的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永恒的爱。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手中的笔把那美丽的瞬间变成永恒的记忆呢?(写出他们令你感动的瞬间。)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完善小练笔。

剪纸教案【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剪纸喻理,剪纸传情

2.小小的剪纸竟然有这样大的作用,请好好欣赏吧。

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用一个词来赞美这些剪纸吗?

过渡:你想知道什么?作者笔下姥姥的剪纸又是怎样的呢?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2―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

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再读。

3.小结:这两句都是写姥姥心灵手巧的、,但写法却不同,指名说(一是正面描写,一是侧面描写)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作品栩栩如生,怎能不深入人心呢?而“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偏偏喜欢“刁难”姥姥。你又想知道什么?

1、那“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自由读读课文4―6自然段。

3、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请从文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来回答。(“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哪些句子写出姥姥总在剪呢?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想象还有什么时候剪?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些来吗?

如果想――

1、虽然我是那么调皮,又是刁难,又是耍赖,但姥姥不仅没有生气,还借机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见姥姥多疼“我”呀!你还从哪里读出姥姥爱我呢?

2、姥姥是用什么剪纸把我吸引住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老牛与兔子的剪纸?用浪线画出剪纸的内容。

(1)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从这一幅剪纸上,你又读出了什么?(读)

4、我被姥姥的剪纸深深吸引住了,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

过渡: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2、教师配乐朗读第13小节。

在这一段中,又写到了姥姥的剪纸,谁来读姥姥的这幅剪纸?

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

3、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你读懂了什么?

1、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语,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剪纸教案【篇5】

欣赏民间艺术奇葩示现感悟妙笔生花

剪纸,形象生动,构图精巧,是一种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品,剪纸兴于汉、唐时代是民间艺术中一朵奇葩,内容多,寓意广,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家禽、家畜、瓜果虫鱼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本次作文让学生欣赏四幅色彩缤纷、惟妙惟肖、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的剪纸作品,从中选一幅作品,欣赏感悟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一篇习作。

本次习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感悟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欣赏感悟时要用心既动脑筋、动感情、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读图时要有条理,有重点;示现时,要求用记事和想象的方式。

审题后,明确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自拟。自己指导学生习作的思路是:把剪纸当成作图,按看图作文写,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增强写作欲望。作文是与人对话,自我表达。学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拥有在同学面前言语的能力和资格。我先出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双喜(虽不精美,却给课堂带来了活跃的气愤)我问看了这幅剪纸,第一个想法是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踊跃发言。(有喜事,是两件事;我想知道是什么喜事?我想知道人们多喜事的看法;我想告诉同学们双喜的来历;我想知道老师剪这幅作品时的心情)童年谈童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向孩子们谈了把内心的喜悦定格成双喜的原因:邻居家的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他年近花甲的父亲取得法律专业自考文凭,同学们想想街头巷尾的人是怎样讨论的,他们的申请怎样?这事在村里哟什么影响?

(为孩子们创设情境,留下想象的空间)。接着出示温故知新,我快乐(小黑板)设计出三个问题(1)姥姥的剪纸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请回答姥姥最常剪的是什么?剪的怎么样?剪的其他物品怎么样?(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试述她剪纸的物品。(3)你听到姥姥剪纸事的声音了吗?感受是什么?请描述声音。姥姥剪出的何止是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的剪纸,剪出是欢欢喜喜的心情,红红火火的日子剪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仔细观察,悉心感悟。和学生一起欣赏习作4中的四幅色彩缤纷没不胜收的剪纸。提示学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仔细全面,说图(把剪纸当成作图)时,要体现出看图的方法,突出重点。凡是图上有的都要认真思考它存在的意义,这样才能为想象情节动人的故事做好铺垫。我觉得写作教学不是让学生在封闭的状态下获得所谓的作为能力。言为心声,让他们相互交流十分必要。通过生与生,生与师的平等交流起到了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把观察到的内容进一步完善。

(三)读范文抛砖引玉,辩清真实与想象。合理的想象是重点,也是难点。进行这一环节,我先读自己的下水文,让学生听时分清文中哪些是想象剪纸的作品。想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象周围的环境,把静止的画面想得动起来,丰富画面的内容,补充画面的情节。出示习作练笔,我能行对学生提出三个要求:(1)想象的依据定格了的剪纸,必须找准剪纸的表现主题。(2)把剪纸当成文字,短变长,把这个中心句扩展成一篇习作,要有完整的情节。(3)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把画面上没有的东西补充出来。

(四)民间剪纸艺人剪刀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动物顽皮可爱,花草树木形态优美,令人赞不绝口。我们应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呢?约定本文的感情基调;抒发赞美之情。题目是违章的眼睛,在文中起画龙电睛的额作用,首先要拟个好题目;动手写时要想想,文章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段落之间怎么衔接,写后修改字的文章。通读全文,大声念,让同学、老师听,帮助自己修改。

其实,作文就是自己真情实感的尽情流露。学生在写作文中实现与老师、同学的对话,完成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晤谈。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只要学生是生活的有心人,有示现自己积累的强烈欲望,我想同学们一定回妙笔生花。

剪纸教案【篇6】

一、变魔术,教师做示范,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看这是一张纸,等一下,老师要用手中的剪刀把这张纸变成一把梳子。”教师做示范,沿着直线剪纸。

二、幼儿操作,教师来回逡巡观察。

指导语:“现在,小朋友来变魔术。看看那个个小朋友变得梳子最漂亮。”教师发放剪刀,图纸。来回观察指导幼儿,提醒幼儿不要把乱挥剪刀。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引导剪完的幼儿卷纸,团纸。

引导幼儿把剪了的纸卷成扫把,花卷等。鼓励幼儿动脑,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提醒督促幼儿将废纸扔进废纸篓,配合老师收拾剪刀等工具活动评析:

本次教育活动由变魔术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对于用剪刀“变”出梳子有极大的尝试欲望。托班幼儿的手指肌肉未完全发展,使用剪刀还不灵活。所以,李老师把两线之间的间距画的较宽,要求幼儿尽量沿着宽线条剪就可以了。这个活动很好的练习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出彩的部分还在于,剪完纸后的废纸利用。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卷纸,团纸。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思维,想象都得到了发展,使他们觉得新奇有趣,还在剪的同时锻炼了揉,折,压等动作练习。像有的小朋友还把团好的“汤圆”“花卷”请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吃。这也引导了幼儿共同游戏,团结友爱,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情绪情感。让幼儿把团成团的纸扔进垃圾桶,也很好的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

活动从引入到结束,环环紧扣,节奏把握明确。教师的语言简练,富有童趣,语气活泼,夸张,动作形象自然,显示了教师较高的教学素质。教师很好的扮演了活动的参与者,幼儿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全面充分的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幼儿从始至终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极高的积极性,在练习手指肌肉的同时得到了快乐的情绪体验。

剪纸教案【篇7】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如果创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和氛围,唤醒学生以往的感知体验和美的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体会到作者的胸臆。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剪纸教案【篇8】

剪纸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得我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精彩的故事。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一位小朋友头戴棉帽,身穿皮袄,艰难地赶着两头骆驼。这两头骆驼一头是黑的,一头是白的,他们正走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花遍野,蝴蝶正在翩翩起舞。我不禁浮想联翩:

楼兰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千百年来,楼兰一族不断地迁徙,是因为他们一直受到一只魔怪沙漠之神的攻击。

乐天是楼兰一族族长的儿子,他聪明、勇敢。但是有一天楼兰一族被沙漠之神的一次总攻击灭亡了,整个种族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楼兰族长在临死前对乐天说:我,我快不行了,整个种族就只剩下了你一个人了,你一定要找到楼兰古城的遗址,找到四色神器,打倒沙漠之神!复兴一族族长没有说完就死了。

乐天悲痛欲绝,他带上自己的两头骆驼老白和二黑,踏上了征程。

沙漠之旅是非常艰苦的,好几次乐天都因断水而昏到,但不屈的命运迫使自己醒来。有好几次乐天都想放弃,是族长的临终嘱托激励着他一次次站了起来,一定要为楼兰一族报仇雪恨!乐天凭着坚强的意志,一步步走了下来。

一天,乐天走上一片沙丘时发现上面躺着一个人,他赶紧跑上前去,将手伸到那人鼻孔下一试一息尚存,乐天顾不上多想,连忙将皮囊里仅存的一点救命水喂到这个人嘴里。这个人醒来后告诉乐天自己是一个美国科学家,叫麦泽尔,已经昏过去三天了。

第二天早上,乐天发现麦泽尔不知道哪儿去了,而且连他的水和地图也不见了。这下可坏了!乐天知道附近有绿洲,也知道自己没水坚持不了多久,便想赶紧找到绿洲。可找了一上午什么也没找到。口渴加上焦急使本来就燥热的空气变得更加炎热了。突然乐天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找出了还剩最后一滴水的水囊让老白和二黑闻了闻,它俩就撒开四蹄飞奔起来,不一会儿就到了绿洲。

好一片绿洲呀!满地都是鲜花和绿草,蝴蝶和小鸟正在翩翩起舞。乐天迫不及待地喝起水来。当他们玩得正欢时,只见狂风怒吼,沙浪滔天。原来是沙漠之神派兵追来了。乐天使用祖传的魔法奋力抵抗:只见乐天手拿魔杖,指向敌人乘坐的沙舟,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从魔杖尖上发出一道血一般红光!那是楼兰一族的霹雳爆炸咒。时间好像静止了,一切全都一动不动。三秒钟后,敌人的沙舟被炸得四分五裂,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敌人冲倒了一大片。乐天一边躲闪,一边抵抗,一边保护绿洲。最后实在是寡不敌众,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后,发现周围一片狼籍。绿洲早已被沙土覆盖,最后一片绿洲终于还是消失了!而他身边坐着的是麦泽尔。麦泽尔说:我本来是想先找到楼兰古址的,所以悄悄地离开了你。可是走在路上又后悔了,如果我真的不管你了,用你们中国话说不就是恩将仇报吗?所以我就回来找你,正好看到你躺在这儿。还有,你的骆驼为了救你被他们打死了!乐天这才发现老白的尸体就在他的面前。乐天泪如雨下,他仰天长叹:沙漠之神,你就等着吧!我早晚会打败你,为我的族人报仇!

他这一吼不要紧,地面上突然出现一座古城废墟,原来这里就是楼兰古城。

乐天和麦泽尔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城内,只见里面有一个大箱子,乐天激动万分,以为这就是四色神器。可是等他们打开箱子却惊呆了:箱子里什么也没有!突然箱子底出现了一潭水,当乐天把手伸向箱子底时,箱子底出现了一只他自己的手,把四色神器给了他。原来只有真正需要它而不是去利用它做坏事的人,才能得到它。四色神器是一把由四种颜色组成的长剑。四色神器一出现就发出一道灿烂夺目的光,接着方圆几千里大树拔地而起,鲜花绿草漫山遍野,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楼兰古城开始了震动,难道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让它快要倒塌了吗?乐天一行人开始飞快地往外跑。突然,二黑飞起一脚把乐天和麦泽尔踢了出去。紧接着,楼兰古城就塌了。二黑在生命的尽头竟会有舍身救主的举动!

最后,麦泽尔留下了,他发誓要将楼兰古城挖出来。而乐天带着他的四色神器去干他应该干的事了,让我祝福他吧!

我从想象中被拉了回来,继续去凝视这幅剪纸。

剪纸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资料?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能够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资料,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状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资料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知,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好处。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姥姥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明白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我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位间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姥姥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内在的品格。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这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内含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会背诵。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2、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样样?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情绪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情绪读读……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样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此刻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怎样样?喜鹊如何?它们的位置安排如何?看到那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情绪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光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十分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十分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十分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过渡:读到那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我读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述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主角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主角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样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1、师: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之后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2、生:(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明白,这是姥姥对我的期盼。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生齐读上段文字。

4、师: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述这幅剪纸的文字。(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下出现一条红线。)

生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5、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6: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7、交流学生的写话。

8: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9、过渡: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同学们,你们说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此刻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12、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1、师:多么深情的话语啊!我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我们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此刻,让我们一齐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2师: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师:(在音乐声中)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天,我们继续学习十二课——《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一齐来细细品读课文,走到姥姥的身边,走进姥姥的剪纸里……

1、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2、你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等)请你带着的情绪读读。

3。让我们一齐带着满腔的自豪与骄傲,齐读这段话。

4、小结:一个简单的“都”字同学们感受出了这么多意思和感情,真会读书!相信同学们在后面的语言文字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轻读2、3自然段。

过渡:那姥姥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受人们的欢迎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自我的理解。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2)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A.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样说的?(人物、植物、器物)

B.此刻请你扮演乡亲们,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C.说话练习,交流。

D.媒体出示多幅剪纸,让学生形象感知姥姥的技艺高超。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创设情境,反复引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师:瞧,村东头的王大爷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村西头的李大妈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连河对岸的张大婶也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2。同学们,从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相机板书: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勤劳善良)

三.学习4——6自然段。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是个剪纸能手,。作者不仅仅用课文的2、3自然段来概括介绍,还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事例,。

1。自由读课文的4——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事例?

2。交流。

(1)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怎样样?喜鹊如何?它们的位置安排如何?看到那里,作者是怎样的赞叹的?你能学着作者的样貌赞叹一下吗?

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4。讨论交流:

(1)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甚至摸黑剪。

反复引读。体会姥姥剪纸的时光长、次数多。

(2)这是这样不断的剪,长时光的剪,所以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媒体出示)

A.理解“熟能生巧”: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其实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有许多俗语就有这个道理,一齐来读读下方的句子(投影出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写好作文,你就得多写;你想学好琴,就得多弹;你想写好字也得多练……请同学们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取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投影出示)

写作文:写,写,写,写,甚至写。孰能生巧,总写,。

5。小结:是呀,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下去,必须会在这方面到达高超的技艺。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持之以恒。姥姥多疼“我”呀!

四.学习7——12自然段。

过渡:这不,时光一晃就到了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那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述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2、讨论交流:

(1)媒体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A.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怎样感受到的呢?

C.分主角读一读。

A.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C.分主角读一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样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3、小时候,姥姥的剪纸到底有没有拴住我?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发现?(不解的问、嚷着还要、缠着、产生好感)

4、小结:是呀,正是姥姥的充满神奇的剪纸一点一点地吸引住了幼小我,让我虽不能去游泳,但也能渡过一个又一个多雨的季节。

五.学习13自然段。

过渡:完美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

1。大声读课文。

2。交流。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A.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盼,“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B。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声”指声音,可能有哪些声呢?(剪纸声、姥姥说话声等听到的声音)

媒体出示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

六.总结课文。

1、课文的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课题中读出了什么?

2、是呀,同学们,剪纸不仅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剪纸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