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3.0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汇集6篇。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汇集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比较活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剪拼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准备:

多媒体、格子纸、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三角尺、平行四边形木框、粘板 教学设计:

一、旧知引入,引出猜想

师:同学们请看,(师指黑板)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看到它,你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生:对边平行且相等,有无数条高,每一组对边上都有和它对应的高

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在此过程中找个学生上来做一条高)

师:黑板上这个拉不动,老师做了一个和它一样的框架,仔细看,它被拉成了什么形状?(边拉边说)生:长方形

师:那你们觉得拉成的长方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还是这四根木条的总长度啊 师:哦,周长没变,那面积呢? 生:变〃〃〃〃不变

师:有的同学认为变,有的同学认为不变,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仅靠观察这个木框的推拉变化得出结论是有困难的,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5cm 9cm 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为方便大家研究,老师已经把这两个图形画在了方格纸中,(课件出示)这里的每一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那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谁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生:数格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并把你数出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开始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师巡视,然后询问)师:都数出来了吗?有什么困难吗? 生:不够一格的怎么办?

生:可以把每一行左右两个不够一格的凑到一起拼成一个整格。师:谁愿意把你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找一生上来实物投影展示数的过程)

生:先数长方形〃〃〃〃〃〃〃〃〃再数平行四边形,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先数的是整格,不满一格的是〃〃〃〃〃〃〃〃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课件演示学生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看,清楚数格子的方法

师结:刚才这个同学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大家觉得数格子的方法怎么样? 生:麻烦〃〃〃〃〃 师:受刚才数格子的启发,谁能想到更好的办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课件出示两个图形)生思考

找一生上来指屏幕说方法

师:(课件演示)刚才这个同学是把这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左边拼成了一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相等的,这样就很清楚的看出大长方形比小长方形多出这一行,所以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生看课件演示,对剪拼的过程有个初步认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小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除了面积相等,还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根据这些重要的关系,你还会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底乘高

师:我们通过这些关系得到了这个结论,现在用这个结论来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9乘4 等于36平方厘米〃〃〃〃〃 师:9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4呢? 师:这个结果和刚才数格子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那这个方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比那个简便? 生:用底乘高简便〃〃〃〃〃

师:以上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了,并从中初步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师指生齐读)

师: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呢?(生此时有疑惑)

三、动手操作,验证结论

师接着说:同学们还有疑惑,看来这个结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结合刚才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同桌可以先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师下去巡视,学生交流,操作活动)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

生:数格子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过程)〃〃〃〃〃〃〃〃〃〃〃〃

师:这位同学用数格子的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乘高。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实物投影展示过程)

老师,我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我量出了它的长和宽

然后又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发现长乘宽的积等于底乘高的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师:这个同学的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这位同学用这种方法也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底乘高〃〃〃〃

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实物投影展示)老师,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我也是剪拼成了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大家同意吗?明白了吗? 生:同意〃〃〃〃明白了〃〃〃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都沿着高剪呢?

生:因为这样可以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习过〃〃〃〃 师:哦,刚才不管是数格子还是剪拼的方法我们都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实际上这种思路就是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转变成我们原来学过的旧知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转化

师:通过以上我们的共同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生齐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这个结论的字母表达式就是s=ah 看来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生:底和高〃〃〃〃

四、应用结论,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应用这个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例1)找一生到黑板上列示计算

师:他做的怎么样?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你还会求它的面积吗? 师:谁来列示? 生:8乘5〃〃〃〃 生:10乘4〃〃〃〃

师:这里有两条底两条高,你为什么不用10乘5呢?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对应的〃〃〃〃 师:总结并板书 对应

师:我们再来看黑板上这两个图形,我们都已知道平行四边形推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变大了?大了多少呢?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大了9平方厘米

生:9乘5减去9乘4〃〃〃〃〃〃〃

师结:看来用底乘邻边得不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得到的是拉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可你们知道吗?如果知道了底和邻边的夹角,再结合底与邻边的积也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要用到中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五、课堂回顾,反思提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及建立符号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师:同学们吃过肯德基吗?

生:(。。。吃过。。。)

师:那你们谁能说出肯德基的字母表示?看谁平时能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举手回答。

生:(一个老头,KFC)

师:非常好,看来你非常善于观察。

2、师:平时有同学玩过扑克吗?你知道它们中的J、Q、K是什么意思吗?

生:(玩过。。。。代表11、12、13.。。)

师:还有,生活中我常常听见有同学说这样的话:我都讲了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N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遍)

3、师:以上这些字母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语文上的鲁迅写的小说《阿Q正传》,英语上UK是英国的简写,等等非常之多。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洁,方便,便于记忆)

4、师:比如我们以前学习的交换律a+b=b+a等,这些字母表达式,非常简明易懂的把数学中的规律给表达出来了。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数学领域里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数量和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

师: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23根小棒,那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3呢?依次类推,照这样说下去能说的完吗?(生:不能)

师:那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三角形的个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吗?

生:①摆几个三角形,小棒根数就有几个3.

②小棒的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③可以用三角形的个数3表示小棒的根数。

师: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小棒的根数是()()

板书: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是a3

师:追问,a个三角形究竟是指几个三角形?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以表示小数吗?指出:这里的a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数,但不能表示小数。

师: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仅可以用a表示,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表示,但这些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限制的。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

师:听懂题目的意思了吗?用什么数量关系来列示呢?

师:课件出示,依次表示行驶50千米,74.5千米,b千米后所剩的千米数。

追问: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数?b能大于280的数吗?

师:小结,这里的b不仅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但都因是不大于280的数。并且如果知道b的数值,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千米数。课件出示。

3、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指明读题,独立填表,学生填表后追问:这里的a可以表示怎样的数?a=10,妈妈多少岁?如果a=15呢?

4、教学例3

师:大家还记得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

师:课件出示,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a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

师:板书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

直接指出:具体的数与字母相乘时,通常采用简便写法。如a4或4a都可以把简写成。。写成4.a;或者省略乘号,写成4a.在省略乘号时,一定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两个字母相乘时,通常也采用简便方法。如aa既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读作a的平方。反之a的平方表示aa,那b的平方呢?mm呢?

生:。。。。

师:指出,刚才大家写出的C=4a和S=a,这里使用的字母都是数学里已经规定的,一般不用其他字母替代。

师:如果a1或1a怎样简便书写?

指出,一个字母与1相乘时,写法可以进一步简化,直接写a。

三、实际应用,内化拓展

挑战一

课件出示练一练1

教师强调简写方法,学生审题,举手回答。

挑战二

课件出示练一练3

独立完成,交流讨论。

挑战三

练习十八第一题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b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呢?

指出:这里的a表示的是单价,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b表示的是本书,只能是整数。

挑战四

练习十八第二题

先说说题目中x,y分别表示什么路程,再独立完成填空。

挑战五

练习十八第三题

学生读题,举手填写,师生共同分析。

四、回顾总结,感悟延伸

1、课大家掌握了什么?(举手回答)

2、介绍代数之父韦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4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单元教学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课时划分;1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和 ?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23×5=()-1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千米=米 ÷4=5600米 5600米=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6 ÷15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16~17页的例

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4(2)÷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做÷5= 然后改题:÷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出示例5(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8

÷=

÷=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教学目的 :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 32÷42 ÷13

2、书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P25练习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24= ÷= ÷= ÷=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P25 9 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五、作业: 我能填对。

1、在计算÷时,应将其看作()÷()来计算,运用的是()的性质。

2、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是,另一个因数是()。3、…是一个()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4、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5、在圆圈里填上?>?、?<?或?=?。

÷ ○ ÷ ○

÷

○ × × ○ ×、×()=

()×= =()× ……,……,3.……中,7、在 ,有限小数有();无限小数的有();循环小数的有()。

8、李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元买了12枝钢笔,每枝钢笔是()元。

9、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他们相差()。

10、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大,原来的数是()。【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P26练习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取P26,第10题,48÷(保留一位小数)÷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

(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习

1、P26 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四、作业。

三、我是法官

1、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

2、÷、÷7和483 ÷70三个算式的商相等。()3、3.的循环节是54。

()

4、近似数与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也相同。

()

5、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商不变,余数也不变。()

四、文字题排兵布阵。

①乘除以的商,积是多少?

②减去的差去除加上 的和,商是多少?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 52.… … 3.… 3.…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还可以写作、7.还可以写作,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可能出现问题 ,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 ÷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四、作业。

2、竖式计算(9分)

÷= ÷11=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15分)

÷ ÷+ ÷× ×5÷×5(-×)÷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

(二)P30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学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完成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 O ,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 同。

四、独立练习:P30 4、5

五、作业。【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

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P31 7-9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 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 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四、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个、6个、7个)。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同学们 充分 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 6、7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四、作业。

5、玩具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个玩具熊需要米,可以做720个。后来改进技术每个节约用布米,这批布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6、一间教室的面积是平方米,用边长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共需这种瓷砖多少块?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三)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 5 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 9(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四、作业。

1、一台收割机7小时收割小麦公顷。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2、一个汽油桶最多能装汽油千克,要装70千克汽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汽油桶?

3、每千克大豆元,李大妈带了104元,最多能买多少千克大豆? 4、3台同样的抽水机,4小时可以浇地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P36-37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 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 解答。先出示?商就是,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四、作业:

4、你会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吗?试试看!

○……

○……

○…… ○……

○……

……○

5、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

……=

……=

…… =

……=

6、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

105= 56= 42=

7、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然后再精确到百分位。13÷11=

57÷32=

÷=

÷33=

8、竖式计算并验算:

÷= 18÷= ÷27=

÷= 9÷= 21÷=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5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一、学习新知:

1、出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小黑板、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86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 让学生观察,回答提出的问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接着提问:你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认识的图形,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

课件出示:

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学生进行猜测。师:要知道哪一个花坛大,需要知道它们的面积。师:你们会求它们的面积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设计思路:教师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感到亲切,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求知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形面积的时候,是怎么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数方格得到)小精灵告诉我们:教师点击出现它的话。下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底、高。长方形的长、宽。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请同学们书快快数一数,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吧。

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并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填写表格。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两个花坛一样大......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那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方便吗? 生:不方便。..师: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化成已学过图形进行计算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好,我们就按的猜想去验证吧。

(这里是我在上课前加上的,通过师生这两句对话,让学生由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面积公式的推导: 生:用剪和拼的方法。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我们学过的图形吗?怎样转化呢?怎样剪呢?

师:第一步:画;第二步:剪;第三步:移。(板书:画、剪、移)那我们就动手来剪一剪吧!

(1)分组合作:利用各组的材料进行验证。教师巡视。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是怎么转化的?谁来拼好了摆在桌面给老师看看,请两个同学来前面展示他们的作品,(指名上黑板前)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生:我先画条高,沿着高剪开,把这部分移过去,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怎样移过去呀?平着移到右边,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平移。师:还有不同的转化方法吗?

(生:我在中间剪的)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吗?平移过去也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展示学生的成果)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师: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

⑴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⑵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⑶ 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长,宽=高)

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结合刚才一剪一拼的过程说说。生叙述方法(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出示课件,小结方法。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去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有效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S=ah)。

师: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平行四边形是怎么计算了吗?好,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公式来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吧。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在本环节中,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在教学中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例1

出示例1(同桌讨论,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S=ah=6×4=24(平方米)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计算时,先写出面积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体会字母表示的代数思想)

三、分层练习, 强化应用。

?

(设计思路:几道练习题从易到难有一定坡度,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教学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设计思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件"延伸阅读